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蔡威
蔡威简介

蔡威简介

原名蔡泽鏛(1907.4——1936.9),乳名景芳,1907年4月生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原宁德县)名门望族之家。蔡威是鹗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技术侦察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他早在大革命时期1926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福建和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5年10月,蔡威被任命为红军总司令二局局长。 1936年9月22日,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之时,蔡威不幸病逝于甘肃岷县朱尔坪村,年仅29岁。徐向前高度赞扬他为党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誉之为“无名英雄”。 目录 1基本资料 2烈士简介3年谱4生平事迹5苏区电台6无线电技术7活菩萨8主要贡献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蔡威外文名:Cai Wei别名:蔡泽鏛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出生日期:1907.4逝世日期:1936.9职业:无线电军事情报侦察毕业院校:同济大学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电信,军事情报侦察 烈士简介2 蔡威(1907-1936.9.22),原名蔡泽鏛,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人。1924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底受党组织派遣回宁德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在福州被捕,后被保释出狱,赴上海同济大学以求学为名从事地下活动,并参加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1930年10月受党中央派遣到鄂豫皖苏区创建无线通信工作,任鄂豫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1932年2月与宋侃夫、王子纲等组建红四方面军第一座电台,沟通了鄂豫苏区和中央苏区、湘鄂西苏区的联系。1932年6月,在红四方面军开办无线电培训班,为红四方面军培养了一批无线报务和技术人员。同年8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建立了第二座电台,蔡威任台长。1933年1月,主持对敌电台的技术侦察,2月破译敌军密码获得成功,在“看不见的战线”屡建奇功,做出了特殊贡献。1935年,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贵州,蔡威及时地把截获破译的敌军情报报告党中央,为党中央的正 年谱3 1907年3月,出生于宁德城关。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北伐军打到上海,受党组织派遣从上海回闽,由中共福州特委介绍回宁德,与郑长璋(北大政治系学生、中共党员)一起筹建国民党宁德县党部,秘密开展党的活动。1927年4月,被当地反动组织“拥蒋护国会”李奋密告,于福州被捕,8月保释出狱。1927年9月,赴上海,化名蔡威,代号“C小姐”。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法南区找到地下党组织,以在同济大学求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代号“C小姐”。1931年,在上海东西华德路党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学习。1931年11月,和王子纲赴鄂豫皖苏区的政治、军事中心新集(今河南新县),时任中央军委鄂豫皖分委会参谋。1932年8月,红四方面军扩建至两个电台,蔡威负责二台(前方台),先后随七十三师和二十五军行动。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全线击败敌人进攻,取得反“三路围攻”的重大胜利。1933年 生平事迹4 蔡威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读书,接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后被调入党中央无线电训练班学习通讯技术。1931年10月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与宋侃夫一起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第一部无线电台,先后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通信电台台长、通信站站长等职,先后与湘鄂西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江西的中革军委与红一方面军、湘鄂赣军区、上海党中央沟通了联络。