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愍让皇后马氏(1378年-1402年),明惠宗朱允炆的皇后,光禄少卿马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亲册为皇太孙妃,惠宗即位,于建文元年二月,册立为皇后。生二子,和简太子朱文奎,润怀王朱文圭。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从金川门攻入京师应天府,南京城陷,惠宗在宫中举火,马皇后死在火中。南明安宗即位后于崇祯十七年七月上谥号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清朝乾隆帝称恭愍惠皇后。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史料记载4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马氏别名:孝愍让皇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直隶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378年逝世日期:1402年 人物生平2 马氏,明惠帝朱允炆的皇后。其父是光禄少卿马全。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被册封为皇太孙妃,次年为朱允炆生下一子,名朱文奎。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马氏被册封为皇后,其子朱文奎被立为皇太子。建文三年(辛巳,公元1401年),马皇后又生下一子,名朱文圭。明成祖永乐元年(壬午,公元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门,占领京师(今南京),结束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攻克京师(今南京)时,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自焚而死。后被追谥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当时仅两岁的朱文圭被明成祖长期幽禁于中都(凤阳)广安宫,时人称之为‘建庶人’。明英宗天顺元年(丁丑,公元1457年),明英宗即位后,才将幽禁了五十五年的朱文圭放出,并下令在凤阳为他修建房屋,任其自由出入,还给建庶人娶妻, 史料记载3 惠宗皇后马氏,光禄少卿全女也。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皇太孙妃。建文元年二月册为皇后。四年六月,城陷,崩于火。 影视形象4 2005年电视剧《大明天子》:蒋林静饰演马皇后;2011年电视剧《洪武三十二》:梁嘉琪饰演马皇后;2015年电视剧《英雄诀》:张婷婷饰演马皇后。
仁孝文皇后徐氏(1362年-1407年),生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明成祖朱棣原配皇后,明朝开国功臣、中山武宁王徐达长女,生母夫人谢氏。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人称“女诸生”。徐氏自幼入宫,选在燕王朱棣之侧,洪武九年(1377年)被册封为燕王妃,深得孝慈高皇后喜爱;洪武十三年,随朱棣就藩北平,夫妻情深,王府内政肃然;建文元年,靖难之役爆发,徐氏镇守北平参与军务,使朱棣无后顾之忧;建文四年(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上谥号曰“仁孝皇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明仁宗上仁孝皇后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升祔太庙。 目录 1基本资料 2明成祖仁孝皇后人物生平3明成祖仁孝皇后个人作品4明成祖仁孝皇后历史评价5明成祖仁孝皇后家庭关系 基本资料1 本名:徐氏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出生日期:1362年3月5日逝世日期:1407年8月6日主要作品:《内训》《劝善书》等主要成就:靖难之役镇守北平、辅佐明成祖开创“永乐盛世”、管理后宫 谥号: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籍贯:凤阳府 明成祖仁孝皇后人物生平2 徐氏生父徐达是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徐达曾多次出任征虏大将军,挥师北伐,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元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进封魏国公,去世后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徐氏作为徐达长女,自幼被徐达夫妇悉心教养,不但饱读诗书,更能参与军事,披甲守城。由于明代皇后多出自民间仕宦人家,徐氏更是明朝为数不多的,出身功臣勋贵之家的皇后。徐氏天资聪慧,其父中山王徐达曾对其母谢氏说,此女天赋非常,宜以经史充其知识。徐氏饱读诗书,记忆力超群,读书时过目不忘,一览成诵,连她的老师都感到十分惊异,因此博通典籍,每每读到古人的美德与言行,都会深思效仿。因此,徐氏自幼便有“女诸生”的美名,在明代,“诸 明成祖仁孝皇后个人作品3 《内训》一书全面细致地从理论上阐述了女教之道,内容详实,体例完备。全书共分为二十篇,前有《原序》。二十篇,篇名为《德性》《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警戒》《节俭》《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不仅从德性修养、谨言慎行、勤劳节俭、积善迁善等方面系统论述女德修养的标准和规范问题,而且就分别处理与君主、父母、舅姑、子女、外戚等的关系做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极有见地的看法。徐皇后的《内训》一书在有明一代受到极大的推崇,对明朝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书中有不少内容反映了明朝女性道德教育的思想观念,透过这些女教思想的论述,并结合社会背景,我们可以了解明朝对女性道德规范的标准以及女教思想的发展。同时,女教书作为皇帝后妃女教思想的物质载体,其中蕴含的女教思想也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内训》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 明成祖仁孝皇后历史评价4 《明史》: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明太宗实录》:咨尔徐氏,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济朕艰难,同勤开国,今寰宇肃清,朕登大宝,允赖相成,宜正位号,今特遣使奉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以奉神灵之统,母仪天下。毓兹贞淑,嫔于肇封,家政辑宁。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厚德嘉贞,壸仪懿范。同朕恭勤,保兹天命,君临尔万姓之上。肃靖京畿,奠安宗社,实后有以相成之也。朕主典神器,后正位中宫,不以既安而忘危,不以既尊而自足,职善道以辅内治,衍繁庆以益生灵,万方密囿于仁恩,九族咸承于慈爱,德由成于天性,功实伟于古人。《明仁宗实录》:恭俭劳勤,相中兴之洪业。《大明仁孝皇后劝善书》群臣上表:仁孝皇后仁慈闵惠之心,用广布天下,臣福等受赐,获观懿训,跽而诵之,金玉药石之言,谆谆教戒,欲俾人人皆化於善,莫不咨嗟感怆,呜咽流涕,仰叹仁孝皇后之德,广大周备,同乎天地也。《大明长陵神 明成祖仁孝皇后家庭关系5 曾祖父:徐四七曾祖母:周氏祖父:徐六四祖母:蔡氏外祖父:谢再兴公公:明太祖朱元璋婆婆:孝慈高皇后马氏父亲:中山王徐达生母:谢夫人庶母:孙氏、贾氏靖江王朱守谦(注:徐氏的姨母谢氏为朱元璋侄子朱文正之妻)同母弟:徐辉祖、徐添福、徐增寿异母弟:徐膺绪(生母孙氏)徐氏,代王朱桂妃(生母未载)徐氏,安王朱楹妃(生母未载)异母妹:徐妙锦(生母贾氏)明成祖朱棣儿子长子:明仁宗朱高炽次子:汉王朱高煦三子:赵简王朱高燧女儿长女:永安公主朱玉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下嫁广平侯袁容,永乐十五年(1417年)薨。次女:永平公主朱月贵,下嫁富阳侯李让,正统九年(1444年)薨。三女:安成公主,建文四年(1402年)十二月下嫁西宁侯宋晟四子宋琥,正统八年(1443年)薨。四女:咸宁公主朱智明,永乐元年(1403年)下嫁西宁候宋晟六子宋瑛,正统五年(1440年)薨。
