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的禁忌人群及正确喝法

蜂蜜的禁忌人群及正确喝法

  一、营养价值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花蜜酿制而成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等单糖且二者总含量可高达75%以上,尚含少量蔗糖、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及酶类等活性物质,尤以单糖和酶类等活性物质最具代表性,其中单糖能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物质,而活性物质则能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二、最佳时间 蜂蜜一般不建议空腹食用,原因是蜂蜜中富含有机酸且喝蜂蜜能刺激胃部分泌胃酸,若长期空腹食用易因胃酸过多而诱发胃肠疾病,从一天来看喝蜂蜜的最佳时间是早餐后半小时和晚餐后1~2小时,另外下午15~17时或晚上睡前1~2小时也适合喝蜂蜜,但临睡前喝蜂蜜则易诱发蛀牙和心血管疾病。     三、简单做法 蜂蜜最简单且最普遍的做法是冲蜂蜜水,只需要将蜂蜜用适量的温开水冲匀即可饮用,也可搭配柠檬或牛奶等做成各式各样的蜂蜜水,但不管怎么做都要确保加蜂蜜时水温不能超过60℃,原因是蜂蜜中含有大量极富营养价值的活性成分,若水温超过60℃则蜂蜜的营养价值会因活性成分失活而降低。     四、正确喝法 蜂蜜一般人群都能食用,但不管什么人群喝蜂蜜都要确保适量,事实上长期过量喝蜂蜜对健康反而有害无益,原因是蜂蜜中富含葡萄糖和果糖等单糖,单糖相对其他糖类而言虽然较不易转化成脂肪,若长期过量摄入单糖也是肯定会引起肥胖的,严重时甚至可能因过度肥胖而引发糖尿病等代谢疾病。     五、禁忌人群 1、糖尿病患者喝蜂蜜要谨慎,原因是蜂蜜中富含葡萄糖和果糖等单糖,若糖尿病在血糖尚未得到控制时喝蜂蜜则易引起血糖异常升高。 2、肝硬化患者不能喝蜂蜜,原因是肝硬化时肝细胞已遭到严重破坏且肝功能也差,若再喝富含单糖的蜂蜜则反而可能加速肝脏纤维化。 3、高血糖人群喝蜂蜜要谨慎,原因是蜂蜜中富含单糖且有显著的升糖效果,若本身血糖就偏高的人群喝蜂蜜则极易导致血糖变得更高。 4、周岁内婴儿不能喝蜂蜜,原因是蜜蜂中难免含有毒蜜源且易被致病菌污染,若胃肠功能尚不健全的婴儿食用则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蜂蜜知识 2024-01-27
好的蜂蜜是什么样的?

好的蜂蜜是什么样的?

  一、成熟度 蜜蜂从采集花蜜到酿制成熟大致需要7天的时间,事实上只要是蜜蜂采集花蜜酿制而成的成熟蜜基本都可算作为好蜂蜜,但目前市场上很多蜂蜜都是用“水蜜”浓缩而成的,这些“水蜜”都是未成熟蜜,有的甚至只经蜜蜂酿制1~2天便被取了出来,然后通过浓缩机加工成浓缩蜜并销售到市场上,这种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不能称之为蜂蜜。     二、蜜源 蜜源是影响蜂蜜质量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蜂蜜从蜜源的多寡可分为单花蜜和百花蜜,单花蜜根据蜜源的种类又可分为枣花蜜、椴树蜜、槐花蜜等,其中百花蜜(一般多为中蜂酿制而成的,因此又常称之为中蜂蜜、土蜂蜜等)优于大多数单花蜜,而单花蜜又以槐花蜜、椴树蜜、荔枝蜜、龙眼蜜、枇杷蜜、野桂花蜜、荆条蜜等相对更为优质。     三、颜色 蜜蜂的颜色是蜂蜜质量好坏的重要评判依据,事实上不同蜜种在颜色上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一般而言颜色浅淡的蜜种在味道和气味方面都较好,例如质量相对较好的槐花蜜呈水白偏黄色,而质量相对较差的桉树蜜多呈琥珀色或深琥珀色,值得注意的是颜色不能用来评判土蜂蜜的质量,原因是土蜂蜜没有固定的颜色且一般相对较深。     四、含水量 蜜蜂的浓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蜂蜜的质量,简而言之在确保真蜜的前提下浓度越高的蜂蜜其质量也越好,事实上真正的天然成熟蜜是浓度极高的粘稠液体,而那些像水一样的蜂蜜大多是未成熟蜜(含水量相当高),但注意浓度并不是评定蜂蜜真假的因素,原因是在作假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用糖浆制成“拉丝”效果极好的假蜜。     五、结晶 结晶是蜂蜜固有的特性(蜂蜜中葡萄糖析出的现象),也就是说任何天然成熟蜜在一定条件下都会结晶,结晶难易度取决于蜂蜜中葡萄糖的含量,葡萄糖含量越高的越容易结晶,反之葡萄糖含量越低的则越不容易结晶,注意只是不容易结晶而不是完全不结晶,因此结晶虽然不能作为蜂蜜质量的判断依据,但完全不结晶的蜂蜜肯定是假蜂蜜。 总结:蜜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蜜的颜色、结晶等,而蜂蜜的成熟度又决定了蜂蜜的浓度,因此蜂蜜的优劣实际上可从蜜源和成熟度来判断,但注意这些依据都需要建立在是真蜂蜜的前提上。

蜂蜜知识 2024-01-27
喂白糖产出来的蜂蜜好吗?

