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厂
明朝都有了东厂和锦衣卫 皇帝为何不顾反对还要建立西厂-趣历史网

明朝都有了东厂和锦衣卫 皇帝为何不顾反对还要建立西厂-趣历史网

  对有了锦衣卫和东厂明朝皇帝为何不顾群臣反对建立西厂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从公元1368年明帝国建立朱元璋称帝,到公元1644年明帝国灭亡,锦衣卫和东厂这两大机构几乎贯穿了整个大明帝国的历史。  然而,除了朱元璋为巩固皇权亲自建立的锦衣卫和朱棣为镇压反对派亲自建立的东厂,明朝还有一个“昙花一现”的特务机构,这个特务机构名叫西厂。那么,西厂到底是是一个什么样的特务机构?有了锦衣卫和东厂,明朝皇帝为何不顾群臣反对建立西厂?  上图_ 朱见深(1447年—1487年),即明宪宗  什么是西厂?  西厂是明宪宗朱见深建立的特务机构,其全称为“西缉事厂”。明宪宗于公元1477年成立西厂,西厂的头目就是明宪宗手下赫赫有名的太监汪直。  西厂和东厂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西厂的骨干力量和东厂一起,从锦衣卫中选拔出来。但不同之处在于,西厂的管理范围,或者说侦察范围,比东厂更加广泛。  东厂的主要职责是对官员的言行进行监控。除了明朝后期魏忠贤乱政的时间段里,东厂设立监狱关押政治反对派,东厂在明朝多数时期是没有监狱的。东厂抓的人只能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讯,但东厂会派人前往北镇抚司参加审讯。而西厂设立有自己的监狱,西厂可以不经过皇帝的命令,直接拘捕大臣。这样一来,西厂的“司法权力”就比东厂更大。  那么,明宪宗朱见深为何要不顾群臣的反对,在锦衣卫和东厂的基础上增加西厂呢?  第一,明宪宗小时候的经历,为明宪宗设立西厂镇压政治反对派埋下了伏笔。  明宪宗朱见深,生于1447年十二月十九日。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监国,立朱见深为皇太子。  然而,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固。公元1449年,朱祁钰正式称帝,改年号为景泰。在朱祁钰和于谦的共同努力下,明军死守北京城,重创瓦剌,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随着景泰帝的地位逐渐稳固,景泰帝就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公元1457年,景泰帝病重,大臣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人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朱祁镇重新坐上龙椅后杀掉于谦等大臣,并第二次立朱见深为皇太子。  从以上的经历就能看出,朱见深虽然为皇太子,但他小时候却过早地卷入到皇权和太子之位的纷争中,这种频繁的皇权和太子之位纷争让朱见深的压力极大。久而久之,频繁的政治权利纷争就给朱见深的性格带来了一系列变化:由于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因此,朱见深在主观性格上就有一种“缺少安全感”的感觉。  朱见深第二次当太子后,他主观上就恐惧自己的太子之位再次失去。朱见深当上皇帝后,他主观上就恐惧有某些政治敌对势力要造反,威胁其皇权统治。久而久之,这种“缺少安全感”的性格让他逐渐形成了口吃的毛病,这种“缺少安全感”的性格让他去寻找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也正是这种“缺少安全感”的性格,让朱见深在位期间就不顾群臣的反对,设立西厂,并给西厂以更大的权利镇压政治反对派,进而巩固其皇权统治。  上图_ 明朝《出警入跸图》里身穿铠甲的锦衣卫  而且,明帝国中出现了一种值得探讨的现象:个人能力越强,越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稳定朝政局势,登基后越是自信的皇帝,其对厂卫的依赖就越少。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孝宗朱祐樘、明穆宗朱载垕,这些皇帝对厂卫的依赖相对较少。  