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坏习惯来折腾你的胃

别用坏习惯来折腾你的胃

  “无辣不欢”的坏习惯:别伤害脆弱的胃   北京大学肿瘤学院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季加孚指出:“喜欢吃熏烤、高盐、辛辣、腌制的食物,嗜食火锅、麻辣烫,嗜好饮酒等,都可能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甚至还可能增加癌变几率。”遗憾的是,这些食物却是大多数人的心头好,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加班之后的夜宵,辛辣烧烤食物都是首选。  而为了赶时间,吃饭狼吞虎咽;吃得过饱,加重胃肠负担;生活无规律,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甚至连早餐都不吃,或者暴饮暴食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加了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发病率,也给胃癌发病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亚硝酸盐:远离胃癌要少盐  美国《流行病学报》发表的《胃癌与食入盐份之关系》的研究发现,全世界的胃癌死亡率以韩国最高,其次是日本和中国,而这三个亚洲国家都是以高盐饮食著称的,他们许多人每日摄入的盐份都在十多克以上。撰写这份报告的研究人员以220名胃癌患者和700名非胃癌病人进行了一次饮食习惯的调查,结果发现,进食太多的含高盐份的食物者会增加患胃癌的几率。该项研究的数据还显示,一个月进食二次以上高盐份的食物,患胃癌的机会较常人高出1.8倍。  而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郭仁宏则表示:食物当中以咸菜等盐腌类食物最容易释放出致癌物质,这是因为这类食品当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其在室温下可自动转变成为亚硝酸盐或与口腔当中的正常细菌相结合而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则会与某些含氮化合物结合形成亚硝酸铵类的物质,而后者已经被证实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  吸烟者更易得胃癌:烟民们赶快戒烟吧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张广超告诉大家:吸烟人群胃癌发生风险增加50%~60%,据估计,全球范围内,11%的胃恶性肿瘤与吸烟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吸烟可以降低人体内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水平,而后两者是对机体有抗癌作用的保护剂,吸烟的患者常可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两者共同促使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此同时,烟草及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如苯并芘、二甲基亚硝胺、酚类化合物、放射性元素等。其他严重有害物质包括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焦油。吃饭时吸烟可将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随食物吞下,并与胃黏膜接触。更加可怕的是:吸烟人群戒烟后需要经过20年,其胃癌患病危险才能降至正常人群的水平。  晚饭吃的晚,胃癌翻几番  天津肿瘤医院胃肠肿瘤科主任梁寒教授介绍:“有关专家曾对30~40岁年龄组的人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胃癌患者中,晚餐时间无规律者占38.4%。”  为什么晚饭吃的晚更容易导致胃癌高发呢?梁教授解释:首先,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约2~3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而这一再生修复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其黏膜的修复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其次,夜间睡眠时,吃的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可促进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抵抗力减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例如常吃一些油炸、烧烤、煎制、腊制食品,长时间滞留在胃中,更易对黏膜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胃癌。  出现以下症状,你该当心了!  1.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或疼痛规律发生改变。 //   2.泛酸、嗳气、食欲减退、恶心、胃脘部灼热和腹泻、黑便。  3.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出现明显消瘦。  4.50岁以上,过去无胃痛、胃病史,短期出现胃部症状者。多年前因胃患良性疾病,做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恢复良好,近期又发生消化不良、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黑便、健康状况明显减退者。这些症状虽然并不意味着就患有胃癌,但当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就应该前往医院请医师作详细的检查。

饮食文化 2021-08-27
早餐第一口吃什么最好

早餐第一口吃什么最好

  五壳根茎类不但含丰富的糖类,还可以快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础能量,就像汽车必须要有汽油才能行走一般。一顿营养的早餐,可以选择稀饭、馒头、萝卜糕、吐司、燕麦、全壳类脆片……作为主食,或是挑选较粗糙的五壳根茎类,像是全麦面包、杂粮粥等。   早餐是补充奶类的好机会。乳制品是高品质蛋白质的来源之一,同时含有丰富的钙质,一般常吃的食物中,没有一种钙质含量能与奶类相比。利用早餐时间来摄取奶类,像是一杯牛奶、羊奶、低糖优酪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奶类的钙质除了与骨骼发育有关之外,同时具有增进神经与肌肉对刺激的感应,换句话说,即具有稳定情绪之作用。因此,在早上来一杯牛奶,或是豆浆也不错,再来煎一颗荷包蛋,都是可以吃到优质蛋白质,让我们一早看起来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   早餐如果能够补充水果,品质会更好!水果为维生素A、C丰富的来源,并含维生素B群、纤维质、与矿物质,不但具有刺激食欲的作用,同时可促进肠道蠕动以及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吃水果不但能养顏美容,而且让我们一早看起来容光焕发、美丽又动人喔!比方说,我们可以选择吃清粥配青菜,或是来个生菜沙拉,火腿叁明治中搭配小黄瓜。而在早餐后吃一个苹果、橙子或半根香蕉会更好。  早餐是一天活力的泉源,太油、太甜、太咸的食物,吃了容易让人感到昏昏欲睡,所以在选择上,烧饼油条偶而换上馒头夹蛋,地瓜粥也可以取代薯条,来杯牛奶、优酪乳胜过奶昔,清粥宜配青菜少酱瓜,身体负担减少了,一天的开始更有朝气。