诚孝昭皇后张氏(?-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河南永城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指挥使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祖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张氏被封为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晋封皇太子妃。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明宣宗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氏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也是明代第一位太皇太后。她信用阁臣“三杨”及礼部尚书胡濙、英国公张辅等五大臣辅政,使正统初年的朝政相对清明,被称为“女中人杰”。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崩逝,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附葬于献陵。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人际关系6艺术形象7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张氏别名:诚孝张皇后、诚孝昭皇后、张太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逝世日期:1442年11月20日主要成就:辅佐明英宗,维持朝局稳定祖籍:河南永城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配偶:明仁宗朱高炽儿子:明宣宗朱瞻基、越靖王朱瞻墉、襄宪王朱瞻墡 人物生平2 张氏为指挥使张麒之女。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炽被封为燕王世子,同时张氏被封为燕世子妃。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张氏又被册封为皇太子妃。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所以很得成祖与徐皇后的欢心。朱高炽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但因身体肥胖不善骑射,不得成祖喜爱。成祖最喜爱次子汉王朱高煦,觉得他最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而且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聪慧好学,深得成祖宠爱,成祖也很喜爱张氏这个儿媳,所以最后为了这些原因,才没有废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病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张氏被立为皇后。张氏被立为皇后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仁宗日夜勤于政事,是位贤明的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便于洪熙元年(1425年)驾崩,享年四十八岁。宣德元年(1426年),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尊张皇后为皇太 主要影响3 张氏在明代诸后中颇为精明能干。据史书记载,她平时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明仁宗死后,每遇军国大事,明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定。张氏也常询问宣宗处理朝政的情况,并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由于张氏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三杨”、张辅、胡濙及更早时的蹇义、夏元吉等贤臣名将,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对朝廷政事的干预,所以在正统初年,王振虽有宠于英宗,却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体保持稳定。 历史评价4 王世贞:史于太后之圣政,王振之蠢国,盖娓娓焉。何乔远:张太后当宣英之际,可以预政而不预政,视汉唐女主何如哉。谈迁《国榷》:昭圣绍高文二后之盛,于献陵则邑姜也;于景陵则太任也;至裕陵负扆,严外戚之预政,裁凶阉之窃权,社稷赖以宴如。而势不马邓,席不向高。“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诚昭圣之谓也。张岱《石匮书》:嗣后孝诚、孝庄,代有圣德,总不及孝慈高深,但得其毫发,亦足以光被彤管。呜呼盛矣!查继佐《罪惟录》:诚孝整齐三朝,为妃,善太子失欢;为后为太后,知人,亦具禀可。虽仁宣令主,赞辅特勤。为太皇太后,卵翼至尊最弱,逆监振屏气。先朝内政修已称媲美,后所处特殊,得闻平决外朝,实关至计。至于严外戚惠安,不使干预;谢垂帘之请,专任阁议,凛持祖训,故坤德无与比。倘垂帘例开,他日昭圣得自行其意,而二龄挟宠,适当武庙豹房之日,天下事尚忍言哉!嗟一振帝翼之为虎,后视之如雏,使长视得见正统之十四年,可无土木之变。谷应泰 人际关系5 父亲:张麒,官至京卫指挥使。永乐九年(1411年)追封彭城伯,明仁宗即位后进爵为侯,谥号“恭靖”。母亲:名不详,封彭城伯夫人。明仁宗朱高炽张昶,官至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彭城伯。张升,官至左都督,掌左军都督府事,封惠安伯。儿子明宣宗朱瞻基越靖王朱瞻墉襄宪王朱瞻墡女儿嘉兴公主,嫁巨鹿侯井源。 艺术形象6 2006年豫剧《张娘娘传奇》:楚淑珍饰;2019年电视剧《大明风华》:吴越饰(剧名张妍)。 史料索引7 《名山藏·卷三十》《国榷·卷二十五》《石匮书》《罪惟录·列传卷二·皇后传》《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王振用事》《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孝恭章皇后孙氏(1399年-1462年),山东省济南府邹平县(今山东省邹平市)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生母,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孙皇后与明宣宗朱瞻基朝夕相处,感情很深。明宣宗即位之后,册封孙氏为贵妃。