在明朝“特务统治”的特殊环境里,朱高炽、朱瞻基、朱祐樘、朱载垕等皇帝能尽最大限度的恢复中国传统的文官政治,这使得明朝在朱高炽、朱瞻基、朱祐樘、朱载垕等皇帝的治理下出现了“仁宣之治”“弘治中兴”“隆庆中兴”的大好局面。  相反,个人能力越弱,登基后越不自信的皇帝,其对厂卫的依赖就越强,厂卫的地位也就随之提升。比如明宪宗朱见深、明武宗朱厚照和明熹宗朱由校。  公允来说,明宪宗给于谦平反,处理荆襄流民事件,“成华犁庭”横扫女真部落,减轻民众赋税负担,其执政期间还是给国家民众做了一系列好事,称得上一位有作为的守成之主。但是,明宪宗建立的西厂却成为成化时期明朝政治空气污浊的标志,也成为明宪宗本人一生中不可抹去的“政治污点”。  至于明武宗和明熹宗,他们依靠刘瑾和魏忠贤,将朝政搞成了太监的“一言堂”,谁反对刘瑾和魏忠贤就把谁关进大牢迫害致死。这使得明武宗和明熹宗时期成为明朝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  上图_ 魏忠贤(1568年-1627年)  第二,明宪宗时期特殊的内外环境,让明宪宗不得不建立西厂,稳定政局。如果从稳定政局的角度看,西厂还是为巩固明宪宗在全国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由于西厂的主流做法是侵犯人权,随意拘押大臣,所以西厂的正面作用不能上升到主要方面。  明宪宗从其父亲明英宗手里接过了一个内外很不稳定的“烂摊子”。内部,明英宗冤杀于谦的负面影响一直存在,国内流民四起,聚众叛乱杀害官员。外部,女真、蒙古鞑靼部落、瓦剌部落对明朝北部边境的干扰始终没有停止。  面对父亲留给他的烂摊子,明宪宗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势,其上台后的第一件“政治功绩”就是下诏给民族英雄于谦平反。于谦冤案平反后,明宪宗又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荆襄流民、还出动军队打击女真族的挑衅,将努尔哈赤的远祖打得大败而归。明宪宗还任用李贤、彭时、商辂、杨廷和等官员,将内政处理的紧紧有条。  然而,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明宪宗采取的一系列稳定明朝的内外局势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明英宗留给他的“烂摊子”问题。  对外,明宪宗始终没有解决河套地区的边患问题,蒙古对河套地区的威胁始终存在。  对内,明英宗时期留下的“传奉官”问题不仅造成吏治的腐败,还冲击皇权(嫔妃和太监能以朱见深本人的名义买官卖官),这使得朱见深在主观上认为其皇权没有得到彻底的巩固,朝中依然有反对势力冲击其皇权统治。  为了全面稳定统治,打击反对明宪宗本人的政治集团,明宪宗就在明朝内忧外患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特殊环境中成立了西厂,并给西厂更大的权力监视百官。  上图_ 明朝《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西厂设立期间确实侵犯人权,随意拘押官员,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西厂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反腐败,打击不法官员的作用。  比如,明朝福建省的官员杨晔利用手中权力和父亲在乡里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还准备出海当海盗。有人举报了杨晔的不法行为,杨晔就贿赂官员,企图逍遥法外。而汪直在得知杨晔的不法行为后,迅速将杨晔抓入西厂大牢严加拷打,杨晔交待了欺压百姓和贿赂大臣企图逍遥法外的非法行为。杨晔最终被明宪宗处置。如果没有西厂和汪直,杨晔极有可能就逍遥法外,进而继续欺压百姓。  正因为西厂在客观上有打击不法官员,稳定统治的作用,这使得西厂在明宪宗内忧外患完全尚未评定的特殊时期存在一定的正面意义。但由于明朝整个的特务统治,历史负面评价较多,所以西厂这一产物被后人视为明宪宗的“政治污点”。我们不能因为西厂在当时存在的某些正面意义,而将西厂当成推动明朝历史前进的产物。  参考资料:《明史》《明宪宗实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01
