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辉(1320年—1360年),男,汉族,元末红巾军起义头领,蕲州罗田县(今湖北黄冈市罗田县)人,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卖布出身。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十月,攻占蕲水(今浠水),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一说大宋)。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军打败,蕲水失陷,退入黄海梅山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后明玉珍追尊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历史评价 基本资料1 本名:徐寿辉别名:徐真一,徐真逸所处时代:元末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蕲州罗田县出生日期:1320年逝世日期:1360年主要成就:揭竿起义反元,建立天完政权在位时间:1351年—1360年年号:治平(1351年)、太平(1355年)、天启(1358年)、天定(1359年)庙号:世宗(追尊)谥号:应天启运献武皇帝(追尊)性别:男 人物生平2 徐寿辉是罗田多云乡上五堡(今天堂九资河)人,原是贩卖土布的小商贩,他身格魁伟,相貌非凡,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五月,北方白莲教会的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大别山北面发动几万黄河民工起义,直打到大别山脚下的光山县。对元朝统治早就不满的徐寿辉,见时机已到,便与麻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和尚彭莹玉等人到一起,在鄂东一带宣传“天下大乱,弥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并于同年八月,在大别山主峰所在地的多云山庄即天堂寨中发动起义,徐寿辉被拥戴为首领。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为红巾军或红军,同时他们都信奉弥勒佛,烧香集众,亦又称“香军”。徐率领的红巾军,一举攻取了罗田县城。九月,打败了元朝的威顺王宽撤不花,攻占了蕲州(今蕲春)和黄州,并在水陆要冲之地蕲水(今浠水)建都,国号“天完”(“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一说建国号为“ 历史评价3 徐寿辉在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位拥兵百余万,纵横驰骋大江南北,震撼大半个中国,最终导致元朝的封建统治土崩瓦解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徐寿辉创建天完政权,尽管前后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但对后来朱元璋来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朝,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孙德崖,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元末淮北红巾军领袖。1352年,与郭子兴在濠州起义。 目录 1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1 本名:孙德崖所处时代:元末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濠州定远(安徽定远)逝世日期:1355年主要成就:与郭子兴在濠州起义,淮北的一支红巾军领袖
郭天叙(?-1356),郭子兴的次子,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郭子兴死后,小明王任命郭天叙为都元帅。1356年,元军在攻打江南重镇集庆时,由于叛徒陈埜先出卖,郭天叙不幸牺牲。 目录 1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郭天叙逝世日期:1356年职业:都元帅出生地:濠州定远身份:郭子兴的次子
宗喀巴(1357~1419)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在中国西藏、青海、内蒙、甘肃、北京等地区的喇嘛寺院里,都有宗喀巴塑像,有的是泥塑涂金,有的是以钢铸成。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这是受沙弥戒时的名称。青海湟中县人。1419年(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宗喀巴在拉萨甘丹寺圆寂,时年63岁。圆寂时,将自己的衣帽传给贾曹杰,于是贾曹杰继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传佛教史上将宗喀巴大师、贾曹杰、克主杰合称为“师徒三尊”。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这是受沙弥戒时的名称。由于诞生于“宗喀”,为示尊重,人们以地名尊称大师为“宗喀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10月10日),生于宗喀的一个佛教家庭,父亲名叫达尔喀且鲁崩格,母亲名叫馨茂阿却,两个人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卒于明代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10月25日,享年63岁。