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快报》5月8日报道,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召开的第15届国际内分泌学大会暨第14届欧洲内分泌学大会上,立陶宛卫生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与吃饭时细嚼慢咽的人相比,狼吞虎咽者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5倍。 研究人员将234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和468名健康者进行了对比。参试者填写的问卷包括其饮食习惯、锻炼和吸烟等问题,如“您的吃饭速度是:更快、更慢或与其他人一样?”研究人员还测量并计算了参试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判断其是否肥胖。结果发现,那些坦言自己吃饭比大多数人更快的参试者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高出2.5倍。研究人员表示,即使将肥胖症、吸烟、饮食结构和糖尿病家族病史等其他因素纳入考虑范畴,这一结果也依然成立。因为人们吃饭过快时,大脑神经还没来得及接受饱腹感信号,就已经饮食过量,大脑神经接收饱腹感信号通常需要约15—20分钟,这样的人更易变胖。 // “2型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在全球持续蔓延,当务之急是确定相关危险因素,以帮助人们控制发病率。”首席研究员莉娜·拉德泽维斯恩博士说,此次研究第一次明确提出,进食太快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近期发布的有关饮食习惯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研究还不止如此。据《纽约时报》4月30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也是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坏习惯。该研究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科学家对2.9万人进行为期16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在能够减肥成功的人里,80%有每天吃早餐的习惯。而与经常吃早餐的人相比,那些经常不吃早餐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21%。 (责任编辑:王健淇)
怎样利用大蒜的保健功效呢?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吃蒜。蒜作为常用蔬菜和调味,当然是适合大部分人日常食用了,尤其对于患有肺结核、癌症、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很有好处。那什么人不适合吃蒜呢?下面几类人在选择时可一定要注意了。 一、眼病患者 古人说:“蒜治百病唯害一目”。长期、大量吃蒜,对眼睛是有害的。嵇康在《养生论》中说“荤辛害目”,蒜味最辛,而且它是走清窍的,通眼睛,容易造成眼睛的损伤。所以吃蒜要注意不要过多,尤其是有眼病的人,在治疗时必须忌掉辛辣食物。 二、虚弱有热者 古人认为多食蒜会耗散人的气,同时也耗散人的血,《本草从新》记载“大蒜辛热有毒,生痰动火,散气耗血,虚弱有热的人切勿沾唇”。所以身体差、气血虚弱的人要注意。 三、肝病患者 很多人用吃大蒜的方法来预防肝炎,甚至有人在患上肝炎后仍然每天吃大蒜。这都是不对的。《本草纲目》记载蒜“久食伤肝损眼”,大蒜性热,能助火;味辛,剌激性强。肝有内火者如果食用,肝火会更旺,时间久了当然会造成损伤。 四、脾虚腹泻患者 生大蒜的的刺激性很强,平常少吃点是可以促消化,但是如果患有非细菌性的肠炎、腹泻时再吃大蒜,强烈的刺激会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促进渗出,使病情恶化。 五、蒜属发物,重病者慎食 蒜属发物,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食用像大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对得患有重病、或者正在服药的人来说,很可能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不但可能引发旧病,还可能使药物失效,或与药物产生连锁反应,影响身体健康。 大蒜生吃要比熟吃好 大蒜要怎么吃呢?虽然有些人不喜欢它的味道,但生吃的确要比熟吃好。 蒜的药用功效来自于它的辛辣味,也就是其中的大蒜素了,如果把它炒熟吃,里面的大蒜素大部分会挥发或受热分解,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大蒜的保健功效。所以,大蒜尽量还是生吃好,如果实在受不了蒜辣味,可以在炒菜要出锅的时候撒上蒜蓉,这样辣味减淡了,大蒜素也不会过多的损失,另外也选择吃糖蒜和醋蒜。 另外把大蒜整个吃下去是吃不到大蒜素的,因为大蒜素并不是直接存在的,而是要由独立存在于大蒜中的蒜氨酸和蒜酶这两种物质合成,只有把大蒜拍碎或捣碎,它们才能结合成大蒜素。所以吃蒜时最好拍碎或捣碎,或者多嚼一会,这样还有助于消除口腔细菌。 不要空腹生吃大蒜,因为它的辛辣过于强烈,会让人产生胃痛、上腹部烧灼感,易引起急性胃炎,诱发慢性胃炎及溃疡病的复发。 大蒜一般分为紫皮大蒜和白皮大蒜两类,选哪种好呢?