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有哪些功过?为什么设立西厂?-趣历史网

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有哪些功过?为什么设立西厂?-趣历史网

  朱见深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童年悲惨,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那么他在位期间有哪些功过?为什么设立西厂?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西厂  西厂始立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立的地点就在西城灵济宫前面的一家灰厂内。西厂正式成立后,汪直借用锦衣卫中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他的特务网络。西厂的特务人数,在当时比东厂要多出一倍。东厂的太监尚铭,也不得不俯首听命于汪直。  因此,西厂气焰非常嚣张,成立的当年就连兴大狱,逮捕了郎中武清、乐章、太医院院判蒋宗武、行人张廷纲、浙江布政使刘福、左通政方贤。明代各省的左、右布政使是从二品,品秩相当高。然而西厂却可以不经皇帝同意就擅自抄捕。  这种情形让当时的大学士商辂、兵部尚书项忠忍无可忍。商辂向宪宗建议,撤销西厂,主要的理由就是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但是,同年六月,商辂和项忠就先后被罢免,西厂又恢复了。这一恢复,就一直到成化十八年(1482年)汪直失宠以后撤销为止。总共计来,西厂在成化朝的历史上存在了五年零几个月。  成化朝的西厂,一方面是扩大了明代特务的职能与侦察范围,侦察的地点不限于都城、地方,而遍及南北边腹各地,这是此前的东厂所没有的;另一方面,宪宗之设西厂,无疑加强了皇帝对于特务组织的偏爱心理。后来的武宗,也就是宪宗的孙子,就效仿他祖父的做法,非但重建西厂,又增设了内行厂。特务组织的存在,使原本属于厮役之流的旗尉,得以肆意凌辱大臣,也算是明代的创举了。  个人作品  朱见深作有一幅《一团和气图》,乍看仿佛一个圆球,画着一个眯眼嬉笑之人,但仔细观看会发现是三个人抱成一团,初看时的一个面孔实际是由三个面孔组成的。图的内容,源于虎溪三笑的典故。  从表现形式和构思方法上,《一团和气图》符合古代漫画的特点和要求,但在主题上却没有讽刺意味,反而有歌颂漫画的味道,这是它的特殊之处。  据史学者研究,朱见深有鉴于其父朱祁镇(英宗)制造了兵部尚书于谦等人冤狱的教训,继位之后下令平反昭雪,并在朝廷上下提倡团结,大概就是这位威严的皇帝之所以作此诙谐图画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25
锦衣卫是干什么的,明朝的东厂和西厂谁更厉害?

锦衣卫是干什么的,明朝的东厂和西厂谁更厉害?

按说锦衣卫是干什么的,先有东厂,后面才有了西厂,论权力,先给个总结,西厂要大于东厂的,但这个西厂怎么来的呢? 在明朝成化年间,大学士万安给明朝宪宗上书,要求革除特务机构西厂。一般的告状书,肯定要罗列罪状,这一上书却不走寻常路,万安没有搞列举这种老套路,而是提到了西厂的建立原因。 万安说:当年太宗皇帝(朱棣)在北京定都,命令老牌特务机构锦衣卫四处查访,因为担心外官会徇私枉法,所以设立东厂,用太监们去打探情报。这个制度已经运行五十六年了,各级运行指标正常。可是,数年前,京城妖狐夜出,搞得人心惊惶,为了怕皇帝你老人家担惊受怕,所以才加设了西厂,特别任命汪直管理。这也是临时抱阉腿。现在事情过去这么久,妖狐消失了,这个西厂也该撤了。 这是怎么回事?明朝特务排行榜名列第一,左撕锦衣卫,右打东厂督的史上最牛工厂西厂竟然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而且它的创立跟一起明建国后动物成精事件有关!是个灵异事件调查局? 在明朝的史书,确实记载了一些诡异的事件。 明史的《五行志》记载了一个在京城暴走的奇怪生物。 成化十二年,京城冒出一个小型哥斯拉,这种怪兽有金色眼睛,尾巴很长,像狗又像黄鼠狼,更奇怪的是,它的身边笼罩着一团黑气,谁要接近,马上就会被那团黑气熏倒。 