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芽:将胆固醇排出去 绿豆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降胆固醇食物,而在它发芽过程中,维生素C可达到绿豆原含量的六七倍之多。大量维生素C可促进胆固醇排泄,防止其在动脉内壁沉积。 绿豆芽的膳食纤维,能帮助清除体内垃圾,还可以与食物中的胆固醇相结合,并将其转化为胆酸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胆固醇水平。 绿豆芽性味甘凉,富含水分,还可以解腻生津,是不可多得的减肥调脂小菜。 苹果:吸收多余胆固醇 苹果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降脂果”,它的降脂作用源于其中丰富的果胶,这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能与胆汁酸结合,像海绵一样吸收多余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帮助其排出体外。 果胶还能与其它降胆固醇的物质,如维生素C、果糖等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强降血脂功效。 此外,苹果分解的乙酸也有利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三文鱼:降甘油三酯是好手 三文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强血管弹性。在淡水鱼中,鲤鱼是非常值得推荐的降脂食物。 鲤鱼虽然脂肪含量较高,但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能帮助排除血管“垃圾”,降低胆固醇。 种贝类的胆固醇含量不一样,扇贝、蚌类含胆固醇较低,可适量食用,虾、蟹、鱿鱼含胆固醇较高,最好少吃。 去皮鸡肉:可去掉大部分脂肪 相比猪、牛、羊等红肉,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禽肉(白肉)当然更适合血脂异常的人群。 不过吃禽肉时一定要记得去皮,其中鸡肉是蛋白质的最佳来源,去皮可去掉绝大部分的脂肪,是禽肉中的首选。 但鸭和鹅即使去皮,仍含较多脂肪,要少吃。禽蛋类的蛋黄富含胆固醇,蛋白基本不含胆固醇。 花生:植物固醇打败胆固醇 花生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固醇,这是一类在干果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固醇化合物,可以与胆固醇产生竞争作用,从而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 此外,花生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胆碱、卵磷脂等营养成分,可使人体内的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 核桃仁、芝麻、杏仁、榛子也是非常适合血脂异常人群食用的小零食,比如芝麻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卵磷脂,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芝麻素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与合成,改善血脂过高的状况。 (责任编辑:王健淇)
在上一期营养专家陈允斌:春季养肝不如养脾 很受大家的欢迎,今天我们来看看陈老师教我们如何在外面健康地吃饭。 图为:陈允斌老师为业百科weixinnc.com签名 作者介绍:陈允斌,被誉为“中国大长今”,美女美食家,热销书《回家吃饭的智慧》、《茶包小偏方,喝出大健康》的作者,生活食疗的倡导者,湖南卫视《百科全说》专家嘉宾。 五点健康技巧 在外吃饭也健康 1.水果饭前吃,要求先上果盘,吃完水果再吃菜。 2.不喝人造的饮料,喝自己泡的茶或饭店泡的茶。 3.挑适合自己的菜吃,先凉菜后热菜。 吃完水果,喝完汤,待汤激发出胃液易于消化时,接着就可以吃菜。这也有讲究,因为菜好消化才会做成凉菜,所以先吃凉菜中的蔬菜,再吃热菜中的蔬菜,吃主食,吃肉,最后喝助消化的保健药茶。 4.吃肉后要注意消化。 // 爱吃肉的朋友,不需有过重的心理负担,只要在吃完肉后好好消化就行,比如喝点山楂水、陈皮茶助消化,但也要注意“量”,不要非吃到很饱很撑才过瘾,因为肉吃得过多容易引起酸中毒。 5.不拿外面做的面包和蛋糕当饭吃,因为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添加剂比如膨松剂,所以不要吃得太多。 