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谢良
谢良佐简介

谢良佐简介

谢良佐(公元1050年~公元1103年)字显道,人称上蔡先生或谢上蔡,蔡州上蔡(今河南)人,北宋官员、学者。师从程颢、程颐,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号称程门四先生。谢良佐创立了上蔡学派,是心学的奠基人、湖湘学派的鼻祖,在程朱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桥梁作用。谢良佐的学说以仁、天理为主体,讲究修身养性,且掺杂禅学思想。“其论仁以‘觉’,以‘生意’,论诚以‘实理’,论敬以‘常惺惺’,论穷理以求是,皆其所独得以发明师说者也”(《宋元学案·上蔡学案》)。以“生意”解释仁,活者为仁,死者为不仁。人身体麻痹不知痛谓不仁,桃杏之核可种而生者称仁。仁体现万物的生意。“格物穷理”,必须从认识“天理”才能获得。所谓“天理”,是“自然底道理”,无丝毫杜撰。谢良佐的“格物穷理”论,上承二程思想,下启朱熹“穷理”学说,又开陆九渊“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的先河。著有《论语说》,其核心思想被门人曾恬、胡安国所录《上蔡先生语录》,经朱熹编辑为三卷(《上蔡语录》)。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功绩4人物评价5个人作品6轶事典故7人物关系 基本资料1 本名:谢良佐别名:上蔡先生、谢上蔡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蔡州上蔡(今河南) 出生日期:1050年逝世日期:1103年主要作品:《论语说》主要成就:创立了上蔡学派、在程朱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桥梁作用字号:显道 人物生平2 谢良佐于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拜程颐为师。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谢良佐进士及第,中进士后,曾任河南渑池、湖北应城知县。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谢良佐被人推荐,受到宋徽宗的召见,被派往书局任职,后又斥为管库,监管京西竹场。他认为宋徽宗的年号“建中”与唐德宗的年号相同,很是“不佳”,还说皇帝“不免播迁”,因此得罪了徽宗皇帝,被关进监狱,废为平民。谢良佐晚年信佛,尝言:“吾常习忘以养生”。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谢良佐逝世,谥号“文肃”,清时从祀孔庙。著有《论语说》。 主要功绩3 谢良佐在理学发展中外是极重要的一个思想家。他使二程之学在南渡之前得到重大的突破性的发展,为南渡理学进一步昌盛,以及林立派别的出现有奠基和开启的双重之功。他在这个转折时期占有重要的思想地位。一、创立上蔡学派。著名弟子有朱震、曾恬、詹勉、郑毂、朱巽等。黄宗羲誉为“程门高弟,予窃以上蔡第一。”“其论仁以‘觉’,以‘生意’,论诚以‘实理’,论敬以‘常惺惺’,论穷理以“求是”,皆其所独得,以发明师说者也”。(《宋元学案·上蔡学案》)二、谢良佐的“格物穷理”论,上承二程思想,下启朱熹“穷理”学说,又开陆九渊“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象山全集》《与李宰》)的先河,其引禅人儒学风对当时和后世也颇有影响。三、良佐还用禅学解释《论语》。他认为,自秦、汉以来,开门教授《论语》者,不过是分章析句而已。魏、晋以后,读者更少。既不知读其书,也不知圣人心。虽欲读之,也不得要领。圣人辞近指远,辞有尽而微旨无穷 人物评价4 朱熹称谢良佐:“上蔡髙迈卓绝宏肆,善开发人。”虽对谢良佐有批评但却认为谢良佐“以生意论仁,以实理论诚,以常惺惺论敬,以求是论穷理其命意皆精当,而直指居敬穷理为入德之门,尤得明道教人之纲领。” 个人作品5 北宋的儒学学者在儒学复兴的趋势下对自家的经典做了创作性诠释。作为二程高足,谢良佐集成并发展其师的主要学说。但遗憾的是,谢良佐的传世之作仅有门人整理的《上蔡语录》以及保存在朱熹《论孟精义》中“谢氏曰”部分的《论语说》。《上蔡语录》体现了谢良佐思想的核心主旨以及主要思想的深入研究。《论语说》中,谢良佐批评了秦汉以来圣门学者为学多遵循章句训诂,而不知圣人心,他从心的体会出发,以心体仁,对仁做出了不拘文意的疏解。 轶事典故6 谢良佐29岁已经小有名气,为在学问上做出一番成就,专程到河南扶沟向时任扶沟知县的程颢求教学问。他初见程颢,程颢待以客人之礼,但谢良佐却说:“我是来拜师问学的,愿做先生的弟子。”程颢就把他安排到一个小屋居住。那间屋子非常简陋,房顶漏雨,四壁透风。时值寒冬腊月,北风怒吼,大雪纷飞,谢良佐晚上没有蜡烛照明,白天没有炭火取暖,饭也吃不饱,但他对此毫不在意。在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中,他苦思勤学一个多月,大有收获。谢良佐严于律己,修身甚谨。他每天写日记,对所做之事经常反思,日常言行皆用礼仪约束,如有违背就自己惩罚自己。他说:“要克制自己,必须从本性最难克服的地方克服。”他认为修身的最大障碍在于“矜”,刚愎自用、自欺欺人的心态,骄傲自大的气势,皆是由“矜”引起的。他与程颐分别一年后相见,程颐问他:“一年来有何进益?”他回答道:“唯去得一‘矜’字。”程颐十分高兴地说:“这足以证明你的用功,你已经学会独立思考了 人物关系7 老师:程颐(1033~1107)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颢(1032~1085)北宋五子同学:吕大临(1042~1090)北宋哲学家、金石学家游酢(1053~1123)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杨时(1053~1135)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师侄:张九成(1092~1159)罗从彦(1072~1135)宋朝经学家、诗人李侗(1093~1163)南剑三先生林宋卿

