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鲁智深原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之一,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接受招安后,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立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外貌3性格特点4人物经历5人物来源6衍生形象7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鲁智深别名:花和尚、鲁达、鲁提辖饰演:于守金、臧金生、晋松性别:男登场作品:《水浒传》民族:汉籍贯:渭州(今甘肃平凉)星号:天孤星兵器:六十二斤水磨镔铁禅杖、戒刀追封:义烈昭暨禅师梁山排名:13 人物外貌2 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臊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出自《水浒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皂直裰背穿双袖,青圆绦斜绾双头。鞘内戒刀,藏春冰三尺;肩头禅杖,横铁蟒一条。鹭鹚腿紧系脚絣,蜘蛛肚牢拴衣钵。嘴缝边攒千条断头铁线,胸脯上露一带盖胆寒毛。生成食肉餐鱼脸,不是看经念佛人。(出自《水浒传》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性格特点3 鲁智深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向统治阶级主动挑战、主动进攻,即所谓“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他是一位反迫害的英雄,但不是反对对自己的迫害,而是反对对别人的压迫和不平,他不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且是“杀迫和不平”与“杀人须见血,教人须教彻”,他对金氏父女的教助和对林冲的保护都体现了这一点。他反压迫最坚决,毫不畏惧,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危险。鲁智深并不是只具有热血与理想主义的勇夫,他还不乏智慧与践行的能力。在去找郑屠麻烦的时候,鲁智深最初只是买肉,左挑剔右挑剔,让郑屠按捺不住,主动找他麻烦,这样鲁智深便理所当然地还手。打死郑屠后,又指着郑屠的尸体说“你诈死”。在这里,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也展露了出来。鲁智深的性格在颇具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粗鲁莽撞、勇猛急躁的缺点。如果他在五台山耐住佛家清苦,便不会醉酒打人,破坏寺院,最终被智真长老打发走了。 人物经历4 鲁达原是渭州提辖,一次在茶坊吃茶,结识了史进及其师李忠,三人到酒楼喝酒,听到隔壁阁子有女子哭泣,鲁达询问得知是民女金翠莲被恶霸“镇关西”强娶后抛弃,不禁勃然大怒,救济金氏父女,答应替他们报仇。次日一早,鲁达安排金氏父女离开。后赶到郑屠的肉铺戏弄他,郑屠恼怒之下抄起刀便去和鲁达拼命,却被鲁达三拳打死。他见情势不妙,一边声称郑屠诈死,一边迅速离开现场,逃出渭州。鲁达一路东去,半个月后抵达代州雁门县,恰巧遇到已定居当地的金老与赵员外,得到赵员外帮助,在五台山出家,得法名智深。鲁智深不守清规,多次饮酒,醉打山门,无法在五台山安身,只得离开,智真长老修书一封,让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投奔自己的师弟智清长老。鲁智深在途中路过桃花山,醉打周通,后和好。但因见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作事悭吝”卷走寨中的金银酒器,不辞而别。路过瓦罐寺,与史进除掉生铁佛崔道成、道人丘小乙等人。鲁智深又行了八九日,抵达东京城,来 人物来源5 关于鲁智深的传说早在宋代的杭州就流传开了,在当时星罗棋布的“瓦子”里就有艺人在说唱《花和尚》这样的“小说”了。以绰号“花和尚”作一篇“小说”的题目。这就足以说明在那时的杭州,关于鲁智深的传说以及“花和尚”这个绰号的深入人心了。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鲁智深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鲁智深亦在其中,赞言为:“有飞飞儿,出家尤好。与尔同袍,佛也被恼。”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是鲁智深之一形象可考的较早出处。 衍生形象6 鲁智深影视形象鲁智深衍生小说鲁智深评书形象鲁智深京剧形象年份名称类别扮演者1958《林冲》电影张翼1962《野猪林》袁世海《花田错》冯毅1972《水浒传》彭鹏《林冲夜奔》樊梅生1973《水浒传》电视剧长门勇1975《荡寇志》电影彭鹏1977《逼上梁山》电视剧卢海鹏1983《水浒传》于守金1984《浪子燕青》电影王海生1986《林冲》电视剧秦煌1988《阮氏三雄》电影侯连生1997《一枝花和尚》电视剧徐锦江1998《水浒传》臧金生2000《情义英雄武二郎》王长城2003《花田喜事》卢勇2011《水浒传》晋松2013《武松》李永林2016《九纹龙史进之大破瓦罐寺》电影法志远2018《小戏骨水浒传》电视剧万君逸2019《豹子头林冲》电影晋松《林冲之风雪山神庙》康凯《智深传2》晋松(参考资料:)俞万春的《荡寇志》中,鲁智深与张伯奋、张仲熊交战后受伤,大闹忠义堂,陷入疯狂后身故。程善之的《残水浒》中, 人物评价7 明代文学家李卓吾:(鲁智深是)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明末清初评论家金圣叹: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作家张恨水:鲁师兄者,喝酒吃狗肉且拿刀动杖者也,然彼只是要做便做,并不曾留一点渣滓。世之高僧不喝酒、,不吃狗肉、不拿刀动杖矣,问彼心中果无一点渣滓乎?恐不能指天日以明之也。则吾毋宁舍高僧而取鲁师兄矣。评论家曲家源:鲁智深不仅是《水浒传》中的绝顶人物,而且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形象画廊中也属绝顶人物之列。
张清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没羽箭”,彰德府人氏,原为东昌府守将。他擅用飞石,曾连打梁山十五员战将。归顺梁山后,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十六位,上应天捷星,担任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四寇时屡立战功。征方腊时战死于独松关,追封忠武郎。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出处考究4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清别名:没羽箭饰演:张晓晨 宋珉宇性别:男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首次登场:第七十回职务:东昌府兵马都监所用兵器:出白梨花枪、飞石梁山排名:16星号:天捷星梁山职司: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妻子:仇琼英儿子:张节 人物经历2 张清是彰德府人氏,善用飞石打将,百发百中,人称没羽箭。他原是虎骑出身,后镇守东昌府,麾下副将有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宋江与卢俊义分兵攻打东平府、东昌府,约定先攻下城池者为梁山泊主。卢俊义率军前往东昌府,结果首阵便被张清以飞石打伤井木犴郝思文。次日再战,丁得孙又用飞叉击伤八臂哪吒项充。卢俊义连输两阵,只得向已经攻破东平府的宋江求救。宋江闻讯转战东昌府。张清施展飞石绝技,连打金枪手徐宁、锦毛虎燕顺、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玘、丑郡马宣赞、双鞭呼延灼、赤发鬼刘唐、青面兽杨志、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大刀关胜、双枪将董平、急先锋索超等梁山十五员战将,并将刘唐捉回城中。但龚旺、丁得孙却被梁山军生擒。宋江为此割袍立誓,定要活捉张清。梁山军师吴用为引诱张清出城,命人水陆两路运粮。张清果然中计,带兵出城劫粮,以飞石击伤鲁智深,劫取陆路粮草。他又去劫取水路粮草,却被林冲率铁骑逼落水中,最终被阮氏三雄生擒。梁山 出处考究3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三十六部下中有“没羽箭张青”,便是张清的原型。而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张清亦在其中,赞言为“箭以羽行,破敌无颇。