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宁波一论坛上出现《2012年宁波奶制品抽检不合格清单》,其中涉及宁波、涌优、光明、双峰四个品牌,不合格原因为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菌群超标。随后记者向有关部门核实,网上曝光的这份名单是真的,按照计划,这份抽检报告是定于本周五公布的,现在网络早一步曝光,抽检报告也不得不提早与市民见面。 昨日,宁波市食安办、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了2012年下半年市场上销售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状况。 网络爆料 网传宁波、涌优、光明、双峰 四品牌牛奶抽检不合格 2月25日下午4点10分,网友“生煎”在东论贴出了一份《2012年宁波奶制品抽检不合格清单》。这份清单显示,在2012年8月到9月间,宁波市场上的54份牛奶样本不合格,涉及宁波、涌优、光明、双峰4个牛奶品牌。不合格的原因无外乎两种: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菌群超标。 清单上明确,牛奶的采样地点为家庭订购和三江、乐购超市,涉及宁波牛奶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宁波”和“涌优”品牌较多,有30批次。 昨天上午记者联系了发帖人“生煎”。“生煎”说,25日,他的一位同事将这些信息发到公司内网,他看到后才转发的,只是希望给宁波的老百姓提个醒。 下午,在记者的要求下,“生煎”发来了更加完整的不合格清单,一共有63份,在网络曝光的54份基础上,又增加了9份,除了宁波奶、涌优奶、光明奶、双峰奶,其中“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批次鲜牛奶不合格,原因均是大肠菌群超标。 网友大呼不敢喝牛奶了 涉事牛奶企业均称不知情 此帖一经发出,即刻引起轰动,网友纷纷吐槽,“以后不敢喝牛奶了!” 在跟帖中,仍有网友对这份抽检不合格清单表示怀疑,一部分网友不敢相信,希望这份清单是假的。 为了核实真假,记者联系清单中出现的几家超市,超市方面都表示对此事不知情。为了求证此事,记者又联系了涉及此事的三家牛奶公司。 宁波牛奶集团表示,对于网上的清单,他们也是网友发出来才第一次看到,之前从未收到过这份清单,不知如何做出应对。这份清单上的日期是去年8月份,目前公司也正在核实,对于清单的来源也值得怀疑。“无论是宁波奶还是涌优奶,进入市场前都是经过抽检的,抽检中并未出现问题。” 上海光明牛奶宁波销售商说,他们的牛奶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总部肯定会通知,至于网上的清单,他们也觉得奇怪,并未收到过,以前也没有收到过类似清单,不知道是哪个部门检测的。 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从未见过这份清单。记者将清单发给该工作人员后,该工作人员表示等下会给出答复。昨天下午五点,记者再次咨询时,该工作人员说领导不在,暂时给不了答复。 权威发布 网上曝光表格属实 抽检报告原定于本周五公布 昨天下午4点多,网友“生煎”明确表示:“目前得到的证据表明,消息来源十分可靠!不用再怀疑真假了。很残酷,但是请大家接受现实。” // 记者也从其他方面了解到,网上的这份《不合格鲜奶汇总表》确实是真的,但是不完整。网络上曝光的总共是54批次鲜奶不合格,实际上有63批次。 按照计划 ,这份抽检报告是定于本周五公布的,现在网络早一步曝光,抽检报告也不得不提早与市民见面。 昨天,宁波市食安办、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了2012年下半年市场上销售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状况。共抽检鲜奶(巴氏杀菌乳)、酸奶、纯奶(超高温灭菌奶)、婴幼儿配方奶粉4个品种乳制品608批次,不合格63批次,合格率89.64%。
前不久,欧洲消费市场饱受“马肉风波”困扰(详见本报2月22日第691期2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也不断下降。英国17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31%的受访者表示将不再食用即食肉制品,7%的受访者表示将不再吃肉。“挂牛头卖马肉”事件还未平息,潜藏多年的鱼肉以次充好现象又在欧美国家浮出水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一家名为“Oceana”的环保组织在2012年底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披露,在其抽样调查的81家纽约商场和餐馆中,有约39%的海鲜产品涉嫌假冒,以乱贴标签或者乱写菜单等方式误导消费者。 研究者测试了从纽约曼哈顿、布鲁克林、皇后区81家商店里购买的142种鱼的DNA,发现有56份样本被乱贴标签。其中,94%被标识为“白金枪鱼”的鱼肉制品其实是王梭鱼,后者所含毒素可能导致腹泻;调查的16家日本寿司店全部都涉嫌销售假冒鱼肉制品;从一家小型超市购买的红鲷鱼和大比目鱼样本实际上是方头鱼,后者因含有大量的汞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列入不适合食用鱼类的名单。美国其他城市的情况也不乐观,在波士顿有48%的鱼类被乱贴标签,在洛杉矶这一比例达55%。“在消费时,纽约的海鲜食客有高于1/3的几率被骗,这让人难以接受。”Oceana组织的科学家金伯利·华纳说。 // 不只美国,欧洲市场的海鲜造假问题也由来已久。