因藏语称湟中(今塔尔寺所在地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人物生平4讲经历史5闭关专修6苦学精修7嫡系弟子8相关著作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宗喀巴外文名:རྗེ་ཙོང་ཁ་པ་བློ་བཟང་གྲགས་པ།别名:罗桑扎巴民族:安多藏族出生日期:1357年逝世日期:1419年职业:佛教理论家主要成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藏族人尊称为第二佛陀。出生地:青海宗喀藏区信仰:大乘佛教代表作品:密宗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侍师五十颂释 人物简介2 宗喀巴(1357—1419)元末明初宗喀(今青海湟中)人。藏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父名鲁木布格,元末官达鲁花赤。幼时,从噶当派僧人顿珠仁钦出家于甲琼寺(在今青海循化)。十六岁进藏深造,住第瓦仅寺(在拉萨西南郊)。先后在前后藏各地投师求法,在噶当、萨迦诸大师指导下,系统学习近二十年,同时为人讲经传教,提倡僧人应持守戒律,颇著声望。明永乐七年(1409)初,在帕竹地方政权及其属下贵族支持下,创大祈愿法会于拉萨,又在拉萨东北汪古尔山建立甘丹寺,正式创立格鲁派。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书。生前将衣钵传给首席弟子贾曹杰·达玛仁钦。圆寂后,由贾曹杰继法位。后其法嗣在蒙古和硕特部及清朝支持下,使格鲁派逐渐成为在西藏地方执政的教派,并在蒙藏地区广泛流行。 人物生平3 宗喀巴大师出生于青海湟中县,他的出生地藏语叫做“宗喀”,所以称他为宗喀巴,意为在宗喀出生的人,宗喀巴法名为罗桑札巴,意为善慧。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就是黄教的创始人。传说罗桑札巴为文殊菩萨转世,于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藏历火鸡年)十月二十五日诞生。青海的僧俗大众尊称他为杰仁波且,意为宝贝法王。他的父亲名叫鲁本格,是元朝末年兼管当地军民政务和地方官员——达鲁花赤,母尊名为星萨阿切,生有子女六人,宗喀巴排行第四。宗喀巴3岁时,第四世活佛若白多杰受元顺帝召请进京途中路过青海,宗喀巴的父亲就带着他到夏宗寺和若白多杰活佛相见,若白多杰给宗喀巴灌顶加持,授了近事戒。宗喀巴7岁时,被家人送到夏琼寺,当时这是一座噶当派的寺院,取密宗名为端月多杰,后又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札巴。宗喀巴在这里学习了9年佛法,在佛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探求佛法,他16岁时离开夏琼寺前往西藏求学佛法,拜各教派 讲经历史4 他经常给别人讲经说法,当时他已经能讲17部经典,包括大乘显宗各派的代表著作,而且不会发生混乱和遗漏。人们对此非常钦佩,认为这不是一般人的才智所能达到的,宗喀巴的声望也随之越来越高。宗喀巴三岁时,正值法王迦玛巴游戏金刚,授给他近事戒,赐号庆喜藏。这一年,附近有位名喇嘛敦珠仁钦,施舍给他父亲好多马羊等财物,请求把这小孩送给他,得到应允。从此直至入藏以前,他依止敦珠仁钦,学了很多经论,并且受了密教的灌顶,他的密号叫不空金刚。七岁时,依敦珠仁钦受沙弥戒。为了进一步深造,十六岁时(1372)他辞别敦珠仁钦前往西藏。十七岁到达拉萨东面的止公山林,在止公寺向阿仁波切座前听受大乘发心仪轨、大印五法、拿热六法等教法。以后又到拉萨西面的极乐寺,从吉祥狮子和善满听闻经论。又奉功德海和乌锦巴为正副阿阇黎学习《现观庄严论》。又依曼殊宝听受《大乘庄严论》等及弥勒菩萨所造诸论。这样几年之内学习了好多显密经论。十九岁在那塘 闭关专修5 冬天从慧明律师听受《毗奈耶根本经》及其《释论》。二十二岁时仁达巴为他讲《集论》、《入中论》。那年秋后闭关专修,兼阅经论,对于法称的理论,生起了无限的信心。二十四岁那年的春天,他到那塘,听受高僧义贤讲授所著《释量论》的注释。夏季,他在那塘立《释量》、《集论》、《俱舍》、戒律四部之宗,同时受学许多密法。秋间在蔼寺从空贤学诗词,同时从那塘住持庆喜幢受得中观宗重要经论的传承。当时西藏中观宗诸论传承的人很少,由于宗喀巴得到传承,加以宣扬,后来受到中观宗诸论传承的人就很多了。以上仅仅是把他所学的经论略举几个例子,实际所学决不限于这些。大概藏中所有经论,他没有不听到讲授或受到传承或接触过的。据克珠杰所著《宗喀巴大师密传》中记载:年少的喇嘛邬玛巴,在一次放牧时,从心中发出“阿惹巴扎那”文殊菩萨心咒的嗡嗡之声,同时发生一股强大的力量,使他全身汗毛竖起,几乎到了心不能把持的程度。由于他有殊胜的因缘经常和文殊菩萨 苦学精修6 藏传佛教发展到宗喀巴生活的时代,势力强大的噶举、萨迦等教派,在佛教戒律、本质方面均有颓败之势,在政治上的争斗成了佛教上层势力的主导。宗喀巴看到这些现象后,极为痛心,于是他决心对宗教进行改革。宗喀巴在他38岁时,改戴黄色桃形僧帽,表示他区别于其他教派,不同于那些败坏戒律的修行者,决心继承和尊守印度大师释迦室利所规定的戒律。他的号召和行动,得到帕竹地方政权的积极支持,也受到了广大僧俗的热情欢迎。宗喀巴大师刻苦学习,经过长期的苦学精修,创建了一整套佛学体系,其重要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无上瑜伽修法就是其思想体系的总结,也是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基础。“格鲁”意为“善规”。因为宗喀巴大师戴黄色桃形僧帽,所以又称格鲁派为“黄帽派”、“黄教”。宗喀巴大师强调修行次第,要先显后密,显密并重,“提倡苦行”,僧人不结婚,戒杀生,禁饮酒,断绝世俗交往等等。