七札难穿,如游斜何”。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应是张清这一形象可考的较早出处。没羽箭的“没”应读为mò,出自李广射石的典故。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在一次打猎时误将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当成老虎,于是一箭射去,结果“中石没镞”。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引用晋代徐广的话,认为“没镞”一作“没羽”。没羽箭意思是说箭射得又准又狠,竟连箭羽都没入石中。可能是后人不明其义,以“没(mò)”为“没(méi)”,认为没羽箭即无羽之箭,应属石弹一类,从而据此为张清编造了“飞石打人,百发百中”的本领。 人物评价4 《水调歌》头巾掩映茜红缨,狼腰猿臂体彪形。锦衣绣袄,袍中微露透深青。雕鞍侧坐,青骢玉勒马轻迎。葵花宝镫,振响熟铜铃。倒拖雉尾,飞走四蹄轻。金环摇动,飘飘玉蟒撒朱缨。锦袋石子,轻轻飞动似流星。不用强弓硬弩,何须打弹飞铃。但着处,命归空。东昌马骑将,没羽箭张清。《七古》祖代英雄播英武,义胆忠肝咸若古。披坚自可为干城,佐郡应须是公辅。东昌骁将名张清,豪气凌霄真可数。阵云冉冉飘征旗,劲气英英若痴虎。龙鳞铁甲披凤毛,宫锦花袍明绣补。坐骑一匹大宛驹,袖中暗器真难睹。非鞭非简亦非枪,阵上陨石如星舞。飞来猛将不能逃,中处应令倒旗鼓。感人义气成大恩,此日归心甘受虏。天降罡星大泊中,烨烨英声传水浒。李卓吾:张清石子固好,叙处却没伸缩变化,大不好看,特是张清人品差胜董平耳。余象斗:①张清凭一石子而敌众,使诸将胆裂而心丧矣。②吴用有囗囗张清而比王彦章,见张清艺高胜人。③张清这段姻缘,虽曰赤绳系足,破田贼之机在此矣。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上应天伤星,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出处考证4人物外貌5人物评价6衍生形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武松别名:武二郎、行者、武行者、武都头饰演:祝延平、丁海峰、陈龙性别:男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金瓶梅》年龄:80岁民族:汉籍贯:清河县职业:阳谷县步兵都头信仰:佛教相关事迹: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等星号:天伤星封号:清忠祖师梁山职司:步军头领兵器:雪花镔铁戒刀所处朝代:北宋梁山排名:14 人物生平2 武松是清河县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谷树皮”。武松因先前在家乡打死一个人,怕吃官司,远离家乡,投奔沧州,躲在柴进府中避祸,一住就是一年有余时间。武松离家两年,时刻挂念胞兄。宋江因在家杀死阎婆惜,出逃前往柴进府,在柴进府遇见了武松,那时候,宋江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武松愤怒要打宋江,柴进道出宋江姓名后,武松大惊,纳头便拜。当时,武松已知被他“打死”的人只是昏迷了,没有死去。过十数日,就辞别柴进、宋江,赶奔清河县寻兄。宋江不舍,与武松结义为兄弟。回清河县的路上,见酒家“三碗不过冈”,连喝十八碗酒,在景阳冈乘醉打死猛虎。下山时巧遇猎户,一同来到阳谷县县衙,将赏银全赠与了众位猎户。知县爱其忠厚仁德,任命他为都头。后巧遇兄长武大郎,原来武 出处考证3 元·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中,武松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在宋元时期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如此写道:“行者武松: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以上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元杂曲中,有红字李二作杂剧《折担儿武松打虎》、《窄袖儿武松》等以武松为主角的曲目,亦有《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武松作为梁山好汉之一登场。元初高文秀所作《双献头武松大报仇》(已佚)。亦有研究者认为,《水浒传》中武松的蓝本取材自元末张士诚起义的部将卞元亨。武松景阳岗打虎的故事即是来自卞元亨打虎的事迹。又有杭州地方志显示,宋代杭州有一名为武松的提辖,曾刺杀蔡京之子,或为水浒武松之出处之一。杭州武松墓即源于此。另有武松部分故事或借鉴于其他人物的故事,武松杀人自首或借鉴与《青琐高议》中的孙立杀人自首。武松粉墙留字或借鉴于《黑旋风双献功》中的李逵杀人留字。 人物外貌4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前面发掩映齐眉,后面发参差际颈。皂直裰好似乌云遮体,杂色绦如同花蟒缠身。额上界箍儿灿烂,依稀火眼金睛;身间布衲袄斑斓,仿佛铜筋铁骨。戒刀两口,擎来杀气横秋;顶骨百颗,念处悲风满路。啖人罗刹须拱手,护法金刚也皱眉。 人物评价5 赞诗120回本:直裰冷披黑雾,戒箍光射秋霜。额前剪发拂眉长,脑后护头齐项。顶骨数珠灿白,杂绒绦结微黄。钢刀两口迸寒光,行者武松形象。鲁智深一条禅杖,武行者两口钢刀。钢刀飞出火光飘,禅杖来如铁炮。禅杖打开脑袋,钢刀截断人腰。两般军器不相饶,百万军中显耀。100回本:延士声华似孟尝,有如东阁纳贤良。武松雄猛千夫惧,柴进风流四海扬。自信一身能杀虎,浪言三碗不过冈。报兄诛嫂真奇特,赢得高名万古香。金圣叹: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金圣叹:不恁么理会五字,传出圣贤心性来,便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二语之未能具足受持不淫戒也。李卓吾:我道周公尚非弟弟,武松方是弟弟。王望如:武二为兄报仇,朝家自有王法,何至白昼提刀,呼邻作证,既杀潘金莲,旋杀西门庆,而自取罪戾若此?盖县尹久为西门庆穿鼻,受脏枉法,恬不知怪,武松料仇不得报,又不可不报,故 衍生形象6 武松衍生戏剧武松衍生文学武松衍生影视武松作为水浒中最重要人物之一,多有以武松为主角的剧目。《杀嫂》(已佚,《百万句全》收录)《武松发配》(已佚,作者无考)《武松大闹董家庙》《武大郎上坟》《快活林》(又名《武松夺店》)《十字坡》《削道冠》《戏叔别兄》《开吊杀嫂》《打虎》《屈死了大郎》《武松》《潘金莲拾麦子》《武松孟州结拜》《挑帘杀嫂》《金莲调叔》《金莲戏叔》《蜈蚣岭》《武十回》《走岭子》《武松单臂擒方腊》《龙虎玉》《鸳鸯楼》《狮子楼》《挑帘裁衣》《武松打虎》《安平寨》陈忱《水浒后传》中孟太后懿旨,临安城中照依东京建造大相国寺,他任南宋国师。俞万春《荡寇志》中在秦封山与唐猛、庞毅、闻达车轮战后力尽,死时挺棍怒目,威风凛凛,犹如天人。程善之的《残水浒》中和焦挺、鲁智深、施恩投种师道而去。梅寄鹤整理的《古本水浒传》中,武松最后与鲁智深同回五台山修行。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中,潘金莲与西门庆毒死了武大郎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出处考究4人物外貌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杨志别名:杨制使、杨提辖、青面兽饰演:翟乃社、高虎性别:男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梁山职司: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追封:忠武郎首次登场:第十二回所处时代:北宋籍贯:山西太原 出身:将门、武举落草前身份:殿帅府制使,大名府管军提辖使上山前身份:二龙山寨主所用兵器:朴刀、浑铁点钢枪、金花嵌龙宝刀梁山位次:17星号:天暗星 人物经历2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林冲风雪山神庙后,投奔梁山,受到寨主王伦刁难,只得下山去取投名状。杨志正逢恩赦,要去东京谋求复职,恰好路经梁山泊,遇到林冲。二人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最终被王伦劝下。王伦有意招纳杨志入伙,却被杨志婉拒,只得放他离开。杨志到东京后,通过门路见到了太尉高俅,却被高俅赶出。他盘缠用尽,只得到天汉桥街市上变卖祖传宝刀,却又遇泼皮牛二寻衅滋事。牛二要强夺宝刀,再三纠缠。杨志“一时性起”,怒杀牛二,而后到开封府衙自首,被打入死囚牢。天汉桥百姓感念杨志为民除害,替他花钱上下打点。最终,杨志被免除死罪,只以“斗殴杀伤,误伤人命”之罪,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杨志到大名府后,却得到北京留守梁中书的赏识,被留在府中听用。梁中书见他做 出处考究3 北宋末年,西军有将领杨志,曾随童贯伐辽,隶属种师道麾下,统领选锋军。《靖康小雅》称他本是“招安巨寇”,后随种师中援太原,与金军作战,在榆次不战而逃,导致种师中战死。