紫皮大蒜辣味浓厚,抗菌作用强,适合生食或作调味品,而白皮大蒜辣味少,抗菌作用较弱,适合腌制糖醋大蒜。 蒜的养生保健食谱 一、蒜酒,治脚弱无力等症的补虚壮肾酒 蒜酒的制作方法和通常泡药酒一样。取大蒜1000克,桃仁、淡豆豉各500克,白酒5000毫升。把大蒜、桃仁、淡豆豉这几样药都切细碎了,然后拿一个丝织的袋子装好,扎好口后放到瓷罐或者泡药酒用的玻璃瓶当中,再把准备好的白酒倒进去,春夏之季泡3天左右,秋冬之际泡满7天就可以了。 这道蒜酒方出自《圣济总录》。有什么作用呢?大蒜的功用前面讲过了,桃仁呢,可以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淡豆豉呢?它可以解肌发表,宣郁除烦。常被用来治疗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闷等。这几味药再浸入可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的白酒,当然可以起到温肾壮阳、活血除风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脚气初觉、脚弱无力等症,也可以作为日常保健饮用。 刚开始喝的时候不用喝太多,可以先用10毫升,慢慢加量至20毫升,每日2次饮服。 二、紫皮大蒜粥,治急性菌痢的杀虫解毒粥 // 这道粥的材料很简单,取紫皮大蒜30克,白米100克,当然,米的多少可以根据个人食量来定。把紫大蒜皮剥好皮放到容器中,浇入沸水,把大蒜烫个1分多钟,再取出烫大蒜的热水与和白米一起煮成粥,最后把刚才烫好的大蒜放入粥中,加点盐或酱油调调味就可以了。别看做法简单,这道粥在早餐或晚餐的时候真着热吃下去,能够散寒化湿、杀虫解毒,可以用来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这道粥方出自《食疗本草》,为什么要用紫皮大蒜呢?我们前面也讲过,相比于白皮蒜,紫皮蒜辣味更加浓厚,抗菌作用更强,所以它的效果也更好。 (责任编辑:王健淇)
每天喝足量的水不仅能让身体各项功能正常运行,还能起到清洁皮肤和减轻体重等效果。虽说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可很少有人能坚持每天都喝足量的水。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总结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简便易行的妙招,帮你在无形之间形成多喝水的好习惯。 1.起床之后就喝水。把一杯水放在床头,早上醒来之后就喝光,而不是去喝咖啡或茶水。 2.办公桌贴标签提醒喝水。办公桌上放一个可重复使用的水杯,喝光之后马上装满。另外,用个小杯子能让你站起来接水的次数增多,运动量就随之增加,也会增加喝水的需求。如果工作过于繁忙没有时间去注意水杯,在电脑上贴个便签,提醒自己时不时地喝上一小口。如果这些方法都不奏效,用手机设置定时提醒喝水的功能。 3.随身带个水杯。如果你不需要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办公,而是要四处跑动来工作(如销售员或健身房工作人员),最好在随身携带的手提包里放个装满水的杯子,随时随地饮用。 4.吃饭之前喝水。当饭菜上席、正式开吃之前,喝1—2小杯水。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饮水量,而且据201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饭前喝2杯水的人比那些不喝水的人,在12周内多减轻了5磅的体重。 5.果汁喝前稀释。市售果汁中大量的糖及添加剂对身体不利,但如果你非常喜欢喝果汁,也没有必要完全戒掉。专家建议,在杯中倒上四分之一的果汁,然后再用矿泉水添满。这样既满足了你喝甜果汁的欲望,也增加了饮水量。 6.用冰水代替碳酸饮料。如果你实在无法抵御碳酸饮料气泡的刺激感,可以用冰镇矿泉水来代替。 7.给水里增添点味道。如果还是不习惯水单调、平淡的味道,可以在水中添加些新鲜蔬菜和水果汁。黄瓜、柠檬、橙子和西瓜的味道都不错,可以在搅拌机里将其绞碎后,再加入水中喝下。 // 8.记录自己的饮水量。就像写日记一样,用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随时记录下自己每天所摄入的水分,这样也能提醒自己多喝水、喝足量水。 正常人每天到底需要喝多少水,其实并没有定论。200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通过研究确定,健康成年女性每天需要摄入91盎司(约合2.58千克)的总水分,健康成年男性每天需要摄入125盎司(约3.54千克)的总水分。这里所说的总水分,包括了从其他饮料、液态产品和富含水分的食物中所摄取到的水分。此外,喝水量还要根据天气状况、体育锻炼量和是否怀有身孕等因素进行调整,这些情况下都需要多喝水。 (责任编辑:王健淇)
第一,制作凉拌菜的蔬菜忌不新鲜。 如果用不新鲜的蔬菜制作凉拌菜,加上清洗消毒不严格,食用这种凉拌菜会导致肠胃疾病的发生。所以,制作凉拌菜所用的蔬菜,必须选用新鲜的,制作时也必须冲洗干净,最好用开水烫一下,也可用洗涤剂等泡后冲净。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附在蔬菜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同时,用熟食品做凉菜时,应重新加热蒸煮,适当加入蒜、醋、葱等做配料,不但味美可口,而且能起一定的杀菌作用。 第二,制作凉拌菜的蔬菜忌不洗净。 有一些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绿豆芽、莴笋等,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农药、寄生虫和细菌的污染,这些都是人肉眼看不见的。