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怀孕的乙肝类型

不宜怀孕的乙肝类型

乙肝病毒感染者在下列6种情况下不宜受孕。   (1)现症急性乙肝,伴有明显的肝功能异常。   (2)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肝功异常(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易诱发重型肝炎。   (3)乙型肝炎肝硬化。   (4)慢性乙型肝炎伴有严重的肝外系统表现,如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曾有过怀孕史,因肝功能明显异常不能承受而终止妊娠者。   (6)乙肝病毒感染者并有妇产科疾病不宜怀孕者。

乙肝 2021-08-04
乙肝患者结婚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乙肝患者结婚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我国系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高发病地区,表面抗原阳性者占10%左右,表面抗原主要存在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唾液、泪液、乳汁及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由于夫妻之间是一种更为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上的密切接触,以及两性之间的情爱活动,都增加了比其他人更多可能的传播机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要结婚,必须进一步检查一下本人的肝功能、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以了解当时是否具有传染性以及传染强度,最好在肝功能正常时结婚,因为操办婚事所带来的劳累以及婚后的性生活,可能加重HBV感染者的肝损害。同时,也要检查一下对方的血清,了解对方对乙肝病毒是否已经有了免疫力,如果没有免疫力属于易感染者,应注射乙肝病毒灭活疫苗,待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之后再结婚。

乙肝 2021-08-04
孕后才知得乙肝的孕期处理

孕后才知得乙肝的孕期处理

有的人在怀孕后查体发现自己患有乙肝。如果在怀孕的前3个月,肝脏功能不好,有黄疸、恶心等严重的症状,要终止妊娠。如果是在怀孕中晚期才发现,则要在护肝治疗的同时进行严密观察,积极检查和规范治疗,及时住院分娩。

乙肝 2021-08-04
乙肝爸爸、健康妈妈所生新生儿不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爸爸、健康妈妈所生新生儿不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父亲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但这种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小,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以预防,所以对于乙肝爸爸、健康妈妈所生新生儿不推荐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 2021-08-04
乙肝病毒(HBV)的母婴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HBV)的母婴传播途径

  由母婴传播所引起的HBV感染约占我国婴幼儿HBV感染的1/3,是我国乙型肝炎高发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认为HBV母婴传播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   (1)宫内感染:HBV通过胎盘,使胎儿受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孕妇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5%~15%。宫内感染以经胎盘传播为主,同时可能存在经阴道的上行感染和其他途径感染。HBV经胎盘感染胎儿的时间主要发生在孕中期之后,到孕晚期滋养层逐渐变薄,使HBV更容易突破胎盘屏障,所以越接近分娩期,母婴传播率越高。普遍认为,宫内感染率与孕妇HBVDNA水平呈正相关。孕妇HBsAg和HBeAg双阳性和HBVDNA阳性都增加了宫内传播的风险。   (2)产程感染:主要是指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过程中,吞咽含有HBV的母血、羊水和产道分泌物等以及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毛细血管破裂,或因胎头吸引及产钳助产操作时损伤新生儿皮肤黏膜,少量母血渗入胎儿血循环中而造成的感染。   (3)产后感染:是指通过接触母亲唾液、母乳喂养和其他生活上的密切接触而传播HBV。

乙肝 2021-08-04
男性乙肝患者对生育及性生活的影响

男性乙肝患者对生育及性生活的影响

男性乙肝患者对生育及性生活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慢性肝炎患者可引起阳痿及性功能减退或遗精,可因过频的性生活加重肝脏负担使肝炎病情加重。因此,男性乙型肝炎患者应注意节制性生活。

乙肝 2021-08-04
什么是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

什么是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

乙肝病毒父婴感染指胎儿时期就感染了HBV。关于乙肝病毒父婴感染的研究很少,患有乙肝的男性精子中可检出HBVDNA,配偶无HBV感染的男性HBV携带者的流产胎儿多次检测出HBV标志,初步确定了出生前的父婴传播。其实,乙肝的父婴传播几率是很小的。父婴传播HBV还没有最终的科学定论。

