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肝功能正常不能说明肝脏没有病变

乙肝患者肝功能正常不能说明肝脏没有病变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生化实验方法监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况,肝功能只能反映肝脏有无炎症活动,有炎症活动时,可以表现为肝功异常。HBV感染者肝功能正常只能表示没有明显炎症活动或炎症活动很轻微。有些患者的肝脏由于长期持续的轻微损伤和纤维再生,亦有发展成为肝硬化。在临床上也经常见到第一次检查就诊断为乙肝肝硬化的病人,但问病史,病人以前没有任何的症状和肝病史。对这类患者,最好进行肝组织学检查,若肝脏组织学检查证实有炎症可进行治疗。乙肝患者肝功能正常不能说明肝脏没有病变。

乙肝 2021-08-05
意外感染乙肝病毒怎么办

意外感染乙肝病毒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难免接触乙肝患者或乙肝患者用过的东西,例如陪护乙肝患者时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不小心被乙肝患者用过的针头或针灸针刺中;与乙肝患者发生性接触、接吻;使用了乙肝患者用过的医疗器具、生活用具等。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汗液、尿液、唾液和精液等)都含有乙肝病毒,如果意外接触到这些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和体液,有可能导致乙肝病毒感染,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或没有自然产生保护性抗体的人,就会引起乙肝发病,有的人会转化为慢性病毒携带者,终身被乙肝困扰。正常人如果平常意外接触乙肝病毒而被感染该咋办?如果接触者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未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者,一旦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应在接触后24小时以内,及时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效价滴度>200国际单位),等到2天后,再在不同的注射部位(最好是上臂三角肌)接种1次乙肝疫苗,过1个月后和6个月后,分别再接种1次乙肝疫苗,目前国内使用的基本都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每支5μg,1次1支即可。如果接触者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未按要求进行全程免疫,应在免疫球蛋白之后,重新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于已经按要求全程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接触者,如果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始终存在,而且抗体滴度较高,说明机体处于免疫应答状态,虽然有乙肝病毒侵入,但是不会造成感染发病。如果表面抗体滴度较低,可以加强注射1支乙肝疫苗。如果打过乙肝疫苗,但是始终没有产生抗体者,需要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支。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具有高滴度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球蛋白,对乙肝病毒感染有快速预防作用。成人皮肤、黏膜的伤口一旦感染乙肝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力可持续3周,所以在3周内,再给予乙肝疫苗接种,可以提高预防效果,刺激机体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对于“大三阳”孕妇,妊娠的第7、8、9个月分别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待新生儿出生后,立刻注射1只乙肝免疫球蛋白,过半个月或1个月后,再按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对新生儿保护率可达97%。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是我国计划免疫法规和《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规定的,具有法律效应,其效果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预防乙肝的最佳免疫方案是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前者承担主动免疫预防作用,后者担负被动免疫预防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确合理的配合使用才能达到完满的预防效果。但是,多年以来,由于乙肝免疫球蛋白生产质量控制及一些技术环节未能过关,致使该药一度缺乏,长期以来,乙肝疫苗单枪匹马地应用于临床,乙肝预防的成功率有所下降。乙肝免疫球蛋白是血制品,曾引起争议,重要原因是未经严格筛选的血制品很可能潜伏有乙肝、丙肝或艾滋病病毒,通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有可能引起其他病毒的感染。但是现在使用的乙肝免疫球蛋白非常安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健康人后采集的高价血浆,经低温乙醇分离提取,结合低pH孵放病毒灭活处理的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制剂,抗体效价不低于100国际单位/毫升。乙肝免疫球蛋白进入人体与乙型肝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中和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并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最终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免疫球蛋白注意事项:只限肌内注射,不得用于静脉注射。与乙肝疫苗同时使用时,不能同时使用同一注射部位,应该一个在左臂三角肌,一个在右臂三角肌。新生儿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应一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保存于2~8℃暗处,在有效期内使用。