瓜果不洗净或仅用干净的抹布擦擦是很不卫生的,制成凉拌菜后有可能造成肠道。清洗的最好方法是用流水冲洗。据实验,流水可除去90%以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卵。在拌制前的洗涤工作要认真,可以先用冷水洗,再用开水烫一下,可杀死未洗尽的残余细菌和寄生虫卵。能去皮则去皮,再加工成凉拌菜,比较卫生。 第三,制作凉拌菜的器具忌直接使用。 做凉拌菜的刀、砧板、碗、盘、抹布等,在使用之前必须清洗干净,最好先用开水泡一泡,餐具最好还要在开水中煮5分钟左右。总之,必须经过充分消毒处理后才能使用。也可用特制的清洗剂来清洗。 // 第四,忌在冰箱中久存凉拌菜。 夏季,人们往往喜欢把凉拌菜放入冰箱中,冷藏一下,再取出食用,甚至长时间存放在冰箱里,慢慢取食。其实,这样做极不卫生。尽管大多数病菌都是嗜盐菌,喜欢在20℃~30℃的温热条件下生长,但有一种病菌也可在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下繁殖。这种病菌会引起与沙门氏菌所引起的极为相似的肠道疾病,并伴有类似阑尾炎、关节炎等病的疼痛。 (责任编辑:王健淇)
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临床营养》杂志副主编,卫生部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 肥胖。晚餐过饱时,多余的热量合成脂肪在体内储存,使人发胖。因此,晚餐摄入的热量不应超过全天摄入总热量的30%。 胰腺炎。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上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使人在睡眠中休克。 多梦。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的器官造成压迫,使大脑相应部位的细胞活跃起来,诱发各种各样的噩梦。 肠癌。如果一天的副食大部分由晚餐摄入,这些物质在大肠内受到厌氧菌的作用,就会产生有害物质。加之睡眠时蠕动减少,又会相对延长这些物质在肠腔内停留的时间,从而易导致大肠癌。 冠心病。晚餐摄入过多热量,可引起血胆固醇增高,可能诱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 糖尿病。如果中年人长期晚餐过饱,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会发生糖尿病。 高血压。晚餐过多进食肉类会使血压猛然上升。加上人在睡觉时血流速度大大减慢,大量血脂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实验证明,晚餐经常吃荤食的人血脂一般要高2—3倍。而如果患高血压、肥胖症的人晚餐爱吃肉,害处就更大。 (责任编辑:王健淇)
一段江西南昌大学商业街饮食店疑似使用地沟油的视频,最近在网上广为传播,引发学生的愤怒。此前,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创办的食品安全网流量极高,一度因为访问人数过多导致服务器瘫痪。黑食品显然已经渗透到校园,实际上,它们甚至走进了深圳政府机关食堂。然而,由于存在“特供食品”,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根治至今未出现曙光。吃饭,成了一件危险的事。 一餐饭恐经九次风险 我国道德底线沦陷 健康食品成为最大奢侈品 出去吃顿中餐 你可能“步步惊心” 用餐本是人生一大享受,然而在中国,如果细想,外出吃一顿地道中餐,恐怕是“步步惊心”。《西游记》中唐僧取西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而消费者外出就餐一次,可能也要经历“九难”:从①餐前饮料杯具,②饮品,③菜肴材料,④油盐酱醋,⑤额外添加剂,⑥厨师,⑦上菜,⑧筷子碗具,⑨餐巾纸,各个环节都出过严重问题,也即代表存在隐患,随时可能“遇险”。 这不是危言耸听 许多餐厅额外收费的“消毒餐具”,自己都说不清是否合格,众多消毒黑工厂甚至用洗衣服洗餐具,消毒变投毒,你餐前的杯具可能变成“悲剧”。饮品问题,从低劣茶叶、农药残余茶叶,到涂改日期的 霸王 凉茶、含氯的可乐等,防不胜防。 菜肴材料,牛肉精、瘦肉精、假羊肉等长盛不衰,最近又有甲醛白菜、蓝矾韭菜,足以列出一张生化食谱,而且清洗也是个大问题。炒菜必不可少的油盐酱醋里,随时可能含有地沟油、口水油等。甚至,还会有工业明胶、“肉宝王”等非法添加剂。 餐饮从业人员自身的卫生素质也是很大一个问题,厨师炒菜时用手抹鼻涕,对着菜打喷嚏,不洗手等绝对存在。传菜员有时被顾客弄得心情不好,也可能故意在菜里吐口水。 消费者吃饭时用的碗筷,清洗不净几乎已成公开的事实;如果选用一次性杯子或筷子,没有生产地址和日期是其常态,其中含有的油墨、霉菌等有致病危险,甚至可能致癌。最后,顾客用餐巾纸擦嘴时,即使名牌纸巾也会找作坊代工,将厕用纸充当餐巾纸。 “吃不死人”心态纵容 道德无底线 // 我国民众似已对问题食品频发的现象司空见惯,甚至默认其存在。政府的卫生、质检、工商、公安、农委等都同时负担食品问题一部分,遇到食安问题则互相推诿,没有出现致人死亡的严重事故,就大事化小,或罚款了事,甚至为了“经济发展”纵容部分大企业。 不少食品从业者正是把握民众和管理者这种“吃不死人”的心态,一再突破道德底线,其触爪甚至达到了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自来水、药品这种本来必须保持最高标准的领域。中国的食品药品行业甚至已经被形容为“易粪相食”,这是根据《左传》中易子相食改造的词语,或许有一天会变成易毒相食。 (责任编辑:王健淇)