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创建甘丹寺, 嫡系弟子7 宗喀巴的弟子中最著名者有8人:贾曹杰(原名达玛仁钦,师徒三尊之一,继宗喀巴之后任甘丹寺法台甘丹赤巴)杜曾·札巴坚赞克珠杰(原名格雷贝桑,师徒三尊之一,甘丹寺第三任甘丹赤巴,后被追认为一世班禅)绛央却杰(原名扎西贝丹,创建哲蚌寺)绛钦却杰(原名释迦也失,创建色拉寺,曾经两次赴汉地朝觐明朝皇帝,被封为“大慈法王”)多教·江白嘉措吉尊·喜饶僧格根敦朱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创建扎什伦布寺,后被追认为一世达赖) 相关著作8 《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菩提道次第略论释》《菩提道次第心论》《菩提道次第摄受求加持颂》《大乘修心七义论贯注》《缘起赞五十八颂》《入中论善解密意疏》《辨了不了经善说藏论》《龙树中观根本慧论广释之正理海》《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波罗蜜多注释·金珠》《菩萨戒品释》《僧众二十论》《密宗十四根本戒释》《侍师五十颂释》
杨琏真迦,元代恶僧。唐兀(党项)人,吐蕃高僧八思巴帝师弟子,见宠于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任元朝江南释教都总统,后改江淮释教都总统,掌江南佛教事务。次年,在宰相桑哥支持下,盗掘钱塘、绍兴宋陵,窃取陵中珍宝,弃尸骨于草莽之间。绍兴人唐珏等以假骨易诸帝遗骨,葬于兰亭,植冬青树为识。后杨琏真伽复取假骨,杂以牛马枯骨,在临安故宫中筑白塔镇压,名曰“镇本”。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生平事迹4盗墓经历5史料记载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杨琏真珈别名:杨髨、琏真伽、杨琏真珈、杨琏真加民族:党项人毕业院校:吐蕃佛寺职业:藏传佛教僧侣信仰:藏传佛教师承:吐蕃高僧八思巴帝师主要罪行:盗掘南宋皇陵所处年代:元朝 人物简介2 杨琏真迦,又作琏真伽、杨琏真珈、杨琏真加,元朝宗教职员,本是西夏人,藏传佛教僧人,吐蕃高僧八思巴帝师的弟子,见宠于忽必烈,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任江南总摄。史载杨琏真珈善于盗墓,曾盗掘南宋诸皇帝、皇后陵寝、公侯卿相坟墓,“凡发冢一百有一所,戕人命四”(《元史·世祖本纪》(卷17)),把盗来的陪葬品用作为修建寺庙的资金。 生平事迹3 杨琏真迦,唐兀(党项)人,僧侣。至元十四年(1277),任元朝江南释教都总统(后改江淮释教都总统),掌江南佛教事务。次年,在宰相桑哥支持下,盗掘钱塘、绍兴宋陵,窃取陵中珍宝,弃尸骨于草莽之间。绍兴人唐珏等以假骨易诸帝遗骨,葬于兰亭,植冬青树为识。后杨琏真伽复取假骨,杂以牛马枯骨,在临安故宫中筑白塔镇压,名曰“镇本”。据明朝散文家张岱《西湖梦寻》记载:杨髡沿溪所刻罗汉,皆貌己像,骑狮骑象,侍女皆裸体献花,不一而足。田公汝成锥碎其一;余少年读书岣嵝,亦碎其一。闻杨髡当日住德藏寺,专发古冢,喜与僵尸淫媾。知寺后有来提举夫人与陆左丞化女,皆以色夭,用水银灌殓。杨命发其冢。有僧真谛者,性呆戆,为寺中樵汲,闻之大怒,嘄呼诟谇。主僧惧祸,锁禁之。及五鼓,杨髡起,趣众发掘,真谛逾垣而出,抽韦驮木杵,奋击杨髡,裂其脑盖。从人救护,无不被伤。但见真谛于众中跳跃,每逾寻丈,若隼撇虎腾,飞捷非人力可到。一时灯炬皆灭 盗墓经历4 元世祖的时候,江南释教总摄西僧杨琏真伽与演福寺僧允泽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遍掘诸陵,这是江南六陵遭到最大的一次洗劫。杨琏真伽和僧允泽率领部众蜂拥到陵前,陵使竭力抗争,不让他们开陵。允泽拔刀相逼,陵使无奈大哭而去。盗贼们打开理宗的棺盖时,一股白气冲出,只见理宗安卧如睡,珠光宝气,萦绕其身。棺底垫着织棉,包着金丝网罩。棺中的宝物被抢劫一空后,歹徒又把理宗的尸体倒挂,撬走口内含的夜明珠,沥取腹内的水银。理宗原想保护自己的尸体不朽,却不知落到如此的下场。 史料记载5 据史料记载,他们得到“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交加白齿梳”、“香骨案”、“伏虎枕”、“穿云琴”、“金猫睛”、“鱼影琼扇柄”等诸多珍宝。而帝王尸骨却抛弃在草莽之间。当时有绍兴人唐珏,闻之悲痛不已。当下典当家产,私下备酒宴,邀请乡里少壮辈。酒至半酣,唐珏突然说:“今请诸君协力,前往收埋先帝尸骨,如何?”有一人问道:“山上将官把宁,虎视眈眈,事情一旦暴露,如何是好?”唐珏说:“此事我早已运筹,今四郊荒野多露白骨,何不以假乱真,取而代之呢?”大家应诺。唐珏拿出备好的木匣若干只,上面复以黄色丝绢,署上帝名、陵名,分头趁月色潜入陵山,自永思陵以下,随号将诸帝遗骸分别收藏起来,埋在宝山之阴天章寺前,种上冬青树,以为标志。第二天凌晨,唐珏出百金,酬谢众人,七日之后,杨琏真伽复取理宗头颅,截为饮器,有下令裹取诸帝骨骸,部众只得杂以牛马枯骨拾来,在临安故宫中“筑一高十三丈的白塔压之,名曰镇本”,以示制胜