乙肝 2021-08-05
乙肝病毒怎样消毒处理

乙肝病毒怎样消毒处理

乙肝病毒普遍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比如流通的人民币、医疗器械、门把手,医院的公共设施污染率更高,尤其是乙肝患者使用过的器具携带病毒的概率更大,这些污染源成为传播乙肝病毒的途径之一,因此,搞好日常乙肝病毒的消毒处理对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乙肝病毒对多种常用消毒方法都是敏感的。热力消毒98℃  2分钟即可使乙肝病毒灭活,失去感染性;常用的含氯制剂,如0.5%次氯酸钠1分钟即可使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灭活;过氧乙酸(过醋酸)、环氧乙烷、碘制剂及戊二醛对乙肝病毒的灭活作用既肯定又确切,且配制容易,使用方便,都是值得推广的消毒方法。那么,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同物品的乙肝病毒消毒选用什么方法?      1煮沸消毒煮沸100℃  1分钟,就可使各种肝炎病毒失去传染性和活力,煮沸15~20分钟就可把肝炎病毒杀死。可用于消毒病人用过的餐具和棉纺织品,如毛巾、浴巾、衣服、床单、被褥等。病人剩菜剩饭亦可煮沸后再弃去。但是,塑料制品、合成纤维、皮毛制品不宜用此法消毒。      2高压蒸汽消毒压力在15磅,15~30分钟可将肝炎病毒杀死。适用于注射针头、搪瓷餐具、茶具、玻璃器皿、医用器械、敷料、钱票等耐高压的物品。家庭中可用高压锅代替,用高压锅待冒气盖阀后20分钟亦达到消毒目的。      3漂白粉消毒对于病人用过的厕所、马桶、垃圾,可用3%的漂白粉上清液喷雾,便具可用此液浸泡1小时。(取漂白粉3g,加水至100ml,待澄清后取上清液使用)。较稀吐泻物加1/5漂白粉干粉搅拌后置2小时,较稠吐泻物1份加10%~20%漂白粉液2份搅拌后置2小时。      4过氧乙酸消毒2%过氧乙酸可用于房屋、窗、地面、木制家具、玩具消毒。室内喷雾,封闭30分钟(取原液2ml加水98ml)。把2%过氧乙酸稀释10倍配成0.2%的过氧乙酸用于浸泡手2分钟,可达消毒目的。      5戊二醛消毒取25%的戊二醛原液8ml加水至100ml配制成2%浓度溶液,用碳酸氢钠溶液调pH值至7.7~8.3。可用于人体的各种医疗器械,导管等,一般浸泡1~2小时。对于大型医疗器械,如CT,核磁共振、电镜等可用5%浓度的戊二醛进行擦拭消毒。      6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和甲醛溶液消毒对于肝炎病人用过的具有传染性的衣物、被褥、书籍、化验单、病历、报纸、人民币、书信等的消毒。以及眼科用的人造晶体,心脏人造瓣膜、置入起搏器、地下文物等均可用环氧乙烷或甲醛溶液熏蒸的方法进行消毒。具体方法是把所要消毒的东西放在封闭的箱子内,箱内放入环氧乙烷0.4kg/m3体积,或放甲醛溶液100ml/m3体积,封闭起来进行熏蒸,时间为12~  24小时。      7.洗消液消毒市售的伏安静(洗消液)、健之素、食其净33,84肝炎洗消液等,均为含氯消毒剂。其共同的特点是即可消毒又可去污,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8.对医务人员和密切接触肝炎患者的家属主张接触后先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起码2遍,尽量减少手上皮肤沾染的乙肝病毒;再用0.1%~0.5%过氧乙酸或含二百万分之一的有效碘的碘伏泡手1~2分钟;一般常用消毒液,如苯扎溴铵、氯己定、来苏水等对乙肝病毒消毒效果不好。

乙肝 2021-08-05
不宜怀孕的乙肝类型

不宜怀孕的乙肝类型

乙肝病毒感染者在下列6种情况下不宜受孕。   (1)现症急性乙肝,伴有明显的肝功能异常。   (2)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肝功异常(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易诱发重型肝炎。   (3)乙型肝炎肝硬化。   (4)慢性乙型肝炎伴有严重的肝外系统表现,如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曾有过怀孕史,因肝功能明显异常不能承受而终止妊娠者。   (6)乙肝病毒感染者并有妇产科疾病不宜怀孕者。