下页阅读:陈老师教你自制蜂蜜陈皮茶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20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定期饿一饿,可以提高大脑功能,减轻体重,进而有助于延长寿命。 美国衰老研究所科学家表示,定期禁食既可提高脑力,又有助于减轻体重。实验鼠试验发现,隔日喂食的实验鼠,比天天喂食的实验鼠寿命长一倍。定期禁食的实验鼠对胰岛素反应更强,这意味着其身体需产生更少的胰岛素,身体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进而大大降低糖尿病危险。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学教授马克·马特森博士表示,之后展开的人体饮食试验发现,饮食能量摄入限制(节食)对心脏、循环系统和大脑都具有保护作用,可 以防止老年痴呆症等与衰老有关的疾病。他表示,定期禁食可以刺激神经元中细胞压力反应通道。定期禁食有益长寿的机理与动物冬眠十分相似。 专家同时告诫,老人禁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定期进行。另外,有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不可擅自禁食。 (责任编辑:王健淇)
早上空腹喝杯蜂蜜水能清理肠道、预防便秘,早餐一杯牛奶则能强壮骨骼、养胃暖身,但很少有人会想到把它们搭配在一起吃。 其实,在早餐奶里加勺蜂蜜,就能把这两种食物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还能起到最佳的营养互补。 // 蜂蜜作为单糖,含有较高的热能,可直接被人体吸收;而牛奶尽管营养价值较高,但热能低,单饮不足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喝牛奶的时候加点蜂蜜,人体不仅能够吸收足够的热能,所需要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健康物质也更全面,可以让人整个上午都精神充足。而且,牛奶和蜂蜜中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二者的分子结构不会相互抵抗,而是能很好地结合,有效提高血红蛋白的数目,并产生酵素来分解体内有害菌,增强免疫力,起到活化细胞的作用。 除了牛奶,在面包上、果汁、粥里都可以放蜂蜜。不过,蜂蜜怕高温,不能放在太烫的牛奶里,否则会破坏其中的生物活性酶,降低其营养价值。 (责任编辑:王健淇)
去超市或菜市场买食物的时候,人人都希望食物永远便宜。即便买得起几千块钱的苹果手机,只要看到鸡蛋涨价两块钱,也会让人心情不爽。但是很少有人想到,食物的价格和健康有何关系?涨价和降价,对三餐的营养质量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某日,顾中一营养师和我聊天时说到,虎坊桥下等着吃炸糕的顾客每天排成大队,但涨价5毛钱之后,队伍的长度就少了一半。他怀疑,如果烹调油价格再上涨,那么去买这种煎炸食品的人就会更少。——可见,有时候食品涨价未必是坏事。 高脂肪低纤维加工食品提价会不会让人更健康?美国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给出的结果很有说服力(Food Price and Diet and Health Outcomes: 20 Years of the CARDIA Study)。这项研究发现,碳酸饮料和披萨饼的价格每上升10%,被调查者的能量摄入就会分别有7%和11%的下降;可乐的价格上升1美元,则被调查者的每日能量摄入会下降124千卡,体重下降1.05公斤,同时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0.42。同样,如果披萨饼的和可乐的价格同时上升1美元,则每日能量会下降181千卡,体重下降1.65公斤,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0.45。研究者认为,如果把外卖快餐和甜饮料的价格提上去,美国人会更加健康。 也有研究发现(Food Prices Are Associated with Dietary Quality, Fast Food Consumption, and Body Mass Index among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对于2-11岁的美国孩子来说,快餐食品的价格指数越高,孩子的膳食营养质量就越高;而蔬菜水果的价格指数越高,孩子的体重水平就越高,膳食纤维摄入量就越少。看来,水果蔬菜的价格一旦涨上去,孩子们能吃到的就少了。 在另一项研究中(The cost of US foods as related to their nutritive value),研究者对1387种食物的价格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用淀粉食品和油脂来供应能量,成本是最低的(意思是说,要想长胖,吃这些效率高而成本低)。