饮食文化 2021-08-27
鸡蛋如何烹调更安全

鸡蛋如何烹调更安全

  鸡蛋易被沙门氏菌污染,因此烹调时一定要注意方法。   首先,鸡蛋在烹饪前最好用清水充分冲洗外壳。因为鸡蛋外壳易带上鸡粪,在加工过程中,尤其是半熟状态的鸡蛋有可能被鸡粪中的沙门氏菌污染,成为传播沙门氏菌病的帮凶。 //   其次,要煮熟了再吃。鸡蛋一定要加热至蛋黄和蛋清均完全凝固后,才能保证安全。  煮鸡蛋时间过长和过短都不好,最好的做法是:将鸡蛋洗净后,放在盛水的锅内浸泡一分钟,用小火烧开。水烧开后改用小火煮8分钟即可。

饮食文化 2021-08-27
吃一包方便面 需要肝脏解毒32天?

吃一包方便面 需要肝脏解毒32天?

  最近有消息称,受加班族青睐的“泡面”潜藏着巨大的有害健康的物质抗氧化剂,也就是BHT。甚至有一种说法称:吃一包泡面,需要肝脏解毒32天!营养学专家称,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方便面中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BHT,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吃一包泡面需要肝脏解毒32天”传言卷土重来  近日,有一种耸人听闻的传言卷土重来,说“吃一包泡面需要肝脏解毒32天”,事实真是如此吗?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告诉我们:  BHT是我国以及世界上多数国家都许可使用的一种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我们食品中使用得比较多,除了BHT还有BHA,TBHQ。这些抗氧化剂在油里边使用,是为了防止这个油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以后,变成一些过氧化物质。这些物质在分解过程中会放出自由基,对人体是相当不利的,会促进人体的衰老。  适量添加抗氧化剂 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  范志红说,按照国家许可,在方便面中适量添加抗氧化剂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范志红:如果你拿来大碗当饭吃,是一定对你损害很大的。但是我们现在加的那个量都非常小,都是百分之零点零几,百分之零点几,非常低的一个量。在这样一个低的浓度下呢,现有研究证据是表明,它不会带来太大的危害,至少不是这种可察觉的危害。  方便面对身体最大损害在于营养不平衡  既然抗氧化剂BHT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那是不是意味着吃方便面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呢?营养专家是如何解释的?  范志红强调,事实上,在方便面中,比BHT危害更大的是高盐、高脂和营养不平衡。营养不良本身跟有毒有害是一样的,都会损害人的身体,都会使染色体发生一些变化,会增加得癌症和各种疾病的风险。 //   范志红:不就是营养差一点嘛。没关系。然后一说这里有一个什么化学物质,大家就觉得警惕得不得了。这是一个我们平常常见的误解。经常营养不良对你损害已经够大的了。方便面对身体最大的损害就在于营养是不平衡的。  膳食搭配讲究的是营养均衡。粮食、蔬菜、豆类、鱼肉蛋奶,一个都不能少。但是,方便面里面有什么呢?面,加上一些煎炸的油,还有酱包油包,钠盐和脂肪严重超标。范志红说,方便面含有的高脂肪量,使得它即使和其他食品搭配,也无法达到营养平衡的状态。  范志红:如果你吃100克方便面,你将获得20克的脂肪。一天的话这就60了,但一天你还要吃其他的东西,炒菜什么的里面都要放油。假如方便面里面加一点鸡蛋、肉什么的,那脂肪就更加大升了。必然是会超的。就算你什么都不加,虽然一天总量没有超标,但是它在一天能量摄入比例是太高了。像我做膳食食谱的话,假如方便面来配的话,就算我再吃蔬菜、再吃其他食品往上配,都很难配到营养平衡的状态。