喂白糖产出来的蜂蜜好吗?

  一、人工饲喂 人工饲喂是养蜂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白糖则是饲喂蜜蜂时使用得最多的饲料,有些人看到养蜂人给蜜蜂喂白糖便认为是在掺假,事实上这种看法是过于武断且有失公允的,原因是蜂群在饲料不足时同样需要养蜂人补助饲喂,另外为了促使蜂群快速繁殖也需要养蜂人进行奖励饲喂。     二、质量论述 喂白糖产出来的蜂蜜好不好取决于饲喂目的,其中只是为了维持蜂群生存或促使蜂群繁殖时进行的饲喂不算在作假,而为了提高蜂蜜产量在流蜜期也大量饲喂蜂群则是在作假,事实上用这种方法的确能明显提高蜂蜜的总产量,但这种喂糖蜜和蜜蜂采集花蜜酿成的自然蜜却有着天壤之别。     三、真假鉴别 喂糖蜜和自然蜜在味道上截然不同,其中喂糖蜜的蜜味较淡且往往只有单纯的甜味,有些纯粹喂白糖产的蜂蜜像是在喝浓白糖水一样,而自然蜜则有浓郁的蜜味和对应植物的花香味,另外喂糖蜜虽然也可能会出现自然结晶现象,但喂糖蜜结晶后颗粒感明显且用手很难能将结晶颗粒捻化。     四、注意事项 1、喂白糖产出来的蜂蜜好不好取决于饲喂目的,若是为了蜂群发展而饲喂白糖则不影响蜂蜜质量,但若是为了作假而饲喂白糖则几乎毫无质量可言。 2、蜜蜂在养殖过程中人工饲喂同样必不可少,例如越冬期到来之前养蜂人要给蜂群补足越冬饲料,翌年春季养蜂人要奖励饲喂以促使蜂群快速繁殖。 3、喂白糖一般多集中在蜜源匮乏期或蜂群繁殖期,若流蜜期仍在大量的饲喂白糖则多半是在作假,用这种方法大量生产出来的蜂蜜只能算是假蜂蜜。

蜂蜜知识 2024-01-27
不结晶的蜂蜜是假的吗?

不结晶的蜂蜜是假的吗?

  一、蜂蜜结晶是怎么回事? 蜂蜜结晶的实质是葡萄糖析出,原因是蜂蜜实际上是葡萄糖和果糖的过饱和溶液,当环境发生变化而导致葡萄糖溶解度降低时那些不能被溶解的葡萄糖则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这一现象和过程就是蜂蜜结晶,另外蜂蜜结晶难易度取决于葡萄糖的相对含量,简单来说葡萄糖相对含量越高的蜜种越容易结晶。     二、蜂蜜结晶有哪些因素? 蜂蜜结晶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低温环境下较容易结晶,但并不是温度越低越容易结晶,大多数蜜种13~14℃最容易结晶,其二是蜂蜜中含水量越低越容易结晶,例如含水量超高的“水蜜”一般不会结晶,其三是蜂蜜结晶必须要有结晶核,那些被人为去除结晶核的蜂蜜也不容易结晶或完全不结晶。     三、不结晶的蜂蜜是假的吗? 结晶是蜂蜜所固有的物理特性,完全不结晶的蜂蜜是假蜂蜜,实际上真蜂蜜一定条件下都会结晶,只是结晶程度和状态有差异而已,有些对蜂蜜不了解的人看到蜂蜜结晶了就以为是掺假了,殊不知真蜂蜜其实都会结晶,而那些完全不结晶的蜂蜜才有问题,或许是“蜂蜜是浓稠液体状”根深蒂固的原因吧!     四、结晶的蜂蜜是真的吗? 蜂蜜造假方法可谓是花样百出,加之造假技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假蜂蜜要做到能结晶也并非难事,例如真蜂蜜中加糖浆和色素等勾兑成的假蜂蜜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结晶,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是将结晶放在手上轻轻捻,真蜂蜜结晶非常软且轻轻捻就化了,而假蜂蜜结晶非常硬且用手难以捻化。 总结:结晶是蜂蜜所固有的一种物理特性,虽然可以结晶的蜂蜜未必是真蜂蜜,但完全不结晶的蜂蜜肯定是假蜂蜜,另外真蜂蜜的结晶颗粒软且形态均匀,而假蜂蜜的结晶颗粒硬且像冰渣子。

蜂蜜知识 2024-01-27
绿豆汤里可以加蜂蜜吗?

绿豆汤里可以加蜂蜜吗?

