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达简介

张广达简介

张广达,1931年5月生于河北青县。1953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1983—1989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9年6月后常住法国,先后在法国、瑞士、美国等国学术机构和大学兼职。1989年8月法国亚洲学会授予荣誉会员,1993—1994学年度法兰西学院国际讲席教授,1999—200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访问三年,2003年1月,法国巴黎高等实验学院语言学部授予荣誉历史学博士学位;荣膺第27届中研院院士;主要研究唐末五代到宋初的社会变革;唐代西域的文化汇聚;中世纪欧亚内陆的文化交流;百年来中、日、德、法、俄诸国的汉学家与东方学。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履历3主要研究方向4主要论著5人物著作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广达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省青县出生日期:1931年5月职业: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代表作品:《大唐西域记校注》《天涯若比邻──中外交流史略》《唆里迷考》 人物履历2 张广达(1931~),中国历史学家;1931年5月27日生于河北青县;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89年6月后常住法国,先后在法国、瑞士、美国、日本等国学术机构和大学兼职;1989年8月法国亚洲学会授予荣誉会员,1993—1994学年度法兰西学院国际讲席教授,1999—200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访问三年,2003年1月,法国巴黎高等实验学院语言学部授予荣誉历史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3 唐末五代到宋初的社会变革;唐代西域的文化汇聚;中世纪欧亚内陆的文化交流;百年来中、日、德、法、俄诸国的汉学家与东方学;现为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中亚文明史》中国编委、法国亚洲学会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张广达致力于唐史、西域史、敦煌、吐鲁番出土官府文书、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他通晓多种外语。治学注意借鉴中外历史学家的经验,重视利用出土文书资料考证中外文献记载。研究重点为西域史地,特别重视研究唐代典章制度和中原文明对西域绿洲国家的影响、唐代以来多民族在西北地区的活动、各种文化在西域汇聚和汇合的过程。 主要论著4 有《大唐西域记校注》《海舶来天方,丝路通大食──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历史联系的回顾》《天涯若比邻──中外文化交流史略》;利用中外各种语言材料考证地名的论文有碎叶城今地考、《唆里迷考》等;区域研究有《唐取高昌国后的西州形势》《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于阗国的国号、年号及其王家世系问题》《于阗佛寺志》《敦煌瑞像图、瑞像记及其反映的于阗》《和田出土于阗文献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敦煌出土于阗文献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等;有关唐代制度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论文有论唐代的吏、《吐蕃飞鸟使与吐蕃驿传制度》《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州文化交流的几个问题》《古代欧亚内陆交通》《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等。此外还有译著多种。2008年7月,张广达先生荣膺“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 人物著作5 史家、史学与现代学术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

人物百科 2021-11-06
李道增简介

李道增简介

李道增(1930.1.19 -),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专家。出生于上海市,籍贯安徽省合肥市人,清末重臣李鸿章后裔。1952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市首都规划委员会建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道增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上海市出生日期:1930年1月19日职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人物生平2 1930年1月19日,李道增出生于上海。1947年,李道增以高分考取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后师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转入清华大学建筑系。1952年,李道增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系任教。1956年,李道增被评为讲师。1979年,李道增被评为副教授。1983年,李道增被评为教授1985年,李道增担任博士生导师。1983-1988年,李道增任清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1988-1990年,李道增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首任院长。1999年,李道增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4年3月19日,李道增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人物评价3 李道增对剧场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工程院评)李道增为中国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事业奋斗一生;他为中国执业建筑师制度与专业学位制度的国际化作出卓越贡献。(清华大学评)李道增为中国建筑师执业、建筑学本科生学位制国际化进行铺垫;。(光明网评)李道增是中国现代剧场理论研究与设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北京日报》评)李道增对建筑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具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取得了卓越成就。(《光明日报》评)

