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开水烫碗真的可以消毒吗

用开水烫碗真的可以消毒吗

  多数市民外出就餐时,在服务员把碗筷摆好后,会把开水倒入碗中,清洗一遍碗筷、杯碟。之后,服务员会再送上一壶开水,这才是供客人饮用的。阿华刚到中山时,对此举大惑不解,明明是一家星级饭店,餐具都经过严格消毒,为什么还要用开水再“消毒”呢?   导游李小姐说,有一次带了个中山团队到外地旅游,当地水资源很缺乏,导游就在用餐前告诉大家,尽量不要在饭前冲洗碗筷,很浪费水。没想到此举引起客人的一片嘘声。  饭店:对此习惯习以为常  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内几家饭店,相关人士均表示,对顾客此举已经习以为常了。东区一家湘菜馆的负责人说,他们每天都要准备大量的开水,供顾客在用餐前冲洗碗筷。为了招徕顾客,饭店还免费提供茶水供客人消毒碗筷。“虽然一年要浪费掉几十公斤茶叶,但顾客接受就很值得。”饭店负责人表示。  相关人士:开水烫碗筷消毒效果不佳  那么餐前用开水消毒碗筷真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内某医院医生,他表示,对餐具来说,高温煮沸确实是最常见的消毒方式,很多病菌都能通过高温消毒的方式杀灭。但是,高温消毒要真正达到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作用的温度,另一个是作用的时间。  王医生解释,肠道传播性疾病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常引起急性腹泻的细菌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蜡样芽孢杆菌等。这些细菌多数要经100℃高温作用1-3分钟或80℃加热10分钟才能死亡,加热温度如果是56℃,加热30分钟后,这些细菌仍可存活。另外,某些细菌对高热有更强的抵抗力,如炭疽芽孢、蜡样芽孢等。  因此,吃饭前用开水烫碗,因作用温度和作用时间不足,只能杀死极少数微生物,并不能保证杀死大多数致病性微生物。王医生说,要达到效果,煮沸、流通蒸气或使用红外线消毒碗柜等都是可选的方法。如果采用煮沸,要想做到真正消毒,一定要多煮一会儿,用红外线消毒碗柜一般要维持15-30分钟。  用酒消毒碗筷同样不保险  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其实不然。因为,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浓度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在65%以下。所以,使用白酒擦拭餐具,是达不到消毒目的的。  小贴士: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消毒方法  (1)煮沸消毒:将洗涤洁净的餐具置入沸水中消毒2~5分钟;  (2)蒸汽消毒:将洗涤干净的餐具置入蒸汽柜或箱中,使温度升到100度时,消毒5~10分钟;  (3)烤箱消毒:如红外消毒柜等,温度一般在120度左右,消毒15~20分钟。  化学消毒——使用餐具消毒剂进行餐具消毒。  化学消毒的要求:  (1)选用的消毒剂必须是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餐具消毒剂,不能使用肥餐具消毒剂进行餐具消毒;  (2)使用餐具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浓度,必须达到该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浓度;  (3)将餐具置入消毒液中浸泡10~15分钟,餐具不能露出消毒液的液面;  (4)餐具消毒完毕后应使用流动水清楚餐具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去掉异味。使用化学消毒时,应随时更新消毒液,不可长时间反复使用。  洗碗机——洗碗机应经常检修,保持其正常的工作状态。  使用餐具洗涤消毒机进行餐具洗涤消毒,应注意下列问题:  (1)餐具在洗涤架上的摆放应符合设定的要求,不可乱堆乱放,以免影响洗涤消毒的效果;  (2)洗机工作水温控制在80度左右;  (3)洗涤、消毒液应临时配制,随时更换;  (4)洗消完毕后,应检查餐具洗涤,应检查餐具洗涤、消毒的效果,达不到卫生要求的,应重新进行洗涤、消毒。  餐具洗涤、消毒合格的标准  (1)餐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异味,干燥。  (2)烷基碘酸钠在餐具上残留量低于0.1mg/100平方厘米,游离性余氯低于0.3mg/L。 //   (3)餐具上的大肠菌群少于3个/100平方厘米,不得检出致病菌。(责任编辑:王健淇)

