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炒鸡蛋是从小吃到大永远也不会腻烦的一道菜,半碗大米饭再盖上半碗西红柿炒鸡蛋用勺子一拌,每一粒米都裹上了浓浓的酱汁,颜色鲜艳诱人,就是再控制饮食都会忍不住吃上一大碗;没有米饭,煮一碗面条拌上西红柿炒鸡蛋搭配也很完美~~我们先说西红柿炒鸡蛋的基本做法,文章末尾有五个关键的技巧点,大家一定要留心。 越是看似简单地饭菜越是不容易做的好吃,曾经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她做的西红柿炒鸡蛋不好吃,颜色不漂亮味道也不浓郁,而且不是水水的就是干干的~~我这才知道原来即便是很简单的一道菜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好吃的,就像曾经的那道比这道菜还简单还家常的西红柿鸡蛋汤,我曾经也认为写那道菜可能是多此一举,没想到反响很强烈,如果这道西红柿炒鸡蛋能让大家再做这道菜时更好吃,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西红柿炒鸡蛋的5个关键: 1、西红柿一定要选择熟透的,红红的圆圆的多汁的才好吃,而且西红柿一定要去皮,不然炒好后皮和果肉分离既不好看又不好吃; 2、西红柿一定要切成小小的丁块,这样西红柿中的汁液很容易就会被炒出来,而且炒好的西红柿成酱状,味道浓,拌饭吃超好吃; // 3、蛋液中放酱油颜色好看味道也更鲜美,再放少许清水炒出来的鸡蛋更松软; 4、放入番茄酱会令这道菜的西红柿味道更浓郁,颜色更漂亮,我用的是番茄酱,如果喜欢吃甜的可以放番茄沙司; 5、炒西红柿的时候放点酱油成菜颜色不但漂亮,而且味道更鲜美,不过千万不要用老抽等颜色重的酱油,一定要用浅色的。
自己做菜是生活中一件乐事,但一定要注意,不要破坏蔬菜的原有品质,不要在加工后变成高脂、高盐、高糖的食品,蔬菜一定要做得清淡而有特色,洗菜时不提倡用化学洗净剂,也不要用水泡几个小时。注意不要切碎再洗,而应在入锅前再切碎。可以生食的蔬菜最好生食,有的蔬菜如芹菜、豇豆开水烫后凉拌也可以。 炒菜比煮菜好,即可保存营养,口味也好。有文献报道,煮熟的胡萝卜中胡萝卜素比生食时损失45%、维生素C损失82%、叶酸损失40%。菜花煮食较炒食的维生素C损失约50%。炒菜时应大火快炒。 // 蔬菜要新鲜,吃菜更要新鲜,不要把做好的菜吃两三天,一些蔬菜中含硝酸盐受微生物作用产生有害物质,不利人的健康,有时甚至还会中毒。
节日来临,不少朋友都在考虑喝什么饮料,做什么美食。若论营养和健康,自然是酸奶最为理想,它不仅能够提供大鱼大肉中没有的钙,还能保护胃黏膜,喝酒之前饮用最为理想。不过,也有另一些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天气越来越凉了,喝那冰箱中拿出来的酸奶,肚子实在不舒服。如果加热喝呢?又怕杀死了珍贵的乳酸菌。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好生为难。 我以前推荐的解决方法,是把酸奶拿出来放一会儿,接近室温之后再喝。但还是有朋友说,她只愿意喝热的饮品,室温也不舒服。昨日灵感突至,找到了一个既能保全乳酸菌,又能让酸奶温热饮用的好方法—— 先取一杯普通牛奶(200克),或者豆浆也可以,倒进大碗当中,用微波炉把它加热到60-70度(比较烫手但还能短时间接触),或者用锅加热到相应温度(冒热气而离沸腾还有一段距离的状态)。这样做是为了杀菌,也是为了提高奶的温度。 把1小盒酸奶(100克)从冰箱里拿出来,直接倒入热牛奶或热豆浆(或者杏仁露椰汁之类也可)当中,很快搅匀。这时候,热牛奶遇到冷酸奶,温度就会降下来,大约到40多度。这正是其中乳酸菌发酵的合适温度,所以菌不会大批死亡,而是会活化增殖。 如果喜欢喝乳酸菌饮料(那种活菌数特别高的饮料),也可以采取类似方法。不过,因为这种饮料中含有较多的酸,牛奶会因此形成凝聚的小团块,但这种现象并不会影响消化吸收,就像酸奶形成块是一样的道理。 // 如果想把这种乳酸菌奶多温一会儿,其实也很简单,放在热水当中,或者放在电饭锅中,用“保温”状态,可以再保存二三十分钟。 这种温热的“乳酸菌奶”,既有牛奶的营养,又保留了酸奶的活菌。最好的地方是,它喝起来温热可口,那些怕冷、容易腹泻的人都可以放心饮用。由于市售酸奶中事先都加入了糖,所以这种乳酸菌奶有淡淡的甜味,国人更容易接受。 假如自己想增加甜味,可以再加红糖调制,增强暖身效果。若愿意加一点姜汁、橙皮油、玫瑰酱、桂花糖之类,还可以做出风味迷人的浪漫效果来。节日期间,不妨试一试哦!