相比之下,按单位能量计算,蔬菜的价格是最高的,其次是水果(这意味着多吃蔬菜和水果,花钱比较多,却很难长胖)。如果按每份价格来算,肉、禽和鱼是最高的,而烹调油是最低的。按照含同样能量的食物数量来比呢,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很便宜,蛋白质就贵一些,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比较贵。 研究者认为,这个结果能很好地解释美国人的实际购买行为。那些收入低、教育水平低的人,往往会更多地购买那些脂肪多、淀粉多、糖多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成分是最便宜的。而要每天吃较多的蔬菜水果,就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教育水平高和收入高的人才比较容易接受这种膳食模式。 那么,是不是在饮食上花的钱越多,饮食质量就会越健康呢?那倒也不一定。201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Relation of food cost to healthfulness of diet among US women),在美国女性当中,健康饮食和食物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只有0.44。饮食健康评分最高的五分之一被调查者,花的钱比最不健康的那一组仅仅增加了24%。其中,购买坚果、豆制品、淀粉豆类和全谷类的钱多一些,健康饮食评分就比较高; 而在加工肉制品和高脂肪乳制品(如奶酪)上所花的钱越多,健康饮食评分就越低。 靠教育能不能改变消费者的食物购买行为呢?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往往相当令人失望,因为教育的效果很慢,甚至不明显。例如一项研究发现,6个月的营养教育几乎没什么效果,但是对健康食品进行打折销售,倒是产生了实际效果(Effects of price discounts and tailored nutrition education on supermarket purchas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看来,教育消费者理性购物任重而道远,于是,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采取了主动措施,对甜饮料、高脂肪乳品和低营养价值的零食征收高额税收,以便引导消费者少买低营养价值食品。有研究证明,如果购买健康食品能获得现金补贴,那些低收入的消费者就会有更大的动力来购买它们,从而改善自己的饮食质量。 从遥远的美国回到咱们中国,最近,我国电视节目中播放了鸡蛋价格方面的一条新闻,说到鸡蛋价格从11元的高位回归到5元的低位,各种蔬菜价格也大幅度回落。然而,市场上的肉类价格还是处于坚挺状态。前两天,我买了一斤羊腿肉,价格是45元。这些价格上的变化,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在我国,也有研究者用中国居民膳食与健康调查的数据建立多个模型,探讨了食用油的价格变化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各个模型的分析都指明,只要食用油与其他食物之间的相对比价有所下降,都与居民的体脂肪含量上升有关。也就是说,只要油和其他食物的相对比价下降,人们就会更“舍得”买油,“舍得”用大量油烹调食物,而这很可能是促进体重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 1999年发表的一项有关中国食物价格对营养供应影响方面的研究(Food Price Policy Can Favorably Alter Macronutrient Intake in China)当中就提到,如果肉类、蛋类和烹调油的价格上升,那么膳食当中的脂肪含量就会随之下降,这对于预防肥胖和心脏病是有帮助的。 无论价格如何变化,我只希望把握家庭购物大权的父母们能够明白,油和糖再便宜也不能多吃,肉蛋即便价格降下来也要适量,而蔬菜水果无论多贵也要给孩子吃够。 (责任编辑:王健淇)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再是一句调侃的绕口令,而是与科学饮食有关。2月10日,国际权威抗衰老专家、美国营养学院卡斯腾·史密斯博士在中国进行的健康营养知识宣讲中说,葡萄中含有天然抗氧化成分白藜芦醇。 卡斯腾博士说,鼓励人们摄入抗氧化天然食品,是国际流行的抗衰老疗法之一。美国哈佛大学病理学教授大卫·辛克莱尔博士与美国国家老化研究所的共同研究证实,白藜芦醇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效能。