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九年(1349年),复出为中书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改任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镇压抗元红巾军。至正十五年(1355年),脱脱被革职流放云南,中书平章政事哈麻矫诏,令其自尽,年四十二。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贡献4主要作为5人物评价6冤死案7后裔8书籍记载9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蔑里乞·脱脱别名:脱脱、托克托、脱脱帖木儿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日期:1314年逝世日期:1356年1月10日主要成就:复科举,主修《辽史》《金史》《宋史》;发行交钞,治理黄河,镇压红巾军字号:字大用官职: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人物生平2 脱脱(Toqto'a),字大用,蒙古蔑儿乞部人。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家庭里。伯父元朝大臣伯颜,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任中书右丞相,独秉国政达八年之久;父马札儿台,仁宗以来即居要职,伯颜罢相后即任中书右丞相。脱脱自幼养于伯父伯颜家中。稍长,就学于名儒吴直方。吴直方,字行可,婺江浦江(今属浙江金华浦江)人,儒学素养很深,曾与方凤、谢翱、吴思齐等名儒交游过。后出游京师,任教于周王和世琜藩邸,和世琜出走后,改任上都路学正,脱脱父马札儿台对他的智谋大加赞赏,比之为诸葛孔明。于是延入府中教其子脱脱、也先帖木儿。吴直方是脱脱的启蒙教师,后来成为脱脱的心腹幕僚。少年时代的脱脱膂力过人,能挽弓一石,是一位显见的将才。但经吴直方的谆谆善诱,他接受了许多儒家文化,虽然不习惯于终日坐读诗书的生活,他的进步依然是很明显的。脱脱善书画,书法刚毅有力,酷似颜真卿;画竹颇得妙趣。他受儒家思想 人物贡献3 任修三史总裁官时,他主修有《宋史》,其《艺文志》8卷,主要根据宋朝的《国史·艺文志》,删掉重复,补充未备之书,共著录宋代藏书9818部,119972卷。为记载宋代藏书情况及宋代著述的史志总目,但分类混乱,著录误差较多。在史志目录中“最称芜杂”。所著《宋史艺文志·序》,对宋一代国家藏书之事有总论性的论述,是研究宋代藏书史的重要文献之一。江南第一家(郑氏宗祠)白麟是郑义门祖上名号,淮公迁到浦江后,改原香岩溪为白鳞溪,示不忘本。元朝宰相脱脱亲书“白麟溪”三大字以立碑。据《义门郑氏祭祀薄》载:“白麟溪”石碑向立于崇义桥侧,年久失修,年久而损伤。乾隆十八年(1763年),将旧碑移至白麟溪桥头,靠祠砖砌。于原处再立新碑(现原碑已移至祠内陈列)。 主要作为4 第一,恢复科举取士制。脱脱出任中书右丞相后仅一个多月,即至元六年(1340)十二月,正式宣布恢复科举。这一举措对于笼络汉族士大夫,引导人们走读书入仕的道路,对于消除由于伯颜推行排儒政策而带来的民族隔阂心理,具有一定的作用。接着,脱脱大兴国子监,招收蒙古、色目、汉人三监生员达三千多人。第二,置宣文阁,开经筵,遴选儒臣以选讲。文宗天历二年(1329)曾创建奎章阁,一时精英荟萃,文采焕然。文宗卒后,伯颜弄权,奎章阁无人顾问,文士四散,一片凋零凄凉景象。脱脱执政后,立即改奎章阁为宣文阁,改艺文监为崇文监,由康里人巎巎董阁事。宣文阁主要任务是宫廷教育。宣文阁设立后,在经筵教育、修撰三史、翻译古籍、编撰史书等方面起了不少好作用。脱脱非常注意对皇帝进行传统的经史教育,决定开经筵,遴选儒臣欧阳玄、李好文、黄溍、许有壬四人为皇帝五月一进讲,读四书五经。脱脱对妥欢贴睦尔说:“陛下临御以来,天下无事,宜留心圣学。 人物评价5 脱脱是元朝后期蒙古贵族集团中少见的有见识、有能力的宰相。《元史》本传称他:“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际,始终不失臣节,虽古之有道之臣,何以过之。”用封建史家的标准来衡量,脱脱不失为善于治国的忠臣,但从历史发展的总体看,他虽然推行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但终究不能挽救垂死没落的封建王朝,他的主要政治活动是徒劳的。中国历来有修前朝历史的传统,元朝建立以后,宋辽金三朝的历史一直没有正式编写过。至正三年三月,公元1343年,元顺帝诏修辽、金、宋三史,脱脱担任总裁官。脱脱组织了汉族史学家欧阳玄、揭悉斯等人,畏兀儿族人廉惠山海牙,沙剌班,党项人余阙,蒙古人泰不花等人一起参加修史,开创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后来,这三部史书被列入中国正史《二十四史》,而二十四史中,只有《宋史》《辽史》《金史》三部是少数民族宰相主编的,也只有这三史是汉族和其他少 冤死案6 脱脱对不能报答皇上的恩惠深表遗憾,但他还是服从诏书的决定,准备去淮安了。临走前,他安抚了那些激愤不已的将士,并将自己的盔甲和战马赠送给身边的将领,让他们各率所部,听从月阔察儿、雪雪等人的命令。有个副将叫哈剌答,听了脱脱的话,哭着说:丞相此行,我辈必死他人之手,今日宁死丞相前,说完,趁人不备,拔刀自刎而死。脱脱命人将哈剌答安葬,然后起身前往淮安。脱脱一走,包围高邮的元军大乱,张士诚趁机出击,元军大败,张士诚反败为胜,军威大振。这是脱脱被剥夺军权直接带来的严重后果。脱脱抵达淮安不久,诏书又到了,将脱脱迁往亦集乃路重新安置。亦集乃路就是今天所说的黑城,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约35公里、纳林河东岸的荒漠中。在哈麻等人的陷害下,元顺帝将脱脱流放以后,于当月就命哈麻提调经正监、都水监、会同馆、知经筵事,很快又兼任了大司农。同时,哈麻的几个亲信也都得到了重用。至正十五年(1355年) 后裔7 大同李氏,其后也。据清代《大同府志》记载:“元丞相脱脱墓,府东百二十里大王村,有碑记,大同李氏,其后也。” 书籍记载8 脱脱,字大用,生而岐嶷,异于常儿。及就学,请于其师浦江吴直方曰:“使脱脱终日危坐读书,不若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耳。”稍长,膂力过人,能挽弓一石。年十五,为皇太子怯怜口怯薛官。天历元年,袭授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二年,入觐,文宗见之悦,曰:“此子后必可大用。”迁内宰司丞,兼前职。五月,命为府正司丞。至顺二年,授虎符、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元统二年,同知宣政院事,兼前职。五月,迁中政使。六月,迁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元年,唐其势阴谋不轨,事觉伏诛,其党答里及剌剌等称兵外应。脱脱选精锐与之战,尽禽以献。历太禧宗禋院使,拜御史中丞、虎符亲军都指挥使,提调左阿速卫。四年,进御史大夫,仍提调前职,大振纲纪,中外肃然。扈从上都还,至鸡鸣山之浑河,帝将畋于保安州,马蹶。脱脱谏曰:“古者帝王端居九重之上,日与大臣宿儒讲求治道,至于飞鹰走狗,非其事也。”帝纳其言,授金紫光禄大夫,兼绍熙宣抚使。是时,其伯父伯颜为中 影视形象9 2004年中国电视剧《朱元璋》涂门饰演脱脱2013年韩国电视剧《奇皇后》真理翰(陈益汉)饰演脱脱