饮食文化 2021-09-01
吃苹果细嚼慢咽15分钟最好

吃苹果细嚼慢咽15分钟最好

  秋天到了,人们吃苹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不过很多人都是“三下五除二”,大口大口地没几分钟就吃完了。而营养专家则提醒道,吃苹果应细嚼慢咽,15分钟吃完是较为合适的。   苹果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酸类物质。据天津市营养协会理事长付金如介绍,吃苹果不宜过快。如果在嘴里咀嚼的时间比较长的话,便可以分泌出更多的唾液和胃液,从而有利于促进人体对苹果营养元素的吸收和消化。 //   “从营养学的角度讲,我们并不提倡‘狼吞虎咽’的吃法”。她表示,对于胃肠道不大好的人,尤其需要注意吃苹果的速度问题。吃得过快,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引发身体不舒服的感觉。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苹果吃的时间长了,被咬掉的表面便会呈现黄色,那部分果肉的水分含量也会减少,变得比较“软”,不那么脆了。付金如解释道,这其实是苹果氧化的结果。虽然“卖相”比较难看,口感也不是特别好,但其实它的营养元素并没有丢失,一般来说,吃了也不会产生危害。

饮食文化 2021-08-30
吃饭配汤会影响消化吗?

吃饭配汤会影响消化吗?

  胃痛可以喝牛奶吗?   可以,其实喝牛奶还能缓解胃痛。牛奶中的蛋白质能中和胃酸而使胃痛缓解。但如果喝牛奶容易腹胀或腹泻,就不要用这法子。  有胃病或消化不良问题的人可以吃稀饭吗?  因人而异。稀饭熬煮的时间比较久,会将米粒分解成双糖或单糖,碳水化合物最容易刺激胃酸分泌,有的人还会呕酸水。还有的人认为吃稀饭容易饿,不知不觉就吃得多,刺激胃酸分泌得更多,所以会不舒服。其实,如果想要好消化,吃干饭时多咀嚼几下,效果是一样的。  吃饭配汤对消化有没有影响?  只要多嚼,就没关系。平常吃饭时喝点汤无妨,就怕是将饭和汤稀里呼噜吞下去。这样饭进胃里时还是一粒粒的,就容易消化不良。  胃痛多吃苏打饼干有效吗?  别饿过头最重要。苏打饼干可以中和一点胃酸,不过效果和其他食物差不多,好处是在于方便携带。重点还是不要饿过头,让胃酸过多而引发胃痛。  胃不好的人能吃甜食吗?  能吃用醋做的菜吗?不能。不只是甜食,太甜、太酸、太油腻的食物对胃肠来说都是负担。醋是酸性食物,会使胃酸增加,胃食道逆流的症状更严重。  饭后什么姿势对消化最好? //   稍微站一站。用餐后,血液会流向胃部并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如果做剧烈运动,使血液流往他处,容易消化不良。容易呕酸水,或有胃灼热感的胃食道逆流的人,尽量不要饭后躺着或坐下来趴着,容易让胃酸逆流到食道,使症状加剧。  胃不好要忌烟酒吗?  烟要戒,酒少喝。香烟里的尼古丁和咖啡碱会改变胃肠黏膜的血液循环,并刺激胃酸分泌。曾有研究显示,有抽烟习惯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即使做过幽门螺旋杆菌杀菌治疗,也不容易痊愈,只有戒烟后,溃疡症状才好转。

