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你会选购吗?

保健食品,你会选购吗?

  近年来,一些保健食品虚假夸大的广告宣传,假保健食品层出不穷等问题的出现,扰乱了保健食品市场秩序,也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怀疑。面对各种各样的新概念、新产品,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一定要正确识别,理性地消费保健食品。专家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要看标志。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专用标志, 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国产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是“卫食健字”,进口保健食品是“卫进食健字”。只有认清批准文号才能保证您所购买的保健食品是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   二、要看包装标签说明。保健食品的外包装上除印有简要说明外,应标有配料名称、功能、成分含量、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还有储存方法、批号、生产厂家。   三、要注意产品的禁忌。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因此要对症选购。要详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看看自己是不是该产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适宜人群”。老年人、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儿童及青少年、孕妇要谨慎选择。 //   四、不以价格来衡量保健食品效果强弱。因为产品剂量、添加物质和品牌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如果您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内容(如加钙等),那么选择功能少些、价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   五、要正确对待广告宣传。人群中机体间的差异很大,不要相信广告里的绝对性用语,不要轻信张三、李四食用结果如何有效的证言。一些企业很愿意采用个别案例作为普遍现象广为宣传。不要轻信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不要轻信药店、商场、超市里“穿白大褂”的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 (实习编辑:黄乃引)

食材选购 2021-08-09
鲜鸡,冰鲜鸡,你可分得清?(图)

鲜鸡,冰鲜鸡,你可分得清?(图)

  冰鲜鸡:   乍一看,冰鲜鸡与屠宰后的新鲜鸡分别不大,部分鸡贩子便以冰鲜鸡充当新鲜鸡,企图鱼目混珠。   行家称,冰鲜鸡保存的最佳方法是处于0-4摄氏度的环境下,而且要即日屠宰即日出售,超过一日,肉质鲜度便下降,一般3日会变色,4日就发臭。   有的鸡贩子会用急冰鸡和冰鸡解冻后,以新鲜鸡的名义推出市场。行家称,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那并非新鲜鸡。急冻鸡是难以瞒天过海的。   先认清鸡种:   行家说,就算消费者品尝的是新鲜鸡,仍有可能不满意鸡肉的品质,原因是他们对鸡种不大认识,故选购前,可先了解自己的爱好及口味。   三大鸡种:   1、芝麻鸡——体形较小,肉质结实,但部分人嫌它肉质粗糙,多用作煲汤。   2、清远鸡——较其它鸡种瘦,肉质纤维具口感,不太实也不太稔,最宜作蒸鸡用。   3、三黄鸡——体形肥大,肉质滑溜,但有人嫌她太稔,作白切鸡或豉油鸡较适合。   辨认新鲜鸡三大招:   1、肌肉坚实   急冻鸡自摄氏零下的低温解冻,必会流失水分,肌肉松驰。若冰鲜鸡保存太久,也会出现同样情况。所以,选购新鲜鸡时,可看看肌肉是否结实,不妨以手指按下,新鲜的自然有弹性,不新鲜的,则久久未能回复原状。   2、表皮光滑   如果鸡的肌肉松弛,连带鸡皮都会出现皱纹,表明此鸡不新鲜,故购买的新鲜鸡一定要皮光肉滑。若是皱皮鸡,尤其是鸡腿近脚部位出现大块皱皮,表明新鲜程度欠佳。 //   3、肉色红润   屠宰已久的鸡只,肉色暗哑,甚至会发黑。新鲜鸡红润有光泽。不过,有些鸡种如三黄鸡,表皮金黄,是鸡种原色,并非不新鲜。 (实习编辑:巫景铭)

食材选购 2021-08-09
如何判别色拉油的品质?

如何判别色拉油的品质?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色拉油主要有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米糠色拉油、棉籽色拉油、葵籽色拉油和花生色拉油。   色拉油系指各种植物原油经脱胶、脱色、脱臭(脱指)等加工式序精制而成的高级食用植物油。主要用作凉拌油或作蛋黄酱、调味油的原料油。 判别色拉油的品质好坏可从如下三方面看:   (1)色拉油必须颜色清淡、无沉淀物或悬浮物。   (2)无臭味,保存中也没有使人讨厌的酸败气味,要求油的气味正常、稳定性好 。 //   (3)要求其富有耐寒性,将加有色拉油的蛋黄酱和色拉调味剂放入冷藏设备中时不分离。若将色拉油放在低温下,也不会产生浑浊物。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色拉油主要有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米糠色拉油、棉籽色拉油、葵籽色拉油和花生色拉油。 (实习编辑:张曼)