乙肝 2021-08-04
乙肝患者怀孕应注意的事项

乙肝患者怀孕应注意的事项

(1)做好检查:乙肝患者怀孕前应到正规专科医院进行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和肝胆脾B超检查等,了解肝脏情况,听取专科医生的科学指导,以确保孕期母婴安全。   (2)孕期密切观察:随着怀孕月份的不断增加,使孕妇肝脏负担加重。孕妇应每隔1~2个月到专科医院接受规范的孕期检查,以动态了解肝脏功能变化情况,及时发现乙肝活动并加以治疗。   (3)注意休息,合理膳食:乙肝患者要调节好生活,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多吃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多食粗粮,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香菇、牛奶、鲜鱼、鸡蛋等,少食精米精面。主张均衡营养,食量适中,多清淡。忌抽烟、饮酒、浓茶及咖啡。   (4)足月时应提前做好到专科正规医院分娩的各项准备,并做好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工作。

乙肝 2021-08-04
乙肝五项指标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指标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1)在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能及早检出HBsAg,确证HBV感染,明显缩短“窗口期”。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定量检测能发现HBsAg低表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HBsAg携带者。对于评估乙肝的病态发展趋势和预后很有帮助。   (2)对HBVM定量检测的动态观察可了解病情的变化及评价和指导抗HBV治疗。①定量分析HBsAg和抗HBs的浓度变化可以预见急性乙肝的恢复情况;②定量分析HBeAg和抗HBe的浓度变可以反映抗HBV治疗的效果;③定量检测抗HBc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HBV感染的状态(急性或慢性感染)。   (3)对抗HBs的定量测定能够对抗体是否真正具有“中和HBV”的免疫力作出正确评价,对乙肝的预防起到监测作用。只有抗HBs的含量达到100U以上时才可确定具有抵抗HBV入侵的作用。抗HBs的含量越高,持续保护时间越长。因此,经过定量检测,根据抗HBs的含量才能判断机体对HBV免疫状态及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乙肝 2021-08-04
健康者与乙肝病毒感染者接吻也会感染乙肝

健康者与乙肝病毒感染者接吻也会感染乙肝

因为乙肝患者的唾液中含有乙肝病毒,所以在和乙肝病毒感染者接吻时由于皮肤黏膜破损造成传染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特别是深吻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尤其是在对方口腔有溃疡时。但由于唾液中病毒含量较少,所以通过接吻传播感染HBV的可能性也小。预防的最好办法仍然是健康方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

乙肝 2021-08-04
乙肝病毒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感染机体?

乙肝病毒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感染机体?

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不同,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其具体的感染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血液传播 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注射传播。   (2)母婴垂直传播 如孕妇携带病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或妊娠晚期发生乙型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及乙肝母亲通过哺乳对婴儿的感染等。在我国,大约50%的乙肝患者是源于胎儿期的母婴传播。   (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后使用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同时对几个人预防注射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常常也是乙肝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 通过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乙肝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其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可污染器具、餐具、物品,经破损皮肤、黏膜而传播乙型肝炎。事实上,这种传播严格地来说也是血液传播,皮肤和黏膜没有破损是不会传播乙肝病毒的。   (6)昆虫叮咬传播 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的传播起一定作用,但还没有确实的证据来证明昆虫的传染性。

乙肝 2021-08-04
乙肝不会遗传

乙肝不会遗传

目前认为,乙肝不会遗传。乙肝的家族聚集现象主要是因为传染而不是遗传,也没有通过基因传染乙肝的证据。但是,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患性,感染乙肝病毒后的结局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乙肝是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故不遗传。

乙肝 2021-08-04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HBV感染的关系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HBV感染的关系

HBsAg是筛检HBV感染的常用检测项目,是采用HBsAg的抗体利用免疫测定技术检测HBsAg的a抗原决定簇表位。当人体感染的HBV表达HBsAg的a抗原决定簇表位的S基因位点发生变异时,它表达的HBsAg的a抗原决定簇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及其构象发生变化,这种“a”抗原决定簇的空间构型改变可逃避野毒株乙肝病毒所诱生的抗HBs的中和作用,产生以下现象:①采用抗HBs试剂检测HBsAg的a抗原决定簇表位可显示HBsAg(-),这种情况在乙肝肝硬化肝移植后长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发生概率有高达28%的研究报告)。②抗HBs和HBsAg均(-)的慢性HBV感染者(称为:隐匿型慢性乙型肝炎),在一般人群中占1.9%~3.4%。③HBsAg与抗HBs共存(3%~5%)。④乙肝疫苗免疫失败。⑤导致抗HBs不能预防肝移植后HBV再感染。当感染的HBV含量很低导致其表达的HBsAg含量低于检测范围下限时,虽然有HBV感染也表现为检测阴性。这种情况在感染HBV后的表达HBsAg的窗口期和慢性非活动性HBV携带者中常可见到。当感染的HBV表达或分泌HBsAg功能障碍时也可出现实为HBV感染者但检测HBsAg阴性的结果。上述情况下在筛检献血员和器官移植供体时应增加检测项目,例如增加检测抗HBc和HBVDNA,以提高HBV感染者的检测率。   所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

