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差简介

张差简介

张差(?—1615),明代蓟州井儿峪人,砍柴贩卖为生。张差父亲名叫张义,万历四十三年时已病故。张差时年二十五岁,也有三十五岁的说法。张差高个子也强壮,他同妻子张李氏,岳父李守才,都住在井儿峪。姐夫孔道,住在蓟州州城里面。 目录 1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1 本名:张差别名:张五儿所处时代:明代出生地:蓟州井儿峪逝世日期:1615年主要成就:持梃闯宫伤人

人物百科 2021-11-06
郑贵妃简介

郑贵妃简介

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郑氏(1565年—1630年),名郑梦境,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人,明神宗朱翊钧的皇贵妃,宠冠后宫。明恭宗(即福恭王)朱常洵之母,明安宗(即弘光帝)朱由崧祖母。万历九年(1581年)朝廷备选九嫔。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明神宗册封九嫔,郑氏被封为淑嫔,位居九嫔第二位,其在之后的四年内逐步晋封为德妃、贵妃、皇贵妃,宠冠后宫长达三十八年之久。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命礼部置办册立郑皇贵妃为皇后的典礼仪仗,还未举行册立礼,神宗就驾崩了,太子继位,即明光宗。光宗命礼部继续置办,因受到内阁的反对而作罢,不久,光宗驾崩,朝臣杨涟,左光斗、周嘉谟等人,威胁郑皇贵妃的侄子郑养性,郑养性劝郑皇贵妃移居慈宁宫,事情才平息。崇祯三年(1630年),郑皇贵妃薨逝,谥号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崇祯十七年(1644年),郑皇贵妃的孙子朱由崧在南京践祚,追尊祖母为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爱屋及乌4人物事迹5人物评价6家族成员7墓葬信息 基本资料1 本名:郑梦境 别名:郑贵妃、孝宁太皇太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出生日期:1565年逝世日期:1630年主要作品:《大明皇贵妃郑重刊闺范序》 谥号: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信仰:佛教寝宫:翊坤宫丈夫:明神宗朱翊钧位份变化:淑嫔→德妃→贵妃→皇贵妃→皇后(明神宗遗言,明光宗没有执行)→太皇太后(追封) 人物生平2 万历九年(1581年)八月十二日,大婚几年的明神宗因“内职未备,储嗣未蕃”,命“愽选淑女以备侍御”,内阁首辅张居正查得嘉靖九年明世宗遴选九嫔旧例,上奏明神宗。八月十八日,明神宗敕礼部,要求选择”年十四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容仪端淑,礼教素娴,及父母身家无过者“的女子,并特意嘱咐“安静行事,毋得因而骚扰”。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六日,明神宗御皇极殿,传制册封九嫔,郑氏因姿色出众,受册为淑嫔,位居九嫔第二位。郑皇贵妃多年后重刊《闺范图说》,在自序中也写到了当时自己参加遴选淑女时的情况:“及其十有五年,躬逢圣母广嗣之恩,遂备九嫔之选。“万历十一年(1583年)七月二十六日,明神宗谕内阁,淑嫔郑氏因孕,晋封德妃,是为九嫔中第一位封妃之人。八月七日行德妃册封礼,遣定国公徐文璧、朱应桢为正使,大学士申时行、余有丁为副使持捧节册,册封淑嫔郑氏为德妃。明神宗在德妃册文中夸奖郑氏:“柔嘉玉质,婉嬺兰仪。“至 爱屋及乌3 郑贵妃在为《闺范图说》所作的自序中写道,自己“荷蒙帝眷,诞育三王、暨诸公主“,结合《明神宗实录》、《万历起居注》以及《酌中志》的记载,可知:”皇贵妃郑娘娘生皇二子、皇三子即福王,又生皇四子,生皇二女、皇六女、皇七女即封寿阳(宁)公主,驸马冉兴让所尚者也。“郑贵妃共诞育三子三女,是明神宗后宫诞育子嗣最多的女性,从万历十二年皇第二子朱常溆出生,到万历十九年,周端妃生下皇第五子朱常浩,后宫中只有郑皇贵妃一人诞育子女。郑皇贵妃的子女,除去未满周岁早夭的,皆因母宠而得到明神宗异乎寻常的宠爱。皇第七女,寿宁公主朱轩媁,《明史》中记载“主为神宗所爱,恩泽异他主”,因明神宗有十女,其余八女皆早夭,这里的“异他主”自然是指寿宁公主所得到的宠爱,比皇后所出的嫡公主,荣昌公主还要多。《酌中志》记载,郑皇贵妃与明神宗曾亲自为寿宁公主挑选驸马。御前亲选之日,郑皇贵妃作为女眷并不能面见外男,便端坐于帘后,明神宗则“隔帘 人物事迹4 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二年(1592年),河南遭遇天灾,首辅王锡爵上疏明神宗,写了一篇《劝请赈济疏》请求发内帑之银赈灾。明神宗在三月一日回复王锡爵的上谕中说道:“昨日朕看饥民图说时,皇贵妃正好在侍,便问朕这是何图,为什么画着死人,还有投水的?朕说此乃刑科给事中杨东明所进河南饥民之图,今灾区甚是民饥荒乱,有吃树皮的、有人相食的、故上此图,欲上使朕知民饥荒乱,速行赈灾之事,以救危亡于旦夕。皇贵妃听说后,自愿出钱五千两,用以救济灾民。等之后中宫等再有捐赠的,一并发出。“后宫捐款之事,历来应由皇后或者太后主持,明神宗却在发给内阁的上谕中独独突出郑皇贵妃心系百姓,主动捐款,将除郑氏以外的后宫众人合并称为“中宫等”。而且此次后宫捐款的数额,除了郑皇贵妃捐款五千两是由明神宗主动在上谕中说出,“中宫等”的捐款数额皆不可考。在明神宗于三月三日下发给王锡爵的手札中称:“中宫等,各出银若干。“想必后宫嫔妃 人物评价5 明神宗朱翊钧:朕孳孳图治,每未明而求衣,尔肃肃在公,辄宣劳于视夜。尔母皇贵妃郑氏,侍朕有年,勤劳茂著,进封皇后。万历首辅王锡爵:“即如皇贵妃身处深宫,履兹宠盛,饥寒不切于身,恫瘝不经于目,而亦慨然脱簪遗珥以为救荒之助,则皇仁之所感动可知。其自皇贵妃而上,两宫圣母、皇上中宫任天下国家之重者,必有非常施舍,以救垂绝之民命。以祝皇上圣母万岁,皇贵妃千岁。”《明史后妃传》:万、郑两贵妃,亦非有阴鸷之谋、干政夺嫡之事,徒以恃宠溺爱,遂滋谤讪。《酌中志》:中宫孝端王娘娘,其管家婆老宫人及小宫人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馀人,其近侍内官亦多墩锁降谪。惟皇贵妃郑娘娘近侍各于善衙门带俸。《安国县新志稿》对郑皇贵妃修建贵妃桥一事的评价:德惠超迈于羲轩,亿兆赞扬,恩泽垂绵于不朽,万民幸甚,生灵幸甚。上祈皇图而巩固,祝延圣寿以无疆。 家族成员6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父祖父亲郑承宪官至带俸都督同知(从一品)。——母亲马氏或冯氏——平辈兄长郑国泰官至左都督(正一品)。——夫君朱翊钧即明神宗,明朝第13位皇帝。子辈长子朱常溆即邠哀王,谥号哀。王爵为追封。次子朱常洵即福恭王,谥号恭。弘光时期追尊为明安宗。幼子朱常治即沅怀王,谥号怀。王爵为追封。长女朱轩姝即云和公主。次女朱轩姚即灵丘公主。幼女朱轩媁即寿宁公主,驸马冉兴让,官至太子太保。——侄子郑养性郑国泰之子,初为都督佥事,崇祯三年进左都督。孙辈孙子朱由崧即南明开国皇帝,南明第1位皇帝。朱由榘即颖冲王,谥号冲。王爵为追赠。朱由桦即德怀王,谥号怀。王爵为追赠。明安宗、颖冲王、德怀王皆福恭王之子。 墓葬信息7 郑贵妃墓,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陵区内,万娘坟村(万贵妃墓)而南约1公里处的银钱(泉)山,坐北朝南,是明十三陵的七座妃子墓中规模最宏大的,墓园形制与万贵妃墓基本相同,但多一重外罗城。郑贵妃墓整个基址大部分尚有遗存,外罗城后部及内城东西墙保存较好。坟园南北通长287米、东西宽218米。外罗城周长812、基部宽1.60、上宽0.6、残高1.90米,以卵石加灰泥垒砌,内外墙皮涂灰泥。门道仅存铺地条石。内城南北长140、东西宽193米,城墙高4.10、厚约1米。基部砌山石,其上砌大城砖,高1.70-3米,上部砌卵石,但每隔0.45-0.55米便砌城砖一层。重门宽2.40米。门内左右两侧各有长方形基址一处,残留部分柱础石,面阔三间,长13.40、进深7.3米,可能为神厨、神库遗址。郑皇贵妃是明神宗最宠爱的妃子,明神宗临终时遗诏还要将她封为皇后。明光宗朱常洛继位后,遵从明神宗的遗诏,着礼部查例来行,后

