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乙肝患者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乙肝患者吗?

不少人把乙肝病毒携带者误以为是慢性乙肝患者,而慢性乙肝患者把“转阴”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这是不科学的。      正确观点:一般来说,对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如果症状不明显,化验肝功能正常,医学上称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这样的人不一定都是肝炎,所以不必要恐慌,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检查就可以了。      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有1.3亿人之多。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症状,感觉和正常人一模一样,肝功能检查正常,化验乙肝病毒指标可以是“大三阳”,也可以是“小三阳”,常在偶然查体(招工、上学、参军、办健康证等等)时被发现。他们大多来源于家庭内感染或母婴传播。如果父母—方有乙肝,所生子女被传染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乙肝患者常常是一家几口同时染上;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达10%左右。这么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严格说来不能算做乙肝患者,因为他们虽然携带病毒,但尚未发病。人体携带某种病毒是十分正常和常见的事情,不携带任何病毒和细菌的人是不存在的,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这些病毒或细菌一般是难以发病的。在我国1.3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约有25%,即3000万人,会转为慢性乙肝,如果进行肝组织学检查的话,病例数还要更高一点。      乙肝不可怕,可怕的是跟正常人一样的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在就业、转干、升学……中所遭受的歧视和不公。因为对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的“拒绝”而酿成的悲剧,迫使我们不得不对乙肝病毒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会“祸”及他人而进行重新审视。

乙肝 2021-07-24
乙肝病毒会终身携带吗?

乙肝病毒会终身携带吗?

在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一旦得了乙肝,便会终身携带乙肝病毒。是这样的吗?      急性乙肝患者只要及时送医院,90%都可以治愈。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药治愈率为20%多,西医用干扰素治疗,40%可痊愈。在这些痊愈者的体内,乙肝病毒已被彻底清除,不必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需要指出的是,治愈者全部是肝脏受乙肝病毒侵害较轻者。重症乙肝或已发展成肝硬化的患者,目前中西医都没办法治好,只能减轻症状。      治疗乙肝关键是及早发现。发现得越早,治愈率就越高。现在我国有1亿人口携带着乙肝病毒,如果发起病来是很可怕的。因此若感到疲劳、肝部不适,就要去医院检查,不要拖延。要想不得乙肝,最好是注射乙肝疫苗。目前我国少年儿童乙肝发病率大大降低,就是预防的结果。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患有乙肝,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乙肝 2021-07-24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哪些症状 饮食需注意些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哪些症状 饮食需注意些什么

  乙肝携带者似乎一直遭到周围人们的质疑,为何会这样呢,乙肝病毒可能具有的传染性。而乙肝病毒携带在我国占据着大量的人数,如何使他们可以像正常人那样生活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那我们先来了解下如何判断是否是乙肝携带者。   由于乙肝病毒携带一般无明显症状,因而也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治疗,只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即可。   但是当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现症状代表病情恶化,会造成对肝功能的损伤。因而肝脏首先会出现一些炎症表现。诸如,食欲不振、疲劳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肝区不适等症状。严重者还会由乙肝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最后还可能暗藏肝癌的风险。此时,可能出现蜘蛛痣、肝掌以及黄疸等严重症状。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缓解疾病呢?   1、忌烟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烟种含有的尼古丁,吸入人体后要到肝脏解毒,加重肝脏负担。      2、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3、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4、忌食容易引动肝风的食物和寒凉食物:如如鸡、虾蟹类、茄子、咸菜、咸鱼及泥下食物如盘菜、芋头、番薯、春笋、茭白等。淡水青鱼、白鲢鱼、黄花菜、大白菜、紫菜、海带、绿豆芽、豆腐、西红柿等。   对于以上的介绍,希望能改大家提供些帮助,如需更好的了解可咨询我们家庭医生在线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乙肝 2021-07-24
什么是非活动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什么是非活动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亿2千万人,情况非常复杂,他们虽然外表上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是肝脏内部损害程度却各不相同,多数患者进行肝穿组织学检查时发现,肝脏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有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已经比较严重,甚至于达到肝硬化阶段,所以事实上并不存在“健康携带者”。在众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只有少数人肝脏虽然持续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但肝脏并没有明显的进行性坏死性炎症。医学上将这一部分携带者称为非活动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一部分人是乙肝现症感染者中病况最为轻微的一种,其特征是:①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大于6个月。②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抗HBe阳性,也就是俗称的乙肝“小三阳”。③血清HBVDNA      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用药治疗,各种药物使用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有可能打乱携带者的免疫平衡,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但是定期复查非常重要,虽然绝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预后良好,但是仍有少数人,经过多年后,病情发生变化,由非活动性变为活动性,因此需要长期监控,不得马虎。一般来说,肝功能检查每6~12个月进行1次,如果肝功能始终正常,病毒复制阴性,B超检查没有异常,说明病情非常稳定,可以从事各项学习和工作。如果肝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大于正常值2倍以上,血清HBVDNA转为阳性,说明病情已经转入活动性阶段,必须针对病情及时治疗。同时做B超和甲胎蛋白检查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还要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如合并甲肝、丙肝、脂肪肝等。