食材选购 2021-08-07
酱油颜色太深, 当心是焦糖色

酱油颜色太深, 当心是焦糖色

  那么,到底该如何选择酱油呢?郑东旖提醒,选购酱油、食醋时应注意产品颜色。品质好的,颜色会稍深一些。但如果太深了,则表明其中添加了焦糖色,香气、滋味相比会差一些。   重庆市质监局发布第四季度对酱油、食醋生产企业不定期监督抽查的结果,在抽查的60种产品中,不合格的达11种,抽查合格率为81.67%.据了解,酱油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氨基酸态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全氮铵盐达不到标准要求。   酱油是市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大调料之一。不过,就是这个常用的调料,您可不一定了解得全面。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酱油,专家指出,市民要仔细辨认标签,吃对正确的酱油。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治医师郑东旖介绍,市场上部分酱油之所以不合格可能多是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掺水过多,原料投入较少,或使用低价的原辅料,或是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严,发酵时间不足、发酵温度过高及菌种单一化造成酶分解不够等,从而影响氨基酸生成。 //   那么,到底该如何选择酱油呢?郑东旖提醒,选购酱油、食醋时应注意产品颜色。品质好的,颜色会稍深一些。但如果太深了,则表明其中添加了焦糖色,香气、滋味相比会差一些。   具体说来,选择酱油时,首先要仔细看酱油外包装。酱油的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还是脱脂大豆,是小麦还是麸皮?看清标签上的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其中,酿造酱油是用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酱油。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只要在生产中使用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即是配制酱油。 (实习编辑:张曼)

食材选购 2021-08-07
芝麻油如何选购

芝麻油如何选购

  用筷子蘸一滴香油滴到平静的凉水面上,纯香油会呈现出无色透明的薄薄的大油花,而后凝成若干个细小的油珠。掺假香油的油花小而厚,且不易扩散。   芝麻油简称麻油,俗称香油,消费者在购买芝麻油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1、辨色法:纯香油呈红色或橙红色,机榨香油比小磨香油颜色淡,香油中掺入菜籽油则颜色深黄,掺入棉籽油则颜色深红。 //   2、水试法:用筷子蘸一滴香油滴到平静的凉水面上,纯香油会呈现出无色透明的薄薄的大油花,而后凝成若干个细小的油珠。掺假香油的油花小而厚,且不易扩散。   3、嗅闻法:小磨香油香味醇厚、浓郁、独特,如掺进了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则不但香味差,而且会有花生、豆腥等其它气味。 (实习编辑:张曼)

食材选购 2021-08-07
选酱油要学会看标签

选酱油要学会看标签

  据统计,目前国内酱油的消费量每年达500万吨,仅酱油的品种就有上百种。如何才能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酱油呢?瓶子上的标签可以助您一臂之力。学会看酱油瓶上的标签,就能买到您所中意的酱油。   看制造工艺 酿造酱油为首选   从制造工艺上看,可以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大类。酿造酱油会标注执行“GB18186-2000”标准,安全程度高。如果是配制的,若生产工艺不过关,就可能存在氯丙醇超标的风险。   看原料和配料 酱油真正价值所在   在目前我国的管理规定中,转基因大豆在进口之后,除了榨油以外,还可以被加工成多种食品,例如豆奶粉、豆浆、豆腐、腐乳、酱油等,而这些再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的原料黄豆是否为转基因的,都不再被要求标识在目录之中。如果标明的,就是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是展现自己品牌的一个优势,是我们选购时的首选。   看哪种“盐” “高盐稀态”最佳   在标签的“产品标准号”一项中,一般都会有“低盐固态”或“高盐稀态”的字样。低盐固态使用的是大豆和麸皮,高盐稀态用的是大豆和小麦。前者颜色比后者要深,后者的香味比前者浓郁。一般好酱油大多用的是后者。   看氨基酸态氮含量 “特级”最好   在行业标准中,酱油的质量等级主要是依据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确定,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氨基酸态氮含量要求每百毫升分别为≥0.80、≥0.70、≥0.55、≥0.40g。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越好,鲜味越浓。   要会区分老抽和生抽。生抽吃起来味道比较咸,老抽则有一种鲜美的微甜味,需要保持菜肴原味时可选用生抽,做口味重的菜肴选用老抽。   看防腐剂 山梨酸钾更理想   我国生产的酱油多使用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防腐。苯甲酸钠的毒性远大于山梨酸钾,西方国家已普遍改用山梨酸钾作为防腐剂。 //   酱油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比如抗氧化能力是红酒的10倍,但是含盐量高让我们不得不悠着点吃。5毫升酱油里大约有1克盐,千万别放多了。如果是低盐酱油,就可以适当多吃一点。   另外,酱油还分佐餐用和烹调用。因为这两者的微生物指标要求严格程度是不同的。供佐餐用的酱油可以直接入口,用于凉拌菜等;而烹调用的就不能直接入口了,只能用于烹调炒菜用。 (实习编辑:朱燕梅)

食材选购 2021-08-07
该如何鉴别压榨油?