中国的老百姓将鸡蛋视为补品,经常食用鸡蛋可增强记忆力,还可保护心脏和动脉血管、预防癌症、延缓衰老。可如果不能加工和食用,补品就会变为“废品”,甚至是“毒品”,所以应当认真掌握鸡蛋里的学问,防患于未然…… 1.忌吃未熟鸡蛋 鸡蛋蛋白含有抗生物素蛋白,会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使身体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皮肤发炎、脱眉等症状。鸡蛋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它们影响人体对鸡蛋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未熟的鸡蛋中这两种物质没有被分解,因此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鸡蛋在形成过程中会带菌,未熟的鸡蛋不能将细菌杀死,容易引起腹泻。因此鸡蛋要经高温后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鸡蛋。 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体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质才变得松软,人体胃肠道才可消化吸收。生鸡蛋有特殊的腥味,会引起中枢神经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减少,从而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2.忌吃煮老的鸡蛋 鸡蛋煮得时间过长,蛋黄表面会形成灰绿色硫化亚铁层,很难被人体吸收。蛋白质老化会变硬变韧,影响食欲,也不易吸收。 3.鸡蛋不宜与糖同煮 鸡蛋与糖同煮会因高温作用生成一种叫糖基赖氨酸的物质,破坏了鸡蛋中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成分,而且这种物质有凝血作用,进入人体后会造成危害。如需在煮鸡蛋中加糖,应该等稍凉后放入搅拌,味道不减。 4.炒鸡蛋不需放味精 鸡蛋中含有氯化钠和大量的谷氨酸,这两种成分加热后生成谷氨酸钠,有纯正的鲜味。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钠,炒鸡蛋时如果放入味精,会影响鸡蛋本身合成谷氨酸钠,破坏鸡蛋的鲜味。 5.煮熟的鸡蛋用冷水浸后忌存放 一些人常将煮熟的鸡蛋浸在冷水里,利用蛋壳和蛋白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使蛋壳容易剥落,但这种做法不卫生。 因为新鲜鸡蛋外表有一层保护膜,使蛋内水分不易挥发,并防止微生物侵入,鸡蛋煮熟后壳上膜被破坏,蛋内气腔的一些气体逸出,此时鸡蛋置于冷水内会使气腔内温度骤降并呈负压,冷水和微生物可通过蛋壳和壳内双层膜上的气孔进入蛋内,贮藏时容易腐败变质。 鸡蛋:最适合怎么吃? 最营养的烹饪方法: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不过,对儿童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极易被儿童消化吸收。 注意:茶叶蛋应少吃,因为茶叶中含酸化物质,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会对胃起刺激作用,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鸡蛋一天吃多少:鸡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过多,可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同时也增加肾脏的负担,一般来说,孩子和老人每天一个,青少年及成人每天两个比较适宜。 蛋白好还是蛋黄好:正确的吃法应该是吃整个鸡蛋,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而其他营养成分则是蛋黄中含得更多。 // 煮熟的鸡蛋用冷水浸后忌存放 一些人常将煮熟的鸡蛋浸在冷水里,利用蛋壳和蛋白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使蛋壳容易剥落,但这种做法不卫生。因为新鲜鸡蛋外表有一层保护膜,使蛋内水分不易挥发,并防止微生物侵入,鸡蛋煮熟后壳上膜被破坏,蛋内气腔的一些气体逸出,此时鸡蛋置于冷水内会使气腔内温度骤降并呈负压,冷水和微生物可通过蛋壳和壳内双层膜上的气孔进入蛋内,贮藏时容易腐败变质。 (责任编辑:王健淇)
嘴瘾来袭,突然特想吃某一种食物,说明身体缺乏某种营养!如何在嘴瘾面前刹车? 加拿大最新研究发现,96%的女性和68%的男性犯过“嘴瘾”。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会听从内心的召唤,满足口腹之欲。“‘嘴瘾’与阵发性饥饿差异明显。当你饿的时候,你什么都想吃;但当你嘴馋时,就特别想吃某一种食物。” 口味意味着——营养缺乏! 中国人常说,“三岁定胃口”。其实,除了地理环境、自幼养成的饮食习惯、遗传基因等常规原因外,偏好某一种口味也可能是你营养失衡或健康异常的信号。国外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口味偏好与营养缺乏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少口味偏好可以通过更丰富更新鲜的食物来纠正。 爱吃肉类——氨基酸不足! 说明体内缺乏氨基酸或铁等矿物质不足。很多人面对肉类和油脂散发出来的诱人香味,毫无招架之力,导致吃得太多,引发代谢疾病。 对策:可用蘑菇、芝麻等香味食物代替。