人物百科 2021-11-06
林默简介

林默简介

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父讳愿,字惟懿,官都巡检,慈祥乐善,乡里称为善人。母王氏,生有一男六女,默娘最小。其生时红光绕室,异香氤氲。因生弥月不闻啼声,故曰默娘。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成诵。年十六,能通晓变化,妙用玄机。驱邪治病、济世活人,能呼风唤雨。常于大海狂澜,救护难船。又应县令之请,登坛祈雨,获降甘霖。屡显神异,以济世人,人以为神。 目录 1基本资料 2信仰评析3别名尊称4历史褒封5信俗名录6主要功绩7信仰规模8纪念场所9亲属成员10文献资料11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妈祖(林默)外文名:MAZU其他名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妃、湄洲妈祖、妈祖婆、辅斗元君、娘妈神话体系:中国神话所属:民间信仰居所:莆田县湄洲(今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司掌:海上安全、商业兴隆、平安守护、消灾避难象征:海洋、大爱、平安父母:父亲林愿;母亲王氏信奉地区: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起源:福建湄洲 信仰评析2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林默娘的“里中巫”身份,是妈祖信仰的原始形态。妈祖信仰产生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之下,与海洋渔业生产及其海事活动密切相关。渔民因海难丧生者不可计数,所以希望有海上守护神庇佑安全。妈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适应了人们的希求。她的能言人间祸福,济困扶危、治病消灾顺应了人们的愿望,所以在她死后立庙祭祀。此后,她的一个个神迹才接踵而至,并将她塑造成一位完美的女神。所以民间对巫术的信仰是妈祖文化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础。关于妈祖降诞的传说多与观音相助有关。由于观音在中国民间几乎家喻户晓,观音帮助妈祖降诞的传说的普及面也就远远大于其他说法。有人直接认为妈祖就是观音的化身,有人认为妈祖乃其母梦尝 别名尊称3 世界上别名尊称代称最多的神是海神妈祖,妈祖的别名尊称代称有:林默(原名)、龙女、圣女、神姑、天后、娘妈、天妃、圣妃、神女、圣娘、神妃、灵女、姑婆、祖姑、灵妃、默娘、林夫人、天妃神、女海神、湄洲妈、林孝女、圣妃娘、灵惠妃、显济妃、林默娘,海神娘娘、天后娘娘、通贤神女、顺济圣妃、天上圣母、天后圣母、崇福夫人、天后圣姑、天后圣娘、和平女神(法国人称妈祖为“世界和平女神”)等等。 历史褒封4 妈祖封号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36次褒封,妈祖从“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后”“圣母”,并列入国家祭典。皇帝的册封清晰地记录了妈祖从“辅国”到“护圣”,又到“庇民”的三大功绩。至光绪元年,妈祖封号达64字。据统计历代皇帝对妈祖的封号,总共达到600多字,创中国神仙封号的最高纪录。历代妈祖封号依次如下:宋朝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赐“顺济庙额”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灵惠夫人”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诏封“灵惠妃”庆元四年(1198年),宋宁宗封“慈惠夫人”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封“显卫”嘉定十年(1217年),宋宁宗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 信俗名录5 妈祖信仰习俗简称妈祖信俗,也称神女信俗、灵女信俗、神姑信俗、娘妈信俗、圣母习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元君信俗等等,这是由于历代民间、朝廷或宗教对妈祖的封号先后不同而嬗变。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俗有机组成部分,妈祖信仰传播重要文化载体,集中体现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已单独入选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和其他民间神灵的传说一样,妈祖的传说定型要晚于妈祖信仰产生的时间。真正专载妈祖灵异事迹的书大约在明朝晚期才成型,而其关键则为明政府多次、大规模的海外活动。在古代航行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妈祖传说》给航海人以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文人笔记、地方史册都记载了大量的妈祖传说。妈祖庙会是指在每逢春节元宵或妈祖诞辰、升天纪念日期间,在妈祖庙举行祈安的民俗活动。庙会期间,以妈祖神驾巡境保平安为主要项目,荟萃歌舞、戏剧、杂耍、工艺等民间艺术活动。 主要功绩6 历史功绩:以清代妈祖信俗档案为例一是济师助战。济师助战表明了统治者收复失地、统一国土的愿望,为此感念妈祖的神功。二是助剿海盗。海盗猖獗,沿海渔民难有宁日,因此,清代朝廷非常重视剿除海盗,以安抚渔民。三是协助漕运、海运,祛除水患。妈祖生前以护航导流而受人景仰,其显圣助漕运、海运、祛除水患的记载相当多,同样体现了统治者对海上和平的期盼。四是册封琉球。对琉球的册封表现了清王朝对琉球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当时两国的一段和平共处的历史,而这些都与妈祖的神功庇佑有关联。当代功绩:以两岸宗教直航为例妈祖信俗对当代两岸信众关系的和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岸宗教直航的实现即为一例。从1895年至1987年近百年间,海峡两岸的妈祖信众几乎没有以“妈祖”为名义的交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开始首倡实现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1982年,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蔡辅雄来到湄洲岛,并了解 信仰规模7 中国大陆,妈祖庙分布在22个省市的450个县主要福建莆田就有316处之多;海南约有200多座,香港有57座,澳门现有妈祖庙10座,台湾地区妈祖宫庙5000多家、妈祖信众1600多万人。国外妈祖庙宇较密集的地区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其他分布于美国、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文莱、印度、朝鲜、挪威、丹麦、加拿大、法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新西兰及南非、毛里求斯等地。北美洲美国檀香山、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华盛顿、德克萨斯、夏威夷等地,以及加拿大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建有妈祖庙,为当地华人社团及部分当地民众所信仰,保留了天后圣诞节等民俗。南美洲巴西圣保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都建有妈祖庙,华人与当地部分民众传承了妈祖的崇拜仪式与风俗。在墨西哥,明代时就有天后的传说流传。澳洲澳大利亚悉尼建有妈祖庙,华人传承了妈祖崇拜习俗。西亚与非洲沙特阿拉伯、南非开普敦等地建有妈祖庙,为华人 纪念场所8 湄洲妈祖祖庙,尊称湄洲祖庙。是妈祖信仰的发祥地,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申遗地、遗产地和主要传承地。妈祖从小礼佛,佛教虽未对妈祖进行明确定位,但佛门弟子常把妈祖当作观音一样奉祀。因此,妈祖与菩萨同堂供奉,妈祖庙中建有佛殿、观音殿,供奉佛祖、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等情况十分常见。湄洲妈祖祖庙包括西轴线和南轴线两大建筑群。西轴线有牌坊、长廊、山门、圣旨门、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以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大小建筑36处。南轴线建筑群有寝殿、敕封天后宫殿、庑房、献殿、钟鼓楼、山门、牌坊、天后广场、天后戏台等大型建筑。整个祖庙群殿阁纵横,古号“海上龙宫”,今称“海上布达拉宫”。明洪武七年(1374年)泉州卫指挥使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永乐年间(1403—1424年),郑和下西洋时,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 亲属成员9 关系姓名曾祖父林保吉 祖父林孚 父亲林惟悫 母亲王氏  文献资料10 (一)史料妈祖文化的形成其本身也给人类留下了相当的精神财富。仅直接记载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已出版的超过200万字,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客肇祖先后发表多篇关于《天后》论文,在学术界引起反响。台湾旅日学者李献璋《妈祖信仰的研究》一书,成为妈祖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二)著述20世纪80年代起,大陆和台湾、澳门等地掀起妈祖研究热潮,举办多次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至今已出版或再版《敕封天后志》《天后显圣录》《妈祖圣迹》《海神东渡台湾》《妈祖研究论文集》《海内外学人论妈祖》《历代妈祖诗咏辑注》《妈祖文化三十年》《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莆田妈祖宫庙大全》《台湾的王爷与妈祖》《北港朝天宫志》《文化妈祖——台湾妈祖信仰研究论文集》《妈祖研究资料汇编》《妈祖文献史料汇编》《妈祖信仰与祖庙》《湄洲妈祖》等1000多 人物评价11 国家主席习近平:既是乡土文化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妈祖文化包含着海洋精神。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护国庇民就是要福国利民,妈祖在民间有崇高的声望与地位。菲律宾前总统、马尼拉现任市长埃斯特拉达:妈祖信仰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妈祖受到全球华人水手的敬仰,妈祖巡安菲律宾,我们倍感荣幸!奥地利驻华大使石迪福:妈祖祭典和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加强了各国各地区各组织之间的联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妈祖文化和精神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积极意义。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平安、和谐、包容”的妈祖文化特征,与“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谐之海”的中国海洋观相互映照,是建设

人物百科 2021-11-06
黄寿祺简介

黄寿祺简介

黄寿祺教授(1912-1990),字之六,号六庵,一度自号巢孙,霞浦县盐田人,祖籍宁德石堂(今宁德市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民国元年生于清末秀才家庭。早年游学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师事曾国藩再传弟子尚节之(秉和)及章太炎高足吴检斋(承仕)等著名学者。返闽后,先后执教多所高校,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著名易学专家。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履历3个人著作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黄寿祺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霞浦县职业:教授、易学家字:之六号:六庵 人物履历2 民国17年,他初中毕业,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级中学。翌年,赴北平考入私立中国大学文科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国学系。又四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民国24年,黄寿祺归家探亲,被地方人士留任霞浦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下称霞浦简师)教导主任兼文史教员。不久,因表扬进步学生陈子英在作文中敢对县长张灿等提出批评,被张枉加罪名而解聘,于是复返北平。一面担任嵩云中学国文教员,一面仍从尚秉和、吴承仕诸先生受业。民国25年8月,爱国将领宋哲元下令考选北平、天津、保定地区各大学毕业生,培养抗日干部。黄寿祺欣然报名投考。录取后到南苑受军训四个月,被分配在冀察绥署参谋处当"服务员"。工余还当宋哲元创办的莲池讲学院的院外研究生。此期间,他写《南苑受训录》和与其业师尚秉和论《易》的三封信(后称《与尚节之先生论易三书》)。尤其后者及尚答两书,曾被苏联科学院院士舒茨基收为其所著《变化的书》(1978年经美国转译 个人著作3 著有《六庵诗选》、《易学群书平议》、《楚辞全译》、《周易译注》、《周易研究论文集》1-4辑(后三书系与人合著或合编)等专著和《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易学之门庭》等专稿。