人物百科 2021-11-06
江彬简介

江彬简介

江彬,一说濒,(?-1521),北直隶宣府(今河北宣化)人。明朝边将,曾随军与鞑靼作战,善察言观色,后来成为明武宗的义子,赐姓朱,封为宣府、大同、辽东、延绥四镇的统帅。江彬狡诈机警,善于献媚,一见面就得到武宗欣赏,被武宗提升为左都督,赐姓朱,留在身边。眼看靠自己引见的江彬日益得宠,钱宁十分嫉恨,二人便经常勾心斗角。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相关文章4史料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江彬所处时代:明朝出生地:河北宣化逝世日期:1521年性别:男 人物生平2 江彬初为蔚州卫指挥佥事,非有他能,惟倔强勇悍。后通过钱宁受到明武宗召见,以健能被留,出入豹房,与武宗同起卧。同时,进毡幄,导巡幸,取悦武宗。由此恃宠擅权,统领镇军。正德十二年(1517)进封平虏伯,正德十四年提督东厂兼锦衣卫,权势大张,任情倾陷廷臣,大肆贪污受贿,培植私党,重用家人。正德十六年三月江彬出逃,三月十八日在北安门被擒下狱,京城内外官民拍手称快。籍其家,得黄金七十柜,每柜一千五百两、银二千二百柜,金银杂首饰一千五百箱,其他珍宝不可胜计。与江彬同时被捕下狱者还有神周、李琮二人。同年六月初八日,江彬及其四子和神、李二人,皆斩首弃市。明武宗建立豹房,江彬为皇帝物色民间美女,充斥其中,供皇帝淫乐之用。又在武宗面前赞扬马昂之妹美若天仙,又娴熟骑射,能歌善舞。武宗不顾她已有身孕,命她进入豹房。正德十五年,武宗在江苏淮安取乐时落水染病。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去世。皇太后降旨逮捕江彬,不久江彬被抄家处 相关文章3 江彬(?—1521年),字文宜,明代宣府前卫(今张家口宣化)人。《明史》有传。明朝武宗时期,对宦官佞臣宠信有加,致使朝政混乱。先是大宦官刘瑾专权,刘瑾被诛后,又出现了江彬专权的局面。江彬最初担任蔚州卫(今河北蔚县)指挥佥事,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官。刘六、刘七起义爆发,京城军队不能控制,朝廷就调边军入内。就在这时,江彬以大同游击的身份领边兵前来镇压,他过蓟州时把一户普通人家的20余人全当起义军杀死,以此冒功。后来在战斗中,因多次残杀农民军而立下战功。起义被镇压后,江彬带兵路过京师,通过贿赂武宗的宠臣钱宁,得到武宗召见。武宗争强好胜,一次与老虎搏击,被老虎逼到角落里。钱宁见此情形,吓得在一旁瑟瑟发抖,江彬这时却奋不顾身,冲上前去营救。从此,武宗对江彬更是另眼相看。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江彬在武宗面前盛赞边军骁勇,请求与京军互调操练。大臣们纷纷上疏阻止,但武宗完全听信江彬,下令立即调辽东、宣府、大同、延 史料记载4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五江彬,宣府人。初为蔚州卫指挥佥事。正德六年,畿内贼起,京军不能制,调边兵。彬以大同游击隶总兵官张俊赴调。过蓟州,杀一家二十余人,诬为贼,得赏。后与贼战淮上,被三矢,其一著面,镞出于耳,拔之更战。武宗闻而壮之。七年,贼渐平,遣边兵还镇大同、宣府。军过京师,犒之,遂并宣府守将许泰皆留不遣。彬因钱宁得召见。帝见其矢痕,呼曰:“彬健能尔耶!”彬狡黠强狠,貌魁硕有力,善骑射,谈兵帝前,帝大说,擢都指挥佥事,出入豹房,同卧起。尝与帝弈不逊,千户周骐叱之。彬陷骐搒死,左右皆畏彬。彬导帝微行,数至教坊司;进铺花毡幄百六十二间,制与离宫等,帝出行幸皆御之。宁见彬骤进,意不平。一日,帝捕虎,召宁,宁缩不前。虎迫帝,彬趋扑乃解。帝戏曰:“吾自足办,安用尔。”然心德彬而嗛宁。宁他日短彬,帝不应。彬知宁不相容,顾左右皆宁党,欲籍边兵自固,固盛称边军骁悍胜京军,请互调操练。言官交谏,大学士李东阳