  一、成分论述 绿豆汤里是完全可以加蜂蜜来调味的,事实上单纯的绿豆汤口感并不是那么好,很多人在喝绿豆汤时都会加些白糖来调味,而蜂蜜的主要成分也是糖类(葡萄糖和果糖),因此在绿豆汤里加蜂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蜂蜜和绿豆汤一样具有清热润燥的功效,二者搭配饮用更是相得益彰!     二、搭配功效 绿豆汤自古便是民间传统的清热解暑佳品,而蜂蜜中富含大量的单糖(葡萄糖和果糖)能为机体补充必须的能量物质,同时蜂蜜中富含的酶类、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能抗菌消炎,另外蜂蜜对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也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绿豆汤里加些蜂蜜更能起到止渴消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三、正确做法 绿豆汤的做法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在此重点要和大家说一下加蜂蜜时的注意事项,其一是要等绿豆汤变温(大约40℃左右)时再加蜂蜜,否则高温会使蜂蜜中酶类失活而降低营养价值,其二是一定要确保加的是真蜂蜜,假蜂蜜的危害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加假蜂蜜的话还不如直接加白糖!     四、饮用禁忌 蜂蜜绿豆汤属于偏凉性的饮品,因此寒凉体质的人群最好少喝或者不喝,尤其是胃寒引起的腹泻、便稀等症状的人喝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另外蜂蜜绿豆汤也不能空腹饮用,原因是绿豆汤性寒,空腹饮用对胃不好,而且蜂蜜会刺激胃部分泌胃酸,长期空腹饮用易因胃酸过多引发胃肠疾病。 总结:绿豆汤里加蜂蜜不但能改善绿豆汤的口感,而且更能起到止渴消暑、清热解毒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确保加的是真蜂蜜,倘若加的是假蜂蜜还不如直接加白糖来得安全。

蜂蜜知识 2024-01-27
孕妇能吃蜂蜜吗?

孕妇能吃蜂蜜吗?

蜂蜜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增进食欲、镇静安眠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作用,对于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蜂蜜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贫血、妊娠合并肝炎等等这些疾病,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便秘和痔疮的出血!   天然的蜂蜜营养价值非常高,要提醒大家,因为孕妇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群,选用蜂蜜不当可能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应该避开蜂王浆、枣花蜜和益母草蜜,由于蜂王浆当中的激素可能会刺激到子宫,引起来宫缩,干扰胎儿在宫内的正常发育,所以要提醒大家不易服用蜂王浆;而枣花蜂蜜容易有药物的残留;益母草蜂蜜可能会引起来子宫的收缩,导致流产或者早产。   根据孕妇的特殊体质,推荐孕妇可以使用槐花蜜、百花蜜以及荆条蜜等纯天然的蜂蜜,建议孕妇在服用蜂蜜时,最好选择在睡前服用,可以治疗多梦、易醒、睡眠不好的这些症状,而且要选用温开水来对服,这样可以避免蜂蜜当中的营养物质的流失!

蜂蜜知识 2024-01-27
刚买回来的蜂蜜表面的泡沫是变质了吗?

刚买回来的蜂蜜表面的泡沫是变质了吗?

