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淑皇后韩氏(1165年-1200年),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南宋宋宁宗赵括的第一任皇后,为北宋名臣韩琦的六世孙,曾祖父是宋高宗时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宁宗时期权臣韩侂胄的侄曾孙女。父韩同卿升扬州观察使,母庄氏封安国夫人,兄韩俟封承宣使。后与姐姐一同入宫,淳熙十二年(1185年)八月嫁给赵扩,封新安郡夫人,晋崇国夫人。能顺应上意,受到高宗和孝宗的喜爱。赵扩即位为宁宗后立为皇后,韩皇后生两子,都夭折。庆元六年(1200年)病逝,年三十六岁,谥曰恭淑,葬永茂陵。韩皇后的哥哥韩俟及侄子韩照为其服议。韩皇后薨逝之后,韩侂胄势乃衰,始谋北伐以固位。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史书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韩氏别名:恭淑皇后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相州(今河南安阳)出生日期:1165年逝世日期:1200年性别:女葬地:永茂陵 人物生平2 宋宁宗恭淑皇后韩氏,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她的六世祖是北宋名臣忠献王韩琦。起初,韩皇后和姐姐一起进宫,皇后能顺从两宫的心思,于是回到平阳郡邸,封新安郡夫人,不久又晋封崇国夫人。嘉王赵扩受禅为帝后,册封她为皇后。她的父亲韩同卿由泰州知州升为扬州观察使。母亲庄氏,封为安国夫人。庆元六年(1200年)去世,谥号恭淑,暂时安葬在临安府南山广教寺。后迁葬永茂陵。 史书记载3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后妃下》
恭圣仁烈杨皇后(1162年-1232年),原名杨桂枝,严州青溪(今浙江杭州淳安)人,宋宁宗赵扩的第二任皇后。少以姿容入宫,侍吴太皇太后,后吴太皇太后将杨桂枝赐给宋宁宗。赵扩即位为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封为婕妤,六年进贵妃,嘉泰二年(1202年)册立为皇后。杨皇后颇涉书史,知古今。尝因大臣韩侂胄劝立曹美人为后,由是对韩结怨。开禧三年(1207年),借韩侂胄攻金失利之机,使丞相史弥远用计槌杀于玉津园。嘉定十七年(1224年),宁宗崩,史弥远谋废皇子赵竑,杨桂枝与史弥远联手,矫诏废竑为济王,立理宗赵昀,杨被尊为皇太后垂帘听政,至宝庆元年(1225年)撤帘。待绍定五年(1232年),太后七十大寿,加尊号曰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主动提出退出政坛,诏祷天地,大赦天下。翌年病故,享年七十有一(《宋史·皇后传》记载太后享年七十一,《宋史·理宗纪》言绍定五年为太后七十五岁寿,按此,太后去世应为七十六岁),谥恭圣仁烈太后。 目录 1基本资料 2杨皇后人物生平3杨皇后艺术成就4杨皇后人物轶事5杨皇后家族成员6杨皇后史书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杨桂枝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严州府青溪县(今浙江杭州淳安)出生日期:1162年逝世日期:1232年主要作品:《杨太后宫词》《百花图卷》主要成就:计除韩侂胄;拥立宋理宗尊号: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谥号:恭圣仁烈皇后 杨皇后人物生平2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杨桂枝出生于严州府淳安县辽源十五里坑(今里商乡杉树坞龙门墈杨家基)的一户人家。因外貌惊人而很小就被选送入宫,在吴太皇太后(宋高宗吴皇后)宫里侍奉。桂枝漂亮、聪明、舞唱功非凡、且善通经史、能工于诗、善书画,再加上“举动无不当后意”,深得吴太后宠爱,所以吴太后就把她一直留在身边。后来,杨桂枝被比她小6岁的皇太子赵扩看上,吴太皇太后便把她赐给了皇太子。宋宁宗赵扩当上皇帝后,于庆元三年(1197年)册封杨桂枝为婕妤,两年之后又晋升其为婉仪、贵妃。贵妃在众多的妃嫔之中已属凤毛麟角,地位仅次于皇后,时年杨桂枝38岁。事属凑巧,杨桂枝升为贵妃之后,皇后不幸病亡。谁来替补这个瞩目的角色。按理贵妃晋升为皇后属顺理成章,但问题是曹美人也很受皇帝宠爱,权臣韩侘胄对宁宗皇帝赵扩进言,说女人才学高、知古今、性机警不是好事,建议立性格柔顺的曹美人为后。但宁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嘉泰二年(120 杨皇后艺术成就3 音乐则剧孩儿:宋代内宫为后妃奏乐的小女孩。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慈明》:“慈明太后,越人也……时年十一二,尝置宪圣侧,宫中谓之则剧孩儿。”宋周密《齐东野语·杨太后》:“慈明杨太后养母善声伎……如杭,或导之入慈福宫为乐部头。后方十岁,以为则剧孩儿。”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杨皇后在杨才人以下,年十岁,为则剧孩儿。及长,以琵琶隶慈福宫。杨桂枝肯定懂音律,而且琵琶弹的肯定不错,要不然怎么会在宫里当职纵观杨桂枝的一生,她不仅人生命运充满传奇,在一系列政治事件中充分显示了她的睿智与机警,果敢与冷静,就连在艺术上成就也令人十分佩服。她颇懂诗词,写有以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诗集一部,由宋理宗书写取名为《杨太后宫词》,共50首。今淳安县里商乡杨家村保存的《弘农杨氏宗谱》,刻录有杨皇后诗作30首。她的《宫词》“思贤梦寝过商宗,右武崇儒汉道隆。总览权纲术治理,群臣臧否疏屏风”政治意味颇浓,表明了她求贤若渴、唯才 杨皇后人物轶事4 杨皇后来自严州府淳安县民间,深知民间疾苦,体恤百姓。在被正式册封为皇后的第二年,即开禧元年(1205年)十二月,杨桂枝备奏浙江百姓苦于重赋,由于缴不出“生子钱”,凡有育男者,均湮没不举。宁宗应杨后的请求,御批“尽免两浙生子钱”。几年之内,两浙户籍人口就有大幅增长。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杨皇后五十一岁,离开故乡已经三十余年,她要归故乡省亲。考虑到淳安县水路险峻,尤其是淳安县没有大面积的平地,无法建行宫,她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省亲而增加家乡百姓的负担。于是下旨,就在严州府城(梅城)接待亲族。严州知州宋钧体会杨皇后珍惜民力旨意,一面简朴修缮已经比较破败的严州城垣,暂作杨后行宫,一面命所辖淳安、遂安、建德、寿昌、桐庐、分水六县各出一道本地菜肴,准备接待杨皇后。分水县提供的当地一道小型鱼,手指般粗细,半截筷子般长短,头大、吻扁、唇厚、有一对胡须。它生活在新安江,杂食。此鱼腹腔较小,肠道短,内脏部分比 杨皇后家族成员5 杨皇后家族成员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祖父杨宇字广生,号欲孰,以孙女贵,赠永阳王。娶王氏,赠永阳郡夫人。父亲杨纪字子序,举进士第,任官事制临时行政。以女贵,赠永阳郡王,谥惠节。初聚徐氏,继聚张氏,赠夫人。兄弟长兄杨次山杨皇后长兄。次兄杨岐山杨皇后次兄。三兄杨望山杨皇后三兄。四兄杨冯山杨皇后四兄。姐妹长姐杨兰枝杨皇后长姐。适邑西汪姓。表格参考资料: 杨皇后史书记载6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恭圣仁烈杨皇后,少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或云会稽人。庆元元年三月,封平乐郡夫人。三年四月,进封婕妤。有杨次山者,亦会稽人,后自谓其兄也,遂姓杨氏。五年,进婉仪。六年,进贵妃。恭淑皇后崩,中宫未有所属,贵妃与曹美人俱有宠。韩侂胄见妃任权术,而曹美人性柔顺,劝帝立曹。而贵妃颇涉书史,知古今,性复机警,帝竟立之。次山客王梦龙知其谋,密以告后,后深衔之,与次山欲因事诛侂胄。会侂胄议用兵中原,俾皇子<日严>入奏:“侂胄再起兵端,将不利于社稷。”帝不答。后从傍赞之甚力,亦不答。恐事泄,俾次山择廷臣可任者,与共图之。礼部侍郎史弥远,素与侂胄有隙,遂欣然奉命。参知政事钱象祖,尝谏用兵贬信州,弥远乃先告之。礼部尚书卫泾、著作郎王居安、前右司郎官张鎡皆预其谋。开禧三年十一月三日,侂胄方早朝,弥远密遣中军统制夏震伏兵六部桥侧,率健卒拥侂胄至玉津园,槌杀之。复命弥远。象