南宋初年,有山东盗刘忠,号称“花面兽”,其部众皆头戴白毡笠。《水浒传》中的杨志出场时便是头戴一顶范阳毡笠,绰号又是青面兽,或有糅合其形象。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杨志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杨志亦在其中,赞言为“圣人治世,四灵在郊。汝兽何名?走圹劳劳”。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有研究者认为,杨志这一人物的塑造,糅合有宋代以来传说中杨家将的形象。民间传说中,杨家将屡遭奸臣迫害,但却报国之心不改。而《水浒传》中的杨志虽报国无门,被迫落草,但仍期望能在“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他“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一出场就显露出晦气满面、英雄末路的悲剧形象,与杨家将一心报 人物外貌4 书中外貌描写: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 人物评价5 曾向京师为制使,花石纲累受艰难。虹霓气逼斗牛寒。刀能安宇宙,弓可定尘寰。虎体狼腰猿臂健,跨龙驹稳坐雕鞍。英雄声价满梁山。人称青面兽,杨志是军班。余象斗:①杨志被高俅赶出,此时运命不遇如此。②杨志杀死牛二,举众出首,真大丈夫能与民除害。③杨志装扮甚善,但生辰之风已动,而公孙胜诡计多般,未行先知,岂得逃躲,毕竟被劫,何其不戒去岁之祸哉。④观杨志苦打众军,正是散众人之心,致陷身之由。⑤杨志既打众军,后又自吃酒,此则落其计矣,见志知之不远也矣。李卓吾:①杨志是国家有用人。只为高俅不能用他,以致为宋公明用了。可见小人忌贤嫉能,遗祸国家不小。②杨志是一勇之夫,如何济得恁事也!须以思结这十四人,方可商量事体,要行便行,要住便住。一味乱打众人,自然拗起来。虽然由你智勇足备,亦不能跳出这七个人圈套了。徒自作恶耳,蠢人,蠢人!③鲁智深、杨志却是两员上将,只为当时无具眼者,使他流落不偶。金圣叹:①杨志、关胜是上上
索超,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河北人氏,本来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大名县)留守司正牌军。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排名第十九,为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之一,上应天空星。惯使一把金蘸斧。因他性急,上阵时当先厮杀,人称"急先锋"。梁山攻打大名府时,索超被擒后归顺梁山。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在杭州死于方腊帐下大将石宝之手。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外貌4人物评价5出处考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索超其他名称:急先锋饰演:张皓、柳海龙登场作品:《水浒传》性别:男国籍:北宋民族:汉籍贯:河北职业:大名府留守司正牌军梁山职司: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之骠骑上将追封:忠武郎梁山排名:19兵器:金蘸斧坐骑:雪豹马终结者:石宝星号:天空星 人物生平2 索超是河北大名府留守司正牌军,为大名府名将,副牌军周谨的师傅。因索超每次战斗总是一马当先,人称“急先锋”。“青面兽”杨志因杀了泼皮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梁中书让周谨和杨志比武,杨志打败了周谨。一旁的索超不服气,便挥动大斧和杨志大战五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梁中书便将索超、杨志同时升做管军提辖使。梁山攻打大名府时,索超作为守将出战。索超曾在阵前怒骂归顺梁山的朝廷旧将“霹雳火”秦明,但因其不擅于躲闪暗器,被“百胜将”韩滔射伤左臂;伤愈后他急于报仇,率领孤军深入敌阵,却中计落入陷坑而被活捉,宋江“亲解其缚,请入帐中,置酒相待”,好友杨志劝服他归顺了梁山。索超随梁山攻打东昌府时,被张清打中脸受伤,大聚义时,索超梁山排行第19,担任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两赢童贯时,索超一合斧劈童贯监军王义,威震三军。受招安后,随宋江、卢俊义征战南北。征辽时,在檀州密云县和林冲、花荣、秦明生擒了被张清用飞石打下马的阿里奇。后 人物外貌3 身材七尺以上长短,面圆耳大,唇阔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头戴一顶熟钢狮子盔,脑袋斗后来一颗红缨;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铠甲;腰系一条金兽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领带;下穿一支斜皮气跨靴;左带一张弓,右悬一壶箭;手里横着一柄金蘸斧,坐下李都那匹惯战能征雪白马。 人物评价4 生居河北最英雄,累与朝廷立大功。双凤袍笼银叶铠,飞鱼袋插铁胎弓。勇如袁达安齐国,壮若灵神劈华峰。马上横担金蘸斧,索超名号急先锋。虎坐雕鞍胆气昂,弯弓插箭鬼神慌。朱缨银盖遮刀面,绒缕金铃贴马旁。盔顶穰花红错落,甲穿柳叶翠遮藏。皂旗青甲烟尘内,东北天山守艮方。金圣叹:杨志、关胜是上上人物。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秦明、索超是上中人物。李卓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出处考证5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三十六人,多数并无名字记载。而在宋元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最早出现了这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其中包括了索超;而在大约同一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索超也作为宋江部下之一出现。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
戴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神行太保,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能日行八百里。他曾与梁山好汉合谋,伪造蔡京书信以营救宋江,却被识破,判处斩刑,被梁山好汉救出,因此上梁山入伙,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二十位,上应天速星,职司为总探声息头领。征方腊后授兖州府都统制,后辞官到岳庙出家,最终大笑而终。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姓名出处4绰号考究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戴宗别名:神行太保饰演:王基明、于博宁性别:男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梁山职司:总探声息头领官职:江州两院押牢节级→兖州府都统制首次登场:第三十八回所处时代:北宋星号:天速星梁山排名:20 人物经历2 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有道术神行法,将四片神行甲马拴在腿上,最快能日行八百里,人称神行太保。他与梁山泊军师吴用是至交好友。宋江刺配江州时,途经梁山泊,被晁盖等人请上山寨。但他不肯留在梁山,执意前往江州。吴用只得修书一封,让宋江捎给戴宗,请戴宗对宋江多加照应。宋江到江州牢城后,却不知戴宗住处,又无法入城寻找,便在上下打点时故意不送常例银给戴宗,激戴宗前来。戴宗果然亲自赶到牢城,向宋江索要常例银。宋江表明身份,并拿出吴用的书信。戴宗与宋江结为好友,后又将手下狱卒李逵引见给宋江。宋江在浔阳楼醉酒题反诗,被通判黄文炳告发。知府蔡德章命戴宗召集兵吏,捉拿宋江归案。戴宗使用神行法,先行赶到牢城,指点宋江装疯脱罪,然后再回去与兵吏会合,一同捉拿宋江。但宋江却被黄文柄识破装疯,被打入死囚牢。蔡德章让戴宗送信到东京,向父亲蔡京请示宋江生死。戴宗并不知书信内容,还打算趁机到东京寻门路搭救宋江。戴宗吩附李逵照 姓名出处3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戴宗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而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戴宗亦在其中,赞言为“不疾而速,故神无方。汝行何之?敢离太行”。