  刚买回来的蜂蜜表面的泡沫是变质了吗?好多客户这样问!其实不然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事! 蜂蜜酿造的过程是蜜蜂把多糖(花蜜或者蜜露)变成单糖(果糖和葡萄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十分缓慢的,我们大家都知道,蜂蜜经过7天左右的酿造以后就会封盖,这表明蜂蜜成熟了,其实蜂蜜的酿造活动并未停止。蜂蜜有后熟性,就是从蜂巢中取出蜂蜜以后,蜂蜜中的酶继续发挥作用,酿造蜂蜜至完全成熟。 蜂蜜在酿造过程中会有细微的气泡产生,所以在一些新鲜的蜂蜜表面,我们总能见到这样细微泡沫,或者您去蜂农的帐篷里看他的存蜜,也有这样的泡沫,这并非是蜂蜜的质量问题,是蜂蜜本身一个正常的现象。 未经过处理的高度蜂蜜有很强的抗菌能力。蜂蜜抗菌作用的原因普遍认为除了蜂蜜是糖的高浓度溶液和低pH值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外,更重要的是蜂蜜中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的抗菌物质—过氧化氢的结果。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出氧气。从而也能使蜂蜜的表面有一层白泡泡。     蜂蜜中含有多种蛋白质,通常以胶体物质存在,它是蜂蜜中介于分子和悬浮颗粒之间,不能用过滤方法除去的质粒。这种胶体物质在浅色蜂蜜中的含量为0.2%,在深色蜂蜜中为1%左右。它对蜂蜜的色泽和浑浊度有一定的影响。并能促成蜂蜜起泡泡,从而影响蜂蜜的商品性。这也就导致真正没有加工的蜂蜜在夏天具有 膨胀性,收购商在收购时装蜜量以容器的80%为主,以免蜂蜜在受热膨胀时渗溢出来。 未经过任何人工处理的纯天然蜂蜜,在气温升高或摇晃(比如蜂蜜的灌装、运输途中的颠簸)时,都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蜂蜜中的活性酶在不断分解。因此,蜂蜜上面出现一层白色泡沫,是正常现象,并不是蜂蜜变质了。 这些气泡会逐渐聚集在蜂蜜表层,形成一层白色泡沫,按照蜜源、季节的不同,这层泡沫有多有少,甚至可能会造成包装鼓胀。这并不是坏了,而是未经加工的原蜜的一种正常现象。 一般来说,新蜜取出来一个月左右、每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是泡沫最为丰富的时候。如有的蜂蜜在初夏时节的泡沫丰富得就像啤酒一样,可以吃,吃起来像棉花糖。 蜂蜜起沫的现象一般发生在购买的新鲜蜂蜜或者未经加工原蜜上面,加工蜂蜜都是经过加热浓缩的,里面的活性物质的活性降低了,所以基本不会有起沫的现象发生。所以,蜂蜜起沫并非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有时候从侧面可以证明蜂蜜的新鲜度或者活性。要知道那泡是多么珍贵,那可是小蜜蜂的胃酶所产生的哦,蜂蜜质量的好坏就看酶值的高低。 所以真正的没有加工的蜂蜜在夏天摇动后蜂蜜中会有大量的泡泡,使蜂蜜很容易涨出蜂蜜瓶,并且在蜂蜜的表面形成一层白泡泡。但静放几个小时后,泡泡会自动消失,但打开蜂蜜瓶时会有气体冲出。(即使是放在常温下,蜂蜜中最高度43度蜂蜜在摇动时也有非常明显的泡泡),但只要到秋天气温下降了,就没有这个现象了。冬天也挺简单的:您可以用筷子把蜂蜜搅动10-20下,然后静放一下,纯天然蜂蜜的表面会有泡泡。     有的朋友看到过关于蜂蜜发酵的文章,因此看到蜂蜜表面的泡沫以后,怀疑蜂蜜是不是发酵了,其实蜂蜜发酵与否很容易判断,蜂蜜发酵以后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而不是表面细微的一层浮沫,另外蜂蜜发酵还会伴有腐败的酸味或者啤酒、酒精的味道,跟蜂蜜自身的浮沫很好区别。 这与蜂蜜的发酵有区别:发酵的蜂蜜除了有泡泡外,还有很浓的酒精味和刺鼻的气味。如果是大量的泡沫而且闻起来有股刺鼻的酸臭味、啤酒味就不要吃了,那是蜂蜜已经发酵变质了。如果只是有少量的泡沫(很细腻的)漂在表面,那可能是蜂蜜在晃动的情况下起的泡沫,也叫蜜沙,是可以吃的,至于颜色,好的蜂蜜颜色是通透的用塑料瓶装没关系的,只要不用金属的容器装就可以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可能是夏天温度太高了,加上蜂蜜浓度不够高,很容易变质,所以以后买蜂蜜一定要买那种含水量低的,浓度高些的天然成熟蜂蜜,在夏天这种高温天气,建议把蜂蜜放到冰箱冷藏。

蜂蜜知识 2024-01-27
蜂蜜吃多了会怎么样?

蜂蜜吃多了会怎么样?

  一、导致肥胖症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都属于单糖,可直接进入血液中为人体供能,加之蜂蜜中富含的维生素、氨基酸、活性酶等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适量食用蜂蜜在一定程度上有减肥的功效,倘若过量食用这些糖分不但会转化成为脂肪,而且人体内的脂肪也始终得不到消耗,最终结果是身体越来越肥胖!     二、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生与蜂蜜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长期过量食用蜂蜜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原因是糖尿病大多都是胰岛素问题导致的,长期过量食用蜂蜜会导致机体越来越肥胖,体内脂肪过度堆积又容易引发胰岛素抵抗,最终结果往往是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而引发糖尿病,也就是说长期过量食用蜂蜜容易因肥胖而诱发糖尿病。     三、导致高尿酸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尿酸的生成和排出处于平衡状态,但长期过量食用蜂蜜则可能打破这种平衡而导致尿酸偏高,原因是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这些果糖一方面会导致体内尿酸的生成量增多,另一方面又会因胰岛素抵抗而间接减少尿酸的排泄,因此长期过量食用蜂蜜极易导致尿酸偏高甚至可能引发痛风。     四、导致高血脂 蜂蜜对血脂的影响主要源于其富含的糖分(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适量食用时蜂蜜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有净化血液的作用,但长期过量食用时不但体内的脂肪一直得不到消耗,而且摄入过量的糖分又会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血液中的甘油三脂(血脂的主要成分)升高,也就是说长期过量食用蜂蜜极容易导致高血脂。 总结:蜂蜜虽然是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但食用时一定要控制好食用量,切勿以为好东西便可毫无节制的吃,实际上蜂蜜吃多了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可能引发肥胖、糖尿病、痛风等健康问题。

蜂蜜知识 2024-01-27
蜂蜜结晶后怎么恢复?

蜂蜜结晶后怎么恢复?