古时候,将这种东西称为黑眚,是一种妖物,据说专门入室吃小孩。 黑眚一出现,全城惊扰,纷纷点起灯,敲起锣打起鼓,抄起菜刀去打。可是,怎么抓都抓不到。 这只黑眚最后竟然冲撞起紫禁城来。 那一天,皇帝朱见深正在早朝,突然奉天门外一阵喧哗,一只黑眚正在大闹宫门。 当时上朝时间又早,天蒙蒙亮,看得清又看不清,正是吓人的时候。 黑眚一来闹,皇帝朱见深吓了一跳,喊一声让领导先走就要起身跑路,可能有的亲说,这皇帝胆太小了吧。妖怪还在门口呢,怕什么? 各位这是冤枉朱见深了。 要知道,奉天门已经是皇城内门。皇城外面是午门,午门进来就是奉天门,现在故宫叫太和门。太和门后就是太和殿。 大家去故宫,看到太和殿富丽堂皇,里面的龙椅相当气派。可是,皇帝并不经常在这里办公,只有举行大朝会的时候才用这里一下。老在这办,礼仪复杂,没两天,满京城的官都得累趴下,皇帝也得累成马。 那么,不在这办公,在哪办公呢? 就是奉天门的偏殿。皇帝在这里坐着,外面大臣有事情的,进来汇报一下,汇报完了就退出去,这个叫“御门听政”。 现在这个妖怪竟然打到了奉天门外,等于杀到了皇帝办公室的门前,皇帝能不惊慌失措逃跑吗? 不过,皇帝要一跑,那问题就大了,手下肯定跟着瞎跑啊。这一乱,局势就不可收拾。 关键时刻,旁边一只苍白却有力的手拉住了朱见深的袖子。 这个人是大太监怀恩。 说起太监,那都是祸国殃民的角色,秦朝赵高,汉朝的张让,唐朝的仇士良,明朝的魏忠贤,大抵都是此类。可是,这个怀恩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因为他虽然握有权力,却不滥用权力。尤其是跟文官的关系很好,保护了不少大臣。 怀恩一看皇帝没主意了,马上拉住皇帝的衣袖,示意他别慌,不就是一个黑眚,这么多侍卫还怕拿不下它? 朱见深坐定下来,果然,外面报告,黑眚在侍卫的攻击下跑掉了。 虽然跑掉了,但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京城的守卫出现了大问题。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黑眚只是冲到了前殿,而一个妖道竟然跑到了皇帝的后花园。 一天晚上,一个道士在数名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皇宫的后花园,爬到了景山上张望。 这个道士叫李子龙,擅长旁门左道,在京城就已经混出了名头。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竟然要搞免费故宫游。现在解放了,进故宫还要买票呢,何况大明朝。 据说,这个李子龙在会法术可以帮助宫女怀孕,依我看,这不是什么法术好,主要还是腰好。而成化年间,因为皇帝朱见深宠信比他大十多岁的万贵妃,迟迟没有生下儿子。如果有宫女生下儿子,当然是麻雀变凤凰。 可以说,李子龙就是一个宫女之友。 这对皇权来说,当然是大逆不道,而且半夜三更跑到景山上,探头探脑,怎么看都不像好人。 李子龙在山上看风景,风景也在山下看他,风景就是穿飞鱼服,拿绣春刀的锦衣卫。 锦衣卫杀上来,直接将李子龙拿下。 落到锦衣卫的手里,别说李子龙,就是赵子龙也不管用。审了二回,定个图谋行刺的罪名给杀了。 这个案子虽然破了,但暴露了明朝的管理出现了大问题。一个妖怪可以直接杀到奉天门,这是天灾。李子龙直接跑到了皇宫内院,还有太监当带路党,这是人祸。 这说明,原有的锦衣卫,甚至东厂已经没有以往掌控京城的能力。 2.失控的特务机构 朱元璋时候,锦衣卫帮助皇帝扳倒了宰相胡惟庸,朱棣时候,东厂又帮助皇帝扳倒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接下来的太监王振,锦衣卫骨干逯杲等等,同样起到了他们该起的作用。 在每个时刻,都有这两大特务机构在提供助力,它们的能力应该是很突出的,怎么这一年之内,发生了这么多奇怪的事情,两大机构毫无作为,毫无办法呢?竟然让一个道士送绿帽送到了宫里面 ! 那么,这时的东厂跟锦衣卫在干什么呢? 锦衣卫就不用提了,自从东厂开设以来,锦衣卫就沦为打酱油的角色,抓个犯人,跟个腿还有戏份,要说掌控京城,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东厂呢?隆重介绍一下,现在的东厂厂督是一个叫尚铭的太监。这位仁兄就有点不务正业了,还想着陷害忠良,打探消息,而是开辟新市场,发掘新业务,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富人身上,创立了罗织罪名,给钱就放人的商业模式。 