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有一所古老的园林,园中有一亭名为“沧浪”,由于亭子太过有名,因此园林也以此亭为名,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庆历四年(1044年),被削籍为民的苏舜钦用四万钱买下一座废园,经过修整后,在北碕筑亭,命名“沧浪亭”,苏舜钦经常驾舟游玩,字号沧浪翁,创作了著名的《沧浪亭记》,借此抒发胸中丘壑。沧浪亭主人苏舜钦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他为什么被削籍为民? 苏舜钦,字子美,生于开封。苏家本是梓州人氏,到了苏舜钦曾祖一代时迁居开封,在开封也算是世代书香人家。苏舜钦的祖父苏易简,曾任宋太宗时期的参知政事,父亲苏耆,曾任工部郎中。苏舜钦是名门之后,被推举入宫,后来又凭借真才实学高中进士,娶了当朝宰相杜衍之女,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 苏舜钦为人豪放,喜爱饮酒,最爱以书作为下酒物,边读边饮酒,每晚都能喝下一斗酒。同时,苏舜钦在古文写作和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其诗豪迈高远,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对他十分赞赏,将他与宋诗开山鼻祖梅饶臣合称“苏梅”。苏舜钦的书法也别具一格,尤擅草书,与当时著名书法家周越齐名。苏舜钦年轻时还与穆修一起提倡古文运动,比尹洙、欧阳修等人开始提倡的古文运动还要早。 在政治上,苏舜钦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庆历四年,范仲淹、杜衍等人准备招揽人才实行新法。苏舜钦因为坚决支持范仲淹的改革,同时又是杜衍的女婿,因此受到重视,被推举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进奏院的职能是承上启下确保公文流通,他们接到全国大部分地方官的奏章,在转交朝廷前又要缩编和誉抄,很多奏章的原文会留在进奏院,因此每年都能积攒不少纸张。 庆历四年秋天,时值进奏院祀神,苏舜钦将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这本就是惯例,按理说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苏舜钦被御史中丞王拱辰等人诬告,弹劾他监守自盗,最终被削籍为民,一同参加饮宴的十几人也受到牵连,有人被降职,有人被免职,有的则被贬去边远地方任职。原来王拱辰对庆历新政十分反对,借此事作为突破口,进而打击杜衍、范仲淹等人。改革派势力受到严重挫伤,身为反对派的王拱辰则颇为得意,对人说:“吾一举网尽矣。”“一网打尽”的典故由此而来。 苏舜钦被削籍后便离开开封,到了吴中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庆历八年(1048年),苏舜钦被启用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一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梓州铜山县(今四川省中江县)人[1-2],生于开封。北宋时期大臣,参知政事苏易简孙子。景祐元年,考中进士,出任蒙山县令,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到御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罢职闲居苏州,修建沧浪亭。庆历八年(1048),担任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因病去世,时年四十一岁。提倡古文运动,善于诗词,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著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今存《苏舜钦集》。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文学成就4主要作品5轶事典故6铜山三苏7亲属成员8艺术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苏舜钦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开封(今属河南)出生日期:1008年逝世日期:1048年主要作品:《城南感怀呈永叔》《吾闻》《淮中晚泊犊头》等主要成就:诗歌创作字号: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 人物生平2 苏舜钦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汴京(今河南省开封)人。苏舜钦年轻时即不顾流俗耻笑,和穆修一起提倡古文,比尹洙、欧阳修等开始提倡的古文运动都早。22岁时,因父亲官职而得以补太庙斋郎、荥阳(今属河南)县尉,景祐元年(1034)进士。历任蒙城(今属安徽)、长垣(今属河南)县令。 苏舜钦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延揽人才,准备实行新法。苏舜钦是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对政治改革。