  一、提高环境温度 温度是影响蜂蜜结晶速度的重要因素,事实上蜂蜜在13~14℃的环境中最容易结晶,例如将易结晶蜜种放在冰箱保鲜室中很快便会结晶,此时想要蜂蜜恢复成粘稠液体状可将蜂蜜从冰箱中拿出来并放在火炉附近等环境温度较高的地方,过不了多久已结晶后呈固体状的蜂蜜便会恢复成粘稠的液体状。     二、隔水加热一下 蜂蜜结晶最快的恢复办法是隔水加热,具体做法是先往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打开瓶盖的蜂蜜连瓶带蜜一起放入水中,接着将水加热到40~50℃后关火等水温慢慢降下来,当水温降低到20℃左右时再次开火加热到40~50℃,如此反复几次后已结晶呈固体状的蜂蜜很快便能恢复成粘稠的液体状。     三、放太阳底下晒 蜂蜜结晶后可在大晴天放在太阳下晒,一天晒不化第二天若还是大晴天可接着晒,但晚上不要再将蜂蜜放在冰箱中,否则白天融化的结晶又会恢复成结晶状,另外晒蜂蜜时不要将蜂蜜瓶完全密封,原因是温度升高时蜂蜜中的转化酶会开始作用并产生少量气体,若密封得过于严实可能出现爆瓶现象。     四、等其自行恢复 蜂蜜结晶后在室温下也可能自行恢复,原因是蜂蜜结晶多发生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冬季,因此蜂蜜结晶后可将其放置到气温较高的夏季便能自行恢复成粘稠液体状,但某些特别易结晶的蜜种结晶后即便是放置到夏季也可能不恢复,对于这些蜂蜜就要采用隔水加热或长时间在太阳底下暴晒来使其恢复。 注意:蜂蜜结晶对蜂蜜的营养和价值都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完全不用刻意去将已结晶的蜂蜜恢复成液体状,事实上结晶蜜在取用和存储时比液态蜜可能更方便些,若实在想将其恢复成液体状也可利用上述办法来解决。

蜂蜜知识 2024-01-27
蜂蜜什么时候喝最好?

蜂蜜什么时候喝最好?

  一、早上喝润肠通便 蜂蜜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很多人喜欢早上起床后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殊不知长期如此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早上起床后身体中的血液相对比较粘稠,直接喝蜂蜜水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而不利于健康,同时蜂蜜中含有的蔗糖和麦芽糖等要经过消化后才能被身体吸收,此时直接喝蜂蜜水也不利于身体排毒,最好的方法是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温开水或淡盐水,大约过半小时后再喝蜂蜜水。     二、下午喝缓解疲劳 蜂蜜中大量含有的葡萄糖和果糖都属于单糖,可以不经过消化而直接进入血液,因此在疲劳的时候喝杯蜂蜜水便能快速缓解疲劳,对于上班族而言一天中最疲劳的时候应该是工作日的下午3~4点,这个时候午饭补充的能量基本上都已经消耗完了,加之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出现疲倦、乏力、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此时及时补充一杯蜂蜜水便能有效的为身体补充能量,从而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三、饭后喝帮助消化 蜂蜜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消化能力较弱的人群在饭后尤其是饱食后胃部消化能力会大幅度减弱,从而可能出现积食等情况,此时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饭后1小时左右喝上一杯蜂蜜水,但千万不要饭后立即饮用,因为这样不但会稀释胃液,使食物没来得及完全消化就进入小肠,从而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而且饭后立即喝蜂蜜水容易造成胃部膨胀,长期如此对胃不好。     四、晚上喝安神促眠 蜂蜜含有的葡萄糖、维生素、牛磺酸、镁、磷、钙等成分能调节植物神经、缓解神经紧张,从而起到安神益智、改善睡眠的作用且没有促眠药物的所带来的副作用,因此对于容易失眠的人群可以在晚上睡觉前1小时喝上一杯蜂蜜水,但注意一定不能喝完蜂蜜就立刻上床睡觉,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安神促眠的作用,反而后加重失眠,同时喝完蜂蜜后一定要记得漱口或刷牙,否则容易导致龋齿。     五、蜂蜜禁空腹食用 蜂蜜一定不能空腹饮用,空腹喝蜂蜜水会增加胃酸分泌而导致胃酸过多,长期如此会因胃酸过多而患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所以最好不要空腹喝蜂蜜,尤其是很多人喜欢在早上起床后就喝蜂蜜,事实上蜂蜜中含有的蔗糖和麦芽糖需要经过消化后才能被身体吸收,早上空腹喝蜂蜜水基本就起不到排毒的作用,同时还可能因胃酸过多而患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因此最好在饭后1小时再喝。     六、临睡前禁食蜂蜜 蜂蜜喝完就上床睡觉是大忌,一方面是因为晚上人体血液比较浓稠,而喝蜂蜜后会进一步加大血液的浓稠度,长期如此便会导致血脂升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而那些本来就患有高血脂的人群更不能再晚上睡觉前喝蜂蜜,另一方面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分,很多人喝完蜂蜜后既不刷牙又不漱口便上床睡觉,那些残留在口腔内的糖分便成为了细菌滋生的天堂,从而导致龋齿。     七、蜂蜜禁开水冲饮 蜂蜜的成分极为复杂,除了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外,尚含有大量的酶类、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成分,而这些营养成分也蜂蜜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主要原因,但在高温下这些营养成分会遭到严重的破坏,例如用开水冲蜂蜜会让蜂蜜损失20~50%的维生素C和绝大多数酶类,从而大大的降低蜂蜜的营养价值,因此冲蜂蜜水一定不能用开水,最好用60℃以下的温水冲泡,更不能进行高温煎煮。 总结:蜂蜜是一种纯天然的滋补品,营养价值非常高,但前提是要能够适时正确的食用,否则不但起不到蜂蜜应有滋补营养的效果,甚至可能对健康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大家在喝蜂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食用时间。