香菇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糖等植物化学物,能预防慢性疾病;芝麻也富含多种维生素、丰富的蛋白质、抗氧化物质等。此外,花生、大豆也是不错的选择。 老想吃巧克力——缺乏B族维生素! 可能意味体内缺乏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6和B12。B族维生素能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一旦缺乏,人容易感到疲劳、情绪低落。巧克力可以通过释放血清素让人感知快乐。 对策: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葡萄、梨等水果,此外牛奶、豆类、坚果类、菠菜都富含维生素B12。B族维生素能提高食物的口感,新上市的玉米、大米感觉更好吃,就是因为其中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 爱吃甜食——能量缺乏! 美国专家表示,一个人很想吃甜食,就表明他体内能量缺乏。甜食主要为人体提供糖分,是补充体能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需要提醒的是,爱吃甜食也可能是胰岛素代谢异常的表现。 对策:甜食主要补充能量,但我们可以通过多吃瘦肉、鸡蛋、鱼类、山药、豆类、山药、藕等来补充。专家提醒:一定不要贪吃糖果、饮料、雪糕等甜食,甘味会助湿生痰,容易引起咳嗽。可以做点荷叶绿豆粥、水果羹来满足对甜食的欲望。 想吃咸的——压力太大、太疲劳! 并不是因为他们体内缺钠,而是因为压力太大。生活中越是压力大、疲劳的人群越爱吃咸。而重口味又会使味蕾变迟钝,导致越吃越咸的恶性循环。也有研究发现,经常食用低钙食物的女性比一般人更爱吃咸的东西。有实验表明,缺钾、缺钙、缺铁都会导致实验对象渴望摄取食盐。 对策:其实青菜本身也含有一定的氯化钠,哪怕炒菜的时候不放盐,细心体会也能吃出一点盐味儿。程义勇说,大家应有意识地减少盐的摄入,保持清淡饮食。建议炒菜时放点醋,用辣椒、葱姜蒜等来提味。 补充:想吃油炸食品和芝麻可能是因为缺钙;想吃烧烤可能是因为缺少碳水化合物;想吃坚果、豆类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硫化色氨酸;想喝碳酸饮料可能因为你体内缺钙。 3个关于“嘴瘾”的真相 1、“嘴瘾”的真相:下午3—6点犯瘾最大 美国研究发现,突然非常想吃某种食物绝大多数发生在下午3-6点。因为此时我们体内的血糖在降低,人开始变得慵懒。为了重新打起精神来,吃点东西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此外,研究还发现,关于食物的美好回忆和环境突然变冷或光线变暗,也会刺激你感觉“非吃不可”。 // 2、“嘴瘾”的真相:压力大、女性月经前期最易犯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压力大的时候,人们对食物的抵抗能力会下降,容易多吃。甜食尤其能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血清素,缓解我们的焦躁不安。女性月经前胃口大开,也与此相关。女性通过吃东西来缓解经前综合征导致的坏心情或情绪低落。
咖啡 咖啡,对于奔波于各大写字楼的白领们是再熟悉不过的饮品了--咖啡厅是日常商务会谈的优选场所,而咖啡也是加班熬夜的提神利器。 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进入体内后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因而消除睡意、改善血液循环,身体也感觉暖和起来,不觉得疲劳,所以有“提神”效果。 但是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兴奋,对食欲却有负面作用,亦即食欲会减低,因此在餐前喝咖啡会不想吃东西。另外,由于胃部受到刺激而胃液分泌增加,刺激空胃,对胃溃疡等患者不利。但是在餐后饮用,则因为胃液分泌会增加,所以对消化有帮助。因此在餐后饮用就绝对没有问题。 当然,所谓“过犹不及”,再好的东西,也要“适可而止”。原则上,咖啡以一天二至三杯为宜,如喝到四、五杯,大部分的人即会感觉恶心,所以要小心。 蜂蜜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便于人体吸收。很多白领都有喝蜂蜜水的习惯,可以防止便秘,滋养皮肤,保持机体健康。 专家提醒:蜂蜜的食用时间大有讲究,建议在饭后1.5-2小时后喝为宜。空腹喝蜂蜜水容易使体内酸性增加,时间长了就会胃酸过多而得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如果本身肠胃不好的人最好是用30度的水泡着喝,否则容易引起腹泻、肠胃炎等不良症状。但是也不宜温度过高,从药理学的角度看,蜂蜜加热到67度以上,会破坏当中的维它命、并减少它的香气,营养价值就降低了。 减肥茶 夏天正是健身减肥,秀出好身材的最佳时机。很多为了矫正身材,防止发胖的职场白领都借助减肥茶来控制体重。 茶,基本上是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饮品了,大家基本都知道茶不能饭后马上喝,最好半个小时再饮用。但是很多人往往没有注意到,茶也不应该空腹 喝。古人云:“不饮空心茶”正是这个意思。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等生物碱,空腹饮茶易使肠道吸收咖啡碱过多,容易引起胃肠不适食欲减退。 当前市场上畅销的减肥茶产品,强调茶疗养生的概念,主要成分萃取自天然茶叶,同样也就不宜空腹饮用。