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利仁荣简介

野利仁荣简介

野利仁荣(?~1042),西夏大臣、学者,西夏文字的主要创制者,党项族野利部人。野利仁荣一生的重要贡献,就是遵照李元昊的意见,仿照汉字特点,创制出党项族历史上特有的蕃书,即西夏文。被西夏夏仁宗、李仁孝追封为广惠王。他学识渊博,精通历史,在西夏作出了很多的贡献。把《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译成西夏文,为推广西夏文字,发展西夏文化做出很大贡献。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简介3历史贡献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野利仁荣国籍:中国—西夏民族:党项族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042年职业:西夏大臣主要成就:创制西夏文 生平简介2 野利仁荣(?~1042)西夏开国重臣。西夏景宗李元昊皇后野利氏疏族。他学识渊博,熟悉历史。西夏建国前后创制典章制度,多参与谋国,曾建议根据西夏境“蕃汉杂处、好勇喜猎”的特点,“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平以刑赏”,使“民乐战征,习尚刚劲”,对景宗规定各种制度有重大影响。大庆元年(1036)秉承景宗旨意创造蕃书(见西夏文),成十二卷,字形方整,笔画繁复。群臣上表称颂,景宗遂下令改元,确定为国字,颁行境内。又设蕃汉二字院,分别掌管与宋朝、吐蕃、回鹘等王朝的文字往来。野利仁荣是党项民族的精英,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他坚决反对“用夏变夷”,即用汉文化取代党项民族文化的全盘汉化方针。他认为“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昔商鞅峻法而国霸,赵武胡服而兵强。国家表里山河,蕃汉杂处,好勇喜猎,日以兵马为务,非有礼乐诗书之气也。惟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其刑赏,则民乐战征,习尚刚劲,可以制中国,驭戎夷 历史贡献3 野利仁荣一生的重要贡献,就是遵照元昊的意见,仿照汉字特点,创制出党项族历史上特有的蕃书,即西夏文。他奉命演绎的蕃书“成十二卷,字体形方整,类八分”,约有6000多字。西夏大庆元年(1037年),元昊下令把他所创制的“蕃书”尊为“国字”,强行在国内推广使用,规定“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在外交文书中,凡与宋朝的文书交往,采用汉蕃文并列,而与其它少数民族政权交往,则采用双方蕃文并列。野利仁荣还特别重视培养本民族的文化人才,他主持在夏国内建立蕃学,并亲自主讲蕃学,培养了不少精通蕃汉学的专门人才。野利仁荣还倾注大量心血,把汉文的《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译成西夏文,为推广西夏文字,发展西夏文化做了大量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夏国人民尊为“圣贤师”。大约创作于夏仁宗乾祐十六年(1185年)的一首名为《颁师典》的西夏文诗歌中,曾赞扬了野利仁荣造字和办学的功绩。诗歌在叙述了汉族、吐蕃族各有文字后写道