饮食文化 2021-08-30
红枣划破皮易吸收营养更好更防癌

红枣划破皮易吸收营养更好更防癌

饮食文化 2021-08-30
大蒜吃生不吃熟

大蒜吃生不吃熟

  大蒜确实有不少保健功能。   首先,大蒜中所含的大蒜素是细菌的强力杀手,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以用来治疗和预防细菌性痢疾、百日咳等疾病。  大蒜也给高血脂患者带来福音。香肠、腊肉等高脂食物,吃了之后血液中的脂肪成倍上升,如果同时吃蒜,脂肪上升趋势会受到遏制。 //   大蒜之所以有这么出色的功效,是因为它含有蒜氨酸和蒜酶这两种有效物质。一旦把大蒜碾碎,它们就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大蒜素。大蒜素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但大蒜素遇热时会很快失去作用,所以吃生蒜要比熟蒜杀菌效果好。  因此,如果想达到最好的保健效果,食用大蒜最好捣碎成泥,而不是用刀切成蒜末。并且捣碎的蒜泥要先放10~15分钟,让蒜氨酸和蒜酶在空气中结合产生大蒜素后再食用。所以家庭里用蒜生拌凉菜,吃饺子时候用醋和少量芝麻油调的蒜泥都是很健康的吃法。  我国传统美食——— 北方人过腊八节用醋、糖腌制的腊八蒜,成品蒜呈淡绿色,味道酸甜辣俱全,可以缓解口干、增强食欲。蒜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醋酸结合有益健康。对于体质虚弱和胃肠衰弱的人,可以适当吃些熟蒜比如烧蒜。夏季吃烧烤的人们爱把大蒜放在火炉上烤一下趁热吃。这种烧出来的蒜几乎没有臭味,吃起来像白果一样,味道很好,但是这种蒜的杀菌消毒作用要大打折扣。

饮食文化 2021-08-30
饮食保健:远离家常致癌物

饮食保健:远离家常致癌物

  离无照烧烤摊贩远点   苯并芘是一种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虽然它在机体内蓄积性不强,代谢清除的速度比较快,但是接触性致癌的效果比较强。曾有实验证明,将苯并芘涂在兔子耳朵上,几十天之后,兔子耳朵上便会长出肿瘤。  在人体当中,和苯并芘最能密切接触的,除了肺,就要算是消化道了。所以,如果不注意远离生活中的苯并芘来源,人的食道、胃,还有大肠等消化系统癌症风险就可能会上升。如果再喜欢围在烤串摊点和煎炸食品摊点旁,无遮挡的呼吸那些带有大量苯并芘微粒的气体,那么肺癌的危险也有上升的可能性。有时有人会说环境污染完全无可逃避,至少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我们可以不主动去闻致癌的烟气,另外还可以把无照烧烤摊贩赶得距离自己家,或是居民区远点啊。  熏烤油炸让致癌物“济济一堂”  没错,苯并芘含量最高的就是熏烤食品,比如街边销售的碳烤羊肉串、熏鱼、熏肉之类;另外日常炒菜、油炸、烤肉、烤鱼的时候,也多少会产生一点苯并芘。特别是焦糊的鱼肉类食品,苯并芘含量会相当可观,同时还有杂环胺、丙烯酰胺等其他致癌物、疑似致癌物“济济一堂”。因为这些食物很多人都特别爱吃,对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类致癌物也就比较乐于接受,让苯并芘显得比较“家常”和“亲切”,尽管它的毒性比三聚氰胺不知大多少倍。  1、吃油炸、熏烤食物限量限频次。