徐阶退田案:明朝政治斗争的缩影 一、背景介绍 明朝中叶,宦官势力逐渐壮大,与东厂等特务机构相互勾结,对皇帝形成严密的控制。嘉靖年间,徐阶因上疏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臣严嵩,被贬至南京。后来,徐阶回到京城,以退田为名,实际上是借此机会揭露严嵩的罪行,为朝廷除去一大隐患。本文将以徐阶退田案为核心,分析明朝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二、徐阶退田案始末 1. 徐阶上疏直言进谏 嘉靖年间,徐阶因上疏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臣严嵩。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徐阶被贬至南京任职。然而,徐阶并未因此消沉,而是积极收集严嵩的罪行,等待时机揭露。 2. 徐阶回京揭露严嵩罪行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徐阶奉召回京,以退田为名,实际上是借此机会揭露严嵩的罪行。据史书记载,徐阶在南京期间,曾多次上疏弹劾严嵩,但均未得到皇帝重视。此次回京,徐阶决定以退田为题,将严嵩的罪行公之于众。 3. 皇帝下诏查办严嵩 徐阶的退田奏章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皇帝下诏查办严嵩。同年六月,严嵩被罢官归家,不久后病逝。此案使得严嵩一派势力大为削弱,也为朝廷除去了一大隐患。 三、徐阶退田案的影响 1. 揭露严嵩罪行,整顿朝纲 徐阶退田案成功揭露了严嵩的罪行,使得朝廷内外对严嵩一派势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徐阶的行动也起到了整顿朝纲的作用,使得朝廷政治风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 影响后世政治斗争 徐阶退田案虽然是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但其背后反映出的政治现象和斗争策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徐阶退田案是明朝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对于研究明朝政治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结语 徐阶退田案是明朝政治斗争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一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朝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徐阶退田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历史的机会,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以期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避免重蹈覆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徐阶是明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然而,有关于徐阶的后人是否已经死绝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的真相吧。 一、徐阶的后代 据历史记载,徐阶有两个儿子:长子徐懋功和次子徐懋德。其中,徐懋功曾担任过礼部尚书,而徐懋德则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此外,还有传言称徐阶还有其他后代,但这些说法并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 二、徐阶后人的现状 目前,关于徐阶后人的情况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是,根据一些文献资料和口述历史的记载,可以得知一些有关徐阶后代的信息。比如说,有传言称徐阶的长子徐懋功有一个孙子叫做徐祯祥,他在清朝时期曾经担任过工部侍郎等职务;另外还有一些人声称自己是徐阶的后人,但是这些人的身份和背景都没有得到证实。 三、对历史的评价 徐阶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关于他的后人是否已经死绝的问题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无论是真实情况还是传言,都不能否定徐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关于徐阶后代是否已经死绝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这并不影响徐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的思想和贡献,以及他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应该尊重历史事实,避免无谓的猜测和臆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徐阶是明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然而,关于他的家族最后下场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的真相吧。 