人物百科 2021-11-06
沈贵妃简介

沈贵妃简介

昭静贵妃沈氏(994年-1076年),开封太康人,宋真宗赵恒的妃嫔,宰相沈伦之孙女,光禄少卿沈继宗之女。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相关人物 基本资料1 别名:沈贵妃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出生地:开封出生日期:994年逝世日期:1076年祖父:沈伦父亲:沈继宗性格:淑德 俭朴 不奢华夫君:宋真宗赵恒 人物生平2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封才人,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正月进美人,天禧二年(1018年)九月进婕妤,乾兴元年(1022年)四月进充媛,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进昭容,宝元元年(1038年)十一月进昭仪,庆历元年(1041年)十二月进婉容,庆历四年(1044年)九月进贤妃,后进德妃。沈氏为人贤淑,俭朴不喜奢华,真宗甚为敬重。郭皇后去世后,真宗想要立沈氏为皇后,因为有人阻拦而没有结果。嘉佑七年(1062年)十二月,进贵妃。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薨,享年八十三岁,宋神宗准许出殡其家,并亲自到沈贵妃灵前祭奠,辍朝三日,赐谥号昭静。 相关人物3 其祖父沈伦沈伦,字顺仪,北宋开封府太康县人。原在嵩县、洛阳—带讲学,后汉乾祐年间(948~949年)跟随白文珂镇守陕西,后经朋友宣徽使昝居润推荐给宋太祖,被聘为州级幕府,继任滑、许、宋三镇从事,掌管财物。大祖登基后,知其廉洁耿直,任为户部郎中。建隆三年(962年)升给事中,四年任陕西转运使。太祖出兵讨伐四川,改为随军水陆转运使。成都攻破后,沈伦独居庙院,洁身粗食,坚决拒收贿赂。东归时,只带图书数卷,别无它物。太祖得知,深为钦佩。即提升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开宝六年(973年)任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管荆南、剑南水陆发运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976年)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后来太宗率真赴太原,令沈伦留守兼理开封府一切事宜。回朝后论功行赏。又加沈伦左仆射。五年监修《太祖实录》完成,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七年,因为他的同僚卢多逊犯罪,没有及时察觉上报,降为丁部尚书。不久,沈伦年老辞

人物百科 2021-11-06
杨戬简介

杨戬简介

杨戬(?—1121年),宋徽宗赵佶时期的宦官。宋徽宗即位后,非常宠信杨戬,任命他为彰化军节度使,最后官至太傅。杨戬在京东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区的州县,逼迫百姓租佃废弃的堤堰,还有荒山退滩、河水淤积之处,增收租赋,水旱之灾害也不进行蠲免,当地百姓深受其害。死后,宋徽宗追赠其为太师、吴国公。靖康初年,宋钦宗下诏追夺对杨戬所赠的官。在宋人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描写杨戬陪同宋徽宗微服私访,寻花问柳。 目录 1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1 本名:杨戬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逝世日期:1121年官职:彰化军节度使,太傅身份:宦官追赠:太师、吴国公(靖康年间追夺)

人物百科 2021-11-06
奇皇后简介

奇皇后简介

《奇皇后》是韩国MBC电视台于2013年10月28日首播的月火剧,由张英哲、郑京顺共同编剧;韩熙、李成俊导演执导,河智苑、朱镇模、池昌旭、白珍熙等联袂主演。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高丽女子奇承娘从身份低微的掌茶宫女成为元朝皇后的故事。 目录 1基本资料 2剧情简介3演职员表4角色介绍5播出信息6幕后花絮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奇皇后外文名:기황후 / Empress Ki别名:花斗类型:古装,爱情制片地区:韩国拍摄地点:韩国、中国(横店影视城)发行公司:韩国MBC电视台首播时间:2013年10月28日 - 2014年04月29日导演:韩熙、李成俊编剧:张英哲、郑京顺主演:河智苑、朱镇模、池昌旭、白珍熙集数:51 集每集长度:约 60 分钟主要奖项:第9届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在线播放平台:腾讯视频剧种:月火剧 剧情简介2 该剧讲述高丽人奇子敖的女儿奇承娘在父母被元朝丞相及其子杀害后,以高丽贡女的身份被进献给元廷,通过一系列宫廷权利斗争,从身份低微的掌茶宫女,最终成为元朝皇后的故事。(以上资料参考) 演职员表3 奇皇后演员表河智苑 饰 奇承娘配音  魏晶琦、王慧珠 角色介绍4 奇承娘(奇皇后) 演员 河智苑、玄升玟 配音 成年和少年:魏晶琦、王慧珠、日语版成年:木下纱华、少年:小林由美子 奇皇后在少时和母亲被选作成高丽贡女,被逼献进元朝工作,后来亲眼目睹母亲死于唐其势 播出信息5 奇皇后基本信息奇皇后拍摄日程奇皇后收视情况《奇皇后》韩国收视率《奇皇后》东森戏剧台收视率《奇皇后》华视收视率播出日期播放平台剧场接档被接档2013年10月28日MBC月火剧《火之女神井儿》《Triangle》2014年6月4日东森戏剧台九点档《丑八怪警报》《黄真伊》华视十点档《天下第一味》《巷弄里的那家书店》2014年10月6日东森综合台八点档《台湾一千零一个故事》《爸爸我们去哪儿》2014年6月23日有线剧集台韩剧11点《宫中残酷史:花儿的战争》《温暖的一句话》2014年6月26日八度空间未知未知未知2014年9月10日星和娱家戏剧台未知《百年遗产》《玻璃面具》2014年8月3日NHKBSPremium未知《马医》未知2014年1月23日卫星剧场未知《惊艳的她》《屋塔房王世子》2014年5月16日未知未知《大王之梦》2015年9月22日J2未知《ThreeDays》未知日期事项说明2013 幕后花絮6 横店外景2013年10月28日晚,当不少韩剧迷通过网络直播看到韩国电视剧《奇皇后》中的片头时,都惊诧了。这熟悉的宫城外景,难道不是横店吗。横店影视城官方也随后证实,《奇皇后》剧组在横店进行了十来天的密集拍摄,取景主要集中在明清宫苑和清明上河图两个景区。更改剧名《奇皇后》之前的剧名曾定为《花斗》,于2013年8月15日正式更名为《奇皇后》。该剧长达50集,由河智苑、朱镇模两位担任主演。