如果您实在喜欢吃熏烤和油炸食品的话,给自己定个规矩。比如每月只吃一次或两次。吃油炸食物时,也要把量控制好。如果一餐中有道菜是熏烤或油炸的,其他菜就要清淡少油,最好是凉拌菜、蒸菜、炖菜等。不要再搭配其他高蛋白食物,而要搭配绿叶菜、生蔬菜和豆类、粗粮一起吃。绿叶菜中含有大量叶绿素和抗氧化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炸食物中致癌物的突变作用。  2、远离所有的油炸、熏烤摊点。如果实在要吃,买了后立刻离开,千万不要在摊前流连忘返。路上看到这种冒烟的烧烤摊,赶紧屏住呼吸跑过去,少吸入致癌烟气。  3、在外就餐吃烤肉的时候,选择通风、抽气条件好的店家,不要一边吃一边闻烟味。烤肉千万不要焦糊,熟了就及时拿起来吃。  4、在外就餐吃烤鱼的时候,叮嘱服务员,鱼不要烤糊。凡烤糊发黑的地方,必须扔掉,而且不要让它泡在盘中的油里,以免使致癌物质扩散到油中。  在家做饭时  5、自己家做烤肉烤鱼的时候,要用能够控温的烤箱,不要直接在煤气上或电炉上烤。  6、如果自己家里做煎炸食品,尽量控制煎炸时的油温,缩短煎炸时间,炸后的颜色别太深,淡黄色就好了。切记油温越高,颜色越深,产生有毒和致癌物就会越多。煎炸时控制温度在160摄氏度到180摄氏度比较理想,此时冒油烟很少,食物丢进去之后会大量起泡,但不会马上变色。如果已经大量冒烟,或者食物变色太快,说明温度过高了。  7、家庭偶尔炸点东西的话,煎炸油尽量不要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等不饱和脂肪酸过多的油,用棕榈油或动物油最为理想。没有这些油的话,花生油和米糠油略好。  8、煎炸食品时,及时清理油内杂质。油炸食物时,经常会有小渣滓或碎屑留在锅里,它们经过长时间反复煎炸,会发黑变糊,产生很多有害物质,溶在油里或沾在食物表面上会危害健康。因此,油炸食物时要准备一个网眼非常细的小笊篱或漏勺,及时捞出油里的杂质。  9、煎炸油千万不要反复用。反复油炸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升高,而且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  10、炒第一个菜之后一定要刷锅,再炒第二个菜。附着于锅表面的油脂和食物残渣经再次加热,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包括致癌物。多年前即有报道,锅垢中含有苯并芘。  11、不要使油长时间处于冒烟状态。油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特别是冒烟时温度过高,油烟中会含有更多的苯并芘,吸入后会增加人体肺癌风险。炒菜之前就开开抽油烟机,炒完菜后也别急着关抽油烟机,最好再持续开十几分钟,把厨房中的油烟全抽干净。  特别提示 //   用烤箱和水煎替代油炸熏烤  家庭中最好还是尽量避免油炸和熏烤,用炒菜、烤箱烤和水煎来替代。比如超市里有许多裹着煎炸粉的半成品,如鸡米花、鸡排、虾饼等,加工这类食品时,不妨抛弃油炸法,试试水煎法。具体做法是,在锅底放一点点油,加一勺水,利用蒸汽把食材熏热、蒸熟,水分蒸发后,少许油会把食材底部煎脆。水煎法做出的食物,外脆里嫩,口感一样很好,但脂肪含量不高,致癌物含量也很少。  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