德国马克斯·鲁伯纳研究所渔业问题专家哈特穆特·雷拜因博士在2月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鱼肉造假在欧洲早已有之。不少研究所都发表过报告,指出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英国的渔业厂商有意给低价鱼贴上名贵鱼肉的标签,目的是以次充好,赚取更高利润,只是欧洲当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调查、评估鱼肉乱贴标签的问题。 美国人通常习惯吃鱼排等食品,所以他们会在商场和超市中购买成品鱼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这些鱼肉种类,普通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大部分消费者只能依照食品标签购买产品,很容易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廉价鱼肉或问题鱼肉,引发健康问题。对此,《福布斯》杂志分析指出,这种造假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危害公众健康,引发食品道德危机。《纽约时报》分析指出,由于海鲜的市场供应环节多且复杂,所以批发商、供货商和分销商都应提高警惕,杜绝假冒。 对于欧洲“造假鱼肉”事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食品质量比食品安全的范围更广,对于食品掺假问题,不应只在出现安全问题后才关注和惩处。”只有在生产环节把好第一道关,才能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健康的、让人放心的市场环境。消费者也不必对冷鲜鱼类感到恐慌,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冷鲜鱼比活鱼更健康,“因为有些商家为了保证鱼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存活,可能会加入一些保持鱼新鲜的药剂,而冷冻鱼则不需要这个环节。”
1、2009年深粮集团从湖南采购上万吨大米,经深圳质监部门质量标准检验,该批大米质量不合格,重金属含量超标。 2、东莞道窖多家米粉厂证实,当年从深粮集团购买了数百吨大米,用来加工米粉。 3、南方日报记者在广州市场随机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结果均显示镉超标,属于不合格产品。 4、从金斯奇取得的米样和排粉样送检结果显示,湘潭直属库生产的“蓉城”牌大米的镉含量是0.3mg/kg,超标50%;金斯奇排粉的的镉含量是0.2mg/kg,超标一倍。 5、湖南省政协的一份议案显示,近年来,湖南省出口(外销)农产品因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被拒的次数逐渐增多。 6、大米中的镉污染主要跟农作物的种植地污染有关,长期食用超标镉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湖南省多家国家粮库相关人士投诉称,2009年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粮集团”)在湖南购买了上万吨食用大米,经深圳质监部门质量标准检验,该批大米质量不合格,重金属含量超标,质检部门的意见是不能储备,只能用于工业用途。但随着大米市场价格的上升,深粮集团又将这批问题大米向外销售,流入口粮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 南方日报记者经过多月调查发现,该批次问题大米为早籼米,来自中央储备粮长沙直属库、湘潭直属库、常德直属库、益阳直属库以及湖南省粮食局直属的湖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等中央直属库和地方粮库。该批次问题大米被发现后,深粮集团只返退了一百余吨湘潭大米,其它的都被降价处理,并没有用于工业用途。这些问题大米辗转抵达珠三角的无数张餐桌上,对广东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在广州市场随机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结果均显示镉超标,属于不合格产品。广东省最大米面公司之一的金斯奇公司也“中招”:记者抽检其湖南大米原料和生产出来的排粉,结果均显示不合格。 在问题大米面前,广东省食品检验机制为何失灵?其中是否存在体制的缺陷和漏洞?记者展开调查后发现,湖南多数粮库没有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在收购和销售粮食时,它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检验者,粮食的质量监督往往有失公正。同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两个项目均未纳入粮库的检验范围。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成希 策划:谭亦芳 2009年的深粮集团“检验门”事件似乎陷入了“罗生门”:大米检验不合格按规定应禁止食用,但涉及其中的湖南粮库负责经营的人士均认为,深粮集团将大米送检并不是为了安全,而是为了压低大米进价 万吨问题大米流入广东 李华(化名)是中储粮湘潭直属库的一名干部,据其介绍,2009年,深粮集团从湘潭直属库采购1200吨早米。为打开深圳市场,湘潭库从仓库调出最好的稻谷,将其加工成优质大米,再用火车发往深圳南头货场。这批大米共用了17个火车皮,每车皮装大约60吨大米,至2009年7月底全部发完。 长沙直属库业务经理陈坚、益阳直属库大米厂长谭飞跃、常德直属库业务科长刘安也证实,他们当年分别发了2000余吨大米到深粮集团。