该如何鉴别压榨油?

  现如今,“压榨油”成了“健康油”的代称。但目前消费在选择食用油时,除了品牌的选择,多数人还是凭着油瓶包装上的介绍,或厂家促销人员的推介来做判断,常常会发生识别不清、买错商品、利益受损。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压榨油”?又有那些方法可以鉴别呢?   真正的“压榨油”是采用纯物理压榨制油工艺、经过精心选料、培炒、物理压榨、最后经天然植物纤维过滤技术生产而成。此工艺保留了油料内的丰富营养,无化学溶剂污染,不含任何化学防腐抗氧化剂,保证产品的安全、纯正、营养、美味,符合人体健康需求,适宜长期放心食用。   “压榨油工艺”目前在国内基本用于花生油、橄榄油、坚果油、芝麻油等高档油品。   那么,怎么识别真正的“健康压榨油”呢?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一:看瓶帖标注和产品介绍资料:压榨油不经过高温提炼,不经过脱臭、脱色、脱脂、脱胶、脱蜡、脱酸“六脱”精炼工艺,没有化学溶剂残留问题;   二:压榨油不含抗氧化剂(TBHQ):压榨油保留了原料里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E能起到天然保鲜的作用,无须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   三:看油品浓度:好压榨油浓度高,油品挂壁时间久,使用量只需普通油的1/2,从根本上达到“少吃油、吃好油”的健康目的;   四:闻油品香味:打开瓶醇香扑鼻(压榨油是天然原料香味),压榨工艺能最大程度保留原料醇香;   五:尝油品味道:只榨取原料第一道原汁,原汁原味的“初榨油”更美味更营养; //   六:比油品价格:压榨工艺对原料要求较高,出油率低,花生营养价值高,成本高,所以,压榨油相对价格较高。   以上标准能帮助大家识别真正的“压榨油”,只有适合长期食用的“健康油”,才能真正为我们的身体加“油”! (实习编辑:朱燕梅)

食材选购 2021-08-07
选购食用油有妙招

选购食用油有妙招

  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植物油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一看色泽:一般高品位油色浅,低品位油色深(香油除外),油的色泽深浅也因其品种不同而使同品位油色略有差异。   二看透明度:一般高品位油透明度好,无浑浊。   三看有无沉淀物:高品位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小。   四看有无分层现象:若有分层则很可能是掺假的混杂油(芝麻油掺假较多)。 //   五闻:各品种油有其正常的独特气味,而无酸臭异味。   六查:对小包装油要认真查看其商标,特别要注意保质期和出厂期,无厂名、无厂址、无质量标准代号的,千万要特别注意,不要上当。 (责任编辑:朱燕梅)