饮食文化 2021-08-30
食物落地五秒之内捡起还能吃吗?

食物落地五秒之内捡起还能吃吗?

  不小心将食物掉落在地上,不少人会迅速拾起,吹一吹吃下去,美其名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民间也一直有传闻称,食物掉到地上后,如果在5秒以内捡起来就还能吃,超时则不宜食用。这一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7日,营养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旦食物掉到地上细菌就会瞬间转移,为健康起见最好不要吃。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营养科主任韩芳表示,“5秒规则”并不准确。食物落在地上多久滋生细菌以及细菌量有多少,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在阳光暴晒下,细菌繁殖速度慢,食物掉在地面接触的细菌就少;阴暗潮湿的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快,食物接触地面接触的细菌就多。而且,地面清洁度越低,转移到食物上的细菌数量就越多。沾染细菌的多少,还和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有关。如果食物掉地的瞬间,在没有接触到地面时接住则关系不大。食物只要接触到地面,细菌瞬间就会转移到食物上。 //   韩芳说,过去食物比较匮乏,掉在地上的食物捡起来简单处理一下还吃,这一习惯显然不健康。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尽管食物看上去仍然干净,但还是尽量不要食用,否则可能引起呕吐、腹泻等各种消化道疾病。

饮食文化 2021-08-30
做一个健康的素食者该咋吃

做一个健康的素食者该咋吃

  对一些人来说,这是最新、最时尚的保持健康和健美的方式,还有一些人是因为环保和动物保护而采取素食。纯素食主义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纯素食主义——最高的素食主义  素食主义者只是不吃肉类、鱼类或家禽,而纯素食者,也拒绝任何来源于动物的产品,像鸡蛋、乳制品、蜂蜜等。此外,许多纯素食者还不使用皮革、裘皮、羊毛、源自动物的化妆品和肥皂产品。  做一个健康的纯素食者  做一个营养丰富的纯素食者最关键的是吃的多样化。对于一个健康、饮食多样化的纯素食者,要吃各种各样的食品,包括水果、蔬菜、大量的绿叶蔬菜、全谷物产品、坚果、种子、和豆类。而高脂肪的食物,如油、人造黄油、坚果、果仁、种子、黄油、鳄梨和椰则应该谨慎食用。  纯素食的利弊  水果和蔬菜、全谷物、豆类和坚果对多种慢性疾病有保护作用。 //   然而,纯素食者摄入的钙和维生素D偏低,会导致更高的骨折风险。由于从饮食中拿掉了一个钙的好来源——乳制品,因此,要多摄入高钙食品。  同时,铁和维生素B12不足也是纯素食者存在的主要问题。  此外,尽管植物性饮食可以降低与年龄相关的风险问题,但不明智的选择食物也会导致不良的健康结果。

饮食文化 2021-08-30
适量吃柿子利大于弊

适量吃柿子利大于弊

  眼下,又到了柿子成熟的旺季。看着黄澄澄的大柿子,仿佛都能想象得到柿浆的清甜可口,别提多诱人了。而“柿粉”们早就跃跃欲试,准备大快朵颐了。但是,众所周知,柿子是一种食用禁忌较多的水果,营养师魏立军提醒大家,尝鲜也要讲究吃法。魏立军介绍,目前市面上的柿子主要有涩柿和甜柿两类,涩柿是采摘后还未脱涩的柿子,引起涩味的物质是鞣酸,又称单宁酸,主要集中在柿子的外皮中,鞣酸在未成熟柿子中含量高达25%左右,而成熟的柿子只含1%。涩柿最好经过脱涩再食用,或者放置使其慢慢变软再食用。   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柿子虽然好吃却不能多吃。因为柿子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其中主要是蔗糖、葡萄糖及果糖,而这也是软柿子口感很甜的原因。  有关柿子的食用禁忌很多,由于柿子味甘、涩,性寒及其他原因,因此不能与酸菜、黑枣、白酒、鹅肉、螃蟹、甘薯、鸡蛋等食物一起食用。  魏立军提醒大家,不管熟透了的软柿子,还是经过脱涩处理的硬柿子,一天内不要吃得太多,鸡蛋大小的柿子最多两三个就行,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可以烙成柿子饼或者将软柿子用水加热一下食用。糖尿病人群如果要吃,最多一个,同时还要减少其他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数量。熟透的软柿子中鞣酸含量很少,将其外面一层薄皮去掉,和其他食物一起吃,完全不必担心。空腹是可以吃柿子的,但有胃病的人应谨慎。  尽管柿子有诸多饮食禁忌,仍然不能否定它在水果中“健康之王”的位置。魏立军介绍,熟透的软柿子营养丰富、色泽鲜艳、柔软多汁、香甜可口、老少喜食。经测定,每100克柿子含碳水化合物15克以上,糖分28克、蛋白质1.36克、脂肪0.2克、磷19毫克、铁8毫克、钙10毫克、维生素C16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与苹果相比,柿子除了锌和铜的含量低于苹果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占优。有句健康俗语云:“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要论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苹果,不如每日一柿子”。 //   此外,柿子还含有甘露糖醇和木密醇。这两种成分有降压止血、清热润肠的作用。柿子中含大量果胶,这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对于纠正便秘,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等有很好的作用。  硬柿子经过去皮、晾晒、回潮,做成白白圆圆的柿饼,营养保健价值也很高,柿饼上的柿霜能治疗咽喉干痛、口舌生疮、肺热咳嗽、咯血等症。  将柿叶加工制成柿叶茶,常饮能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净化血液使机体组织细胞复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难得的保健饮品。