人物百科 2021-11-06
金学曾简介

金学曾简介

(生卒年未详),字子鲁,明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善草书,诗余画谱有其所书;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改礼部主事,出为湖南督学;由于他对整顿学校中禁止讲学的做法持异议,认为“学不讲,则所崇何业?”结果遭到弹劾罢归。 目录 1基本资料 2从政经历3巡抚政绩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金学曾别名:金子鲁国籍:中国明代出生地:明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职业:官员主要成就:善草书 隆庆二年(1568)进士字:子鲁 从政经历2 金学曾在闽期间,有华侨陈振龙侨居吕宋(今菲律宾),携带番薯藤种归来,在福州南台沙帽池试种成功;万历二十二年(1594),福建发生旱荒,金学曾大力推广种植番薯以度饥荒。 巡抚政绩3 福州先薯亭是纪念明朝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的。郭沫若曾颂扬陈振龙“此功勋当得比神农”。先薯亭下有一条小路,两石夹峙于路两边,叫“天门”。天门中的一块夹石极似鲸鱼,称“鲸鱼石”。过天门岩壁上有清代画家广陵禹隶书“饮岚”。明朝初年在这里种植“长颈鹿榕”,如今盘石而生,根粗叶茂,酷似长颈鹿翘首南天。由于他对整顿学校中禁止讲学的做法持异议,认为“学不讲,则所崇何业?”结果遭到弹劾罢归。万历十年(1582)后,又起用为佥事,历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当时倭患困扰浙闽地区,金学曾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倭寇出没规律,建闸置戍以遏其攻势。一旦倭至,立即下令阻击,使其不能聚集合势。由于指挥得当,先后取得了松下、乌丘、语屿、铜山、澎湖、南澳、甘山等战役的胜利。在闽期间,有华侨陈振龙侨居吕宋(今菲律宾),携带番薯藤种归来,在福州南台沙帽池试种成功。二十二年,福建发生旱荒,金学曾大力推广

人物百科 2021-11-06
朱鲔简介

朱鲔简介

朱鲔,字长舒,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公元22年(地皇三年)参加绿林军起义,为首领之一,绿林军分兵之后,与王匡北入南阳,号新市兵,称将军。公元23年(地皇四年),拥立大汉宗室刘玄为帝,刘玄登基后拜朱鲔为大司马,入长安之后,刘玄大封诸将为王,封朱鲔为胶东王,但朱鲔以汉高祖有约“异姓不得封王”,而没有接受封赏。公元25年(建武元年),刘秀称帝,挥兵攻打朱鲔镇守的洛阳,朱鲔坚守数月,后在刘秀许诺不计前仇(朱鲔是杀害刘秀兄长刘演的主谋之一)之后,朱鲔投降,刘秀拜他为平狄将军,封扶沟候。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轶事典故4历史评价5家族后裔6墓址7史籍记载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朱鲔别名:朱长舒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职业:将领主要成就:参与组织领导绿林军,消灭王莽。 拥立刘玄,建立政权。官职:平狄将军爵位:扶沟侯 人物生平2 王莽末年,南方发生饥荒,走投无路的农民推举王匡、王凤做首领,占领了绿林山(今湖北省大洪山),把这里作为根据地,继续发展队伍,对抗朝廷。被称为绿林军,朱鲔作为也率众参加了绿林军,成为绿林军首领之一。公元22年(地皇三年),发生了大病疫,于是各部分散引去。王常、成丹西入南郡,号为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朱鲔等北入南阳,号为新市兵。公元23年(地皇四年)各路农民师,商议立刘氏宗族子弟为帝,南阳的世家大族都主张立刘縯为帝,而朱鲔等农民军将领则极力反对。在朱鲔等人的坚持之下,二月初一,绿林军众将拥立刘玄为帝,朱鲔被刘玄封为大司马。刘玄称帝之后,因为害怕刘演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在李轶、朱鲔的劝说下,杀了刘縯。公元23年(地皇四年)九月,王莽被杀,刘玄移都长安之后,李松与赵萌就建议功臣封王。朱鲔不同意,认为高祖刘邦有约,不是刘氏宗室不能封王。但刘玄仍然大封功臣为王,其中朱鲔被封为胶东王。受封的大臣都接受了 轶事典故3 典故“朱鲔涉血于友于”出自南朝梁文学家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涉血的意思是指杀人,友于的意思指兄弟友爱,借指兄弟。这句话的意思是朱鲔曾经参与杀害刘秀的兄长刘演。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是用来招降陈伯之的,丘迟在文中说对陈伯之说: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刘縯,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以此劝说陈伯之不要因为害怕以前犯的错误而不敢投降。这句话后来成了招降书中常用的典故。 历史评价4 《后汉书》:”时李轶、朱鲔擅命山东,王匡、张卬横暴三辅。” 家族后裔5 朱鲔封国扶沟,子孙传封了几代。 墓址6 朱鲔墓,原址位于山东省金乡县城西1.5公里处小李庄东北,旧称朱鲔石屋,亦称朱鲔石室、朱鲔石庙。朱鲔的墓址记载最早见于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水经注·济水》载:”济水又东迳汉平狄将军扶沟侯淮阳朱鲔冢,墓北有石庙。”朱鲔墓宋朝时被发掘,内有石壁,皆刻人物、祭器、兵器之类,衣冠多品。清咸丰年间又发现了一间小室。据《金乡县志略》载:咸丰七年(1857年)地忽陷,复出一小室。1928年将石刻推出,运至县文庙,置入明伦堂内。1930年,金乡县文教局曾奉令组织古物保存委员会,改明伦堂为古物保护所,运朱鲔石壁画像等陈列于此,并勒石以记之。朱鲔墓共出土画像石24块,其中12块神秘遗失,下落不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先生任负责人之一的中国营造学社,还进行了朱鲔墓石室的复原工作。新中国建立后,保存下来的12块石刻由金乡县文化馆收藏,1983年调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被定为一级文物。朱鲔墓石刻,为后人研究汉代 史籍记载7 《后汉书》、《东观汉记》、《太平御览》、《资治通鉴》、《水经注》均有相关记载。