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废胡皇后,改立孙贵妃为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驾崩,朱祁镇继位为帝,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孙太后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让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化解了危机。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复位,孙太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孙太后崩逝。全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葬于景陵。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亲属成员5人物评价6相关争议7史籍记载8艺术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孙氏别名:孝恭章皇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东省济南府邹平县(今山东省邹平市)出生日期:1399年逝世日期:1462年谥号: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 人物生平2 明宣宗孝恭皇后孙氏,是山东邹平人。孙皇后少年时期就颇有美色。她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明仁宗张皇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她时时出入宫廷,说孙忠的女儿非常贤德,所以孙皇后才得以入宫。孙皇后刚刚入宫的时候年方十余岁,当时明成祖朱棣命太子朱高炽的正妃张氏(即明仁宗诚孝张皇后)教育她宫中礼仪。永乐八年,明成祖朱棣认为皇太孙已成年,当择配。彭城伯夫人经常出入宫廷,称孙氏女贤德,因张皇后告诉了明成祖,明成祖遂令孙氏入宫。后来,皇孙朱瞻基大婚,下诏选妃,以司天奏故,最后册封济宁胡氏为正妃,而孙氏只能为嫔。彭城伯夫人经常为此跟张皇后唠叨,而张皇后贤德,不言此事。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初九日,朱瞻基即位之后,孙氏被封为贵妃。按照旧时的宫廷礼制,皇后被册立后赐金册金宝(印),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孙氏与朱瞻基从小朝夕相处,感情很深。朱瞻基特地为孙氏破格,向张太后请示,制金宝赐与孙氏。此后,明朝诸帝贵 主要成就3 明朝前期发生过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孙皇后以丰富的政治经验及无可替代的皇太后之尊,力挽狂澜驾驭两“变”,对维护明朝统治和国家安定发挥了作用。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朝五十万精锐兵和朝中各部重臣在土木堡遭瓦剌骑兵围歼,率军亲征的年轻皇帝朱祁镇被俘,并被挟持继续攻掠明朝北方重镇,京师告急,明朝陷入空前危机。经过短暂混乱后,孙太后果断摈弃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张,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相继采取了让皇帝之弟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积极调兵遣将坚守北京等一系列正确决策,终于化解了危机。在打退瓦剌进攻后,景泰帝恋栈皇位,幽禁被遣送回京的太上皇朱祁镇,废除孙太后所立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作为“上圣皇太后”,孙太后任凭景泰帝废立太子,悉心保护好被幽禁的太上皇朱祁镇和被废的小太子朱见深,维护明朝政治相对稳定的大局,静观时势之 亲属成员4 父亲:孙忠哥哥:孙继宗弟弟:孙显宗公公:明仁宗朱高炽婆母:诚孝张皇后丈夫:明宣宗朱瞻基儿子:明英宗朱祁镇女儿:常德公主 人物评价5 明宣宗: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 相关争议6 《明史·列传第一·后妃》记载: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即明英宗朱祁镇实际上并非孙皇后所生。孝恭章皇后孙氏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作为宣德朝的皇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皇太后,和成化帝(朱见深)的主要抚育人,清朝编明史多有诋毁。根据当时宣德帝年近三十尚无皇子、宫中上下都关注谁会生育第一个皇子,并且当时张太后依然在世。孙皇后当时只是贵妃,不可能做到一手遮天,佯装自己怀孕而控制真怀孕的宫女偷梁换柱的做法,在当时几乎不可能。首先,孙贵妃要先在十月之内瞒过皇帝,再得在分娩之日瞒过张太后,这两点十分难做到,而对毫无疑问地获得了皇帝专宠、并已生下女儿常德公主的孙贵妃来说,也似乎不会置将来可能亲生的儿子的前途于不顾出此下策。况且关联此事之人众多,不可能将关联此事之人一一买通,所以,孙太后盗子之说不成立。总之,只要进行冷静分析,我们就可以判断,有关孙氏夺子的说法也是难以经得 史籍记载7 《明史·列传第一·后妃》《胜朝彤史拾遗记》 艺术形象8 年份影视演员1999年《百烈刀》李富璟2003年《大明王朝1449》归亚蕾2004年《正义令天下》柏寒2012年《天生无才》谢闻轩2016年《女医·明妃传》何晴2019年《大明风华》汤唯
孝庄睿皇后钱氏(1426年-1468年),南直隶淮安府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中府都督同知钱贵之女。正统七年(1442年),得到张太后青睐,册立为皇后,没有生下子女。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兵败被俘。钱皇后耗尽资财,日夜哭泣,导致腿部和眼睛受损。明代宗即位后,尊为太上皇后。英宗回归北京后,一起幽禁于南宫,彼此相依为命。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策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重新册封钱皇后。明宪宗即位后,作为嫡母,尊号为慈懿皇太后。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病逝,谥号“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陪葬于裕陵。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钱氏别名:孝庄睿皇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直隶淮安府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出生日期:1426年逝世日期:1468年谥号: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 人物生平2 钱氏出身明朝的靖难功臣世家。她的曾祖父钱整,是成祖朱棣做燕王时的老部下,任燕山护卫副千户,一直对成祖忠心耿耿。祖父钱通官至金吾右卫指挥使,父亲钱贵继承了祖传的武职,多次随明成祖、明宣宗北征,凭借战功升至都指挥佥事。直到女儿被选为皇后,钱贵才被提拔为中府都督同知。正统七年(1442年)春,钱氏被张太皇太后选中,成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准皇后。钱氏这年十六岁,比英宗略大一岁。钱氏的册后仪式,也是明王朝有史以来皇帝的第一次初婚仪式。而在此之前的皇帝们,早在即帝位之前,已经完成了终身大事,册后只不过是登基以后过过场面而已。因此,在张太皇太后的操持下,钱氏立后的过程极为隆重。这也是张氏此生为明皇室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因为大婚典礼五个月后,她就去世了。五月初三,英国公张辅为正使,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为副使,持节至钱府行纳采问名之礼;五月初七,成国公朱勇为正使,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杨溥、吏部尚 影视形象3 年份类型剧名饰演者2003电视剧《大明王朝1449》蒋林静2011电视剧《后宫》陈莎莉2015电视剧《女医·明妃传》胡顺儿(童年)李呈媛(成年)
