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焕
陈焕简介

陈焕简介

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栏头村(现为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目录 1基本资料 2《福鼎县志》记载3《宁德茶叶志》记载4流传故事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焕别名:凤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鼎出生日期:1813逝世日期:1888职业:茶商 《福鼎县志》记载2 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栏头村(现为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发源人陈焕全名陈学焕(1813——1888),字凤炜。出生于福鼎市十四都东门岭境竹栏头村(今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 《宁德茶叶志》记载3 相传尧帝时,福鼎县太姥山上住着一位老母,曾遇仙人授以丹术后升天。西汉时,东方朔封太姥山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敕封老母为“太姥娘娘”。后人供奉香火,传说很是灵验。福鼎竹栏头自然村有一孝子名陈焕,性至孝,但因地瘠,终年操劳,也难求得双亲温饱,深感愧对父母。时大年过,陈焕遂持斋三日,携干粮上太姥山祈求太姥娘娘“托梦”,指点度日之计。陈焕焚香礼拜毕,合眼睡去,朦胧之中,只见“太姥娘娘”手指一树曰:“此山中佳木,系老妪亲手所植,群可分而植之,当能富有。”次日,陈焕走遍山山岭岭,直至太阳落到西山头,果然在鸿雪洞中觅到一丛茶树。陈焕大喜,当即用随身带来的锄头,分出一株携回家中精心培植。百日后,果然生机嫣然,其茶异于常种,它就是今天的“福鼎大白茶”。 流传故事4 还有一个传说就是竹栏头村陈氏子孙口头流传的一个故事:传说陈焕的母亲双目失明,为救其母,陈焕终日拜佛求医,忽一日,梦见一女子手指一树曰:“此乃山中佳木,系老妪亲手培植,此树叶可治你母亲眼疾”;问及姓名,曰:“吾乃才山老母是也”。醒来时,对面山果然有一茶树,及摘其叶,泡之,为其母亲洗眼,果然复明;后为纪念此女,改“对面山”为“上才山”。