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是戴宗这一人物形象可考的较早出处。戴宗姓名不见于史传。宋代罗烨《醉翁谈录》甲集著录有话本《戴嗣宗》,入“公案”类,今佚,本事不详。谭正璧称:“疑即《水浒》故事中的神行太保戴宗,但因名字中多一‘嗣’字,恐怕另有其人亦未可知,不敢下断。”有研究者认为,《水浒传》中“梁山泊戴宗传假信”的情节,取材自宋代洪迈《夷坚志补卷》中“桂林走卒”的故事。 绰号考究4 太保,本系古代三公之一。《周礼》称“立太师、太傅、太保。兹唯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唐宋仍设此职,多为大官加衔,并无实权。自唐末五代转滥,所谓有“太保满川,司空满地”语,如沙陀李克用有义儿十三太保。宋元时也称巫师为太保。《书斋夜话》:“今之巫者,言神附其体,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菽园杂记》:“师巫称太保,此胡元名分不明之旧习也,国初有禁。”元杂剧中多用太保尊称绿林好汉。如《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刘庆甫尊称宋江为太保,《都孔目风雨还牢末》中李孔目尊称李逵为太保。 人物评价5 100回本面阔唇方神眼突,瘦长清秀人材,皂纱巾畔翠花开。黄旗书令字,红串映宣牌。两只脚行千里路,罗衫常惹尘埃,程途八百去还来。神行真太保,院长戴宗才。120回本面阔唇方神眼突,瘦长清秀人材,皂纱巾畔翠花开。黄旗书令字,红串映宣牌。健足欲追千里马,罗衫常惹尘埃,神行太保术奇哉。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余象斗:①戴宗闻知府之言大惊,见宗义心之处。②观戴宗能用此法(整治李逵),世之罕矣,可称可爱。李卓吾:①戴院长真个小人哉!②罗真人处固妙绝千古,戴院长处亦令人绝倒,每读至此,喷饭满案。③戴宗绝蠢,这个没头贴子如何便救得二人性命。④戴宗没头帖子极没意思,若非梁中书、王太守,几送卢俊义、石秀性命,蠢人蠢人。金圣叹:①戴宗是中下人物,除却神行,一件不足取。②无紧要,尚回不在家;安有有紧要,反望其出来耶?戴宗徒知紧要之紧要,而不知世上之所谓紧要,乃山中之所谓扯淡,真可笑,亦可哀也。袁无涯:①见书才拜,戴宗
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李逵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他是沂州沂水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从牢中逃了出去,但得到了赦免,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为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欲背着老母上梁山享福,但因老母在沂岭被虎所害,李逵怒杀一窝四虎。李逵臂力过人,善使一双板斧,他也是一百零八将之一,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上应天杀星。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事结束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担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复仇,便让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随后身亡。李逵是《水浒传》成书之前便已在文学作品中多次以主角身份出现的人物,但《水浒传》对其进行了很明显的加工塑造,使他成为一个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同时又鲁莽好战的性格鲜明的角色。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外貌3人物起源4人物经历5续书形象6戏曲形象7影视形象8人物评价9后世影响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逵别名:黑旋风、铁牛饰演:董子武、赵小锐、康凯性别:男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民族:汉籍贯:山东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今山东省沂水县)相关事迹:江州劫法场、沂岭杀四虎、元夜闹东京等星号:天杀星梁山排名:22兵器:鬼王斧官职:镇江润州都统制所处时代:北宋 人物外貌2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李逵真勇悍,人号铁牛儿。 人物起源3 与很多《水浒传》人物一样,梁山好汉李逵这一形象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根据《宋史》等记载,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头领有三十六人,但多数姓名并无记载。而史载两宋之交的确有一名为李逵的将领,有学者将其列入李逵可能的历史原型中,但除了年代接近和姓名相同,此李逵与《水浒》之李逵并无任何相符合之处。而在宋元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最早出现了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其中包括了“黑旋风李逵”。在大约同一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李逵也作为宋江部下之一出现,但并无专门情节。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在元杂剧中,李逵的形象很快丰满起来,现存的资料显示,与水浒故事相关的剧目中,以李逵为主角的占据极大比重。著名的剧目包括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等。总体来说,前期的剧目中,李逵多为风流才子形象,后期的形象则逐渐趋近于“憨傻大汉”。这一演变,为《水浒传》中的李逵形象 人物经历4 《水浒传》中的李逵,是这一文学形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以下情节是根据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概括的。其他现存版本中,起源较早的百回本内无征田虎、王庆部分,简本(文简事繁本)系统中的征田虎王庆部分与《水浒全传》不同(一般认为“全传”本是根据简本改编),金圣叹评本(70回本)无大聚义后情节。李逵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家中有老母及一兄长名为李达。李逵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遇到赦宥,流落在江州。在江州大牢里当一个小牢子,与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院长“神行太保”戴宗相熟。宋江因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与戴宗相见。在戴宗的引荐下,李逵认识了之前慕名已久的宋江。宋江借十两银子给李逵拿去赌,李逵对其慷慨极为拜服。紧接着,三人又到琵琶亭饮酒,宋江要吃鲜鱼,李逵便去讨,却听说要等鱼牙主人来了才能卖。李逵因此发怒,后来鱼牙主人“浪里白条”张顺见他捣乱,便与他厮打起来,从陆上打到水中,直到宋江、戴宗来叫停。从此张顺也与 续书形象5 李逵在《水浒传》70回本(金圣叹评本)的各种续书中都延续了原著里鲁莽、直率、勇猛的特点。李逵有出场的70回本续书包括了《荡寇志》《残水浒》《水浒新传》《贼三国》等。其中在《荡寇志》中,李逵是在梁山被荡平过程中没有阵亡,最终被押赴汴京处死的少数好汉之一。至于百回本续书,因李逵已饮毒酒身亡,无法再次出场。但是明末清初陈忱的百回本续书《水浒后传》中,李逵与宋江、花荣一同在李俊梦中。续书中李逵的具体结局如下:《荡寇志》:于汶河渡被召圻、高梁、唐猛协擒,押赴京城凌迟处死。《残水浒》:与王英吵架时因暴出杀死扈家老小之事,扈三娘知道后趁他在后泊洗澡时将他射死并砍下他的人头。《贼三国》:攻邺城时被典满擒住,绑在城上作为要挟宋军的人质。但他至死骂不绝口,无一字呻吟。最终被曹兵乱刀任人宰割,血肉模糊,惨毙城上。《水浒中传》:授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临死前恐他谋反,请他去楚州服毒酒。他吃酒后头昏,宋江让他去睡了个半 戏曲形象6 李逵是元杂剧中的重要角色,但在《水浒传》成书后,因为书中塑造出相当数量形象生动的人物,而李逵的形象也逐渐定型为文化程度较低的鲁莽汉子,所以在后来根据《水浒传》改编的水浒戏中,李逵的显要程度有所降低。但也仍是较重要的角色。如在明代杂剧《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中,李逵担任梁山军征辽先锋,戏份、唱词较多。