乙肝 2021-07-24
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实不可怕

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实不可怕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群。生活中,有许多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戒心、不乏还有鄙视,把乙肝病毒携带者误以为是慢性乙肝病人,害怕乙肝病毒的传染,其实这些都没有必要。因为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血液、母婴和性,而握手、同桌就餐等属于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人体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少部分人表现为急性乙肝,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小便发黄、眼睛发黄等。大部分感染者并不出现症状,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机体免疫机制正常,凭借自身抵抗能力,会逐渐清除乙肝病毒;还有少部分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或不正常,没有办法彻底清除病毒,致使病毒遗留下来。   但是,在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多数人处于与病毒“和平相处”的状态,也就是说,传染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病。有些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另一方并没有被传染,因此乙肝患者的同事或朋友大可不必惊慌。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那么毛巾、面盆、茶杯等生活用具最好分开单独使用。如果女性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月经期间应妥善处理卫生用品,内裤应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子女及密切接触者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应该树立自己的信心做好防护,走出乙肝阴影。   1、面对现实,积极对待,树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思想上去除负担,不必天天担惊受怕,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健康的人,照常上学、工作(饮食、托幼等行业除外)。乐观、豁达,不与人争吵、攀比。控制住自我,忌生气、焦急,忌过度劳累,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状态。科学已证实焦虑、挫折感等不良精神因素可进一步降低免疫力,并可活化一些遗传上存在的致病基因,并发其他疾病。   2、带病毒者不管是大三阳或小三阳,要防止把病毒传给其他人,尤其是经常在一起生活的人。个人洗漱用品:牙膏、牙刷、牙杯、毛巾、脸盆、碗筷。。。。。。等都要自己一套, 不与人共用。饮食最好分餐,尽可能少在外面餐饮。      3、适当提高饮食质量,可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若肥胖者应低糖,热量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度,避免发胖(发生脂肪肝或诱发糖尿病)。除忌酒、忌烟、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外,没有忌口。要避免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特别是不能乱投医、轻信广告宣传的转阴药物或使用游医偏方、验方,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4、要定期检查,个人自备一份档案,每半年检查一次肝功及B超,以及时发现是否已发生隐匿型肝炎,不错过治疗时机。若出现明显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感或食欲下降等就应随时看医生、检查肝功等,不能大意,不能拖,否则就有发生慢性重型肝炎的可能,甚至危及生命,故一定要及时就医。   按照科学的方法预防,是自己和身边的人不用担心是很有必要的。希望乙肝病毒携带者要爱护好自己,要相信你的健康才是关心你的人的最大幸福。

乙肝 2021-07-24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怎样得的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怎样得的

(1)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源已被证实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的胎盘,来源于宫内乙肝病毒感染者占5%~16%,来源于围生期感染者占50%左右。乙肝的父婴传播最近也得到承认和重视。      (2)生活密切接触:围生期后婴幼儿仍有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即通过生活密切接触而受感染,其主要途径可能是哺乳或成人咀嚼食物喂养婴幼儿。此外,家庭中的密切接触也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重要来源。      (3)微量血液注射传播:最初常采用的一个针筒装疫苗多人次注射的方法,成为医源性传播乙肝病毒的一个重要途径,使婴幼儿受感染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针进行针刺治疗也是乙肝病毒传播的常见途径;其他如修面、修脚等用具及洗漱用具被污染也都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4)机体免疫应答反应能力低下:抵抗力弱的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虽未发生症状但也未能清除病毒,且HBVDNA可整合到组织细胞中而更不易被消除。如营养不良者和慢性肾病、白血病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也可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形成与种族、遗传、年龄、性别及感染方式等因素有关,而主要决定于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      2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如何诊断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诊断可依据3个条件:无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且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半年以上,但肝功能正常;肝组织学活检正常或大致正常。对首次发现的血清HBsAg阳性者,应注意以下事项:详细了解既往有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史及接触史,其家中有无肝炎集聚现象、受血史;定期随访,观察其动态变化,有条件时在最初3个月内每2~4周复查1次,后3个月可每月检查1次,包括血中乙肝表面抗原、谷丙转氨酶及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如果连续随访6个月,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而转氨酶一直正常且无肝病的临床表现时,则可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 2021-07-24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转归如何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转归如何