陈坚介绍,湖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发的数量最多,有5000吨以上。这些粮库发送的大米一直到8月底才发完。 当年9月初,李华被深粮集团告之,深圳市质量监督局入库检查了这批湖南大米,检测指标包括外观、水分、杂质、黄粒、黄曲霉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十几项。检验结果表明,这批大米重金属镉达到《食品污染物限量》强制性国家标准的2倍以上。为慎重起见,深粮集团又多次取样送检,但结果还是超标。 转眼间,库里最好的稻谷竟成了问题大米,这让李华彻夜难眠。 李华称,虽然粮库主要领导再三强调要封锁消息,但这个消息还是震动了湖南粮食市场。涉事粮库负责人第一时间领着粮库的质检员赶到深圳,经过再三检验,证实发往深圳的大米重金属确实超标。 湖南金霞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张军生也证实了以上消息。张军生解释,我国已于2005年10月实施《食品污染物限量》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规定白米中的镉含量最高不能超过0.2毫克/千克,超标的粮食必须用作工业用粮,比如拿来做酒精。 “湖南几家粮库肯定不能接受这种处理方式。”陈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工业用粮跟口粮在价格上差别很大,每斤至少下浮一毛钱以上。如果退货,加上运费损失,湘潭直属库最少要损失一百多万,其它直属库则要损失几百万。 质检被指价格战 “深粮集团拿着鸡毛当令箭,强硬要求退货或就地销毁,还以媒体曝光相要挟。”陈坚认为,深粮集团检验大米重金属含量,并不是为了维护食品卫生安全的公众利益,而是为了追逐利益而使用的手段。据了解,深粮集团在各家粮库购买的大米价格多为1.45元一斤,有的甚至是1.5元一斤。2009年下半年,这批湖南大米被运到深粮集团仓库后,恰逢粮价大跳水,价格降到1.38元以下,每吨大米的价格相差120元到140元。而深粮集团一共在湖南进了各类大米10万吨,按照这个价格,他们将损失1000万以上。 陈坚透露,早在7年前,长沙库就发了一批大米到深粮集团,被检出镉超标。深粮集团接着检验了其它湖南粮库大米,发现镉超标比较普遍。“但由于那几年大米价格平稳,深粮集团并没有拿此说事,还是继续从湖南批发大米”。 根据合同规定,粮库提供的大米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相关规定,其中包括镉含量不能超过国家强制性标准,否则就算粮库违约。“2009年粮价跳水以后,深粮集团几次提出降价均遭到拒绝,他们便让质监局来检测湖南大米的重金属含量,结果镉超标,他们就拿出合同的规定,强硬要求退货或就地销毁。” 湘潭库驻三眼桥办事处负责人高博也认同以上说法,“湖南大米发往云南、贵州、广西都没有问题,但深粮集团故意整出事端,目的就是为了降价。”高博解释,湖南大米重金属超标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深粮集团在此之前都心照不宣,但面临巨大损失时,他们就将重金属这个敏感的问题摆上台面,迫使各家粮库降价。 // 李华解释,2009年上半年,由于储备稻谷的轮换,且处于季节性消费淡季,大米市场较为平静,深粮集团在此背景下采购了大米。但进入7月份,大米市场就处于价格的大幅波动阶段,特别是早籼稻价格进入下降通道,9月份达到历史最低点。“深粮集团就在这个时间点发动了价格战,将每斤大米价格至少压低了5分钱。从当年11月份开始,国内市场稻米特别是早稻价格全面上涨,深粮集团又将这批早米高价对外抛售”。 涉及其中的湖南粮库负责经营的人士均认为,深粮集团以最低的价格购进,以最高的价格卖出,获利颇丰,至少赚了上千万元,他们对深粮集团这一作法感到愤怒和不满。 “我们不再与深粮集团发生任何业务往来,湖南的米,深粮集团不可能进到一粒!”陈坚说,2009年“检验门”事件以后,深粮集团遭到湖南国有粮库的集体封杀。这几年,深粮集团采购部门负责人连续派人到长沙库要求采购几千吨优质大米,承诺给予较大利润,但都被陈坚拒绝。
近日,香港卫生署发布消息劝市民不要购买或服用成分不明的减肥产品“巴西减肥咖啡”,因为该产品被发现含有一种未标示及被禁用的西药成分,服用后可能危害健康。 据香港卫生署介绍说,一名曾服用上述减肥产品的33岁女病人,因出现头痛、失眠及妄想被迫害和幻听等精神病症状,入院接受治疗。病人的尿液样本发现“西布曲明”和“西布曲明”的代谢物。因此,临床诊断她的症状是由药物引发的。 // 据专家解释,西布曲明属第一类毒药,曾是一种用于抑制食欲的西药。由于该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自2010年11月起,含西布曲明的产品已被禁止在香港使用。
以次充好蒙顾客 环节复杂难厘清 “马肉丑闻”波及欧洲16国 欧盟紧急开会商讨对策 当地时间2月13日晚,欧盟国家农业部长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会议,就愈演愈烈的“马肉丑闻”商讨对策。受此事件影响较大的法国、英国、卢森堡、挪威、罗马尼亚和波兰农业部长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截至记者发稿时,会议仍在进行。欧盟轮值主席国爱尔兰12日表示,除此次会议之外,本月23日还将召开更大规模的欧盟农业部长会议,继续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牛肉汉堡惊现马肉 1月15日,爱尔兰食品安全机构宣布在例行食品抽查中发现,某些英国和爱尔兰生产的牛肉汉堡中含有马肉。随着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又发现英国乐购等超市中出售的部分牛肉末意大利面条等冷冻食品中含有60%至100%的马肉。