人物百科 2021-11-06
拖雷简介

拖雷简介

孛儿只斤·拖雷(1193—1232年),蒙古族。元朝皇帝祖先,元太祖铁木真第四子。早年参加了攻打金国和西征行动,屡立功勋。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执掌在斡难河和怯绿连河的斡耳朵、牧地和军队,尊号“也可那颜”(大官人)。成吉思汗去世后,按照“幼子守灶”的传统,担任“监国”,拥立窝阔台继位。绍定五年(1232年),率军击败金军,回军途中,突然病逝。长子蒙哥继承蒙古大汗后,谥号“英武”。元世祖忽必烈称帝,追尊皇帝,追谥景襄,庙号“睿宗”。至大二年(1309年),累谥“仁圣景襄皇帝”。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孛儿只斤·人物生平3孛儿只斤·历史评价4孛儿只斤·家庭成员5孛儿只斤·轶事典故 基本资料1 本名:孛儿只斤·拖雷别名:也可那颜、元睿宗、元景襄帝所处时代:大蒙古国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日期:1193年逝世日期:1232年10月主要成就:大蒙古国开国元勋、大蒙古国监国信仰:长生天庙号:元睿宗(追尊)谥号:元英武皇帝(追尊)、元仁圣景襄皇帝(追尊)性别:男监国时间:1227年8月25日—1229年9月13日 孛儿只斤·人物生平2 拖雷(Tului,古代蒙古语意为镜子,)是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儿帖所生的第四个儿子,三个哥哥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拖雷攻占金国德兴府(今河北省涿鹿县),后来又随父攻克金的雄、霸、莫、河间等河北州郡和山东各州郡。嘉定十二年(1219年)西征时,拖雷与其父成吉思汗统率主力越过沙漠,直趋不花剌。父子俩率蒙古军从那黑沙石出发,过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尔夏勃兹南90公里拜松山中的布兹加勒山口)南下。成吉思汗从诸军中选拔强悍者组成了一支精锐部队,命拖雷率领,先渡阿母河去取呼罗珊诸城。后来,成吉思汗进围塔里寒寨(今阿富汗木尔加布河上游之北)。塔里寒军民凭险据守,蒙古军围攻7个月,直到拖雷奉召回军与其父会合时才将此山城攻克下来。该城的守军和人民皆被屠杀殆尽。不久,拖雷受其父之命进入呼罗珊地区,对敢于反抗蒙古的城市进行残暴的报复。有一次,因一支蒙古小部队在马鲁城下被歼灭,拖雷于嘉 孛儿只斤·历史评价3 拖雷在成吉思汗诸子中军事能力是最强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军事成就也是杰出的,但他在西征途中也犯了不少错误,比如大肆屠杀与破坏城池。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评价是:“周公金縢之事,三代以后能继之者,惟拖雷一人。太宗愈,而拖雷竟卒,或为事之适然,然孝弟之至,可以感动鬼神无疑也。世俗浅薄者,乃疑其诬妄,过矣!” 孛儿只斤·家庭成员4 父亲:铁木真,蒙古帝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元太祖。母亲:孛儿帖,元朝建立后,追谥光献翼圣皇后。克烈·唆鲁禾帖尼,生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子,人称“四汗之母”。乃马真氏,生拨绰。长子:蒙哥,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元宪宗。次子:忽睹都,早逝。三子:失其名四子:忽必烈,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称薛禅汗,后称帝建立元朝,庙号世祖。五子,失其名六子:旭烈兀,率军征服西南亚地区,伊尔可汗,建立伊利汗国。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兵败投降。拨绰,又作不者克、哈必赤。末哥岁哥都雪别台独木干,赵国公主,下嫁汪古部聂古得。也速不花,鲁国公主,下嫁弘吉剌部斡陈。 孛儿只斤·轶事典故5 拖雷是一位军事家,他掌有蒙古军队的80%,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攻金战役中,他更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在蒙古宫廷斗争中,这不能不引起其兄窝阔台的忌恨。绍定五年(1232年)夏,由于天气酷热,拖雷只得率军回师,后在途中得病而死。另一说,他是被窝阔台害死的。当时拖雷从金国班师北还途中,窝阔台装神弄鬼,拖雷侍奉他,珊蜜巫师念着咒文,将窝阔台的疾病涤除在水杯中。拖雷对兄长爱戴,便拿起杯子祈祷,喝下了杯中除病的水,于是窝阔台病愈,拖雷告辞启行,不久便去世了。但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拖雷饮的水中很有可能是被巫师甚至是窝阔台投放了毒药。拖雷终年40岁,葬处不详。拖雷在成吉思汗及窝阔台时期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当时人认为“拖雷之功,著在社稷”。但这样一位战功卓著,在蒙古汗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在41岁时突然“英年崎岖早逝”,其死因究竟何在呢?《元史·睿宗传》记载说:绍定五年(1232年)“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