饮食文化 2021-08-27
13种能让人变聪明的食物

13种能让人变聪明的食物

  药补不如食补,吃对了还能促进大脑健康。营养学家推荐了13种能让人变聪明的食物。   1.胡萝卜:β胡萝卜素和其他天然营养物有助于保护大脑。  2.西蓝花:丰富的抗氧化剂和植物营养素,有助于保护大脑组织免受毒素侵害。  3.甜菜、毛豆:富含氨基酸苯丙氨酸,有助增强脑细胞活力。  4.瘦牛排、菠菜:富含矿物质铁,有助于提高警觉度和注意力。  5.鸡肉:富含酪氨酸,促进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这些物质可以使思维更敏捷,反应更迅速,精力更充沛。  6.柑橘:含大量维生素C,有助于保持记忆力,防止脑细胞受损。  7.蓝莓:花色苷可促进大脑对葡萄糖的利用。  8.鸡蛋:其中的B族维生素胆碱,能帮助改善记忆力。  9.酸奶:多项研究发现,酸奶等含益生菌的食物可增强大脑警觉度。  10.扁豆:能刺激循环,帮助消化,直接向大脑传递快乐感觉。 //   11.金枪鱼: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促进脑细胞生长。  12.猪肉:含维生素B1,可保护脑细胞所必需的磷脂。  13.豌豆荚:可为大脑提供能量丰富的纤维素,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

饮食文化 2021-08-27
少放盐可避免胀气放屁

少放盐可避免胀气放屁

  引起胀气的蔬菜   豆类和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花椰菜、芽甘蓝和卷心菜中含有一种复合糖叫蜜三糖,这种糖比其他种类的糖更难被人体吸收,当它在肠内被艰难吸收的同时,就会产生副产品——气体。但是,不要因为这些食物易产气就放弃食用,你可以同时食用高纤维食物来改善胀气的状况。  饮食少放盐  一次性吃盐过量会让身体存水,从而产生胀气。因此要尽量避免高盐食品,如包装食品、油炸食品,尤其是罐装浓汤和方便面,一份含有的盐分就接近人体一天的需求量。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全麦食品。  糖醇含有气体  糖醇是一种甜味剂,多存在于口香糖和其他无糖食品中,糖醇能够部分被消化,消化的同时也会产生气体。想避免胀气,在购买食品的时候,仔细检查一下其中是否含有糖醇一类的成分: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和木糖醇等。  牛奶宜选不含糖 //   如果喝牛奶一小时内,感到胀气或腹泻,甚至更严重,这是典型的乳糖不耐的症状。如果你因为乳糖不耐而胀气,最好的选择不是放弃牛奶,而是饮用那些不含乳糖的牛奶,或者吃一些帮助分解乳糖的药片。  维生素不宜恶补  富含纤维的食品可以帮助消除胀气,但如果以前吃的纤维素少,现在突然加大摄入量,同样会让你感到肚胀难受。因此,在饮食中逐渐加入纤维食品,就可以顺利摆脱胀气烦恼。

饮食文化 2021-08-27
餐桌四样宝癌症远离你

餐桌四样宝癌症远离你

  以西兰花为代表的芸薹属类蔬菜。在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抗癌蔬菜排行榜上,西兰花名列前茅。美国《营养学》杂志也刊登了西兰花能有效预防前列腺癌的研究成果。西兰花的抗癌作用主要归功于其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长期食用可减少乳腺癌、直肠癌及胃癌等癌症的发病几率。芸薹属类蔬菜还包括:卷心菜、菜花、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甘蓝、芥菜、大头菜等。西兰花富含硫代葡萄糖苷,这种化学物质会被西兰花自身含有的一种酶分解,转化成萝卜硫素,而萝卜硫素具有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在烹饪时,加热过度会对这种酶造成破坏,无法催生萝卜硫素,防癌效果也会大大降低。   以白萝卜为代表的萝卜属类蔬菜。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发现,白萝卜中含有芥子油等成分,能与多种酶作用,形成具有辛辣味的抗癌成分。白萝卜越辣,这种成分越多,防癌作用越强。此外,白萝卜中含有的粗纤维能刺激胃肠蠕动,预防结肠癌和直肠癌。萝卜属类蔬菜还包括:大青萝卜、红萝卜、水萝卜、心里美等。萝卜无论是生吃还是熟吃都能起到很好的防癌作用。 //   以芥末为代表的调味料。芥末是芥菜的种子,据日本食物营养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芥末能抑制引发癌症的物质活动。此外,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发现,西兰花蘸芥末或辣根吃,能增强其防癌作用。芥末具有比较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可以放入饺子醋或寿司酱油里食用。  以香菇为代表的菌类蔬菜。美、日等国科学家发现,香菇中所含的某种酶成分,能提高机体抑制肿瘤的能力。除了香菇,整个蘑菇家族都具有抗癌能力。蘑菇中含有的多糖体是抗癌活性物质,能促进抗体形成,使机体对肿瘤产生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菌类蔬菜不主张生吃,建议至少要过水焯一下。干菌类可选择炖煮,以便让有益成分进入汤中。