饮食文化 2021-08-30
盘点都市人晚餐的三大禁忌

盘点都市人晚餐的三大禁忌

  一禁晚餐吃太多:晚餐早吃少患结石   晚餐早吃是医学专家向人们推荐的保健良策。有关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结石病的发病率。  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所以,傍晚6点左右进晚餐较合适。  二禁晚餐吃太荤:晚餐吃素防癌  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而蛋白质、脂肪类吃得越少越好。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多数家庭晚餐准备时间充裕,吃得丰富,这样对健康不利。据科学研究报告,晚餐时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会使尿中的钙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了体内的钙贮存,诱发儿童佝偻病、青少年近视和中它年骨质疏松症;另一方面尿中钙浓度高,罹患尿路结石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另外,摄入蛋白质过多,人体吸收不了就会滞留于肠道中,会变质,产生氨、硫化氢等毒质,刺激肠壁诱发癌症。  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研究资料表明,晚餐经常吃荤食的人比吃素者的血脂要高2—3倍。碳水化合物可在人体内生成更多的血清素,发挥镇静安神作用,对失眠者尤为有益。 //   三禁晚餐吃太饱:太饱易埋下疾病祸根  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晚间无其他活动,或进食时间较晚,如果晚餐吃得过多,可引起胆固醇升高,刺激肝脏制造更多的低密度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发动脉硬化;长期晚餐过饱,反覆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造成胰岛素β细胞提前衰竭,从而埋下糖尿病的祸根。  此外,晚餐过饱可使胃鼓胀,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胃、肠、肝、胆、胰等器官在餐后的紧张工作会传送信息给大脑,引起大脑活跃,并扩散到大脑皮层其他部位,诱发失眠。

饮食文化 2021-08-30
六成人骨质疏松高危 注意饮食习惯

六成人骨质疏松高危 注意饮食习惯

  为了唤醒大众对骨健康的关注,家庭医生在线近日进行了《世界骨质疏松日调查》,调查显示超六成(66.67%)参与者均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特征,96.55%有影响骨质健康的不良饮食习惯。   六成人有骨质疏松高危特征  参与此次调查的人群以中青年居多。66.67%被调查者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特征,29.17%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伤到自己的骨骼。但同时,78.95%被调查者都没有定期测骨密度。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主任徐洪璋表示,当发现自己有骨骼易受伤、易骨折的现象,或疼痛、驼背、身高降低等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时,应及时检测骨密度,确认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同时,骨密度测量是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最佳依据,35岁以上的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饮料 咖啡 浓茶 加速钙流失  调查还显示,被调查者最主要的影响骨质健康的不良饮食习惯为“经常喝饮料、咖啡、浓茶”,占41.38%。  徐洪璋表示,可乐中含有磷酸,不仅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加快钙的流失。同时,大多数饮料含糖较多,糖分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咖啡和浓茶中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后会产生轻度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就会增加尿钙、粪钙的排出,引发骨质疏松。  另外,调查还发现被影响骨质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为“不运动”,徐洪璋提示,运动有利于钙的吸收,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年轻人应多做运动,摒弃熬夜、经常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多到户外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 //   菜花、芥蓝促进钙吸收  常人每天需要800毫克左右的钙,50岁以上的人群需要1000毫克的钙。但据调查,中国居民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只有400毫克左右。在20日召开的钙尔奇“骨动中国,撑起信赖的长城”主题活动中,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介绍,除了钙质,还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  于康解释,中国居民人均奶类制品摄入不足,平时不注重运动及晒太阳等,也是钙摄入不足的原因。除此之外,钙的吸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要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要注重补充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K等,以促进人体所吸收的钙能够进入骨骼,可以多吃菜花、芥蓝等蔬菜,还要增加运动,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饮食文化 2021-08-30
常吃盖浇饭 小心血脂高