谢道清(1211年—1283年),天台人,宋理宗赵昀的皇后,右丞相谢深甫的孙女。祖父谢深甫因拥立杨太后(杨桂枝)有功,杨太后选谢女入宫,恰好此时宫中有鹊来巢,以为祥兆。然谢道清生而黧黑,眼睛旁有一黑痣,入宫后一次大病,皮肤脱去后莹白如玉,黑痣也没了。本来理宗欲立贾氏(贾似道的姐姐)为后,但杨太后认为谢氏端庄有福,左右也窃窃私语说:“不立真皇后还立假(贾)皇后吗?”这样才成为理宗皇后。德祐元年(1275年),其孙宋恭帝继位。由于宋恭帝只有4岁,因此由已65岁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垂帘听政,但军政大权仍在宰相贾似道之手。后来,谢道清在满朝激愤的情况下罢免贾似道,但为时已晚,元军已破襄樊,宋朝无力回天。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兵临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谢道清求和不成,只好抱着5岁的宋恭帝,带着南宋皇族出城跪迎,向元军统帅伯颜投降。南宋灭亡后,谢道清由太皇太后降为寿春郡夫人。后来,以谢道清之孙——宋恭帝的哥哥益王赵昰、卫王赵昺为首的南宋残余势力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元。祥兴二年(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负8岁的皇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彻底覆灭。谢道清被俘7年后,于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去世,享年73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轶事4人物评价5家族成员6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谢道清所处时代:南宋、元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天台出生日期:1211年逝世日期:1283年身份: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尊号:圣福 人物生平2 谢道清生下来时就皮肤黝黑,一只眼睛有毛病。谢渠伯死得早,家道愈发衰落。谢道清曾亲自从事家务。当初,谢深甫任宰相,有援立杨太后(杨桂枝)之功,杨太后很感激他。宋理宗即位后,打算选择皇后,杨太后命令选择谢家的几位女儿。只有谢道清未嫁在家,兄弟们想把她送进宫里。她的伯父谢攑伯不同意说:“如果奉诏献女,当要厚置嫁妆,今后不过是一个老宫女,有什么好处呢?”恰遇元宵节晚上,县里有喜鹊来灯山做巢,人们认为这是有后妃的祥兆。谢攑伯不能阻止,于是出资送谢道清上路入宫。不久谢道清出了麻疹,过一段时间,皮肤蜕落,莹白如玉;医生又治好她的眼病。当时贾涉的女儿姿色绝美,也在入选之中。入宫后,理宗想立贾氏。杨太后说:“谢家女儿端重有福气,应当立为皇后。”宋理宗身边的人也私下议论说:“不立真皇后,竟立假皇后吗?”宋理宗不能改变杨太后的主意,于是决定立谢道清。开始封为通义郡夫人,宝庆三年(1227年)九月,进封为贵妃,十二 人物轶事3 有关谢道清入宫封后,民间有不少传说。谢道清祖居临海东郊(一说邵家渡下渡村),村头有小溪、石桥、河埠。谢道清虽出生名门望族,但她却不愿在深闺养尊处优,而是常常与女佣一起上桥头溪边洗菜。据说每当道清临水照影,但见自己头戴凤冠,身穿锦衣,艳丽无比,这连谢道清自己也深为惊异。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道清身上染了疥疮,她不想让自己身上的疮疖被人瞧见,所以洗菜时连衣袖也不卷起。一次,朝廷的选美钦差路过水边,见这位光艳女子洗菜不卷袖,就问缘由,谢道清随机应道:“真龙不露爪么!”钦差见她既明艳又出言不凡,就立即让她上轿进京。奇怪的是,谢道清的轿子一到天台,面容从颇为憔悴到容光焕发;到了嵊县,全身痂痕褪尽;到了临安进宫时,谢道清成了国色天姿的佳丽。进宫后,理宗皇帝见她端庄秀丽,十分欣喜。与之叙话,谢道清应对如流,宋理宗龙心大悦。 人物评价4 杨桂枝:“谢女端重有福,宜正中宫。”《宋史》:“后既立,贾贵妃专宠;贵妃薨,阎贵妃又以色进。后处之裕如,略不介怀。太后深贤之,而帝礼遇益加焉。”蔡东藩:“宋多贤母后,而太皇太后谢氏实一庸弱妇,以之处承平之世,尚或无非无议,静处宫闱,若国步方艰,强邻压境,岂一庸妪所能任此?观其初信贾似道,及继任陈宜中,而已可知谢氏之不堪训政矣。似道为祸宋之魁,夫人知之,宜中之罪,不亚似道,当元兵东下之时,如文天祥四镇之谋,及其后血战之策,俱属可行。即至元兵已薄临安,文、张请三宫移海,背城一战,利钝虽未可必,宁不胜于束手就俘乎?宜中一再阻挠,必欲以国授虏而后快,是似道所不敢为者,而宜中竟为之。赵氏何负于宜中,顾忍出此谋?太皇太后何爱于宜中,顾宁受此辱?要之似道误国,宜中卖国,谢后妇人,偷生惜死,卒为所欺,盖亦一亡国奴也。灵鹊之祥,何足信哉。” 家族成员5 谢深甫:曾任右丞相,赠鲁王,谥惠正。谢攑伯。谢渠伯:为谢深甫次子,赠太师,追封魏王。宋理宗赵昀。谢奕,宋时封郡王。谢堂:两浙镇抚大使,尚荣郡公主。暨、并的节度使,端平初年,有人说他“颇干国政”。 影视形象6 1991年电视剧《血玺金刀》李丽丽饰2003年电视剧《南宋传奇之蟋蟀宰相》何赛飞饰
全皇后全玖,浙江会稽人,宋度宗皇后。度宗死后被尊为皇太后。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太皇太后谢氏带领宋恭帝投降,全太后也随儿子被押解到大都。最后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家为尼而终。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 基本资料1 本名:全玖别称:全太后所处时代:南宋末年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会稽丈夫:宋度宗 人物生平2 宋度宗全皇后,会稽人,理宗母亲慈宪夫人的侄孙女。她略通书史,年幼时跟随父亲全昭孙任岳州知州。开庆初年,任期已满回朝,经过潭州。当时元兵从罗鬼进入攻破全州、衡州、永州、桂州,围攻潭州,有人看见神人保卫此城,后来只有潭州未被攻下。一年后,战事平息,回到临安。正遇忠王打算纳妃。当初,丁大全请求选临安府顾砮的女儿,已经举行聘礼了;丁大全事败,顾砮也被罢官。台臣们认为顾砮是丁大全一党,应当另选名门女儿来配婚太子。大臣们于是说全氏侍奉其父亲全昭孙,往返江湖,备尝艰难险阻;如果身处富贵,一定能警戒事业成功之道。理宗因为母亲慈宪夫人的缘故,就诏她入宫,问道:“你的父亲昭孙,过去在宝佑年间死于王事,每念及此,令人哀痛。”皇后回答说:“我的父亲固然可怜,淮、湖的人民尤其可怜。”皇帝深感惊异,对大臣们说:“全氏女言语非常得体,应当配婚太子,承接祭祀。”景定二年(1261)十一月,诏令封为永嘉郡夫人。十二月,册封为
晁盖,绰号“托塔天王”,是施耐庵所著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晁盖本是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保正、本乡财主。因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村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后因与刘唐、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合谋智取生辰纲事发后遭官府追杀,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因梁山泊寨主王伦忌才,不能相容,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晁盖为寨主。宋江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遇险时,晁盖与其他梁山好汉一同劫了江州法场,将宋江,戴宗救出。宋江上梁山后,逐渐将晁盖架空。后在讨伐曾头市战役中,晁盖被史文恭的一支毒箭射中,中毒身亡。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性格特点4人物来源5衍生形象6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晁盖别名:托塔天王、晁天王、晁保正、铁天王饰演:张治中(1998版电视剧《水浒传》) 吕良伟(2009版电视剧《水浒传》)性别:男登场作品:《水浒传》民族:汉籍贯:山东郓城县东溪村 人物经历2 晁盖原是梁山附近的济州郓城县东溪村的富户,任村里的保正。他不娶妻室,专爱结识天下的好汉,凡是有人来投奔他,他都热情接待。郓城县东门外有东溪、西溪两个村,中间隔着一条大溪。传说西溪村经常闹鬼。有个僧人便教村民凿了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把鬼都赶到了东溪村。晁盖闻知愤怒,独自一人趟过大溪,把青石宝塔夺了过来竖到东溪村。从此,当地人都称他为“托塔天王”。一天清晨,晁盖尚未起床,忽有庄客来报,说是县里的巡捕都头雷横来了。晁盖亲往迎接。雷横带着十几人,见到晁盖,告诉他在灵官庙发现的一大汉不像良善之辈,便把他绑了起来。准备押往县衙,顺便到保正村上坐坐。晁盖摆下宴席款待,几杯酒下肚后,晁盖找了借口来到关押大汉的门房。得知此人名叫刘唐,来东溪村投奔晁盖,晁盖用计救了他,他把生辰纲的事告诉了晁盖,晁盖决定去取生辰纲。后晁盖联合吴用,吴用又请来阮氏三兄弟共事,六人来到晁家大院后堂,谈起劫取生辰纲之事。几人宣誓完毕, 性格特点3 晁盖的性格特点很鲜明,基本上可以用几句话概括: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江湖朋友;敢作敢当,遇不平事敢出头;讲义气,对朋友实心实意;遇事急躁,不善于团结人。晁盖性格的形成与其生活经历相关。首先,晁盖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江湖朋友。晁盖自己不干什么营生,他的财产主要是上一辈留下来的,还有就是他家土地上的收益,所以晁盖也不用担心什么,他整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练习枪棒,结交朋友。