(1)自然转阴: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自然出现转阴现象,但能否转阴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表面抗原阴转与年龄有关(15岁以上成年人表面抗原阴转率为327%,1~14岁儿童表面抗原阴转率为17.86%)。②表面抗原阴转与表面抗原携带者原滴度有关(RPHA>1∶256者的阴转率为1312%,RPHA      (2)急性发作:有部分人在携带表面抗原过程中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发生急性肝炎。      (3)慢性化与恶变:个别HBsAg携带者可演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患者。

乙肝 2021-07-24
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会变成乙肝患者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会变成乙肝患者吗?

可以肯定地说,乙肝病毒携带者确实可以变成乙肝患者,有人甚至将乙肝病毒携带者称为乙肝患者的“后备军”。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都是由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变而来。但不是所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会变成乙肝患者。  正确认识乙肝病毒携带者      1.面对现实,既然你已经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不要怕,不要慌,心理上要保持平衡,相信自己是“不会变成肝炎的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乐观向上,不要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注意保健,如不饮酒,生活规律化,不要过度劳累等,更为重要的是不要“过度治疗”,不要道听途说什么偏方、秘方,相信不实宣传广告,今天用这种药,明天用那种药,误认为自己的带毒状态就是乙肝患者,大量用药,滥用药,结果是破坏了体内的免疫功能,增加了肝脏负担,损害了肝功能,甚至使自己真的变成了乙肝患者,我们在临床上不时遇到这种情况。乙肝病毒带毒者没有任何药物可医,没有“突破”,切勿轻易相信虚假广告。事实证明,药物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徒劳的。   2.当然,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可能会将其病毒传染给他人。但是,在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多数人处于与病毒“和平相处”的状态,也就是说,传染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病。有些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另一方并没有被传染,因此乙肝患者的同事或朋友大可不必惊慌。   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肝脏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这对患者本人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对他人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女性经期卫生,以防通过自身的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而传染他人。一些生活用品如食具、茶具、牙刷、剃须刀等均应单独使用。其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如未感染过乙肝病毒,应及早接种乙肝疫苗;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必须接种乙肝疫苗。此外,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应禁止酗酒,避免服用有损肝脏的药物,生活上做到劳逸结合,并定期到医院作随访检查。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那么毛巾、面盆、茶杯等生活用具最好分开单独使用。如果女性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月经期间应妥善处理卫生用品,内裤应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子女及密切接触者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3.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预后大多数是良好的,可能携带病毒到终身,也可能有少数人“自然转阴”而结束带毒状态。我国调查,表面抗原自然转阴率为3%左右,随着年龄增加可达到6%左右。   当然,我们不是随便给乙肝病毒携带者吃“宽心丸”,也要重视它。我国研究表明,70%-8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可能有“轻微病变”,甚至有一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带毒,可能就是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肝炎患者,甚至是肝硬化患者。这就要求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查肝功、B超及病毒指标,必要时进行肝穿刺和肝活检。已被确诊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当然就不是带毒者了,这部分人毕竟是少数,需要积极治疗。   4.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到医院检查1-2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表面抗原阳性意味着乙肝病毒感染,但不一定标志着有乙肝存在。在这种患者应接受进一步检查,包括乙肝“两对半”、病毒基因(DNA)、肝脾超声、肝功能试验先前。如果临床上缺乏症状、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则多数为无症状性携带状态。对于这种患者,应着眼于维持体内免疫稳定,不宜盲目通过 增强免疫功能来清除病毒,因为一方面药物过多会增加肝脏负担,另一方面,机体免疫耐受一旦被打破,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感染的肝细胞,继而诱发肝病变。干扰素对这种患者多数无效。必要时可应用核苷类药物,此类药可直接抗病毒,与免疫系统关系不大。

乙肝 2021-07-24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和恋人接吻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和恋人接吻吗?