英国媒体表示,这些问题肉的供货商是总部设在瑞典的欧洲最大的冷冻食品加工企业芬德斯,而生产商则是位于法国东北部的企业。 2月初,英国冷冻食品集团建议超市召回一些牛肉加工食品。12日,法国冷冻食品生产分销商皮卡尔宣布,在该公司6日下架的两块皮卡尔牌牛肉馅饼中检测出马肉。法国竞争、消费者事务与反欺诈总局11日搜查了涉及这一事件的两家法国企业总部。 “马肉丑闻”已经跨出英伦三岛,成为欧洲大陆最热的话题,消费者都人心惶惶,非常担心自己到底吃了什么。目前,英国已要求所有食品零售商对所有牛肉加工制品展开调查,并最迟于15日提交初步调查结果。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大臣欧文·佩特森警告说,调查结果可能“更糟糕”。 马肉如何变牛肉 那么这些马肉是如何改头换面,添加进了牛肉食品中呢?以英国超市的冷冻意大利千层面和牛肉汉堡为例:这些食品由同一家位于法国东北部的食品商生产,法国食品商从超市手中接过订单后指派下辖的一家位于卢森堡的食品厂负责加工生产。这家食品厂随后向法国南部某肉食厂订购牛肉。法国肉食厂又把这批牛肉订单转而承包给一家塞浦路斯的分包商。塞浦路斯商家进而去找一家荷兰贸易公司进货,荷兰贸易公司联系到罗马尼亚的屠宰场,采购牛肉。就这样,罗马尼亚屠宰场的肉被最终加工成了汉堡、意大利面等牛肉食品。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波兰屠宰场和其他食品厂中。有消息称,欧盟境内多达16个国家可能都存在类似的以马肉冒充牛肉的情况。 所有的供货商和生产商目前都宣称自己是“受害者”,将责任推给上游或下游企业和供应商,一级一级指责下去,罗马尼亚便成为“罪魁祸首”。但罗马尼亚总理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根据我们已知的所有数据,罗马尼亚国内没有任何违反欧盟条例的行为”,罗马尼亚从未将马肉当成牛肉出售,并不存在故意冒充和欺诈。对此,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事务委员托尼奥·伯格11日表示“所有经手国企业都有嫌疑”,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把矛头指向任何一方都是不公正的。 故意隐瞒还是无意之失 虽然英国食品标准局等部门已经通过媒体向民众表示,“马肉丑闻”还没有危及食品安全,但这涉及对公众的欺骗,让广大消费者难以接受。此外,事发之初还查出有猪肉充当牛肉混入清真食品当中,更引起了宗教界人士的愤怒。 // 有媒体认为,马肉在一些欧盟国家相对便宜,因此有些供应商给马肉贴上牛肉的标签,以此来填补已被挤压所剩无几的利润。而由于欧盟食品生产链条相对复杂,也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爱尔兰警方目前正在调查“马肉汉堡”案到底是蓄意欺诈还是货品标签标注错误。罗马尼亚和波兰有关部门也已经展开对马肉屠宰场的调查。佩特森表示:“‘马肉丑闻’绝对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英国消费者应该买到名副其实的商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事件背后存在着国际性的犯罪问题。” 伯格13日表示,相关部门正与多国当局一同调查这些马肉的来源。
1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称,2012年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进口食品2499批,不合格产品来自65个国家或地区,涉及22类产品。其中,糕点饼干类、乳制品类和酒类,微生物、品质和标签等检验项目不合格率最高。“这些产品已被中国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退运或销毁,未进入国内市场。”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副主任付文飙介绍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告诉记者,抽检中,有很多原因可导致进口食品被认定为不合格。“从食品本身来讲,可能是添加剂使用不符合我国的规定,细菌总数超标,含有害物质或含量超标等;从包装来说,可能是食品标签不规范等。”导致饼干类、乳制品类和酒类不合格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由于长途跋涉、运输时间较长,一些饼干和乳制品可能会发霉;酒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瓶塞顶起、酒液外溢、标签受酒液污染等问题。 老百姓选购进口食品时应注意什么?范志红提醒,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看进货渠道,购买经国家质检部门检查、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食品,不要因为迷信进口食品就随便购买未经检疫的走私食品。走私食品安全隐患较多,比如肉类食品中可能含有致命病菌,一旦食用用疯牛病病牛加工的食品,就可能感染“克雅氏病”,无药可医。其次,要看食品标签。按照规定,进口食品进入我国市场必须贴上中文食品标签,注明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老百姓可以通过对比具体了解进口食品的营养价值。 // 范志红说,有些进口食品为防止长途运输导致变质,会采用高温杀菌等技术手段,这会造成食品的营养价值大量损失,反而不如新鲜的本土食品,并不值得购买。并且有些进口食品中的天然原料很少,配料里都是香精和添加剂,不利于健康。 “进口食品也不等于百分百安全,老百姓没必要盲目追捧进口食品。”