食材选购 2021-08-07
常用调味品的选购窍门

常用调味品的选购窍门

  每种植物油都有它特殊的气味,通过嗅觉能辨出油的品种和品质。豆油有较浓的豆腥味,菜籽油有清淡的菜籽香气,卫生油有棉籽味掺杂着火碱味,胡麻油则有些鱼腥气味。把油加温至40-50℃时气味更加容易分辨。食用油中若有哈喇味或臭味,则表明食用油已变质酸败,不宜食用。   选购酱油的窍门:   1、色泽:红褐色或棕色,鲜艳、有光泽,不发乌。   2、体态:澄清、浓度适当,无沉淀物,无霉花、浮膜。   3、气味:有酱香和酶香气,无其他不良气味。   4、口味:鲜美醇厚,咸甜适口,柔和,味长,没有苦、酸、涩等异味。   选购麻油的窍门:   1、看色:小磨麻油色泽红中带黄;榨麻油俗称大槽油,比小磨麻油色泽浅淡;熟菜油色泽则深黄。   2、闻味:小磨麻油,因芝麻经过火炒,所含芝麻醚变成具有香味的芝麻酚,香味醇厚浓,如掺上花生油或菜油,醇香味则差,并带有花生或油菜籽的气味。   3、观形:麻油在日光下呈透明,如掺如1.5%的水,在光照下便呈不透明的液体,如掺入3.5%的水,油就会分层并容易沉淀。   选购食用油的窍门:   1、嗅辨:每种植物油都有它特殊的气味,通过嗅觉能辨出油的品种和品质。豆油有较浓的豆腥味,菜籽油有清淡的菜籽香气,卫生油有棉籽味掺杂着火碱味,胡麻油则有些鱼腥气味。把油加温至40-50℃时气味更加容易分辨。食用油中若有哈喇味或臭味,则表明食用油已变质酸败,不宜食用。   2、尝味:用手指沾少许油,涂抹在舌头上辨别一下滋味,一般应没有异味。如带酸、苦、辣、麻等味,说明油已变质。具有焦糊味的油质量也不好。   3、看色:食用油多呈淡黄、黄棕色,品质正常的油脂一般应该完全透明。   4、加温:水分大的食用油呈混浊状,味道不好又不易贮存。可取油或放入锅或放在勺上加温,升至150-180℃时,若油中出现大量泡沫,又发出吱吱声响,说明油中水分较大;若油烟有钻嗓子的苦辣味,说明油中蛋白质已酸败。质量好的油应该是泡沫少而又消失快。   选购醋的窍门:   质量好的食醋,应呈琥珀色或红棕色;具有食醋特有的掀气,无其他不良气味;酸味柔和,稍有甜口,不涩,无其他异味;体态澄清、浓度适当,无悬浮物、沉淀物,无霉花、浮膜等。次质食醋一般杂有异味,或滋味清淡,体态混浊,有悬浮物。   选购姜粉的窍门:   纯的姜粉,外观淡黄色,颗粒较大,纤维较多,嗅味芳香而有辛辣味,品尝舌尖有麻辣感。掺假姜粉多呈黄褐色,纤维少,颗粒较小,手研磨有硬粮食颗粒,嗅味微有辣味,品尝舌尖微有嘛辣感。存放时间较长的掺假姜粉会发霉结块,有霉变气味。   识别掺假味精的窍门: //   1、看外形:味精有结晶状和粉状两种,结晶状又有粗、细之分,如晶体长度在4毫米以上为粗晶,2-4毫米为细晶。晶状味精颗粒细长,半透明,洁白如霜。如掺入石膏时则呈赤白色、不透明、无光泽,颗粒大小不均匀;如掺有食盐则呈灰白色、有光泽、颗粒小,呈方形。粉状味精呈乳白色,光泽好,细尖状,如与此不同则是掺假味精。   2、尝味道:质量好的味精味道鲜美,有股鱼鲜味,舌尖有冰凉感;如掺如石膏、淀粉则味道淡,舌头有冷滑感,呈糊状,难溶化;如掺糖则甜;掺盐则有咸苦味。 (实习编辑:张曼)

食材选购 2021-08-07
选购味精有窍门

选购味精有窍门

  如果已经购买了味精,怀疑为假味精,可作简单的判别。取少许味精放在舌头上,如果是合格味精,舌头会感到冰凉,且味道鲜美,并带有鱼腥味;若感到苦咸味,又无鱼腥味,则是掺了食盐;若是掺了木薯或石膏,不仅难以溶化,且有冷滑、黏糊之感。   山西市场导报接到市民张先生的举报,称他在太行一家小卖部买到了不合格的味精。针对此事,太原市工商、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张先生投诉的“天添味精”做了检测。检测报告显示,天添味精(样品规格200克/袋,生产日期批号20080905)的谷氨酸钠值仅24.5%,远远低于质量要求大于等于80%的标准值。 //   面对不时出现的假冒产品,许多消费者提出疑问:市场上的味精、鸡精究竟该如何选购呢?在此,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应在正规的大型商场或超市中购买味精产品。这些经销企业对经销的产品一般都有进货把关,经销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有保证;二、味精产品是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发证产品,消费者选购时,应尽量选择包装袋上印有“QS”标志的味精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已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有保障;   三、最好选购晶体的味精,不易掺假,味精晶体应洁白、均匀、无杂质、流动性好、无结块。正品味精外观呈透明状的结晶体,含谷氨酸钠99%以上;四、如果已经购买了味精,怀疑为假味精,可作简单的判别。取少许味精放在舌头上,如果是合格味精,舌头会感到冰凉,且味道鲜美,并带有鱼腥味;若感到苦咸味,又无鱼腥味,则是掺了食盐;若是掺了木薯或石膏,不仅难以溶化,且有冷滑、黏糊之感。 (实习编辑:张曼)