在清朝至近现代的戏曲中,也有不少以李逵为主角或重要配角的剧目,其中多数直接来源于《水浒传》情节。以京剧为例,就有《闹江州》《丁甲山》《李逵探母》《黑旋风李逵》《李逵大闹忠义堂》等著名剧目或名段,情节基本集中在江州劫法场到李逵下山接母部分,或大聚义之后的杀冒充宋江抢民女者的情节(即”李逵负荆“故事)。在京剧中,李逵属于架子花脸,表演中重念白和工架,唱腔不多。京剧名家袁世海即很擅长李逵戏。 影视形象7 2017小戏骨水浒传赵晨翔1972邵氏《水浒传》、1975邵氏《荡寇志》樊梅生《荡寇志》取材于原著征方腊故事,与俞万春同名小说无关。此版李逵结局改为征方腊后为邓元觉所杀。1973日本NTV《水浒传》大前均该版李逵以乳名“铁牛”作为大名出现在演员表中1976TVB《逼上梁山》刘国诚此版李逵出场剧情有所改动1983山东版《水浒传》董子武、赵重光《李逵》单元为董子武,《宋江》单元为赵重光1984《浪子燕青》徐学礼根据袁阔成评书《水泊梁山》改编,剧情与原著差别较大1989电影《鼓上蚤传奇》张利华根据袁阔成评书《时迁大闹大名府》改编1992TVB《水浒英雄传》骏雄此版李逵剧情有所改动1998央视《水浒传》赵小锐公认的最经典版本1999电影《李逵传奇》徐锦江2008《龙虎山客栈》金柯2011新版《水浒传》康凯2013长城影视《武松》池程该版李逵结局最忠实原著2016电影《小旋风柴进之逼上梁山》赵秋生 人物评价8 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历代评论者评论《水浒传》中的李逵时,角度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肯定李逵的天真、直率、极质朴的道德观念及反抗意识,如:李卓吾:李逵者,梁山泊第一尊活佛也,为善为恶,彼俱无意。金圣叹: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毛泽东:李逵什么也没有学,仗打得很好,岳飞也不是什么地方毕业。顾学颉:(李逵)憨直、淳朴、鲁莽、富于反抗性和同情心。牟宗三:此中之人物以武松、李逵、鲁智深为无曲者之典型,而以宋江、吴用为有曲者之典型。就《水浒传》言之,自以无曲者为标准。无曲之人物是步步全体呈现者,皆是当下即是者。吾人观赏此种人物亦必须如如地(assuch)观之。如如地观之所显者即是如是 后世影响9 李逵形象从元杂剧开始广泛流传于世,《水浒传》成书后更确定了他的基本造型、经历和性格。从此以后,李逵这一形象对中国文学和民间语汇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方面,《水浒传》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类型的鼻祖。而李逵这一形象为后世这一类型的小说中的“莽汉”形象树立了一个范本,牛皋、孟良、焦赞、程咬金、齐国远等角色虽各有不同之处,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李逵形象的影响。而在民间话语当中,李逵也常常成为直率粗鲁大汉的代名词。此外,“真假李逵”一段故事,影响也颇为广泛,人们常常用“李逵”与“李鬼”比喻真货和假货。
穆弘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没遮拦,江州人氏,原为揭阳镇富户,是当地一霸。后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二十四位,上应天究星,担任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死于杭州,追封忠武郎。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出处考究4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穆弘其他名称:没遮拦饰演:王永泉、孙晓飞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性别:男国籍:北宋民族:汉籍贯:江州揭阳镇首次登场:第三十七回梁山排名:24星号:天究星梁山职司: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追封:忠武郎 人物经历2 穆弘是江州揭阳镇人氏,出身富户,武艺高强,性情暴烈,人称没遮拦。江州揭阳一带有三霸,揭阳岭上以李俊、李立为一霸,浔阳江中以张横、张顺为一霸,而揭阳镇上则以穆弘与兄弟穆春为一霸。穆弘兄弟在镇上横行霸道,连官府都头都受其支配。二人曾规定,外地人若想在镇上谋生,必须先到穆家庄拜谒。宋江刺配江州时,在揭阳岭与李俊结拜,而后途经揭阳镇,恰巧遇到薛永在街头卖艺。穆家兄弟因薛永未来拜谒,已吩咐镇上百姓不准打赏。宋江不明情况,打赏薛永五两银子。穆春恰巧在场,便欲出手教训宋江,却被薛永从背后撂倒。他怀恨而去,还吩咐镇上百姓,不许他们容留宋江。宋江与薛永分别后,在镇上找不到客店投宿,误投穆家庄,被穆太公收留。穆春率人赶到薛永居住的客店,将薛永抓走痛打,准备次日将其沉江,而后返回家中,要寻穆弘一同去捉宋江。宋江得知真相,仓惶逃走。穆弘与穆春率庄客追赶,一直追到浔阳江边。宋江情急之下,又误上张横的黑船,差点被谋财害 出处考究3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三十六部下中有“没遮拦穆横”,便是穆弘的原型。而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穆弘亦在其中,赞言为“山没太行,茫无畔岸。虽没遮拦,难离火伴”。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应是穆弘这一形象可考的较早出处。今本《水浒》中,穆弘虽名位崇高,却缺乏可述之事,很可能与小说的成书流传过程有关。有研究者认为,穆弘在原本《水浒》中有一番作为,名次相应的排的很高。但在原本被改编成今本的过程中,编写者删除了穆弘的故事,对他的名次职务却未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致产生名实不符的矛盾情形。 人物评价4 面似银盆身似玉,头圆眼细眉单。威风凛凛逼人寒。灵官离斗府,佑圣下天关。武艺高强心胆大,阵前不肯空还。攻城野战夺旗幡。穆弘真壮士,人号没遮拦。穆弘在原著中出场不多,形象较为模糊,因此很少被历代名家所点评。现代对穆弘的评价,多侧重于他早年土豪恶霸的行径,以及在梁山名实不符的地位。知名学者马幼垣曾著有《土豪恶霸穆弘穆春》、《三论穆弘》两篇文章,对这两方面分别加以论述。现代读者多认为,穆弘武艺平平,战绩平平,之所以能在梁山占据高位,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他对梁山的财力支持,二是宋江嫡系心腹的身份。但也有观点认为,穆弘其实深藏不露,是真正的狠角色。他能在好汉云集的揭阳镇与李俊、张横分庭抗衡,便足以证明绝非等闲之辈。甚至有观点认为他“马步水战三栖全能”。
阮小二,绰号“立地太岁”,一百零八将之一,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梁山四寨水军头领第二位,水性一绝,上应天剑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个个武艺出众,义气当先,敢为兄弟赴汤蹈火。赤发鬼刘唐浪迹江湖,探听到生辰纲消息,吴用说服阮氏三兄弟撞筹,与晁盖一起,在黄泥冈用蒙汗药麻倒杨志,智取了生辰纲。济州府派何涛到城县捉拿晁盖等,幸亏有宋江事先通知,众好汉避到石碣村,官军追到时,被阮小二兄弟在芦苇港全部消灭干净。高俅等几次攻打梁山泊,阮小二兄弟率水军大出风头,建立奇功伟业。征方腊时在乌龙岭水路兵败自刎。死后追封忠武郎。 目录 1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阮小二别名:立地太岁饰演:刘卫华、赵帅性别:男登场作品:《水浒传》国籍:北宋民族:汉籍贯:山东巨野县相关事迹: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梁山排名:27星号:天剑星弟弟:阮小五、阮小七兵器:玄铁霸王刀追封:忠武郎