晁盖结交朋友很随便,只要是来投奔他的,无论什么人都留到庄上。晁盖结交的人中,大概江湖匪类和蒙骗吃喝的人士较多。晁盖容留匪类要冒一定风险,为了避免这样的危险,晁盖和郓城县负责治安的朱仝、雷横都成了好朋友,还当了官方色彩的保长,一般不会有人找他的麻烦。其次,晁盖敢做敢当,遇不平事敢出头。晁盖住在东溪村时,徒手托塔,他行为对西溪村的人来说,不啻是灾祸,但对东溪村的人就是莫大的福音。西溪村明显没有晁盖这样敢做敢当的人,否则两个村子必然形成械斗,而 人物来源4 作者在塑造晁盖这个人物形象时,很可能参考了方腊的形象,因为两者在两方面有明显的借鉴与被借鉴痕迹。首先,晁盖的石碣村,之“碣”,与方腊出生的村之“塌”(音“遏”,指皖浙农村的堤坝),两字音虽不同,但字形相近,很可能有所借鉴。其次,晁盖的个人信仰体系虽不明晰,但对异梦佳兆颇为信服,其梦“七星入屋”与方腊所居州里遗留的帝王信息相一致。仍是《宋史》其传记载说:“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相传有天子基、万年楼,腊益凭籍以自信”。并且,两人都因不满封建统治而武装反抗,只是方腊的反抗规模更大,影响更深。 衍生形象5 晁盖影视形象年份/制作公司影视名称扮演者剧情设定1957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水浒传:智取生辰纲》黄楚山1972邵氏《水浒传》佟林1973日本NTV《水浒传》山形勋1976香港TVB《逼上梁山》关海山1983山东电视台《水浒传》彭荫泰、王洪涛、陈国典《晁盖》单元为彭荫泰、《宋江》单元为王洪涛、《李逵》单元为陈国典。1992香港TVB《水浒英雄传》林尚武此版晁盖在结尾打败天狼星后,退位让贤于宋江1998中央电视台《水浒传》张治中2006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青面兽杨志》李振起2011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晁盖》刘信义2011第一视频集团、山东电视台、天津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水浒传》吕良伟此版晁盖戏份被大大提前2013长城影视《武松》全保军2017《水浒之智取生辰纲》祝新运2017《水浒恶人传之黄金七镖客》郭凯时间片名类型1998《水浒传》电视剧2009《水浒传》(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6 明末清初评论家金圣叹:晁盖何尝不是天人,看他有阔处,有毒处,有正处,有良处,有快处,有真处,有捷处,有雅处,有大处。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巽昌:晁盖是梁山泊第二任大头领,是他为山寨兴旺发达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开拓了道路,容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人马。评论家李光阁:他(晁盖)是一个过分讲义气而忽视政治权谋的人,在梁山上大部分人企图向朝廷靠拢的情况下,领导梁山事业的发展就成了他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号无庵居士。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人,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宋中后期军事家,民族英雄,左武卫将军孟宗政第四子。孟珙出身将门,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为岳飞部将。他早年随父于枣阳抗金,在孟宗政死后接管忠顺军,累官京西兵马钤辖。绍定六年(1233年),击败入侵的金国恒山公武仙所部。端平元年(1234年),参与蔡州之战,联合蒙古灭亡金国。宋蒙战争爆发后,统领南宋川蜀、京湖两大战场,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累官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封汉东郡开国公。晚年以宁武军节度使致仕。淳祐六年(1246年),孟珙病逝,年五十二。后特赠太师、吉国公,谥号“忠襄”。孟珙虽为武将,但注重文教事业,于战乱之际兴建公安书院、南阳书院。又精研《易经》,颇通佛学。著有《警心易赞》《无庵法语》等,今已佚失。《全宋诗》《全宋文》辑录有其诗文。(概述内图片来源)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轶事典故6主要作品7人际关系8后世纪念9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孟珙别称:孟少保、孟忠襄字号:字璞玉 号无庵居士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随州枣阳出生时间:1195年去世时间:1246年10月13日主要作品:《警心易赞》主要成就:歼灭金国武仙军团,联蒙灭金;屡败蒙古,收复襄阳、樊城等地祖籍:绛州官职: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封爵:汉东郡开国公→吉国公(追封)追赠:少师→太师谥号:忠襄 人物生平2 孟珙的祖先在北宋灭亡后,从绛州投奔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岳家军”,此后便随军定居在随州、枣阳(今皆属湖北)一带。孟珙生于将门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曾立过军功;祖父孟林也是岳飞部属;父亲孟宗政在开禧北伐中崭露头角,授京西兵马钤辖,镇守襄阳。孟珙是孟宗政的第四个儿子,由马氏所生。从少年起,孟珙和孟璟、孟璋、孟瑛兄弟四人就被孟宗政带在军中。军旅生涯的锻炼,使他不仅练就了良好的武艺,而且培养出了对战场形势的敏锐观察力。宋宁宗在位时,新兴的大蒙古国南侵金朝,金军节节败退,金宣宗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本来向金朝称侄纳贡的南宋见状,便以各种理由拒绝给金国输送岁币。而金宣宗对南宋停输岁币之举十分愤恨,在权臣术虎高琪的撺掇下,他不顾两线作战的危险,毅然发动了侵宋战争,企图从南宋方面补回蒙古人造成的损失。孟珙父子就是在这场持续七年的战乱中成为南宋京湖战场的主要将领。嘉定十年(1217年),金军大举进犯襄 主要影响3 孟珙在南宋中后期,以一己之力,统领南宋两大战场(川蜀、京湖),建立起一体化的防御体系,抵抗蒙古入侵,确保南宋政权挺过了宋蒙战争的前十余年。无论战功还是品德上,都堪称英雄。淳佑元年(1241年)春,孟珙改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兼夔州路制置大使,统领长江上游、中游的防务,正式成为南宋两个战区的主帅。在宋蒙战争的局面基本稳定下来后,孟珙开始着手建立整体性的防御体系。首先,是大本营京湖战区的建设。孟珙引用三国名将陆抗的话:“荆州,国之藩表,如其有虞,非但失一郡,当倾国争之。”他指出,长江从上游的秭归到中游的寿昌(今湖北鄂州)防线漫长,既有渡口,又有关隘,处处防守的话令人堪忧,因此必须倾全国之力守住荆襄一带。中游重镇江陵城,四周都是良田,孟珙发现这个情况后认为这样的平原没有阻拦,敌人骑兵能够很快到达城下。他亲手绘制工程图,组织军民在江陵附近以沮、漳、汉三条河流为依托,建起堡垒和隘口。后来襄樊的失守直接导致 历史评价4 慧开:英雄盖世上将军,洞寇闻风丧胆魂。寸刃不施机莫测,看渠谈笑定乾坤。刘克庄:逾八十年,猘不南吠。酋长相戒,曰彼有备。古有上医,灼见病源,其人往矣,而方犹存。脱脱:①珙忠君体国之念,可贯金石。②宋之辱于金久矣,值我国家兴师讨罪,声震河朔,乃遣孟珙帅师夹攻,遂灭其国,以雪百年之耻。而珙说礼乐、敦诗书,诚寡与二。胡应麟:蔡州之胜,雪百年耻,要以孟珙氏为将,故坐收成绩。不尔,金纵垂亡,岂宋所能必克耶?蒙古灭金,势已压宋,而孟顾能于其间收复襄邓诸城。庐州之围,杜杲以数千御八十万之众,元人倾国不能进跬步。余尝谓国势无强弱,人实为之。黄道周:孟珙才贤,能经善权……金既破灭,改而防元,荆、襄、樊、汉,百计保全。一谋一策,无不了然。(《广名将传》卷16)朱轼:珙当宋事扰攘之秋,每得一城、复一郡,则增兵置卫、据关设险十数年。襄汉之间,所欲规画者甚备。值时无贤宰,凡事沮滞,百不及一。及珙没后,元兵南侵,以一吕文 轶事典故5 黄州之战,朝廷赐孟珙金碗,他把金碗加上白金五十两赏赐给诸将。将士日夜战斗,伤病员很多。孟珙与大家同甘共苦,加派军医为士兵疗伤,将士们都感激不已。治理川蜀时,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和谐,互相弹劾对方。孟珙写信给他们说:“国事都如此事态了,你们两个应该合智并谋,一起对抗蒙古,现在反而勇于私斗,岂不愧对于廉颇蔺相如的风骨吗!”两个人览信后,十分惭愧,重归于好。淳祐二年(1242年),余玠任四川制置使,顺路拜访孟珙处。孟珙认为重庆(四川制置司已由成都迁至重庆)的粮草太少,慷慨地发送十万石屯田粮给余玠作为见面礼,并派兵六千入蜀,命令儿子孟之经担任策应司都统制,随时准备救援。同年,孟珙奏请朝廷,希望为在抗蒙战争中牺牲的文武官员立庙,以纪念他们保卫国家的功劳,并激励后人献身报国。他在岳阳的慈氏塔下,建起了一座祠堂,朝廷下旨赐名闵忠庙,每年祭奠一次殉国者。