要想理解接吻是否会传播乙肝,首先要了解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我国发布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围产期传播是乙肝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黏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乙肝。与乙肝患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乙肝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乙肝表面抗原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乙肝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所以完全没必要谈乙肝色变。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等) 是否可以传播乙肝未被证实。   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因为乙肝患者的唾液中可以查到完整的乙肝病毒,所以在和恋人接吻时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乙肝传播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由于乙肝病毒含量极少,所以感染乙肝的几率也极小极小。   预防乙肝的最好办法仍然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正常人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产生保护性抗体。

乙肝 2021-07-24
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有那些 乙肝患者失眠怎么办

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有那些 乙肝患者失眠怎么办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病情比较稳定,肝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并不清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症状,往往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恶化,不仅加大了治疗难度同时还加重了精神负担。所以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了解乙携者症状非常必要。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有哪些呢?   肝病专家指出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一般不明显,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像肝区不适、隐隐作痛、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厌油、腹泻等。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还会出现低烧、黄疸,有的病情较重还会出现肝掌、蜘蛛痣等。   专家表示无论出现以上哪种症状都应引起重视,尤其像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最容易引起忽视的症状时,要及早查明病因,应当马上到医院就诊,若是延误治疗,后果会很严重。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症状有哪些,专家继续分析到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耽误治疗,少数会发展成为重型乙肝,症状为肝脏功能损伤急剧恶化,一直到衰竭,与此同时常常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伤,乙肝病毒携带者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   失眠、多梦是乙肝的症状表现之一,原因是由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有肝气抑郁或肾阴亏耗,肝火、气血两亏等现象,进而引起失眠、多梦,重者可出现神经衰弱。那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会解决失眠的困扰那我?      1、乙肝病毒携带者失眠要调整心态,做好心理护理。乙肝病毒携带者之所以失眠,最主要原因是担心疾病无法治愈,担心传染别人,担心生活工作受歧视等等,另外,乙肝病毒携带者要记住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乙肝病毒携带者失眠不能小觑,如果比较严重就应该到正规专业的医院做个检查,积极的进行治疗是关键。   俗话说“疾病是弹簧,你弱它就强”,对于乙肝携带者来说,应该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乙肝携带者失眠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放松心情、适当调节、定期检查,乙肝携带者可以完全可以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乙肝 2021-07-24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如何保健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如何保健

HBsAg携带者的保健有以下三方面:①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和过度疲劳,并应重视对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②根据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规定,原则上不应限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的社交活动。但要加强宣传,提倡分用餐具、剃胡须刀和牙刷等卫生预防措施。妇女应注意经期卫生,性生活时男性应使用避孕套。因病治疗时需向医护人员说明。③对已发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乙肝病毒血清学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对已婚妇女在HBsAg阳性期间,应劝告其避免受孕。对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母亲的婴儿应按照计划免疫的要求,对新生儿进行高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注射;倡导人工喂养,减少因母婴垂直传播引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 2021-07-24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可结婚生育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可结婚生育吗?

有医院曾做过一次调查,263对夫妻中,有一方婚前感染上乙肝病毒,婚后5年另一方也被感染的不到6%。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性与年龄成反比,新生儿和婴儿最易感染,而大部分成人可凭借自身的免疫力将病毒拒之体外,感染的几率仅为2%。经过正规医院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肝功能始终正常,乙肝患者可以结婚和生育,而科学的注射疫苗可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乙肝父母的垂直传播。因为乙肝不是遗传病!   虽然女性携带者养育的孩子感染后携带者发生率高,但通过主动和被动免疫可以得到较好的预防。携带者生出的小儿,在24小时内开始乙肝免疫方案(即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2个月和6个月各注射一次乙肝疫苗),保护率为70%,若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保护率为92%-95%(5%-8%因宫内感染,疫苗接种无效)。调查资料也显示携带者母亲哺乳并不增加乙肝病毒感染率。可见:男女青年携带者的恋爱、婚姻不应受到限制,健康人拥有的生活在携带者也都可以拥有,女性携带者是可以生育健康孩子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但婚前一定要检测血中的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即“两对半”。结果抗原或抗体有一项阳性,不需注射乙肝疫苗。如均为阴性,则必须注射疫苗,待产生抗体后就可以结婚。生活中要避免饮酒和过度疲劳。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必须注射乙肝疫苗及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如果是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如果女方是乙肝大三阳、小三阳患者或者男方乙肝病毒指标阳性,注射疫苗可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乙肝父母的垂直传播。   如果乙肝患者原先病情较重,身体不适,经过正规医院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肝功能始终正常,这时也可以结婚生育。

