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龙云
蔡龙云简介

蔡龙云简介

蔡龙云(1928年11月-2015年12月),山东济宁人,中国的武术泰斗、著名的技击家、中国武术九段。他15岁就与外国人打擂台,打败了西洋拳击界名手、俄籍拳师马索洛夫,由此轰动大上海,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的小名叫“大龙”,从此便在武术界享有“神拳大龙”的称号。曾任上海华联同乐会体育部武术教练。建国后,历任上海武术界联谊会常务执行委员,中央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武术队政治辅导员,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国家级武术裁判员。2015年12月19日,蔡龙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7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运动生涯4言论语录5人物著作6人物荣誉7武术造诣8武林轶事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蔡龙云别名:神拳大龙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济宁出生日期:1928年11月逝世日期:2015年12月19日职业:武术教练主要成就:修炼武术代表作品:《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少林寺拳棒阐宗》;《五路查拳》 人物生平2 蔡龙云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蔡桂勤。上世纪初,在晋、陕、甘、宁及大江南北,蔡桂勤是如雷贯耳的人物。他十八岁应招入苏州锦源镖局,勇闯强盗出没的大西北,从未出过差错。据说蔡桂勤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出手敏捷似闪电,力似万钧雷霆,打遍山东无敌手,被人们称为“拳魔”。身为家中独子的蔡龙云自然承担起了继承父亲武术衣钵的重任。刚满4岁,蔡龙云便开始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习练武术,先是腰功、腿功、裆功等基本功。他练起“迎面三脚”、左右腿,常常一练就是一百次,一口气三百腿,有时摔倒在地,也要爬起来再练。“那时候,‘马步桩’一练就是半个小时,大顶一拿就是1个小时。父亲对我特别厉害,我家预备着两条藤鞭,我觉得我已经很卖力气了,可父亲老是不满意。”蔡龙云说,那时年纪小,体力有限,一旦支持不住摔下来,藤条会毫不留情地落到我身上。“小时候,我手上、背上全是一条条的紫痕,天热时我不好意思把袖子捋起来.”父亲总是对蔡龙云说,人要 运动生涯3 1943年,西洋拳击界正式提出要与中国武术界进行对抗赛,蔡桂勤和上海武术界著名技击家王子平等选出八名选手代表中国武术决斗西洋拳击。蔡龙云说服父母,作为中方年龄最小的选手毅然应战,决心为中国人争口气,战胜洋人。1943年10月,上海各报纸发出这样一条消息:“国术亦为国人所重,惟中西同冶一炉,则殊属空前之创举。十三日晚八点在回力球场国术与西洋拳举行对抗赛。”消息一发出,顿时轰动了整个上海。50、70、100、150元四种门票被一抢而空。1944年毕业于上海市博仁中学。1949年,蔡龙云击倒鲁赛尔,威震十里洋场后,蔡龙云经常碰到各种挑战。当时的蔡龙云,心情激动,信心百倍,决心在武术事业上为中华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在反动统治阶级统治的旧中国,民族体育受到压制,蔡龙云的特长无法施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体育项目受到了党和国家政府的重视。1952年,蔡龙云参加了全国第二届青年代表大会。1954年他又首 言论语录4 “都在讲创新,创新之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首先摸清武术本身固有的规律,继承才能谈发展。武术与艺术有许多共通之处。就拿古典文学来说吧,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对仗规律,阴阳顿挫,起伏转折,有各自的章法。什么是诗,什么叫词,什么又是赋,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武术套路也是一样,有它技击以外的特有的内涵。套路中的规律究竟是什么?究竟什么才可以称之为套路?是不是一拳一拳加一脚、一脚一脚加一拳动作一连串就可以叫做套路呢?我们需要安下心来,好好总结总结、研究研究,这其中大有学问。”“练拳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踏下心来。”蔡龙云说:“年轻人学拳跟我们那会儿不一样。喊着学吧,可真教会了他们一套,一学会了,他们就不练了。真功夫是需要一招一式细心揣摩的,不经过时间的磨砺不可能练出真功夫。” 人物著作5 撰写的一至五路《华拳》《五路查拳》《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剑术》《少林寺拳棒阐宗》等,博得了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人物荣誉6 1953年,他作为华东区的代表参加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会,在这次会上他以“华拳”“峨眉刀”“华拳对打”获得金质奖章。1959年国家体委授予他“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先进个人”。1984年国家体委授予他“全国武术挖整工作先进个人”。1985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优秀裁判员”。1985年,国家体委授予他“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章。1988年荣膺中国国际武术节“武术贡献奖”。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在全国社会群众投票选举“武术家”的活动中,他获票最多。 武术造诣7 他演练的祖传华拳,十二套拳路打得风格醇厚,刚猛、飘逸、挺拔、俊美。老一辈武术家曾这样称赞蔡龙云的华拳:“动如本獭,静如潜鱼,进如风雨,退若山岳。”并且精研少林、形意、八卦等拳种。 武林轶事8 击败俄籍拳师马索洛夫1943年11月13日,历史上第一场武术与拳击的正式比赛在今天上海的陕西南路、当时的回力球场举行,能容纳三千多人的回力球场被挤得水泄不通。经过抽签,蔡龙云第二对出场。只有14岁的他对决西洋拳击界名手、俄籍拳师马索洛夫。马索洛夫年约三十,体格魁梧。当他神情傲慢地走上拳台的时候,不少观众为相形之下异常瘦小的蔡龙云捏了一把冷汗。回忆起当天比赛的情景,蔡龙云笑着说:“当时还小,都没搞清楚马索洛夫是哪国人,后来看报纸才知道这个高头大马的对手是俄国人。”光膀子,戴拳套,裁判是外国人。“当──”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两个人从拳台各自的角落站了起来,裁判员示意到台子中央。蔡龙云根本就不懂西洋拳的比赛规矩,也不知道双方还要互相示意,刚一靠近对手,就使出浑身力气给了他一个灌耳拳,马索洛夫毫无准备,一下就被打懵了,半天没琢磨过味儿来,全场一片哄笑。第一回合,蔡龙云胆大心细,趁马索洛夫左脚在前,