张横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船火儿,江州人氏,原为浔阳江艄公,与弟弟张顺同为当地一霸。后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二十八位,上应天竟星(一作天平星),职司为水军头领。征方腊时病死于杭州,追封忠武郎。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出处考究4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横其他名称:船火儿饰演:兰恭英、刘科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性别:男国籍:北宋民族:汉籍贯:江州小孤山首次登场:第三十七回弟弟:张顺原职:浔阳江艄公梁山排名:28星号:天平星(百回本作天竟星)梁山职司:四寨水军头领追封:忠武郎 人物经历2 张横是江州人氏,长于小孤山下,在浔阳江做撑船艄公,绰号船火儿。他和弟弟张顺同霸浔阳江,常在摆渡到江心时杀人劫财,与揭阳岭李俊、揭阳镇穆弘兄弟合称揭阳三霸。后来,张顺到江州做卖鱼牙子,张横便独自在江边摆渡做私商。宋江刺配江州时,在揭阳岭与李俊结拜,却在揭阳镇得罪了穆弘兄弟,被穆家兄弟率庄客追至浔阳江边,慌乱之下上了张横的黑船。张横不顾穆弘的呼唤,撑船驶离,却在宋江庆幸之时突然翻脸,要夺取财物,并逼宋江跳江。李俊恰巧撑船碰见,将宋江救下。张横这才得知宋江身份,忙拜倒赔罪,并托宋江捎信给弟弟张顺。穆弘也与宋江化敌为友。宋江到江州后,依靠张横的书信,结识了张顺。后来,宋江醉酒题反诗,遭黄文炳告发,与戴宗被判斩首,却被李逵以及梁山泊十七位头领劫法场救出。张横与李俊、穆弘等人也驾船赶赴江州,要营救宋江,却在江边白龙庙与宋江等人相遇,后参与白龙庙聚义。大闹无为军后,张横随宋江入伙梁山。祝家庄之战后,张横与 出处考究3 南宋初年,太行山一带有义士张横,曾聚众抗金。小说《水浒传》中的张横或有糅合其形象。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三十六部下中有“火船工张岑”、“一丈青张横”,此外还提到海贼李横,都有可能是张横的原型。《大宋宣和遗事》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而在被认为是《水浒传》另一雏形或蓝本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张横亦在其中,绰号为“船火儿”。作者龚开还附有赞言:“太行好汉,三十有六,无此火儿,其数不足。”船火儿,即摇橹船夫。《宋会要辑稿》第一百八十三册:“每只合销梢工四人,摇撸四枝,用火儿四名。”北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江南一节使,召相者,命内子立群婢间,令辩之,相者云:‘夫人额上,自有黄气。’群婢皆窃视,然后告之。柁工火儿杂立,使辩何者是柁人,云面上有水波纹,亦用此术。”可见两宋时,除了舵工以外,其他的船工都可称为“火儿”。也有人认为,“火”通“伙”,是指同一职业者的小头目。“船火儿” 人物评价4 七尺身躯三角眼,黄髯赤发红睛。浔阳江上有声名。冲波如水怪,跃浪似飞鲸。恶水狂风都不惧,蛟龙见处魂惊。天差列宿害生灵。小孤山下住,船火号张横。金圣叹:阮小二、阮小五、张横、张顺,都是中上人物。李卓吾:张横、阮小七真是忠义,若定要计算利害,如何做得,可恨俗人专以成败相人也。
张顺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浪里白条,江州人氏,早年与哥哥同霸浔阳江,后到江州做渔牙。他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三十位,上应天损星,职司为水军头领,在对抗官军的水战中生擒高俅。征方腊时战死于杭州涌金门,因“魂捉方天定”有功,追封金华将军。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人物外貌4出处考究5原著赞诗6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顺其他名称:浪里白跳、浪里白条饰演:张亚坤、魏炳桦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性别:男所处时期:北宋民族:汉籍贯:江州小孤山职业:水军头领相关事迹:活捉黄文炳、擒拿牛邦喜、魂捉方天定等追封:金华将军星号:天损星排名:30哥哥:张横 人物经历2 张顺是江州人氏,“生在浔阳江边,长在小孤山下”,因生得白如雪练,水性精熟,人称浪里白条(金圣叹本作浪里白条)。他能“没得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与哥哥张横在浔阳江边做私渡,常在摆渡到江心时杀人劫财。江州揭阳一带有三霸,揭阳岭上以李俊、李立为一霸,揭阳镇上以穆弘、穆春为一霸,浔阳江中则以张横、张顺为一霸。后来,张顺到江州城做卖鱼牙子,张横便独自在江边摆渡。宋江刺配江州时,在揭阳岭结识李俊,又在浔阳江结识张横。张横托宋江捎家书给张顺。宋江在江州牢城结识两院押牢节级戴宗与小牢子李逵,同到城中酒楼饮酒。李逵因席间缺少鲜鱼下酒,便到江边向渔人讨要活鱼。但渔人却因渔牙未来,不肯开舱卖鱼,惹得李逵大闹鱼行。张顺赶到鱼行,见李逵闹事,便与他厮打起来。他在陆上不敌李逵,便将李逵激到船上动手。二人由船上打到水中,引得江边三五百人齐声喝彩。李逵终因不谙水性,被张顺灌了一肚皮水。宋江赶来劝架,得知张顺身 人物外貌3 书中外貌描写:李逵看那人时,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纪,三柳掩口黑髯;头上裹顶青纱万字巾,掩映着穿心红一点髾儿;上穿一领白布衫,腰系一条绢搭膊;下面青白袅脚多耳麻鞋;手里提条行秤。……李逵回转头来看时,便是那人,脱得赤条条地,匾扎起一条水裩儿,露出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头上除了巾帻,显出那个穿心一点红俏髾儿来。 出处考究4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张顺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而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张顺亦在其中,赞言为“雪浪如山,汝能白跳。愿随忠魂,来驾怒潮”。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程穆衡《水浒传注略》:“原本作浪里白跳,跳,平声,音条。见《前汉书》及昌黎诗。五代及宋凡军行,前军之前俱有踏白队,所以踏伏,候望敌之远近众寡。《通鉴》:天复三年,朱全忠遣左踏白指挥使王枟攻密州,是其证也。因俗语以踏为跳,故踏白将亦谓之白跳将(谓足踏为跳,今人尚然,如跳大头,跳狮子之类)。浪里白跳者,言不于陆地为踏白将,而于浪里跳白也。语最新奇,今俗本自不能解,竟改作条,虽亦知条跳同音,而白跳之出处晦焉,且亦不知白条之无解也。”在《大宋宣和遗事》(讲史话本,宋代无名氏作,被后人称作《水浒传》的蓝本),用的就是“浪里白跳”这个版本;南宋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也用了“浪里白跳”。不过 原著赞诗5 万里长江东到海,内中一个雄夫。面如傅粉体如酥。上山剜虎目,入水拔龙须。七昼波心能暗伏,水晶宫偷得明珠。翻江搅海勇身躯。人将张顺比,浪里白跳鱼。东去长江万里,内中一个雄夫。面如傅粉体如酥,履水如同平土。胆大能探禹穴,心雄欲摘骊珠。翻波跳浪性如鱼,张顺名传千古。 影视形象6 1972年电影《水浒传》,李修贤饰演张顺。1973年电视剧《水浒传》,长谷川明男饰演张顺。1975年电影《荡寇志》,李修贤饰演张顺。1983年电视剧《水浒传》,韩义强(《宋江》单元为张剑锋)饰演张顺。1998年电视剧《水浒传》,张亚坤饰演张顺。2011年电视剧《水浒传》,魏炳桦饰演张顺。2012年电视剧《武松》,杨国平饰演张顺。
杨雄,男,汉族,1953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1月参加工作,学历研究生,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治协商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履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杨雄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53年11月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人物履历2 1985年0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任:上海市经济研究中心副处长,上海实事公司综合信息部副经理,上海市计委长远计划综合处副处长、处长,上海市计委主任助理兼计划投资处处长,上海市计委副主任,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航空公司董事长、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2001.02——2003.02,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2003.02——2007.05,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2007.05——2008.01,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2008.01——2012.05,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2012.05——2012.12,上海市常务副市长2012.12——2013.01,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2013.01——2017.01,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人民