人物百科 2021-11-06
瑾妃简介

瑾妃简介

端康皇贵妃(1873年—1924年),即瑾妃,他他拉氏,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是光绪帝仅有三位后妃之一。瑾妃有一妹,同为光绪帝妃,即珍妃。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光绪帝的选后大典上,瑾妃和妹妹珍妃同时入选,成为光绪帝的妃子,并在隔年元月行大婚礼,之后分别以瑾嫔和珍嫔的身分入宫。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妹妹(珍妃)被入选宫中,初封为瑾嫔,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妃,光绪二十年因珍妃忤逆太后而受株连,降为贵人;次年复升为妃。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后,尊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宣统帝逊位后,小朝廷为之上徽号“端康皇贵太妃"。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24日),瑾妃病逝于永和宫中,年51岁,并以端康皇贵妃的身份葬于崇陵妃园寝,谥为温靖皇贵妃。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经典轶事4家庭成员5位份变化6史籍记载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他他拉氏别名:瑾妃国籍:中国(满清时期)民族:满族(满洲镶红旗)出生日期:同治十二年(1873年)逝世日期: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24日)职业:嫔→妃→贵人→妃→贵妃→皇贵妃→皇贵太妃主要成就:册封为瑾妃 溥仪继位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 隆裕太后病逝后册封为皇贵太妃谥号:温靖皇贵妃陵墓:崇陵妃园寝丈夫:光绪帝妹妹:恪顺皇贵妃(即珍妃) 人物生平2 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在本家白庙胡同出生,她与同祖父的堂亲姐妹的排行中位居第十位。惟关于瑾妃生辰有不同的记载。瑾妃内侄唐海沂著《忆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和《新整内务府杂件》记为八月十五日生,《清皇室四谱》和《星源集庆》记为八月二十日生,民国十二年十月的《新晨报》、宣统十五年升平署的《恩赏日记档》和《那桐日记》则记为八月二十二日生。瑾妃和珍妃是为亲姐妹的关系,瑾妃在家族中排行第四,珍妃则排行第五。瑾妃的家族隶属于满洲镶红旗第一参领第十三佐领,出身较差,十一世祖额尔古岱为入旗始祖,额尔古岱下五代皆为白身,玄祖父五达色任六品骁骑校,妻伊尔根觉罗氏;高祖父全保为白身,妻李佳氏;曾祖父萨郎阿乾隆五十七年考中翻译举人,仕至六品吏部主事,祖父裕泰为萨郎阿第三子,由官学生出身,考取阁中书出仕,至嘉庆末年任道员,道光年间任按察使和布政使,直至巡抚、总督,是道光朝的著名地方大员,谥号庄毅,妻李氏。大伯 经典轶事3 光绪帝瑾妃,他他拉氏,是珍妃的姊姊。瑾妃从入宫后一直住在永和宫,直到民国十三年亡故。瑾妃一生,持守唯谨,与世无争,心忠厚而福泰,宫中称为「胖娘娘」。作为光绪皇帝的女眷,瑾妃和隆裕皇后一样,是徒有虚名的;但她与妹妹珍妃的情谊很深,封于珍妃的专号,她也能安然处之。姐妹俩都喜爱读书,也喜欢《红楼梦》,曾召请画师到长春宫绘制红楼壁画。珍妃因触怒慈禧被降为贵人之时,瑾妃也受到牵连,同时降为贵人,又同在那年冬天恢复妃子名号。不同的是,瑾妃没有失去自由。宣统即位后,瑾妃和另外三位同治的遗孀,一同被尊为太妃,她的徽号是端康太妃,继续住在永和宫。溥仪退位后,次年隆裕太后去世,瑾妃在小朝廷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她在四位太妃中年龄最轻,思想也较开通。溥仪议婚时,她支持溥仪娶婉容为妻。瑾妃和她的妹妹珍妃,都素爱丹青,也十分讲究生活品味。瑾妃晚年所作的书画尚有存世者。她也是一位美食家,永和宫里的烹饪很出色,王公旧臣都爱吃 家庭成员4 萨郎阿(任吏部主事)裕泰(任陕甘总督)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爱新觉罗氏(嫡母),赵氏(生母)长启(妻伍弥特氏),长善(任广州将军,妻瓜尔佳氏),长敬(任潼川绥定重庆府知府,妻赫舍里氏)适正黄旗满洲博尔济吉特氏黑龙江将军恭镗光绪帝载湉适正黄旗满洲博尔济吉特氏山西布政使葆亨之子员外郎愃龄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珍妃) 位份变化5 瑾嫔(1888年)瑾妃(1894年)瑾贵人(1894年)瑾妃(1895年)皇考瑾贵妃(1908年)端康皇贵妃(1913年)端康皇贵太妃(1922年)谥号:温靖皇贵妃注:瑾妃是在1922年溥仪大婚之前才被尊为端康皇贵太妃的,此前虽然也是溥仪的养母,但并不称作太妃。 史籍记载6 《清德宗实录》瑾嫔册文朕惟睢洲起化。必资佐理之贤。鸾綍颁恩。特重褎荣之典。爰循茂矩。用贲彝章。尔他他喇氏。秉性温柔。持躬淑慎。礼娴内则。早著范于兰闺。职备中宫。克襄猷于桂殿。兹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皇太后懿旨。册封尔为瑾嫔。尔其恪承芝检。赞坤元而荷庥嘉。敬事椒涂。膺巽命以将柔顺。钦哉。《清史稿》端康皇贵妃,他他拉氏。光绪十四年,选为瑾嫔。二十年,进瑾妃。以女弟珍妃忤太后,同降贵人。二十一年,仍封瑾妃。宣统初,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逊位后,进尊封。岁甲子,薨。

人物百科 2021-11-06
长叙简介

长叙简介

他他拉·长叙(1837—?),满洲镶红旗人,他他拉·裕泰四子。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他他拉·长叙性别:男出生日期:1837年 人物简介2 道光十七年八月生,侧室游氏出,曾任礼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官至户部侍郎。一娶大学士觉罗宝兴之女;再娶惠端亲王绵愉四女;三娶大学士宗室载龄之女;四娶副都统宗室奕贵之女。长子志锜。次女,嫁博尔济吉特氏山西布政使葆亨之子,光绪六年出嫁。四女,瑾妃,同治十三年生。五女,珍妃,光绪二年生。长叙(生卒年不详),满洲正红旗人,他他拉氏,陕甘总督裕泰的次子。光绪初年(1875年)历任礼部、刑部、户部侍郎,光绪六年(1880年)与山西藩司何葆亨结亲,日子定为光绪六年十一月十三。这天是圣祖宾天的日子,照例国忌连作乐都不准,何况结婚。被邓承修上折弹劾,长叙和葆亨一同被罢。长叙的两个女儿跟从翰林院编修文廷式读过书,聪明可爱。光绪十四年(1888年)进宫为嫔,后为瑾妃和珍妃。