范志红说,不可否认,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食品安全事故;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更不必说了。 另外,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偶尔发生安全事故在任何国家都会发生,只要及时召回产品、消除损害,预防事故再次发生就可以。此时,一种透明性高、更为合理的制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雀巢,这是个全球闻名的大品牌,除了生产咖啡与巧克力,还生产糖果等食品,在81个国家有400多家工厂。这样一家跨国公司,它的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车间里的工人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带着种种疑问,近日记者走进雀巢糖果生产车间,发现车间内员工未办健康证就上岗、进车间前不在洗手池洗手、在车间里边玩手机边聊天,还赤手抓糖果。记者还发现,雀巢生产出现双重标准,在英国等地宣布放弃添加剂,在中国却生产添加香精的薄荷糖。 据记者了解,雀巢在2012年3月左右宣布彻底弃用人工色素、香料及防腐剂,成为全球首个宣布放弃使用人工添加剂的大型食品企业,为此雀巢还修改了70余种产品的配方,曾经一度因为找不到天然蓝色素,而中断了蓝色巧克力豆的生产。 // 在中国是否也有这样的生产标准?记者在糖果车间工作时,发现宝路薄荷糖在生产过程中有加入“香精”这一环节。流程表上面写着,加入薄荷油和硬脂酸镁等原料的同时,加入“香精”。
鱼类抽检合格率 96.6% 、虾 类 合格率97.9%、贝类合格率93.7%,海参合格率82.5%……市工商局近日公布了2012年流通环节农产品抽检结果,抽检结果显示,合格1917批次、不合格83批次,总合格率95.9%,其中海参合格率最低,仅为82.5%。 据悉,自2012年7月20日起,我市工商部门共针对鱼类开展抽检672批次,合格649批次,不合格23批次,合格率为96.6%,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呋喃唑酮代谢物、孔雀石绿、挥发性盐基氮和氯霉素超标;共抽检虾类144批次,合格141批次,不合格3批次,合格率为97.9%,不合格项主要是挥发性盐基氮和甲醛超标;蟹类抽检共48批次,合格43批次,不合格5批次,合格率为89.6%,不合格项主要是挥发性盐基氮超标;共抽检贝类604批次,合格566批次,不合格38批次,合格率为93.7%,不合格项主要是呋喃唑酮代谢物、呋喃西林代谢物、挥发性盐基氮、甲醛和氯霉素超标。 // 值得注意的是,在针对软体类的抽检中,共抽检海参40批次,合格33批次,不合格7批次,合格率仅为82.5%,不合格项主要是检出呋喃唑酮、呋喃西林代谢物。 据了解,呋喃唑酮是一种杀菌剂,过量摄入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多发性神经炎。
浓汤宝是“藏”盐大户 还含十几种添加剂 “把水烧开,浓汤宝丢进去,下点面条或蔬菜,一碗美味又营养的汤面就好了。”24岁的黄莉基本不会做饭,自从公司的小姐妹告诉她这一秘方后,她曾一周用浓汤宝下了3次面,还给男友做过火锅。“每次换不同口味的浓汤宝,感觉和煮泡面一样方便,而且味道真的超鲜。” // 记者在超市看到,浓汤宝主要有四种,在配料表里赫然列着增味剂、食用香精、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等多种添加剂。 “看食物营养,就看营养成分表。”孙光夫表示,若是真正的牛肉、鱼骨,其蛋白质含量应远远大于碳水化合物。从其成分上看,浓汤宝只是一种调味品。 除了营养差点,它还是藏盐大户。每100克猪骨浓汤,含7.3克的钠,每100克浓滑鱼汤和老母鸡汤,则分别含有6.5克、5.9克钠。“这个盐含量相当高,一袋下去,一天的盐量都超标了。”孙光夫建议,如果要用浓汤宝,做汤时多放水,多吃菜,少喝汤。因为大量的钠盐都溶解在汤水中。
晚上9时点一份炒饭,端上来的是下午5时做好的面 顾客毛了:必胜客,你在忽悠谁? 晚上9点多钟在必胜客叫了一份炒饭,提回家才发现竟然是下午5时就做好的面食。必胜客解释是员工的无心之失,顾客却认为必胜客有意忽悠。 昨日,家住大渡口区的黄女士打进重庆晚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6988,希望快餐业的食品安全能够得到重视。 4小时前做好的面 当成炒饭卖给顾客 黄女士说,前晚9点多钟,她到距家10来分钟路程的必胜客大渡口步行街分店点了3份外卖,等了近30分钟,厨房做好后就提回了家。 一家三口兴致勃勃准备开饭,意外发现特意给儿子点的一份25元的欧式培根炒饭,变成了一盒冰冷的肉酱千层面,面块早已凝结成块状,拿出配餐条一看,显示的配餐时间居然是下午5时17分。 “4小时前的‘过期’快餐,哪个还敢吃?就算大人吃了没关系,我儿子才13岁啊!”黄女士说,必胜客的做法是不拿顾客的健康当回事。 找到必胜客店长 顾客要求10倍赔偿 昨日下午2时,黄女士提着那份未动过的肉酱千层面的和配餐条,来到必胜客大渡口步行街分店,想讨个说法。 “我说要见店里的最高负责人,店长马上就出来了。说明情况后,她只问了收银员一句我昨晚是否真的来过,没有详细调查,马上就回答是员工无心弄错了。”黄女士说,店长回答得不假思索,让她觉得这就是在忽悠。 黄女士说,随后,店长反复解释,必胜客是知名品牌,不可能为了几块钱的利益有意调换餐品给顾客。她提出退还那份炒饭的餐费,并重做一份欧式培根炒饭给黄女士。 “不能让他们心存侥幸,继续漠视顾客的身体健康。作为惩戒,我要求10倍赔偿,当场表明这钱我自己不会要,如果到手就捐给希望工程。”黄女士拒绝了必胜客的赔偿方案。 黄女士还特别补充,她坚持此事的责任在必胜客高管,不能把责任推给一位员工,更不能解雇那位员工了事。 必胜客回应错餐 个别员工无心之失 昨日傍晚,重庆晚报记者来到必胜客大渡口步行街分店,以食客身份点了一份餐,同时询问是不是现做。