人物百科 2021-11-06
李龙云简介

李龙云简介

李龙云,1948年出生,因胰腺癌于2012年8月6日6:17在京逝世,享年64岁。北京人,剧作家。1968年起在黑龙江历经北大荒生活十年;其间,1970年始作诗,1972年冬发表处女作组诗《风雨楼中的歌》,之后写剧本。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龙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48年逝世日期:2012年8月6日职业:剧作家毕业院校:南京大学主要成就:“当代中国最有潜力的剧作家” 美国沃特福尔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代表作品:《有这样一个小院》,《小井胡同》 人物经历2 1948年11月,李龙云出生于北京南城罗圈胡同的一个工人家庭。1966年,从汇文中学毕业。1967年7月,前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2年,调入军垦政治部业余演出队当创作员,并在杂志《中国文学》(法文版、英文版)上发表诗歌处女作《风雨楼中的歌》。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同年,创作4幕话剧《有这样一个小院》,该话剧获得建国三十周年优秀剧作奖。1979年,陈白尘破格录取李龙云入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攻戏剧创作,并亲自担任他的研究生导师。1981年,创作5幕话剧《小井胡同》,该话剧获得建国四十周年创作奖一等奖,被收入《中国戏剧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当代十大正剧集》、《中国当代五十年文学作品精选》及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专职剧作家;同年,创作话剧《这里不远是圆明园》。1984年,在期刊《上海文学》上发 人物评价3 李龙云的身上有着一层抹不去的忧郁。出生于平民家庭的他,身上没有北京大爷的“彪”劲,倒是多了一些低调和沉稳,敏感、认真而又自尊。也许真正让他钦佩的人不多,因此他乐于独享自己的寂寞(北京日报评)。李龙云是一个对戏剧结构形式有自觉意识的剧作家,他的戏剧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散文式戏剧结构形式和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形式。他的的戏剧不存在严谨的结构,他的戏剧作品不是按照传统的一人一事贯穿始终、注重以情节来架构作品等的戏剧叙事结构形式来架构剧作的,他并不局限于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刻意塑造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形象。戏剧的高潮主要是源自剧作中人物的情感起伏,突显出作家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生活感受。情节多是叙述者感受到的一些日常生活中零散的片断组合,看似零散的片断却又在李龙云的巧妙加工下形成场景的连缀。戏剧的人物较多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却因人物间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关系和矛盾,形成了戏剧的这种立体的“散文式”的戏剧结构