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芥花油 玉米油 玉米油是由玉米胚中提取的油脂,颜色金黄清澈,清香扑鼻。玉米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老化功能,同时它所富含的谷固醇和磷脂可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增强肌肉、心脏、血管系统的机能。玉米油结构稳定,即使在深度煎炸时也能够保持很好的稳定性,不致危害。 特长:爆炒、深炸。 大豆油 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精炼大豆油的颜色呈淡黄偏青色,清澈透明,有轻微豆味。大豆油含有大量的亚油酸,而亚油酸又是人体必须的脂肪酸,尤其是对幼儿和老年人来说,亚油酸更是不可或缺的。大豆油可以防治幼儿皮肤干燥,发育迟缓,老年白内障和心脑血管病变。大豆油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A的含量都较高。大豆油的抗高温性不佳,所以最好不要用来烹炸食物。 特长:炒,制造人造奶油。 菜籽油 菜籽油是油菜籽经过制浸提取的油脂,原液有很强的特殊气味和辣味,精炼的菜籽油基本无色或成淡黄发绿的透明状液体,无味。由于缺少人体必须的脂肪酸,并且构成不够平衡,所以菜籽油营养价值不是很高,对于菜籽油是否会引起心脏脂肪沉积等问题目前尚有争议,所以,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应谨慎。 特长:深加工成起酥油、人造奶油等。 芥花油 芥花油是从芥菜种子压榨取得的优质油脂,成份接近橄榄油的气味,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单元不饱和脂肪油”。不饱和脂肪酸不造成胆固醇升高,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而单元不饱和脂肪酸比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更为稳定,不易产生对身体有害的自由基,同时它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所以在高温煎炸的时候也不会发生变性。 特长:深炸,炒,凉拌 油茶籽油、花生油、调和油 油茶籽油 油茶籽油又称茶油、山茶油。是由油茶的成熟种子提炼而成的。精炼油茶籽油成浅黄绿色透明状,气味清香。它的成分和性状都与橄榄油极为相似,另外在炼制茶籽油的过程中全部使用物理方法,更加环保健康。亚油酸和油酸是人类不能自行合成却又必须的营养成分,油茶籽油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均高于橄榄油。 特长:凉拌、炒、煎炸。 花生油 花生油是由花生提取的食用油,色泽金黄或褐色,气味浓郁芬芳,有花生的香气。花生油的最大特别是可以激发食物的香气,另外花生油的含锌量是其他食用油的数倍,因此非常适合大众补锌。花生油还具有消积食,驱虫的功效,对儿童来说也是很好的油,同时花生油还富含白藜芦醇,单不饱和脂肪酸和B-谷固醇,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适合中老年人日常食用。 特长:炒 // 调和油 调和油是由多种不同的食用油按特定比例调和而成的,具有营养更加全面,价格更加合理的特点。调和油一般由多种植物油组成,其目的就是使食用油中的各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都可以集中在一种食用油中,避免膳食脂肪酸不平衡,营养不均。一般调和油在考虑营养搭配的同时还考虑了口味,加入花生油,芝麻油等品种,让菜肴更加可口。 特长:凉拌,炒。