而且具国内知名减肥茶品牌碧生源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正确的方式饮用,也会让减肥茶更好的发挥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饭后饮用,切忌空腹。 酸奶 // 人们常在讨论酸奶究竟应该怎么喝才更有益身体健康,或什么时候喝才更利于营养的吸收。如果在空腹状态下饮用酸奶,很容易刺激胃肠道排空,酸奶中的营养来不及彻底消化吸收就被排出。饭后喝则可减少刺激,让酸奶在胃中被慢慢吸收。 营养学专家李广益介绍:一般来说,饭后30分钟到2个小时之间饮用酸奶效果最佳。人在通常状况下,胃液的PH值在1-3之间 ; 空腹时,胃液呈现酸性,PH值在2以下,不适合酸奶中活性乳酸菌的生长。只有当胃部PH值比较高,才能让酸奶中的乳酸菌充分生长,有利于健康。此外,酸奶 饮用的最佳温度是10℃-12℃,注意酸奶温度不宜超过50℃,否则会使其中的有益菌失去活性。 (责任编辑:王健淇)
茶叶还能喝吗?某环保组织连续两份关于立顿和其他品牌茶叶的报告,让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成焦点。事实上,茶叶种植环境、制作工艺及自身高吸附性来看,茶叶难纯净;就连最纯净的斯里兰卡茶都使用农药。各国对茶叶农药的要求是“最大限量”而非“禁止检出”。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连续两份关于立顿和其他知名品牌茶叶的报告,让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成为焦点。作为绿色保健饮料,茶叶成为继水之后,世界最流行饮品。如今“绿和”两份报告都强调这些茶叶使用农药并“检出农药残留”,这令嗜茶的中国人迷惑:茶还能喝? 中国人自古爱茶,但茶叶特性和工艺注定其“肮脏” 中国自古就有神农发现茶叶的传说,公元前2世纪《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殷周时,茶不仅用作药物,而且开始成为饮料。从此,中国人开始培养出喝茶的习惯。唐宋年间,茶叶开始大范围的在中国流行,陆羽为此专著一部《茶经》,探讨茶的学问。 但是,在茶叶普及开始,古人就知道茶叶并非“纯”和“净”。自北宋起,茶叶制作工艺中便有了“洗茶”这道工序,用以洗去散茶表面杂质。“洗茶”曾用于茶叶采制过程,后被延伸至饮用过程中。人们早先就注意到在茶叶中存有夹杂物,不宜直接饮用。以常见绿茶为例,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后需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难免存有如茶灰、尘埃和碳灰等种种杂质,并不卫生。所以就要求在采制或者饮用过程中需要清洗后才能放心饮用。 此外,茶叶本身的干燥、多缝等理化特性,还使得它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最常见的茉莉花茶就是这种特性的典型例子。绿茶通过自身的吸附能力,可吸收茉莉的花香,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口感的饮品。但能吸收茉莉花香,也就意味着也会吸收其它的有害物质。在现代,一些茶叶的强吸附力甚至使得它被用来作为吸取有害重金属过滤材料。台湾义守大学土木与生态工程系教授翁志煌就发现:茶叶可以用来吸收工业废铬,而这种吸收效果甚至好于一些合成材料。所以,即便是正常的茶叶制取过程,还是会有不少有害物质被茶叶所吸收,再被用作饮品饮用。 另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普洱茶。其作为黑茶的一种,在制作过程中除了需要绿茶的制备工序外,还不可避免的要经历“渥堆”和“陈化”两道工序,如此便有着更多机会沾染上杂质。一般而言,渥堆的方法就是在毛茶(普洱茶原料)上洒水,促进茶叶的酵素作用。期间也有微生物参与发酵,待茶叶转化到一定程度再摊开来晾干。但渥堆的过程其实并没有手段可以对微生物严格控制,一些杂菌便会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其中就有可以致癌的黄曲霉素。而后的“陈化”过程也就是“渥堆”的延续,又再次增大了茶叶吸附杂质的机会和一些有害微生物繁殖的时间。所以,如果要品尝陈年的普洱茶,是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的。 在现代为让人人都能享受茶饮,98%的茶叶栽种过程难免用农药 茶树的树种多都喜阴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生长期需较高湿度。而这种环境恰恰最适宜各种昆虫和虫生真菌生存。即使绿茶这样产量最大的茶类,一棵茶树在有虫吃嫩芽、线虫吃根的情况下,能够采摘的嫩芽、嫩叶也十分有限。而传统上,茶叶就是要以嫩叶嫩芽制成才最有经济价值。所以,为抗真菌和除虫,98%的茶叶在栽培过程中难免要用农药。即使被世人誉为“最干净的茶叶”、获得世界上第一个“ISO茶叶技术奖”的斯里兰卡茶叶,也是2002年开始才逐渐减少喷洒农药,改用种植有附加价值的经济作物来减少茶树上的杂虫,但改良后的部分茶叶亦需要使用化学药物,只是用量和加工工艺,使其能够通过有关农药残留的评估。 中国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从60年代陆续出现。之后随着1972年和1984年两次立法,渐渐根除了DDT、六六六等剧毒农药的使用,但低毒性农药却一直沿用至今。到1990年,被认为更健康的有机茶被引进中国,也就是说这些茶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加工而成的茶叶。但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的资料显示,全国有机茶产量仅能占茶叶总产量的1%以上。