人物百科 2021-11-06
杨深秀简介

杨深秀简介

杨深秀(1849年–1898年9月28日),本名毓秀,号孴孴子,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经历3个人生平4个人成就5政治活动6人物评价7个人著作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杨深秀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西闻喜出生日期:1849年逝世日期:1898年9月28日职业:维新变法人士主要成就: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杨漪村侍御奏稿》、《虚声堂诗抄》、《闻喜县新志》等 个人经历2 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仪张村人。生于1849年4月24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2岁成秀才,21岁中举,榜列第三名经魁。1871年22岁,入京参加辛未(同治十年)科会试,未中。在京拜师求教,钻研汉学,力主今文经,尤喜《公羊传》。1877——1878年(光绪三至四年),北方冀、豫、秦、晋数省,出现了亢旱,尤以山西为最。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文中云:“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侵奇灾,古所未见。”山西发生如此严重的灾荒,居于京城的山西京官和士予,纷纷捐献银两,赈济家乡父老乡亲。也有许多人请假返回晋省,或探视家人,或加入赈灾的行列,以尽自已的一份责任。1878年春,杨深秀毅然抛弃科举考试,请假回乡,团结官绅,兴利除弊,组织赈灾,此外还续修了《闻喜县志》。当时闻喜县令是陕西凤翔的陈作哲。他热烈欢迎杨深秀返乡。杨深秀以举人的身份,满腹的学问,高尚的人品和刑部员外郎的官职,受到官绅和乡民的特 个人生平3 杨深秀(1849—1898)字漪邨,本名毓秀,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1889年(光绪十五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1897年底授山东道监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次年3月和御史宋伯鲁发起关学会,讲求变法。4月列名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与康有为过从甚密,不少奏疏是和康有为商量后写成,或为康有为代拟。6月1日上新政条陈5篇,请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请厘正科举文体,废弃八股,改试策论;请议游学日本章程,派遣近支王公游历;请筹款译书。又多次奏劾阻挠变法的守旧大臣。曾对文悌说:“八旗宗室中,如有徐敬业其人,我则为骆丞矣!”(胡思敬:《戊戌履霜录》卷四)被文悌告发。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遗著有《雪虚声堂诗钞》、《杨漪邨侍御奏稿》、《闻喜县新志》。杨深秀(1849年–1898年9月28日),号孴孴子,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 个人成就4 1877—1878年(光绪三至四年),北方冀、豫、秦、晋数省,出现了亢旱,尤以山西为最。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文中云:“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侵奇灾,古所未见。”山西发生如此严重的灾荒,居于京城的山西京官和士予,纷纷捐献银两,赈济家乡父老乡亲。也有许多人请假返回晋省,或探视家人,或加入赈灾的行列,以尽自己的一份责任。1878年春,杨深秀毅然抛弃科举考试,请假回乡,团结官绅,兴利除弊,组织赈灾,此外还续修了《闻喜县志》。当时闻喜县令是陕西凤翔的陈作哲。他热烈欢迎杨深秀返乡。杨深秀以举人的身份,满腹的学问,高尚的人品和刑部员外郎的官职,受到官绅和乡民的特别尊重,成为在他们之中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领袖人物。闻喜县此次大棱中之赈灾,历时两年,据光绪版的《闻喜县志》载:灾民达至41500余人。官绅前后捐银,共21900两。散放银米23次。在官绅两方的努力下,赈灾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共救存15 政治活动5 杨深秀,字满材,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少颖敏,十二岁录为县学附生,博学强记。”同治初,以举人入赀为刑部员外郎。光绪十五年考中进士,旋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七日(1897年12月30日)授山东道监察御史。杨深秀居官清廉,刚正不阿,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十分关心。在他当京官的时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尤其是德国武装侵占胶州湾事件,对杨决秀刺激至深,使他在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行动上积极向当时代表时代前进潮流的维新派靠拢。杨深秀在被授于山东道监察御史的第二天,即向光绪皇帝上了《时事艰危,谨贡刍议折》,阐明了“时势危迫,不革旧无以图新,不变法无以图存”5的道理。这封奏折在朝廷的官吏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是在胶州湾事件之后,光绪从维新派方面直接听到的最早的变法呼声,比康有为《请大誓臣工开制度新局折》要早看到两个多月。原先,人们只知道他精通“旧学,”号称“山西通儒,”可是从这封奏章中, 人物评价6 杨深秀的主张体现了其深谋远虑:八股文的弊端在中国已经积累了几千年,想一朝扫除,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只能循序渐进,才有可能彻底根除八股制度。由于杨深秀提出了这些改革的措施,因而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嫉恨和排挤。杨深秀在此后又上书朝廷,请求选择通才召见试用,把那些老弱庸愚之人全部罢免掉。此书一上,朝中的守旧大臣更对他恨之入骨。湖南巡抚陈宝箴力行新政,成效显著,但湖南守旧党却与之为难,纷纷上书弹劾陈宝箴。朝中大臣唯有杨深秀一人为陈宝箴剖辩,陈宝箴因此才能得以重新施行新政。戊戌政变后,维新派被朝廷缉捕,京中人人恐慌,没有人敢与清廷守旧党相对抗。杨深秀却不畏清廷之残暴,毅然上书质问光绪皇帝被废的原因,援引大义,切陈国难,要求慈禧太后撤帘归政,因此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写成诗作十几章,怆怀皇帝,忧念外患,那种忠诚的气节,溢于言表。杨深秀为官清正廉洁,取与之间,一丝不苟。做御史时家里仍然很穷,衣食有时都供应不上, 个人著作7 有《杨漪村侍御奏稿》、《虚声堂诗抄》、《闻喜县新志》。

人物百科 2021-11-06
张道藩简介

张道藩简介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卫之,本籍贵州盘县人(城关镇),美术教育者。曾于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担任台湾立法院长。张道藩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上数人高中进士。他自幼发奋读书,十分刻苦努力,小学毕业后到天津一个族叔家里。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个人著作4贵州入狱5压制学潮6张蒋恋情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道藩别名:卫之国籍:中国出生地:贵州盘县出生日期:1897年逝世日期:1968年职业:立法院长毕业院校:伦敦大学主要成就:成立中国文艺社代表作品:《近代欧洲绘画》,《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等祖籍:江苏南京 人物经历2 1916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19年底西渡英国,凭著一身才气,于1921年入伦敦大学学院美术部就读。成为该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留学生。1922年冬在伦敦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为国民党伦敦支部负责人。此次来德国旅行,听说徐悲鸿也在柏林,便急匆匆地前来拜访这位艺术上的同道。后进英国维多利亚公园学校、克乃佛穆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巴黎最高美术学院深造。留学期间,张道藩结识了陈立夫等人,在认识陈立夫不久,张道藩即加入国民党,并终身与陈保持着密切联系。1926年2月,张道藩与一位名叫苏珊的法国姑娘结婚,收养一女。张道藩加入国民党后,逐渐成为CC系骨干人物。历任广东省政府秘书,贵州省党务指导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1930.4-1930.10.18),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交通部常务次长中央执行委员,内政部常务次长,“国民大会”选 个人著作3 张道藩不但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政治人物,而且也是民国时期著名文艺理论家 ,著有《近代欧洲绘画》、《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三民主义文艺论》等。晚年,张道藩在台北写过一本回忆录《酸甜苦辣的回味》,其中一首题画诗有“红云出岫非有意,落叶归根实有情”的诗句,表现了他对故乡的难舍之情。 贵州入狱4 1926年,张道藩在广州国民政府农工厅任秘书、代厅长。同年底由陈果夫推荐,偕黔籍人士李正益之、黄宇人、商文立回贵州指导筹办国民党党务。张道藩是贵州省党务指导员,商、黄、李三人则是党务筹备员。1927年1月到达贵阳。张道藩等人常出入于贵阳各学校,遭到贵州军阀、省长周西成的猜忌。四人与周西成洽商组党事宜连报不谐,于是四人商议对策,张、商二人在上层社会人士中游说,谨慎行事;李、黄二人则在下层社会中策动组织工厂工人、学校师生反对军阀的罢工罢课,两者并行。李益之的表兄罗宗英时在周西成军中任军需官,在李益之等人的影响下,联络军中有识之士,相机行事;张道藩则活动担任贵阳电报局任局长的亲戚余志明,活动担任贵阳发电厂厂长、贵州大定人、曾留日攻读机械土木工程的陈樵荪,在电厂工人中进行组织和宣传活动。李益之、黄宇人、吴桂贞等还分头到贵阳电厂、贵阳女师、贵阳高中、省立农校等处,向部分师生员工,宣传国民革命打倒地方军 压制学潮5 1930年6月,杨振声以及聘请的青大教授到职。青岛大学向全国招生,有400余人报考,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经审核录取150余人,山东省籍占80%,其他省籍占15%,青岛本地占5%。青岛大学7月份后正式开课,张道藩以负责的精神辅佐杨振声,确立了青岛大学的运转机制。1930年11月,青岛大学甄别大一新生的考试中,张道藩在审核中发现不少学生使用假文凭报考,按学校规定勒令离校,引起一部分学生的不满。1930年12月4日,青大部分学生发起反甄别罢课活动。学生分成两派,一派成立护校团,拥护学校决定,反对罢课学生停课。一派罢课成立纠察队,反对学校当局处罚“假文凭报考”。两派在楼梯发生争执,教务长张道藩打电话调来警察保安队包围校舍。学校当局布告开除闹学潮的学生,被除名者38人,罢课失败。据梁实秋称,对这次学潮的压制,张道藩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在警察不敢捉人时,是张道藩给警察壮胆”。梁实秋对校长杨振声的处境表 张蒋恋情6 在法期间,张道藩向28岁的蒋碧微暗示爱意,无奈蒋碧薇罗敷有君,加以婉拒。而蒋碧薇在与徐悲鸿十多年的磕磕绊绊中,性格差异日益显露。31岁,徐悲鸿与他的女学生孙韵君过往甚密;39岁,徐悲鸿在报纸刊登了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启示,令18岁不出闺门就跟随徐悲鸿到处流浪,生儿育女的蒋碧薇感到莫大侮辱,爱情、亲情逐渐演变成了苦情和悲情。至此,当张道潘再次向蒋表示爱意时,蒋遂与张道潘陷入凄苦缠绵的半生苦恋,三角里头又骤然复杂起来,情网纵横,网住了一圈人的命运与痛苦。蒋碧薇被弃而求自立,身为女人,蒋碧薇向往爱情的缠绵悱恻,夫妻恩爱永恒,渴望得到生活的和谐愉快,生命的圆润光辉,但她也追求灵魂的真实与完美,不愿虚伪承欢。她很清楚与张道潘的结合,会使她自与徐悲鸿分手后,数年来寻求自立的傲骨,坚强奋斗所博得的社会上的一点儿同情,必会尽付东流,也会因此伤害张道潘的法国妻子,并因之而遭到指责和唾弃。张道潘在烽火战乱