关于孟珙灭金一事,后人有诗称:“太庙埋魂骨已 主要作品6 孟珙精于《易》,亦通佛学。著有《警心易赞》,已佚。《读书附志》载有《无庵法语》1卷,称此书为孟珙与公安县僧人法东应对之语,今亦佚失。《全宋诗》卷3154录其诗2首。《全宋文》卷7762收有其文。 人际关系7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高祖父孟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部将。曾祖父孟立累赠太子太保。曾祖母胡氏追封绛郡夫人。祖父孟林累赠太子太傅。祖母白氏追封太宁郡夫人。父亲孟宗政南宋名将,官至荆鄂都统制兼知枣阳军。累赠太师、永国公,谥号“忠毅”。母亲马氏封冀国夫人。——妻子彭氏封定襄郡夫人。平辈兄弟孟璟曾任武昌帅臣。孟璋曾任鄂州都统制。孟瑛随父兄征战。子辈长子孟之经官知辰州。次子孟之缙官知宝庆府、饶州等地,后投降元朝。长女孟氏嫁左领军卫将军、权发遣柳州王该。次女孟氏晚于孟珙六年去世。表格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8 孟珙家乡的人民,为纪念他的忠烈,将随州城两乡的孟家故里命名为孟家桥。孟珙死后葬于寿昌军武昌县金紫山,即今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镇下杨村涂镇茶场。据《武昌县志》载:“孟珙墓在县西南一百里贤庾乡紫金山,有碑,碑云:宋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1984年,孟珙墓被列为鄂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索引9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三·孟少保神道碑》《宋史·卷四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吴玠(1093年-1139年7月18日),字晋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人。南宋名将。吴玠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与其弟吴璘都以勇略知名,先后归属于曲端、张浚麾下。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玠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史称“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玠汰冗员、节浮费,广设屯田、修复废堰,与胡世将创转船折运法,使粮储充足。官至四川宣抚使。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病逝,年四十七。追赠少师,谥号“武安”。淳熙三年(1176年),追封涪王,位列七王之一。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轶事典故6人际关系7人物争议8后世纪念9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吴玠别名:吴武安、吴涪王所处时代:宋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德顺军陇干县出生日期:1093年逝世日期:1139年7月18日 主要成就:抗击金军,保全蜀地字号:字晋卿官职: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爵位:涪王(赠)谥号:武安 人物生平2 吴玠原籍德顺军陇干县,后因其父吴扆葬于水洛城(今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城),而迁居该地。少年时性格沉毅、崇尚气节,通晓兵法且善于骑射,读书时能通晓大义。北宋末年,尚未满二十岁的吴玠以良家子身份在泾原路入伍从军。宋徽宗政和(1111年-1118年),西夏犯边,吴玠率军鏖战,因其英勇晋升为进义副尉、权任队将。宣和二年(1120年),又参与镇压方腊起义,“破其众,擒酋长一人”,再破“河北贼”。累功至忠训郎、权任泾原第十一正将(《宋史》作第十将)。靖康元年(1126年),西夏进攻怀德军,吴玠率百余骑兵追击,斩首一百四十六级。以功补授秉义郎、泾原路第十二副将(《宋史》作第二副将)。凭借这几次战役,吴玠在军中初露锋芒。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西路军出大庆关(今陕西大荔县东),进犯陕西,直趋泾原路。吴玠受经略司统制官曲端之命,率前军迎击,大败金兵于青溪岭,追击三十里,“金人始有惮意”。因功升为武义郎、泾原 主要影响3 吴玠早年从军抗击西夏,后与其弟吴璘领兵抗金,于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此挫败金军,为保全川蜀之地作出杰出的贡献。当富平之战宋军大败、金军全力入侵川蜀时,东南一带也形势危急,如果不是吴玠挺身而出,“无蜀久矣”。川蜀百姓感念吴玠的恩德,至百年后仍未改变。吴玠在北宋末年未冠时便以良家子身份从军。宋徽宗时,他多次抗击西夏入侵,又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再破“河北贼”,在军中初露锋芒。建炎二年(1128年),受统制官曲端之命,率前军大败金兵于青溪岭。后又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次年,击斩宋江余部起义军首领史斌。富平之战时,吴玠领军力战金完颜宗弼部。战后又整编残部,扼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吴玠在绍兴元年(1131年)至绍兴四年(1134年)间,于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仙人关之战中屡抗金军,保全四川,史称“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玠为克服粮运困难的局面,采取屯田自养等多种办法。除在兴州 历史评价4 张浚:臣奉使川陕,窃见主兵官除吴玠、王彦、关师古累经拔擢,备见可任外,其余人才尚众,谨开具如左:吴璘、杨政可统大兵,田晟可总一路,王宗尹、王喜、王彦可为统制。(《宋史全文》引)周聿:陕西诸路既命杨政帅熙河,吴璘帅秦凤,然所屯之众,皆四路忠勇之士,吴玠教习已逾十年,百战之馀,所向无敌。(《续资治通鉴》引)赵构:①材气不群,忠勇自奋。策足功名之会,腾声关陇之间。比者擢帅泾原,尽护诸将。岐下之战,尤为隽功。获其酋豪,丑类折北。(《吴武安公功绩记》引)②比以功伐,寖阶显荣。却敌有沈果之机,驭军适威爱之济。(《吴武安公功绩记》引)③朕尝思其人以济大业,及见宣抚司奏金人拥大兵而来,有吞噬四川之心,卿能保关克敌,挫彼虎狼之锐,而壮朕兴复之威,非谋以济勇,能若是耶?(《吴武安公功绩记》引)④吴玠久在蜀,备著忠绩。(《续资治通鉴》引)吴璘:方和尚原时,我内外至危急。敌以璘兄弟扼其后,终不敢轻向蜀。(《吴武顺王 轶事典故5 吴玠行军作战时遵从孙武、吴起之战法,只谈远略,不求小利,因此能每战必胜。他统御部下严明而有恩惠,常常虚心询问、接受意见。吴玠虽身为大将,但能听取最下层的士卒的想法,因此士卒们都乐意为他拼死效命。吴玠选用将佐时,只视其功劳高低,不为亲朋故旧或权贵而徇私情。吴玠喜读史书,每次看到从前可以学习的事时,都将其一一记录,置于座右。时间一久,墙壁上都是吴玠记下的格言。吴玠素来不摆威仪,即使在担任川陕宣抚副使后,也依旧不拘礼节。他常常背着手外出步行,和普通士兵站着谈话。幕僚担心有刺客威胁其安全,吴玠致谢道:“确实像您所说的。但我的意图不在这里。国家不清楚我吴玠不才,授我宣抚副使之职。我只担心军民有冤屈无处申诉,被门吏阻隔,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幕僚听后,深为佩服。吴玠兄弟受刘子羽举荐,得以被宣抚处置使张浚委任。后来,刘子羽被贬为单州、白州等地,张浚谪居福州,吴玠不仅为张浚求情,还两次请求用自己节度使的官职 人际关系6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曾祖父吴廉累赠太师、魏国公。曾祖母李氏追封魏国夫人。祖父吴遂累赠太师、楚国公。祖母齐氏追封楚国夫人。父亲吴扆曾任指挥使,累赠太师、鲁国公。母亲刘氏追封鲁国夫人。平辈弟弟吴璘官至四川宣抚使,封新安郡王。卒赠太师、信王,谥号“武顺”。子辈长子吴拱官至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卒赠太尉,谥号“襄烈”。次子吴扶——三子吴捴——四子吴扩——幼子吴揔——《宋史》称吴玠有五子:拱、扶、捴、扩、揔。但《吴武安公功绩记》止载其三子:拱、扶、撝。今采《宋史》之说。表格参考资料: 人物争议7 关于吴玠的死因,《宋史·吴玠传》载其“晚节颇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喜饵丹石,故得咯血疾以死”,即认为他好色且喜欢服食丹药,最终患咯血病而死。但据南宋洪迈《夷坚志·吴少师》记述:吴玠“使人渔色成都”之事,或因其夏夜出师时本已免疫功能下降,仓促间饮用了含蚂蝗虫卵的脏水,致使体内幼虫滋长并侵入内脏,造成穿孔而病入膏肓。于是委派快骑南下成都,速召名医张锐北上诊治。至于“喜饵丹石”说,或许是张锐替他调制黄泥白面丸药,与嗜毒无关。