饮食文化 2021-08-27
千万别信“喝碱性水防癌”理论

千万别信“喝碱性水防癌”理论

  癌症真的和酸性体质有关吗?喝碱性水又真的能防癌吗?记者采访后发现,这一理论在学界并不被认可,所谓“喝碱性水能防癌”只是商家推销产品的噱头而已。   PH>7.35  按照酸性体质学说,正常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为碱性体质者,但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  PH<7.35  人的体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者。  100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100%血液都呈酸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酸性体质……近期,一个关于人体健康的新理论正在省城“广为传播”,那就是人体酸碱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尤其是癌症,大多是因为“酸性体质”造成的,因此提倡人们喝“碱性水”。那么,癌症真的和酸性体质有关吗?喝碱性水又真的能防癌吗?记者采访后发现,这一理论在学界并不被认可,所谓“喝碱性水能防癌”只是商家推销产品的噱头而已。  酸性体质可致癌?全是谣言  最早听说“酸性体质”的说法,市民徐先生还是在省城的公交车上,当时车载电视中正在播放一则广告,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宣传的癌症患者全部是酸性体质。  这一理论引用的是日本一位医学博士柳泽文正做过的一个实验:找100个癌症病患者抽血检查,结果100个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也就是酸性体质……,由此推出人体需要酸碱平衡,喝碱性水有益身体健康。“这样说,喝碱性水就能防癌,究竟真的假的?”  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来到山医大二院肿瘤生物科,主治医生梁世勇表示,目前医学界对癌症的成因有不同的说法,但大致包括内因外因两大类,比如基因、遗传、病毒刺激等内因,以及环境污染等外界因素。由体质因素引发癌症,这种说法并不成立。  对于日本医生所做的检测,梁世勇表示,目前在癌症学界并不认可这一实验,即使实验为真,也不能证明酸性体质就容易引发癌症。“实际上,并不是酸性体质导致了癌症,而是癌症病人在治疗中出现了酸性物质,是代谢的问题,也就是先患癌症,才出现酸性物质。”梁世勇表示,这种本末倒置的说法,缺乏基本的常识,不足为信。  多数疾病根在“酸性”?纯属炒作  按照酸性体质学说,正常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为碱性体质者,但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的体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者。  对于这一学说,山医大二院肿瘤生物科医生王轩告诉记者,他在第一次听到时,开始也是非常惊讶,以前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一门新的科学理论?  于是他开始寻找这方面的资料来研究。在网上他发现这种理论铺天盖地,很多健康网站也都以科普的方式推荐这些理论,但是在他看来,这些理论虽然看上去煞有介事,但总感觉太过片面,而且有些地方讲得根本不符合医学常识。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发现,酸性体质类似说法有多个版本,不仅仅对癌症,人们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痛风、肿瘤、癌症以及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痴呆和少儿发育等疾病,似乎都与体质酸化有关。  但仔细查看,这些宣传酸性体质学说的主力,多是商业医疗推广网站,或是网络“求医问药”专栏,提出这些理论的大多会附加一些保健品广告或者某位医生的门诊热线。“商家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找到或是编出一个学说而已。”在王轩看来,这只是商家的炒作行为,患者切不能信。  喝碱性水有好处?不是绝对  即使不能防癌,那么碱性水、碱性食物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好处?梁世勇表示,碱性水、碱性食物,帮助调和胃部功能,有一定好处,但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产品,往往把碱性水、碱性食物的功效夸大了。 //   医学认为,无论吃下去的是酸性还是碱性食物,人体都有三大系统来做出代偿,帮身体把pH值升降到正常范围。“人体有自己的调解功能,并不是大家所想的,吃什么就能补什么?”梁世勇表示。  据了解,人体三大系统有缓冲系统、肺部系统、肾脏系统,其中缓冲系统是能调节血红蛋白等;肺部会呼出二氧化碳来排酸;而肾脏本身的功能就是保碱排酸。因此,有了这三大系统,无论大家每天吃进去的食物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人体三大系统会做出代偿,然后将这些食物化为中性。  因此,在人体内,酸与碱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因此即使饮入部分碱性水,人体的酸碱度几乎没有变化。即便有,也会被机体代偿功能所中和,让人体达到酸碱平衡。即便我们喝了碱性水,血液中的酸碱度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所以,正常饮食不会对人体产生多大影响。“所以,不必过于关注食物或水的酸碱度,即使某天或某顿吃的酸性或碱性食物多了一些,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不会对健康有多大妨碍。”梁世勇表示。