哈麻(?-1356)元末权臣,康里人。字士廉。其母为宁宗乳母,故入为宿卫。因受顺帝宠信,累官为殿中侍御史,礼部尚书。至正初,脱脱为相,也先帖木耳为御史大夫,他趋附之,脱脱与太平、别尔怯不花等有隙,他支持脱脱,脱脱复相,他拜中书添设右丞。未几,又与脱脱不合,阴进西蕃僧以运气术向顺帝献媚,号“演揲儿法”(“大喜乐”之意)。其妹婿秃鲁帖木耳亦进秘法,于是顺帝日从事其法,广取女妇,君臣宣淫,丑恶不堪。1354年(至正十四年)脱脱领兵镇压高邮张士诚,他以“劳师费财”之罪劾之。脱脱也先帖木耳皆被贬死。十五年,拜中书左丞相,其弟雪雪拜御史大夫。十六年,欲逐走其妹婿秃鲁帖木耳,反被秃鲁帖木耳先发制人,诉于顺帝,与弟雪雪同时被杖死。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介 基本资料1 本名:哈麻民族族群:康里人逝世日期:1356年字号:士廉 简介2 哈麻(?-1356) 元末权臣,康里人。字士廉。其母为宁宗乳母,故入为宿卫。因受顺帝宠信,累官为殿中侍御史,礼部尚书。至正初,脱脱为相,也先帖木耳为御史大夫,他趋附之,脱脱与太平、别尔怯不花等有隙,他支持脱脱,脱脱复相,他拜中书添设右丞。未几,又与脱脱不合,阴进西蕃僧以运气术向顺帝献媚,号“演揲儿法”(“大喜乐”之意)。其妹婿秃鲁帖木耳亦进秘法,于是顺帝日从事其法,广取女妇,君臣宣淫,丑恶不堪。1354年(至正十四年)脱脱领兵镇压高邮张士诚,他以“劳师费财”之罪劾之。脱脱也先帖木耳皆被贬死。十五年,拜中书左丞相,其弟雪雪拜御史大夫。十六年,欲逐走其妹婿秃鲁帖木耳,反被秃鲁帖木耳先发制人,诉于顺帝,与弟雪雪同时被杖死。
楚方玉,元末明初江南才女之一,死时年仅24岁,14岁便与江南另一才女苏坦妹并称“江南楚苏”,,在浙西文人汇集的著名诗会---兰溪雅会上,以诗才力压群贤,与苏坦妹并称,二人交好情同姐妹。明初因苏坦妹被朱元璋误杀,作为挚友的楚方玉悲痛万分,立誓要为苏坦妹申冤,随后就有了她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并一夺状元之举,在大殿上羞辱朱元璋的传奇故事!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评价4个人作品 基本资料1 本名:楚方玉所处时代:元末明初民族族群:汉族主要成就:与江南另一才女苏坦妹并称“江南楚苏”好友:苏坦妹,宋濂恋人:李醒芳出处:电视连续剧《传奇皇帝朱元璋》 人物生平2 是电视连续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虚构的人物,从小备受战乱之苦,家人都死于战火,后跟随一老仆人背井离乡,曾在一寒冬之日给了落破之时的朱元璋一碗泔水---说是什么珍珠翡翠白玉汤,以至于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还念念不忘当年的施舍之人。最后,当楚方玉在高中状元之后再大殿上说明当年施舍之事后,朱元璋仰慕其才情和美貌,想纳其为妃,楚方玉冰清玉洁怎肯答应,最后,完成了一生最后一本书稿《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之后,便投缳自缢了。文稿还是当年"浙西四贤"之一的宋濂给帮忙刊发的,今已轶失。宋濂看到当年的文坛好友仙逝,惋惜的连叹道"可惜!可怜!可叹!" 人物评价3 在感情方面她和才子李醒芳交好,二人曾一度共游山河数载,楚方玉更看重的是二人的神交,不想谈论婚姻,这一点也证明了她超过常人的感情境界,但是在复杂的现实社会里,这样的感情取向也注定了她一生的坎坷,这点和《红楼梦》里的妙玉也有几分共鸣,可能名字中都有个"玉"字吧!玉高洁温润也,世人只可仰望! 个人作品4 诗集《南国赋》和《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
郑允端(1327~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元代著名女诗人,出生书香门第,她主张'铲除旧习,脱弃凡近',有感而发,以警世人。在封建社会,婚嫁可以说是女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它决定了一个女子的终身命运。其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实践业绩皆十分可观。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简介3诗作选摘4读文山丹心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郑允端别名:字正淑出生日期:公元一三二七年逝世日期:公元一三五六年出生地:平江代表作品:《吴人嫁女辞》,《水槛》,《听琴》等 生平简介2 郑允端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明朝嘉靖年间,施伯仁的第五世孙施仁又将这些残篇刊印成册,《四库总目》传于世。 诗作选摘3 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夜深众籁寂,天空缺月明。幽人遽槁梧,逸响发清声。一韵再三弹,中含太古情。坐深听未久,山水有余清。子期既物化,赏心谁与并。感慨意不已,天地空峥嵘。 读文山丹心集4 藉甚文丞相,精忠古所难。舍生归北阙,效死只南冠。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偶携诗卷在,把玩为悲酸。