乙肝 2021-07-24
乙肝携带者可以正常工作 平日要多注意护理好肝脏

乙肝携带者可以正常工作 平日要多注意护理好肝脏

尽管我国已经是一个乙肝大国,有上亿个乙肝患者,但是大家对此还是讳莫如深。有很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不敢承认自己是携带者,与此同时,他们也很担心自己是否能正常的就业,是否能结婚生子。   事实上,除了歧视的原因之外,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以胜任大部分的工作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正常就业生活   其实,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正常就业,只是人们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识仍然不够深,也不能以包容的姿态去面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早前,国家相关政策就规定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就业权利,除几种特殊工作,如面点工艺、西餐工艺、烹饪与营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医学临床等工作,以及参军外,乙肝病毒携带者享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权利。   乙肝病毒携带者什么情况下会传染?   事实上,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是存在一定数量的乙肝病毒的,但是其传染性的大小需要依据乙肝病毒的数量及活跃程度来具体判定。因此还需要通过对乙肝病毒DNA检查来最终判定其是否具有传染性。因此,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一生都不会爆发传染性,关键在于做好肝脏护理。   但当体内乙肝病毒比较活跃时,乙肝病毒携带者仍然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同乙肝患者的传播途径是一致的,多以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以及性传播为主要渠道,因此,日常工作中的接触,包括拥抱、握手以及共餐、共事等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进行正常工作,人们不该歧视。   乙肝病毒携带者工作时需注意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了不可以进行某些特定工作之外,日常工作中还需要注意什么以保持自身健康并兼顾他人健康呢?   首先,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保证乙肝病毒并没有活跃性复制;   其次,做好日常保健工作,积极维护肝脏健康,如果肝功能异常也可能会导致传染性加强;   此外,即便乙肝病毒携带者得到相关治愈,其肝功能也弱于常人,因此在选择工作时不宜选择高强度的,也不宜经常熬夜,并且,平日里一定要护理好肝脏。   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者如何护理肝脏?   1、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多吃新鲜蔬菜   例如如青菜、荠菜、芹菜、菠菜、黄瓜、番茄等,可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同时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原因有很多,而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这也是造成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的原因。   2、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多吃新鲜水果   例如梨、香蕉、苹果、西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糖类,有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功效。而马蹄、红枣、葡萄中也含有维生素C、糖及矿物质等。红枣有补血养肝的作用,马蹄有解毒及退黄疸的作用,葡萄有护肝和增进食欲的好处。      3、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多吃真菌类食物   如蘑菇、猴头菇、草菇、黑木耳、银耳等,其含有的有效成分可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御各种疾病的免疫功能,并且蘑菇等菌类食品对身体还有解毒效果,促进机体毒性物质的排泄,从而起到很好的保肝护肝作用。   4、乙肝病毒携带者还要吃含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但要注意摄取机体亦缺乏的物质,可以说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的有效补充,对维持肝脏的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乙肝 2021-07-24
乙肝病毒携带者熬夜吃什么好?

乙肝病毒携带者熬夜吃什么好?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据统计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9300万人。身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既要采取及时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也要注意一些饮食原则和生活习惯。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活习惯:   1、要有规律的生活,不能熬夜,要保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利于恢复。有肝病的人,切忌过于劳累,因为劳累过度使大量营养和氧气消耗,导致肝脏能量供应大幅度减少,削弱肝脏的抗病力,破坏肝脏功能直至发生不可逆转的病变。保持起居有常,不要轻易打破已经形成的规律生活。   2、要适当的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这样可以增强自身的体质,对身体的恢复也是很好的。建议肝病患者可进行有氧运动,活动以不感受到疲乏、恶心为准,只要适量运动即可。   3、每半年要做一个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的检查,以能随时获知自己身体的健康信息,及时做好预防、调理和治疗。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人们往往很难做到尽如人意,熬夜、加班等时而有之,那乙肝病毒携带者熬夜怎么改怎么办呢?乙肝携带者熬夜吃什么好?   一、适宜的蔬菜、水果。   如青菜、芹菜、菠菜、黄瓜、番茄等蔬菜就是适宜的蔬菜;生梨、苹果、葡萄、香蕉、柑橘等便是适宜的水果。   二、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脏对氨基酸的利用。   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乙肝病毒携带者因肝细胞受损伤,机体免疫能力减低等,要求蛋白质进行修复,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并提高免疫功效,因此要求在保护肝脏治疗法中给予高蛋白饮食。这类食物有牛奶、鸡蛋、鱼、精瘦肉、豆制品等。   四、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微生态活菌、矿物质等有利于维持肝脏健康的微量元素。   五、高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   如包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等的食物,都是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增强解毒功能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   温馨提示:熬夜不是我们提倡的,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是,如果一定需要熬夜,最好要保护好自己的肝脏,否则会导致体内激素代谢失调,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