人物百科 2021-11-06
黄裳简介

黄裳简介

黄裳(1044-1130),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观赏把玩不已。代表作有《卖花声》、《永遇乐》([一]、[二])、《宴琼林》(一)、《喜迁莺》(二)、《减字木兰花》、《渔家傲》(三)、《蝶恋花》([五]、[十三])等,其中以《减字木兰花》为最著名,流传很广。该词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场景,以红旗、绿柳、烟波、金碧西楼等富有特色的景物和鼓击、欢声等震耳欲聋的声响来渲染热烈的气氛和紧张的行动,再现了当时的火暴场面:“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其震动人心的效果可与潘阆那首著名的描写钱塘江潮的《酒泉子》相媲美。有《演山先生文集》,其词结为《演山词》。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作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黄裳国籍:中国北宋出生日期:1044逝世日期:1130字:勉仲 人物生平2 黄裳少时随父,宦游经过桐庐。黄父见这里山川毓秀,民风淳朴,四周环境清幽,景色怡人,是一个安心读书的好地方,就把他寄寓到阆苑禅定院读书。后黄裳隐居阆苑山仙人洞(今阆仙洞)苦读十载。致仕后,黄裳提举临安洞霄宫,受到昔日好友仙洞寺住持惠文和尚邀请,返回阆仙洞,为惠文和尚留下了《阆仙洞》一文以纪念。同时又写下了《阆仙洞十题》。在《阆仙洞十题》诗中,黄裳对昔日隐居地——仙人洞内的石龙、石佛、石鼓、天池、傍洞、巨蟾、碧鸡、青栗等景物一一赋诗歌咏,天桥即是其中一景。黄裳笃信道家,其诗充满着道家的玄秘之语,其意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对应解释。诗中天桥横跨阆仙洞顶,为阆仙洞最为显著的一道风景。黄裳认为此天桥是连接人间与仙界之桥,跨过此桥,便可成为地行之仙,逍遥于人世间。他高度赞美了天桥凌空飞架的壮观之姿,人世间虽然桃花流水,春风无限,可有谁知,过此桥之东西便是洞天福地的阆苑仙境呢?知此,莫 主要作品3 1、减字木兰花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2、卖花声人过天街,晓色担头红紫。满筠筐、浮花浪蕊。画楼睡醒,正眼横秋水。听新腔、一声催起。吟红叫白,报道蜂儿知未。隔东西、余音软美。迎门争买,早斜簪云髻。助春娇、粉香帘底。3、八声甘州化工多事了,却收天巧,都与西风。数峰云如扫,闲垂六幕,初见秋容。昨夜烦襟顿释,一雨洗遥空。偏有银蟾好,千里人同。引起游人多感,为静中景色,悲思无穷。傍雕栏怀古,谁问紫元翁。也难逢、金华时候,又岂知、幽会水精宫。尘缘满,指烟霞去,多在江东。4、水龙吟五城中锁奇书,世间睡里无人唤。家家自有,月中丹桂,朱衣仙子。能驻光阴,解留颜鬓,引君霄汉。便西归、休梦华胥国◇,约无限、烟霞伴。谁是采真高士,幻中寻取元非幻。时人不为,玉峰三秀,尘缘难断。莫说英雄,万端愁绪,夕阳孤馆。到流年过尽,韶华去了,起浮生叹。