凝香儿,活动于元顺帝在位(1333~1368)前后,原为官妓,以才艺被选入宫,充才人。善鼓瑟,晓音律,能为翻冠飞履之舞,得顺帝宠幸,为宫中“七贵”之一。今存诗四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相关文献 基本资料1 本名:凝香儿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汉族主要作品:【采菱曲】 【采莲曲】 等性别:女 人物简介2 凝香儿,本是官妓。番僧珈璘真献房中密术,广选美女入宫,供元顺帝淫乐,不论官宦平民,只要家有年轻女子的即行入册。凝香儿擅长鼓瑟,谙熟音律,舞姿优美,因为才艺出众被选入宫中,入宫很短的时间里就被提为才人。凝香儿与淑妃龙瑞娇、程一宁、戈小娥、丽嫔张阿玄、支祁氏、才人英英,最受元顺帝宠爱,宫中称为“七贵”。凝香儿的身体柔软有弹性。跳舞时,凝香儿腾空跃起,鞋帽也随之飞向空中,待凝香儿空翻一周后,起身的刹那恰好穿戴好鞋帽,分毫无误,百试不差。某夕,顺帝在天香亭宴饮,唤凝香儿侍酒歌舞。凝香儿着花冠锦鞋,舞姿若鸾鸟瑞鹤,引人浮想连篇。顺帝乐得心花怒放,一时高起兴来,拥凝香儿入怀,揽其腰,抚其脸,曰:“人言古有霓裳羽衣舞,如今卿之舞当可称为“翻冠飞履之舞。” 相关文献3 出自冯梦龙《情史》宫人凝香儿者,本官妓也。以才艺选入宫,遂充才人。善鼓瑟,晓音律,能为翻冠飞履之舞。舞间冠履皆翻覆飞空,寻如故,少顷复飞,一舞中屦飞履复,虽百试不差。帝尝中秋夜泛舟禁池,香儿着琐里缘蒙之衫。琐里,夷名,产撒哈刺蒙耳,如毡(毛曷),但轻薄耳,宜其秋时着之。有红绿二色。至元间进贡。帝又命工,以金笼之,妆出鸾凤之形,制为十大衫,香儿得一焉。又服玉荷花蕊之裳,于阗国鸟至河生花蕊草,采其蕊,织之为锦。香儿以小艇荡漾波中,舞婆娑之队,歌弄月之曲,其词云:蒙衫兮蕊裳,瑶环兮琼珰。泛予舟兮芳渚,击予楫兮徜徉。明皎皎兮水如镜,弄蟾光兮捉娥影。露团团兮气清,风飕飕兮力劲。月一轮兮高且圆,华新发兮鲜复妍。愿万古兮每如此,予同乐兮终年。帝复置酒于天香亭,为赏月饮。香儿复易服趋亭前,为昂鸾缩鹤之舞。帝大悦,以为昔人《霓裳羽衣》不足逮也。
曹妙清(生卒年未详),字比玉,自号雪斋,女,元末女作家,钱塘(今杭州)人。与薛兰英、薛蕙英姐妹为同时代名媛淑女。善鼓琴和书法,事母孝谨,三十不嫁,风操可尚.与杨维桢为文字友,和其《竹枝词》。 目录 1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1 本名:曹妙清字号:字比玉,自号雪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钱塘(今杭州)才华:擅鼓琴,能书法,行、草皆有法度品性:事母孝谨,风操高洁好友:杨维桢
术赤台,兀鲁特氏。蒙古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战功卓著。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将其封为千户,令其世代统领兀鲁兀之四千人,又将嫔妃亦巴合赐给术赤台作为妻妾侍奉起居。亦巴合即札合敢不之女,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之姊,札合敢不原将二女皆献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纳亦巴合,而将唆鲁禾帖尼指婚于拖雷。正史中记载,成吉思汗赐予术赤台者实为亦巴合,而非影视剧中所说古儿别速。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史籍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术赤台所处时代:大蒙古国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蒙古草原主要成就:德清郡王、开国十大功臣之一姓氏:兀鲁兀台氏家人:祖父即兀鲁兀台角色扮演者:和奇职业:将领 人物经历2 术赤台,姓兀鲁兀台氏。其曾祖为剌真八都,势力强大,称雄于诸部。祖父即兀鲁兀台。术赤台,又作主儿扯歹、术彻台等。蒙古国大将。兀鲁兀氏人。十大功臣之一。原为兀鲁兀部首领,依服札只剌部札木合。十三翼之战后,因不满札木合的残暴,率众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随从参加统一蒙古各部战争,以智勇善骑射著称,深受器重,“每遇战阵,必为先锋”。其所辖兀鲁兀部军作战英勇,在战争中屡承重任,充当主力军。宋嘉泰三年(1203),在合兰真沙陀中,率本族士兵力战,射伤克烈部首领王罕子桑昆,重挫敌军,使蒙古军摆脱困境。继充任先锋,突袭王罕驻地,击灭克烈部。四年(1204),征乃蛮部,在纳忽山(位鄂尔浑河东土拉河西)之战中,率军奋战,使敌军望而畏退,配合诸军一举灭乃蛮部。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封千户长,为十大功臣之一。成吉思汗将嫔妃亦巴哈别吉赐之以示奖励。成吉思汗八年(1213),随成吉思汗弟合撒儿主左军,大败金 史籍记载3 《元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术赤台术赤台,兀鲁兀台氏。其先剌真八都,以材武雄诸部。生子曰兀鲁兀台,曰忙兀,与紥剌儿、弘吉剌、亦乞列思等五人。当开创之先,协赞大业。厥后太祖即位,命其子孙各因其名为氏,号五投下。朔方既定,举六十五人为千夫长,兀鲁兀台之孙曰术赤台,其一也。术赤台有胆略,善骑射,勇冠一时。初,怯列王可汗之子鲜昆有智勇,诸部畏之。怯列亦哈剌哈真沙陀等帅众来侵,兵战不利。近臣忽因答儿等驰告太祖曰:“事急矣,群下忠勇无逾术赤台者,宜急遣之拒敌。”从之。术赤台承命,单骑陷阵,射杀鲜昆,降其大将失列门等,遂并有怯列之地。乃蛮、灭儿乞台合兵来侵,诸部有阴附之者,不虞太祖领兵卒至,诸部溃去,乘胜败之,术赤台俘其主紥哈坚普及二女以归,诸部悉平,与紥哈坚普盟而归之。未几,乃蛮复叛,术赤台以计袭紥哈坚普,杀之,遂平其国。术赤台始从征怯列亦,自罕哈启行,历班真海子,间关万里,每遇战阵,必为先锋。帝尝谕