既然不用得罪大官就能发财,为什么要去陷害忠良呢?这就是尚铭的真实想法。 碰到这种不务正业的主,朱见深也是毫无办法,他只有引入一些竞争机制,调一些新人上来,改变一下工作作风,提高一下工作效率。 朱见深看上的人叫汪直。 3.青云直上的汪直 十年前,广西大藤峡的一些百姓起来反抗明朝政府。明朝派军队平定之后,抓了一些俘虏带到京城,这里有一个小孩叫汪直。像这样的小孩, 一般只有一个就业出路:当太监。 汪直被阉之后,安排到了昭德宫上班。我们知道,干什么有时候不重要,在哪里干特别重要。比如太监这个工种,都是一样的洗马桶,但在哪里洗,差别就大了。 昭德宫是万贵妃的地盘。 万贵妃是皇帝朱见深最宠信的妃子(没有之一),朱见深小的时候比较坎坷,他的父亲就是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抓去当人质的朱祁镇。朱祁镇被抓后,明朝就另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 父亲当了俘虏,朱见深也就被剥夺了太子之后,渡过了十多年担惊受怕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他的身边有一个大十多岁的宫女在照顾他。这个宫女就是后来的万贵妃。 后来,朱祁镇回了国,又发动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朱见深重新成为太子,最终当上了皇帝。因为早年一起患过难,所以年龄不是问题,审丑不会疲劳,万贵妃依然深受朱见深宠爱。 只要跟万贵妃搭上线,自然升职要快上那么一点点。 前面要求取消西厂的万安,就是因为娶的老婆恰好是万贵妃弟弟的老婆的妹妹。这才成为了内阁首辅。 汪直被分配到万贵妃的昭德宫,也是抱上了大粗腿。 在成化十二年,就是妖怪、妖道出没的那一年,汪直已经成为了御马监的大太监。 说起御马监,大家可能有个误解,以为是放马的,跟天上的弼马温差不多。是个小差事。 其实不然,御马监确实管马,但又不仅仅管马,它在太监各部门当中,地位相当高。 我们前面介绍过,明朝的太监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帮助皇帝打理着他的帝国。最牛的是司礼监,司礼监的一把手掌印太监是太监中的宰相,二把手秉笔太监常常客串西厂的厂督。 而排名第二的部门就是御马监,原因只有一个,御马监还管着一批禁卫军。这支军队叫:“羽林三千户所”下辖四卫,又称四卫军。最多的时候有四万人,少也有五六千。所以,御马监的掌印太监也常被称为太监中的兵部尚书。 汪直当时做到这个位置,不过十五岁,可见,他的眼力劲应该是很强的。这一次,京城异动,朱见深没有用东厂的人,也没有用锦衣卫的人,而是指派汪直去查这个案子。 汪直查得怎么样呢? 出乎意料的好。 4.西厂的崛起 汪直乔装打扮,带两个小跟班,骑着小毛驴四处查访。这一行,竟然瞒过了东厂跟锦衣卫。汪直查到了很多情报,反馈了很多朱见深不知道的事情。而且他出去一查后,黑眚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朱见深大喜过望,最终决定让汪直自立门户,在灵济宫前的旧灰厂办起了新的特务机关,因为在西边,所以称为西厂。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二起灵异事件,它们真的是突发事件吗?像李子龙这个妖道,以前在宫里默默耕耘,做了那么多好事没留名,帮助了那么多的宫女都没出事。可冷不丁,他就被发现了。 再说说黑眚,那更简单了,古代人口稀少,华南虎都有可能下山,像狗一样的野生动物,比如黑狼狐狸之类的,完全有可能不买票就进故宫玩一圈嘛。 那这些事情之间有联系吗?有的,他们都指向了一个结果:帮助汪直成立了西厂。 做为御马监的太监,汪直一直想插手东厂的业务。可是东厂的业务一直是司礼监的工作范围。东厂也已经有厂督了:尚铭。 尚铭是太监中的老前辈了,工作很有特色。 所以,汪直想要动尚铭的蛋糕,似乎不太容易。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这一切其实都是汪直安排的,或者至少有一件是汪直在推动。 而且,成化年间的京城气氛是很诡异的。 朱见深的宫里曾经有一个妖僧叫继晓,被封为国师,经常在宫里表演点石成金之类的法术,又在西市建了一座大永昌寺。除此之外,朱见深的宫中还有道士,喇嘛,全部封为国师。