乙肝 2021-08-04
所有孕妇都要普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

所有孕妇都要普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

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高。乙肝病毒可以通过孕妇的血液、胎盘及分娩时从产道感染新生儿。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如不进行HBIg和乙肝疫苗预防,6月龄时70%~90%感染HBV。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母亲所生婴儿,如不进行HBIg和乙肝疫苗预防,6月龄时<10%感染HBV。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易形成免疫耐受导致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状态者高达90%。所以能否及时阻断乙肝病毒的这种母婴垂直传播是能否达到优生优育,造福后代的关键。只有查知孕妇是否携带乙肝病毒,才能采取针对性的乙肝母婴阻断预防措施,才能正确指导其孕期生活,防止病情加重。所以应对所有孕妇进行产前乙肝五项指标检查。对查出的携带乙肝病毒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及时按程序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有利于进行母婴阻断,从而减少我国的乙肝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

乙肝 2021-08-04
乙肝病毒如何在肝脏内繁殖?

乙肝病毒如何在肝脏内繁殖?

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型病毒,它进入肝内,才能实现自我的繁殖。那么它们是怎样进入肝脏的呢?原来乙肝病毒的外膜与人体肝细胞外膜的某些成分具有一种“亲和性”,由于存在这种“人毒亲和”,乙肝病毒一遇到肝细胞就一见如故似地“黏附”在肝细胞的外膜上。当这种“黏附”发生之后,人体肝细胞也许真的是“认敌为友”了,它们会把一个个黏附在膜上的乙肝病毒的内核吞进自己的细胞质,而外膜则留在了肝细胞外。进入了细胞质中脱掉了外膜的乙肝病毒先是想方设法地进一步找到肝细胞的核心地带——肝细胞核,然后把核膜脱去,将DNA注入细胞核内,进而就放肆地自我繁殖起来。   在医学上,病毒的繁殖被称为“复制”,这是因为它不像细菌和寄生虫那样通过细胞核分裂的方式来繁殖,而是像铸造机器零件一样按照一定的模具复制出来的。在乙肝病毒复制的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催化剂,另一个是模板。乙肝病毒复制的“催化剂”名字叫做乙肝病毒DNA聚合酶(HBVDNA-P)。它存在于乙肝病毒的内核,与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和病毒基因(DNA)共同构成了乙肝病毒的核心。它的作用就是“催化”乙肝病毒基因按照一定的模板复制出DNA链。没有这种聚合酶的作用,乙肝病毒的复制就会停止。所以,能够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药物,即可以直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是cccDNA。这种原始模板是怎样形成的呢?乙肝病毒的基因组(DNA)是由两条螺旋的DNA链围成的一个环形结构。其中一条较长负链已经形成完整的环状;另一条长度较短的正链,呈半环状。在感染肝细胞之后,这条半环状的DNA链要以负链为模板,在催化剂──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长,最终形成完整的环状。这时的乙肝病毒基因组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环状的双股DNA,这种DNA被称做共价闭合环状DNA(即cccDNA),是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模板形成后,病毒基因会以其中的一条cccDNA为模板,利用肝细胞基因中的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一段基因又一段基因地复制,形成负链、正链,最后再装配到一起形成新的乙肝病毒DNA颗粒。

乙肝 2021-08-04
妊娠乙肝的产科处理

妊娠乙肝的产科处理

(1)妊娠期:早期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时应行人工流产。中晚期妊娠不主张终止妊娠,虽然手术、麻醉均可增加肝脏负担使乙肝加重,但在各种治疗无效,病情进展时亦应考虑终止妊娠。   (2)分娩期:普通型肝炎孕妇根据是否有产科指征决定是否剖宫产;重型肝炎在短期内行保肝治疗及纠正凝血后及时行剖宫产;胎儿小,宫口已开大、估计短时能分娩者可以经阴道分娩,分娩时积极做好输血准备,防止产道撕裂及胎盘残留。   (3)产褥期:产褥感染可使肝炎病情迅速恶化,故产时应用对肝脏无害的抗生素。产褥期严密观察病情及肝功能变化并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

乙肝 2021-08-04
<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