一、徐阶家族的情况 据历史记载,徐阶有两个儿子:长子徐懋功和次子徐懋德。其中,徐懋功曾担任过礼部尚书,而徐懋德则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此外,还有传言称徐阶还有其他后代,但这些说法并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 二、徐阶家族的结局 根据历史记载,徐阶在明朝末年因为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贬官,最终在家中去世。至于他的家族是否受到了牵连,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有传言称徐阶的次子徐懋德因为曾经支持过徐阶而被宦官迫害致死,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 三、对历史的评价 徐阶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关于他的家族最后下场的问题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无论是真实情况还是传言,都不能否定徐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关于徐阶家族最后下场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这并不影响徐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的思想和贡献,以及他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应该尊重历史事实,避免无谓的猜测和臆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徐阶后人有做大官的吗? 一、背景介绍 徐阶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在官场上屡次受到严嵩等权臣的排挤和打压,但他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勇气,最终揭露了严嵩的罪行,为朝廷除去了一大隐患。然而,随着历史的长河不断流淌,徐阶的后代们是否能够继承他的衣钵,成为一代名臣呢?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探讨徐阶后人是否有做大官的可能性。 二、徐阶后代的历史地位 徐阶虽然在官场上屡遭打压,但其家族在明朝时期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据《明史》记载,徐阶的儿子徐祯曾担任过南京礼部尚书等重要职务,而孙子徐兆则曾任南京刑部主事等职。这些职务虽然不算高官显爵,但也足以证明徐阶家族在明朝时期的影响力和地位。 三、徐阶后代的政治表现 尽管徐阶后代在明朝时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政治成就,但他们的表现并不一定比徐阶本人更为出色。事实上,徐阶的后代中也有不少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继续在官场上发挥自己的才华。例如,徐阶的曾孙徐炳曾在明朝末年担任过福建按察使等职,但由于他与当时的抗清将领郑成功关系密切,因此被朝廷视为“通敌”行为,最终遭到罢免。 四、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徐阶后代在明朝时期已经有了一些政治成就,但他们的表现并不一定比徐阶本人更为出色。同时,由于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徐阶后代能否继续在官场上发挥自己的才华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不要过分强调家族血统对一个人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中后期,名相一个接着一个,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除了严嵩是靠着写青词上位,是个大奸臣之外,其余几人都可以称得上“贤相”,其中高拱上位后对前任首辅徐阶赶尽杀绝的事,向来为人津津乐道,究其原因,笔者总结为一句话,“私仇公怨两不宜盈实牌参葛胶囊。” 咱先说“私仇”。高拱的官场经历比较坎坷,尤其是前半段很不得意。高拱虽然饱读诗书,但却在科举场上连连失利,一直奋斗了十三年,才在二十八岁的时候中了进士,成为庶吉士,第二年授翰林编修,九年期满后升为翰林侍读,这官名虽然听起来不错,但其实也不过就是个高级打字员而已。嘉靖三十一年,已经四十岁的高拱迎来的一个机遇,那就是裕王朱载垕开邸受经,高拱入府入授课,实际上也就成了朱载垕的老师。朱载垕就是后来的隆庆帝,高拱有了帝师这个身份,便从此大大不同。 只是,这都是将来的事情,当时朝中权力最大的当然是首辅严嵩,其次便是次辅徐阶,两人互相看不顺眼,时常会有摩擦。但有一点,两人都对高拱十分客气,甚至有刻意拉拢的意思。因为此时皇太子朱载壡已死但新储未建,裕王朱载垕论序当立,一旦朱载垕继位,高拱便是帝师,必然受到重用。所以高拱虽然时常讥讽两人,但两人却争相推荐高拱,在嘉靖三十七年高拱升为翰林侍讲学士,后来又升为太常寺卿。 