孝肃皇后周氏(1430年-1504年),北直隶顺天府昌平州(今北京市)人,明英宗朱祁镇的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父周能后追赠为宁国公,弟周寿后封为庆云侯,周彧后封为长宁伯。周贵妃曾经再三破坏礼法与英宗的遗愿、排挤并欲取代钱皇后的嫡后地位。最终的谥号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皇后。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孝肃周皇后人物生平3孝肃周皇后人物评价4孝肃周皇后亲属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周氏别名:孝肃皇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昌平州(今北京市)出生日期:1430年逝世日期:1504年谥号: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皇后 孝肃周皇后人物生平2 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周氏生皇次女重庆公主。正统十二年(1447年),生皇长子朱见深。二年后,土木之变,英宗被也先俘获,孙太后下诏立其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景泰元年,英宗回到北京,居南宫。景泰三年,太子朱见深被废。景泰六年(1455年),周氏生下英宗第六子朱见泽。其间,不知其位阶。天顺元年(即1457年,明英宗复辟时),封为贵妃。明宪宗即位后,要尊嫡母钱皇后和生母周贵妃为皇太后,同时确定徽号。当时太监夏时为讨好周贵妃,传谕独尊周贵妃为皇太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才两位太后并尊。成化二十三年四月,上徽号圣慈仁寿皇太后。宪宗在位时,事太后极孝,史书上记载“五日一朝,燕享必亲”。太后的要求明宪宗不敢不从,唯恐太后不悦。明朝在英宗以前,只有嫡后才能与皇帝合葬,英宗并且下诏只愿与钱皇后合葬。钱皇后死后,周氏欲阻挡钱皇后合葬裕陵,宪宗委曲宽譬,最后才得以合葬。不过周太后还是暗中搞了鬼,改变英宗的 孝肃周皇后人物评价3 蔡东藩:宪宗即位,两宫并尊,本属应有之理,而贵妃阴恃子贵,密嘱内监夏时,参预阁议,时乃狐假虎威,呵叱大臣,若非彭时等守正不阿,鲜有不为所摇夺者。 孝肃周皇后亲属成员4 周得清周福山周能周寿、周彧明英宗朱祁镇(睿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崇简王朱见泽、重庆公主
孝渊景皇后汪氏(1427年-1506年),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代宗朱祁钰的结发妻。正统十年(1445年)八月,册封为郕王妃,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汪氏被册立为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代宗欲改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皇太子,遭到了汪皇后强烈反对,汪皇后因此触怒代宗,被废为庶人。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朱祁镇复位,降代宗为郕王,汪氏亦称郕王妃。郕王朱祁钰去世后,李贤以汪氏已废且幽禁深宫,况两女年幼为由,应不予殉葬,英宗因此同意,汪氏从宫中迁至郕王府。正德元年(1506年)十二月,汪氏病逝,享年八十岁。明武宗尊谥“贞惠安和景皇后”,与明代宗朱祁钰合葬景泰陵。南明弘光帝即位,改上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孝渊汪皇后人物生平3孝渊汪皇后轶事典故4孝渊汪皇后亲属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汪氏别名:孝渊景皇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出生日期:1427年逝世日期:1506年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孝渊汪皇后人物生平2 汪氏是顺天府人(今北京)。在成为皇妃以前,其家族世代为金吾左卫指挥使。祖父汪泉,父亲汪瑛。明正统十年八月(1445年),朝廷册汪氏为郕王正妃。正统十四年冬(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册汪妃为皇后。汪皇后生育两位皇女,一女固安公主,另一幼女封号不详,无儿子。汪皇后性格刚毅偏执,心怀仁德,见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之时,心怀不忍,令官校掩埋安葬。皇嫂(明英宗妻)钱皇后在宫日夜为丈夫奔忙忧劳,汪皇后也时常安慰她。景泰三年(1452年),景帝欲立杭妃子朱见济为太子,而废原太子朱见深(英宗长子),汪皇后竭力反对,因而触怒景帝,被废,杭妃被立为皇后。英宗复位的时候,降景帝为郕王,汪氏复称郕王妃。汪氏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在钱皇后的照顾下,得以将所有私产和服侍她的宫女太监带出宫中。一天,明英宗想起自己的一件玉玲珑来,听说被汪氏拿去,命人去拿回来。汪氏怒道:“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 孝渊汪皇后轶事典故3 汪氏性格十分刚烈,从一件事情可以看出来,一天,英宗问太监刘桓说:我记得我曾经有一个玉玲珑的腰带,怎么找不到了?刘桓说,被汪王妃拿走了。英宗就说你去给我要回来。汪废后得知英宗皇帝要这个玉玲珑的腰带,就把腰带扔到井里,对来索要的使臣说,腰带没有了,找不到了。然后对旁边的人说,我夫君当了七年天子,难道不能拥有这区区几片玉么?此话传到英宗耳中,大怒。后来有人举报说汪废后搬出宫的时候携带了大量巨款,明英宗派人确认,就将钱财予以罚没。 孝渊汪皇后亲属成员4 祖父:汪泉父亲:汪瑛丈夫:朱祁钰女儿:固安公主
肃孝皇后杭氏(?-1456年),籍贯不详,为明代宗朱祁钰的第二任皇后。正统年间,为郕王朱祁钰侧室,正统十三年(1448年),生代宗独子朱见济,正统十四年(1449年),郕王朱祁钰登基,杭氏被册封为贵妃。景泰三年(1452年),汪皇后因反对改立朱见济为皇太子而触怒景泰帝,被废为庶人,杭氏母凭子贵被册立为皇后。景泰四年(1453年),其子朱见济夭折。景泰七年(1456年)杭皇后崩逝,谥”肃孝皇后“。明英宗复位后,削皇后号,毁所葬陵。在明一代只承认汪皇后为景泰帝正室,无一朝承认杭氏。她作为明代宗继皇后的身份不被明朝正史认可,算是明代后妃中的一位悲剧人物。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亲属成员4外戚待遇5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杭氏别名:肃孝皇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逝世日期:1456年谥号:肃孝皇后 人物生平2 杭氏出身在民间,原为郕王朱祁钰登基前的侧室,正统十三年(1448年)生下朱祁钰独子朱见济。次年,明英宗亲征瓦剌被俘。国难之际,朝廷拥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年号“景泰”,是为明代宗。