蜂蜜知识 2024-01-27
白蜜是蜂蜜吗?

白蜜是蜂蜜吗?

  一、洋槐蜜 白蜜多数指结晶后的洋槐蜜。洋槐蜜是蜜蜂采集洋槐花蜜酿制而成的,不但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蜜”之一,更是所有单花蜜中色泽和口感都最好的蜂蜜,因葡萄糖含量相对较低而不易结晶,但低温环境下洋槐蜜也能结晶呈乳白色的油脂状。     二、野桂花蜜 野桂花蜜也是白蜜中的一种。野桂花蜜是蜜蜂采集铃木花蜜酿制而成的,在我国古代更是专供皇室成员的“贡蜜”,事实上我国仅有南方极少数地区可商品化量产,因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而极易结晶,结晶后的野桂花蜜多呈乳白色的凝脂状。     三、椴树蜜 椴树蜜结晶后常被称作白蜜。椴树蜜是蜜蜂采集椴树花蜜酿制而成的,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北的完达山脉、长白山脉等地,并与南方的荔枝蜜并称“南北系两大名蜜”,因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而极易结晶,结晶后的椴树蜜多呈乳白色的油脂状。     四、油菜花蜜 油菜花蜜也是白蜜中的一种。油菜花蜜是马蜂采集油菜花蜜酿制而成的,事实上油菜花蜜也是我国产量最高的单花蜜,有些地方甚至能达到全年蜂蜜总产量的一半,因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而极易结晶,结晶后的油菜花蜜多呈乳白色的凝脂状。     五、苕子蜜 苕子蜜结晶后常被称作白蜜。苕子蜜是蜜蜂采集苕子花蜜酿制而成的,产地集中在云南、四川及贵州等地,因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而极易结晶,结晶后的苕子蜜多呈乳白色的油脂状,事实上苕子蜜也因结晶后如脂如雪而被称作“雪脂莲蜜”。 综上所述,白蜜实际上是指结晶后呈白色的蜂蜜,其中主要是指结晶后呈乳白色的洋槐蜜,但野桂花蜜、椴树蜜、苕子蜜等也常被称作白蜜,例如产于长白山的椴树蜜就素有“吉林白蜜”之称。

蜂蜜知识 2024-01-27
结晶蜂蜜好还是不结晶的好?

结晶蜂蜜好还是不结晶的好?

  一、结晶原理 结晶是蜂蜜固有的特性(所有天然成熟蜜都会结晶),原因是蜂蜜中富含的葡萄糖多处于过饱和状态(蜂蜜结晶实质上是葡萄糖结晶),当环境变化时葡萄糖的溶解度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当温度降低时葡萄糖的溶解度也会降低,而哪些无法被溶解的葡萄糖则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从而导致蜂蜜出现自然结晶的现象。     二、蜜种差异 蜂蜜根据蜜源植物的不同可划分成很多种类,虽然不同蜜种的主要成分都是葡萄糖和果糖,但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葡萄糖含量高的蜜种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结晶,而葡萄糖含量低的蜜种则不容易结晶,注意只是不容易结晶而不是纯粹不结晶,事实上任何天然成熟蜜在一定条件下都会结晶。     三、结晶速度 蜂蜜结晶除了蜜种差异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温度不同蜂蜜结晶的难易度也不同,相对而言低温环境下蜂蜜更容易结晶,又如蜂蜜的含水量不同结晶快慢也有很大差异,含水量越高越不容易结晶甚至可能不结晶,再如蜂蜜中葡萄糖结晶核的数量也影响蜂蜜的结晶速度,葡萄糖结晶核越多则蜂蜜越容易结晶。     四、科学论述 蜂蜜是否结晶与质量没有必然的关系,原因是蜜种不同蜂蜜结晶的难易度有差异,例如油菜蜜、棉花蜜等葡萄糖含量相对较高的蜜种很容易结晶,而槐花蜜、枣花蜜等葡萄糖含量相对较低的蜜种则不容易结晶,但值得注意的是结晶是蜂蜜固有的特性,虽然结晶蜂蜜未必是真蜜,但完全不结晶的蜂蜜一定是假蜜。 总结:蜂蜜结晶与否不是蜂蜜质量的判断依据,但可以通过结晶来鉴别蜂蜜的真假,真蜂蜜结晶后颜色会便浅且结晶颗粒非常软(轻轻一捻便化),而假蜂蜜完全不结晶或结晶颗粒非常硬(用手捻不化)。

蜂蜜知识 2024-01-27
白蜂蜜好还是黄蜂蜜好?