时值进奏院祀神,苏舜钦按照惯例,用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王拱辰诬奏苏舜钦以监主自盗,借以打击范、杜。苏舜钦被削籍为民,与会的名士十余人同时被贬逐。被废后离开开封,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庆历八年(1048)复官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即病逝。卒时年仅四十一岁。 文学成就3 苏舜钦青年时期,就以文章知名。他不受当时浮艳文风的束缚,与穆修等致力于古文和诗歌的写作,在诗文革新方面,对同时的许多作家有过积极影响。欧阳修《苏学士文集序》说"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高度推崇他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地位。苏舜钦文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原于古,致于用"(《石曼卿诗集叙》),强调继承儒家文艺思想中的现实精神,文学要反映现实。他对散文创作的主张,见于《上三司副使段公书》:"尝谓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言也者,必归于道义;道与义,泽于物而后已。至是,则斯为不朽矣。故每属文,不敢雕琢以害正。"这和韩愈的文论一脉相承。他对诗歌创作的主张,主要见于《石曼卿诗集叙》:"诗之作,与人生偕者也。人函愉乐悲郁之气,必舒于言","古之有天下者,欲知风教之感,气俗之变,乃设官采掇而监听之,由是弛张其务,以足其所思",因此,"弊乱无由而生。厥后官废,诗不传,在上者不复知民志之所向,故政化烦悖,治 主要作品4 沧浪静吟、大雾、淮中晚泊犊头、水调歌头、题花山寺壁、初晴游沧浪亭、夏意、庆州败、过苏州、和淮上遇便风、沧浪亭怀贯之、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城南感怀呈永叔、松江长桥未明观渔、暑中杂咏、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在对诗歌的政治作用的认识上,苏舜钦与梅尧臣是一致的。他在《石曼卿诗集序》中说:“诗之于时,盖亦大物。”所谓“大物”,即是指诗可以反映“风教之感,气俗之变”,若统治者有“采诗”制度,就可以据以“弛张其务”,达到“长治久安”。因此,他批评“以藻丽为胜”的文学风气,而大力赞扬穆修等人“任以古道”,石曼卿的诗能“警时鼓众”。而且如前所言,他还提出过“文之生也害道德”的颇为极端的意见。其实苏氏为人性格偏于豪放开张,并无道学家的气息,他的这些主张与他在仕途上积极进取的欲望有重要的关系。其诗“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并以“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与之相对照,直斥权势者的无能与无耻。 轶事典故5 苏舜钦为人豪放不受约束,喜欢饮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黄昏的时候读书,并边读边饮酒,动辄一斗。岳父对此深感疑惑,就派人去偷偷观察他。当时他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行刺秦始皇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随从车上时,他拍案叹息道:“真可惜呀!没有打中。”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意让我遇见陛下呀。”他又拍案叹道:“君臣相遇,如此艰难!”又喝下一大杯酒。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原文出自元·陆友仁《研北杂志》)苏舜钦以书为下酒物,其豪放直率可爱的书生风采如今仍跃跃出现在我们眼前,让人真正知道读书之乐乐如此,其读书佐酒的事迹传为美谈。“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铜山三苏6 德阳《名人园》滨河公园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市内,峨眉山北路沿河景观公园走廊地带(滨河景观东大桥至黄河大桥沿线段),《名人园》内共有雕塑组雕、圆雕、浮雕14组,全部使用德阳本地的红、黄两种砂岩雕刻而成,运用多种雕塑艺术形式表现了德阳市历史上的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其中有:(圆雕)许旌阳:《玉匣释天》秦宓:《子敕狂吴》四李:《童山石亭,墨庄凫塘》(李化楠、李调元、李鼎元、李骥元)二张:《紫岩英风摩日月,南轩正气返山川》(张浚、张拭)中江三苏:《文魁铜山,懿笔新彩》(苏易简、苏舜钦、苏舜元)李冰:《凿离避沫,沃野成都》李尤:《伯仁赋铭,志慕鸿裁》杨锐:《魂寄戊戌,慷慨玉碎》主雕:《绵远迁载,昊阳鸿德》(严遵、任安、房琯、马道一、花蕊夫人、张宗法)《绵州巴歌》小雕塑:《玄武飞乌,鲤跃龙门》北入口标志:《功德千古》南入口标志:《市井流芳》(浮雕)《南北塔的传说》德阳《名人园》设计者为四川著名雕塑艺术家罗 亲属成员7 祖父:苏易简,宋太宗时参知政事父亲:苏耆,工部郎中、河东转运使。夫人:京兆杜氏,宰相杜衍之女 艺术形象8 影视形象2024年电视剧《清平乐》:郑皓原饰演苏舜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