杭氏被册封为贵妃。登基之初,代宗立哥哥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景泰三年(1452年),代宗欲废黜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汪皇后(代宗原配)坚决反对,并劝说代宗之所以能即位纯属侥幸,万不可将朱见深废去。汪皇后因此触怒代宗而被废去,之后朱见深也被废去,改立朱见济为皇太子。杭妃母以子贵,被立为皇后。短短几年时间,杭氏就由普通的民间女子成为当朝皇后,且儿子又是太子,真可谓平步青云了,父亲杭昱累官锦衣卫指挥使。兄长杭聚授锦衣千户。杭皇后沉浸在幸福中。然而人生难料,这样的风光无限她只享受了短短的四年。景泰四年十月(1453年),皇太子朱见济夭折了,年仅5岁。杭皇后悲痛欲绝,卧病不起,很快在景泰七年二月(1 亲属成员3 父亲:杭昱兄长:杭敬弟弟:杭敏丈夫:明代宗朱祁钰儿子:怀献太子朱见济 外戚待遇4 父亲杭昱:正五品正千户——正三品指挥使伯父杭聚:正五品正千户弟弟杭敏:正六品锦衣卫百户 影视形象5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趣观历史百家号金牌导师,优质创作者
吴氏(-1509年),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任皇后。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二十日立为皇后,天顺八年(1464年)八月因杖责万贵妃,而触怒明宪宗,被废为庶人。明孝宗在冷宫出生后,吴氏曾偷偷抚养过几年。孝宗即位念及吴氏的恩情,命服膳皆如母后礼。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逝世。刘瑾欲焚之。大学士王鏊力持不可,以妃礼下葬,无谥号。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吴氏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逝世日期:1509年 人物生平2 吴氏是顺天(今北京市)人,出身名门。父亲吴俊是羽林前卫指挥使;舅舅孙镗曾在曹吉祥叛乱中救过朱祁镇的性命而封怀宁侯;哥哥吴瑛,官羽林卫指挥使。当初,明英宗亲自为皇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候选人有三名,分别是吴氏,王氏,柏氏。英宗还没有正式确定选谁为太子妃,自己就得了重病。临终前,英宗告诉钱皇后和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他觉得三人中吴氏更好一些,并要她们再严格审度一下,尽早确立皇后人选。太子朱见深一直希望立万氏为自己的皇后,无奈英宗不允许也不会认可一个比自己儿子大十七岁的宫女为皇后,此事作罢。天顺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驾崩,太子朱见深即位,改元成化,是为明宪宗。钱皇后经过仔细观察,也觉得吴氏更好一些,这和英宗的遗愿是一致的。于是天顺八年(1464)七月二十日,立吴氏为皇后。吴氏成为明宪宗的第一任皇后,而宪宗皇帝欲立万氏为后不得,只得于成化二年封万氏为贵妃,宠幸如故。成化初,万贵妃犹为宫女,而承恩日 影视形象3 2011年电视剧《后宫》黄子文饰吴皇后2015年电视剧《刀下留人》沈卓盈饰吴皇后2015年电视剧《医馆笑传》隆莎饰吴皇后
孝贞纯皇后王氏(?-1518年),名不详。父为瑞安侯王镇(一说王谓),字克安,上元(今江苏南京)人,为明宪宗朱见深第二任皇后。天顺八年(1464年)八月,吴皇后因仗责万贵妃而被废为庶人。天顺八年(1464年)十月,朱见深便改立王氏为皇后。王氏虽位居皇后,但并不得宠幸。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王皇后崩逝,明武宗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原本王氏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继皇后,理应不能系帝谥,不过由于宪宗元配皇后吴氏被废,故而得以系帝谥也)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孝贞纯皇后人物简介3孝贞纯皇后家族成员4孝贞纯皇后史料记载 基本资料1 别名:孝贞纯皇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上元县逝世日期:1518年 孝贞纯皇后人物简介2 王皇后,上元人,为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二任皇后。天顺七年(1463年),明英宗朱祁镇为十五岁的皇太子朱见深选秀,钱皇后,周贵妃从中选美女中十二人为妃,最后由明英宗从十二人中选定三人,分别是吴氏,王氏,柏氏。英宗还没有正式确定选谁为太子妃,自己就得了重病。临终前,英宗告诉钱皇后和周贵妃,他觉得三人中吴氏更好一些,并要她们再严格审度一下,尽早确立皇后人选。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英宗皇帝崩,太子朱见深即位,改元成化,是为明宪宗。天顺八年(1464)七月二十日,明宪宗立吴氏为皇后。天顺八年(1464年)八月,因吴皇后仗责万贵妃,而被废为庶人。天顺八年(1464年)十月,朱见深改立王氏为皇后,王氏虽位居皇后,但并不得宠幸。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明宪宗驾崩。明孝宗即位,尊王皇后为皇太后。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武宗即位,尊王氏为太皇太后。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王太皇太后崩逝,上尊 孝贞纯皇后家族成员3 父亲:瑞安侯王镇,字克安(一说王谓)公公:明英宗朱祁镇婆婆:孝庄睿皇后钱氏,孝肃周皇后夫君:明宪宗朱见深兄弟:王源,王清,王濬夫君的原配妻子:吴皇后夫君的宠妃:万贵妃 孝贞纯皇后史料记载4 《明史·列传第一·后妃》记载:孝贞皇后王氏,上元人。宪宗在东宫,英宗为择配,得十二人,选后及吴氏、柏氏留宫中。吴氏既立而废,遂册为皇后,天顺八年十月也。万贵妃宠冠后宫,后处之淡如。孝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武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十二月上尊号曰慈圣康寿。十三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
孝成敬皇后张氏(1471年-1541年),北直隶河间府兴济县(今河北省沧县),曾祖张迪,祖张绶,父张峦,母金氏,明孝宗朱佑樘的皇后,明武宗朱厚照生母。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入宫,册为太子妃,同年,明孝宗继位,立为皇后,孝宗继位后,张家以外戚之贵追封公侯,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驾崩,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即明武宗,尊张皇后为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徽号“慈寿皇太后”。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因武宗无子,故张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迎立武宗堂弟兴王朱厚熜继位,即明世宗,世宗入继,尊张太后为“昭圣慈寿皇太后”,亦尊其生母蒋氏为太后,张太后与蒋太后不和,世宗对张太后极为不礼遇。