人物百科 2021-11-06
谢良简介

谢良简介

谢良(1915—1991)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八师炮兵连政治委员,二十四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七团政治委员。西路军第三纵队二十三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六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炮兵学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边城女囚》、《铁流后卫》等作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人物生平4大事记5荣誉6事迹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谢良别名:谢毓法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西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1991年职业:军人代表作品:《在新疆女监狱中的斗争片断》、《边城女囚》、《铁流后卫》 人物简介2 谢良(1915.4~1991)男,原名谢毓法。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人。15岁的谢良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兴国县红色警卫营二连战士,红三军八师二十四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七团政治委员,西路军第三纵队二十三师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在任连指导员时,奉命袭击驻金溪县城的国民党八十八师一个步兵团,他率部急行五六十里,发现敌人在构筑工事,趁其不备,出其不意,立即发起进攻。激战几十分钟,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在贵州官渡河之役中,谢良任三十七团政治委员,奉命率团阻击四川军阀刘湘教导师九个团。四天的运动战,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第五天终于把刘湘教导师调引到温水,使红军在娄山关、遵义歼敌两个师。谢良率部阻击有功,受到毛泽东电令嘉奖。他三次翻雪山过草地。1936年11月29日,谢良奉命率二十三师赴甘肃丹县十里铺阻击敌人 人物生平3 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解放军原炮兵副政治委员。谢良同志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陕甘宁联防军后勤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平原军区副政治委员、石家庄高级步校政治委员、宣化炮兵学院政治委员等职。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四次反“围剿”斗争。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率部担任后卫任务,三过雪山草地,因胜利完成掩护主力行动,受到中央军委电令嘉奖。抗日战争时期,他治伤路过新疆,被军阀逮捕入狱达4年之久,在狱中领导难友同敌人坚决斗争,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解放战争时期,他在陕甘宁联防军、冀鲁豫军区和平原军区领导土改、整党以及完成部队整编、训练等重大任务,荣获冀鲁豫军区一等人民功臣奖章。全国解放后,他长期在我军院校工作,为培养人才、加强炮兵政治工作和国防建设立下了功勋。 大事记4 1915年,4月,谢良出生于江西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1930年,6月,参加江西地方红军。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2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八师二十四团,任排张、连政委,后任八师炮兵连指导员。1933年,6月,调入红七军团十九师五十九团。被评为模范指导员。1934年,5月,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9月,分配到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七团,任政委。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中,参加了老营盘、东黄陂、金鸡县、建宁洛阳堡和兴国等战斗。长征途中经常率所部担任后卫。1936年,部队西渡黄河后,任红二十三师政委。参加了甘肃华家岭战斗,后在山丹战斗中负伤,失去左腿。1937年,4月,因西路军失败被俘。七七事变后经营救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6月,调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留守处(驻陕西云阳)任主任。1939年,夏天时前往苏联安装假肢,回国后滞留新疆迪 荣誉5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0年,谢良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挂将军衔的作家。1988年,谢良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中国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还任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肢残委员会主席。 事迹6 15岁那年,谢良参加了红军,编在兴国县红色警卫营第二连。18岁当上红七军团十九师五十九团三营九连指导员。到职不久,奉命袭击驻金溪县城的国民党八十八师一个步兵团。谢良初生牛犊不怕虎,带领尖兵连急行军五六十里,发现敌人在构筑工事,趁其不备,立即发起进攻。激战几十分钟,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然而,敌人不甘心失败,又组织一个营兵力反冲锋。谢良沉着指挥战斗,并亲自用轻机抢向扑上来的敌人扫射,将敌人的冲锋压了下去。突然,谢良左肩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马上鼻子和嘴里流出了血。原来一颗子弹打穿肺部,打碎左肩骨。1936年11月29日,西路军首长命令谢良政委、李连祥师长率二十三师到甘肃山丹十里铺阻止敌人的进攻。敌军马禄的骑兵旅、韩德功的步兵旅也向二十三师发动了凶猛的集团冲锋。谢良、李连祥沉着地指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的进攻压了回去。下午大约三四点钟,在敌人发动第四次冲锋时,正在指挥所紧张指挥作战的谢良被敌人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