人物百科 2021-11-06
方从哲简介

方从哲简介

方从哲(?-1628年),字中涵,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祖籍浙江省湖州府德清县(今浙江省德清县)。明万历、泰昌朝内阁首辅。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子祭酒,累迁吏部左侍郎。万历末年,出任内阁首辅。崇祯元年(1628年)卒,赠太傅,谥号文端。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为官举措4明亡首罪5党争风波6人物评价7亲属成员8主要作品 基本资料1 本名:方从哲别名:方中涵字:中涵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逝世日期:1628年祖籍:浙江省湖州府德清县(今浙江省德清县)官职: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追赠:太傅谥号:文端 人物生平2 出仕前的早年经历已不可考。从哲于万历十一年中进士,名列二甲。在翰林院任编修时文笔突出,多篇文章被首辅王锡爵收入文选,以为模范。讲学东宫,曾多次上书神宗,维护太子(后之明光宗)的地位。转从四品朝列大夫,为国子监的司业、祭酒,又上书神宗,请求不要再开矿收税(东林与浙党都希望如此)。不久因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田义让做监生的侄子走后门当官,被从哲拒绝,就放话要整从哲(“若不爱官耶”),于是从哲辞职在家闲居。在家十多年,从哲交游很广,声望日隆。东林老前辈叶向高很看重他,先后举荐他续修玉牒、出任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但从哲未就。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按例举行会试。但此时朝政日非,缺官严重,竟然找不到能充当主考的人。于是叶向高又举荐在家的方从哲出任礼部右侍郎,权副主考官。叶四次上书,明神宗仍不决。但关键时刻,他又突然下中旨,委任从哲为吏部左侍郎,辅佐叶向高主考会试。结果因为中旨与吏部的会推结果不合, 为官举措3 当时建州尚未崛起,大明面临以下三大问题:一、地方饥荒。由于小冰河时期开始,地方多处灾荒。加之土地兼并严重,大明又开始出现下层骚动。二、百官缺员。万历期间,百官缺员。而众多进士等候补官员则屡候不补,形成巨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叶向高去国后,曾疏曰:「今六部止有五人,都察院遂至空署。」且「候补科道久者二三年,近亦数月,旅食长安,茫无职事,销向用之心伤,平政之明所宜即行。」候补官员期待真除,却求之不得,故向高叹曰:「官既困于无凭,地方又困于无官,政体之亏莫此为甚。」三、榷税之政。当时国家不开矿、不槯税,似乎已经无力维持财政运转(万历25年到万历34年间,每年上缴矿税收获就平均有白银50万两、黄金13000两)。而且这种工商业税收自然有其正当性(以前对商人几乎无正税)。但是这种绝对主义统治者对于资本主义萌芽利益的分享要求,严重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积累(虽然当时无人认识到这一点),自然引发大商人阶层 明亡首罪4 明朝末年,后金崛起,东北边疆形势恶化。在明、金争局中,朝鲜王国的向背举足轻重。朝鲜王国在萨尔浒战前战后,表现了背离明帝国的倾向。徐光启上《亟遣使臣监护朝鲜》,主张监察朝鲜的内政和外交,到朝鲜训练朝鲜的军队,以便使朝鲜自强。这在主客观上带有把光海君政府变为傀儡政权的倾向。徐光启的《亟遣使臣监护朝鲜》在明廷掀起轩然大波,赞成与反对者各有人在。以兵科给事中薛凤翔等为代表的赞成派,与以阁老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等为代表的反对派,围绕“监护朝鲜”了斗争。朝鲜国王光海君频繁遣使,积极外交。朝鲜使臣与徐光启的反对派联手,使“监护朝鲜”之行搁浅。光海君的背明政策在朝鲜王国内部招致了大量反对派。仁祖反正将他的统治推翻。仁祖在执政前期出兵助明,反对后金的倾向非常明显。皇太极对朝鲜国内事大派的打击,使仁祖渐成傀儡。朝鲜被清朝胁迫走上对明作战的道路。历史的发展应验了徐光启的预言。皇太极效仿徐光启的战略,派英俄尔岱和 党争风波5 万历四十六年,就是抚顺失守的那一年,也就是党争大乱斗高潮前一年,方从哲意外后院起火。他的长子,大明尚宝局丞(荫官)方世鸿被牵涉入一宗杀人命案。方世鸿是方从哲长子,他因父得一闲官,不学无术,沦为一京城浪子。在狎妓时牵涉入妓女坠马身亡事件。因此被巡城御史弹劾而撤职。当时人们传言妓女是被他打死的,因而议论纷纷。方从哲「以子世鸿,被西城御史薛贞(后附阉党,为刑部尚书,崇祯时坐阉党处死),以地方人命事参论。」欲引咎辞职。神宗谕之曰:卿子以诖误被参,既经相验的系马惊跌伤,供证甚明,非因殴毙。着法司从公理问,方今国事殷繁,阁务重大,倚毗方切,岂得以子情,引咎求去。夫朕眷倚至意,卿宜仰体朕衷,速出入阁辅理,以成君臣泰交之义,不必再有托陈。故从哲继续留任。但此事使得他的形象受损,威信大大下降。此事与辽事作为一个标志,象征着在万历四十三年救济山东大饥荒时达到鼎盛的方内阁威望,从此开始走下坡路。方从哲本来是一个下 人物评价6 呕心沥血的方从哲本来是各党妥协所推举出来的一个人物,本身并没有充分的能力来解决当时面临的种种问题。他所做的只能是协调各方,并勉强维持局面。然而时运不佳,当此天灾(小冰河时期)人祸(奴尔哈赤崛起辽东)党争之时,方从哲终于不能有所作为,仅仅是勉强保全自己,最后落得“明亡首罪从哲”的评价,实在是无奈。从哲本人有协调之才,办事能够集思广益,为人老成大度,政治品德也不差,实在是一个循吏。如果在一个太平盛世,或许能做一个好宰相。但不幸遭逢此末世,他终于因为自己懦弱寡断,不能匡正时局,使得大明走向没落。明朝灭亡,他作为任内种种危机逐渐爆发的首辅,当然有责任。但他毕竟已经尽了自己的力量,他的悲哀,大概就是被党争推上了自己不能胜任的宝座,而自己又无法离开吧。当他终于能卸任的时候,想必他也松了一口气,虽然即使如此这一次的退休生活也不会再和那十五年优游林下的日子一样轻松了。惠世扬:从哲独相七年,妨贤病国,罪一。骄 亲属成员7 儿子:方世鸿 主要作品8 《乙卯召对录》三卷