乙肝 2021-08-04
乙肝患者结婚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乙肝患者结婚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我国系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高发病地区,表面抗原阳性者占10%左右,表面抗原主要存在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唾液、泪液、乳汁及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由于夫妻之间是一种更为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上的密切接触,以及两性之间的情爱活动,都增加了比其他人更多可能的传播机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要结婚,必须进一步检查一下本人的肝功能、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以了解当时是否具有传染性以及传染强度,最好在肝功能正常时结婚,因为操办婚事所带来的劳累以及婚后的性生活,可能加重HBV感染者的肝损害。同时,也要检查一下对方的血清,了解对方对乙肝病毒是否已经有了免疫力,如果没有免疫力属于易感染者,应注射乙肝病毒灭活疫苗,待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之后再结婚。

乙肝 2021-08-04
孕后才知得乙肝的孕期处理

孕后才知得乙肝的孕期处理

有的人在怀孕后查体发现自己患有乙肝。如果在怀孕的前3个月,肝脏功能不好,有黄疸、恶心等严重的症状,要终止妊娠。如果是在怀孕中晚期才发现,则要在护肝治疗的同时进行严密观察,积极检查和规范治疗,及时住院分娩。

乙肝 2021-08-04
乙肝爸爸、健康妈妈所生新生儿不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爸爸、健康妈妈所生新生儿不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父亲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但这种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小,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以预防,所以对于乙肝爸爸、健康妈妈所生新生儿不推荐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 2021-08-04
乙肝病毒(HBV)的母婴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HBV)的母婴传播途径

  由母婴传播所引起的HBV感染约占我国婴幼儿HBV感染的1/3,是我国乙型肝炎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认为HBV母婴传播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   (1)宫内感染:HBV通过胎盘,使胎儿受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孕妇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5%~15%。宫内感染以经胎盘传播为主,同时可能存在经阴道的上行感染和其他途径感染。HBV经胎盘感染胎儿的时间主要发生在孕中期之后,到孕晚期滋养层逐渐变薄,使HBV更容易突破胎盘屏障,所以越接近分娩期,母婴传播率越高。普遍认为,宫内感染率与孕妇HBVDNA水平呈正相关。孕妇HBsAg和HBeAg双阳性和HBVDNA阳性都增加了宫内传播的风险。   (2)产程感染:主要是指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过程中,吞咽含有HBV的母血、羊水和产道分泌物等以及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毛细血管破裂,或因胎头吸引及产钳助产操作时损伤新生儿皮肤黏膜,少量母血渗入胎儿血循环中而造成的感染。   (3)产后感染:是指通过接触母亲唾液、母乳喂养和其他生活上的密切接触而传播HBV。

乙肝 2021-08-04
男性乙肝患者对生育及性生活的影响

男性乙肝患者对生育及性生活的影响

男性乙肝患者对生育及性生活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慢性肝炎患者可引起阳痿及性功能减退或遗精,可因过频的性生活加重肝脏负担使肝炎病情加重。因此,男性乙型肝炎患者应注意节制性生活。

乙肝 2021-08-04
什么是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

什么是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

乙肝病毒父婴感染指胎儿时期就感染了HBV。关于乙肝病毒父婴感染的研究很少,患有乙肝的男性精子中可检出HBVDNA,配偶无HBV感染的男性HBV携带者的流产胎儿多次检测出HBV标志,初步确定了出生前的父婴传播。其实,乙肝的父婴传播几率是很小的。父婴传播HBV还没有最终的科学定论。

乙肝 2021-08-04
乙肝患者怀孕应注意的事项

乙肝患者怀孕应注意的事项

(1)做好检查:乙肝患者怀孕前应到正规专科医院进行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和肝胆脾B超检查等,了解肝脏情况,听取专科医生的科学指导,以确保孕期母婴安全。   (2)孕期密切观察:随着怀孕月份的不断增加,使孕妇肝脏负担加重。孕妇应每隔1~2个月到专科医院接受规范的孕期检查,以动态了解肝脏功能变化情况,及时发现乙肝活动并加以治疗。   (3)注意休息,合理膳食:乙肝患者要调节好生活,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多吃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多食粗粮,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香菇、牛奶、鲜鱼、鸡蛋等,少食精米精面。主张均衡营养,食量适中,多清淡。忌抽烟、饮酒、浓茶及咖啡。   (4)足月时应提前做好到专科正规医院分娩的各项准备,并做好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工作。