白藜芦醇是葡萄藤为了抵御霉菌入侵而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存留在葡萄皮里。白藜芦醇含有的抗氧化物质让人精力充沛,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癌。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尽管法国人偏爱奶酪等高脂肪食物,但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于其他西方国家,其原因可能是与法国人常饮含白藜芦醇的葡萄酒有关。 // 此外,葡萄皮特别是紫葡萄皮,含有降血压的黄酮类物质,能促进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降低有害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葡萄皮中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果胶质和铁等,可以补足现代人饮食中缺乏的营养。在众多的葡萄品种中,有一种马斯卡丁葡萄因为比普通葡萄多出一对染色体,含有鞣花酸、鞣花单宁,可以很好抑制老化蛋白的聚集,抗衰老作用尤其强。吃葡萄整颗入口,连皮带子一起吃,营养吸收更充分。 目前,营养学家至少在葡萄、花生、桑葚、决明、藜芦、虎杖等72种植物中发现了白藜芦醇成分,其中,葡萄皮中的含量最高。卡斯腾博士说,葡萄虽然营养价值高,但天天吃也受不了。现在,葡萄的植物萃取液已经被提炼出来,一汤匙中白藜芦醇含量相当于100杯红酒。有条件的话,每天吃一点也不错。 (责任编辑:王健淇)
骨质疏松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想到造成骨质疏松原因可能是因为饮食不规律易。以下我们就来具体看一看吧。 爱荷华大学的阿诺德·安徒生博士和他的同事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对380个饮食不规律的人进行了研究,其中46%为男性。研究结果发现,饮食不规律的男人的骨钙密度要远低于规律饮食男人的骨钙密度。 根据研究结果,与女人相比,特别是那些患有易饿症的男人,如果饮食不规律的话,更易出现骨质损伤的情况。研究人员指出,已经骨质疏松的男人,一般都是饮食不规律惹的祸。这种骨质损伤的情况并不仅仅是普通的饮食不规律的并发症,实际上,问题还相当严重。 安徒生博士指出,据估计有大约1/6的男人有饮食不规律的不良习惯。很遗憾,很多男人,甚至包括许多医生对饮食不规律的严重后果都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总认为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女人身上,而忽略了他们其实同样也是受害者。安徒生还补充说,一些治疗饮食疾病的诊所很本就不接待男性病 人。 // 安徒生又谈到了关于骨质损伤的治疗问题。他说,治疗由饮食不规律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并没有固定的最佳疗法,但是,却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来帮助恢复骨钙密度。多摄取钙和维生素D能促进骨钙增长并且能够增加骨钙的抗击强度。 然而,对有骨质疏松症的男人来说,应尽量避免在体育活动及其他高强度运动中发生激烈的身体对抗和接触,因为这样极易发生骨折。 (责任编辑:王健淇)
误区一:所有水果一律平等。最健康的水果应该含糖少而膳食纤维高,比如葡萄柚。每天一两只苹果也很好,因为苹果热量低、脂肪少而纤维多,容易让人觉得饱。另一个很好的选择是食用方便的香蕉,它们同样膳食纤维很丰富。不过像西瓜一类的水果就不是那么好了,西瓜含有许多的糖和热量,同时膳食纤维较少,又很容易让人吃过量。 误区二:所有快餐都不健康。在健康呼声愈发高涨的现在,快餐店也根据健康消费需求做了很多改变:许多快餐店开始卖烤土豆、煮玉米、蔬菜沙拉等更健康的食品。但是有的快餐中仍然会有许多脂肪和大量的盐,比如有太多沙拉酱的沙拉和炸鸡、炸薯条等,在快餐店进餐时,应该小心选择种类。 // 误区三:吃凉拌菜能减肥。多吃凉拌菜确实能够少摄入热量,但光靠吃凉拌菜减肥却不太可行。因为有的凉拌菜也可能含有许多油,或者火腿、油炸鸡块及多脂沙拉酱。另外,只有绿叶菜的凉拌菜也不能减肥,不但很难吃饱,还会让你很快地饿了,而用其他高热量的食物来填饱肚子。健康的凉拌菜应该含有多种蔬菜、营养丰富的豆类及杏仁等。最好放点醋,少放油。 误区四:只要脂肪少,就能敞开吃。当你看到食品标签上的“低脂或脱脂”的标签时,要提高警惕。这并非意味着该食品一定健康:因为可能会加入了更多的糖来弥补脂肪少造成的味道损失。这种低脂食物有可能热量还更高。相反,一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营养却相当丰富。因此控制食量是最重要的:脂肪多的可以吃,但是要少吃;脂肪少的也不能想吃就吃。 (责任编辑:王健淇)