也就是说,除了被认证为有机茶园的茶树种植过程中不允许喷农药外,其它的茶树都喷农药。在以绿茶为主的有机茶栽培方式中,明确规定部分茶叶准许在一定限制范围内使用化学肥料和低毒性农药。就算贴上了“有机”的标签的茶叶,也有部分是需要靠农药和化肥来保证产量。 茶叶的需求和产量的矛盾导致必须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据南加州大学中美学院的调查,现在中国人均每年喝400杯茶,仅2010年中国消费的茶叶就可相当于26艘泰坦尼克号的重量。所以,在巨大的需求面前,各国制定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也多为只标明“最大限量”,而不是“禁止检出”。例如对灭多威等禁用农药的规定,中国和欧盟并未规定不得在茶叶中检出,而是标明最大限量。而且在标准问题上,各国也不统一。在欧盟,因其不宜产茶,茶叶全靠进口供应,其标准最严苛;在日本,作为2009年世界第八大产茶国,其标准相对宽松;在中国,作为世界最大产茶国和茶叶出口国,标准更为放松。 传统的饮茶方式,让中国人更容易饮“脏茶” // 面对农药不得不用的现实,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却未能同世界茶叶产业“与时俱进”。红茶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中国人最钟爱的饮茶方式就是用功夫茶道来品红茶。但功夫茶讲究沏泡、品饮的过程,这就要求茶叶应保持原叶,不切碎为最好;而英国人则酷爱用茶包便捷冲泡伯爵红茶,由红茶茶叶和嫩芽制成,搭配佛手柑橘等包装成茶包。可见同样一类茶,前者因为看上去更接近自然原叶,而倍受中国人欢迎,后者虽更容易经过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加工,在安全性上更胜一筹,但因不符合“传统”而不被接受。 这点在和中国茶文化最为接近的日本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他们的饮茶文化也讲究传统茶道,但对新的饮茶方式却有着更高的接受度。根据《日本农业新闻》的报道,日本制茶的机械化至今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而且不断有新技术产生,来使得人们可以品尝到更健康和安全的茶叶。甚至可以使用压缩机将蒸过的茶叶挤榨出茶汁,再经过干燥制成粉末。而在制成粉末之前,茶汁早已经过了充分的过滤和提纯,茶叶吸附的有害物质很多都随茶渣被过滤掉了,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茶的“纯净”。 (责任编辑:王健淇)
盐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我们的身体绝对缺不了它,可食用不当也会带来很多伤害,尤其是女性。 雀斑形成的原因可能与遗传、体质、曝晒、皮肤pH值增高、内分泌失调等有关。大多数雀斑患者在孩童期即出现雀斑斑点,若父母亲有雀斑,生出来的小孩有雀斑的机率较高。 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是导致雀斑恶化的凶手。在太阳照射下,雀斑的数目容易增多,颜色也会加深,故雀斑又称为夏日斑。所以有些患者会觉得自己的雀斑在夏天比较明显,冬天就会变淡。 最近,看电视了解到吃盐太多容易长雀斑!这让女人们很是担心。食盐过多,除可使面色黑黄外,也有可能导致面颊长出雀斑。若同时摄入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过多,则会影响肝脏正常代谢而使雀斑更显眼。可见雀斑容易爱上“咸人”,女性一定要注意。 // 平日里口味比较重的女性,无论是自己下厨还是在外面点餐,都喜欢吃盐偏多的菜,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皱纹增多。要想皮肤好,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多喝水,帮助皮肤排毒,另外每天盐分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吃得太咸是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吃得咸的人血液总量会增加10%-20%,对心脏将产生很大的压力。胃病与吃得咸也有关系,盐能破坏胃黏膜的保护膜。还有盐摄入越多,尿中钙的排出量越大,极易发生骨质疏松甚至骨折现象。 (责任编辑:王健淇)
又到了吃香椿的季节。香气诱人的香椿富含钾、钙、镁及B族维生素,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不过,很多人却不知道,吃香椿要先用水焯烫一下。 香椿含有较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能会在体内形成致癌物。而用水焯烫香椿1分钟左右就可以除去2/3以上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因此,烹调香椿前都要焯烫一下。而香椿的香气主要来自不溶于水的香精油,所以焯烫并不会影响菜品的风味。 // 除此之外,还有三类蔬菜需要焯烫:一类是含草酸较多的菠菜、竹笋、茭白等。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营养系主任彭景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草酸在肠道内会与钙结合成难吸收的草酸钙,干扰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还会形成结石。而草酸溶于水,焯烫可去除大部分草酸。另一类是菜花、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直接炒不容易熟,也要焯烫一下。最后一类是马齿苋等野菜,用开水焯烫一下可彻底去除尘土和小虫。此外,荸荠去皮后焯烫一下再吃,更卫生。 不过,有些蔬菜直接生吃更好。朝阳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宋新介绍,生菜、萝卜、黄瓜、大白菜心等蔬菜洗干净后直接吃,营养素会保留得更全面。生吃的蔬菜最好选择无公害的绿色蔬菜或有机蔬菜。 (责任编辑:王健淇)