常吃盖浇饭 小心血脂高

  指导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学教授 周 俭   饥肠辘辘时来一盘热腾腾的盖浇饭成为很多人的选择,食用方便、饭菜结合、美味可口是大家对它的评价,但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来说,目前有不少盖浇饭存在油盐超标等问题,长期吃这类盖浇饭,可能会带来高血脂的风险。  油盐较多。黑乎乎的酱油,同时泛着亮亮的油花,满目皆是。固然这种盖浇饭吃得香,开胃下饭,但同时也可能造成盐和脂肪摄入量超标,尤其不适合肥胖和高血压人群食用,对于健康人来说,也应减少吃此类盖浇饭的次数。  菜量少,品种单一。多数盖浇饭中菜的量很小,往往是一大盘米饭上面覆盖着薄薄的一小层菜,远远达不到每顿半斤蔬菜的要求。同时盖浇饭中蔬菜的种类比较单一,长期吃某一种盖浇饭可能会造成其他营养素摄入不足。  缺少粗粮。目前盖浇饭的主食大多是白米饭,缺乏粗粮、豆类和薯类。从营养角度来说,对于主食的要求,是尽量粗细搭配,营养素配比均衡、丰富,而多数盖浇饭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   荤多素少。盖浇饭虽然品种繁多,但排骨、卤肉、牛肉、鸡肉、鱼肉等盖浇饭基本上都是肉多菜少,而蔬菜类的盖浇饭品种较少,因此,无论哪种盖浇饭都难达到合理的荤素比例。  总体来说,在餐馆中尽量少点炸、煎等烹调的菜肴做成的盖浇饭,其汤中脂肪较多;容易吸油的菜肴也尽量不点,如地三鲜、烧茄子;同时尽量避开麻辣口味的菜肴,如宫保鸡丁、虎皮尖椒等,这类盖浇饭往往油盐超标;多选择清淡少油的菜肴,如西红柿鸡蛋等。  如果在家里烹调,除了炒菜时少油少盐,注意荤素搭配外,建议在烹饪米饭时加点小米或紫米之类的粗粮,也可单独蒸一块红薯来替代部分主食,以保证足量膳食纤维的摄入。

饮食文化 2021-08-30
微生物专家的护肠食谱

微生物专家的护肠食谱

  你是否知道,身体中你自己的细胞数量仅占全身细胞总量的10%,而90%是共生微生物的细胞,它们大多生活在肠道里,重约1.5千克。关键是这些细菌对健康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益生菌产生消炎、抗氧化物质,合成营养成分,滋养和保护你的身体;有害菌则产生毒素、致癌物,可能引发老年痴呆、肥胖甚至癌症。研究表明,饮食结构是决定肠道菌群结构的最重要因素。那么,如何饮食才能促进益生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呢?本期,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为大家,如何饮食才有利于健康肠道菌群的形成。   吃“全”:全粮是指全天然完整的谷类、豆类和坚果类的籽粒和果仁,例如荞麦、黑米、红豆等。赵立平指出,全粮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益生菌繁殖。  【推荐吃法】把谷类和豆类按照3:1到2:1的比例混合,浸泡后蒸熟;蒸好的全粮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鸡蛋、菜丁炒一下吃,还可以放些枸杞、红枣、核桃,用慢火熬成粥吃,但不能把籽粒熬到淀粉糊化、黏糊糊的状态。  吃“凉”:富含淀粉的食物煮熟后,尤其是大米,如果热乎乎地吃,很容易被消化,引起血糖水平的快速升高。而放凉后的淀粉会结晶,成为人不好消化、而肠道菌群可以发酵的“抗性淀粉”,有利于培养益生菌。  【推荐吃法】大米先用水煮,快要开花时捞出来放到笼屉里蒸熟,然后放到冰箱里冷藏。吃之前将其拿出,可以放至常温后直接吃。胃不好、吃凉不舒服的人,吃前可以用开水泡一下,等大米的温度到50—60℃再吃,以保持尽可能大的抗性淀粉比例。  吃“苦”:苦瓜等苦味蔬菜具有微弱的杀菌作用,尤其对条件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在中医看来,这类食物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从西医角度讲,就是能消除低度的炎症。  【推荐吃法】把苦瓜去囊洗净、切碎,用搅拌机将其与酸奶打成匀浆,空腹饮用。如果感觉太苦难以下咽,可以切成薄片,在冰箱里冰镇以后稍加调料后食用。喝苦丁茶、莲心茶,吃苦味的柚子等都有类似的效果,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 //   吃“少”:吃少的含义不仅仅指进减少食量,同时还指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因为吃入体内多余的营养物质会让大量有害菌滋生,而长期进食高脂饮食会使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益生菌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推荐吃法】每次吃饭,以刚刚感到不饿了为最好,不要吃到撑得胃胀的地步。富含膳食纤维的粮食在日常进食量中要占到60%以上,新鲜蔬菜占到30%,荤腥类最好不高于10%。  赵立平提醒大家,健康肠道菌群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坚持,等到慢慢把胃肠养好,照照镜子,你就会看到自己的变化:身材变好了,脸色也亮了,斑痘也少了,从内而外地透出红润,更重要的是你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有活力了。