嘉靖二十年(1541年),张太后驾崩,谥号“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改谥“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历史评价4轶事典故5人际关系6史料索引7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张氏别名:孝康敬皇后、孝成敬皇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间府兴济县(今河北省沧县)出生日期:1471年逝世日期:1541年谥号: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皇后:1487年-1505年太后:1505年-1541年 人物生平2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张氏被选为太子妃。同年九月,太子朱祐樘登基,即明孝宗。冬十月丙子,立太子妃张氏为皇后。孝宗笃爱妻子,不立妃嫔,两人共处如民间百姓夫妇,张皇后生下二子一女,即朱厚照、朱厚炜、太康公主。因为张皇后的缘故,优待外戚,追封岳父张峦为昌国公,妻弟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伯,为张皇后建立的家庙也十分壮丽。张皇后放纵家人肆为奸利,朝臣时常进谏,孝宗因为张皇后之故,从来不约束外戚。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逝世,张皇后所生的皇太子朱厚照即位,改元正德,是为明武宗,尊张皇后为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徽号“慈寿皇太后”。十六年,武宗崩,因无子,奸臣江彬一干人等心怀不轨,张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共同策画,迎立武宗的堂弟朱厚熜为帝,是为明世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世宗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上尊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世宗亦尊生母蒋氏为兴国太后、亲祖母邵氏为寿安皇太 历史评价3 明孝宗张皇后性格活泼,一生得到孝宗的宠爱,和孝宗是古代社会下的一夫一妻制,但张皇后晚景也凄凉。 轶事典故4 明孝宗朱佑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孝宗和张皇后有两个儿子(次子幼年早夭),长子就是后来荒唐透顶的武宗朱厚照。孝宗先天不足,身体积弱,晚年曾想革除积弊,畅导新政,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孝宗临死前曾叹到,再给我几年太子就能成熟了,可惜他这个长子太爱玩了,给明朝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冤杀何鼎张皇后的两个弟弟应邀参加宫廷内部的晚宴。两人居然趁明孝宗上厕所之时,戴起皇帝的冠。这在古代绝对是大逆不道的,太监何鼎上前阻拦。弘治十一年,二张兄弟又一次入宫,居然在皇宫之中强奸宫女,何鼎大怒,手持金瓜(古代卫兵的武器),想把二张兄弟打死,被当时另外一名受到明孝宗宠信的太监李广给阻止。何鼎以二张兄弟以“无人臣礼”为由,将此事上奏明孝宗,要求明孝宗处罚二张兄弟。谁料明孝宗不但不处罚二张兄弟 人际关系5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父祖父亲张峦封为寿宁侯,弘治时期追封昌国公,谥号庄肃。母亲金氏——平辈弟弟张鹤龄袭爵寿宁侯,嘉靖时期加封昌国公,官至南京锦衣卫指挥同知。张延龄初封建昌伯,弘治时期进封建昌侯,官至都督同知、太保。——夫君朱佑樘即明孝宗,明朝第九位皇帝。子辈长子朱厚照即明武宗,明朝第十位皇帝。次子朱厚炜即蔚悼王。女儿朱秀荣即太康公主。蔚悼王与太康公主皆早夭。 史料索引6 《明史·孝康皇后传》 影视形象7 年份影视剧演员1959《江山美人》唐若青1993《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鲍起静2001《绝色双娇》傅艺伟2002《天下无双》潘迪华2002《皇后进宫》傅艺伟2004《凤临阁》斯琴高娃2005《正德演义》郝洋2005《天下第一》唐群2005《天下第一媒》张青2007《夜来风雨》张子琪2010《龙凤店》傅艺伟2018《回到明朝当王爷之杨凌传》王伟
孝静毅皇后夏氏(1492年-1535年),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武宗朱厚照皇后。父庆阳伯夏儒,于永乐期间北徙顺天府大兴县,有兄弟三人,长助,次臣,三勋尚。夏氏族谱中存皇后名夏雨寒。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选秀入宫,八月被册立为皇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武宗生前无子,张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迎立就藩湖广的兴王(今湖北钟祥)朱厚熜为皇帝,朱厚熜继位后,为夏皇后上尊号为“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1535年),夏皇后崩逝,葬于康陵,附太庙。初次上谥号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谥“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孝静夏皇后人物生平3孝静夏皇后人际关系4孝静夏皇后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夏氏别名:孝静毅皇后,庄肃皇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 出生日期:1492年逝世日期:1535年籍贯: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 谥号: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孝静夏皇后人物生平2 弘治五年(1492年),夏氏生于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原籍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永乐时期(即明成祖朱棣时期)北迁至此。夏氏为夏儒之女,静定端庄。正德元年(1506年)八月,金秋时节,十六岁的武宗举行了隆重无比的婚礼大典,册立夏氏为皇后。明武宗与夏皇后的感情到底如何,史书讳莫如深,语焉不详。明代的藏书家杨仪在《明良记》中曾写到“武宗久不御内,自大同还,忽趋入宫,夏后见帝因泣下。帝曰:“皇后如何日来太瘦?”着光禄司进膳,加肥鹅一双。”可见武宗与夏皇后的感情还是比较好的。夏皇后曾劝谏武宗远离声色犬马,收敛其行为,结果没能如意。武宗多年居于宫外,因此夏皇后没有子女。嘉靖元年,明世宗入继大统,因为与夏皇后为叔嫂关系,故夏皇后不能当太后,但又要与世宗的陈皇后区别,因此上尊称曰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正月崩,合葬康陵,祔庙。夏皇后逝世后,礼臣上奏丧仪,世宗说:“叔嫂之间不需服丧,且两位皇 孝静夏皇后人际关系3 孝静夏皇后人际关系辈分关系姓名简介父祖高祖父夏彦广赠庆阳伯。高祖母姚氏赠庆阳伯夫人。曾祖父夏棨宗赠庆阳伯。曾祖母廖氏赠庆阳伯夫人。祖父夏瑄赠庆阳伯。祖母郭氏赠庆阳伯夫人。父亲夏儒封庆阳伯,官至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母亲叶氏封庆阳伯夫人。平辈兄弟夏助官至锦衣卫指挥使。夏臣官至锦衣卫指挥同知,袭爵庆阳伯。夏勋尚——姐妹——嫁魏国公徐俌孙子徐鹏举,官至南京守备、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太子太保,袭爵魏国公。——嫁寿宁侯张鹤龄子张宗说,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夫君朱厚照即明武宗,明朝第10位皇帝。参考资料() 孝静夏皇后史料索引4 《明史·孝静皇后传》《国朝献徵录》