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周末休闲的时候,慢慢地泡一壶茶,享受假日的休闲。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茶养生的。我们来看一下,哪些状况下的我们需要和茶叶隔离起来。 1.发烧忌喝茶 茶叶中咖啡碱不但能使人体体温升高,而且还会降低药效。 2.肝脏病人忌饮茶 茶叶中的咖啡碱等物质绝大部分经肝脏代谢,若肝脏有病,饮茶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就会有损于肝脏组织。 3.神经衰弱慎饮茶 茶叶中的咖啡碱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神经衰弱饮浓茶,尤其是下午和晚上,就会引起失眠,加重病情,可以在白天的上午及午后各饮一次茶,在上午不妨饮花茶,午后饮绿茶,晚上不饮茶。这样,患者会白天精神振奋,夜间静气舒心,可以早点入睡。 4.孕妇忌饮茶 尤其是不宜喝浓茶茶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咖啡碱等,对胎儿在母腹中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因素,为使胎儿的智力得到正常发展,避免咖啡碱对胎儿的过分刺激,孕妇应少饮或不饮茶。 5.溃疡病患者慎饮茶 茶是一种胃酸分泌刺激剂,饮茶可引起胃酸分泌量加大,增加对溃疡面的刺激,常饮浓茶会促使病情恶化。但对轻微患者,可以在服药2小时后饮些淡茶,加糖红茶、加奶红茶有助于消炎和胃粘膜的保护,对溃疡也有一定的作用。饮茶也可以阻断体内的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止癌前突变。 6.营养不良忌饮茶 茶叶有分解脂肪的功能,营养不良的人,再饮茶分解脂肪,会使营养更加不良。 7.醉酒慎饮茶 茶叶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饮茶还会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从肾脏排出,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因此,对心肾生病或功能较差的人来说,不要饮茶,尤其不能饮大量的浓茶;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可以饮少量的浓茶,待清醒后,可采用进食大量水果、或小口饮醋等方法,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使酒醉缓解。 8.慎用茶水服药 药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茶叶中的鞣质、茶碱,可以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变化,因而,在服用催眠,镇静等药物和服用含铁补血药、酶制剂药,含蛋白质等药物时,因茶多酚易与铁剂发生作用而产生沉淀,不宜用茶水送药,以防影响药效。 9.贫血患者忌饮茶 // 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铁结合成不溶性的终合物,使体内得不到足够铁的来源,故贫血患者不宜饮茶。 10.尿结石患者忌饮茶 尿路结石通常是草酸钙结石,由于茶含有草酸,会随尿液排泄的钙质而形成结石,若尿结石患者再大量饮茶,会加重病情。
夏天快到了,天越来越热,吃西瓜的人也越来越多。 西瓜确实是个好东西,特别在夏季,有特殊的作用,可清热解暑、补钾等,口感也甘甜可口。 西瓜虽好,但要吃出健康才好,西瓜本身性寒,如果吃得不当,会伤脾胃。大家知道,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吃寒凉食物,更爽。所以,很多人喜欢吃冰镇西瓜,镇的越凉越过瘾。 其实这对身体特别脾胃伤害非常大,因为脾胃最怕寒凉。有些人说,我吃凉西瓜没事,没什么感觉,其实脾胃虚寒是个慢性的积累过程,到了一定年龄,身体就伤不起了,我是深有体会。 所以,西瓜还是吃常温的好,特别一些孩子、老人及体质素弱的,更要注意。如果实在想吃冰镇西瓜,那么最好把西瓜从冰箱拿出,常温放置1-2个小时,这样更养生。 再有,如果吃了冰镇西瓜,不妨过后喝碗红糖水,这样可以缓解寒凉,当然,如果生姜红糖水更好了,特别女孩子,吃过凉西瓜还容易痛经,配些生姜水很不错。 夏天食凉之后也可以喝些大麦茶,暖脾非常好。另外,就是适当做些焦米粥,也就是把小米或大米微炒,然后做粥,这样就可暖脾胃了,再放些红糖更可口。 夏季不主张喝红茶的,红茶性温。但平时就脾胃虚寒的,如果吃了寒凉西瓜,过后喝杯红茶也不错。其实,最简单的,吃完西瓜可以喝杯温水,也会有帮助。 另外,吃西瓜最好一次不要吃太多,分次少量,这样也会减少西瓜寒凉对脾胃的刺激,可不能一次吃个够啊。买点西瓜,分上下午吃完最好。 // 当然,吃西瓜还可以搭配些性温的水果,如桂圆、荔枝,喝些大枣水等,这样也可平衡寒凉。 其实这些办法都比较简单易行,不过要不当回事就没有办法了。 (责任编辑:王健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