服务员斩钉截铁回答,必胜客的所有食品都是现做,绝不可能把几个小时前的餐品端给顾客。 记者亮明身份后,一位自称该分店店长的女士解释,因为分店成立不久,员工大多是刚刚招来的,技能训练难免不足,前晚是负责配餐的一位员工犯了错,误把下午的一份面给了黄女士,“肉酱千层面比欧式培根炒饭还贵7元,我们怎么可能故意调换呢?”她说,这只是个人的无心之失,不能以此质疑必胜客的品牌。 记者问起犯错的是哪位员工。她表示,视频监控应该录下来了,为了保护新人,不能调出监控追究,也拒绝向记者提供该员工姓名。 必胜客的承诺 现点现做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查询必胜客官网发现,顾客在网上订餐前,必须点击同意用户协议。 在用户协议第一条“我们的服务和义务”中的关于订餐项,对于其生产的食物有明确说明:您完成网上订餐后,您的订单会实时下到我们的门店,员工会立即开始制作食物。这意味着,客户的订餐应该是现点现做。 重庆晚报记者还查询了网上各地必胜客订餐信息。在8684网上,必胜客重庆店的订餐外送说明第二条明确显示:我们的食物为现点现做,通常会在成功提交订单后30分钟左右送到。 // 一名餐饮界人士称,必胜客、肯德基和麦当劳这类大型快餐连锁企业,都有标准的生产流程,大部分食物都是半成品,只需稍微加工就好了。“以必胜客为例,像肉酱千层面这种食品,即使是半成品加工,也不应该把4小时前生产的成品卖给顾客。” 员工犯错 也属必胜客责任 重庆华立万韬律师事务所陈艇律师说,即便是员工的个人失误,也代表整个门店的形象,把4小时前的冷面交给顾客,当然是必胜客的责任。但另一方面,必胜客提出退还餐费并免费重新配餐的赔偿办法是合理的,黄女士要求10倍赔偿从法理来说站不住脚。
(实验1,将浸泡后的上清液点样到一块薄层板上,放到丙酮和水的有机溶剂中进行“跑板”。)(实验2,检测人员拿手持式X光能谱仪,直接对准橙子染色的表皮,测试重金属成分。) 采写/新京报记者 廖爱玲 摄影/实习生 翟超 橙子染色只为卖相好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水果摊上,有的橙子有光泽且颜色红艳,有的橙子颜色则相对比较暗淡,呈橘黄色,两者价格相差不大。记者注意到,顾客挑选时一般首选红艳橙子,“感觉这样的应该是熟透的,口感会比橘黄色的要甜一些。”一位消费者称。 丰台一家水果摊销售人员称,给水果打蜡染色并不是什么稀奇事,由于很多橙子是在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被摘下,为了让橙子卖相更好一些,也为能保存时间更长,就会给橙子上色打蜡。 为此,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检测人员对购自东城区新中街一家副食商店的一袋橙子做了2个小实验,结果发现这些橙子或多或少被染过色,不过,测试橙子里的果肉好在暂未发现有色素渗透进去。同时,检测人员将买来的一个橙子放在水中煮后,就恢复了橙子原本的橘色。 水果不允许加色素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龚龑介绍,有些商贩让橙子卖相更好,在表皮上染上色素,再在上面打石蜡,还有的外观长得不太好甚至有坏斑点的橙子,也可能用这样的染色打蜡的方式遮盖瑕疵。 给橙子染色无论用的是工业染料还是食用色素,都是不允许的。按照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不能上色,即使是食用色素也不能用在水果上。尽管此次实验暂未发现果肉被色素污染,但一旦染料用量过大,仍不排除色素有可能渗透进果肉。 另外,消费者用手剥橙子皮,色素里的钛、钒、氯等重金属难免会粘附到手上,或与口接触,在人体内积聚到一定量,有可能对肝脏产生损害。购买橙子、橘子时别光图外观光鲜好看。 实验1 橙子表皮测出染有色素 实验目的:验证橙子的表皮是否被染过色 实验过程:随机取一个橙子,切下一部分表皮放入玻璃器皿中,加入丙酮浸泡30分钟,将表皮的颜色浸出来。然后取其中的上清液点样到一块薄层板上,放到丙酮和水的有机溶剂中“跑板”10分钟,晾干。 实验结果:此时薄层板上出现了上下两个色带,上面为橘黄色,下面为浅红色。检测人员指出,这说明橙子表皮里含有了其他色素,应该是被染色过的。 (本实验只对样品负责,专业实验请勿模仿) 实验2 果肉未现重金属成分 实验目的:检测橙子包裹的果肉里是否有重金属以验证素色是否渗透 实验过程:检测人员拿出手持式X光能谱仪,直接对准橙子染色的表皮,测试重金属成分。随后将该橙子对半切开,露出果肉,再用手持式X光能谱仪测试果肉里是否有重金属。 实验结果:染过色的橙子表皮上,测试发现含有钛、钒、氯等成分的重金属。检测人员称,染料里一般都会含有重金属,因此也会附着在表皮上。他们曾经还测出一些橙子表皮上含有铅、汞、锡等有害重金属,这是用很差的色素染料染的。另外,在果肉里没有检测出重金属,说明色素染料还没有渗透到果肉里面去。 ■ 提示 // “染色橙”湿巾擦拭识真相 消费者平时如何鉴别橙子被染过色呢?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检测人员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识别方法:买了橙子或橘子后,可拿餐巾纸蘸水,或用湿纸巾在橙子表皮上擦拭。一般来说,正常没染色的橙子擦拭后,留在纸巾上的是一种浅浅的黄色。而如果纸巾上出现了比较重的颜色,说明橙子可能被染色了,染色严重的甚至纸巾呈现红色,连手也会被染红。 另外,染过色的橙子表面摸上去会有黏黏的感觉,表皮皮孔有红色斑点,仔细看还能发现红色残留物。