孝洁肃皇后陈氏(1508年-1528年),北直隶大名府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一任皇后,父亲是当地的秀才陈万言。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选秀入宫,九月被册立为皇后。嘉靖七年(1528年),明世宗与陈皇后同坐,张顺妃和文妃进茗,世宗循视其手。陈皇后很生气,投杯起立,嘉靖帝大怒。陈皇后惊悸,就此流产。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陈皇后崩逝,葬礼从杀,谥曰“悼灵”,葬袄儿峪,两个月后嘉靖帝便册立张顺妃为皇后。嘉靖十五年,改谥“孝洁皇后”。明穆宗即位,于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上尊谥曰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合葬,祔太庙,并迁葬永陵。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孝洁陈皇后人物生平3孝洁陈皇后亲属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陈氏别名:孝洁肃皇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直隶大名府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出生日期:1508年逝世日期:1528年谥号: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 孝洁陈皇后人物生平2 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姿色美丽,选美入宫,九月册立为皇后。世宗性格严厉。嘉靖七年春,世宗与陈皇后同坐,张妃和文妃进茗,世宗循视其手。陈皇后恚怒,投杯起立。世宗勃然大怒。陈皇后惊悸,当时身怀有孕,未能保住孩子,就此流产。流产后陈皇后重病,数月不愈。嘉靖帝令其迁出坤宁宫,并准备把她的皇后之位废掉(杨一清在其所著的《密谕录》中记有世宗和杨一清等讨论废后一事的全过程),与杨一清等大臣商议,考虑到陈皇后已经病危,废弃有碍名声,才未实施。十月,陈皇后病死,谥曰悼灵皇后,葬礼从杀,葬于安葬皇贵妃、皇太子的天寿山的袄儿峪。出葬之日,梓宫出王门,百官一日临。给事中王汝梅谏劝,世宗还在气头上,不听。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夏言议请改谥,当时世宗的怒气早没了,于是改谥为孝洁皇后。明穆宗即位,礼臣上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明世宗)元配,应该合葬祔庙。若遵遗制祔孝烈(世宗遗旨想让方皇后祔庙),则舍元配也,若同祔, 孝洁陈皇后亲属成员3 父亲:陈万言母亲:冀氏丈夫:朱厚熜兄帝:陈绍祖
孝懿庄皇后李氏(?-1558年),北直隶顺天府昌平州(今北京昌平)人,明穆宗朱载坖结发妻,父亲是德平伯李铭。嘉靖三十二年二月(1553年),嫁于朱载坖为裕王妃。生长子朱翊釴(5岁夭折)和长女(名不详,夭折)。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病逝。朱载垕即位后,追谥李氏为“孝懿皇后”,朱翊釴为宪怀太子,长女为蓬莱公主,李氏的父亲李铭封为德平伯。明神宗即位后,上尊谥曰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合葬昭陵,祔太庙。画像明宫廷画师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3家庭成员4史料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李氏别名:李皇后,孝懿庄皇后字:不详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直隶昌平(今北京昌平)逝世日期:1558年主要成就:成为明穆宗嫡妻,追封皇后谥号: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陵墓:昭陵位分:裕王妃→皇后(追封) 生平2 孝懿庄皇后李氏,顺天昌平人,锦衣卫百户李铭(后以女显贵,官至锦衣卫副千户,封德平伯)之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九月,明世宗传谕礼部,皇三子(即穆宗)、皇四子(景王朱载圳)年已长成,理宜婚配,命将京城凡年龄在14至16岁的未婚女子全部送至二王馆以备选取。三天后,礼部奉诏选得良家女1200人,李氏被选为裕王妃,暂住宫内,第二年二月行迎亲礼,正式册为裕王妃。成婚两年后,李氏生子朱翊釴,嘉靖三十六年正月复生皇长女,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十三日,病故于裕王府。世宗皇帝为其亲定丧仪规制。同年七月葬于京西金山丰裕口。穆宗即位后,于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追谥为孝懿皇后。隆庆六年七月,神宗又上尊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迁葬昭陵。 家庭成员3 德平伯李铭明穆宗朱载垕宪怀太子朱翊釴蓬莱公主,明穆宗嫡出长女。母亲是王妃李氏(追谥孝懿皇后)。嘉靖三十六年八月壬寅日,此女早殇,当时她的父亲还只是裕王,她本人因为年纪太幼,还没有封爵。礼部请以郡主之礼下葬,她的祖父嘉靖帝说“未请封,无例,而且下殇也用全礼?非是”,下令葬仪减半。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其父隆庆帝追封她为蓬莱公主,后又修缮了她的坟墓。 史料记载4 《明史·穆宗孝懿皇后李氏传》穆宗孝懿皇后李氏,昌平人。穆宗为裕王,选为妃,生宪怀太子。嘉靖三十七年四月薨。帝以部疏称薨非制,命改称故,葬金山。穆宗即位,谥曰孝懿皇后,封后父铭德平伯。神宗即位,上尊谥曰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合葬昭陵,祔太庙。《胜朝彤管拾遗记》穆宗皇后,姓李氏,昌平人。封德平伯李铭女。穆宗为裕王,册为妃,生宪怀太子。嘉靖三十七年殁皇邸。穆宗即位,谥曰孝懿皇后。六年秋,神宗即位,加上尊谥曰孝懿尊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合葬昭陵,主祔庙。
孝安皇后(?-1596年),陈氏,北直隶顺天府通州(今北京市)人,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二位皇后,锦衣卫副千户封固康伯陈景行之女。隆庆帝即位后妃嫔颇多,由于陈皇后无宠,以陈皇后无子多病,令其迁居别宫。明神宗时为太子,事嫡母最孝,每天早晨谒奉先殿、朝父皇穆宗及生母李贵妃毕,必去嫡母陈皇后所在偏宫问安,皇后闻履声而辄喜。李贵妃得知皇后欢喜,亦欢喜。明神宗即位,上嫡母尊号曰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万历六年,尊为仁圣懿安皇太后,万历十年,尊为仁圣懿安康静皇太后。神宗孝事两宫无间。万历二十四年七月,陈太后崩,谥曰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祀奉先殿别室。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孝安陈皇后人物生平 基本资料1 本名:陈氏别名:孝安皇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通州(今北京市)逝世日期:1596年谥号: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父亲:陈景行 孝安陈皇后人物生平2 史书未记载陈氏生年。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九月,裕王妃李氏逝世,选陈氏为裕王继妃,明神宗的母亲李贵妃原是她的宫女。隆庆元年(1567年),册立为皇后。隆庆帝即位后妃嫔颇多,1557年,陈皇后生下太和公主,公主在1560年夭折。陈皇后虽美貌,却无宠,没有生子,复触帝怒,借口陈皇后无子多病,迁居别宫。明神宗其时为太子,事嫡母最孝,每天早晨谒奉先殿、朝父皇穆宗及生母李贵妃毕,必去嫡母陈皇后所在偏宫问安,皇后闻履声而辄喜。李贵妃得知皇后欢喜,亦欢喜。明神宗即位,上嫡母尊号曰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万历六年,尊为仁圣贞懿皇太后,万历十年,尊为仁圣贞懿康静皇太后。神宗孝事两宫无间。万历二十四年七月,陈太后崩,谥曰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祀奉先殿别室。