饮食文化 2021-08-27
喝可乐易患上高血压需警惕

喝可乐易患上高血压需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患疾病往往和你是否科学饮食有很大的关系,或者说如果你未能进行健康饮食的话就很容易滋生各种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往往会造成终身遗憾。比如眼下很多人都喜喝的可乐,如果不注意的话常喝可乐容易患高血压,对于这种说法,有关专家也给与了证实,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看以下报道。   可乐已经成为深入大众欢迎的一种饮品,它是一种碳酸饮料,糖分较高,长期喝容易导致发胖。可乐中含有安钠咖,与咖啡因同类,同时还含防腐剂。对于广大的女性来说,还是少喝甚至不喝为好。在有的国家有一项历经了数年的研究,约有15.5万名女性参加,在研究人员所分析的3万多个高血压案例中,都没有发现高血压与经常喝咖啡有什么关系。 //   人们关于可乐的钟情程度应该减一减了,尤其是女性,一定要防止自己多喝给自己导致高血压的隐患。专家解释,即使是喝低糖的“健怡可乐”,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只不过几率稍微降低一点而已。这说明,咖啡因并不会引起血压升高,而可乐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钠等,会令血压升高。  对于一些高血症的病因的研究,饮食方面也是“招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人都知道多喝咖啡会给人们带来血压升高的危险。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可以发现这并不适用于女性们。恰恰相反,多喝可乐成为不少女性容易患高血压的主要诱发因素。  以上专家介绍的喝可乐容易患高血压的资料是很详细的,也是颇具权威性的。这些资料让我们了解到,无论什么美味在食用时都不应过度,都应以身体舒适以利于养生为原则,同时在食用时对该食品的特点也要有所知晓,以免造成疾病找上身的遗憾。

饮食文化 2021-08-27
膳食均衡可防范慢性疾病

膳食均衡可防范慢性疾病

  《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在慢性病预防方面具备的健康素养比例仅有4.66%。为此,全国营养专家近来在全国18座城市进行了健康巡讲。 //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患上三高等慢性病的人口在不断增加。特别是50岁后消化吸收功能衰退,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产生多种慢性疾病。而百姓对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却有不少误区。著名营养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于康教授中指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健康养生理念。他强调日常膳食均衡,才可防范慢性疾病拥有健康人生。于教授建议做不到日常膳食平衡的人士,可以在医生和营养师的科学指导下,适当服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剂,助于降低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的风险,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饮食文化 2021-08-27
长期饮用哪种水更有益健康?

长期饮用哪种水更有益健康?