乙肝 2021-07-24
乙肝病毒携带者诊疗指南

乙肝病毒携带者诊疗指南

1明确诊疗场所和地点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有一个安全可靠的诊疗场所,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旦得了乙肝,要知道该去什么地方看病,不该去什么地方看病,谁有权利诊疗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诊疗场所需要严格遴选,卫生主管部门审批,由于涉及到传染病隔离、消毒、排水、排污以及实验室的诊断水平,乙肝诊疗活动需要在专科和权威的国立医院进行,不能放在诊所或民办、个体医院或承包性质的医院进行,否则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可能成为传染源,四处传播,带来更大的麻烦。目前许多根本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医院和单位,纷纷上马,搞起了乙肝诊疗,到处打广告,骗钱害人,使得根本没有防范意识的患者纷纷上当受骗。乙肝诊疗场所必须是由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定,在当地最为权威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也就是说乙肝诊疗场所具有的资历是权威的、可信的,它的医疗条件、设施和专家是公认和权威的,它有能力进行包括肝组织学检查在内的各种诊断。决不能将乙肝诊疗活动搞成商业利益浓厚的获利经济行为,使各种承包和广告医院成为乙肝诊疗的场所,如果政府部门严令禁止各种承包和广告医院从事乙肝防治工作,广大乙肝患者将会免受二茬苦,乙肝防治市场才能净化下来。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认真对待,需要明确诊断,到底是不是携带者,需要有一定鉴别诊断条件的医院和专业人员完成,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系列(不同的酶学指标、胆红素、蛋白及蛋白比值、蛋白电泳和凝血指标等等)、病毒学指标、影响学指标以及肝脏组织学指标等,这些指标的开展以及实施必须在正规等级医院进行,否则,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诊断都成问题,那就更谈不上治疗了。      2建立档案和病历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科学管理、积极防范,需要在国家法定的医院进行就诊和指导,每个权威的专科医院对于初次应诊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应建立档案和病历,病历原本由医院保存,副本由患者携带,档案中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各种信息,例如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病情状况等等,医院方面以及患者方面有权利和义务,定期随访,互通信息。携带者如果需要外出到上级医院看病时,可以携带病历副本,其中翔实记载有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让上级医院一目了然。      3告知相关常识防治指南需要说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流行状况、传染途径、自然史、病情发展规律、如何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包括疫苗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严格控制献血、严格筛选献血员、阻断母婴传播等等)。指南中还应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标准以及携带者的推荐治疗方案,药物使用说明、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等等。告知相关常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主动防治意识和随访的依从性。患者对于诊疗的依从性是控制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医师在随访过程中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携带乙肝病毒的自然病程,并说明及时诊治的必要性、现有诊疗水平、疗效和诊疗费用等等。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方法,并多给患者以关心、安慰和鼓励,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4判定哪些人需要治疗,哪些人暂不需要治疗我国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判定标准是: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持续半年以上,但肝功能检查始终正常,身体没有明显不适,外表上看和正常人没有两样。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众多,实际情况也相当复杂,仅有少部分患者处于相对稳定的“健康携带”状态,而绝大多数患者实际处于慢性肝炎的各个不同阶段。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过去称为“HBsAg健康携带者”,这是因为没有表现出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的临床症状的缘故。但近年来根据大量肝脏穿刺活检研究的结果,证实所谓健康携带者的肝组织正常者只占极少数,而且在电子显微镜下也不能排除肝炎病变,显然称之为健康携带者是不妥的。研究资料表明,慢性感染者中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携带者实际已经进展为肝硬化甚至于原发性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可持续30~50年,一般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残留期(低复制期或无复制期)或终末肝病期,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都处于免疫耐受期,多数携带者是在幼小时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缺乏识别和清除病毒的能力,导致病毒长期潜伏,到了青年或中年阶段,机体进入免疫清除期,清除病毒的同时,导致炎症发作,平静的携带阶段也就随之结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乙肝病毒赖以持续生存的宿主,对乙肝的传播和发病起着巨大的作用,已经成为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目前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治疗,存在不少困惑。一方面缺少有效的药物,由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病毒基因已经发生整合,而目前绝大多数抗病毒药物对这种整合型的乙肝病毒无能为力,均属无效,所以很多学者主张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不必进行抗病毒治疗。另一方面,大多数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肝脏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并有部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可以演变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理所应当早期治疗。