按《夷坚志》“天方剧暑”的记载,时值盛夏,而吴玠正卒于绍兴九年(1139)六月仙人关抗金前线任上。故《夷坚志》所述逸事疑为同年酷暑致使气息奄奄的病灶症候。总之,吴玠真正死因当为食源性寄生虫穿孔发作而咯血,引起并发症,终告不治。有观点认为吴玠本传中关于其“嗜欲”、“渔色”、“喜饵丹石”的不实之辞,实际上源于《夷坚志·卫承务子》条。好事者穿凿傅会,将他战时误饮含虫脏水发病症状,等 后世纪念8 今甘肃、陕西、四川等地仍留有吴氏的庙祠二十余处,战地遗址、遗迹三十余处,合计共有六十余处,如庄浪吴王庙、天水名将庙、徽县忠烈祠、宝鸡吴公祠、凤县涪王祠及阆中锦屏山书刻等。吴玠深知能控扼蜀口、固守东接梁洋水陆冲要,南系四川喉襟要害之地的兴州,皆得益于嘉陵江漕运,故于绍兴六年(1136年)冬十月,奏封嘉陵江神为“善济侯”,始建江神庙于兴州。时吴玠正置司兴州,亲督建此庙。因而,江神庙供奉的原本就是嘉陵江神“善济侯”和奏封嘉陵江神,并主持兴建江神庙的吴玠,因此也称吴王庙。吴山位于甘肃省徽县城关东北隅横翠一山,古名钟楼山。“宋故将军吴玠之墓”及“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碑”便座落在这里。吴山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碑之正东约九米处,状呈圆形,高1.4米,底径9.3米,底部用石块筑起约40厘米。“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碑”座东朝西,高2.96米,宽1.53米,厚0.31米,碑额下面篆刻 史料索引9 《吴武安公功绩记》《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史传三编·卷三十七·名臣传二十九》
完颜旻(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男,女真族,女真名阿骨打,会宁府会宁县(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金朝开国皇帝,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的儿子,母为翼简皇后拿懒氏。心怀大志,勇武善战。天庆四年(1114年),起兵反抗辽朝。收国元年(1115年),建国“大金”,年号“收国”,建都会宁府,加号大圣皇帝。次年,改元天辅。在位期间,把猛安谋克制度改革为军事行政组织。天辅三年(1119年),颁行女真文字。天辅七年(1123年)八月,领兵返回上京,经过部堵泺西行宫,病死于途中,时年五十六,谥号武元,庙号太祖,安葬于睿陵。皇统五年(1145年),累谥“应乾兴运昭德定功睿神庄孝仁明大圣武元皇帝”。完颜旻作为女真部落联盟首领,完成了建国、破辽两件大事,推动女真族的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轶事典故4艺术形象5人物评价6为政举措7家庭成员8史书记载9陵寝墓地 基本资料1 本名:完颜旻别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王旻所处时代:金朝民族族群:女真族出生地:会宁府会宁县(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生日期:1068年8月1日逝世日期:1123年9月19日主要成就:建立金朝,灭亡辽朝庙号:太祖谥号: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在位时间:1115年 - 1123年年号:收国(1115年)、天辅(1117年)陵寝:睿陵 人物生平2 完颜阿骨打是金世祖完颜劾里钵次子,其母为翼简皇后拿懒氏。幼年时候和小孩子们做游戏,一人的力气能抵过几个人的,举止又端庄稳重,劾里钵特别喜欢他。完颜劾里钵和腊醅、麻产在野鹊水作战,身上受了四处伤,处境极为危险,他让阿骨打坐在自己膝上,顺着阿骨打的头发抚摸着他,说“:这个儿子长大了,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阿骨打十岁的时候,喜好弯弓射箭,刚到童年,就射得很好。一天,辽朝使臣坐在府中,看见阿骨打手中拿着弓箭,让他射群鸟,连续三发都射中了。辽朝使臣惊惶四顾说“:是一个奇特的男子啊!”曾经到纥石烈部的活离罕家中赴宴,在门外散步,往南望见一座高高的土山,众人射箭,都射不到山那里。阿骨打一箭射过了那土山,量一下箭到的地方,超过了三百二十步远,宗室子弟谩都诃最善于远射,他射不到那里,还差一百步。劾里钵攻伐卜灰,阿骨打因为辞不失在军中而要求随从前往。劾里钵不允许但是心里奇怪这件事。乌春已经死了,窝谋罕请求议和。 轶事典故3 辽道宗时,曾经有五色云气在东方出现,形状像容量为二千斛的圆形大谷仓,司天孔致和私下对别人说:“这片五色云气下面应当有不同寻常的人出生,创建不寻常的事业。老天用气象告诉我们,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不久,完颜阿骨打出生。完颜阿骨打曾朝觐辽道宗,在辽国,阿骨打跟一位辽国权贵下棋,辽国权贵走错一着,要强行悔棋。阿骨打坚决不让,那位权贵再三纠缠,阿骨打没法忍受,立即拔出佩刀要剌杀那位权贵。完颜娄室刚好在身边,他一下子按住阿骨打佩带的刀鞘。阿骨打没法拔出佩刀,就随手用刀柄撞打辽国权贵的胸部。辽道宗知道后勃然大怒,大臣们乘机添油加醋,劝辽道宗杀掉阿骨打。辽道宗只说:“吾方示信以怀远方,不可杀也。”阿骨打逃过一劫。天庆二年(1112年)春,辽天祚帝往混同江钓鱼,驻跸春州,境外生女真酋长在千里以内者,依旧例均要前来朝觐。适逢“头鱼宴”,酒至尽头,天祚帝凭临殿前栏杆,命诸位酋长依次起舞;独有阿骨打推辞说不会跳舞 艺术形象4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完颜阿骨打与主角萧峰为结拜兄弟,在萧峰带着阿紫前往长白山之时曾给予帮助。后萧峰被耶律洪基软禁在燕京,完颜阿骨打亦率领女真勇士参与救援。1997年电视剧《天龙八部》:郑柏麟饰演完颜阿骨打;2003年电视剧《天龙八部》:孙蛟龙饰演完颜阿骨打;2003年吉剧音乐电视剧《完颜阿骨打》:韩东亮饰演完颜阿骨打;2004年电视剧《江山美人》:计春华饰演完颜阿骨打;2011年数字电影《大金始祖》:阿威饰演完颜阿骨打;2012年纪录片《契丹王朝》:鲍海鸿饰演完颜阿骨打。 人物评价5 《金史》:“太祖英谟睿略,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人乐为用。世祖阴有取辽之志,是以兄弟相授,传及康宗,遂及太祖。临终以太祖属穆宗,其素志盖如是也。初定东京,即除去辽法,减省租税,用本国制度。辽主播越,宋纳岁币,以幽、蓟、武、朔等州与宋,而置南京于平州。宋人终不能守燕、代,卒之辽主见获,宋主被执。虽功成于天会间,而规摹运为宾自此始。金有天下百十有九年,太祖数年之间算无遗策,兵无留行,底定大业,传之子孙。鸣呼,雄哉!”完颜劾里钵:“此儿长大,吾复何忧?”“惟此子足了契丹事。”耶律延禧:“阿骨打意气雄豪,顾视不常。”程寀:“太祖武元皇帝受命开基,八年之间,奄有天下,功德茂盛,振古无前。”朱熹:“阿骨打初破辽国,勇锐无敌。及既下辽,席卷其子女而北,肆意蛊惑,行未至其国而死。”廼贤:“十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石断云鳞秋雨后,苔封鳌背夕阳中。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 为政举措6 “勃极烈”制度在金国的中央,废除部落联盟时的“国相”制,设立勃极烈四人,组成皇帝以下的最高统治机构。吴乞买为谙班(大)勃极烈,原国相撒改为国论(国)忽鲁(诸部统帅)勃极烈,辞不失为国论阿买(第一)勃极烈,阿骨打弟杲(斜也。杲音搞gao)为国论昃(第二)勃极烈,后又增阿离合懑(阿骨打叔)为国论乙室勃极烈,管理对外事务。女真部落制时代,部落长老在山野环坐,指画灰土议事。乌雅束时,有事仍要聚集商议。勃极烈的设置,保留有古老议事制的一些痕迹,但它实际上已是辅佐皇帝的统治机构,是全国最高的行政管理的中枢。刑法制度《金史·刑志》说:金初法制是“刑、赎并行”。犯罪应没为奴隶者,可以用财物赎免。犯重罪也可以自赎,但要被削去鼻子或耳朵,以示不同于平民。掘地深、广各数丈作为监狱,以囚禁罪人。金太祖没有制定完整的法律,但在建国前后,陆续颁发了几项法令:(一)贫民负债不能偿还,多卖妻子为奴。金太祖建国前,曾下令三年 家庭成员7 父亲:金世祖完颜劾里钵母亲:翼简皇后拏懒氏圣穆皇后唐括氏,生金徽宗完颜宗峻、丰王完颜宗朝、赵王完颜宗杰。光懿皇后裴满氏,生辽王完颜宗干。钦宪皇后纥石烈氏,宋王完颜宗望、陈王完颜宗隽、沈王完颜讹鲁。宣献皇后仆散氏,生金睿宗完颜宗尧、豳王完颜讹鲁朵。元妃乌古论氏,生梁王完颜宗弼、卫王完颜宗强、蜀王完颜宗敏。崇妃萧氏(萧崇妃),生纪王完颜习泥烈、息王完颜宁吉、莒王完颜燕孙。娘子独奴可,生邺王完颜斡忽。儿子辽王完颜宗干,女真名斡本(海陵王时为金德宗,金世宗时降为辽王)宋王完颜宗望,名斡离不金睿宗完颜宗尧(初名宗辅),女真名讹里朵梁王完颜宗弼,女真名兀术嫡长子金徽宗完颜宗峻,女真名绳果陈王完颜宗隽,女真名讹鲁观丰王完颜宗朝,女真名乌烈(列蒲阳虎)卫王完颜宗强,女真名阿鲁蜀王完颜宗敏,女真名阿鲁补赵王完颜宗杰,女真名没里野沈王完颜讹鲁豳王完颜讹鲁朵纪王完颜习泥烈息王完颜宁吉莒王完颜燕孙邺王完颜斡忽女儿 史书记载8 《金史·本纪第二·太祖》 陵寝墓地9 天辅七年(1123年)九月癸丑日,金太祖的棺椁被运送回金朝都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区白城镇)。九月乙卯日,葬于宫城西南。天会十三年(1135年)二月辛酉日,改葬于和陵,立《开天启祚睿德神功之碑》于燕京城南尝所驻跸之地。皇统四年(1144年),改和陵为睿陵。贞元三年(1155年)十一月,改葬于大房山,陵寝仍称睿陵。