人物百科 2021-11-06
龙云简介

龙云简介

龙云(1884.11.19-1962.6.27),彝名纳吉岬岬,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1914年,龙云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步兵科。任云南都督唐继尧侍从副官。1922年被唐委为第五军军长。1927年发动政变,逼唐下台,独掌云南军政大权,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1949年8月13日,龙云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62年在6月27日,因急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龙云主政云南期间,保持了云南相对稳定的局势,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整顿和改革,对东南亚各国采取开放政策,收到一定成效,云南实力增强,被称为“云南王 ”。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功绩4家庭成员5历史评价6人物争议7后世纪念8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龙云别名:龙登云、纳吉乌萨(彝族名)国籍:中国民族:彝族出生地: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出生日期:1884年11月19日逝世日期:1962年6月27日职业:滇系军阀首领毕业院校: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政党:中国国民党 人物生平2 1884年(清光绪十年)11月19日,龙云生于云南省恩安(今昭通市)炎山区松乐村下营盘一个保有奴隶制残余的地主家庭。龙云排行第四,小名毛老四,在家居长,尚有一弟(早夭)一妹(龙登凤)。其村寨极偏僻,没有学校,龙云一直未能读书启蒙。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父亲去世,母亲回到娘家,龙云到舅父龙德源家生活,和表弟卢汉被送到昭通城读书,跟随在昭的四川武术名家马得胜等人习武练艺,并结识永善县人邹若衡,三人结为兄弟,并称为“昭通三剑客”。为了谋生,他们相约在炎山等地收购木材、土特产等,顺金沙江运往四川宜宾出售。1911年(清宣统三年)6月,在四川宜宾加入保路同志军魏焕章部。12月,在宜宾随后加入援川滇军谢汝翼部,被委任为上尉候差官。1912年(民国元年)5月,随滇军开回云南,被与卢汉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4期学习骑兵科。1914年(民国三年)年底,龙云在讲武堂毕业,分到昭通独立营任少尉排长,旋升为中尉 主要功绩3 云南起义1945年,蒋介石秘召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趁滇军主力赴越受降之际,围攻五华山,并下令免去龙云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辕主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及所兼各职,前往重庆,任军事委员会参议院院长,从此被软禁三年。1946年3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龙云被迫转到南京。1948年12月8日,在时任救济总署空运大队队长的陈纳德将军的帮助下,搭乘陈纳德的一架商业飞机从南京经上海飞赴广州,随即远走香港。不久,发表长篇谈话,公开抨击蒋介石的阴谋,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多次派人去云南劝说卢汉早日起义。1949年8月13日,他同黄绍竑等44人,在香港发表《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表示同蒋彻底决裂。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龙云被列为特邀代表。10月1日,新中国诞生,龙云被委任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1月,龙云从香港到北京,被安排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 家庭成员4 兄妹龙志桢(1889――1935),彝族,汉名龙登凤,彝族名字纳吉美吉,龙云胞妹。卢汉(1895-1974),彝族,昭通昭阳人,龙云的表弟。龙泽汇(1910—1991),彝族,昭通昭阳人,龙云表弟,卢汉妻弟。国民党中将。夫人元配阿夙夫人(1882-1918),昭通黑彝,生有长子龙绳武和三子龙绳曾,一直管理老家的财产。诺妞夫人(1886-1911),凉山黑彝,次子龙绳祖和大女儿纳吉莫阿丽的生母。夫人李培莲(1900-1933),云南宾川,生有龙绳文、绳元(早故)、国壁(女)、龙绳勲和龙绳德。夫人顾映秋(1902-1966),昆明名门世家,无出。子女龙绳曾(1915-1950),又名禄勋霖,龙云三子,入赘拖车土目户侯司禄廷英家。云南陆军军官教导团第三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四期毕业。历任滇黔绥靖公署机关枪团少校团副、补充第1大队第2区队少校区队长、新编第11师第1旅第2团中校团副、第58军补充团 历史评价5 龙云先生在世之年,有三件对国家的重要贡献和功绩:第一,他对中国民主革命有贡献;第二,他反对蒋介石个人独裁,有功;第三,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他坚决支持,直至胜利,有功。(周恩来)“龙云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和爱国将领,对人民的事业有过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 人物争议6 汪精卫叛逃汪精卫途经昆明的叛逃,与龙云是否有关,学术界说法纷纭,评价不一,成为近代中国历史、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尚未完全弄清楚的历史之“谜”。1938年12月18日,蒋介石飞西安,计划在武功召开军事会议。汪精卫决定当日出逃。上午10时余,汪精卫等一行自重庆乘机出逃,在昆明住一晚。与龙云深谈。19日下午2时,乘龙云所租欧亚航空公司包机,飞往越南河内。据龙云回忆,他虽然知道汪精卫要到昆明,但不知确切日期,所以事前无准备,但据汪的亲信叙述汪在昆明机场受到的不是草率接待,龙云回忆18日晚,汪、龙未接触,未谈话,19日上午,龙往见汪,才有所交谈。事实是,18日晚,汪、龙不仅见了面,而且作了深度交谈。汪精卫在和日方交涉时,曾有“日本要两年之内撤兵”之议,因此龙云在和汪谈话时表示“最好改为一年”。19日,汪精卫等乘坐龙云代订的包机离开后,龙云才简略电蒋:“汪副总裁于昨日到滇,本日甚感不适,午后二时半已离滇飞航 后世纪念7 龙氏家祠龙氏家祠位于昭阳区永丰镇簸箕湾村,始建于1930-1933年,系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建的祭祖家祠。龙云故居龙云故居(灵源别墅)位于位于昆明西郊,始建于1932年,原占地1.1万平方米,现仅存主体建筑千余平方米。 影视形象8 毕彦君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