人物百科 2021-11-06
李可灼简介

李可灼简介

李可灼,男,汉族,明朝后期官员,任鸿胪寺丞。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驾崩,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是为明光宗。八月二十九日,光宗觉得身体不适,内阁首辅大学士方从哲推荐,李可灼上呈红丸,光宗服下后,病情稍缓,暖润舒畅,直呼:“忠臣!忠臣!”于是下午三时复进一丸,九月一日五更时暴毙,在位仅30天。史称“红丸案”。 目录 1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1 本名:李可灼所处时代:明朝万历民族族群:汉族性别:男职务:鸿胪寺丞被遣戍时间:天启二年(1622年)

人物百科 2021-11-06
杨国柱简介

杨国柱简介

杨国柱(?-1642年),浙江绍兴人。清军入侵锦州,爆发松锦之战,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二十九日,命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陷清军埋伏,清军以高官厚禄劝降,杨国柱死战不降直至中箭身亡。 目录 1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1 本名:杨国柱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逝世日期:1642年性别:男

人物百科 2021-11-06
唐通简介

唐通简介

唐通(?~1664),字达轩,陕西泾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汉军正黄旗,明末将领,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唐通于明亡前夕为宣化总兵、密云总兵等要职。手握兵权,举足轻重。崇祯皇帝曾召见唐通并赐莽玉,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但唐通终负所托,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身份变换不定。《清史列传》将其列入《贰臣传》。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家族成员4个人评价5一片石战役6史籍记载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唐通民族:汉军正黄旗出生地:陕西泾阳松山战役:崇祯十四年(1641)八月居庸关失守:1643年力守山海关:四月廿一日爵位:顺治元年封定西侯。后改一等子 人物生平2 崇祯七年(1634),任榆林守备,从总督陈奇瑜征剿张献忠于郧阳。不久迁汉中游击。历宣府副将、密云总兵。崇祯十四年(1641),清军围攻锦州,蓟辽总督洪承畴令唐通、马科、王朴、吴三桂、李辅明、曹变蛟、白广恩、王廷臣八总兵领十三万人援救,到达松山。唐通和曹变蛟屡次与清军交战,均失败,清太宗皇太极亲率大军包围明军,料定明军必逃,所以设伏伏击。《明史》:“承畴主持重,而朝议以兵多饷艰,职方郎张若麒趣战。承畴念祖大寿被围久,乃议急救锦州。七月二十八日,诸军次松山,营西北冈。数战,围不解。八月,国柱战殁,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承畴命变蛟营松山之北,乳峰山之西,两山间列七营,环以长壕。俄闻我太宗文皇帝亲临督阵,诸将大惧。及出战,连败,饷道又绝。朴先夜遁。通、科、三桂、广恩、辅明相继走。自杏山迤南沿海,东至塔山,为大清兵邀击,溺海死者无算。”王朴、唐通、马科、吴三桂、白广恩、李辅明等相继逃出重围。崇祯十五年 家族成员3 子:唐翰辅,袭爵孙:唐之汾,袭爵,官至厢红旗副都统,康熙五十一年(1712)卒。曾孙:唐祝应,袭爵。上谕不再袭爵。 个人评价4 康熙帝:唐通原系前明总兵官,不能出力,反降顺流贼。后虽投诚本朝,未着功绩。 一片石战役5 丁丑,师(清军)次连山,三桂复(第二次)致书告急,大军疾驰赴之。戊寅(四月廿一日),李自成率众围山海关,我军(清军)逆击之,败贼将唐通于一片石。(评:唐通有诡诈,出卖李自成;清史稿在此掩护唐通。)己卯,师至山海关,三桂开关出迎,大军入关。自成率众二十余万,自北山横亘至海,严阵以待(评:横亘是错误战法!是[以多吃少]寻常中策,不是上策)。是日,大风,尘沙蔽天(天意不利客方李军,利于熟悉当地清吴军)。睿亲王多尔衮命击贼阵尾(评:阵头、阵中、阵尾,多尔衮为何只攻击李军阵尾各位自己想,提示一:[李军自北京至此],便知:睿亲王是军事天才!),以三桂居右翼,大呼薄(速战速决、肉搏战)之(评:清军命令吴军表态;此时吴军若是不薄李军,会遭清军一并攻击)。风旋定,贼兵大溃,追奔四十余里(20公里),自成遁还燕京(北京)。清军约莫5、6万重马兵,加吴部5万共11万余,六天内以寡击众胜李部军20余万。正史里只说唐 史籍记载6 《清史列传·卷七十九》