1932年10月随方面军主力转移至川北。1933年初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第二台台长,开始对敌人电台进行技术侦察工作。2月率电台到前线,破译了国民党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田颂尧的密码,及时掌握了其部队部署与实力等核心机密,有效地保障了红四方面军取得粉碎“三路围攻”的重大胜利。他率电台参加粉碎国民党川军发动的“六路围攻”与多次进攻战役,出色地完成了技术侦察任务。1935年 苏区电台5 1931年10月7日,鄂豫皖苏区根据党中央指示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下辖4个师,近3万人。红四方面军的成立,对国民党反动派构成严重的威胁。但鄂豫皖苏区远离中央,通信联络工作靠的是步兵或骑兵传递,速度慢且又不安全,时有途中被敌截窃,造成军事行动上的被动。为彻底改变被动局面,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1931年10月底,上海党中央特地从上海分别派了蔡威、王子纲和宋侃夫、徐以新到鄂豫皖苏区创建电台。蔡威等人到苏区后,听说有一批在战斗中收缴的器材设备,拔腿就往堆放机器的地方跑。在一堆破烂机器面前,蔡威激动地说:“真没想到根据地还有这么多‘宝贝’,这太好了!”于是,蔡威和王子纲等人就把有用的选出来,洗擦干净,一件件地清理,一个一个地摆弄。经过一个多月的收集组装,一台原本破烂的发电机终于被他们整修好,大家高兴地奔走相告。有了发电机,没有收发报机,电台还是组建不起来。1931年12月23日红四方面军 无线电技术6 1932年3月22日至5月8日,红四方面军取得了苏家埠战役的重大胜利,歼敌三万余人,缴获4部电台和大批无线电器材。这样,红四方面军的电台设备大为改善,不久就扩建成两个台。第一台(也称后方台)由宋侃夫、王子纲负责,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军委行动。第二台(称前方台)由蔡威负责,先随七十三师,后随红二十五军行动。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根据地。这时宋侃夫、王子纲等利用工作间隙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的新闻,从中获取一些“额外”情报,供红四方面军领导参考。随后,他们还搜索空中的其他讯号,开始侦听敌军电台。从中获取敌人部队番号、驻地和行止时间等情报,有效地配合了部队打仗的需要,引起了红四方面军首长的重视。从1933年2月起,宋侃夫、王子纲负责的一台和蔡威负责的二台还联手承担起了研究侦破敌军密码的任务。他们虽然不在一起,但总是在各自的电台上夜以继日地戴着耳机,收 活菩萨7 红四方面军的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很快就在战斗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1933年2月,四川军阀田颂尧集中38个团6万兵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对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三路围攻”。蔡威事先破译了敌人作战部署的密电。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根据敌人兵力部署作出了“收紧阵地、待机反攻”的正确决策,利用有利地形,合理使用兵力,节节抗击,大量杀伤、消耗敌人。1933年5月,红军与敌在空山坝决战。蔡威再次破译了敌军有关兵力部署、作战计划、进攻时间、主攻方向的全部电报,据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集中主力打敌左路纵队,并以部分兵力秘密穿插到敌人侧后,突然向敌发起猛攻,经过三昼夜激战,全歼敌七个团,溃敌六个团,伤俘敌旅参谋长李汉城以下官兵近5000人,缴枪3000余支和迫击炮50余门。致使敌人“三路围攻”的左纵队遭歼灭性的打击。其余两路见势不妙,仓皇败退。我军乘胜猛追,取得了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战后蔡威受到了红四方面军总部的 主要贡献8 中央红军长征不久,通报中发现了中央红军处境的艰难。《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实》一书中提到:“当时军总部有一位电讯专家叫蔡威,居然破译了川军和国民党中央军的电报密码。从电讯侦知:中央红军已经剩下不到3万,而且陷入四面围剿之中,在黔、滇山区飘忽,方向不定。”宋侃夫同志回忆说,为了给中央红军提供情报使之能清楚地了解周围的敌情,蔡威和他等人开始以贺国光行营电台为中心,加紧破译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密码。蒋军的密码十分难猜,开始只能猜出几个字,以后发展到能译出一部分字,经过逐步摸索规律,终于破译了蒋军的密码。并将掌握的中央红军周围敌军的部署、兵力、行动方向等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总指挥部,经分析整理后,由方面军领导人审阅,再用电报拍发给中央红军。由于中央红军的电台处在行军状态,方位不断变化,因此蔡威带领电台全体同志坚持全天守听,定时呼叫联络。只要中央红军一宿营,昼夜立即通报。时任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元帅在其回忆