食谱阅读不彻底 我们现在所处的网络时代,让我们很方便的就可以找到很多菜肴的制作食谱,只要认真的、彻底的看过一遍食谱,做出的饭菜就不会难吃。但是就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完全不看食谱,然后凭自己的想象力乱做,导致味道天差地别。 还有一些人,他们似乎是根据食谱来制作的,然而却没有把食谱看完就开始动手了,在把材料准备齐全后,心里已经做好准备要制作一顿完美的晚餐,结果做到中间发现主材料,比如牛排、鸡腿或者猪扒,需要腌制一整晚,结果腌制时间不够,做出来的食物也就跟美味无缘了。 锅内放入过多的食物 这种情况在很多时候都会发生,比如在你临时来了客人时,就必须要准备足够多的食物。这时你家里的锅就太小了。其实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分两次来烹饪食物,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做,因为很麻烦,所以勉勉强强的将食物放在锅里一起煮,结果就是蒸汽无法散发到每一个食材之上,位于锅底的食材已经熟透了,但是位于上面的食材居然还是生的。这样做出来的食物肯定就很难以入口了。 不预热 这是采用烘焙或者煎的手法来处理食材时出现的错误,当我们在制作蛋糕的时候,将蛋糕固定在模具中之后,一般人都选择直接放入烤箱,然后调至相应的温度就开始烘焙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会让面团快速缩紧,最后看起来就干瘪瘪的,而且表面很可能就糊了。如果你在这之前先用低温度对其进行一个预热,然后在用相应的温度进行烘焙,那么烤出来的蛋糕就会非常的蓬松而且拥有漂亮的颜色。 火候的掌控 对于火候的掌控比较难一点,但不得不提醒的是,如果你在锅中煮的是肉类,那么我们建议你最好选择小火。有的人为了抢时间,不断的用大火将一锅汤很快的煮开,其实这个汤跟白开水差不多,因为食材的味道并没有融入到水里。或许你认为煮久一点就可以了,我们很不幸的告诉你,如果依旧保持大火的话,食材的香气都随着水蒸气流失掉了。唯一能够得到美味浓汤的办法就是采用小火,水在锅底沸腾,慢慢将食材的味道煮出来,慢慢融入汤中。 // 替换食材 其实很多厨师都做过这件事,甚至有时候因为替换了食材还能让一道菜出现新的风味。但这是基于厨师知晓替换物的属性和味道。如果你随意的替换了食材或者佐料,那么结果就是出现一份难吃的菜肴。我们在做一道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食材准备不足的情况,于是乎就会用现有的食材来替代缺失的食材,这样由于食材间的区别导致最后的成品出现其他的味道。比如食谱里让你用鲜香菇,而你却用的干香菇,虽然都是香菇,但是味道和口感差很多。 对于吃,我们现代人越来越讲究,无数人以“吃货”自居,但是能够真正做出一顿可口佳肴的人却不多。上面讲诉的这些方法在笔者看来虽然不能让你做出的饭菜达到好吃的境界,却能给大家送上不难吃的饭菜。
1.食物别乱堆。 冰箱内食物杂乱堆放会引起细菌交叉污染,可能发生食物中毒。嗜低温细菌可以在0-5℃、甚至更低的温度环境下存活。 // 2.不同食物有各自贮存的适宜温度。 在-2℃—-5℃条件下冷藏,肉类最多可保存一个星期;绿色蔬菜应在低温(不低于0℃)环境保存,白菜、芹菜、洋葱、胡萝卜等的适宜存放温度为0℃左右。
大米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用米做饭先要淘米,把夹杂在米粒中间的泥沙杂屑淘洗干净。但淘米不得其法,就容易使米粒表层的营养素在淘洗过程中随水流失。实验表明,米粒在水中经过一次搓揉淘洗后,所含蛋白质会损失4%,脂肪会损失10%,无机盐会损失5%。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有关专家提供的正确的淘米方法是: 一、淘米用冷水,不要用热水和流水淘洗; // 二、适当控制淘洗的遍数,以能淘去泥沙杂屑为度; 三、淘米不能用力去搓; 四、淘米前不要把米在水中浸泡,以防止米粒表层可溶性营养大量随水流失。