人物百科 2021-11-06
陈焕镛简介

陈焕镛简介

陈焕镛(1890 07.12 - 1971 01.18),祖籍广东新会,1890年6月6日生于香港。191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森林系,获硕士学位。著名植物学家,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20年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教授,翌年转至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授。1927—1941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后曾任理学院院长、生物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目录 1基本资料 2奠基人3工作经历4显著贡献5简历6论著7纪念诗词8人物词典9轶事逸闻10他人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焕镛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香港出生日期:1890年6月6日逝世日期:1971年1月18日职业:植物学家毕业院校:哈佛大学主要成就: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奠基者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性别:男 奠基人2 陈焕镛创建了中山农林植物研究室(后改为研究所),收集植物标本,建成中国南方第一个植物标本室;对中国华南的植物进行大量的调查、采集和研究,发现100多个新种,10多个新属,其中裸子植物银杉属和为纪念植物学家钟观光而命名的木兰科孑遗植物观光木属在植物分类上有重大意义;与秉志、钱崇澍等科学家提出建立天然森林禁伐区的建议,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打下基础。陈焕镛1909年赴美国就学,1913年考入哈佛大学,1919年获林学硕士学位,并以毕业论文优异获奖学金。当年回国后,受哈佛大学的委托,赴海南岛五指山采集标本。1920年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1921年至1927年受聘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1927年至1954年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植物研究室主任,后改名农林植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任所长,植物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等。1935年起,他受广西大学的邀请,为该校创设经济植物研究所,并任所长,还兼任广西大学 工作经历3 陈焕镛在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时,就已立下了保护、开发祖国植物资源,改变我国植物学研究落后面貌的志愿。他目睹一些国家的探险家、传教士和植物学家大量搜集我国珍贵植物出口,使我国植物资源不断外流。而在国内却缺乏完备的植物园和标本馆。这些现实使陈焕镛深感痛心。1919年学成归国后,他很清楚地知道在我国当时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植物分类学工作者,必须用自己的科研工作实践去促使这种落后状态的改变,因此,他毕生不遗余力地紧紧抓住搜集植物标本、搜购图书资料和培育人才这三个重点,逐步开展科研工作。他先后担任过金陵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一面从事教学工作,一面致力于植物的调查采集和分类学研究,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期间,与邹秉文及秉志、胡先骕、钱崇澍、钟心煊、陈嵘等六位自海外学成归国的知名学者结为深交,共同培育学子,并分别开创我国最早的现代植物学和动物学科研事业。陈焕镛是我国植物调查采集的创始人之一。早在1919 显著贡献4 陈焕镛是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毕生工作勤奋,治学严谨,对我国植物科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国内外专刊上发表过许多论文。早在1922—1925年间就曾先后发表和出版《中国经济树木学》、《栽培在我国的中国松与日本松之比较》、《浙江树木二新种》和《我国樟科之初步研究》等专著和学术论文。后来又和胡先骕合作编著《中国植物图谱》(共五卷),是早期我国学者用现代植物分类方法研究中国植物的主要文献。他在对华南植物进行广博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不下50余篇(册),发表的新种在百种以上,发表的新属在10个以上,其中如世玮苣苔属(TengiaChun)、任豆属(ZeniaChun)、银杉属(CathayaChunetKuang)和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Chun)等为世界各国学者普遍承认,尤以后两属之发现,在植物分类学上具有重大意义。银杉(Cathayaargyroph 简历5 1890年农历6月6日 出生于香港。1913—1919年 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获林学硕士学位。1919年 回国赴海南五指山采集。1920—1921年 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1921—1927年 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1927—1954年 任中山大学教授、植物研究室主任,并曾先后兼任植物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29—1954年 任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农林植物研究所所长。1936—1954年 兼任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所长、森林学系教授、系主任。1954—1971年 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71年1月18日 逝世于广州。 论著6 1 ChunWoon-Young.ChineseEconmicTrees.Shanghai:CommercialPress,1922.2 ChunWoon-Young.ChinesePinescomparedwiththeJapanesePinescultivatedinChina.Nanjing:SciencePressofChina,1922.3 ChunWoon-Young.PreliminaryNotestothestudyoftheLauraceaeofChina.ContrBiolLabSciSocChina,1925(1):1—69.4 ChunWoon-Young,HuHsen-Hsu.IconesPlantarumSinicarumvol.1—5.FanMemInstBiol,1927—37.5 ChunWoon-Young.StudiesinBetulaceae.SciJ 纪念诗词7 南乡子·纪念陈焕镛教授诞辰105周年海南师范学院热带生物资源研究所 钟义地热润交融,农林生物喜春风。果木桑麻花卉盛,欣荣,科教同岁月峥嵘。归国献才雄,涉水跋山千万重。绿宝集成千百万,陈公,一生论著志丰功。任公豆歌胡先骕粤中名山多奇峰,烟峦幻出千芙蓉。韶雄远与庾关通,鸟道悬绝稀人踪。千年古木如虬龙,时生嘉卉罗珍丛。风柯纷披叶葱茏,宛如幺凤栖刺桐。是乃葛仙鲍姑所未见,名山久闭今初逢。移根瑶圃光熊熊,一洗万国凡卉空。自来珍物不世出,宜著篇什歌丰功。任公德业人所崇,以名奇葩传无穷。彩绘者谁澄如冯,锡名者谁陈韶钟。注:1946年陈焕镛发现一种很特殊的豆科植物,创立了任公豆属,以纪念著名学者任鸿隽先生。此诗为胡先骕赞颂此事而作。此身忘世易,使世相忘难他应该是个有传奇的人。父亲,是清光绪派驻古巴的公使,母亲为西班牙血统的古巴人。一个混血儿往往都比寻常人多几分异域色彩——年少的他,举止与神态就有了贵族的风范 人物词典8 1915年,陈焕镛走进了哈佛大学树木系,他选择哈佛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这里收集的中国植物最多,二是要想跻身国际植物学界,必须同最强的对手抗衡,颇有些“卧薪尝胆”的精神。当时我国植物资源不断外流,世界许多著名的植物园都栽培着中国的珍稀植物,中国植物的模式标本大多被保存在外国的标本馆内,而国内却缺乏完备的植物园和标本馆,以致研究本国植物分类学不得不远涉重洋到外国去寻找资料、参阅标本。目睹这些使陈焕镛深感痛心,他痛下决心:“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植物学、自己的植物园、自己的植物研究所、自己的植物志。”1919年陈焕镛以出类拔萃的论文、出众的成绩获得哈佛大学树木系硕士学位,并获得校方奖学金,其师授意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邀陈一起去非洲调查采集,但陈谢绝了,毅然返回中国,开始了漫长的植物研究之旅。1919年秋,陈焕镛带着一本手册,还有一颗激情澎湃的心,只身一人奔赴海南五指山,成为登上祖国南部岛屿采集标本的第一 轶事逸闻9 陈焕镛识辨植物,别具天聪,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约1932年),香港有一命案,死者经解剖检查,发现有树叶之残渣碎片,但在香港地区无人能识别此种植物,使得法院无从判案,后求教于陈焕镛,方知是剧毒藤本植物胡蔓藤(又名大茶药),先生从此扬名省港。陈焕镛好学博览。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世界文学名著,工作之余,常背诵莎士比亚隽永的词句,据他的弟子蒋英说,他的英文诗“寓意深而语音谐,修辞精炼且极优雅。”1949年旅居香港时,鉴于当时国内外形势,他写了一组英文诗表达爱祖国、爱科学的意愿,曾经被香港《南华早报》登载,并在香港引起很大反响。他一生诗作不少,可惜全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化为灰烬。陈焕镛学识渊博,言词幽默,其演讲与授课经常能引起现场掌声雷动。如在金陵大学执教时,因为该校为教会创办,每周必循例有一次圣经布道班,全校师生都要参加。一次,校长邀先生到班,让他作一场“宗教与科学”的专题演讲,但陈 他人评价10 “他不是一个好父亲”(根据南方都市报记者与陈都女士的访谈整理。陈焕镛院士的女儿陈都女士现就职于某国际保险公司)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优秀的植物学家,但不是一个好父亲,他的时间、精力都投到了研究中,好像很少有空来管过我跟哥哥。也许我爸爸心底还是爱我的,只是他实在没有时间来表露,有一件事情印象很深——大概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我跟他一起散步,刚下过雨,我穿着雨鞋,路旁有很深的草,还有积水,我爸一定要让我把雨鞋倒过来抖一抖再穿,我偏不听,当时他很生气。后来我才明白,爸爸在野外采集标本时,雨鞋里经常会爬进蛇、虫子什么的。很多年以后,我才懂得爸爸当时的心情。我爸几乎不过问家里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是我妈妈一人操持。我妈原是父亲家里的工人,我大妈(爸爸的第一个妻子唐直珍,听长辈说大妈是富家小姐,跟父亲还算门当户对)过世后,我妈就跟我爸结了婚。我妈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一直站在爸爸背后打理家中的一切,从来没让我爸操过心,