饮食文化 2021-08-30
肚子不饿为啥还想吃东西

肚子不饿为啥还想吃东西

  你是否肚子不饿,却对某种食物欲望强烈?据美国“每日科学”网11月17日报道,刊登在美国最新一期《食欲》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人都会对某种食物上瘾,此时快步走就可以帮助你迅速有效地消除这一现象。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神经学家进行了这一研究。他们选取了数十位狂热的巧克力爱好者,让他们节制3天。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人在突然非常想吃巧克力时,立即快步走上10—15分钟,另一组则不进行这种行为疗法。研究人员发现,前一组人在快走之后,“巧克力瘾”大大降低,而后一组则不能抵挡美味的诱惑,消耗的巧克力大大多于前者。这一研究的负责人艾德里·安泰勒教授说,快走可以让大脑对食物的刺激反应迟钝,从而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此前有研究表明,我们之所以对某些食物或烟草上瘾,是因为它们让大脑的奖赏区域变得活跃。“研究表明,锻炼会使大脑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这有助于调节我们的情绪和对食物的渴望。这项新研究给那些嗜糖如命和渴望减肥的人士带来了福音。” //   有统计表明,97%的女性和68%的男性存在食物上瘾的问题。这些使人上瘾的食物大多为高热量、高脂肪的甜食,其中巧克力名列第一。科学家建议,当你突然想吃某种食物时,立即起来走上10分钟,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饮食文化 2021-08-30
番茄炒蛋到底要不要加糖?

番茄炒蛋到底要不要加糖?

  近日,网络上一条微博引起众多争议,举例如下:   【亲们,你家做西红柿炒蛋放糖吗?】近日,有网友抱怨自己的男朋友家里做西红柿炒鸡蛋竟然放糖,“祖孙三代都放糖”,真是“毁三观”!此话一出,顿时引起广泛争论,一些网友随声附和,另一些网友表示“西红柿炒蛋一直都要放糖,祖上就放!”亲们做西红柿炒蛋放糖吗? //   针对这类似的微博争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任副教授范志红在个人微博上指出,“番茄炒蛋是否要加糖?这当然是个人的烹调口味选择,不可一概而论。从健康角度说,只要有主食,白糖并不是身体所需,在不会酸得难受的前提下,自然是不加更好些。有明显甜味的菜,糖含量在4%以上。甜口比较重的菜,糖含量高达10%甚至15%。每餐从菜里吃进一大勺糖,恐怕不是值得提倡的事。”    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8-30
年龄不同 “秋补”有别

年龄不同 “秋补”有别

  天气变凉,胃口也大开。于是,各种进补食材也纷纷在大家的餐桌上亮相。不过,医生提醒,进补并不只是很多人想象中的 “大鱼大肉”,也应根据市民不同的身体状况选择进补的食材,最好能对自己度夏后所缺的营养进行补充。   年轻人进补忌 “偏食” //   很多年轻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进补,以为这样既是对身体有益,又兼顾了自己的饮食爱好。事实上长时间偏爱某一种食物进补身体可能发展成“偏食”或“嗜食”,极易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而且不同的季节,保健食物也有所区别,因此,根据不同季节和身体状况予以调整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如豆类及豆制品可提供充足的植物蛋白,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等。秋季要补充因夏季气候炎热、食欲下降导致的营养不足,上班族更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肠道水分,利于吸收和营养平衡。  老人别“逢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也不易消化吸收,若老人多吃,往往使肠胃不堪重负。再加上肉类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复发诱因,因此建议老人在进补时多补充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不仅有利于润肺润燥,同时也兼顾补充营养。秋天气候干燥,老人也可适当多进食些蜂蜜、芝麻等食品,既能补脾胃,又能有效防治秋燥带来的肺及胃肠津液不足引起的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

饮食文化 2021-08-30
< 26 27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