这些人出入宫廷,有高档马车,有禁兵开道,甚至有的国师手中的佛珠是用荒郊野外的弃骸头骨做成,法碗则用整个骷髅做成。活脱脱就是沙僧再现。 这些人在京城里招摇而过,无疑会使成化年间的京城笼罩着一股神秘的气息。稍有事变,百姓就惊慌不定,妄加猜测。 极有可能,汪直从中发现了恐慌是树立权威的好机会。于是,他搞了一只野生动物进宫,进一步强化这种恐慌。而李子龙这种事情,可能早就看在汪直的眼里,他只是知而不宣,然后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将李子龙暴露出来。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汪直成功创办了西厂,从而拥有了自己的特务机构。 当然,相对东厂的深厚历史,西厂起步晚,基础薄,要奋起直追,就需要不走寻常路。 于是,为了打探情报,汪直是大案不嫌大,再大的官也敢直接抓,小案不嫌小,谁家有个狗打架之类的事情,也被汪直整成了邻里不和谐的案便。 而为了树立西厂的品牌,当然需要抓一些典型的案例。 好在,大明朝别的不缺,案件总是层出不穷的。 汪直收到了一个消息。 京城来了一个流窜犯,此人叫杨勰,他本人倒是知名度不大,但有一个很牛的太爷爷,英宗朝的三杨之一的杨荣,以前曾经为大家介绍过,第一个霸主级太监王振就曾经斗争过杨荣。最终以杨荣气死告终。 杨勰为什么跑到京城呢?说起来,老杨家毕竟也是名门大族,虽然杨荣老爷子去了,但家底很厚,难免有点仗势欺人,鱼肉一下百姓,横行一下乡里。这不,在老家背上了杀人罪名,朝廷正派人捉拿他。他一看不对劲,就跑到京城他姐夫礼部主事董序家避一避。 董序一看,小舅子犯了这么大的事,不找人打点是不行了。于是,找到了宫中的太监韦瑛。 事实告诉我们,走后门不一定正确。韦瑛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了汪直,表示是不是出手帮帮忙。 汪直大喜,公司刚开张,正愁没有大单,大单竟然自己送上了门。 既然是杀人犯逃到了京城,那还等什么?立马抓人。 西厂的人冲到了董序家,起用西厂特制的刑具:弹琵琶。千成不要以为这是一种类似六指琴魔一样的声波武器。这其实是一种弦状刑具,用牛筋弹人的筋骨,一弹魂散,二弹骨散,三弹就是石头都会开口说话。 果然,董序马上交待,家里确实有巨额财产说不清来源。 那么,这笔钱在哪呢?西厂已经把他家翻了三尺都没有找到。 董序想了一下,应该在我的叔父杨仕伟家吧。 杨仕伟是兵部主事。西厂的人冲到了杨仕伟家,因为执法相当粗暴,杨家乱成一团。正当西厂的人寻找巨额财产时,旁边的墙上突然冒出了一个人头。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是什么人,难道就不怕国法吗?” 这里介绍一下,明朝抓人的手续,如果是六扇门这样的三法司机构,如果要抓人,则必须要正式的公文,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逮捕证。到了锦衣卫时代,开始流行一种驾帖。 所谓驾帖就是由皇帝发出的直接逮捕证,这个证一般由司礼监写好盖上章子,然后锦衣卫拿着这个文件到刑部“佥签”,也就是复检一下,检查什么呢?就是要把驾帖跟原弹劾文件对比一下,要抓什么人,必须有人弹劾。如果对应不上,刑部就不会认可,这样这个驾帖虽然出自皇帝,也是不具备法律效率。这当然是给锦衣卫上了一约束。锦衣卫很不爽,老子都有皇帝的批条了,还用得着刑部批不批? 于是,到了后面,锦衣卫直接拿着皇帝的驾帖拉人。如果有人不满?没问题,打到午门外打一百下屁股,着实打,打到服气为止。 而到了西厂,西厂连这个驾帖也省了。上门就喘门,见人就拉人,要逮捕证?要驾帖?先进西厂聊聊音乐再说,比如弹琵琶。 冲到杨仕伟的家里,马上将老杨绑了起来,连老杨的老婆都羞辱起来。这就太过分了。 这样一搞,围观群众相当不满。于是,这个人大着胆子在墙外喊了一嗓子。 结果西厂的人毫不含糊,立马顶了回去:“你又是什么人?难道不怕西厂吗?” 此人胆子也确实大,回了一句:我是翰林陈音! 看到激起民愤,西厂的人拉起杨仕伟就跑。没过多久,杨勰在狱中病死,杨仕伟、董序被抄家。 一个案子,汪直就把礼部、兵部的两个人给搞下了台。但整整官员这种事,锦衣卫可以干,东厂也能干。西厂不过是复制前辈的成功。这样的程度是无法超越前辈。 要超越前辈,必须做一些特别的事,具体来说,东厂不敢抓的人,西厂来抓,东厂不敢管的事,西厂来管。 只要有胆子,这种机会到外都是。汪直又收到了一个消息。 5.新厂开张三把火 有一回,南京镇监覃力朋上京办完差,回南京公车私用,用一百艘船只载了私盐,准备捞一票。