人物百科 2021-11-06
陈焕章简介

陈焕章简介

陈焕章(1880年-1933年),字重远,广东高要人,清末民初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孔教徒。15岁入广州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举。光绪三十年(1904年),联捷甲辰恩科进士。1905年赴美留学。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2年(民国元年)归国,模仿基督教建制在上海创“孔教会”,任总干事。康有为任会长。1913年被聘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入京,与严复、梁启超等联名致书参众两院,请定孔教为国教。1915年反对袁世凯称帝,离京返乡。1930年在香港设“孔教学院”,自任院长。主要著作有:《孔门理财学》、《孔教论》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简介3主要著作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焕章别名:字重远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80年逝世日期:1933年职业:孔教学院院长毕业院校:万木草堂信仰:儒学(孔教)主要成就:1930年在香港开办孔教学院,自任院长代表作品:《孔门理财学》、《孔教论》所处时代:清末民初师从:康有为字:重远人物身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孔教徒 生平简介2 陈焕章(1888~1933年),字重远。今肇庆市鼎湖区广利街道砚洲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应试为邑庠生(秀才),在广州长兴里康有为的“万木草堂”读书时,与梁启超为同学,梁力主维新,推行君主立宪,陈主张尊孔,推行立会昌教。二人同为康有为得意门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澳门《知新报》主笔,撰文提倡孔学,主张变法维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广州时敏学堂任教。翌年,任学堂监督。同时在家乡砚洲创办颖川两等学堂,为肇庆有府属学堂之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举人,翌年中进士,朝考点内阁中书,入进士馆。后申请出洋留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奉派为留美学员,先入库克学院学习英语,1907年考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经济,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肇庆府第一位博士。1912年返上海,在沪海宁路创“孔教会”任总干事。1913年出版《孔教会杂志》,任总编辑。是年夏入京,与 主要著作3 孔门财政学原书用英文写成,名为《EconomicPrinciplesofConfuciusandhisschools》,ColumbiaUniv.Press.该书在西方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孔门理财学》是第一部总结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著作。《孔门理财学》系跨历史、法律、经济等多门学科的研究著作,分五个部分,按照西方经济学原理,分别讨论了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一般经济学说及其在消费、生产、公共财产方面的思想。1911年《孔门理财学》被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经济和公共法律研究”丛书之一出版,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夏德、施格为之作序,高度评价了《孔门理财学》采用西方经济学框架对孔子及其学派的经济思想所作的精湛研究。之后,凯恩斯在《经济学杂志》为《孔门理财学》撰写书评,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中强调《孔门理财学》的重要性,马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将《孔门理财学》列为重要参考文献。《孔门理财学》1930年、1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