食材选购 2021-08-07
选购香油有窍门

选购香油有窍门

  仔细察看配料表,防止标识上的欺骗。不合格标识主要是利用不同大小的文字误导消费者,在商标标签醒目位置用大字标着“纯香油”或“纯芝麻油”等,让人误认为是纯香油,但却在不起眼的地方用很小字体标着“配制”或“调合”字样,以此欺骗粗心的消费者,应注意防范。   一些假冒伪劣香油闻起来特别“香”,实际上是加入香精勾兑的,有的“纯香油”竟连一滴香油也没有。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近日专门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选购正宗香油应注意三个“小窍门”。   根据国家标准,芝麻油分为香油和普通芝麻油两类,各类芝麻油不得混入其他食用植物油或非食用植物油。但一些不法厂家为牟取利益,在香油中掺入其他低价油,再掺入香精以提高香味。有的商贩用极低的价格诱惑消费者,其产品非纯芝麻香油,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山东省消协提醒,消费者购买香油时应注意以下三个“小窍门”:   一、仔细察看配料表,防止标识上的欺骗。不合格标识主要是利用不同大小的文字误导消费者,在商标标签醒目位置用大字标着“纯香油”或“纯芝麻油”等,让人误认为是纯香油,但却在不起眼的地方用很小字体标着“配制”或“调合”字样,以此欺骗粗心的消费者,应注意防范。 //   二、区分香油和香精的味道。掺假的香油为了提高香度,都会添加化学香精。消费者要学会区别香精和真香油的味道,其中香油的香气嗅感醇厚、温柔、留香较长,香精的香气嗅感香腻、冲鼻、留香短。   三、判断真实价格,不要贪图便宜。目前,由于芝麻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芝麻价格达到每公斤15元左右,2.2公斤至2.5公斤芝麻能出1公斤香油。香油价格过低,肯定里面有“猫腻”,应特别注意,建议消费者购买名牌香油产品或到大商场购买知名品牌。 (实习编辑:张曼)

食材选购 2021-08-07
如何判别色拉油的品质

如何判别色拉油的品质

  色拉油是指各种植物原油经脱胶、脱色、脱臭(脱脂)等加工程序精制而成的高级食用植物油。主要用作凉拌油或作蛋黄酱、调味油的原料油。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色拉油主要有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米糠色拉油、棉籽色拉油、葵籽色拉油和花生色拉油。   判别色拉油的品质好坏可从如下三方面看:   1.色拉油必须颜色清淡、无沉淀物或悬浮物。 //   2.无臭味,保存中也没有使人讨厌的酸败气味,要求油的气味正常、稳定性好。   3.要求其富有耐寒性,将加有色拉油的蛋黄酱和色拉调味剂放入冷藏设备中时不分离。若将色拉油放在低温下,也不会产生浑浊物。 (实习编辑:朱燕梅)

食材选购 2021-08-07
怎样辨别人造木耳

怎样辨别人造木耳

  木耳具有防止便秘、减肥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于是,各种各样的“人造木耳”便“应运而生”。要想辨别“人造木耳”,先来看看“人造木耳”有哪些招术:   招术一:将白背毛木耳、黄背毛木耳或地耳放入卤水、红糖、硫酸镁、墨汁等溶液中浸泡,之后再晒干成色泽乌黑、油光发亮、又大又厚的“黑木耳”。食用 这种“木耳”后,很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现象。   招术二:用红砂糖、水、精粉、海藻胶熬制成胶泥状的黑粥,然后用小勺舀一点黑粥倒在泡过氯化钙水的玻璃片上,接着将另一块玻璃片与之挤压出的耳状薄片放在氯化钙水中浸泡,最后晒干。这种“人造木耳”吃了不会有什么害处,但显然不能跟天然木耳的营养价值相媲美。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系张国庆博士介绍说,天然优质黑木耳片薄、色深,耳背有浅白色茸毛,耳面还有类似筋络的纹路,称为“耳筋”。干货朵片完整,干燥松散,杂质少,手感轻,口尝无咸、甜、涩等味。真木耳吸水性强(5克干木耳可吸收50毫升的水分),吸水后肉质坚韧,富有弹性,体积能增长10倍以上。 //   用“招术一”加工而成的木耳,耳面颜色暗淡无光,耳背挂有“细小白霜”,朵片粘连卷曲,结成团块,手感沉重、硬梆梆。放到口里细细品尝,味道异常:咸的是盐,甜的是红砂糖或者蜂蜜,涩的是硫酸镁或者硫酸铜,苦的可能是盐卤。另外,它的吸水性也相对差,吸水后体积仅能增长3~5倍。   用“招术二”制成的全人造木耳因为以红砂糖做色,所以口尝时有甜味,而天然木耳是没有甜味的。全人造木耳所用的海藻胶是一种天然食物添加剂,吸水性很小,因此泡水后体积增长也很有限。另外,用少量清水泡木耳,然后在水中加苏打水,“人造木耳”泡出的水会变得浑浊。 (实习编辑:朱燕梅)