很多人在烹制一些肉类菜肴的时候比较习惯用油来滑炒。但是,从合理降低食物热量、改善膳食结构的角度出发,有些肉类完全可以选用汆或“水滑”的方法加热断生,此方法可用于肉的形状为丁、条、丝、片的菜肴。具体方法是,先把肉用淀粉液或者蛋清进行“上浆”,等水烧开后,把火调小后放入肉,待肉变白漂起来后盛出。这样能减少外来油脂,从而降低整个菜肴的总热量。 // 此外,水滑会使细嫩肉类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吸收。高温油炸或烧烤会促使蛋白质过度变性,不但不容易消化和吸收,而且还会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但经过水滑的方法初步熟处理,不但可以使细嫩鲜美的肉类很快成熟,而且其中的蛋白质也会更容易消化吸收。
自己做水煮鱼,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鱼片容易碎、容易散,即使在锅里碗里没碎没散,夹起来也容易散;再比如鱼片不够入味,吃起来口感寡淡;还有,鱼片容易煮老,不好控制火候;再有,为什么总也做不出那种鲜艳诱人的红色。 今天就来说说怎么解决自制水煮鱼遇到的常见问题。 1、如何做到低油:家常做水煮鱼,不必完全用清水煮,用鱼骨煮白汤,就着汤中煮鱼片,鱼骨、鱼汤、鱼片统统装盘,麻辣油只在表面浇上薄薄一层,看上去仍然油汪汪的,吃起来每一片鱼也都沾些红油,又香又辣,丝毫不影响口感,其实油量已经大减,连油底的鱼汤都是可以喝的。 2、如何控制味道和色泽:麻辣味道完全靠自己的体会,辣椒和花椒嘛,特喜欢能承受可以多放,特别是花椒;不能承受、“叶公好龙”者就悠着点儿放。但有一样,想要颜色鲜红诱人,不是单纯靠干炸红辣椒能解决的,别人怎么做我不知道,我通常会用川味的经典调料:辣豆瓣酱。无论是调味还是出色,豆瓣都相当给力。即使这个做法不够正宗,吃起来也毫无问题。 // 3、如何让鱼片更有韧性:顺着鱼肉的纹路下斜刀片鱼,如若逆行,必碎无疑;鱼片厚薄要适度,太厚影响口感,太薄则容易散碎;鱼片腌制时间要够长,让鱼肉吃透盐味,鱼片会更有韧劲,最好能腌制到2小时以上,至少也要1小时;使用红薯淀粉上浆,比用其它淀粉更有筋性;最后,鱼片入锅后不要搅动。 4、如何使鱼片更入味:腌制时间长自然更入味。当然主要腌料的配比也很重要,一般盐、糖和鸡精的比例为1:1:1,基本就能咸淡适口,口味重的可以再加少许盐,如果忌讳鸡精可以不放。汤底中加入豆瓣酱也能使鱼片更有味道; 5、如何保持鱼片鲜嫩:关键在控制火候,煮老了就不好吃了。鱼片下锅后,按入汤中,只要变色就可起锅,大约也就煮1、2分钟。不要怕不熟,起锅后热汤仍然还在继续加热鱼片,再浇上热油,想不熟都难。
草莓主要的营养价值体现在其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C除了可以预防坏血病外,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出血、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此外,草莓中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的作用。国外最新研究还指出,草莓中含有一种胺类物质,对治疗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功效。 中医认为,草莓有去火、解暑、清热的作用,春季人的肝火往往比较旺盛,吃点草莓可以起到抑制作用。草莓最好在饭后吃,因为其含有大量果胶及纤维素,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改善便秘,还有预防痔疮、肠癌的发生的作用。洗草莓应注意什么呢? // 草莓之所以清洗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其外表粗糙,而且皮很薄,一洗就破。因此,很多人为了图省事,简单地用水冲冲就吃。其实,草莓属于草本植物,植株比较低矮,果实细嫩多汁,这些都导致它容易受病虫害和微生物的侵袭。因此,种植草莓的过程中,要经常使用农药。这些农药、肥料以及病菌等,很容易附着在草莓粗糙的表面上,如果清洗不干净,很可能引发腹泻,甚至农药中毒。 要把草莓洗干净,最好用自来水不断冲洗,流动的水可避免农药渗入果实中。洗干净的草莓也不要马上吃,最好再用淡盐水或淘米水浸泡5分钟。淡盐水可以杀灭草莓表面残留的有害微生物;淘米水呈碱性,可促进呈酸性的农药降解。洗草莓时,千万注意不要把草莓蒂摘掉,去蒂的草莓若放在水中浸泡,残留的农药会随水进入果实内部,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另外,也不要用洗涤灵等清洁剂浸泡草莓,这些物质很难清洗干净,容易残留在果实中,造成二次污染。