高拱在裕王府给朱载垕当了九年老师,期间精心教导,呕心沥血,两人之间结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嘉靖四十一年,隐忍了二十多年的徐阶一举扳倒了严嵩父子,急需人才辅助,便推荐了高拱、张居正等人进入内阁,但高拱入阁之后,很快便与徐阶产生了矛盾。 徐阶认为,自己一手提拔了高拱,将他从一个小小的翰林侍读一步步提拔到内阁辅臣的地位,对他恩情深重,处处以长辈居之。但高拱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徐阶之所以提拔自己,是因为看中了自己是朱载垕老师的身份,才对自己进行拉拢,所以不但没有感激之情,反而对徐阶沽名钓誉的行为颇为不满。此外,高拱甫入内阁,就要施展一身抱负,多次要和徐阶分庭抗礼,这也引起了徐阶的大大不满。 尤其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嘉靖帝驾崩,朱载垕继位为隆庆帝,封高拱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并以文渊阁大学士入值内阁。这时的高拱觉得时机成熟了,愈发咄咄逼人。但是,徐阶在朝中经营二十多年,亲信、学生遍布,高拱羽翼未丰,根本不是对手。很快,徐阶指使言官胡应嘉、欧阳一敬等举朝弹劾高拱,高拱被罢官。 但是隆庆帝心里还是很怀念这位老师的,在隆庆二年,徐阶因为对朱载垕失望,上疏请求退休,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当年十二月,隆庆帝复新启用高拱,以大学士兼掌吏部的身份重新登台,并很快就在隆庆帝的支持下,坐上了内阁首辅的宝座。当时朝中很多大臣与高拱关系不好,听说他重新被重用很是担忧,其中胡应嘉被惊吓破胆而亡,欧阳一敬也在解官归田途中郁郁而死。 果然,高拱得势之后,对徐阶展开了报复。隆庆三年,高拱外放刚正不阿的海瑞为应天巡抚,辖区正好包括徐阶的老家松江府。海瑞海十分憎恨大户兼并土地,于是大力开展了清理各级官吏侵占田地的工作,退休在家的徐阶就这么撞到了枪口上。 徐阶虽然贤明,但他的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徐家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加上他的子弟、家奴为非作歹,致使告他的状纸堆积如山。海瑞执法如山,虽然徐阶对他有恩,但仍能做到铁面无私,严加惩治。高拱趁机在朝中发动言官弹劾徐阶,直接把徐阶的两个儿子充了军,抄没了徐阶家产。 平心而论,海瑞未必是受高拱指使,但高拱把刚正不阿的海瑞放在徐阶老家为官,本就是一件耐颇耐人寻味之事。当然徐阶也不是好惹的,他动不了高拱,却动用朝廷中张居正等人的关系,罢免了海瑞,所以当时人们都说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这也是徐阶晚节不保的一个方面。 除去个人恩怨方面的“私仇”之外,高拱对徐阶赶尽杀绝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公怨”。高拱的为政理念与徐阶有很大不同,徐阶推崇的是陆王心学,而高拱推崇的是经世实学。高拱成为内阁首辅后,肯定是要推行自己的一些政策,但却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因为徐阶虽然退休了,但朝中还有很多是徐阶的人,徐阶的势力仍旧根深蒂固,不扳倒徐阶,就动不了这些人,当然也就更加无法推行自己的政策。 当然,高拱也不是心胸狭隘之辈,他处置了徐阶的两个儿子,打击了徐阶的威望,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并没有继续谋害徐阶本人。而且对暗中帮助徐阶的张居正等人,高拱也没有进行打击报复。 但是,天道好轮回,报应终不爽。高拱放过的张居正,却成为了他的噩梦。朱载垕死后,神宗朱翊钧即位,徐阶的学生张居正联合司礼太监冯保,宣称高拱阴谋拥立藩王,太后责高拱专恣,高拱“汗陡下如雨,伏不能起”。最后,高拱被迫让出首辅位置,回老家闲住。万历五年,张居正路过高拱老家,专程前去探望,两人相见掩面而泣,感慨不已。 总结起来,高拱扳倒徐阶也好,张居正扳倒高拱也罢,都是属于典型的政治斗争,都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而不得不进行的一场斗争。应该说三人在为相期间,都推行新政,提拔贤官,政绩斐然,多为后人称道,尤其是张居正甚至被后人成为“大明的脊梁”。但在权力斗争中,他们都没有退让,不过比起动辄抄家、灭族的其他例子,高拱没杀徐阶,张居正没杀高拱,已经算是十分仁厚了。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中期名臣,嘉靖后期至隆庆初年内阁首辅。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徐阶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嘉靖四十一年,徐阶得知嘉靖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命御史邹应龙参劾,最终使严嵩父子倒台。随后,徐阶取代严嵩成为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明穆宗时致仕归家。万历十一年,徐阶病卒,赠太师,谥号文贞。