  每年6月包装饮用水进入销售旺季,厂家大都自诩“健康、绿色、优质”。记者走访了多家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包装饮用水名称各不相同:饮用天然水、饮用纯净水、矿物质水、优质饮用水、天然弱碱性山泉水、活性含氧水、蒸馏水、深层矿岩水……28种包装饮用水,用了15种不同的名称。超市销售人员对于不同种类、价格的包装饮用水之间的区别也不清楚。消费者疑惑,长期饮用哪种水更有益健康?   专家提醒,包装饮用水不适宜长期饮用,自来水才更适合长期饮用。适当硬度的饮用水其实对人体有益,比较合适的硬度在150到300毫克每升左右。  市场现状  去年包装饮用水  消费者喝掉1/3千岛湖  目前,我国的包装饮用水产量逐年递增。据统计,2012年全国包装饮用水总产量达到5562.78万吨,比2011年增长19.2%。相当于喝掉三分之一的千岛湖。  《GB10789〈饮料通则〉》规定了饮料的分类及技术要求。这项国家标准对包装饮用水的定义是:密封于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主要可分为:天然饮用水、非天然饮用水。天然饮用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其他天然饮用水。非天然饮用水包括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其他饮用水。  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水源和加工工艺。天然饮用水要求采用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且未经过公共供水系统的水源制成的制品。非天然饮用水则是要求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适当的加工方法,或添加适量添加剂而制成的制品。  因此,市场上销售的包装饮用水虽然名称不同,但都属于这两类。  记者调查  1.纯净水:长期饮用人体微量元素矿物质流失  在纯净水国标GB17323中规定: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工艺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为纯净水。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丁爱中说:“纯净水主要是通过一些过滤及活性炭、反渗透法等工艺,把水里的一些杂质成分处理掉,如一些矿物质在纯净水中含量就比较少。”  记者将两种价格的水送检,结果显示,反映纯净水纯净度的电导率存在着差别。丁副院长解释说:“从这个数据来看,价格高的水的电导率比较高,说明它的纯净度比价格低的要低。价格高的水净化的效果不一定比便宜的水好。”  专家提醒:不宜长期饮用  因此,专家普遍认为:纯净水宜做饮料,偶尔饮用,可能有助于人体微循环,但不能作为生活用水长期饮用。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如将纯净水代替生活用水长期饮用,则可能使人体微量元素流失,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现状是,一部分家庭用纯净水代替自来水,作为主要饮用水。  2.矿物质水:水中加添加剂属炒作概念  “多一点,生活更健康”的广告语,让人们认识了矿物质水。矿物质水的配料表写着:纯净水、食品添加剂(氯化镁、氯化钾)。钾在人体内的作用是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以及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2013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年人每天钾摄取量至少为3510mg。而镁是哺乳动物和人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每天约需镁350毫克,成年女性约为300毫克。记者送检了两种矿物质水,两者钾含量差不多,分别为:3.9mg\L、3.4mg\L。镁的实测值分别为0.40mg\L、3.6mg\L。 //   丁爱中副院长说:“从数据来看,如果一个人一天饮用一瓶矿物质水,通过水吸收的矿物质的量占人体整个吸收矿物质的量非常低。所以通过饮用矿物质水来提高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量,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专家提醒:商业价值大于实际意义  所以专家认为,矿物质水不宜多喝。这种“多一点,生活更健康”的说法,以及在水中加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其商业价值大于实际意义,多半是概念炒作。

饮食文化 2021-08-27
你愿意做个素食主义者吗

你愿意做个素食主义者吗

  现在,很多人崇尚素食。他们的理由是通过比较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人的解剖构造及生理功能,得出结论:人体解剖构造更适合素食。理由是:1.人的牙齿和颚骨适合磨碎素食,而非撕裂肉食。2.人的唾液是弱碱性的,较难溶解肉。3.人和食草动物都是胃小肠长,适合慢慢吸收不易腐烂的素食;而食肉动物胃大肠短,可快速消化肉,在肉腐烂前排出。而肉的残渣在肠中会产生毒素。   其实生理结构的比较并不能得出人类的构造更适合素食的结论。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有的在植物性食物中含得多,有的在动物性食物中含得多,合理的杂食食谱能够方便有效地实现营养均衡。纯素食也可以实现营养全面均衡,但难度比较大。  人的生理构造并不适合素食  按照比较生理结构的思路,并不能得出“人类更适合素食”的观点。比较中存在着多种事实上的“硬伤”。典型的有:人的唾液虽然不是强酸,但也不是偏碱性,而是中性偏酸;人的胃液平时在pH2以下,进食之后也很难达到草食动物的pH4以上;人类的小肠和身高的比值明显低于食草动物。基于错误事实推出的结论,自然也就靠不住。其实,从生理结构上来说,人类既不是食草动物也不是食肉动物,而是杂食动物,和我们动物界的近亲黑猩猩一样。  素食者更长寿并非吃素本身  “素食者更加健康长寿”的说法流传甚广,似乎也符合人们的直观感觉。为了查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英美等国科学家进行了几项大规模、长时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素食者的平均预期寿命确实更高。不过,素食者还伴随着其他的生活方式,比如素食者中抽烟、喝酒的人更少,他们一般饮食比较节制,甚至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比如锻炼、心态等也更为健康。  科学上有很充分的证据表明,这些“混杂因素”有助于健康长寿。要知道素食到底对健康长寿有什么效果,就要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随机双盲试验很难进行,不过可以用统计学工具对大样本的调查数据进行回归研究,把“混杂因素”对结果的贡献剔除出去。研究发现,素食这个因素对健康长寿其实没有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素食者健康长寿的原因,主要是他们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而不是素食本身。  素食者常缺乏维生素B12  从理论上说,人们可以从素食中获得几乎所有需要的营养成分。但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中,有一些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在植物中则不常见。另一方面,多数植物性食物所提供的营养成分比较单一。  蛋白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营养成分,尤其是对处于生长发育中的未成年人。人体摄取蛋白质,是为了满足对氨基酸的需要。一般而言,蛋、奶、肉中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上与人体的需求更为接近,而且容易消化,所以被称为优质蛋白。  钙、铁、锌是素食者比较容易缺乏的矿物质。通常的饮食中,摄取钙最方便的途径是奶制品,而铁和锌在肉中含量比较高。如果是不排斥蛋奶的非严格素食者,问题倒还不大。如果完全素食,就比较麻烦。豆类含有不少钙、铁和锌,深绿色蔬菜含有比较多的钙和铁,全谷物制品中有比较多的锌。但是它们往往与其他分子混合在一起,被人体吸收的效率比较低。  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完全素食者难以通过天然素食来获取。它与叶酸比较相似,所以缺乏时并不容易被检测到。等到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出现,就为时已晚。 //   增加素食比重可降低癌症风险  动物性食物,比如肉、蛋、奶等,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不过,很多现代人这些食物吃得太多了。过犹不及,其中含有的不利成分,比如脂肪、胆固醇等,已经成为健康杀手。所以,现代的膳食指南,主张人们增加饮食中的素食比重。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主张,三分之二以上的食物来自于植物,有利于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主张素食主义的人还有一个说法是,素食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所有的食物都是需要在一定的土地上消耗水并且转化太阳能而得到。产生同样数量的食物,素食所需要的土地和水要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从这个角度讲,在获得全面均衡营养的前提下,提高素食在食谱中的比例,是应该鼓励的。