由于长期以来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也没有一个权威的意见,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相当混乱,有的患者不断尝试这样那样的治疗,花费了大量冤枉钱,病情没有任何变化,甚至于恶化;有的携带者没有接受任何治疗,但是心中总不踏实,心想乙肝病毒总在身体内部总不是个事,现在虽然不发病,日后总有一天会发病。乙肝病毒到底要不要治疗必须在指南中明确规定: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区别对待,不能采取一刀切,对于携带者应该认真检查,搞清楚患者肝脏内部的实际情况,具体措施是:首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认真的体检,包括检查肝功系列指标(包括肝功酶谱、胆红素、蛋白比值等)、乙肝病毒系列指标(包括乙肝病毒“两对半”及乙肝病毒DNA检查)和B超,有条件者可以进行肝穿刺检查。其次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携带者是否需要用药治疗:如果携带者肝功能系列指标全都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DNA)检查为阴性,肝穿结果显示肝脏炎症积分小于4分,可以判定这部分人群属于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他们暂不需要用药治疗,但是仍要建立档案,定期复查。如果肝功能系列指标检查正常,但是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肝穿结果显示炎症积分大于4分者,可以判定属于炎症活动者,应该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该根据肝穿刺结果和患者经济状况而定,一般来说,患者乙肝复制指标为阳性,肝脏炎症活动明显者,适合使用以抗病毒为主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的主要药物为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这些药物都需要长期使用,使用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非常多,必须在医师严格指导下使用。如果肝穿刺结果显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可以加用一些抗肝纤维化药物,例如复方鳖甲软肝片、大黄虫丸等。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调查表明:属于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的人数很少,绝大多数携带者属于病情程度轻重不一的乙肝病人,根据国际、国内权威乙肝防治指南意见,前者暂时无需治疗,后者需要治疗。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划分较为宽泛,并不严格,我国所认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多数是潜伏状态的各种慢性乙肝病人;国际上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界定比较严格,只有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一种,诊断标准更加严格,肝穿刺检查必须强调。      5制定随访时间和项目,加强医学监测诊疗指南明确指定携带者每隔多长时间需要到指定医院随访一次,随访时需要复查哪些项目,怎样评判携带者病情变化情况等等。一般来说,携带者每半年到指定医院进行一次随访,复查主要项目包括:B超、肝功能全项及乙肝病毒指标等,病毒抗原和蛋白学检查包括①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有密切关系,可了解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作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有无传染性的指标之一。②S基因和X基因:已经发现S基因和X基因的变异与病情恶化有关,可以作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向肝炎等发展的指标之一。③检查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有助于治疗方案的确立。医师须根据携带者每次随访的检查结果,正确判定病情是否有所变化,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医师还应该根据携带者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进行疏导和解释,克服携带者心中的焦虑和种种误区。      6制定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南还应指导携带者的生活及工作,包括建议适合的工作种类、不宜从事工作项目;适宜的劳动和体育锻炼强度;适宜的饮食配合。      无论是怎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日常生活必须注意好以下事项:      (1)生活调理:为了防止乙肝病毒携带者演变为慢性肝炎,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剧烈运动、熬夜等伤害肝脏的行为。饮酒会损伤肝脏,过度疲劳会使免疫力下降,均会为病毒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病毒会乘虚而入。      (2)忌滥服药物: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长期携带病毒,心情焦急,加上不法广告的诱导,为了尽早达到乙肝病毒转阴,往往会“病急乱投医”,听什么药好就吃什么药。口服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排泄,乱吃药不仅浪费了钱,更重要的是可能损害了肝脏。所以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3)密切接触者的预防接种: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子女及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4)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处于免疫耐受期一般无症状出现,治疗较为困难。但一旦进入免疫清除期(可出现肝脏炎症反应,如转氨酶升高等)则须及时治疗。因为免疫清除期是机体免疫系统和病毒反复相互作用,会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持续进展,是急需接受治疗的重要时期。需要治疗的人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案,不需要治疗的人怎样进行监控。      建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诊疗指南意义非常重大,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众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要求他们主动掌握乙肝的防治常识,自觉规范诊疗行为难度极大,加上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误导以及虚假广告的宣传,携带者常常落入陷阱,不仅钱财被骗,病情也会越发加重。如果每一个携带者每天花掉1元冤枉钱,全国总和就会超过1亿元,一年下来,就会白白浪费几百亿人民币,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关键的是冤枉钱花了,病情没有任何好转,由于乱用药物,机体免疫功能被搞乱,本来平稳的肝功能开始波动,从此病情反复,难以控制,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为了阻止乙肝病毒携带者走入误区,必须制定诊疗指南,为患者指明正确的道路。