徐阶著有《世经堂集》《少湖文集》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为政举措4人物评价5个人著作6轶事典故7亲属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徐阶别名:徐文贞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松江府华亭县出生日期:1503年逝世日期:1583年主要作品:《经世堂集》26卷、《少湖文集》10卷、另编有《岳庙集》主要成就:计除严嵩与严世蕃官职: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人物生平2 徐阶满岁时,坠入枯井中,救出三日后才苏醒。五岁时,随父亲路过括苍山,从山岭上摔下去,衣服挂在树上而幸免于难,众人皆异之。嘉靖二年(1523年),徐阶考中探花(进士第三名),被授以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准许归乡娶妻,又丁父忧,服除后官复原职。徐阶为人短小白皙,言谈举止优雅。性颖敏,有权略,而不轻易泄漏人言。徐阶跟随王守仁门人交游,在士大夫间声誉颇佳。在翰林院时,内阁大学士张孚敬大权在握,嘉靖帝听从张孚敬的建议,想去掉孔子的王号,同时想降低祭祀孔子的标准。嘉靖帝让大臣商议这件事情,其他大臣由于惧怕张孚敬而不敢多说什么,只有徐阶坚决反对这样做。张孚敬很生气地训斥他,徐阶据理抗争。张孚敬大怒,说:“你想背叛我。”而徐阶从容地说:“背叛生于依附。我没有依附你,何来背叛?”结果他被贬为延平府(今福建南平)推官。在担任延平府推官期间,徐阶审理冤狱,把三百名无辜受害者放出大牢,创乡社学,捣毁淫祠,捕获为害乡间的 为政举措3 徐阶主政以后,在内阁办公室墙壁上写了一个条幅: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诸公论用直白的语言宣称:我要拨乱反正,把威权和福祉归还皇帝,把政务归还政府各部门,把官员的任免与奖惩归还公众舆论。这三句话可以看作是他的施政纲领,目的在于改变严氏父子专擅朝政的局面。意图是很明显的,他要向朝廷上下表明,不想成为严嵩第二,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徐阶成为内阁首辅以后,就和严嵩反其道而行之,邀请内阁次辅袁炜一起办公,共同为皇帝票拟谕旨。皇帝知道了,认为不妥,认为只要首辅一人票拟即可。徐阶向皇帝解释,事情出于众人合议比较公正,而公正是所有美德的基础;独断专行就是自私,而自私会导致百弊丛生。皇帝听了表示同意。当时言官竭力抨击勾结严氏父子的大臣,皇帝对此很反感。徐阶委婉曲折地做出解释,缓解了他的怒气,保护了那些言官。徐阶引用门生张居正为裕王(后来的隆庆皇帝)讲学,使日后的权力交接显得更为顺利。他推心置腹地敦请 人物评价4 嘉靖皇帝病危,徐阶连夜紧急召见张居正,一起谋划,起草遗诏,次日清晨当朝公布,稳定了嘉靖、隆庆交替之际的政局。因此,人们把他比喻为“杨廷和再世”。王世贞:吾心知绩溪(胡宗宪)之功,为华亭所压,而不能白其枉……此生平两违心事也。支大纶:玄文入直,伛偻献谀”,政绩“碌碌无奇”,至隆庆朝,才“稍惬公论”。朱国祯:徐在事久家富,传言有田十八万亩,诸子嗜利,奴仆多藉势纵横。钱谦益对徐阶颇为赞许:“负物望,膺主眷,当分宜(严嵩)骄汰之日,以精敏自持,阳柔附分宜,而阴倾之。分宜败后,尽反其秕政,卒为名相。”而目光犀利、言辞直率的海瑞的评价颇值得玩味:他一方面肯定徐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另一方面批评他“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一方面肯定他为官清正廉洁,“不招权,不纳贿”,另一方面指责他“容悦顺从”,只能算作一位“甘草阁老”。“名相”与“甘草阁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张廷玉:徐阶以恭勤结主 个人著作5 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世宗因大典险些毁于宫内火灾,命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校理缮写《永乐大典》副本。徐阶早年著作有《少湖先生文集》七卷,晚年汇集成册的著作为《世经堂集》二十六卷,还曾整理《明太保费文宪公文集选要》七卷、《岳武穆遗文》五卷,其中编入的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至今还在争议作者归属。 轶事典故6 明朝年间,住在宣平县衙内的徐知县夫人产下一子,取名徐阶。徐阶从小活泼可爱,天资聪颖,知县夫妻视为掌上明珠。徐阶长到六岁,县太爷聘了城内曹门坊郑秀才为塾师,给儿子启蒙授业,塾馆设在县前城隍庙南侧迎恩门外三元宫。从县衙去三元宫须经城隍庙门口,别无通道。春来夏去,徐阶勤学不辍,每日三趟往返于这条路上。一天深夜,徐知县办案回衙,颇感疲劳,翻身上床,呼呼入睡,一忽儿便进入梦乡。恍惚间来到城隍庙,只见城隍庙门大开,城隍案前灯烛通明,香烟缭绕,城隍爷离案相迎,县太爷诚惶诚恐。宾主落座后,城隍爷笑吟吟地说道:“太爷恭喜、恭喜!”知县一惊,城隍又说:“太爷贵子徐阶,原来是天界文曲星入凡,来日状元及第,前途无量。文曲星宿每日几次往返门口,本官须起身示敬,时日长,实在烦累,太爷能否另辟他途?”徐知县听着吓出一身冷汗,急忙跪说:“犬子无礼,不敢不敢!”说罢惊醒,却是南柯一梦。次日,徐知县命衙役众人于城隍庙后城墙脚开 亲属成员7 弟:徐陟,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侍郎。长子:徐璠,荫官太常寺卿。子:徐琨,尚宝卿。子:徐瑛,尚宝卿。长孙:徐元春,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