这一路上,无人敢问,毕竟太监势力熏天。到了武城县,一位典吏可能新上任,不知内情,或者他特别勇敢,敢跟邪恶势力做斗争,就查问一番,结果被覃力朋打断牙齿。覃力朋还射杀了一人。 这种事常见,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眼就过去了。可是正赶上汪直要树立威信,也只好委屈一下同行了。 汪直把覃力朋抓了起来,判了一个死刑。本是同阉生,相煎何太急。朱见深出来打圆场,够了,够了,适可而止。打发去扫地,劳动改造吧。 西厂的品牌顺利打响, 而就在这时,一封弹劾书摆到了朱见深的面前,表示再不把汪直搞下去,天下就要大乱了。 这是一封集体署名弹劾书,列了汪直的十一条罪状,由内阁首辅商辂牵头,所有阁臣署名。商辂是明朝历史上第二个三元及第的人,历任数朝,人称本朝第一贤臣。阁臣集体署名告一个太监,这也是比较罕见的,尤其是里面还有一位叫万安的阁臣。这位万安我们说过,他是万贵妃这条线上的,同时,汪直的背后靠山,也是万贵妃,可以说,原本是一个山头的,可竟然也署名要告汪直。 这不能怪队友出卖,实在是汪直搞得太过分了。官员抓了,太监也对付,还守边关的武将也被汪直搞下数位。甚至西厂连民间鸡狗配种这种事也要管。 可以说,除了皇帝等少数人,汪直把天下人得罪光了。 朱见深很不理解,自己派一个人出去打探一下消息,怎么就将天下搅成大乱了。当年,妖狐冲到了我的前面,你们怎么不说大乱了。 愤怒之下,朱见深叫来司礼监掌印司恩,让他跑去内阁问一下,他们是什么意思。 如果派别的人还算了,派上了怀恩,那汪直就倒霉了,我们介绍过,这个怀恩还是一个比较正派的人,怀恩跑到内阁一问,回来报告,内阁这些大臣是齐了心要告汪直了,汪直确实搞得太过份,再不治他,只怕事情要闹大了。话音刚落,九卿的集体告状书也上来了。实在是没办法,汪直的牢里还关着这些部门的人呢,再审一审,说不定九卿要集体一锅端了。 众望所归,汪直只好光荣下岗,西厂开张不到半年,就倒闭了。 但必须要说,汪直办的这些案件确实有些程序上的不合法,比如没有驾帖就抓人,执法也很简单粗暴。但是他办的这些事情,又确实没有冤枉多少好人。 比如覃力朋这样的,抓了也是为太监清理门户,为社会除害。还有杨家一案,说实在,就是动作太粗暴了,真说冤枉杨家,那可能还不至于。而商辂这些大臣联名上告,也未必没有私心,毕竟杨家的案子,汪直要再查下去,可能真的整个官场都要翻过来。 了解了这一切,我们才知道朱见深为什么愤怒,这绝不是简单的正义与邪恶力量的对抗。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的事情你就不会奇怪了。汪直下岗后,很快有官员上书,热烈要求重开西厂,并高度评价了汪直的工作,不但是时下腐朽政坛的一股清风,还可以流传百世,成为万世之楷模,这不是就是东厂那块牌坊上写的,流芳百世吗?东厂没做到了,做到的西厂却关张了。 朱见深大喜,终于有人跟我的世界观,用人观一致了。 于是,西厂重新开张,汪直满血复活。 商辂彻底晕了,自己混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斗不过一个小孩?最后,他祭出了绝招:辞职。 不干了,我回老家。潜台词是有我没他,有他没我,皇帝你看着办吧。 皇帝很快做出了答复:商大人,慢走,不送。 商辂走了,尚书、御史等等纷纷提出辞呈。朱见深没有任何犹豫,来一个批一个,批到最后,朝中再没有反对汪直的人。 难道没有任何人可以挑战汪直的权威? 事实上还是有的,要对付太监,还得是太监。 6.东厂的反击 太监尚铭出手了。我们说过尚铭是东厂厂督,原本比汪直辈份高、资历老,但无奈汪直半路杀出,另开了一个西厂,生生抢走他的市场份额。 尚铭当然很不爽,但汪直有皇帝罩着,他也只有忍了。可是,这一次,尚铭决定反击。为什么呢? 因为他跟汪直的感情破裂了。 有一天,一个盗贼潜进皇城,被尚铭东厂的校尉抓住了。平时,尚铭都要跟汪直打声招呼,有功算大家的。可是,这两天汪直生病没来上班。尚铭一看,好不容易有个独占功劳的机会,就不打招呼自个上报皇帝了。 朱见深很高兴,发了一大批赏金。 汪直听到后,大怒,老子只是病了,你就当我不存在?行,你等着,放学后别走! 尚铭听到后,十分恐慌,从此开始搜集汪直的一些把柄,做了一个汪直事迹汇编,告了汪直一笔。 这个时候,汪直恰好不在京城了。 汪直干嘛去了? 他跑到外面打仗去了。 汪直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太监。除了抓捕官员,刺探情报之外,汪直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带兵去打仗。