人物百科 2021-11-06
李福达简介

李福达简介

李福达,山西代州崞县(现山西原平市人)。明朝弥勒教首领。 目录 1基本资料 2之狱3作者简述4历史评论 基本资料1 本名:李福达别名:李午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西代州崞县主要成就:曾参加白莲教起义 之狱2 正德初年与王良、李钺组织宗教反明,被判处山丹卫充军。自山丹卫逃出,改名为李午,被发现,再次发往山丹卫。后来又逃到陕西洛川,传习白莲教,“远近争附,随其贫富,有献至千金者,破产也所甘心,或子女,或器物,接撞而至”,和邵进禄、惠庆等人在陕起事。事败,再改名张寅,编立族谱,呈献黄白术,投靠武定侯郭勋。嘉靖初年,输粟捐官,任山西太原卫指挥使。嘉靖五年(1527年),被仇家薛良告发到山西巡按御史马录,郭勋写信给马录,希望大事化小。马录却联合巡抚江潮上奏弹劾郭勋。郭勋请张璁进言嘉靖帝,将焦点移转到大礼议。嘉靖帝命刑部尚书颜颐寿、左都御史聂贤、大理寺卿汤沐等复审。嘉靖六年四月,锦衣卫逮捕马录入京,布政使李璋、按察使李钰、佥事章伦皆入狱。薛良被处死刑,马录发配边疆。桂萼、方献夫等平反有功,李福达官复原位以终。嘉靖帝则利用此案巩固皇权,史称“李福达案”。嘉靖四十五年,四川人蔡伯贯叛乱,事败被捕,供出是李福达之 作者简述3 《李福达之狱》内容来源于《明史纪事本末》第五十六卷,《明史纪事本末》大约成书于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为清人谷应泰(1620~1690)所撰。此书较后来清朝官方撰修《明史》早了八十多年出版。顺治十七年(1660年),谷应泰遭到御史黄文骥弹劾,指斥书中有违碍之处。经朝廷查阅,书中尚无不妥之处,后选入《四库全书》。青少年时代的谷应泰在县学念书,二十岁时,取得了举人出身。过了七年,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他参加了由顺治皇帝主持的殿试,取得了进士登第。此后,他先后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顺治十三年,任提督浙东浙西地方的学政佥事。两浙提学的衙门设在杭州。谷应泰纵情山水。他在湖山的顶上建有一所类似书院式的文化别墅,收藏大量图书,在别墅的门上,亲自题匾:“谷霖苍著书处”。谷应泰遗留下来的文化别墅,被视为重要名宦古迹。谷应泰的著作主要有《筑益堂集》和《明史纪事本末》,《博物要览》。 历史评论4 《明史·徐阶传》载:“未几,帝(明世宗)崩。(徐)阶草遗诏,凡斋醮、土木、珠宝、织作悉罢,“大礼”大狱、言事得罪诸臣悉牵复之。诏下,朝野号恸感激,比之杨廷和所拟登极诏书,为世宗始终盛事云。同列高拱、郭朴以阶不与共谋,不乐。朴曰:“徐公谤先帝,可斩也。”明穆宗即位,御史庞尚鹏据四川蔡伯贯一案,奏称李福达实为白莲教魁首,请为马录、颜颐寿等平反,清人张廷玉等编撰的《明史》采其说,称“由是福达狱始明”(《明史·马录传》)。然而同时代的郭子章怀疑庞论(《国榷·嘉靖六年》)。支大纶亦不赞成庞论(《世穆两朝编年史》)。明代两位名相高拱、张居正都坚决认为张璁和桂萼的判案是正确的,修《穆宗实录》时,张居正削去洗雪大狱的诏书和庞尚鹏疏。按高拱持之最力,居正逐高拱,仍在实录中保留高拱的奏疏(《穆宗实录》)。

人物百科 2021-11-06
马录简介

马录简介

马录,生卒不详,明朝官员。河南信阳人。同进士出身。官至监察御史。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介绍 基本资料1 本名:马录所处时代:明朝出生地:河南信阳官职:监察御史 人物介绍2 马录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三甲进士。正德六年(1511年)任顺天府固安县知县。为官廉明,征召为御史,巡按江南诸府。嘉靖五年(1526年)出按山西,探查李福达案,弹劾武定侯郭勋,结果反而成为世宗加强皇权的牺牲品,被贬戍广西南州卫,永不得赦。最终卒于戍所。隆庆初年,追赠太仆寺少卿。《明史》有传。