“洗肉当然是用冷水。”有着多年烹饪经验的国家高级烹调师、山东省首席技师张亮说。特别是现在,天气越来越凉,怕冷的人喜欢用热乎乎的水洗肉。有些人觉得肉容易沾上脏东西,为了能加强去污,还拿热水泡上一会儿再洗。其实不管是冷冻肉解冻,还是刚买回来的鲜肉要清洗,都不能用温水特别是热水。因为用温水甚至热水洗肉,会加速肉中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的流失,一些氨基酸也会随之损失。“一方面,用热水处理过的肉很容易变质、腐败。另一方面,肉的口感也会受到影响,做出来就不会肉香四溢了。”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有人喜欢买现成的肉馅。这样的肉馅要不要洗呢?最好不要。肉馅一般是用来炒肉臊或者捏丸子,洗过之后不仅不香、营养流失,还会变得松散而做不成丸子了。如果要吃肉馅,最好自己买回来,先洗后剁。或者监督商家先洗后剁。 // 而洗各类果蔬时则用温水更好。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洪巨指出,温水比凉水更容易去除果蔬表面的农药残留。因为农药残留中的有机磷易溶于水,并会在水温增高的情况下加速溶解。同时,农药中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也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分解。 有些人会担心,本来果蔬中的营养物质就很娇贵,用热水会不会把营养都破坏了?其实关键就是要控制好水温,以40摄氏度左右为宜。否则洗菜时果蔬中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部分尼克酸和矿物质都会流失。控制水温的方法也很简单:40摄氏度的水,用手试试应该是温热而不烫的。
为了保持蔬菜色泽,或除掉异味、涩味和草酸等,某些蔬菜烹调前必须进行焯水。但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焯水可增加水溶性营养成分的损失,小白菜在100℃的水中烫2分钟,维生素C损失率高达65%;烫10分钟以上,维生素C几乎损失殆尽。因此,焯水应采用适当方法,尽量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 沸水焯时间短:用沸水短时间焯水处理,可减少营养素的热损耗。沸水中几乎不含氧,可减少维生素C因热氧化而造成的损失。 // 焯水时加盐:在焯水时,在水中加入1%的盐,使蔬菜处在生理食盐水溶液中,可使蔬菜内可溶性营养成分扩散到水中的速度减慢。 焯水前菜别切:尽可能保持蔬菜完整形态,使受热和触水面积减少。在原料较多的情况下,应分批投料,以保证原料处于较高水温中。 焯水后蔬菜立即冷却:蔬菜焯水后温度比较高,它在离开水之后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产生热氧作用,这是营养素流失的继续。所以,焯水后的蔬菜应及时冷却降温。常用的方法是用多量冷水或冷风进行降温散热,后者营养损失更少。
现代研究表明,谷物中的淀粉是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的,淀粉粒外层由蛋白质碱膜包裹。这层膜可以保护淀粉不被水完全溶出,同时也保留了其中的营养物质,让煮出的粥米粒不散,但不够黏稠。煮粥时加碱很容易破坏这层蛋白膜,让其中的淀粉全部释放,使粥熟得更快,同时提高黏度。然而这样做却会让谷物里的营养大大流失。 首先,碱是多数维生素的大敌。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等维生素都非常怕碱。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损失就更为惨重。谷物里的B族维生素较为丰富,但是在熬粥的时候加了碱,又长时间地熬,往往会把其中的维生素B1和B2赶尽杀绝。