赤老温,蒙古名将,蒙古“四骏”之一。父亲为锁儿罕失剌,兄弟沉白,妹妹为合答安皇后。在少年成吉思汗被泰亦赤兀族追击之际掩护其脱险,获得信任。子孙为元朝四大名族之一极尽权势。 目录 1基本资料 2历史人物3人物成就4主要剧情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赤老温别名:赤拉温、齐拉袞、朝伦国籍:蒙古民族:蒙古职业:蒙古名将主要成就:蒙古“四骏”之一出生地:蒙古草原父亲:锁儿罕失剌兄弟:沉白妹妹:合答安皇后性别:男 历史人物2 赤老温,又称齐拉衮。蒙古大将。逊都思氏。锁儿罕失刺之子。以雄勇善战著称。赤老温:“四骏”之一。在少年成吉思汗被泰亦赤兀族追击之际掩护其脱险,获得信任。子孙为元朝四大名族之一极尽权势。 人物成就3 原附属于泰赤乌部。铁木真(成吉思汗)早年遭泰赤乌部塔儿忽台执禁,得其营救幸免于难。后归附铁木真,随从参加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曾与博尔术等一起,配合克烈部,击败乃蛮部曲薛吾军。以作战勇敢,铁木真赐号「把阿秃儿」(勇士)。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与父同掌一千户,代父领军,统领薛凉格河(色楞格河)地区。与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并称「掇里班·曲律」(蒙古语,意为四杰),世任「怯薛」(护卫军)之长,为十大功臣之一。并世袭「答刺罕」之号,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主要剧情4 《新元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十八》赤老温,速勒都孙氏。父锁儿罕失剌,本泰亦兀赤部下人。太祖为泰亦兀赤酋塔儿忽台所执,命荷校徇军中。一夕,塔儿铁台等宴于斡难河上,使一童子监视太祖。太祖击童子眩仆,涌水而逸。比童子苏,大呼荷校者脱走,泰亦赤兀人分道追之。锁儿罕失剌见太祖仰面卧水中,即语太祖:“汝慎自匿,吾不以告人也。”既搜太祖不获,锁儿罕失剌言于众曰:“是荷校者焉往?明日再缉可也。”众散去,锁儿罕失剌复至太祖卧处,嘱太祖亟逃。太祖私念曩传宿锁儿罕失剌家,其子赤老温、沈伯惧怜我,夜脱我校,盍往投之。昧爽,入门。锁儿罕失剌大惊,赤老温兄弟曰:“鹯驱雀丛草,犹能蔽之。彼窘而投我,而不之救,可乎?”乃脱太祖校,匿于羊毛车中,使其妹合答安守之。泰亦兀赤人大索部中,次第至锁儿罕失剌家,见羊毛车,欲搜之。锁儿罕失剌曰:“酷署如此,羊毛中有人安能禁受?”搜者始去。锁儿罕失剌赠太祖栗色马、火镰、弓矢,又煮羊羔盛
郭宝玉(生卒年不详),字玉臣,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人,唐代名将郭子仪后代。成吉思汗时期的名将。通天文、兵法,善骑射。金朝末年,他被封为“汾阳郡公”兼猛安(猛安:金初期女真族军队组织名称,辖3000户。金军南下中原时,有些猛安迁移于河北、山东一带,授田定居,相当于地方组织),领兵驻扎于定州(今河北定县)。1201年,金将独吉思忠领兵三十余万筑乌沙堡(今河北张北县西北)以防御蒙古军。1211年,蒙古汗国太师木华黎率军南下,打败了独吉思忠,郭宝玉以其所部投降蒙古军。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事迹4古籍记载5人物后代 基本资料1 本名:郭宝玉别名:郭玉臣所处时代:金元之际,成吉思汗时期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华州郑县(即今陕西华州)逝世日期:约1226年主要成就:为成吉思汗定下统一全国的方针字号:字玉臣儿子:郭德山、郭德海孙子:德海子郭侃性别:男 人物生平2 郭宝玉,字玉臣,华州郑县人,唐中书令子仪之裔也。通天文、兵法,善骑射。金末,封汾阳郡公,兼猛安,引军屯定州。岁庚午,童谣曰:“摇摇罟罟,至河南,拜阏氏。”既而太白经天,宝玉叹曰:“北军南,汴梁即降,天改姓矣。”金人以独吉思忠、仆散揆行中书省,领兵筑乌沙堡,会太师木华黎军忽至,败其兵三十余万,思忠等走,宝玉举军降。木华黎引见太祖,问取中原之策,宝玉对曰:“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蕃勇悍可用,宜先取之,藉以图金,必得志焉。”又言:“建国之初,宜颁新令。”帝从之。于是颁条画五章,如出军不得妄杀;刑狱惟重罪处死,其余杂犯量情笞决;军户,蒙古、色目人每丁起一军,汉人有田四顷、人三丁者签一军;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破老,站户与军户同;民匠限地一顷;僧道无益于国、有损于民者悉行禁止之类:皆宝玉所陈也。主:“帝将伐西番,患其城多依山险,问宝玉攻取之策,对曰:“使其城在天上,则不可取,如不在天上,至则取矣。” 人物事迹3 率蒙军横扫花剌子模郭宝玉,字玉臣,是金元之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为唐朝名将郭子仪后裔。郭宝玉通天文兵法,善骑射,金末时被封为汾阳郡公,屯兵定州(今河北定县)。1210年,郭宝玉投降蒙古,由木华黎引见给成吉思汗,并献定中原之策,因此颇受成吉思汗器重,被视为心腹。成吉思汗知郭宝玉足智多谋,又见撒马耳干城高池深,便向他问计道:卿有何破城良策?郭宝玉答:臣见此城易守难攻,不宜轻举妄动,再加之将士连日行军疲惫,莫若先行休整,再图良策。成吉思汗闻之连连点头称是,遂下令蒙古军就地扎营。随后成吉思汗率领诸将绕城巡视三日,寻找可乘之机,然而众人皆失望而归。撒马耳干犹如铁板一块,毫无破绽可寻。成吉思汗狂妄地说道:既然撒马耳干无懈可击,那就让我们进攻的洪水淹没它吧!清晨,死神睁开了它血红的双眼,蓦然跃上东方的天际,静静地等待着下界生灵们继续上演未完的戏剧。这场以疯狂为脚本、以血肉为粉黛、以生命为演员、以死亡 古籍记载4 郭宝玉,字玉臣,华州郑县人,唐中书令子仪(郭子仪)之裔也。