人物百科 2021-11-06
吴伟业简介

吴伟业简介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人物评价5人物争议6轶事典故7亲属成员8个人作品9墓址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吴伟业别名:吴梅村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太仓出生日期:1609年6月21日逝世日期:1672年1月23日职业:诗人毕业院校:江左三大家之一,娄东诗派开创者主要成就:诗歌代表作品:《风月宝鉴》、《永和宫词》、《洛阳行》、《萧史青门曲》、《圆圆曲》等。 人物生平2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1609年6月21日),吴伟业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读书人家中。吴伟业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位身穿红衣的使者送来会元坊,因此,父母对小伟业寄寓了深切的期望。伟业七岁开始读家塾,十四岁能属文。著名学者张溥见到伟业的文章,感叹地说:“文章正印在此子矣!”于是收留吴伟业在门下受业,传授通今博古之学。从那里吴伟业不仅学到了广博的知识,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使他后来也成为复社魁首之一,由此生出了一系列的好处和麻烦。明崇祯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祯三年(1630)中举人,他崇祯四年(1631)23岁参加会试,以第一名获隽;紧接着廷试,又以一甲第二名连捷。当时有人怀疑这里面有舞弊之嫌,主考不得不将其会元原卷呈请御览,结果崇祯皇帝在卷子上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物议平息。这使吴伟业声名鹊起,并因此对崇祯皇帝怀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知遇之感。不久,吴伟业假归娶亲 主要成就3 吴伟业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大都是古代诗歌百花园中的佳作。现存诗歌近千首,其中五古,七古近一百六十首。这一百六十首古诗中长篇巨制约占半数,可称得上长篇叙事诗的就有二十余篇,二十多篇长篇叙事诗这个数目在整个吴伟业诗集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大的。但是,在长期以来不发达的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的发展史上,却是前无古人,后无继者。且这二十多个作品中的大多数,三百多年来被诗评家们一致公推为名篇佳构。从对这些长篇叙事诗的初步研究的结果看,无论在诗歌内容或艺术形式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吴伟业大量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开创了有清一代长篇叙事诗空前繁荣的局面,从而也奠定了吴伟业本人在中国古典叙事诗发展史中的特殊地位。这一点是前人没有论及的。同时,他还精工词曲书画,堪称博学多才,著述宏丰。他的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广阔,因而有“诗史 人物评价4 《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绵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陈廷焯评论说:"吴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又说:"梅村高者,有与老坡神似处。"(《白雨斋词话》)邓汉仪亦认为,梅村诗“其叙战事始末,则系一代兴亡实迹,非雕虫家所可拟也。”康熙帝亲制御诗《题〈吴伟业集〉》:“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锦应惭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对吴伟业诗歌给予恰当中肯的高度评价,肯定了吴伟业诗歌地位。传记作家王振羽评价吴伟业则相对客观:“吴伟业不是一个完人。我们不能仅因为吴伟业的仕清,就低估他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这里牵涉到对于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作 人物争议5 《红楼梦》的作者,存在争议。一派观点认为,《红楼梦》系吴梅村(即吴伟业)所作。邓狂言《红楼梦释真》即持此说,在此基础上,杜世杰在《红楼梦考释》中据吴伟业《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三剧与《红楼梦》的"巧合"、《鹿樵纪闻》的记载、吴伟业对自己后世的安排、《红楼梦》相关资料中的某些谐音或人名,主张是吴伟业创作了《红楼梦》,而“曹雪芹”只是“抄写勤”,是“子虚乌有先生”。此后,大陆学者,如抚顺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傅波和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钟长山也主张《红楼梦》的“原创作者”是吴梅村,曹雪芹则只是《红楼梦》前80回的重要增删、编修者。吴伟业创作《红楼梦》的说法,在红学界数次引发争议。批评者认为,杜世杰等“红学索隐派”的研究方法,主观随意性强,并非科学考据。从观点上看,该派主要论点代代承袭,了无新意。例如,杜世杰从吴玉峰、孔梅溪和贾雨村(傅波等则弃“贾雨村”而取“棠村”)三 轶事典故6 明崇祯十六年(1643),吴伟业与卞玉京相见,当时,他已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而卞玉京也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诗词书画都很好,吴伟业曾赞美她“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两人一见,相互倾情,卞玉京更是手抚几案,脉脉相问“亦有意乎·”其中托付终身的信息是很明显的。这一次,吴伟业的选择颇为暧昧,他回避了婚娶。时局的恶化之快出人意料。他们分别的第二年,李自成就占领了明王朝的首都,崇祯煤山自缢。一个多月后,被吴伟业定义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横扫中原。吴伟业与卞玉京在此后的多年里失去了联系。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伟业通过老朋友钱谦益打听到了卞玉京的下落,并终于等到了那令人心跳不已的辘辘声,结果却是——卞玉京着道袍与他相见。这段恋情,影响了吴伟业一生。直到临死前还念念不忘。 亲属成员7 关系姓名备注父母吴琨1663年卒朱氏1661年卒兄弟姐妹吴伟节1613年生吴伟光1619年生伴侣郁氏1631年迎娶子女吴璟1662年生吴暽1663年生吴暄1664年生 个人作品8 《石公山》《归云洞》《缥缈峰》《矾清湖》《临江参军》《吴门遇刘雪舫》《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洛阳行》《永和宫词》《琵琶行》《鸳湖曲》《萧史青门曲》《风月宝鉴》《圆圆曲》《遇旧友》《琴河感旧四首》《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 墓址9 清吴伟业墓: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乡潭东高家前村边,墓约16平方米,墓廊残址可见。墓前吴荫培所题“诗人吴梅村墓”碑。

人物百科 2021-11-06
赵岩简介

赵岩简介

1965年6月出生,低男中音歌唱家,声乐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西大学1985级校友。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汉语言系副主任。 目录 1基本资料 2工作经历3主要成就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赵岩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965年6月出生职业:低男中音歌唱家主要成就:1995年11月获文化部举办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歌手大赛二等奖; 工作经历2 1985年考入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外国歌曲译配家邓映易教授,1989年毕业留校任教;1996年9月至1998年7月赴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师从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黎信昌教授;2000年8月评聘为副教授,2002年5月调入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担任主任;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学校公派赴意大利米兰歌剧学院进行学术访问。 主要成就3 1995年11月获文化部举办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歌手大赛二等奖;1998年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山西赛区美声唱法专业组最佳歌手奖;同年7月,获中央电视台“大红鹰杯”电视歌手大赛美声唱法专业组优秀奖;2000年5月在山西省举办三场个人独唱音乐会;2000年11月被评为山西省跨世纪文艺新星;2002年至今在大连市举办六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在二十余年的教学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培养指导的学生多次荣获国家及省级奖项。

人物百科 2021-11-06
赵莹简介

赵莹简介

赵莹,湖南卫视2005年超级女声和2009年快乐女声歌手,2001年拍摄个人首支单曲《HAPPY你和我》MV,在CCTV1、CCTV3多次展播。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概况3荣誉记录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赵莹国籍:中国民族:汉星座:双子座血型:A身高:163厘米体重:43kg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88年6月21日职业:歌手代表作品:再给我一次机会﹑座右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个人概况2 姓名:赵莹生日:6月21日籍贯:北京职业:歌手星座:双子座身高:166cm体重:45kg特长:唱歌、跳舞、演戏爱好:唱歌、听歌、游泳、购物最喜欢的食物:没肉不行最喜欢的季节:春天、秋天最喜欢的颜色:黑色、白色、粉色最喜欢的城市:纽约最喜欢的运动:游泳最喜欢的饰物:腰带最喜欢的颜色:黑、白最喜欢的电影:美国片、和音乐有关的最喜欢的曲风:R&BPOPJAZZ最喜欢的艺人:张惠妹、林俊杰、玛丽亚凯莉、方大同、杨宗纬最喜欢的宠物:狗最讨厌的人:虚伪、爱慕虚荣、高调、自以为是、吹牛最讨厌的事情:被人骗、被人误会最欣赏自己的哪一点:身材最大的愿望:希望在全国各地都能听到我的歌声最难忘的事情:参加超级女声对自己的评价:整体还不错,但是还是有不少缺点噢座右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荣誉记录3 2002年独自创作单曲《再给我一次机会》,并在太乐网打榜,点击率非常高2003年参加《宝贝星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北京赛区第一名,全国第三名2005年参加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长沙赛区第六名2005年做客湖南卫视《音乐不断》节目2005年参与湖南卫视《超级歌会》第三期节目录制2006年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演出及商业演出2007年参加CCTV《同一首歌》,与齐秦同台献唱2008年参与重庆卫视《娱乐星工厂》多期节目录制2008年参与湖南卫视《勇往直前》节目录制2008年被选入由太合麦田和jyp举办的“我是星人”选拔赛培训生行列2009年参加湖南卫视快乐女声,郑州唱区十强,全国300强2009年做客浙江卫视《我是大评委》节目2009年8月8日参加西峰寺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演出2009年参与电影《四大美人儿》拍摄