白蜂蜜好还是黄蜂蜜好?

  一、白蜂蜜颜色浅 白蜂蜜简单来说是指颜色偏白色的蜜种,例如洋槐蜜、椴树蜜、荆条蜜、油菜蜜等,其中尤以洋槐蜜和椴树蜜最为著名,洋槐蜜的蜜源植物是豆科落叶乔木刺槐,蜜色呈水白色或特浅琥珀色,而椴树蜜的蜜源植物是椴树科乔木椴树,蜜色呈透明浅黄色且结晶后为乳白色。     二、黄蜂蜜颜色深 黄蜂蜜简单来说是指颜色偏黄色的蜜种,例如土蜂蜜、枣花蜜、桉树蜜、柑橘蜜等,其中尤以土蜂蜜和枣花蜜最为著名,土蜂蜜是中蜂采集多种植物花蜜酿制成的,没有特定颜色但多为琥珀色或深琥珀色,而枣花蜜的蜜源植物是鼠李科枣树,蜜色一般较深且多呈琥珀色。     三、没有本质区别 蜂蜜颜色主要取决于蜜蜂所采集的蜜源,实际上所有蜜种的主要成分都是葡萄糖和果糖,尚含少量的蔗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等,虽然颜色浅淡的蜜种其口感和气味往往相对要好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例如颜色较深的土蜂蜜就比大多数浅色蜂蜜要好。     四、主要看成熟度 蜂蜜的颜色并不能作为质量的评判依据,事实上决定蜂蜜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成熟度,蜂蜜从花蜜到完全酿制成熟大致要7天,在这7天里花蜜中所含的水分不断在蒸发,同时花蜜中所含的多糖也在不断的转化成单糖,也就是说只要是自然成熟的蜂蜜在质量上其实都差不多。 总结:蜂蜜的颜色主要取决于蜜蜂所采集的蜜源,但从营养成分上看所有蜜种其实都差不多,因此白蜂蜜和黄蜂蜜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大家购买时只要注意鉴别是不是自然成熟蜜即可。

蜂蜜知识 2024-01-27
蜂蜜喝多了有什么副作用?

蜂蜜喝多了有什么副作用?

  一、过量喝易患糖尿病 蜂蜜长期过量食用会增加患糖尿病的机率,但值得注意的是吃不吃蜂蜜和患糖尿病没必然的联系,究其原因是长期过量食用蜂蜜且不注意运动便会导致身体越来越肥胖,而肥胖的人得糖尿病的几率比普通人要高得多,尤其是本身就比较肥胖或有糖尿病遗传史的人更要严格控制蜂蜜的食用量,好东西只有合理的食用才是好东西,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二、睡前喝易引发龋齿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分,糖分又是细菌最喜欢的食物,食用蜂蜜后残留在口腔内的糖分便成为了细菌的天堂,细菌在代谢糖分后会产生一种酸性物质,而这种酸性物质就是导致龋齿的罪魁祸首,尤其是有些人喜欢在睡前喝上一杯蜂蜜水,喝后又不漱口或刷牙便上床入睡了,长此以往龋齿也就不远了,因此食用蜂蜜或其他甜食后要立刻漱口或刷牙。     三、过量喝易导致肥胖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都是人体能直接吸收的单糖,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肥胖,而且由于蜂蜜中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能将体内的脂肪转化成能量消耗掉,因此适量食用蜂蜜反而有利于减肥,但在蜂蜜中尚含有一定量的蔗糖、麦芽糖等,蔗糖、麦芽糖是导致肥胖的帮凶,长期过量食用蜂蜜是很容易导致肥胖的。     四、空腹喝易患胃溃疡 蜂蜜是一种甜食,在食用甜食时会刺激胃部分泌胃酸,而胃酸可以帮助消化,但胃酸过多反而会损伤胃及十二指肠,甚至造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尤其是很多人都喜欢在早上起床后喝一杯蜂蜜水,殊不知这样会导致胃酸过多,长此以往便会患上胃溃疡等肠胃疾病,因此喝蜂蜜的最佳时间是饭后一小时,此时喝蜂蜜可以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五、婴儿喝易发生中毒 蜂蜜是一种天然的营养品,吃蜂蜜中毒多发生在不满一周岁的婴幼儿身上,原因是蜂蜜在酿制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污染,加之婴幼儿肠胃功能不发达且肝脏解毒功能又差,食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蜂蜜后肉毒杆菌会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极易引起食物中毒且食用量越大中毒越严重,因此满一周岁的婴幼儿最好不要吃蜂蜜。 总结:蜂蜜是一种高级营养品是毋庸置疑的,适时适量的食用有很多好处,但任何食品在食用时都要严格控制食用量,长期过量食用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蜂蜜知识 2024-01-27
掺了白糖的蜂蜜结晶吗?