早春“回南天”大举杀到,地面、墙板挂满“泪珠”,湿漉漉让人感觉不爽,脚底生寒。环境潮湿人也会受内伤变“湿人”,出现身体倦怠、胸闷、腹泻、食欲差等“过湿”症状。“湿人们”还爱发湿疹,出现关节疼痛。更不可以预测的是,湿气可能长期潜伏体内,条件成熟就窜出来作乱,让顽疾再次发作。 专家介绍,“回南天”潮湿闷热,这在中医中是一种“湿邪”,会由皮肤侵犯至体内。其实,不仅回南天,这类湿热天气岭南地区常见,因而广州人饮食总有诸多禁忌,不敢吃辣怕上火就跟这种气候特征有关。入乡随俗,“湿人们”确实得挑挑嘴祛祛湿。 不做“湿人” 热带水果少吃,祛湿玉米常食 所谓“湿邪之物”指的是该食物吃进肚子之后,人会产生“内湿”,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如胀痛口苦、食欲差,肢体沉重等等。很多热带特有的水果如菠萝蜜、榴莲、芒果都属于助湿之物。回南天湿气重,大家不宜多吃,特别是当明显感到环境湿气带来的不适时。林燕钊说,虾蟹等海鲜也助长湿气,想解馋别乘这个时候吃,不如用鲤鱼、鲫鱼这类有祛湿功效的水产替代。 广州人爱煲汤煲粥,推荐大家在材料中加入玉米、薏米、芡实、扁豆,这类食材有除湿功效。推荐食谱有:玉米排骨汤、冬瓜煲老鸭、薏米扁豆杂粮粥等等,大家可以在食谱中灵活添加。 回南天大家都盼着出太阳,有太阳时不妨抓紧时间晒晒自己,晒晒毛巾、被褥,利用紫外线让心情、身体、环境都不发霉,这也是祛湿的法宝。 防潮误区 吃姜赶湿气? // 天气潮湿,有人认为应该通过辛辣之物驱除体内湿气,在饮食中增加生姜、大蒜、辣椒这类辛温之物,这是错误的。 专家指出,驱寒不等于祛湿。上文推荐的玉米、扁豆、薏米、芡实等能祛湿性质比较平和,适合任何体质的人使用,岭南地区湿热气候居多,不管是不是回南天,都可以加入食材。但选姜蒜这类温补的食物则要依体质而定。如果本人是寒体,平日腹泻畏寒问题多,可以多食用,获得祛湿又驱寒的效果;如果自己是火气大的热体质,再吃“火物”反而增加身体湿邪之气。除了可以选择上述性平的食物外,还可选用土茯苓煲汤饮,这款“凉汤”达到祛湿目的。 (责任编辑:王健淇)
不要天天在菜肴中加生姜等作料;尽量少吃卤菜。因为卤菜制作中,八角、桂皮、茴香、花椒等香辛料,是“当家”作料。 吃太多姜可能增加肝癌风险 民间与“男人不可一日无姜,女子不可百日无糖”的传统观点类似的民谚很多,比如“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健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这些民谚都肯定生姜的保健功效。应该肯定,天然香辛料确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生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吐、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然而,生姜中也含有不利健康的成份——黄樟素。 姜的成分黄樟素可引起肝癌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研究显示,黄樟素可引起肝癌,在小鼠的饲料中添加0.04%~1%的黄樟素,150天到2年,可诱导小鼠产生肝癌。黄樟素经过代谢转化为活性致癌物的过程,目前已经比较清楚:黄樟素在小鼠体内首先代谢为苯乙醇形式,接着被激活转化为乙酸盐或硫酸盐,成为最终的致癌物。黄樟素若与氧化剂结合,会生成更强致癌活性的环氧黄樟素。 美国不允许黄樟素作食物添加剂 在美国不再允许黄樟素作为食物添加剂。最近,欧盟专家委员会决定,在欧盟范围内进一步降低黄樟素的允许剂量,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正在启动制定的《食用香料使用准则》中规定,黄樟素在食品和饮料中最大限量为1毫克/千克。 烂生姜的黄樟素含量更高 鉴此反思中国的生姜等作料,也需要少用或者限制使用这些作料了。建议改变一些传统饮食制作习惯。至少,不要天天在菜肴中加生姜等作料;尽量少吃卤菜。因为卤菜制作中,八角、桂皮、茴香、花椒等香辛料,是“当家”作料。生姜等天然香辛料中,或多或少含有黄樟素。如同“土豆长芽不能吃”一样,生姜烂了也不能再用。烂生姜的黄樟素含量更高。 吃太多姜引发胃病等问题 // 生姜等香辛料除了含有可引起肝癌的黄樟素外,食用过多还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和胃胀气,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影响肝、肾功能,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 我们过去一直倡导清淡饮食,保持食物原汁原味,不仅仅是指烹调时要少放盐和油,而且还要少用生姜等作料。多吃水果蔬菜,可以有效抑制黄樟素与氧化剂的结合,降低其致癌效应,因此,吃了生姜等作料后,最好多吃些水果蔬菜,以减轻黄樟素的危害。 (责任编辑:王健淇)
