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秦翰
秦翰简介

秦翰简介

秦翰(952年—1015年),字仲文,获鹿(今属河北)人。北宋宦官名将。秦翰于宋太祖时入宫。宋太宗、真宗时,屡次参与抵御契丹以及讨伐赵保忠等军事活动,作战勇教,有谍略,又善于领兵和团结将帅,功勋显著,很受太宗、真宗的赏识信用,一再给予嘉奖提升。由于他久在边疆,宋真宗特置皇城使一职由他担任,表示对他的特别宠幸。官至入内都知、昭宣使、群牧副使,加领平州团练使。死后一再追赠贝州观察使、彰国军节度使。历代宦官中参与军事活动的并不少,但像秦翰这样有勇有谋,四十九次受伤,在捍卫边境中屡立大功,而不居功,不揽权,不谋私利的,实不多见。秦翰可以说是宋代宦官中在军事方面最杰出的人才,即使与一般的将帅相比,他亦是相当出色的。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评价4史料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秦翰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获鹿出生日期:952年逝世日期:1015年主要成就:抵御契丹、讨伐赵保忠、协调平叛字号:字仲文官职:昭宣使、平州团练使、入内都知追赠:贝州观察使、彰国军节度使 人物生平2 秦翰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十三岁时入宫为黄门,成为一名宦官。开宝(968年—976年)年间,他升迁至高品。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在攻灭北汉后,乘胜移师击辽,命崔彦进、宋偓等部四面攻打燕京城。这时,秦翰时任崔彦进部的兵马都监。在宋军的猛攻下,燕京城人心惶惶,岌岌可危。正在这时,辽名将耶律休哥赶到,双方大战于高梁河,宋军惨败。太宗在逃命途中,命崔彦进等屯守关南(不久改名为高阳关)。没多久,辽为了报复宋朝,遣韩匡嗣、耶律沙、耶律休哥等进犯镇州。刚刚抵达满城,宋军就派人请降,韩匡嗣信以为真,欣然欲受。耶律休哥劝道:宋军士气极旺,必为诈降。但韩匡嗣听不进去。很快,宋将刘廷翰在正面的徐河摆好阵势,崔彦进、秦翰部则衔枚疾进,绕至敌后。接着,李汉琼、崔翰等部也及时赶到。宋军前后夹击,将疏于戒备的辽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其投西山坑谷中死者不可胜计。宋军追至遂城,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役总计杀敌万余,俘 人物评价3 赵恒:①翰尽忠国家,不害人,亦不妄誉人。②边臣有傲很自任、难为谋事者,翰必平之,言无枝叶,但推诚直致而已,故人自乐从。昨刘承规卒,翰曰:“承规不避众怨,今必流谤,望悉勿听!”朕益嘉其为人。王旦:①翰廉瑾谦下,人多推其长者。②雷有终在西川,与上官正、石普多不协,赖翰和解,不然,几致生事。孙沔:故圣宋已来,明制斯在,太宗著令式之文,真宗述规之训,能诏近习,各谨吹嘘,所系安危,尤加约束,是以先朝秦翰等数人履行端谨,节义深厚,心皆好善,意不害人,出则总边方之寄,归则守内庭之职,俾之兼领,亦不侵官,止守使名,终无殊命。文莹:若太尉秦翰者,左珰之名将,累立战功……。脱脱:翰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前后战斗,身被四十九创……翰性温良谦谨,接人以诚信,群帅有刚狠不和者,翰皆得其欢心。轻财好施,与将士同休戚,能得众心,皆乐为用。其殁也,禁旅有泣下者。柴德赓:宋代宦官领兵,最收成效者,当推真宗之世,如张崇贵、阎 史料记载4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宦者传一百三》《宋史·卷四百六十六·列传第二百二十五》