其次,豆类(红豆、绿豆)除了富含B族维生素外,还含有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加免疫力,延缓衰老。若在这些豆粥里面加碱,不仅维生素会损失,其中富含的多酚类物质也会改变其结构,从而失去保健作用。此外,加碱还会加强淀粉的糊化作用,让血糖升高更快,对糖尿病患者等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不利。最后,煮粥加碱的量往往不好控制,如果碱加多了,粥还会有碱味和滑溜感,破坏了谷物天然的香味。 // 那么,除了加碱,怎样能让粥既黏稠又营养呢?方法其实不少:比如可以放一小把糯米或者一勺燕麦,都可以增加黏稠度。这样做,不仅不损失营养,还能更好地享受天然谷物的清香。还可用高压锅,把米投进滚水中再高压煮,也能让粥更黏稠。(军事医学科学院营养研究室副教授 王冬兰)
萝卜去膻法 将白萝卜戳上几个洞,放入冷水中和羊肉同煮,滚开后将羊肉捞出,再单独烹调,即可去除膻味。 米醋去膻法 将羊肉切块放入水中,加点米醋,待煮沸后捞出羊肉,再继续烹调,也可去除羊肉膻味。 绿豆去膻法 煮羊肉时,若放入少许绿豆,亦可去除或减轻羊肉膻味。 // 橘皮去膻法 炖羊肉时,在锅里放入几个干橘皮,煮沸一段时间后捞出弃之,再放入几个干橘皮继续烹煮,也可去除羊肉膻味。 核桃去膻法 选几个核桃,将其打破,放入锅中与羊肉同煮,也可去膻。 山楂去膻法 用山楂与羊肉同煮,去除羊肉膻味的效果甚佳。
关于用微波炉热牛奶是否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问题,关键在于加热时间的长短。因为微波炉的加热速度极快,而保存牛奶营养成分的温度不能太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微波炉的杀菌能力,主要来自于热力效应和生物效应。热力效应能使细菌的细胞蛋白质受热变性凝固,导致细菌死亡。如果用微波炉加热牛奶时间过长,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受高温作用,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导致沉积物出现,影响乳品质量。牛奶加热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其中营养的流失就越严重,主要有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流失得最厉害,其次是乳糖。 // 一杯约250毫升的牛奶,用煤气灶加热的话,通常是70℃的高温煮3分钟即可。那么用微波炉,1分钟左右就行了。但要注意使用微波炉加热会有温度不平均的现象,所以喝之前搅拌一下才不会被烫着。 专业人士还明确表示:直接把袋装奶放进微波炉加热,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包装材料上没有注明“可用微波炉加热”的字样,就不适宜直接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必须先将牛奶倒入微波炉专用的容器内,再用微波炉加热。在100℃以下,一般的塑料不会产生问题,建议用100℃以下的开水烫温奶袋,使牛奶温热。 温馨提醒:专家指出,如果能避免加热饮用就尽量不要加热,这样能保存牛奶完好的营养价值。特别对于孩子而言,完好的牛奶营养更有利于成长和发育。
新鲜土豆表皮发黄、光滑、鲜亮,不需太用力就能把表皮搓掉。其口感细嫩稠滑,容易做熟。由于新鲜土豆水分多、糖分多、胶黏性较好,在水中仍能保持块状,吃起来口感很面,所以适合做汤、炖烧菜、做砂锅菜等。炖时注意开锅后改用文火,才能均匀煮烂。 // 老土豆相比新土豆,在营养上没有很大差异,但水分减少。表皮因为老化而发棕、呈褐色、粗糙、不鲜亮,而且不易搓掉,口感却更爽脆,下锅后不会发生新土豆那样易黏锅、易糊的现象,最适合做炒土豆。此外,在炒土豆丝前,先用加点食醋的水浸泡,不但能让土豆丝的口感脆爽、不黏不糊,更能减少土豆丝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