人物百科 2021-11-06
仇鸾简介

仇鸾简介

仇鸾(1505年-1552年9月10日),字伯翔,号枳斋。明陕西镇原(今属甘肃)人。明朝中期将领,仇钺之孙,袭封咸宁侯。官至太傅、太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仇鸾文武双全,颇有勇略。嘉靖三年(1524年),他因在大礼议中支持明世宗而得宠。嘉靖十七年(1538年),他担任总兵官征讨安南,因欺压当地官员被免职。此后他先后担任宁夏总兵、甘肃总兵,因阻挠军务为总督曾铣所劾,革职逮问;后来曾铣因河套之议下狱,他就诬陷曾铣贿赂了夏言,使得曾铣、夏言被冤害。[7-8]然后他自己也得以出狱。庚戌之变之初,仇鸾被起复为大同总兵。他贿赂俺答绕开大同,致使其向东进军,掳掠京畿;又第一个入关勤王,以此得到了明世宗的宠信,被封为平虏大将军。然而他冒功畏敌,又放任军队劫掠百姓。庚戌之变后,他提督京营戎政,又主持开放马市,一时风头无二。但他得势后,骄傲自满,相继和严嵩、徐阶、陆炳等重臣失和;又因马市效果不佳,且御敌不力,失去了明世宗的信任。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八月二十二日,仇鸾因背上生疮去世,享年四十七岁。他病逝后,被陆炳检举种种不法罪证。最终他被判犯有谋反罪,开棺戮尸。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人物评价5轶事典故6亲属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仇鸾别称:长生(小名)字号:字伯翔 号枳斋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陕西镇原(今属甘肃)出生时间:弘治十八年(1505年)去世时间:嘉靖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1552年9月10日)主要成就:开放马市爵位:咸宁侯籍贯:扬州: 人物生平2 仇鸾是咸宁侯仇钺的孙子,生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正德十五年(1520年)五月,仇钺去世,因儿子仇昌有疾在身,就由仇鸾继承了侯位。长生是仇鸾的小名。兵部尚书彭泽为他取名鸾,取字伯翔,取号枳斋。仇鸾居住在京城崇文门内的苏州巷里,房屋简陋得和普通京官的宅子一样。而彭泽常在公卿面前夸奖仇鸾。仇鸾和祖父仇钺一样,因世袭军职,继承了先祖仇理扬州府的籍贯。仇鸾遂以扬州人自居,耻于提到自己的故乡平凉镇原。当时赵时春和仇昌往来,交流平凉的风土人情,仇鸾竟对他十分反感。嘉靖三年(1524年),仇鸾因在“大礼议”事件中支持明世宗,受到恩宠。十月,仇鸾受命统领京城十二团营之一的显武营。嘉靖八年(1529年)三月,他升任两广总兵。嘉靖十七年(1538年)三月,明世宗想要征讨安南,任命仇鸾为总兵。九月,仇鸾到了广东,试图让两广总兵安远侯柳珣对其行跪拜礼,遭到柳珣的拒绝。见柳珣不听从,仇鸾就弹劾他。明世宗责备仇鸾轻 主要成就3 仇鸾的主要成就在于开放边市,在短时间内缓和了汉蒙关系。由于游牧文明在生产资料上依赖于农耕文明,若无法进行通商,蒙古人就只能南下掳掠。蒙古俺答汗自嘉靖十七年(1538年)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先后八次求贡,每次都被拒绝。而战事也无休无止。庚戌之变后,明朝始议贡市之事。仇鸾力陈贡市之利,并提出了具体方案:“效仿辽东与女真、朵颜三卫互市的旧例,在大同五堡边境外开马市。朝廷发马价银十万两,买细缎等物,交换蒙古的马匹。宣府、延宁诸镇也和少数民族部落就近贸易。每年开四次马市,并限制贸易额。马市进行期间,军事防御工作照常进行。”经廷议后,朝廷决定每年开市二次,每次给马价银万两,同意了蒙古互市要求。马市开放后,大多数蒙古人都遵守规则,友好通商。例如嘉靖三十年(1551年)四月二十五至二十八日,明朝在大同镇宪堡开马市。俺答挑良马进行贸易,并亲临市场巡视,始终没有蒙古人扰乱交易。又如嘉靖三十年(1551 人物评价4 《明世宗实录》:鸾少读书,能文,颇有勇略。然贪戾险狼,累镇两广甘肃,所至輙与督抚大吏相讦奏。既攻杀曾铣,起典重镇,会更戍虏骑薄京城,西方援兵无至者,鸾一军独来,故上甚壮之。鸾又多大言云能出塞驱虏,上以是愈益受信,特拜为大将军,领中外诸军事,龙任于群臣无比。久之,其说皆不售。尝一出军大同,靡有所获而还;又驭军无纪,纵所调兵侵暴京师君民。人心汹汹,流言日闻,上始厌恶之,稍稍裁抑。而鸾不为悛改,益肆贪纵欲。及于祸,所谓“宠臣不忠”“小人之乘君子之器”者与。乃法司当之以谋反,则非其实矣。赵时春:长生六岁,桀黠可念也。……逆鸾勾引虑患,不容一人,几蹈亡宋覆辙。高岱:鸾粗暴鸷悍,人见其敢于当事,遂谓勇略可任。……仇鸾以庸暴之资,叨非常之宠。御寇则束手无策,乱政则矫劫横生。皇上初以专任责成之心,望其有委身报主之绩,而不虞其负国之至此也。盖自其捣巢无功而归,圣心已不能无疑矣,然犹惟其言而莫之连者,亦驾驭之, 轶事典故5 梦中先兆仇鸾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有一个胡儿在床下叩拜,起身后割下了自己的头,身首异处。梦醒,仇鸾就出生了。后来这个先兆果真应验。误买凶宅京城的东城大街有个叫石大人胡同的地方,地处繁华的市区。早先,明英宗把这里的宅邸赐给了忠国公石亨。后来,石亨以谋反罪论斩,家产被抄,他的这处宅子很久没有人敢居住。后来,仇鸾买下了这处房产,权势不下于石亨,结果死后也因为谋反罪被追戮,满门抄斩,比石亨更加悲惨。之后,严嵩又买下了这处凶宅,结果也被抄家。到了万历年间,石府的主宅被改造成了冶炼铸造物品的工坊,而偏厅被赐给了宁远伯李成梁。李成梁父子六人,都做到了一品大帅。等到李成梁病逝、李如松战死后,李如松的长子李世忠继承爵位,便吃喝嫖赌,把家产全部败光了。沈德符和谈迁都认为这座宅子风水不好。因果报应仇鸾曾经谗害夏言、曾铣,后来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古人认为这是夏言、曾铣的冤魂化作了怨鬼,用斧子劈砍仇鸾的后背所致。仇鸾曾在 亲属成员6 祖父仇钺  正德时期名将,因功封咸宁侯仇昌有风疾  ,未能继承爵位  妻子洪八姐  正德间名臣洪钟之女  妾洪氏父亲洪远之女

人物百科 2021-11-06
徐贲简介

徐贲简介

读于复旦大学,马萨诸塞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苏州大学外文系,现任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著作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徐贲性别:男职业:教师职称:教授 人物著作2 著作包括SituationalTensionsof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Democracy(1999)、《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1996)、《文化批评往何处去》(1998)和《知识分子和公共政治》(2005)等。