食材选购 2021-08-07
超市净菜怎么选购

超市净菜怎么选购

  要点一:认识深绿色叶菜   深绿色叶菜以茎叶为主要食用部分,叶子颜色深绿的蔬菜,营养价值最高。比如菠菜、小油菜、小白菜、茼蒿、芥蓝等。大白菜和圆白菜都不算,因为它们叶子颜色太浅,意味着营养素含量达不到深绿色叶菜的标准。一些营养价值高、颜色深绿的花苔类蔬菜也属于深绿色叶菜,如绿菜花、油菜薹等。   要点二:认识食品标签   按照蔬菜的栽培管理和质量认证方式,可以分为普通蔬菜、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蔬菜四类。其中有机蔬菜栽培中不用任何人工合成物质,绿色食品不用任何中高毒物质,无公害蔬菜则承诺不会发生农药超标问题。   是不是某一类蔬菜,要看有没有相应的产品质量认证标签,而不是仅仅看有没有保鲜膜。没有保鲜膜的蔬菜,如果知道品牌和产地,看起来很新鲜,也可以放心购买。   要点三:冷柜卖菜更放心   蔬菜贵在新鲜。采收后放在室温下,维生素的分解速度非常快,有毒物质亚硝酸盐的含量却会迅速上升。所以,蔬菜应当储藏在冷柜当中而不是露天存放。保鲜膜可以延缓水分流失,降低营养素的损失。因此,冷柜中加保鲜膜的菜更加值得放心购买。 //   如果没有冷柜,就要选择样子最新鲜、质地最脆挺的蔬菜,因为不新鲜的蔬菜很容易失水萎蔫,叶片或茎部失去舒展的状态,甚至叶片水渍化乃至叶子脱落。同时还要注意蔬菜包装上的日期,一般的净菜都应该是当日生产的,只有选购这种蔬菜,才能真正保证安全性和营养性。   如果没有冷柜存放,则不妨到人流量大的超市购买,因为菜卖得快便会相对新鲜。不要经常被处理的“特价菜”所吸引,风味、口感和营养都变差的蔬菜,其实是不值得购买的。 (实习编辑:朱燕梅)

食材选购 2021-08-07
怎样选购卫生干净好食材

怎样选购卫生干净好食材

  速冻食品   毒源:菌落总数超标、标签标注不规范。   解毒术:   1.冷冻条件要过硬。购买速冻米面食品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卖场冷柜的冷冻温度。如果卖场冷冻环境达不到持续一18℃,就不要再考虑购买了。   2.慎买散装食品。尽量不买散装食品,因为散装食品容易受到污染,较难达到食品卫生要求。 //   3.不买带冰屑的。包装袋内应没有冰屑,如袋内有较多冰屑的话,有可能是产品解冻后又冻结造成的,食品质量已经受到影响。   4.千万别疏忽标签。速冻食品的标签除了常规的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配料表等要求外,还应标明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 (实习编辑:朱燕梅)

食材选购 2021-08-07
挑选熟食的安全方法

挑选熟食的安全方法

  1.消费者最好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大品牌熟食制品,而不要买农贸市场和街头巷尾流动摊点出售的熟食。   2.购买熟食前应明确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鉴定熟食是否安全仅靠感官是不可靠的,如果达到感官可见有问题的程度,就说明是微生物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的熟食。 //   3.在选择即时食品时,建议优先选择罐头类产品。因为罐头是经罐装,密封、杀菌制成的可以在常温下保存的一类安全食品,包括硬包装,软包装罐头。罐头产品的包装和质量均有保障,不会因环境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不会因为运输,销售的条件而改变,只要在产品保质期内,质量就会有保障。   4.购买熟食后应进行蒸、煮,在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实习编辑:朱燕梅)

食材选购 2021-08-07
<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