人物百科 2021-11-06
王野个人资料简介

王野个人资料简介

王野,1987年6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2010年,报名参加湖南卫视选秀娱乐节目《快乐男声》沈阳唱区的比赛,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七强[1] ,赛后签约天娱传媒并推出单曲《最后一秒》。2011年,推出首张个人EP专辑《温暖如野》。2012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痛快》。2014年,出演网络自制剧《不可思议的夏天》;参演电视剧《向着幸福前进》 。2015年,推出个人单曲《故事》。2016年,推出个人单曲《亲爱的》。参演网络大电影《时间猎杀者》,饰演“李陌年”一角。2017年1月5日,推出个人美式摇滚风格的单曲《我可以》。并拍摄网络大电影《地狱系列之勾魂锁》、《深夜食堂之苏先生的店》 。拍摄电视剧《我的早更女友》 ,在腾讯超级网剧《我的女友要上天》中饰演“元宝”一角。 目录 1基本资料 2演艺经历3社会活动4获奖记录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野外文名:King别名:王爷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星座:双子座身高:184cm体重:70kg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出生日期:1987年6月17日职业:歌手、演员毕业院校:沈阳音乐学院代表作品:不是过错的错过、我可以、最后一秒、想为你做的、野雁高飞、我会一直在这里、不可思议的夏天主要成就:2007我型我秀全国40强 2009流行音乐金钟奖沈阳赛区10强 2010快乐男声全国总决赛七强 2011年东方风云榜2011年度东方新人奖 2011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原创歌曲“内地最具潜力新人”奖 2011年中歌榜季度金曲《想为你做的》 及年度新人奖 2012年首张专辑“痛快”荣登四大排行榜 冠军 2012年度乐坛进步奖 2012年MSN星月年度单曲《野雁高飞》 2013年音乐先锋榜“2012年度乐坛进步奖” 2013年音乐先锋榜“年度摇滚歌手(内地)” 演艺经历2 2007年,参加东方卫视选秀娱乐节目《我型我秀》,获得全国40强。2009年,参加“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获得沈阳赛区十强。2010年,参加湖南卫视选秀娱乐节目《快乐男声》,获得全国总决赛第7名,从而正式出道;同年,签约天娱传媒,并推出首支个人单曲《最后一秒》;12月19日,获得第3届音乐风云榜新人盛典媒体推荐大奖。2011年3月,推出首张个人音乐EP《温暖如野》,收录了包括《野雁高飞》、《想为你做的》等在内的4首歌曲;同年,入驻CBA季后赛,歌曲《野雁高飞》成为加油歌;9月,推出个人单曲《荣耀归来》;10月13日,参加“2011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原创歌曲奖”颁奖典礼,获得“内地最具潜力新人奖”,并演唱歌曲《野雁高飞》。2012年5月,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痛快》,收录了包括《骗自己》、《该你的幸福》、《痛快》等在内的10首歌曲;同年,参加山东卫视明星真人秀综艺节目《歌声传奇》。 社会活动3 2012年8月3日,参加“大爱北京沸点中国”暴雨赈灾义演,并呼吁大家为北京等各地暴雨受灾民伸出援助之手。 获奖记录4 音乐类奖项▪2013    音乐先锋榜“2012年度乐坛进步奖”以及“年度摇滚歌手(内地)”    (获奖)    ▪2012    MSN星月年度单曲    野雁高飞    (获奖)    ▪2012    “中歌榜”年度金曲奖    痛快    (获奖)    ▪2011    中国原创歌曲奖“内地最具潜力新人”银奖    (获奖)    ▪201 人物评价5 王野有着“内地版萧敬腾”的称号,他的声线和演绎流露出了本土音乐原始的张力和血性,简单质朴的本色和萧敬腾有着质的区别。王野有着184公分精壮的身材,他被称作是“歌手界的美国队长”,而他的八块腹肌则充满了力量美(网易评)。科班出身的王野音域跨度很大,高音可以唱到信乐团那样,低音是他的强项。除了音域上的优势外,王野的声音和他的外形一样,沉稳大气,极具爆发力(金鹰网评)。

人物百科 2021-11-06
吴子牛简介

吴子牛简介

吴子牛,1952年10月31日出生四川乐山,名永孝,字顺亲,中国影视导演,湖南省潇湘电影集团一级导演,湖南省影协副主席。1983年执导的电影《候补队员》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1984年《喋血黑谷》被评为新时期十年优秀影片;1986年《最后一个冬日》作为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竞赛作品;1988年《晚钟》获第三十九届柏林电影节故事片银熊奖,第七届波哥大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第9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1990年《大磨坊》曾为第四十届柏林电影节参赛作品;1991年《太阳山》参加第2届日本环太平洋电影节;1994年《火狐》获第四十四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最佳推荐奖、法国蒙特彼埃电影节金熊猫大奖。2014年第五代的第一部作品《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2017年2月,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电视剧导演”奖项。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主要作品4获奖记录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吴子牛别名:嗜血导演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中国四川乐山出生日期:1952年10月31日职业:导演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代表作品:《喋血黑谷》、《晚钟》、《大磨坊》、《太阳山》、《火狐》、《南京大屠杀》等主要成就:1994年第四十四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最佳推荐奖 人物经历2 1969年,吴子牛初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落户。1972年,进入乐山地区文艺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乐山地区文工团从事创作和演出。197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担任潇湘电影制片厂的导演。1983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候补队员》,该片获得厄瓜多尔基多国际电影节儿童电影大奖、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1984年,执导剧情电影《喋血黑谷》,该片被评为新时期十年优秀影片奖。1985年,吴子牛获得中国第一批“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同时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同年,担任湖南省青年联合会的副主席;同年,由其执导的战争电影《鸽子树》上映。1986年,执导由陶泽如、李羚合作主演的剧情电影《最后一个冬日》。1988年,执导由陶泽如、孙敏共同主演的剧情电影《晚钟》,他凭借该片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该片获得第39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同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 主要作品3 时间名称备注2019年《可爱的中国》电视剧2018年《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电视剧2017年《于成龙》电视剧2015年《大舜》电视剧2014年《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2013年《闯天下》电视剧2010年《西津渡》电视剧2009年《大国医》电视剧2009年《红七军》电视剧2009年《天地正气》电视剧2007年《贞观长歌》电视剧2006年《大明天下》电视剧2006年《汗血宝马》电视剧2002年《天下粮仓》电视剧2002年《热血忠魂之独行侍卫》电视剧2000年《英雄郑成功》电影2000年《纪委在行动》电影1999年《国歌》电影1995年《南京大屠杀》电影1991年《太阳山》电影1990年《大磨坊》电视剧1988年《晚钟》电影1988年《欢乐英雄》电影1988年《阴阳界》电影1986年《最后一个冬日》电影1985年《鸽子树》电影1984年《喋血黑谷》电影1983年《候补队员》电影吴子牛编剧作品 获奖记录4 柏林国际电影节▪1994    第4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    火狐    (提名)    ▪1989    第3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晚钟    (获奖)    ▪1989    第3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     晚钟    (提名)    中国电影金鸡奖▪1999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 人物评价5 吴子牛一直是个寡言、孤僻的人,身在文艺圈,却不喜欢去结交圈子。而拍摄的片子,却极具爆发力,尤其喜欢在战争中挖掘深层的人性。他很会编排大阵仗、大写意,而他创作的一个重大特色,便是对战争的思考。战争与人的关系,消洱战争,呼唤和平,是他创作的母题(凤凰网、南方人物周刊综合评)。对于电影事业,吴子牛兢兢业业,对于时代情怀,他恪守不渝。吴子牛,一个集天真意趣和历史伤痕于一身的导演,在美学探索和实践方面,吴子牛并非第五代中的佼佼者,但在第五代导演已经自行消解了其集体指称的意味时,吴子牛却能够秉持着从一而终的电影观念和时代情怀。他以持久和稳定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第五代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走进吴子牛的电影世界,里面既没有导演也没有哲学大师,有的只是孩子和诗人,英雄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明,匪徒也不是无药可救的恶棍,他们作为人字的一撇一捺共同支撑起人性这个恒久的话题(《电影新作》评)。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