人物百科 2021-11-06
唐赛儿简介

唐赛儿简介

唐赛儿(1399—?),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领袖,山东滨州蒲台县人。1420年(永乐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众起义,震动京师。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莲教女首领。唐赛儿是山东蒲台县人(今山东滨州市蒲城乡),林三之妻。林死后据说唐偶得一石匣,内有宝剑兵书,唐研习后通晓法术兵法,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于永乐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内)起事。唐赛儿起事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军队,杀了青州都指挥使高风,各地民众纷纷响应。朝廷派出京师精兵,由安远候总兵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统领,前来征讨。明军仗人多势众,包围了唐赛儿山寨。唐赛儿假作投降,乘机夜袭官军。明军大乱,刘忠战死。唐赛儿突围而出。唐的部众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围安邱。唐赛儿部最后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消灭。但唐赛儿等人安然逃走,不知所踪。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起义过程4下落不明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唐赛儿别名:唐三姐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399年主要成就:唐赛儿起义出生地:山东滨州蒲台县信仰:白莲教性别:女丈夫:林三地位:白莲教女首领 人物生平2 唐赛儿家境贫苦,自幼从父习武,不到15岁已武艺超群。明初,山东连年灾荒,饿殍遍野。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朱棣又发动“靖难之役”,山东是主要战场。朱棣做皇帝后把京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大修宫殿。为了供养京师官员及军队,又组织南粮北调,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大量征调民夫,山东人民首当其冲。永乐年间,山东又连续发生水旱灾害。百姓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广大人民陷入绝境。唐赛儿的父亲被抓服劳役,她和丈夫林三冲进官府讨粮,林三被杀害。她父亲悲愤而死,母亲也重病身亡。她忍无可忍,决心率众起义,她按地形把卸石棚寨分为4寨,她驻地势最高的南寨,以利观敌指挥作战。她还在南北两大悬崖上筑起寨墙,并在寨内修建水池,屯积粮草。起义军首先一举攻克军事重镇青州,夺取武器,开仓赈民,然后胜利返回山寨。青州卫指挥使高凤闻报大惊,疾带兵尾追,被埋伏在山峪中的起义军团团包围。夜间,唐赛儿突然发动袭击,高凤 起义过程3 唐赛儿知名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永乐年间,她利用白莲教为掩护,组织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取得了两次大捷,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女领袖。为夫报仇剪纸为兵唐赛儿,女,又名唐三姐,蒲台县西关(今山东滨州)人,(1399~?),自幼练习武术。明初洪武末年,朱元璋的四子为了争夺皇位,发动了“靖难之役”,山东成了主要战场,战争令百姓流离失所。朱棣登基后,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加上水、旱灾害,瘟疫流行,群众生活十分艰难。山东、河南等地的群众到了吃树皮、草根维持生活的地步。“民食草实为食。”永乐十七年,“山东、河南、山陕诸处饥荒水旱相仍,至剥树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国榷》卷17)在民间传说中,唐赛儿18岁结婚,时逢乱世。婚后不久,恩爱的丈夫林三被官府逼死(一说染疫病亡),唐赛儿 下落不明4 唐赛儿的下落有两种说法:唐赛儿兵败后官军搜埔无果,怀疑她隐藏在尼姑或女道士中,于是逮捕了北京、山东等地尼姑女道士多人,送京都审问,但终未能抓唐赛儿。唐赛儿曾被生擒,九朝野记所载:“既而捕得之,将伏法,恬然不惧。裸而缚之,诣市临刑。刃不能入。不得己,复下狱,三木被体,铁钮系足,俄皆自解脱,竟遁去,不知所终。”

人物百科 2021-11-06
郑鄤简介

郑鄤简介

郑鄤(1594年9月22日—1639年9月23日),字谦止,号峚阳,明代常州横林人。进士郑振先之子,少有才名,随父讲学东林。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进士,因上疏弹劾阉党,被降职外调,回籍候补。天启六年,杨涟、左光斗等六君子遭魏忠贤阉党诬陷入狱,郑作《黄芝歌》寄予同情,乃遭削职为民。为免遭毒手,曾远遁江西、广东一带。崇祯立,始得返里。崇祯八年(1635)复起用,入京后,因批评内阁首辅温体仁,后遭温体仁诬陷,指使常州府武进县中书舍人许曦劾以“杖母不孝”和“奸妹”,刑部尚书冯英经过审理后,报告:“郑鄤假箕仙幻术,蛊惑伊父郑振先无端披剃,义假箕仙批词,迫其父以杖母。”十一月,郑鄤被捕入狱,备受毒刑,狱中作《痛沥奇冤疏》“疾痛呼天,一字一血,字忘溢格”。崇祯十二年(1639年)被凌迟处死。《瑞严公年谱》记刽子手把郑鄤的尸体肉一条条地出售。计六奇在《明季北略·磔郑鄤》一文中写道:“归途所见,买生肉以为疮疖药料者,遍长安市(指北京街市)。二十年前文章气节,功名显赫,竟与参术甘皮同奏肤功!”顾炎武作《陆贡士来复述昔年代许舍人曦草疏攻郑鄤事》诗:“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鬓毛侵。郑鄤著有《峚阳草堂文集》和《峚阳草堂诗集》。 目录 1基本资料 2冤案文载3人物年表 基本资料1 本名:郑鄤别名:峚阳所处时代:明代出生地:常州横林出生日期:1594年9月22日逝世日期:1639年9月23日主要作品:《峚阳草堂文集》、《峚阳草堂诗集》字号:谦止 冤案文载2 陆继辂《合肥学舍札记》云:“鄤以孝闻于乡里。初,郑太公有妾颇擅宠,而郑太夫人奇妒,素信二氏之教,太公因假扶乩之术,为神言责数之,且命与杖。鄤方少,叩头涕泣请代,赎母罪。通籍后,屡以直言忤乌程(温体仁),乌程思中伤之,谋于中书舍人许某。许某者,亦武进人也。诬奏鄤杖母,大逆不孝,而鄤弟号四将军者,受许赂,证成之。鄤不忍自明,以显二亲之过,遂论死。刘宗周、黄道周先后上疏申救甚力,为乌程所持,竟弃市。此事我乡少长皆知之。偶阅顾亭林诗,乃斥为‘宵人’,而深许许为义侠,又称代许草疏之陆贡士某者,为同方之友。亭林,君子也,其言将为百世所信,特申辨之。”王世德《崇祯遗录》“八年己亥”条云:“内阁中书许曦,劾庶吉士郑鄤杖母奸妹,事下三法司、锦衣卫会审,杖母实,鄤服罪,奸妹始终不服。东林多为解救,而黄道周尤甚,余窃疑之。及国变,至毗陵,询其乡人,乃知道周为鄤所愚。盖鄤不孝名久著,道周过武进,住鄤家,鄤谬为孝谨, 人物年表3 万历二十二年,八月初九日生。父郑振先,字太初。母吴安人,大学士吴宗达之妹。万历二十三年,2岁。太初进士及第。万历二十七年,6岁。从父嘉兴任所读书。万历三十二年,11岁。太初升工部营缮司主事,随父至京。万历三十六年,15岁。回乡,考试得补常州府学生员。太初上《直发古今第一权奸疏》,被贬四川永宁宣抚司经历。万历三十七年,16岁。随父赴永宁。太初吟诵山海经丹木篇,喜其句,命号峚阳。万历三十九年,18岁。娶周氏为妻。太初京察被免官。万历四十年,19岁。乡试中举人。天启二年,29岁。赴京会试,中进士二甲第三十名。与同年文震孟、黄道周等过从为密。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上“谏留中疏”,降二级调外,回籍候补。天启五年,32岁。南下避祸,恐累及家门,乃还。途中为六君子作“黄芝歌”。天启六年,33岁。避祸西游,至庐山。天启七年,34岁。被入顾同寅案,削职为民。避祸至西江,渡梅岭,至粤东,栖五羊城。九月,天启帝薨,始