乙肝 2021-07-24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管理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管理

乙肝病毒携带者系指抽血化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但无肝炎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合理而适当地处理乙肝病毒携带者已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然而,目前还没有较为严格、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不少缺乏科学验证的药物充斥市场,造成巨大浪费和对广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坑害,因而,极有必要建立防治的网络系统,研究和落实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科学管理的策略问题。      我国对这类携带者不按现症肝炎患者处理,除不能输血、不宜参军入伍,不宜从事保育员、炊事员、食品行业售货员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加强随访,定期复查。具体管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如下:      (1)要求乙肝病毒携带者特别要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以及行业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尿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应与健康人分开。      (2)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育龄妇女应广泛宣传乙肝的危害性及预防乙肝的注意事项,宣传晚婚晚育和垂直传播给婴儿的有关知识。应将乙肝表面抗原列为产前常规检查项目。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尤其乙肝e抗原也呈阳性者,应设专床分娩,产房所有器械要严格消毒。有乳头裂和乳腺生疮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应暂停哺乳。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尤其乙肝e抗原也呈阳性的孕妇所生婴儿可用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加以阻断。在人群中不宜无组织无目的地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普查。为判别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无传染性,可去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性或定量指标。      (3)建立保健档案。初诊或普查时发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须继续复查,如6个月后持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可诊断为病毒携带者,建议所属基层卫生单位建立保健档案,内容包括主要症状,肝、脾大,蜘蛛痣,乙肝病毒指标,转氨酶和白/球蛋白(A/G)等。尽可能做出判断:是处于免疫耐受的高复制期、活动性应答的低复制期或活动性应答后的非复制期。一时未能做出判断者,在复查过程中逐渐诊断清楚。      (4)定期观察。一般可3个月门诊采血复查一次,按上述档案内容填写记录。转氨酶升至正常高限25倍以上间隔半月复查仍异常者,表示病情处于活动期;有的病例活动十分隐蔽,转氨酶仅间歇性轻微升高,对于疑有病情活动的个例,复查应缩短为每月一次。血浆蛋白A/G比例异常者,须疑有早期肝硬化,更应强调复查,如病变仍活动,肝纤维化可能继续发展。对难以弄清病变活动程度、是否已发展为肝硬化,最好做肝组织活检。乙肝“小三阳”的病例有低水平的病毒复制,只有在长时期观察中,转氨酶始终正常,且无症状者,才可判定无病毒复制。以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可较好做出临床判断。30岁以上者每半年应检查甲胎蛋白(aFP),B超检查肝脏。      (5)治疗。非复制期病毒携带者一般病情不活动,无需治疗。高复制期病毒携带者并无明显的肝脏损害,间断服用一些护肝药物也可以,病毒携带者一旦出现明确的转氨酶增高,不论其增高幅度,亦不论其有无症状,均说明已经进入发病阶段,应休息治疗。诊断为活动性的乙肝患者应住院;较轻的慢性肝炎病人可在门诊治疗观察,难以控制其活动者亦应住院治疗。门诊可用一般的护肝药物,抗病毒或免疫调整治疗最好先在医院进行。

乙肝 2021-07-24
< 26 27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