庆寿公主(1059年7月7日—1144年),宋仁宗第十女,母昭淑贵妃周氏,嘉祐四年五月戊午日(五月廿五日)生于东京潜龙宫,宋高宗绍兴十四年卒于越州府(今浙江绍兴),享年八十六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长寿的公主之一。夫彭城王钱景臻。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介3历史故事 基本资料1 本名:赵氏别名:庆寿公主,令德景行大长帝姬所处时代:中国宋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东京潜龙宫出生日期:1059年7月7日逝世日期:1144年主要成就: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公主之一父亲:宋仁宗赵祯母亲:周贵妃夫君:钱景臻嫡子:钱忱、钱愕庶子:钱愐、钱恺女儿:宜春郡主 简介2 宋仁宗第十女鲁国公主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原封庆寿公主,英宗进惠国长公主,神宗进许国大长公主,后改韩国。哲宗进周、燕两国,徽宗进秦、魏两国,政和改令德景行大长帝姬,高宗改封秦、鲁国大长公主。鲁国公主一生逃灾免祸,高寿善终。这样的公主是多数,只是她们的人生平淡,无甚坎坷无甚功德无甚作为,史书略记。记下的公主都事迹复杂,命运与政治纠葛太多,让人误以为“生于帝王家”是公主共同的人生遗憾和人生悲剧。 历史故事3 当年“靖康之难”,金兵把在京的所有帝姬、宗姬、族姬大部分都虏走,连一岁多的都没放过。鲁国公主被漏掉了,金兵一走,她就留在了汴京,恢复公主封号后,改为秦鲁两国大长公主。金兵不知道有这个帝姬,此时宋仁宗的儿女除了这个鲁国公主,有的早死,有的半老而死,金兵就以为她也是死了的——就算不死,也老得让金兵丧失了兴趣,所以就对前朝公主放了一马。根据《宋会要辑稿》和《宋史·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七》记载鲁国公主嘉祐五年(1060年),初封庆寿公主,治平四年(1067)进许国大长公主,后下嫁钱景臻,那么到靖康二年(1127)时鲁国公主已经六十九岁了,已近古稀之年了。驸马钱景臻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鏐的后人,北宋大臣、文学家钱惟演之孙,钱暄之子。钱家在杭州一带,在官宦商贾阶层根基颇深,在老百姓中也颇有基础。北宋灭亡后,宋高宗定都杭州,建立南宋(1127年),钱家曾经捐出家财当军费。宋高宗赵构敬鲁国公主辈分尊
延庆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五代皇帝唐武宗李炎的第四女。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四月,她获封号延庆公主,和静乐公主一起获封。没有关于延庆公主是否婚嫁的记载。 目录 1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1 民族:汉族封号:延庆公主父亲:唐武宗李炎姓氏:李受封时间: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四月所处朝代:唐朝
阎婆惜,是小说《水浒传》人物。郓城县最有名的歌伎,挂着天香楼的“头牌”,歌舞辞赋琴棋书画可谓样样精通,尤其写得一手好文章,后为宋江所杀。 目录 1基本资料 2文化考证3轶事典故4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阎婆惜其他名称:阎惜娇饰演:魏慧丽、慕青、熊乃瑾配音:徐立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性别:女出生地:东京(今河南开封)丈夫:宋江职业:歌妓情夫:张文远结局:被宋江杀死民族:汉 文化考证2 宋时“婆惜”之名,男女皆用,当时取这个名字,与身份、地位关系不大,只是表达一种意思。元朝黄雪蓑篇幅很短的《青楼集》中有:“陈婆惜,善弹唱,声遏行云。”“刘婆惜,颇通文墨,滑稽善舞,迥出其流,时贵多重之。”则元时名“婆惜”者多矣。“婆惜”这个古怪的名字,宋元以来一直不断,对这个名字所表示的意思,盛巽昌先生认为是:“婆所怜惜。”(《水浒黑白绰号谭》,上海辞书出版社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一版一印),日本佐竹靖彦谈到“阎婆惜”时,认为是指“姓阎的老鸨爱惜妓院里女孩儿的美貌姿色的意思。”(《梁山泊――水浒传一零八名豪杰》,中华书局二零零五年七月一版一印),都是按现代人的理解来解释这个名字。阎婆惜本名阎惜娇,因为母亲叫阎婆,其字为惜,便称阎婆惜,宋江曾对其母女施以大义援手,阎婆惜爱慕宋江的大义凛然以及稳重成熟的英雄气质,不求名分做了宋江的小妾,而宋江对男女之事却过于木讷,加上宋江与故妻曾十分恩爱,因此冷落了阎 轶事典故3 《水浒传》小说原文: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话说宋江别了刘唐,乘着月色满街,信步自回下处来。却好的遇着阎婆,赶上前来叫道:“押司,多日使人相请,好贵人,难见面!便是小贱人有些言语高低,伤触了押司,也看得老身薄面,自教训他与押司陪话。今晚老身有缘,得见押司,同走一遭去。”宋江道:“我今日县里事务忙,摆拨不开,改日却来。”阎婆道:“这个使不得。我女儿在家里专望,押司胡乱温顾他便了。直恁地下得!”宋江道:“端的忙些个,明日准来。”阎婆道:“我今晚要和你去。”便把宋江衣袖扯住了,发话道:“是谁挑拨你?我娘儿两个,下半世过活,都靠着押司。外人说的闲是闲非,都不要听他,押司自做个主张。我女儿但有差错,都在老身身上。押司胡乱去走一遭。”宋江道:“你不要缠,我的事务分拨不开在这里。”阎婆道:“押司便误了些公事,知县相公不到得便责罚你。这回错过,后次难逢。押司只得和老身去走一遭,到家里自有告诉。 影视形象4 《山东版水浒》魏慧丽饰阎婆惜《央视版水浒传》慕青饰阎婆惜《新版水浒传》熊乃瑾饰阎婆惜
安淑帝姬(?-1109年)赵氏,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八女。于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五月,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之前去世。母亲是明达皇后·刘氏。 目录 1基本资料 2安淑帝姬人物生平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安淑帝姬别名:安庆公主、隆福公主、蜀国公主民族:汉族逝世日期:1109年5月主要成就:北宋公主父亲:赵佶母亲:明达皇后同母兄弟:赵棫、赵模、赵榛同母姐妹:赵福金、赵富金出生地: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所处时代:北宋 安淑帝姬人物生平2 安淑帝姬,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七月封为安庆公主。《宋大诏令集》卷第三十九·皇女四·封拜四中,有册封安淑帝姬为安庆公主的册文一篇。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二月改封隆福公主。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五月,安淑帝姬去世,追封蜀国公主。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宋徽宗听从宰相蔡京的建议,皇帝之女仿照周朝的“王姬”称号,一律改称“公主”为“帝姬”。由原来的以国号为名,改为美好的名称。例如:“益国公主”改称“顺淑帝姬”。“长公主”改称“长帝姬”、“大长公主”改称“大长帝姬”。如果曾经封为两种国号的,则改称四个字,例如:“周国、陈国大长公主”改称“庄孝明懿大长帝姬”。“郡主”改称“宗姬”、“县主”改称“族姬”。最后于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十二月,又改封为:安淑帝姬。安淑帝姬的名字、年龄、与出生日期,史料都没有记载。“帝姬”这一制度一共维持了十四年。直到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之后,宋高宗·赵