人物百科 2021-11-06
蔡威廉简介

蔡威廉简介

蔡威廉(1904---1939),是二十世纪中国重要的油画画家,也是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家,以肖像画闻名,为著名学者蔡元培之女。蔡威廉天资聪颖,幼年随父母旅居德国、法国和比利时,先后就读于布鲁塞尔美术学院、里昂美术专科学校,专习油画,毕业后成为国立杭州艺专西画教授。其肖像画用色以黑、白、灰为主调,侧重人物脸部刻画,结构结实,造型准确,充满情趣意味。1939年,蔡威廉病逝于昆明。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成就4人物评价5名家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蔡威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绍兴城区出生日期:1904年6月3日逝世日期:1939职业:画家、教授毕业院校:布鲁塞尔学院 人物生平2 蔡威廉1904年6月3日(农历4月20日)生于上海,其母黄仲玉是蔡元培先生的第二位夫人。1913年9月5日蔡元培携夫人及长女威廉、次子无忌、三子柏龄从上海赴法国,到巴黎后,9岁的威廉被送入当地的教会学校读书。1916年冬随父母亲回国,入北京孔德学校念书,成为该校首届毕业生。1923年,威廉又随父母前往比利时,进入布鲁塞尔美术学院学习绘画。自1914年至1927年,蔡威廉先后多次随父亲蔡元培出国。十几年的游欧生活,使她接受了良好的欧式教育,通晓了法、德等国语言,遍览了西方艺术精华,为她以后的艺术创作和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久,她接受父亲的建议,再次前往法国,就读于里昂美术专科学校,专习油画。1928年回国,被聘为国立杭州艺专西画教授。次年,与同在该校任教的青年画家林文铮结婚。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艺专为避战乱向内地迁移。首到浙江诸暨,继至江西贵溪,又迁湖南沅陵、长沙、贵州贵阳,直到云 人物成就3 蔡威廉非常崇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相信“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曾立志要成为“中国的达·芬奇”。她努力把西方现代派精神化入自己的创作之中,画风接近法国后印象派。她擅长画人物画,不仅善于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能细腻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蔡威廉的肖像画用色以黑、白、灰为主调,侧重人物脸部刻画,结构结实,造型准确,充满情趣意味。代表作品有《音乐家李树化像》《丁玲像》《农民肖像》等。在中国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中,她的肖像画曾引起画坛轰动。她特别擅长画大主题和大场面的作品,创作过人物众多的情节性大幅油画《秋瑾绍兴就义图》和《天河会》等。这两件作品分别以现实和神话中的女性为题材,一是表现大义凛然、为革命捐躯的女英雄,一是借神话题材表现女性追求自由与解放的人文主题,取意宏伟,情感强烈,既具有时代特征,又不乏古典意蕴,是早期西洋画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她因“性近” 人物评价4 20世纪30年代,左翼大众文艺潮流汹涌,社会各阶层矛盾尖锐,国难当头,民族存亡命运未卜,在这种背景下,大型主题性历史画创作热潮兴起。这类创作,主题宏大,场面壮阔,格调高昂,表现着艺术家对历史、对时代的忧愤之情。受这种时代氛围的感染,擅长人物画的蔡威廉也于此时尝试作大型历史画。与许多男性艺术家致力于表现民族苦难略为不同,蔡威廉的画作依然沉浸在女性个人对历史的独特体察和理解之中。作于1931年春的《秋瑾就义图》描绘秋瑾被绑赴古轩亭口行刑的场面。这位蔡元培的同乡战友、惊天动地的民初革命女侠首次出现于画面上:“秋瑾着白色长袍,发髻稍乱,神情沉着坚定,而又含着不能掩盖的忧郁和悲痛;四个着黑衣的兵丁簇拥着,面目呆滞而凶顽——整个调子是灰黑色的,弥漫着一种悲惨而沉重的氛围。”(郑朝:《早逝的星——女油画教授蔡威廉》)蔡威廉用忧伤的笔触,活现她的这位女同乡令人心碎的就义一刻,以此寄托她对中国第一代女性先驱者 名家评价5 民国十八年左右,朋友胡也频先生丁玲女士两人,由上海迁往杭州葛岭暂时住家。过不久,两个人回到上海,行李中多了一张丁玲女士的半身油画像。那画颜色用得暗暗的,好像一个中年人的手笔。问及时,才知道是孑民先生大小姐蔡威廉女士画的。当时只听说她为人极忠厚老实,除教书外从不露面,在客人面前也少说话。画并无什么出奇惊人处,可是很文静,毫无浮嚣气,有功夫。人如其画,同样给人一个有教养的好印象。试想想,在一个国立艺术学校教西洋画十年,除了学生,此外几乎无人知道,不是忠厚老实,办得到办不到?说起谁人忠厚老实时,好象不知不觉就有了点“无用”意思在内。可是对于一个艺术家,说起这点性格,却同“伟大”十分接近。正因不少艺术家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太欠缺忠厚老实了。凡稍稍注意过中国艺术界情形的人,一定就还记得起二十年来的各种纠纷,以及各个人其所以出名露面的,或出国对客挥毫,用走江湖方式显其所长,在国内则阿谀权贵,用拜老头子方式贡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