人物百科 2021-11-06
秦翰才简介

秦翰才简介

秦翰才(1895年出生),名之衔,字又元,翰才其号,陈行乡人。经他整理、汇集的年谱达2090种。1982年由其子女秦曾志、秦曾期、秦小猛遵照遗愿,将家藏年谱和左宗棠资料悉数捐献上海图书馆。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介3成就4学术生涯5作品6评论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秦翰才别名:秦之衔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5年逝世日期:1968年9月28日职业:翻译家 、史学家主要成就:搜求历代人物年谱,亲手整理代表作品:著《满宫残照记》,辑《满洲伪国官印集》。 简介2 秦翰才(1895年出生),名之衔,字又元,翰才其号,陈行乡人。父锡芷,荣光第四子,患痼疾,亡故时翰才仅半岁,故为祖父母所钟爱。聪颖好学,就读三林学校、省立松江第三中学,学业名列前茅。毕业后,经黄炎培介绍任江苏教育会文书,1917年(民国6年)后转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务科任秘书、通讯主任。1927年后,受黄伯樵之聘为上海市公用局秘书科长,后随黄转为”两路局”(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秘书,主办文书档案管理。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局内迁。重庆任交通部专员。1939年夏,应原上海市工务局长沈怡邀,赴香港参加编纂《中国经济建设资料》。1942年秋,赴兰州甘肃水利林牧公司任主任秘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上海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秘书处长,1955年退休。1956年10月,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自署千谱楼主。年谱收藏家。郑逸梅著《艺林散叶》称:“翰才早有左癖,后有谱癖。所谓左癖者, 成就3 治学勤奋严谨,译介西方学术以切于实用者为主,学术研究重资料依据。在省教育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时,随襟兄刘人法学英语,不数年,先后译出《巴黎和会秘史》、《英国海军秘史》,并协助黄炎培编译《美利坚之中学》、《欧美职业教育》。又继承秦氏家学,留意地方人物掌故,精研文史。一生注重搜集、研究清代左宗棠资料,搜集、整理、抄录历代名人年谱,故时人称为”左癖”、”谱癖”。早年受二伯锡圭影响,对左宗棠的爱国思想和在西北的建树尤感兴趣。后在汉口、长沙、香港等地随时搜集有关资料,到兰州后,更深入搜集、踏勘,终于1944年写成约20万字的《左文襄公在西北》,次年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又撰成《左宗棠全传》、《左宗棠外记》、《左宗棠逸事汇编》等稿,成为国内左宗棠研究的开拓者。搜求历代人物年谱,不惜时间、财力,原以500种为目标,后改以1000种,实现后,自署”千谱楼主”.解放后更乐此不疲,经亲手整理,汇目者达209 学术生涯4 1922年,秦翰才在二十七岁时读了左宗棠的书信、札记和左氏年谱,触发了他对左氏这个晚清历史人物的兴趣。1935年,他读了《左宗棠文集》后,对左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写下了心得体会。这些笔记收在他于1936年出版的论文集《开心集》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秦翰才开始了他长达八年半的“不当亡国奴”的抗战征途。他的征途从上海开始,足迹遍及八个省市,包括杭州、南京、南昌、衡阳、长沙、武汉、桂林、重庆、香港,珍珠港事变后,又从香港徒步返回桂林,继而又去重庆、兰州,在抗战胜利后去北京、长春、锦州。秦翰才在1937年10月间离开上海时,左右手各提一个手提箱,一个装着生活用品,另一个则装着他历年积累的左宗棠资料,这些资料是他最珍贵的财物。在八年半的征途中,秦翰才经历了千难万险,诸如偷渡封锁线、逃避敌机轰炸、爬山涉水、忍饥挨饿、与虫害疾病抗争等等。但他对这一切泰然处之,每到一处就利用一切机会收集左宗棠资料,作 作品5 1、《左宗棠逸事汇编》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2、《满宫残照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3、《文书写作谭》上海:耕耘出版社1947年4、《档案科学管理法》桂林:科学书店1942年5、《左文襄公在西北》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6、《清宫残照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7、《开心集》上海:普通书店1935年8、《文书写作谈[普通古籍]》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同人通讯民国30年(1941年) 评论6 儿子眼中的秦翰才父亲秦翰才(1895—1968)是位历史学家、研究左宗棠的专家,是中国收集年谱数量最多的年谱收藏家。父亲于1968年9月28日谢世三十五年后,我已步入八旬老妇的行列,但我仍经常思念我的父亲,缅怀与父亲共度的岁月。回顾我的一生,学术上的成长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他严谨的治学精神的影响。值我父亲逝世三十五周年之际,我将自己用英语书写的家庭回忆录《HeartbeatsandHeartachesMemoriesofanIntellectualFamilyinChina》中的有关章节浓缩成文,追忆我敬爱的父亲秦翰才先生。中国近代文学艺术评论家郑逸梅先生在《艺林散叶》中写道:“……秦翰才早有左癖,后有谱癖。所谓左癖者是,搜集左宗棠史料。所谓谱癖者,搜集古今名家年谱……。”这个评语概括了父亲的学术生涯。父亲在生活上十分节俭,但购买年谱却不惜重金。他与各古籍书店保持联系,专事收集著名历史人物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