王氏(1564年-1620年),名喜姐(姚南双雁黄氏宗谱所载,注:《明史》所记载的后妃本名只有明宣宗的胡善祥和郭爱),原姓黄。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生于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明神宗朱翊钧的皇后,荣昌公主朱轩媖之母。万历五年(1577年),时年仅十四岁的王喜姐被选入宫中,册为皇后。万历九年(1582年)十二月初四,生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抚养李贵妃的二子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王皇后善于规劝调和,多次在神宗面前保护时为皇太子的明光宗朱常洛,褒奖贤良正直的大臣。又时常分出自己的用度赈灾以及发军饷,是以她的美名遍及四海。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初六午时,王皇后崩,时年五十七岁,谥曰孝端皇后。光宗即位,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熹宗即位,于明神宗合葬定陵。 目录 1基本资料 2王喜姐人物生平3王喜姐轶事典故4王喜姐艺术形象5王喜姐亲属成员6王喜姐徽音夙著7王喜姐情钟伉俪8王喜姐煌煌青史 基本资料1 本名:王喜姐别名:孝端显皇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出生日期:1564年逝世日期:1620年谥号: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祖籍: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 王喜姐人物生平2 明太祖朱元璋为预防女宠之祸,外戚乱政的现象形成,进而危及皇权,于是做出了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也就是说,只要女子品行端正,容止美丽,就有资格被选为后妃。至于女子的出身门第,则不再作为入选条件。事实上,明朝后来在后妃的选择上,更侧重于清贫之家的女子,以希望借此辅佐皇帝培养节俭勤政的美德。万历五年(1577年)正月,仁圣皇太后陈氏和慈圣皇太后李氏下诏礼部为明神宗朱翊钧举行选秀,王喜姐入选。当时的选秀范围在京师及北直隶等地,共四百五十余人参选,最后选出王喜姐及另外一名同龄女子陈氏,又经过严格的相貌生辰言行家庭身世等对比之后,最终选择了王喜姐,而落选的陈氏亦未入宫为妃。按照明朝选秀一后二妃的惯例,同时还选中了刘氏与杨氏,即后来的刘昭妃与杨宜妃。而当初最有力的竞争者,却放回娘家了,如若当初选择的不是王喜姐,历史则会是另外一个走向。万历六年(1578)二月十九,年仅十五岁 王喜姐轶事典故3 在明末李长祥所著的《天问阁集》中,记载了曾经侍奉喜姐养子惠王的宫女刘氏的见闻:若明神宗想要临幸喜姐,需奏请皇太后下旨。而喜姐必定会推辞。皇太后以喜姐处理事务繁忙,请神宗另幸他宫。神宗不答应,于是喜姐等候皇帝。到傍晚时,各宫妃嫔集结在坤宁宫行礼,待奏乐后退下,到五鼓时再次来到宫门前。此时宫门已开。喜姐则先于神宗到来之前,起身梳妆等待神宗。神宗若在白天临幸喜姐,在傍晚时必须奏告皇太后。若在其他宫殿临幸喜姐,则必定要文书答复。如果是临幸妃嫔则不用如此,只需要把自己所在地告知皇太后、皇后和各宫妃嫔。宫中事务繁多,喜姐处理极其辛劳,若是神宗前来坤宁宫,事情又麻烦又辛苦,各宫嫔妃都要一起惊动。所以神宗去别的宫殿多些,而来坤宁宫少些。 王喜姐艺术形象4 电视剧《明宫谜案》,刘燕燕饰王喜姐。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楼俞饰王喜姐。 王喜姐亲属成员5 父母父:王伟,原任工部所属的文思院副使(正九品),因女成为皇后封永年伯母:赵氏兄弟弟弟:王栋弟弟:王冰叔伯叔叔:王俊丈夫夫:明神宗朱翊钧子女女: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女婿:杨春元养子:明光宗朱常洛孙辈外孙:杨光夔(字允谐)、杨光皋(字允直)、杨光旦(字允谦)、杨光益(字允烈)、杨光龙(字允纳) 王喜姐徽音夙著6 王喜姐在万历九年(1582)十二月初四,即婚后第三年生下了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在她怀孕时,慈圣皇太后李氏与明神宗分别下旨派遣内官到五台山和武当山祈嗣。后来,在“争国本”事件中的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神宗曾以王喜姐尚在盛年,有可能会生育嫡子的理由,拒绝了大臣要求册封皇长子为太子的请求。直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明神宗才下诏待两宫落成之日(据酌中志记载两宫建成的时候是万历三十三年)正式册封皇长子为太子,并把之前拒绝的原因解释为皇长子身体孱弱和王喜姐年少又多次生病,是以推迟册封稍微等待嫡子出生。王喜姐成为皇后之后,行事端谨,孝侍婆母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和陈太后(神宗嫡母),甚得二太后欢心;宫里的矛盾争端,喜姐都能够妥善处理调剂;明光宗为太子的时候,由于母(王恭妃)出身卑微,所以母子皆不受宠,因此明光宗好几次遇到危机,而皇后多次保护了他(具体事迹被魏忠贤删去,史官许士柔上奏告知明思宗) 王喜姐情钟伉俪7 王喜姐之父王伟最初被封为锦衣卫千户,大婚时张四维向明神宗提议封晋封王伟。张居正表示反对,认为前朝的晋封赏赐多而流于滥,造成很多不良后果。于是张居正只是把王伟从锦衣卫千户提升为锦衣卫指挥使,明神宗不快,催促之下于万历七年(1579)王伟才得晋封为永年伯,但却是个流职,不可世袭。张四维于是向明神宗建议,改王伟的爵位作世袭,未成功。万历九年(1581)二月,明神宗要求将王喜姐叔叔王俊,弟弟王冰授官世袭锦衣卫指挥使,被张居正阻止后,改封王栋为锦衣卫指挥佥事,王俊为锦衣卫正千户,不得世袭。万历十二年(1584)八月,明神宗允给永年伯王伟肩舆礼,给事中万象春上书提到公侯伯皇亲驸马不许乘舆是祖制,瑞安伯陈景行、武清伯李伟为两宫皇太后之父,年老时方得到这个待遇,永年伯资历尚浅不宜得封。明神宗没有听从,以特例下不为例的方式给予了永年伯此待遇。自嘉靖定例外戚爵位不得袭封之后,王喜姐父王伟去世后王栋袭爵,王栋去世 王喜姐煌煌青史8 《明史》:性端谨,以慈孝著称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中宫夙称优渥内阁首辅沈一贯:中宫为皇上元配,选自圣母,体统甚隆既二十四年矣。朝夕同宫,恩好甚笃。丈夫明神宗:中宫乃圣母选择,朕之元配。见今侍朕,同居一宫,就少有过失,岂不体悉优容?迩年以来,稍稍悍戾不慈,朕每随事教训,务全妇道,中宫亦知改悟。朕中宫皇后,配朕有年。芳声令德,中外仰闻。方膺遐算,倏尔仙逝。朕追思勤敏贤淑,恸悼无已。中宫皇后侍奉勤敏与朕同食息起居不意因虚劳年久服药不效遽尔崩逝朕心伤悼深切内阁首辅方从哲:中宫皇后,躬膺令德,俨体至尊,勤俭孝慈,徽音夙著。薄海臣民,仰母仪而颂女中尧舜者,非一日矣。明光宗:孝端皇后幽闲贞静诚一端庄,慈同樛木,迨深居静摄,禁不闻声乃密讽婉规事多得请,暨前星之启耀初九潜龙廑覆露以垂恩。先帝情锺伉俪,轸琴瑟之中睽肆吾皇,爱切瞻依奉杯棬而永慕。明熹宗:朕祖妣孝端显皇后母仪天下保育先皇功昭社稷。刘若愚《酌中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