乙肝 2021-08-04
乙肝五项指标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指标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1)在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能及早检出HBsAg,确证HBV感染,明显缩短“窗口期”。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定量检测能发现HBsAg低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HBsAg携带者。对于评估乙肝的病态发展趋势和预后很有帮助。   (2)对HBVM定量检测的动态观察可了解病情的变化及评价和指导抗HBV治疗。①定量分析HBsAg和抗HBs的浓度变化可以预见急性乙肝的恢复情况;②定量分析HBeAg和抗HBe的浓度变可以反映抗HBV治疗的效果;③定量检测抗HBc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HBV感染的状态(急性或慢性感染)。   (3)对抗HBs的定量测定能够对抗体是否真正具有“中和HBV”的免疫力作出正确评价,对乙肝的预防起到监测作用。只有抗HBs的含量达到100U以上时才可确定具有抵抗HBV入侵的作用。抗HBs的含量越高,持续保护时间越长。因此,经过定量检测,根据抗HBs的含量才能判断机体对HBV免疫状态及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乙肝 2021-08-04
健康者与乙肝病毒感染者接吻也会感染乙肝

健康者与乙肝病毒感染者接吻也会感染乙肝

因为乙肝患者的唾液中含有乙肝病毒,所以在和乙肝病毒感染者接吻时由于皮肤黏膜破损造成传染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特别是深吻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尤其是在对方口腔有溃疡时。但由于唾液中病毒含量较少,所以通过接吻传播感染HBV的可能性也小。预防的最好办法仍然是健康方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

乙肝 2021-08-04
乙肝病毒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感染机体?

乙肝病毒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感染机体?

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不同,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其具体的感染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血液传播 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注射传播。   (2)母婴垂直传播 如孕妇携带病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或妊娠晚期发生乙型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及乙肝母亲通过哺乳对婴儿的感染等。在我国,大约50%的乙肝患者是源于胎儿期的母婴传播。   (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后使用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同时对几个人预防注射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常常也是乙肝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 通过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乙肝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其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可污染器具、餐具、物品,经破损皮肤、黏膜而传播乙型肝炎。事实上,这种传播严格地来说也是血液传播,皮肤和黏膜没有破损是不会传播乙肝病毒的。   (6)昆虫叮咬传播 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的传播起一定作用,但还没有确实的证据来证明昆虫的传染性。

乙肝 2021-08-04
乙肝不会遗传

乙肝不会遗传

目前认为,乙肝不会遗传。乙肝的家族聚集现象主要是因为传染而不是遗传,也没有通过基因传染乙肝的证据。但是,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患性,感染乙肝病毒后的结局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乙肝是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故不遗传。

乙肝 2021-08-04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HBV感染的关系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HBV感染的关系

HBsAg是筛检HBV感染的常用检测项目,是采用HBsAg的抗体利用免疫测定技术检测HBsAg的a抗原决定簇表位。当人体感染的HBV表达HBsAg的a抗原决定簇表位的S基因位点发生变异时,它表达的HBsAg的a抗原决定簇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及其构象发生变化,这种“a”抗原决定簇的空间构型改变可逃避野毒株乙肝病毒所诱生的抗HBs的中和作用,产生以下现象:①采用抗HBs试剂检测HBsAg的a抗原决定簇表位可显示HBsAg(-),这种情况在乙肝肝硬化肝移植后长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发生概率有高达28%的研究报告)。②抗HBs和HBsAg均(-)的慢性HBV感染者(称为:隐匿型慢性乙型肝炎),在一般人群中占1.9%~3.4%。③HBsAg与抗HBs共存(3%~5%)。④乙肝疫苗免疫失败。⑤导致抗HBs不能预防肝移植后HBV再感染。当感染的HBV含量很低导致其表达的HBsAg含量低于检测范围下限时,虽然有HBV感染也表现为检测阴性。这种情况在感染HBV后的表达HBsAg的窗口期和慢性非活动性HBV携带者中常可见到。当感染的HBV表达或分泌HBsAg功能障碍时也可出现实为HBV感染者但检测HBsAg阴性的结果。上述情况下在筛检献血员和器官移植供体时应增加检测项目,例如增加检测抗HBc和HBVDNA,以提高HBV感染者的检测率。   所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

乙肝 2021-08-04
< 45 46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