解珍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两头蛇,原是登州猎户。他与弟弟解宝因猎虎被地主毛太公陷害入狱,后越狱反登州,上梁山入伙。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三十四位,上应天暴星,职司为步军头领。征方腊时战死于乌龙岭,追封忠武郎。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出处考究4人物外貌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解珍其他名称:两头蛇饰演:李维开1975版《荡寇志》 谷伟1983版《水浒传》 孔庆元1998版《水浒传》 龚朝2009版《母大虫顾大嫂》 张梓宸2011版《新水浒传》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性别:男首次登场:第四十九回籍贯:登州原职:猎户武器:浑铁点钢叉梁山排名:34梁山职司:天暴星步军头领星号:天暴星 人物生平2 解珍是登州人氏,出身猎户家庭,武艺高强,绰号两头蛇。他自幼父母双亡,未曾婚娶,与弟弟解宝以打猎为生。兄弟二人都使浑铁点钢叉,擅长穿山越岭,捕兔逐鹿,更敢上山擒虎,是登州第一号猎户。登州知府听闻城外山上有猛虎出没,便拘集全州猎户,委以杖限文书,责令三天内捉住老虎。解珍兄弟在山上埋下窝弓药箭,苦守三天两夜,终于在最后一日的五更时分捕中老虎。老虎中了药箭后带箭逃走,竟然滚落山下,落到地主毛太公家的后园之中。毛太公便让儿子毛仲义将老虎解送州府,以邀功请赏。解珍兄弟下山寻找毛太公,讨取老虎。毛太公先用缓兵之计,请二人用早膳,然后才带他们去后园。后园此时虽早已收拾停当,但仍被解宝发现痕迹,提出质疑。毛太公既不承认,也不肯让二人搜寻。解宝寻虎不着,心头火起,便动手打砸,解珍也跟着动手。二人打碎厅前桌椅,见庄中已有准备,便抢步出庄,称要到州里报官打官司。毛仲义将老虎解到州府后,又带公差来捉解珍兄弟,正好在庄 出处考究3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三十六人,多数并无名字记载,解珍成为宋江部下最早见于宋元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宋江三十六人赞》是《水浒传》蓝本之一,其中解珍的赞词为“左齿右噬,其毒可畏。逢阴德人,杖之亦毙”。而在被认为是《水浒传》另一蓝本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则没有解珍的名字。两头蛇,通称枳首蛇,多产自岭南地区,系无毒蛇,因其尾部圆钝,有与颈部相似的黄色斑纹,且能头尾行进,故俗称“两头蛇”。《白泽图》:“故泽之精,名曰冕,其状蛇身两头,又枳首蛇,一头有口眼,一头无,两头皆能行。”《尔雅·释地》:“中有枳首蛇焉。”郭璞注:“岐头蛇也。或曰:今江东呼两头蛇,为越王约发,亦名弩弦。”在古代传说中,两头蛇被认为是不祥之物,见到会有灾殃。元杂剧多以两头蛇与双尾蝎并提。关汉卿《邓夫人苦痛哭存孝》:“一个是康君立,双尾蝎侵入骨髓;一个是李存信,两头蛇谗言佞语。”杨景贤《马丹阳度脱刘行首》:“他母亲狠似那双尾蝎, 人物外貌4 书中外貌描写:那哥哥七尺以上身材,紫棠色面皮,腰细膀阔。 人物评价5 《临江仙》虽是登州搜猎户,忠良偏恶奸邪。虎皮战袄鹿皮靴。硬弓开满月,强弩蹬撶车。浑铁钢叉无敌手,纵横谁敢拦遮。怒时肝胆尽横斜。解珍心性恶,人号两头蛇。《西江月》世本登州猎户,生来骁勇英豪。穿山越岭健如猱,麋鹿见时惊倒。手执莲花铁镗,腰悬蒲叶尖刀。豹皮裙子虎筋绦,解氏二难年少。《鹧鸪天》虎皮磕脑豹皮裩,衬甲衣笼细织金。手内钢叉光闪闪,腰间利剑冷森森。冲剑窟,入刀林。弟兄端的有胸襟。两只盖地包天胆,一对诛龙斩虎人。余象斗:解珍兄弟杀毛太公一家,乃太公自取其祸,天理报然。李卓吾:此内尽有不必死而死之人,如解珍、解宝等是也。两人原是自讨死,不足惜也。现代读者多认为,解珍兄弟只因一只老虎,便被恶霸勾结官府置之死地,到了生死关头都不知道托亲戚帮忙营救,可见二人虽然绰号吓人、模样凶悍,但本质上也只是老实巴交的深山猎户,可算是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解珍兄弟能进入天罡星行列,历来备受争议。有观点从阴谋论、派系论
石秀,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江南人氏,自幼父母双亡,流落蓟州卖柴度日,有一身好武艺,又爱打抱不平,外号“拚命三郎”。在蓟州街头因打抱不平与杨雄结拜为兄弟。三打祝家庄,石秀故意让孙立捉住,混入庄内作了内应。卢俊义被困大名府即将杀头,石秀一人跳楼劫法场,救了卢俊义的性命。因为不认识城中的道路,被梁中书所拿,与卢俊义一同被打入死牢。梁山人马攻打大名府后救出石秀、卢俊义。石秀做了梁山第八名步军头领,与杨雄驻守西山一带,一百零八将之一,梁山好汉排座次时第三十三位,上应天慧星。在征讨方腊时与史进、杨春等六人在昱岭关被方腊帐下大将庞万春射杀,死后追封“忠武郎”。他的英勇事迹《智杀裴如海》、《大闹翠屏山》、《探祝家庄》等通过评书、戏曲等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出处考究4人物评价5后世影响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石秀其他名称:拼命三郎饰演:杨凡、刘冠翔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性别:男国籍:北宋民族:汉籍贯:金陵建康(今南京)梁山职司:步军头领梁山排名:33星号:天慧星追封:忠武郎 人物经历2 石秀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石秀原籍为金陵建康府,专好打抱不平,江湖人称“拼命三郎”。后随叔父到北地倒卖羊马,不巧叔父中途病死而生意亏本,便流落到蓟州,靠打柴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石秀结识杨雄,当时杨雄被踢杀羊张保和两个小混混逼住,“动挥不得”,幸亏石秀出手把张保一伙全打倒了。石秀的出手惊动正好路过的戴宗、杨林。戴宗看石秀的功夫不错,有意接纳,试图为梁山招募石秀。于是戴、杨两人就拉石秀到酒馆里喝两杯。石秀知道了对方身份是梁山好汉戴宗、杨林。但是石秀婉拒了戴宗的请求,不过也为将来石秀上梁山打下了伏笔。石秀帮了杨雄后,杨雄十分感激,有心结交,找到石秀,表达谢意。石秀知道杨雄的身份,于是就报出自己的家世,并说我这个人路见不平,就要舍命相助,所以人称拼命三郎。杨雄看石秀一表人才,又武艺高强、为人仗义,于是就建议结拜为兄弟。石秀欣然同意,遂与杨雄结为义兄弟。与杨雄结交后,杨雄的老丈人 出处考究3 《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三十六人中有弃命二郎(有的版本称作三郎)石秀。在宋元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写到:石秀拼命,志在金宝,大似河魨,腹果一饱。而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应是石秀这个人物形象可考的较早出处。 人物评价4 赞诗120回本:匣里龙泉争欲出,只因世有不平人。旁观能辨非和是,相助安知疏与亲。身似山中猛虎,性如火上浇油。心雄胆大有机谋,到处逢人搭救。全仗一条杆棒,只凭两个拳头。掀天声价满皇州,拚命三郎石秀。100回本:路见不平真可怒,拔刀相助是英雄。那堪石秀真豪杰,慷慨相投入伙中。金圣叹:杨雄与石秀,是石秀写得好。然石秀便是中上人物,杨雄竟是中下人物。余象斗:观石秀路见不平,真可为拚命三郎矣。李卓吾:拚命三郎是个汉子,一刀两段,再无葛藤,却又翟霸,所称智勇足备者非耶,杨雄一见便认他为弟,亦自具眼,到底得他气力。豪杰相逢,多是如此。若是道学先生,便有多少瞻前顾后。袁无涯: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石秀侠气,杨雄知人,为两得之。王望如:病关索,押狱刽子手:拚命三郎,流落蓟州,负薪为活。途中邂逅,辄为解纷;邀异姓而同居,执路人如手足,绿林市井间每多此义气,若荐绅先生,则对面九嶷山矣! 后世影响5 《水浒传》中石秀的绰号“拼命三郎”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
