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才(1900.9.27—1989.2.22),湖南汝城县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四军连党代表、营部书记、支队政委,红一方面军师政委、军政委、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政干校副校长、政委等职。参加了湘南起义、黄洋界保卫战、长征、西征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朱良才先后担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8年因病主动退出领导岗位。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主要作品5所获荣誉6亲属成员7人物评价8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朱良才外文名:Zhu Liangcai别名:朱绍时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汝城县外沙村出生日期:1900年9月27日逝世日期:1989年2月22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中共中央党校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参加了湘南起义 参加了井冈山反“进剿”、反“会剿”和黄洋界保卫战 参加了大柏地、长岭寨、龙岩、上杭等战斗 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 参加了长征 参加了由红四方面军组织的西征作战 率部参加晋察冀军区秋季反“围攻” 协助聂荣臻组建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 协助叶剑英组建华北军政大学 军衔: 人物生平2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9月27日,朱良才(原名朱绍时)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外沙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曾读过中学,在本村当过两年小学教员。民国十四年(1925年),朱良才被选为村农民协会委员。民国十六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朱良才被捕,被营救出狱后,参与组织秘密农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朱良才参加湘南起义,在工农革命军第1师任秘书。到井冈山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连党代表、军部秘书,参加了反“进剿”、反“会剿”和黄洋界保卫战。民国十八年(1929年)初,朱良才随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参加大柏地、长岭寨、龙岩、上杭等战斗。12月出席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会议(即古田会议)。民国十九年(1930年),朱良才任第3纵队第7支队政治委员、红3军第9师政治委员。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与师长徐彦刚率部从正面攻占国民党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的指挥部, 主要成就3 黄洋界上显神威1928年8月30日,朱良才率领一连守卫黄洋界,搬石头、挖陷阱、插竹签、堆擂木、做松树炮,凭险抵抗,击退了国民党军两个团的进攻,守住了红四军的主要军事基地,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并写下诗篇《西江月·井冈山》予以歌颂。迂回活捉张辉瓒1930年12月29日,朱良才率领红九师参加歼灭张辉瓒师的战役。朱良才和师长徐彦刚指挥整师的兵力迂回张辉瓒师后,及时发起了猛攻,直奔张辉瓒指挥部,活捉了张辉瓒和指挥部全体人员。缴枪2000余枝、大炮1门,缴获电台1部,俘虏了电台班人员,缴获了国民党军电台密电码本,为红军破译国民党军电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毛泽东、朱德点名表扬。 主要作品4 撰写有《朱德的扁担》等回忆文章。 所获荣誉5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亲属成员6 夫人:李开芬(1917-1999),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蒲家乡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华北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国务院第四机械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等职。长子:朱庶民,原名朱兰瑞,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学专业毕业,历任汝城文化科副科长、科长,最后在汝城县政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休。次子:朱新春,解放军某部大校,人民日报社文化事业中心影视部主任,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飞虎队》。三子:朱新民,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女儿:朱筱秋。 人物评价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是军之良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聂荣臻:朱良才是我的一位好战友、好帮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袁升平:忠心耿耿,堪称楷模。新华社:朱良才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军队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 后世纪念8 纪录片《中国将帅》朱良才电视节目《开国上将之朱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