掺了白糖的蜂蜜结晶吗?

  一、结晶原理 结晶是所有自然成熟蜜所固有的物理特性,本质上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的一种现象和过程,原因是蜂蜜是葡萄糖的过饱和溶液,当葡萄糖的溶解度降低时那些无法被溶解的葡萄糖便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最终部分甚至全部蜂蜜都将从粘稠的液体状变成固体状。     二、结晶论述 掺了白糖的蜂蜜完全有可能出现结晶现象,原因是蜂蜜结晶主要取决于葡萄糖含量和结晶核,事实上只要是葡萄糖的过饱和溶液且有结晶核一定条件下都能结晶,加之白糖融化成的糖浆在低温环境下也会凝固,因此仅仅看结不结晶并不能鉴别出是不是掺了白糖。     三、真假鉴别 蜂蜜真假可从能否结晶和结晶状态来鉴别,其中完全不结晶的蜂蜜肯定是假蜂蜜,而结晶后呈明显硬块状或结晶颗粒特别硬的也是假蜂蜜,原因是真蜂蜜在一定条件都能自然结晶,此外真蜂蜜的结晶颗粒虽然有粗有细,但只要轻轻用手一捻就能将结晶颗粒捻化。     四、注意事项 1、结晶是所有自然成熟蜂蜜的固有特性,虽然任何条件下都完全不结晶的蜂蜜肯定是假蜂蜜,但能结晶的蜂蜜未必一定就是真蜂蜜。 2、蜂蜜中掺白糖后可能会出现结晶现象,但真蜂蜜的结晶颗粒用手轻轻一捻就能融化,掺白糖后的结晶颗粒较硬甚至呈明显硬块状。 3、掺了白糖的蜂蜜售价上一般都非常低,事实上这也是不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惯用伎俩,因此不要贪图便宜而去购买那些廉价蜂蜜。

蜂蜜知识 2024-01-27
怎样正确的理解蜂蜜结晶?

怎样正确的理解蜂蜜结晶?

  一、有些蜂蜜可能不会结晶? 结晶是自然成熟蜜所固有的物理特性,简单的说是所有真蜂蜜一定条件下都会结晶,只是有些蜂蜜易结晶而有些蜂蜜则不易结晶,但只要是完全由蜜蜂酿制成熟的蜂蜜都会结晶,完全不结晶的蜂蜜实际上只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用设备去除结晶核后的加工蜜,另一种是掺假或完全用糖浆勾兑的假蜂蜜。     二、结晶蜂蜜真是假蜂蜜吗? 蜂蜜是粘稠的液体在很多人脑海里已根深蒂固,从而导致有些人看到蜂蜜结晶便认为是假蜂蜜,实际上真相与这种错误的认知可能恰恰相反,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完全不结晶的蜂蜜,也就是说会结晶的蜂蜜未必是真蜂蜜,但完全不结晶的蜂蜜肯定是假蜂蜜,例如掺入麦芽糖可使蜂蜜永不结晶。     三、蜂蜜结晶是掺白糖了吗? 蜂蜜结晶后可能呈粗细不同的颗粒状,结晶颗粒较粗的乍一看非常像白糖,对此有些人就觉得肯定是掺白糖了,实际上蜜种不同结晶后的状态也不同,有些蜜种结晶的结晶颗粒本来就较粗,例如紫苜蓿蜜、荞麦蜜、桉树蜜等,但真蜂蜜用手轻轻捻结晶颗粒便会融化,而假蜂蜜则有砂粒感或不易捻化。     四、结晶蜂蜜一定是优质蜜? 结晶难易度并不是蜂蜜质量的评判依据,例如槐花蜜是相对不易结晶的蜜种,而油菜花蜜则非常容易自然结晶,但两者相比槐花蜜明显优于油菜花蜜,值得注意的是同一蜜种易结晶的可能的确比不易结晶的好,原因是结晶难易度除了蜜种之外还取决于含水量,同一蜜种含水量越低则相对越容易结晶。     五、温度越低蜂蜜结晶越快? 温度是影响蜂蜜结晶速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有些人以为温度越低结晶速度越快,实际上蜂蜜结晶也是有最适温度的,根据测定大多数蜂蜜在13~14℃时结晶速度最快,温度高于14℃时结晶速度变慢甚至不结晶,而温度低于13℃时结晶速度也会变慢,也就是说温度对蜂蜜结晶速度的影响是一条抛物线。     六、蜂蜜结晶后不能再吃了? 蜂蜜结晶和水变成冰一样是纯粹的物理变化,整个过程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或物质改变,也就是说蜂蜜不管结不结晶其成分都是一样的,因此蜂蜜结晶与否对食用没有任何的影响,这一点和蜂蜜变质截然不同,变质后的蜂蜜不但营养成分已经发生改变,而且变质过程中还伴随着大量有毒物质的生成。 总结:结晶是自然成熟蜜的一种正常现象,实质是蜂蜜中葡萄糖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整个过程蜂蜜的成分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也完全不影响蜂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口感。

蜂蜜知识 2024-01-27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