在京城干了没多久,汪直就提出来,自己要去边关负责跟蒙古女真打交道。 于是,在朱见深特批下,汪直跑到边关,指挥边关的将领打了两个胜仗。本来仗也打完了,汪直打报告要求回来。朱见深一看,嗯,打得不错,你继续去下一个地方,接着干。 这就倒霉了,做一位特务头目,留在京城,呆在皇帝身边才是正经事。太监说白了,干的是狐假虎威的事,不在老虎后面,狐狸还有什么威风。 被尚铭一告,汪直就是想反驳,打报告都要迟一步。 不久后,朱见深罢免西厂,将汪直调到南京当御马监。也就是提前退休了。 不过,汪直本人却软着陆了,拥有权势的太监在失势之后,下场一般很惨,比如魏忠贤最后是自谥而死。 汪直在朱见深去世后又活了很久,甚至又调回了京城,只是再也没有担任过重要职位。 汪直能够善终,跟朱见深的保护有很大作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汪直其实并不是一个太坏的太监。 比如有一回,兵部给事中孙博上疏告了西厂一状。要求东西两厂一起关掉算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位给事中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罪状,只说像东厂的工作人员,品阶又低,凭什么用一些小事就中伤大臣。 事实上,纪检部门最重要的用人法则,就是用品阶低的管品阶高的啊。 汪直知道后,把孙博叫了过来。本以为孙博要进诏狱搞搞弹琵琶了。结果汪直说道,你是兵部的,那就跟着我到边关去,当个书记官,把我干的工作记下来。 一趟跑下来,孙博竟然服了汪直,上奏给汪直请功。 可以说,汪直就是大明朝的韦小宝,看上去坏,骨子里却可能比一些文臣武官还要好。所以,当他被贬后,意外的,痛打落水狗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真正专注陷害忠良不动摇的其实是尚铭。将汪直拉下马,尚铭得意过一阵。一年后,尚铭被弹劾,调到明孝陵扫地去了。 此后,东厂归太监陈准管理。这位陈准是司礼监掌印怀恩的亲信。陈淮重新调整东厂业务结构,突出主营业务。下令:有逆反的事情,再来找我,其它小事,不要再折腾了。 这一下,京城真的安宁了。 那么,随着尚铭的失势,东厂真的就老实了吗?而西厂这个明朝历史上最具权势的特务机关真的就此消失了吗? 不是的,二十多年后,西厂死灰复燃,这一次领导西厂的是明武宗的八虎之一谷大用。而更为厉害的太监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刘瑾。刘瑾在重开西厂之后,又开了一个内行厂。形成了明朝四大特务机构并行的局面。 明朝重回特务政治,四大特务机构将掀起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风。 刘瑾是怎么利用这些特务机构掌控权力的, 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明争暗斗,谁又是最后的胜利者? 我们下回再聊。

资讯百科 2022-06-05
东厂和西厂有什么区别

东厂和西厂有什么区别

两者的区别有,第一,职能不同,东厂负责监察大臣的活动,西厂主要负责加强皇宫的警戒和安保工作,第二,创建时间不同,东厂设立于1420年,西厂设立于1477年,第三,持续时间不同,东厂存在时间比西厂长。 东厂和西厂有什么区别 东厂,全名东缉事厂,为明代官署名,是明朝时期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秘密警察机关,设立于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西厂,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在位时期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后因遭到反对,被迫撤销。 明代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合称为厂卫,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可随意监督和缉拿臣民。

生活妙招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