饮食文化 2021-08-27
日饮三杯茶7大好处

日饮三杯茶7大好处

  多喝茶,好处多。据国外媒体最新报道,每天喝三杯茶,可发挥多种抗病保健效果。专家建议,早中晚各一杯茶,泡茶时间至少5分钟,让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溶于热水中。红茶、绿茶、白茶和乌龙茶四种主要茶叶中都含有促进健康的多种抗氧化剂。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质的缘故,喝茶加牛奶更有利于发挥茶叶保健作用,但是加糖则没有这种效果。   1、降低中风危险:荷兰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发现,常喝不加牛奶红茶可降低中风危险。美国研究发现,5倍红茶中的茶多酚可使坏胆固醇降低11%,进而降低中风和心脏病风险。茶多酚还具有改善血管功能的作用。  2、促进消化功能:绿茶(未经过加工处理)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促进食物消化。绿茶还可以阻止30%的脂肪吸收,具有减肥功效。薄荷茶可促进消化,姜茶可治反胃(特别是妊娠反应),茴香茶可防止便秘、胃肠胀气和腹绞痛。  3、脑子更灵活:英国研究发现,红茶中的咖啡因和l-茶氨酸可提高认知能力,喝两倍红茶即可改善注意力。另外,每天喝茶(或咖啡)100毫升以上,可以使用神经胶质瘤(最常见的脑肿瘤)危险降低34%。  4、降低癌风险:茶叶(尤其是绿茶)中多酚类抗氧化剂含量是水果蔬菜的8倍,该物质可阻止癌细胞生长。台湾研究发现,每天1杯绿茶可降低肺癌危险。另外喝茶还可减缓前列腺癌进程,降低胃癌风险。 //   5、增强免疫力: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天喝茶5-6杯的人免疫力会明显改善,新陈代谢和皮肤健康也更好。喝茶还有助人体识别并抗击细菌和寄生虫。姜茶具有抗炎、镇痛和刺激循环作用,可缓解偏头痛。  6、治疗失眠焦虑:红茶中咖啡因含量较高,睡前最好别喝。但大多数草药茶不含咖啡因。甘菊茶中的色氨酸和氨基酸可发挥镇定作用,另一种物质柯因(chrysin)可缓解焦虑促进睡眠,治疗失眠症。另外,薰衣草花茶可缓解放松身心。罗勒叶茶具有镇静作用。  7、保护牙齿:虽然喝茶会导致牙齿变色,但是茶多酚可抗菌防止牙结石,防止牙病和龋齿。白茶和绿茶都有这种作用。果茶呈酸性,会破坏牙釉质。

饮食文化 2021-08-27
专家提醒吃扇贝要去除内脏

专家提醒吃扇贝要去除内脏

  大连食品监管部门有关专业人士日前建议,消费者在食用扇贝时最好只吃扇贝中呈圆形的贝柱部分,一定不要吃内脏。   该专业人士表示,扇贝本身是安全的水产品,扇贝是滤食性生物,靠吸收海水中的藻类和微生物生长,若其生长环境污染或有毒藻类暴发,其内脏就会摄入这些物质。海产贝类含有毒素或重金属一般与“赤潮”和“海水受污染”有关。大连是全国扇贝供应的主要区域之一,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大连的扇贝主要采用底播增殖的方式,生长在水深30米至50米的海底,远离大陆污染源和赤潮威胁。 //   为了确保消费者更准确地吃到安全的食品,今年6月1日,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正式实施,新标准增加了双壳类等水产品的镉限量标准,要求除去内脏检测,限量值为2.0mg/kg。

