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景隆
李景隆为何能接替老将耿炳文率五十万大军北伐朱棣?-趣历史网

李景隆为何能接替老将耿炳文率五十万大军北伐朱棣?-趣历史网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由于朱元璋晚年杀了许多大将,朱允炆已经没有将才可用了,随即只好命令年过六旬的老将长兴侯耿炳文率军北上讨伐,号称三十万大军,结果在真定被朱棣击败,撤入城中坚守不出,后改为李景隆接任,并增兵至五十万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景隆为何能接替老将耿炳文率五十万大军北伐朱棣?  首先,耿炳文是谁呢?耿炳文原是濠州人,也就是明朝开国太祖朱元璋的同乡,父亲耿君用是朱元璋起义时的管军总管,明朝开国功臣。父亲去世后,他先是承袭父职,而后屡次击败张士诚的的军队,历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最后因随常遇春、徐达等人攻打大同、陕西有功,被朱元璋封为长兴侯。  《明史》记载:“耿炳文守长兴,而吴人不得肆其志。缔造之基,其力为多。”  但就是这样一位老将,在被朱棣击败一次之后,就被建文帝朱允炆给弃之不用了,反而采纳黄子澄的建议,以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前来真定城取代耿炳文。那么曾经只是练军的李景隆为什么能成为统率五十万大军的大将军呢?  从出身上,李景隆比耿炳文要更有优势。首先,耿炳文的父亲耿君用最高官职也只是一个管军总管,而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则是朱元璋的外甥,之后又被收为义子。其次,李文忠要比耿君用以及耿炳文要厉害得多,所以朱允炆、黄子澄等人就下意识地认为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也会像他的父亲一样能征善战。  当时,李文忠才十九岁,便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明朝建立之后,李文忠凭借赫赫战功成为了曹国公,开国六公爵之一。张廷玉评价其:“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其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  所以,无论是从出身上还是血缘关系上来看,李景隆都要比耿炳文更受建文帝朱允炆以及诸位大臣们的信任。最后,即使李景隆无功而返,朱允炆也只是认为他的权柄太轻,没有追究其失职之责,反而授以“专征伐”之权,赏赐黄钺弓矢。当时,黄子澄请求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朱允炆对此一概不听。  即便是到了朱棣称帝之后,李景隆最多也只是被夺了爵位,软禁在家中,并没有被下狱或者处死,直至永乐末年方才去世。  朱棣有言:“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李九江志大而无谋,喜专而违众,……数子皆匹夫,徒恃其众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08
李景隆,赵构和李景隆谁才是最不齿之将?

李景隆,赵构和李景隆谁才是最不齿之将?

这两个人地位不一样,所以他们观察的点不一样李景隆。赵构是是宋朝第十位皇帝,李景隆只是一个将军。 赵构他作为皇帝不称职,甚至说是个昏君,他的悲哀就是生在帝王家。当然他也有可取之处,任用了岳飞等将领,赵构的书法也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剩下的这个李景隆就真是个不齿之将了,李景隆一是朱棣的发小;二是朱允炆认命的大将军。可是他却在这两个人之间左右逢源,反复无常。在朱允炆那里扔了几十万的的兵,虽说受了处罚,但是并没有死。但是等朱棣打南京又是李景隆当了先锋,所以我认为李景隆是真的不齿之将。 怪人胡说多谢点评!

资讯百科 2022-05-22
李景隆简介

李景隆简介

李景隆,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人。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袭爵曹国公,奉旨出京练军,授左军都督同知、太子太傅。建文帝时期,参与削藩行动。靖难之役时,拜大将军,征讨燕王朱棣,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兵败失利,导致攻守形势逆转,坐罪夺职,召回朝中。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致使南京失守。明成祖时期,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增加岁禄,列于群臣之首。永乐二年(1404年),受到连番弹劾,被削爵圈禁,至永乐末年方才去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轶事典故5人物评价6个人作品7家庭成员8史籍记载9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李景隆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盱眙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不详主要成就:靖难之役南军主帅字号:小字九江官职:太子太师爵位:曹国公 人物生平2 李景隆年轻时喜读兵书,举止雍容,深得明太祖的看重?洪武十九年(1386年),袭爵曹国公。多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军,还曾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贸易,后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李景隆因是建文帝心腹,深受亲近信任。不久,周王朱橚被告发谋反。建文帝派李景隆以备边为名前往开封,包围周王府,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败长兴侯耿炳文。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建议让他接替耿炳文。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同年九月,李景隆兵至德州,调集各路兵马,进驻河间。朱棣对李景隆非常轻视,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却率精锐兵马援救永平,后又奔袭大宁(今内蒙古宁城)。李景隆闻讯,率军围困北平, 主要成就3 李景隆早年以知兵著称,多次赴湖广、陕西等地训练军队,负责与西番的茶马贸易,曾参与明军北伐。后率军抓捕周王,协助建文帝削除周藩。靖难之役时,担任朝廷讨燕大军主帅,多次与燕军大战,前后统兵近百万。燕军渡江后,他主动开门迎降,使得明成祖顺利夺取南京。成祖继位后,以公爵受赏,位列靖难诸功臣之上。 轶事典故4 李景隆统率五十万倾国之兵北伐时,燕王朱棣不惧反喜,笑道:“李景隆缺乏计谋又骄傲自负,外表强硬而内心缺乏勇气,刻薄善妒却又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如今朝廷将倾国之兵托付于他,纯属自坑。汉高祖大度知人,擅长任使,英雄都为其所用,也不过只能将兵十万。李景隆有何才能,能够统率五十万兵马?赵括之败必能重现。”同时,朱棣又指出李景隆此次用兵的五大弱点:治军无军令军纪,上下不同心。南军将士不适北地霜寒,粮草军备不足。贪功求胜,贸然轻进。缺乏对下属的信任,刚愎自用,没有威信。所部尽是乌合之众,混乱无序,多是谀佞小人。他笑对众将道:“李景隆有此五败,此战必败无疑。” 人物评价5 朱棣:①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②李九江志大而无谋,喜专而违众,……数子皆匹夫,徒恃其众耳。张廷玉:①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②景隆贵公子,不知兵,惟自尊大,诸宿将多怏怏不为用。③明兴诸将,以六王为称首。非独功茂,亦由其忠诚有以契主知焉。……论者谓诸王之遗泽,隆替有殊,然而中山有增寿,与岐阳之有景隆,追溯先烈,不无遗憾。荣遇之弗齐,亦安见其有幸有不幸哉。蔡东藩:①景隆仅优文学,素未典兵,安可寄以干城之任?子澄误荐,建文误用,宜其丧师覆辙也。②南北战事,一误于李景隆,再误于盛庸,白沟河之战,燕王矢尽剑折,逸走登堤,景隆不麾军追擒,使燕王得遇救杀回,转致败溃,是景隆之咎,固无可辞。 个人作品6 李景隆曾在永乐年间监修《明太祖实录》。 家庭成员7 父亲:李文忠,封曹国公。兄弟:李增枝,初授勋卫,后任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兄弟:李芳英,官至中都留守司留守。女儿:李氏,嫁晋王朱棡次子朱济熿,初封平阳王妃,后封昭德王妃。曾孙:李璇,世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 史籍记载8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壬午殉难》 影视形象9 2005年电视剧《大明天子》,卞涛饰演李景隆。2011年电视剧《洪武三十二》,袁伟豪饰演李景隆。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