面部晦暗 每天一杯桃花水 古人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说法,现代研究证明,桃花含有香豆精、维生素A、维生素C等,能扩张血管、疏通脉络、润泽肌肤,使促进人体衰老的脂褐素加快排泄,可预防和消除雀斑、黄褐斑及老年斑。 中医认为,桃花有利水、通便、活血之功效。所以,桃花无论外用还是内服都对滋养容颜有很好的效果。 使用方法:每次不用太多,取10克即可,用沸水冲后当茶饮用,不但能减肥,还可使脸色红润有光泽。还取桃花250克、白芷30克,用白酒1000毫升密封浸泡30天,每日早晚各饮15~30毫升。同时取其少许倒在手中,两掌搓至手心发热,来回揉擦面部,对黄褐斑、黑斑、脸色灰暗等面部色素有较好效果。 此外,在吴大真教授的《花养女人幸福一生》书中,还介绍了“桃红四物汤”,不仅对女性美容有好处,且对常见女性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两者共用,效果尤佳! 血气不和 玫瑰解郁 象征爱情的玫瑰花,花味芳香,具有理气解郁和散血瘀之功效,能缓解高血脂症、肝气郁积不疏、气血不和、乳腺增生、****胀痛、月经不调、女性荷尔蒙分泌低下等问题。 使用方法:由于玫瑰花朵香气的挥发性较强,非常适合热水沐浴。放一池浴水,撒入玫瑰花瓣,有平衡滋润疲惫的肌肤、舒缓紧张情绪的作用。如果想降脂减肥、润肤养颜,不妨将加工过的花蕾3~5克,用沸水冲泡5分钟,并加糖或蜂蜜,再掺入自己喜欢的任何一种茶叶中一起冲泡。 民间还有用玫瑰花蕾加红糖熬膏的秘方,方法是:将100克玫瑰花蕾加清水500克左右,煎煮20分钟后,滤去花渣,再煎成浓汁,加入500~1000克红糖,熬成膏状即可,具有补血养气之效。 血瘀气阻滞 月季能活血 月季花有活血调经的作用,主治肝郁不舒、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胸腹胀痛、烦闷呕吐等不适。可用新鲜花朵直接使用,也可在夏、秋季采摘半开放的花朵,晒干、阴干或烘干以备用。 // 使用方法:取鲜月季花瓣100克、面粉400克、鸡蛋3个、牛奶200克、白糖100克、精盐一撮、沙拉油50克、发酵粉适量。在鸡蛋中加入糖、牛奶,搅匀后加入面粉、油、盐及发酵粉,搅成面浆,花瓣加糖浸半小时,和入面酱,在五成热的油中炸酥。 长期食用可疏肝解郁、活血调经,适用于因瘀血所致的经期延长等。此外,月季花、益母草各9克,水煎服,可缓解痛经。
春季,气温上升,人的血液循环顺畅,新陈代谢活跃,汗水和皮脂分泌也开始旺盛,可以说是排毒的理想时机。排毒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就是通过饮食来实现。 牛蒡营养非常高,在春天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道菜,可以起到排毒、补充精力的作用。 做法: 1、牛蒡刨去外皮,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用一把小刀,像削铅笔一样削成小片,泡入放了白醋的水中10分钟,捞出沥干水分。胡萝卜去皮,也像削铅笔一样用小刀削成小片。干辣椒取出辣椒籽,切小圈备用。平底锅小火焙香少许白芝麻,盛出备用。 2、锅中倒入少许油,小火煸香干辣椒圈。倒入牛蒡小片和胡萝卜小片,转大火翻炒两三分钟。倒入一小勺料酒、一勺白糖和两勺生抽,快速翻炒均匀,撒上一些焙香的白芝麻,装盘出锅。 // 营养价值: 牛蒡含有丰富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钙、磷、钾、铁和膳食纤维,对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便秘有缓解作用,还具有明显的解肝毒效果。牛蒡能清除体内垃圾,改善体内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被誉为大自然的最佳清血剂。尤其牛蒡含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养分,叫“菊糖”,是一种可以促进荷尔蒙分泌的精氨酸。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详细记载其能“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也就是说,经常食用牛蒡可以减肥、抗衰老。 (责任编辑:王健淇)