通天文、兵法,善骑射。金末,封汾阳郡公,兼猛安,引军屯定州。岁庚午,童谣曰:“摇摇罟罟,至河南,拜阏氏。”既而太白经天,宝玉叹曰:“北军南,汴梁即降,天改姓矣。”金人以独吉思忠、仆散揆行中书省,领兵筑乌沙堡,会太师木华黎军忽至,败其兵三十余万,思忠等走,宝玉举军降。木华黎引见太祖,问取中原之策,宝玉对曰:“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蕃勇悍可用,宜先取之,藉以图金,必得志焉。”又言:“建国之初,宜颁新令。”帝从之。于是颁条画五章,如出军不得妄杀;刑狱惟重罪处死,其余杂犯量情笞决;军户,蒙古、色目人每丁起一军,汉人有田四顷、人三丁者签一军;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破老,站户与军户同;民匠限地一顷;僧道无益于国、有损于民者悉行禁止之类:皆宝玉所陈也。帝将伐西番,患其城多依山险,问宝玉攻取之策,对曰:“使其城在天上,则不可取,如不在天上,至则取矣 人物后代5 他的长子名将郭德海(字大洋),通天文、兵法,打败宋将彭义斌,后随阔阔出伐金。次子郭德山也被封万户。孙子郭侃,攻克巴格达饮马地中海的仅有汉人,蒙古大军西征副元帅,被誉:东天神将。中国的武将与欧洲十字军东征的骑士的作战,随旭烈兀(呼拉谷)西征印度、沙特阿拉伯、伊朗、叙利亚、埃及,作战勇猛,一共攻下了约七百座城,人称“西域的神人”。他的后人中,最有名气的便是元代大将郭侃。
刘燕歌,生平事迹不详,相传为元代歌妓,现今存小令一首,,即这首《太常引》。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 基本资料1 本名:刘燕歌别称:刘燕哥所处时代:宋末元初职业:歌妓 人物简介2 刘燕歌,又作刘燕哥,生活于宋末元初,生平已无考,只知其为歌妓。《青泥莲花记》云:刘燕歌善歌舞,齐参议还山东,刘赋《太常引》以饯,至今脍炙人口。又《古今词话》亦云:刘燕歌有饯行太常引词,传唱一时。《全元散曲》未载刘曲,从《北词广正谱》、近人辑本《元人小令集》中录出此曲。
合答安皇后,蒙古帝国人物。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第四斡儿朵可敦(皇后)。蒙古泰赤乌部速勒逊都氏锁儿罕失剌之女,赤老温之妹。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3家庭成员4史籍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合答安所处时代:大蒙古国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蒙古草原丈夫:成吉思汗铁木真父亲:锁儿罕失剌兄弟:赤老温、沉白性别:女影视饰演者:达娃卓玛(王文杰执导版《成吉思汗》) 生平2 她心地善良,铁木真为泰赤乌人塔里忽台所获,逃走到合答安家。合答安把铁木真藏在羊毛车中。追赶的人到了,想搜羊毛车,合答安说:“天气暑热如此,羊毛中能藏人吗?我和你们是一家人,怎么这样怀疑我。”追赶的人才走了。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了铁木真,并根据“遇客婚”的传统,二人在羊毛堆里产生了一段难忘的情缘。铁木真对恩人加恋人的合答安发誓说:如果能活着逃出去,将来一定要娶她为妻。而合答安知道铁木真已经同弘吉剌部的贵族女儿孛儿帖订了亲,少女的心里只有一个心愿——将来你真有了出头之日,让我做一个奴婢,侍候你一辈子吧!日转星移,与塔塔儿部阔亦田之战后,铁木真少年时代的救命恩人和情人合答安终于来到铁木真身边。这时合答安已经是近40岁的妇人了。可是她一刻也不曾忘记过铁木真,多少次为了他的平安而祈祷,为他的成功而喜悦。铁木真也不曾忘过合答安,不料刚一见面,自己的部众便杀死了合答安的丈夫傻骆驼,铁木真非常内疚。合答安是泰亦 家庭成员3 父:锁儿罕失剌兄:赤老温、沉白锁儿罕失剌:蒙古泰赤乌部速勒都孙家族一员,早期在部中的地位极为普通,等同于负责捣马乳的属民(部落里母系亲属的后裔)。后遇见遭遇泰赤乌部人追杀的铁木真,他果断把铁木真藏于羊毛堆中,从而保住铁木真性命。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成为“成吉思汗”,出于对这位救命恩人的敬重,封锁儿罕失剌为千户,并赐其“九罪而不究”之赏。赤老温:又称齐拉衮。蒙古国大将,逊都思氏,以雄勇善战著称。铁木真赐号「把阿秃儿」(勇士)。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与父同掌一千户,代父领军,统领薛凉格河(色楞格河)地区。与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并称「掇里班·曲律」(蒙古语,意为四杰),世任「怯薛」(护卫军)之长,为十大功臣之一。并世袭「答刺罕」之号,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史籍记载4 《新元史·卷一百四·列传第一》曰合答安皇后,速勒逊都氏功臣赤老温之妹。太祖为泰赤兀赤人所获,脱走至亦老温家,后匿太祖于羊毛车中。追者至,欲搜车,后曰:“天暑如此,羊毛中能匿人乎?吾与汝乃一家人,顾疑我如此。”追者乃去。太祖灭泰亦兀赤,其夫为乱兵所杀,后望见太祖,亟呼:“帖木真救我。”太祖遽令释之。以旧恩纳焉。《新元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十八》······赤老温,速勒都孙氏。父锁儿罕失剌,本泰亦兀赤部下人。太祖为泰亦兀赤酋塔儿忽台所执,命荷校徇军中。一夕,塔儿铁台等宴于斡难河上,使一童子监视太祖。太祖击童子眩仆,涌水而逸。比童子苏,大呼荷校者脱走,泰亦赤兀人分道追之。锁儿罕失剌见太祖仰面卧水中,即语太祖:“汝慎自匿,吾不以告人也。”既搜太祖不获,锁儿罕失剌言于众曰:“是荷校者焉往?明日再缉可也。”众散去,锁儿罕失剌复至太祖卧处,嘱太祖亟逃。太祖私念曩传宿锁儿罕失剌家,其子赤老温、沈伯惧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