北京通州区一个著名的连锁饭店售卖的木瓜鱼翅,其鱼翅是用“鱼翅精”的调料调成的,食用可能对肾脏、肝脏尤其是生殖系统有毒性。 记者上午从丰台工商了解到,工商部门已经看到这一新闻,对新闻报道中提到的摊位目前尚不能确定。 不过,丰台工商属地的执法人员已经开始对京深海鲜市场销售鱼翅的档口、店铺做记录,并对档口、店铺销售的鱼翅进行抽样检查。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为止,检查结果暂未通报。 调查一 明胶+色素营养=零京深市场卖仿翅 央视上午画面显示,在郑州一家高档自助餐厅,黄焖鱼翅是招牌菜,暗访记者应聘后厨学徒,给专门做燕鲍翅的师傅打下手。 央视卧底记者调查发现,该餐厅做鱼翅的原材料,实际是两种价值几十元的仿翅。 画面中,师傅要求用水泡这些仿翅,并告诉记者,用热水泡10多分钟,如果是冷水要半个小时即可。 这位厨师告诉记者,一般高档饭馆是真假鱼翅掺着用,而记者卧底的这家自助餐厅,基本都是在用仿翅。“不是特别内行的吃不出来,一般客人吃不出来,吃出来的我们就给送个菜了事。” 央视画面显示,在南京一家婚宴现场,服务员正将一盆盆鱼翅倒进碗中,而在后厨,厨师正打开标有合成冻翅针的包装袋,把类似粉条的东西倒出来,往汤盆里舀汤,然后把合成冻翅针倒进去,厨师一边干,一边说“全是假的”。 而在北京的京深海鲜市场,记者也发现了这种假翅。据一位女摊贩介绍,这种人工做的仿翅一包就几十块钱,要比粉丝好一点,经过水一泡就行了。 结论 据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介绍,这些样品的主要成分是明胶、海藻酸钠还有一点氯化钙,用的就是食用明胶,加了点色素。 海藻酸钠是由海带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碳水化合物,经常被用来制作人造凝胶类仿型食品,在粉丝制作中添加海藻酸钠可改善组织黏结性,使其拉力强、弯曲度大、减少断头率。用海藻酸钠制成的仿翅人吃了虽然没有什么害处,当然也谈不上有什么营养。仿翅虽然逼真,但是行家还是可以看出真假的。 调查二 神秘的鱼翅精食用伤肾和肝 鱼翅本身是没有味道的,一碗鱼翅羹的鲜美全在于它的汤上,而在传统的烹饪技法中,煲汤是费时、费钱又最能体现技术的一道工序,但据说自从一种名叫“鱼翅精”的调料出现后,一切都简单了。 这种名叫鱼翅精的调料真正使用以后效果如何呢? 记者从北京市通州区的一个著名的连锁饭店订购了一份木瓜鱼翅外卖。据燕鲍翅专业厨师杨纯洁介绍,其中的真鱼翅占1/5,假的占大半。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朱毅副教授对其进行了检验,查出其主要成分和鸡精类似,即谷氨酸、鸟甘酸与核苷酸的复合体,但是三氯丙酮超标。看似味道很鲜美,其实就是用了植物水解蛋白的调味液。 这种名叫“鱼翅精”的调料在109摄氏度的高温下用浓盐酸进行水解,过量的浓盐酸在此过程当中会和植物蛋白里面没有清除干净的脂肪生成三氯丙酮,而三氯丙酮对肾脏、肝脏尤其是生殖系统有毒性。 提醒 // 如何分辨真假鱼翅 燕鲍翅专业厨师陈凯奕说,分辨真假鱼翅,首先是抓两头,然后往两边扯,非常容易断并且没有弹性的,是假的鱼翅。 真的鱼翅是有弹性的,而且不容易断。通过鼻子来闻的话,鱼翅本身有腥味,但是假的就不会有鱼的那种腥味。另外,真的鱼翅泡的水是清澈见底的,是非常清澈的。假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有黄的色素会渗出来。
1月4日下午,在西安市长安区一个石材厂打工的农民工聂宗萍为女儿买了一袋“双汇”牌玉米风味香肠,女儿和邻居的孩子分食完这袋火腿肠后,两个孩子都出现了恶心、头晕、四肢无力的症状。送往医院后,被医生诊断为“肉毒杆菌”中毒。 孩子刚吃完火腿肠就昏倒家长:毒性咋那么强? 1月4日下午,聂宗萍照常去村里的小商店给女儿小馨买了一袋“双汇”牌玉米风味的香肠,将火腿肠加热后给女儿及邻居的孩子食用。 “孩子喜欢吃火腿肠,我也想着‘双汇’是大牌子么,比较放心,也就常常给她买。”谈起当天的情景,聂宗萍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异样,直到三岁的女儿不停的抓他的手背时,他才感觉到可能出了问题。“我看她难受,就给她倒了杯水,结果水还没来得及喝,孩子就晕倒在地了。”直到现在,聂宗萍回忆起女儿当时难受的样子依旧很痛心。“孩子吃完火腿肠才5分钟啊,这到底是什么毒这么强?” 小霖是聂宗萍邻居的儿子,今年刚刚满4岁。4日下午,和聂宗萍的女儿一起吃了火腿肠之后出现同样的症状。“孩子太小了,洗胃洗了整整两个钟头,不停的给孩子灌水,看的人心疼的不行。”1月4日下午,两个孩子晕倒后,聂宗萍就将他们送进了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小霖的妈妈说,孩子从医院回来后就再没有要求她买过零食,现在什么都不爱吃了。 同批次产品和包装袋被收走赔偿1100元了事 “我开了20多年的小卖部,这还是头一次出事。”聂宗萍购买“双汇”火腿肠的这家商店的老板对孩子中毒的事情感到很“委屈”。 “他们来店里给我说了孩子中毒的事后,我就立即跟双汇集团西安总经销商联系了,她第二天(5日)就来看望了中毒的孩子。”商店老板告诉记者,经销商来了后就把她店里的的同批次火腿肠全部带走了。 “来的是个女的,我们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她说她愿意报销孩子的医药费。”小霖的妈妈告诉记者,这个自称是双汇集团西安总经销的工作人员一共来了她家两次,第二次来时,给了她和聂宗萍各1100元的医药费,并拿走了聂宗萍给孩子们买的火腿肠袋子及孩子住院时的相关收据。 家长致电厂家讨说法双汇集团称未接到汇报 “我们想知道这批有毒的火腿肠是不是已经全部回收了,他们公司会怎么处理?给孩子洗胃时太可怜了,我不想别人家的孩子也跟我孩子一样受罪。”1月7日早上,两家人商量后,聂宗萍给双汇集团的服务热线打了咨询电话。但是让聂宗萍失望的是,双汇集团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们并没有接到有关西安市场发生中毒事件的汇报。 “我们给双汇集团打电话,并不是想要赔偿金,只是想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希望他们以后注意一些,这些东西毕竟都是要吃进人的肚子里的。”小霖的妈妈这样对记者说。 // 7日下午6点,记者致电曾代表双汇集团西安总经销商来看望孩子的工作人员手机时,该手机已经关机。截止到7日晚上22点,该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名词解释:肉毒杆菌——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目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好恶心!”以陆客为大宗的台东县太麻里乡白沙湾餐厅,低价承接陆客团,遭员工爆料回收剩菜加热后再贩售给陆客吃,经卫生局调查属实已要求限期改善,业者也坦承有错,愿意公开向社会道歉,并承担相关责任。 爆料离职员工以手机拍下员工回收剩菜影片中,陆客用完餐准备离桌,有些菜可能不合大陆客口味几乎原封不动,员工将这些菜放在餐车下层,进入厨房后集中倒入大脸盆,但未拍摄到将剩菜重新摆盘再上桌的画面。 这家紧临太麻里曙光园区白沙湾餐厅,主打合菜、风味料理和海鲜,因为有美丽海景、停车也方便经常接待陆客团,每天估计约有四、五百人用餐,很多大陆客恐已将“回锅”的剩菜吃下肚了。 爆料外场员工指出,除菜脯以外,包括猪肉、鸡肉、咸鱼等,只要可以重作拼盘剩菜全部回收,甚至白饭及酱油等,只要是干净的,也在店长“暗示”被如法炮制,热过后再端上桌贩售。 他曾向老板反映这样做不太好,但是老板表示,他们做大陆团是压低价格接客,如不这样做,根本不敷成本。 // 县卫生局接获检举,昨天中午由食品药政科长陈文菁率员稽查,业者先是矢口否认,辩称剩菜是供员工拿回食用。 不过,下午卫生局访谈该餐厅业者、员工经晓以大义,业者坦承回收菜肴再贩售,依食品管理法先辅导改善,因此已要求限期改善,若再犯将处6万元以上、600万元以下罚锾。 业者也在昨日傍晚发表声明说,由于新任店长吕豪文认为食物还可食用、又可减少成本,违反餐厅不得再次贩售规定。目前已解除吕豪文店长一职,记大过一次,停发半年奖金并向社会大众道歉,愿承担相关责任。
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副总裁白长波说:“采取这样的行动不仅仅为了捍卫品牌声誉,同时也是为了惩恶扬善,营造更公平健康的营商环境。” 2013年伊始,不少网民在微博、微信和QQ群上收到一则信息,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已播出,可口可乐承认果粒橙含有美国禁用农药“多菌灵”,并告诫不要喝这种饮料。 // 记者联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焦点访谈》往期所有节目都已上网,可查询央视网站。记者随后在央视网站查询,没有查到《焦点访谈》有关于“果粒橙含多菌灵”的节目。 关于可口可乐与“多菌灵”的关系,可口可乐公司表示,一年前,公司在美国发现巴西果农为果树喷洒的一种名为多菌灵的杀真菌剂在美国未经注册,随即主动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报告。后经该局和美国环境保护局评估确认,使用产自巴西橙汁的美国饮料是安全的。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将所使用的巴西橙汁原料向中国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送检。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2年1月19日签发的检验报告显示,由可口可乐饮料(上海)有限公司送检的标称巴西Citrovita和Citrosuco两家公司生产的橙浓缩汁,均未检出多菌灵。
市民: 活蛆在巧克力上蠕动 肖女士称,昨日上午9时,因发烧在家休息的她感觉口中较苦,于是拿出一盒德芙巧克力准备吃,在剥开其中一块的包装纸后,被里面的情形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顿时没了胃口,因为“居然看到一条白色蛆虫在巧克力上蠕动。” 该巧克力为盒装,比手掌略大,粉色心形金属外壳。巧克力正上方写有“德芙”字样,并注有“摩卡榛仁和牛奶夹心巧克力”字样。净含量为98克。巧克力盒背面标有生产日期为2012年8月24日,保质期为一年。打开巧克力金属盒,有多块包有糖果纸的巧克力。 “喏,就是这个。”肖女士指着盒中一块被打开过的巧克力说。记者打开褶皱的巧克力糖纸后,一条长约五六毫米的白色活蛆正在巧克力上蠕动。活蛆身后的巧克力上,是一个约五六毫米凹陷痕迹。肖女士说,这凹槽“极可能是蛆虫的家”。 超市: 将对该批巧克力进行检验 肖女士介绍,该款巧克力是她去年12月30日在小区附近的“迪亚天天”超市,花39.1元所买。 昨日中午,这家超市的店长李女士证实,肖女士的巧克力确在该超市购买,是去年年底由公司从厂家统一采购并上架。“不清楚为何含有蛆虫,针对该款含蛆巧克力,将及时向公司管理人员反馈,由公司对该款巧克力进行相关检验,如果有问题,将统一下架。” ■ 追访 德芙官方:向消费者致歉并将调查原因 “我们感到抱歉。”昨日,德芙巧克力生产商“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称,对于肖女士所买的“问题巧克力”,公司表示歉意,但目前不清楚在什么环节出现了问题。 该公司工作人员称,德芙巧克力生产环节监管非常严格,但一些流通环节无法监控,“公司将按照相关标准,给予肖女士十倍价格赔偿,并取走含蛆巧克力样本进行检验,公司将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处理。” // 该公司管理人员称,如果经检验,的确是德芙巧克力生产厂家出现问题,将对问题厂家进行处理。“如果非厂家问题,公司同样对消费者致歉。” 昨日,肖女士称,她已对含蛆巧克力进行拍摄记录,“将配合德芙的官方调查,并要求德芙公司及时公开调查结果。” 记者查阅得知,德芙巧克力此前也曾被曝出有蛆虫等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