柚子是秋季成熟的水果,因为它皮厚耐藏,等到冬春交替的时候来吃是理想的选择,柚子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它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这是其他水果所难以比拟的。 柚子除了营养价值高,还具有健胃、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能促进食欲、治疗消化不良等症,理气散结。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病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春季容易上火,柚子可以降火气、抑制口腔溃疡。 适合的量:一个人一天吃100-200克的柚子,是比较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的。 // 适合时段:柚子味微酸因此不适宜空腹食用,饭前1个小时吃可促进食欲。 吃法:鲜柚留皮去核,配以正北杏、贝母、未经漂染雪耳各50克,加蜜糖,炖后食用。 (责任编辑:王健淇)
吃爆米花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传说。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黄豆的。 吃猪头肉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吃芥菜饭 //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旧时,老百姓生活贫困,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缺医少药,皮肤病(如疥疮)患者多,且易传染。芥菜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及维生素C,经常食用富含叶绿素及维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对人的皮肤有好处。故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据说,这个习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访民情,到浙南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名饱读诗书的青年张某因家境贫困,无法进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读诗书。张某热情好客,请乾隆皇帝吃顿便饭。正当准备做饭时,张某发现米缸里的米不够吃,又没菜肴。张某临机一动,计上心来。叫其妻先准备开火,自己从后门出去到菜园里剥来一把碧绿幼嫩的芥菜,加点佐料,煮成一锅绿中夹白的芥菜饭。乾隆皇帝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且时至晌午,早已饥肠辘辘,一闻到这芳香扑鼻的芥菜饭,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赞不绝口,连问这绿里夹白的饭是怎么做的。张妻答道:“这叫芥菜饭,吃了不会生疥疮。” 这天,刚巧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便从此传了下来。 (责任编辑:王健淇)
甘蔗铁含量丰富,被人称为“补血果”。需要提醒的是,吃甘蔗也会中毒。 甘蔗一般在秋季上市,现在卖的甘蔗大多是秋季的存货,储存了一个冬天后,极易变质,在甘蔗末端出现絮状或茸毛状的白色物质。切开之后,断面上还会有红色的丝状物。如果买甘蔗时不仔细挑选,切开后看到红色丝状物又以为是正常现象,食用后就会导致甘蔗中毒。 // 霉变的甘蔗毒性很大,中毒后的症状也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一般来说,在吃了甘蔗2—8小时后,出现呕吐、头晕、头疼、视力障碍,进而四肢僵直等现象,就是甘蔗中毒的明显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昏迷和死亡。 营养师提醒,这是过了清明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主要是这个时节后甘蔗可能会被赤霉菌污染,相当于霉变中毒,一般人发现甘蔗肉有红色块之后最好弃食。 (责任编辑:王健淇)
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功效的大枣,是老百姓家里的养生“明星”,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一些不当的冲泡细节可能使大枣损失不少药效。 大枣果皮坚韧不好消化,如果整颗冲泡,很难将其有效成分完全溶出,因此最好将其掰开再冲泡。 // 还要注意的是,新鲜的红枣不宜冲泡或煎煮。这是因为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热水煮泡会严重破坏维生素C。 大枣有益健康,但并非多多益善。中等大小的红枣,一次食用最好别超过15个,过量食用有损消化功能,引起胃酸过多和腹胀。 (责任编辑:王健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