石守信(928年—984年),字守信,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北宋开国名将。初仕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累迁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自杯酒释兵权后,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宋太宗时期,随征辽国,迁镇安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追赠尚书令、秦王、封武威郡王,谥号武烈。(概述内图片来源)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评价4轶事典故5亲属成员6后世遗迹7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石守信别名:石武烈所处时代:五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开封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出生日期:928年逝世日期:984年主要成就:北宋开国功臣,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官职:天平节度使、中书令、侍中封爵:卫国公谥号:武烈追封:武威郡王 人物生平2 石守信在五代后汉时期,隶属于枢密使郭威(后周太祖)帐下。后周广顺初年(951年),升任禁军亲卫都虞侯。显德元年(954年),石守信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征讨北汉,在高平之战中有功,升任亲卫左第一军都校。同年师还后,又升任铁骑左右都校。显德三年(956年),石守信随后周世宗征南唐,任先锋,下六合,入涡口,克扬州。显德五年(958年)三月,南唐割淮南求和后,石守信以功升领嘉州防御使,充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成为殿前司禁军主力的指挥官。显德六年(959年)三月,后周攻辽,石守信任陆路副都部署,成为后周的主要将领之一,以功迁殿前都虞候,转都指挥使、领洪州防御使。同年六月,赵匡胤接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时,石守信接替赵匡胤任殿前都指挥使。此年,柴荣驾崩,其子柴宗训即位,石守信出任义成军(今河南滑县东南)节度使,仍兼任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是以赵匡胤为首的“义社十兄弟”中,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第三个建节的,而且 人物评价3 脱脱:石守信而下,皆显德旧臣,太祖开怀信任,获其忠力。一日以黄袍之喻,使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贵,以遗其子孙。汉光武之于功臣,岂过是哉。然守信之货殖钜万,怀德之驰逐败度,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王夫之:夫石守信、高怀德之流,非有韩、彭倔强之质也,分节旄,拥镇牙,非有齐秦百二,剖土君民之厚实也,谈笑尊豆,兵符立释,非有田承嗣、王武俊、李纳之跋扈而不可革也。使宋能优全故将,别建英贤,颠倒奔奏,星罗牙错,充实内地,树结边隅,一方溃茂,声援谷响,虽逮陵迟,取资百足。 轶事典故4 拥有了巨额财富的石守信,从此开始享受酒梦浮华的人生。可是闲日子过久了,也挺没劲的。正在这时,他老朋友梁彦温的儿子梁周翰前来拜访,石守信一见这个文才不错的青年才俊,顿生爱才之心,便在心里记下了这个后生的名字。又过了一段时间,赵匡胤在酒宴之中跟石守信谈到他身边缺个能文会写的“秘书”,并说要让梁周翰过来试试。石守信心中暗喜,回家后就把这件好事偷偷告诉给了梁周翰。青年才俊梁周翰得到石守信的通知后,心情极度兴奋。他急急忙忙写了一封感谢信给皇上。收到感谢信的赵匡胤,顿时龙颜大怒,不仅当即取消了这项任命,还把梁周翰赶出京城,外放效力。石守信听说了这件事,当即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本想既为老朋友做个顺水人情,又帮义兄皇帝找个好笔杆子,可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这明里是贬谪梁周翰,暗里不就是敲打他石守信吗?你好好听话,服从命令乘凉去,义兄不会亏待你,但如果你敢插手政事,特别是干预人事,就别怪义兄我不客气!领会了 亲属成员5 祖父:石锐,赠太保、侍中。祖母:王氏,赠赵国太夫人。父亲:石康,赠太师、中书令。母亲:王氏,追封魏国太夫人。长子:石保兴,字光裔,在对辽和西夏的战争中颇有功绩,官至澶州防御使。次子:石保吉,驸马都尉、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西平郡公,赠中书令,谥号“庄武”。三子:石保从,东头供奉官、閤门祇候,早卒,早卒。孙:石元孙,石保兴之子,历任殿前都虞候、鄜延副都总管、缘边安抚使、邕州观察使,好水川之战被俘。石贻孙,石保吉之子,曾任崇仪使。石孝孙,石保吉之子,西京左藏库使。 后世遗迹6 石守信死后,被葬于“河南洛阳县平乐乡宣武村”。相传宣武村原是唐代武则天的花园,因石守信葬在这里,其子孙卒后也都归葬“宣武村梓泽源之先茔”,这里便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碑碣林立的家族墓地,该村也因此更名为石碑凹村。至今这里还保留着两通高大的石碑,不过不是石守信的,而分属于其长子石保兴、次子石保吉。一代名将石守信的墓,现在已无地面遗存。 影视形象7 年份影视类型剧名饰演者1986年电视剧《绝代双雄》洪培兴1996年电视剧《情剑山河》不详1996电视剧《大宋王朝赵匡胤》修庆1998年电视剧《真命天子》谢恭宝2005年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陈之辉2012年电视剧《聪明小空空》马精武
杨再兴(?—1140),新宁崀山人,南宋抗金名将。原是曹成部将,后降于岳飞,成为岳飞部将,跟随岳飞抗击金军,曾试图单枪匹马冲阵擒获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单骑而还。绍兴十年(1140年),杨再兴与金人在小商桥相遇,杨再兴寡不敌众,中箭无数,奋战而亡。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历史评价4史书记载5家族成员6陵园 基本资料1 本名:杨再兴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去世时间:绍兴十年(1140年)官职:裨将 人物生平2 绍兴元年(1131年),曹成拥众十余万,占据道州、贺州,杨再兴为曹成部将,跟随曹成南下,劫掠岭南。绍兴二年(1132年),曹成派兵守卫莫邪关,岳飞派遣张宪前往攻打,张宪帐下郭进先登破关。莫邪关失守后,岳飞第五将韩顺夫见曹成军已散,于是解除鞍马脱掉盔甲,用所掳掠的妇女在旁助兴喝酒。杨再兴率领部众趁机偷袭韩顺夫营,砍掉韩顺夫一条手臂,韩顺夫重伤而死。岳飞军败后,又派遣粮军统制王经,前军统制张宪去攻打杨再兴,杨再兴与王经等接战,又将岳飞的弟弟岳翻斩杀。但杨再兴最终还是被张宪击败,逃往广西。张宪引军紧追不舍,杨再兴走投无路,跳入深涧,张宪准备杀死他。杨再兴让张宪绑他去见岳飞,岳飞见到杨再兴,惊奇他的相貌,却不杀杨再兴,让他报效国家。绍兴三年(1133年),朝廷命岳飞平定盘踞吉州的彭友、李满等人和盘踞虔州的陈颙、罗闲十等人。四月,岳飞所部行至吉州,分遣统领王贵、张宪进兵,生擒彭友、李满等人。岳飞乘胜进 历史评价3 脱脱:张宪等五人皆岳飞部将,为敌所畏,亦一时之杰也;然或以战没,或以愤卒,而宪以不证飞狱冤死,悲夫!赵构:飞之裨将杨再兴,则邦乂之子也。单骑入阵,几殪兀术,身被数十创,犹杀数十人而还,一时声势可知矣。是以郾城之役,恢复之业系焉。 史书记载4 《宋史·卷三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家族成员5 父亲:杨邦乂。 陵园6 杨再兴陵园在河南省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东,当地俗称“杨爷墓”。该陵园南北长238米,东西宽80米,冢高10米,周长100米。冢前有一断碑,上刻“杨再兴坟墓”五字,据说为岳飞用矛尖所镌。断碑前有清代以来重修墓地石碑五通。冢北有形如偃月的围山作屏,围山后边建有忠烈殿,殿内塑杨再兴像。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临颍知县沈近思到任之处,就首先倡议重修将军墓,陵园这才清流映带,茂树葱茏,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临颍知县王焕辰召集附近群众捐地二十亩,将陵园重修一新。1957年4月,临颍县人民政府拨款再修。1963年杨再兴陵园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怀皇后朱琏(1102年—1128年),宋钦宗赵桓的皇后,开封祥符人。宣和七年,钦宗即位,册封朱氏为皇后。后来金兵攻陷汴京城,俘虏徽、钦二帝,郑氏、朱氏二后,后宫宗室、大臣三千余人北归,当时正值农历四月,北方天气仍很寒冷,徽钦二帝和郑朱二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朱后当时二十六岁,艳丽多姿,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据说他们到达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等都到金太祖庙去行“牵羊礼”,又下令皇太后、皇后入金宫“赐浴”。朱皇后不堪污辱,当天投水自杀身亡。 目录 1基本资料 2朱琏人物生平3朱琏人物评价4朱琏个人作品5朱琏作品评价6朱琏家庭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朱琏 别称:朱皇后字号:字淑贞 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开封祥符县 出生时间:1102年去世时间:1128年 主要作品:《怨歌二首》谥号:仁怀皇后身份:太子妃→皇后 朱琏人物生平2 朱琏,父亲朱伯材,官至武康军节度使。