人物百科 2021-11-06
景清简介

景清简介

景清生于约1362年5月,卒于1403年4月,明陕西真宁(今甘肃正宁)人,一说本姓耿。洪武进士,授编修,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命署左佥都御史。建文初为北平参议。复迁御史大夫。朱棣篡位,以原官留任,欲于早朝时行刺朱棣,被执,搜之得所藏刃,遂被处以磔刑,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轶事3个人作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景清国籍:明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362年5月逝世日期:1403年3月职业:官员主要成就:建文年间进士出生地:陕西邠州宜禄驿代表作品:《乞旌母褚氏贞节疏》、《褚太安人旌节建坊赠诗》、《题正宁县境》3篇(首) 人物轶事2 景清,本耿姓,讹景,明陕西邠州宜禄驿(今长武县芋元乡景家河村)人。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陕西真宁县(今甘肃正宁县)辛庄里寨子村外祖母家中,入真宁籍。洪武二十七年榜眼,授编修,改御史。据传此前,曾连中两届乡试解元,却拒不入京与会试,被时任陕西承宣布政右使张允照弹劾,激怒朱元璋,罪其十年内不准参与大考。三十年春,召见,命署左佥都御史。以奏疏字误,怀印更改,为给事中所劾,下诏狱。寻宥之。诏巡察川、陕私茶,除金华知府。建文初,为北平参议。燕王与语,言论明晰,大称赏。再迁御史大夫。燕师入,诸臣死者甚众。清素预密谋,且约孝孺等同殉国,至是独诣阙自归,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一日早朝,清衣绯怀刃入。先是,日者奏异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成祖故疑清。及朝,清独著绯。命搜之,得所藏刃。诘责,清奋起曰:“欲为故主报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个人作品3 景清善属文,多已散佚,能够见到的有《乞旌母褚氏贞节疏》、《褚太安人旌节建坊赠诗》、《题正宁县境》3篇(首)。(文正廉)翁方纲〈景忠壮公墨迹跋〉云:明建文殉节御史大夫景公事具史传,乾隆四十一年奉诏赐諡忠壮。公之诗文翰札世无知者。此轴行书唐人「太乙近天都」五律一首,後署洪武二十八年乙亥秋日,在其殉节前八年。书格清腴,兼有逸气,信乎日星虹月之照、丹心碧血之垂,非徒翰墨之珍已也。(或谓本姓耿,讹作景,然此迹自书姓实是「景」字,印亦同。)

人物百科 2021-11-06
许仲琳简介

许仲琳简介

许仲琳(约1560年—约1630年),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约生活于嘉靖末年,生平事迹不详,相传《封神演义》是由他编辑成书的。 目录 1基本资料 2史籍记载3野史生平4封神演义5主要作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许仲琳别名:陈仲琳民族:汉族出生日期:约1560年逝世日期:约1630年职业:明代小说家主要成就:创作《封神演义》(有争议)出生地: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代表作品:《封神演义》(有争议)所处朝代:明朝 史籍记载2 梁章钜在《归田琐记》卷七中引用林樾亭的话说:从前有个读书人,在他大女儿出嫁时用尽了家财,二女儿因此很埋怨,这位读书人安慰她别担心,后来就根据《尚书武成篇》中“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之类的话语,敷衍成了《封神传》一书给二女儿作陪嫁。二女婿将书稿出版销售后,竟获得了很多财富。但梁章钜在他的《浪迹续谈卷六封神传》中说法又有差,他仍沿用林樾亭的话,说《封神传》是明代一位饱学儒生所作,意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足而三。两种说法,一说作者为利,一说作者为名,大致可以肯定作者是一位比较有才华的读书人。而现知最早的《封神演义》版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阊舒载阳刊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书中卷二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即为许仲琳。但这是孤证,而且许氏生平事迹均无知晓,到底他是不是作者,还很难断言。另一种说法,《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传》系元时道士陆长庚所作 野史生平3 陆西星与著名文人宗臣等都以才名冠绝当时。多次参加乡试,都未能获取好成绩,于是抛弃儒服,头顶黄冠作方外游客,几次碰到高人异士,学了不少仙真秘诀,后来撰写了数十种有关仙释的书籍,并为《庄子》作注,名《南华副墨》。不少学者认为,陆西星擅长文章,又精通释道,以他的经历修养,应该是《封神演义》最合适的作者。但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可以说,《封神演义》的作者问题如今仍是一个待解之谜。 封神演义4 明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卷二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仲琳为南直隶应天府人,始末不详。余皆不题撰人。《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元时道士陆长庚撰”,张政烺谓“元时”乃“明时”之误,长庚乃陆西星字。西星,江苏兴化人。诸生,所著有《南华经副墨》、《方壶外史》等,《明广陵诗》卷二十二选有西星诗二十四首。①明金阊舒载阳刊本。首李云翔为霖甫序,图五十叶。正文半叶十行,行二十字。【藏日本内阁文库】②清复明本,别题《封神传》,图二十叶,半叶十五行,行三十二字。【藏北京大学图书馆】③蔚文堂复明刊本,别题《商周列国全传》,半叶十五行,行三十二字。【藏北京大学图书馆】④上二本均载长洲周之标君建序。文中“玄”、“胤”皆不讳。“四雪草堂订正本”题“钟敬伯先生原本”、“四雪草堂订正”。图五十叶,正文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四字。板心下题“四雪草堂”,首康熙乙亥(三十四年)褚人获序。【藏北京图书馆】⑤康熙三十 主要作品5 长篇小说《封神演义》(有争议)七言绝句《无题》许仲琳人人贪恋春三月,留恋春光却动心。劝君休错三春景,一寸光阴一寸金。

人物百科 2021-11-06
李如月简介

李如月简介

李如月(?-1652年),广东东莞人。南明政治人物。 目录 1基本资料 2基本信息 基本资料1 本名:李如月所处时代:南明民族族群:汉出生地:东莞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1652 基本信息2 李如月,广东东莞人。南明政治人物。

人物百科 2021-11-06
< 65 66 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