燕青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户卢俊义的心腹家仆,随卢俊义上梁山。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在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三十六位,上应“天巧星”,担任步军头领。曾在东京李师师处面见宋徽宗,促成梁山招安。征方腊后退隐江湖。而在水浒续书《水浒后传》中,燕青参与抵抗金军入侵,后在海外辅佐李俊创立基业,是书中主角之一。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出处考证4首次出场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燕青其他名称:燕小乙、浪子饰演:王光辉、严宽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性别:男国籍:北宋民族:汉籍贯:北京大名府出身:家仆首次登场:第六十一回星号:天巧星兵器:齐眉杆棒、川弩短箭梁山位次:第三十六位梁山职司:步军头领追封:忠武郎 人物经历2 燕青是北京大名府人氏,自幼父母双亡,由卢家抚养长大,是卢俊义的心腹家仆。他外形俊俏,姿质风流,遍体花绣,善用弩箭,精通相扑,武艺高强,身手敏捷,赤胆忠心,聪明伶俐,灵活且灵巧,更兼多才多艺,吹弹唱舞、各路乡谈、诸行百艺,无有不精。宋江继任梁山寨主后,为壮大梁山声势,派军师吴用去赚卢俊义上山。吴用假扮算命先生,混入卢府为卢俊义算命,称其将有血光之灾,需去东南一千里外躲避,方可脱难。卢俊义深信不疑,欲带管家李固前往泰安州经商,以避灾祸,并留燕青看管家中库房。燕青极力劝阻,认为前往泰安州必经梁山泊,路上不安全。他还指出,算命先生定是梁山中人,是要诓骗卢俊义上山,只可惜当时自己不在。卢俊义不听。燕青又要随行前去,卢俊义仍旧拒绝。卢俊义经过梁山时,遇到埋伏,最终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上山。宋江留卢俊义小住,将李固放回,还对他谎称卢俊义已在山寨落草。李固与卢俊义的妻子贾氏早有私情,便借机向官府告发,与贾氏霸 出处考证3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燕青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燕青亦在其中,赞言为“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而元杂剧水浒戏中,燕青也有出现,其中包括《同乐院燕青博鱼》、《燕青射雁》、《梁山七虎闹铜台》、《鲁智深喜赏黄花峪》、《豹子和尚自还俗》等。在这些剧目中,燕青已作为梁山头领登场。也有人认为,燕青的原型为太行山忠义军将领梁兴(梁青)梁小哥,或有糅合其形象。宋代的“浪子”是指游手好闲、风流倜傥、浪迹青楼妓馆的公子哥儿。如《宋史·李邦彦传》载:“邦彦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然生长闾阎,习猥鄙事,应对便捷,善讴谑,能蹴鞠。每缀街市俚语为辞曲,人争传之,自号‘李浪子’。”而《三朝北盟会编》、《古今词话》、《文山先生集》中也有很多此类记载。而根据《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龚开赞词可知,燕青的早期形象就是 首次出场4 卢员外看了一遭,便道:“怎生不见我那一个人?”说犹未了,阶前走过一人来。但见: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纪,三牙掩口细髯,十分腰细膀阔。带一顶木瓜心攒顶头巾,穿一领银丝纱团领白衫,系一条蜘蛛斑红线压腰,着一双土黄皮油膀夹靴。脑后一对挨兽金环,护项一枚香罗手帕,腰间斜插名人扇,鬓畔常簪四季花。这人是北京土居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卢员外家中养的他大。为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俊义叫一个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一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不则一身好花绣,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更且一身本事,无人比的: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并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间入城,少杀也有百十个虫蚁。若赛锦标社,那里利物,管取都是他的。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本身姓燕,排行第一,官名单讳个青字。北 人物评价5 《沁园春》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驰名。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听鼓板喧云,笙声嘹亮,畅叙幽情。棍棒参差,揎拳飞脚,四百军州到处惊。人都羡英雄领袖,浪子燕青。《七古》罡星飞出东南角,四散奔流绕寥廓。徽宗朝内长英雄,弟兄聚会梁山泊。中有一人名燕青,花绣遍身光闪烁。凤凰踏碎玉玲珑,孔雀斜穿花错落。一团俊俏真堪夸,万种风流谁可学。锦体社内夺头筹,东岳庙中相赛博。功成身退避嫌疑,心明机巧无差错。世间无物堪比论,金风未动蝉先觉。《七律》燕青心胆坚如铁,外貌风流却异常。花柳曲中逢妓女,洞房深处遇君王。只因姓字题金榜,致使皇恩降玉章。持本御书丹诏去,英雄从此作忠良。话说这燕青,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余象斗:①观燕青苦不与主归家,言缘门求乞之情,闻者痛然。嗟夫!夫真义仆
解宝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双尾蝎,原是登州猎户。他与兄长解珍因猎虎被地主毛太公陷害入狱,后越狱反登州,上梁山入伙。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三十五位,上应天哭星,职司为步军头领。征方腊时战死于乌龙岭,追封忠武郎。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出处考究4人物外貌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解宝其他名称:双尾蝎饰演:曾永佳1975版《荡寇志》 郑健国1983版《水浒传》 韩福利1998版《水浒传》 沈凌2009版《母大虫顾大嫂》 杜鹏2011版《新水浒传》登场作品:《水浒传》及其衍生作品性别:男首次登场:第四十九回国籍:北宋籍贯:登州原职:猎户武器:浑铁点钢叉梁山排名:35梁山职司:步军头领星号:天哭星 人物生平2 解宝是登州人氏,出身猎户家庭,武艺高强,绰号双尾蝎。他自幼父母双亡,未曾婚娶,与兄长解珍以打猎为生。兄弟二人都使浑铁点钢叉,擅长穿山越岭,捕兔逐鹿,更能上山擒虎,是登州第一号猎户。登州知府听闻城外山上有猛虎出没,便拘集全州猎户,委以杖限文书,责令三天内捉住老虎。解宝兄弟在山上埋下窝弓药箭,苦守三天两夜,终于在最后一日的五更时分捕中老虎。老虎中了药箭后带箭逃走,竟然滚落山下,落到地主毛太公家的后园之中。毛太公便让儿子毛仲义将老虎解送州府,以邀功请赏。解宝兄弟下山寻找毛太公,讨取老虎。毛太公先用缓兵之计,请二人用早膳,然后才带他们去后园。后园此时虽早已收拾停当,但却被解宝发现痕迹,提出质疑。毛太公既不承认,也不肯让二人搜寻。解宝寻虎不着,心头火起,便动手打砸,解珍也跟着动手。二人打碎厅前桌椅,见庄中已有准备,便抢步出庄,称要到州里报官打官司。毛仲义将老虎解到州府后,又带公差来捉解宝兄弟,正好在庄 出处考究3 南宋初年,有济州山口贼解宝,后被韩世忠剿平。小说《水浒传》中的解宝或有糅合其形象。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三十六人,多数并无名字记载,解宝成为宋江部下最早见于宋元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宋江三十六人赞》是《水浒传》蓝本之一,其中解宝的赞词为“医师用蝎,其体实全。反其常性,雷公汝嫌”。而在被认为是《水浒传》另一蓝本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则没有解宝的名字。蝎,通常皆是单尾蝎,尾钩有剧毒。根据清王开沃《水浒传补注》所引《墨憨斋笑录》记载,徐州、邳州一带的蝎子,尾有双钩,左钩螫则全身疼,右钩螫则半身疼,谚语有云:“徐州不打春,邳州不开门,若还打春与开门,两尾蝎子咬杀人。”元杂剧多以两头蛇与双尾蝎并提。关汉卿《邓夫人苦痛哭存孝》:“一个是康君立,双尾蝎侵入骨髓;一个是李存信,两头蛇谗言佞语。”杨景贤《马丹阳度脱刘行首》:“他母亲狠似那双尾蝎,心毒似两头蛇。”佚名《百花亭》:“他狠毒呵似两头蛇,乖劣呵浑 人物外貌4 书中外貌描写:那个兄弟解宝,更是利害,也有七尺以上身材,面圆身黑,两只腿上刺着两个飞天夜叉。 人物评价5 《西江月》性格忘生拚命,生来骁勇英豪。赶翻麋鹿与猿猱,杀尽山中虎豹。手执莲花铁镋,腰悬蒲叶尖刀。腰间紧束虎筋绦,双尾蝎英雄解宝。《西江月》世本登州猎户,生来骁勇英豪。穿山越岭健如猱,麋鹿见时惊倒。手执莲花铁镗,腰悬蒲叶尖刀。豹皮裙子虎筋绦,解氏二难年少。《鹧鸪天》虎皮磕脑豹皮裩,衬甲衣笼细织金。手内钢叉光闪闪,腰间利剑冷森森。冲剑窟,入刀林,弟兄端的有胸襟。两只盖地包天胆,一对诛龙斩虎人。余象斗:解珍兄弟杀毛太公一家,乃太公自取其祸,天理报然。李卓吾:此内尽有不必死而死之人,如解珍、解宝等是也。两人原是自讨死,不足惜也。现代读者多认为,解宝兄弟只因一只老虎,便被恶霸勾结官府置之死地,到了生死关头都不知道托亲戚帮忙营救,可见二人虽然绰号吓人、模样凶悍,但本质上也只是老实巴交的深山猎户,可算是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解宝兄弟能进入天罡星行列,历来备受争议。有观点从阴谋论、派系论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是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