政和六年(1116年)六月,赵桓当太子时,宋徽宗亲自主婚,册封朱氏为皇太子妃。政和七年(1117年)十月,朱氏生下一子,取名赵谌。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赵桓即位,是为钦宗,朱氏被立为皇后,追封她的父亲朱伯材为恩平郡王。朱氏的亲妹妹,在靖康年时只有17岁的朱凤英,嫁给了颇具才情,文采非凡且最受徽宗赵佶喜爱的三皇子郓王赵楷(可惜后来此姐妹三人全都被金人虏走)。1127年,靖康之变,金兵攻陷汴京城,俘虏徽、钦二帝,郑氏、朱氏两位皇后,后宫宗室、大臣三千余人北归,当时正值农历四月,北方天气仍很寒冷,徽钦二帝和郑皇后、朱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能找些柴火、茅草等燃烧取暖。朱皇后当时才二十六岁,美貌出众,经常受到金兵调戏。他们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在建炎二年(1128)八月二十四日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二后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 朱琏人物评价3 金太宗:怀清履洁,得一以贞。众醉独醒,不屈其节。永垂轸恤。 朱琏个人作品4 今日草芥兮,事何可说,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誓速归黄泉兮,此愁可绝! 朱琏作品评价5 《历朝名媛诗词》评论“事何可说,恨何可雪”八字,千古为之酸鼻” 朱琏家庭成员6 朱伯材。朱凤英,郓王赵楷的王妃。朱孝孙,靖康中以节钺换授右金吾卫上将军,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朱孝章,一日孝庄,官至永庆军承宣使,卒赠昭化军节度使。赵谌,政和七年生。柔嘉公主赵氏,靖康之难随钦宗到五国城。
丁谓(966~1037年),字公言,小字谓之,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河北。北宋初年宰相、奸臣、五鬼之一。丁谓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淳化三年考中进士,而后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等职,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加枢密直学士。后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节度使,衣锦归里,“建节本镇,一时为荣“,辽兵入侵中原时,丁谓设法安定边塞颇得时人赞许,不久后,支持宋真宗完成泰山封禅,一时颇受宠信,先后担任三司使、参知政事、吏部尚书、保信军节度使等要职。真宗在位后期,丁谓与首相寇准对立严重,当寇准因立储事件得罪宋真宗时,丁谓趁机向宋真宗诬告寇准密谋政变,促成寇准罢相,最终使得自己登上了首相之位,拜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皇太子听政时又历任门下侍郎、左仆射等重要职位,皇太子赵祯即位,是为仁宗,又授丁谓司徒兼侍中之职,一时间位列三公,显赫无比。旋即因包庇宦官之事受到群臣弹劾,被一贬再贬,明道年间,丁谓授秘书监致仕,景祐四年(1037),去世,归葬于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个人作品4史书记载5轶事典故6人物评价7史籍记载8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丁谓别名:丁晋公、丁紫宸 字:字公言,小字谓之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苏州出生日期:966年逝世日期:1037年主要作品:晋公集主要成就:巧造玉清昭应宫,安抚边民,治理水利官职:司徒兼侍中、同平章事封爵:晋国公典故:溜须拍马 人物生平2 天才式人物淳化三年,丁谓考中进士,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他机敏智谋,多才多艺,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他文追韩(愈)、柳(宗元),诗似杜甫,曾被人誉为“今日之巨儒”。丁谓是个天才式人物,机敏聪颖,“书过目辄不忘”,几千字的文章,他读一遍便能背诵。早年,丁谓随做官的父亲丁颢在泾州(今属甘肃省泾川县)。父亲同僚窦偁见丁谓聪明机灵,颇有才气,称赞道:“此儿将来必定做大官。”于是将女儿相许。宋代著名文学家王禹偁曾在平江(今苏州)担任长洲县令,丁谓与好友孙何曾一同以文章拜谒,王县令看了文章大加赞赏,认为“自唐韩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王禹偁后来曾称他是“今之巨儒”,诗似杜甫。昆山龚颖平时很自负,极少称赞别人,但对丁谓的文章却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可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匹敌。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聪明机智有一次皇帝问道:“唐朝的酒价是多少?”丁 个人作品3 《阴狱》黑水溪旁聊驻马,奈何岸上试回头。高崖昏处是阴狱,须信人生到此休。《送僧归护国寺》少室久传西祖印,京华时不等闲寻。黄枢慕道飞书密,紫禁知名示宠深。一法遍垂春雨润,群生皆悟海潮音。南归八桂禅庭在,后夜僧怀立雪心。凤栖梧/蝶恋花两首十二层楼春色早。三殿笙歌,九陌风光好。堤柳岸花连复道。玉梯相对开蓬岛。莺啭乔林鱼在藻。太液微波,绿斗王孙草。南阙万人瞻羽葆。后天祝圣天难老。 史书记载4 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人。少与孙何友善,同袖文谒王禹偁,禹偁大惊重之,以为自唐韩愈、柳宗元后,二百年始有此作。世谓之“孙丁”。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饶州。逾年,直史馆,以太子中允为福建路采访。还,上茶盐利害,遂为转运使,除三司户部判官。峡路蛮扰边,命往体量。还奏称旨,领峡路转运使,累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会分川峡为四路,改夔州路。初,王均叛,朝廷调施、黔、高、溪州蛮子弟以捍贼,既而反为寇。谓至,召其种酋开谕之,且言有诏赦不杀。酋感泣,愿世奉贡。乃作誓刻石柱,立境上。蛮地饶粟而常乏盐,谓听以粟易盐,蛮人大悦。先时,屯兵施州而馈以夔、万州粟。至是,民无转饷之劳,施之诸砦,积聚皆可给。特迁刑部员外郎,赐白金三百两。时溪蛮别种有入寇者,谓遣高、溪酋帅其徒讨击,出兵援之,擒生蛮六百六十,得所掠汉口四百余人。复上言:黔南蛮族多善马,请致馆,犒给缗帛,岁收市之。其后徙置夔州城砦,皆 轶事典故5 原文: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尘壤实於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宫中着火。当时丁谓主持重建宫室(需要烧砖),被取土地很远所困扰。丁谓于是命令从大街取土,没几天就成了大渠。于是挖通汴河水进入渠中,各地水运的资材,都通过汴河和大渠运至宫门口。重建工作完成后,用工程废弃的瓦砾回填入渠中,水渠又变成了街道。做了一件事情而完成了三个任务,省下的费用要用亿万来计算。北宋丁谓的“一举三得”重建皇宫方案。我国古人管理策略。丁谓的“一举三得”方案证明了这一点。宋真宗时期,大臣丁谓用“一举三得”方案重建皇宫,是一次典型的系统管理实践。当时,由于皇城失火,皇宫被焚,宋真宗命丁谓重修皇宫。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要设计施工,运输材料,还要清理废墟 人物评价6 丁谓相貌不佳,生一双斜眼,张目仰视,好像是个经常饥寒的人,相面的说他是“猴形”。小时顽劣,多亏有位姓郁的老先生对他严加管教,使他学业有所进步。后来,丁谓去拜访郁先生时说:“自己少时狭劣,多亏先生教诲,痛加夏楚,使某得以成立。”郁先生死后,丁谓还特地派人处理后事,“为棺殓葬,埋之物甚厚”。年轻时丁谓与孙何最为友善,同以才名著称,人称“孙丁”。他俩曾一同以文章拜谒当时担任长洲县令的著名文学家王禹偁,王县令看了他们的文章十分惊奇,大加赞赏,认为“自唐韩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当即赠诗云:“二百年来子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丁谓登进士科,列第四名。(寇莱公始与丁晋公善,尝以丁之才荐於李文靖公沆屡矣,而终未用。一日,莱公语文靖曰:“比屡言丁谓之才,而相公终不用,岂其才不足用耶?抑鄙言不足听耶?”文靖曰:“如斯人者,才则才矣,顾其为人, 史籍记载7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 影视形象8 2001年电视剧《少年包青天2》廉叔良饰演丁谓2005年电视剧《大宋奇案》须乾饰演丁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