饮食文化 2021-08-27
每天三种高纤维果蔬助防癌

每天三种高纤维果蔬助防癌

  大鱼大肉、精细饮食、缺乏运动…百姓不良生活方式让肠道交通“拥堵”的不堪重负。而肠道“拥堵”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大肠癌的发生。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顾晋支招儿肠道交通的“治堵新政”——保持肠道畅通要打组合拳,日常生活践行“三个三”。   三十岁后每年一次肠道体检  对付癌症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30岁后每年做一次大肠癌筛查很有必要。尤其是三类高危人群:肥胖、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饮食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出现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如便秘、腹泻、便血(尤其是血与大便混合)、泡沫样大便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检查手段有大便隐血实验(成本低)、直肠指检(方便)、肠镜检查(可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可做活检)。  每天三种高纤维果蔬 //   很多大肠癌患者的饮食结构都不合理,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吃的太细,容易产生便秘,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其中的毒素就更容易被肠道吸收,从而引起病变。因此,预防大肠癌要减少精细食物的摄入,多吃粗纤维食物。坚持每天至少吃三种高纤维果蔬,如芹菜、西兰花、韭菜、菌菇类、红薯、玉米、苹果等。  每天运动三十分钟  大肠癌在白领中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和久坐、运动少有很大关系。运动少,肠胃蠕动慢,会增加肠道癌变风险。《英国癌症杂志》刊登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经常锻炼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三分之一。顾教授建议,应每天至少进行三十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如快步走,以稍微感觉有些大喘气为宜。

饮食文化 2021-08-27
粽馅也起南北之争:南方爱吃咸肉粽北方喜蘸白糖

粽馅也起南北之争:南方爱吃咸肉粽北方喜蘸白糖

  南派:咸肉粽子香喷喷   “我有一次去巢湖,看到餐桌上有粽子,剥开一看却傻眼了,只看见白白的米,啥东西也没有。 ”来自桐城的小黄告诉记者,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白米粽子,“后来我搜索半天,终于发现旁边有一小碟子白糖,原来这个粽子是要蘸着白糖吃的。 ”小黄说,“我们家都是用咸肉裹粽子,一剥开,粽叶的清香味夹带着咸肉的香味,非常美味。 ”  “蜜枣粽子比较腻,偶尔吃点还行,吃两个以上就受不了了,但是咸肉粽子吃两个还会意犹未尽。 ”小陈也是桐城人,他认为,粽子就该是咸肉的,有各种香味。 “市场上现在还有咸蛋黄粽子,跟月饼一样,不错。 ”  北派:甜粽子馅有多样  而小黄所不喜的甜粽子,却是蚌埠的何女士的最爱,“其实甜粽子有很多种的,不仅仅是白米蘸白糖,还有蜜枣的,也还有咸肉配蜜枣的,很丰富。 ”何女士老家在蚌埠,目前住合肥,“我们老家本来就很少腌制腊肉,所以以前几乎没有咸的肉粽子,家里都是用蜜枣,还有白糖。 ”她虽来自皖北,但并不排斥咸肉粽子,她告诉记者,现在在蚌埠买咸肉也极为方便,所以有不少家庭也开始裹咸肉粽子。  “还是蜜枣粽子好吃,甜滋滋的,吃着很满足,肉粽子太腻,没什么香味。 ”来自阜阳的李女士表示还吃不习惯咸肉粽子。 //   专家:与习惯、物资有关  在皖南的家庭,每年春节时的腊肉,总是会留下部分,到了端午切成肉丁,将糯米浸泡后,拌在一起,然后裹上粽叶,放在锅里蒸熟。而如今,有些皖南家庭,也有泡上一点红豆,与腊肉一起裹在粽子里。  而在皖北的家庭,裹粽子的手法一样,但是一般都采用蜜枣做馅,或者什么馅也不放,吃时蘸白糖。据安徽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王贤友分析,南方偏爱咸肉粽子而北方喜欢甜味粽子,这与当地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以长江为界,皖南以及沿江居民本就爱腌制咸货腊肉,所以他们做的粽子爱放咸肉,而北方枣子多,也爱甜食,所以多裹蜜枣粽子。王贤友也表示,随南北居民交流,和物资充盈,以及运输的通畅,现在也没有明显的区分,皖北居民也会裹咸肉粽子,皖南的居民也会裹些甜粽子调剂口味。

饮食文化 2021-08-27
<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