人物百科 2021-11-06
窝阔台简介

窝阔台简介

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国,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疆域版图曾扩充到中亚、华北和东欧。在位期间,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采用汉法,并且开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础。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孛儿只斤·人物生平3孛儿只斤·轶事典故4孛儿只斤·亲属成员5孛儿只斤·为政举措6孛儿只斤·历史评价7孛儿只斤·史籍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孛儿只斤·窝阔台别名:窝阔台汗、元太宗、元英文帝所处时代:大蒙古国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漠北草原出生日期:1186年逝世日期:1241年12月11日主要成就:西征欧洲、灭亡金朝,统一北方、定官制。信仰:道教在位时间: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庙号:元太宗(追尊)谥号:元英文皇帝(追尊)陵寝:蒙古肯特山起辇谷性别:男 孛儿只斤·人物生平2 窝阔台,生于1186年,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与光献皇后孛儿帖的第三子。自幼生长在兵戈相见、战乱不休的环境里,很小就开始骑马射箭,在马背上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他跟随父亲四处征伐,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成长为一位骁勇善战的虎将。1203年,铁木真率军同克烈部王罕大战于合兰真沙陀之地(今尔乌珠穆沁旗北境)。年仅18岁的窝阔台随军征战,奋力搏杀。当时王罕的军队人多势众,战争进行得相当残酷。混战之中,窝阔台的颈项被敌人的箭射伤,鲜血直流,部将博尔忽为他咂去颈血。窝阔台带伤杀敌,最后与博尔术和博尔忽一起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与铁木真会合。1204年冬,铁木真消灭乃蛮部之后,北攻篾儿乞部,尽服麦古丹、脱脱里、察浑三姓部众。铁木真发现被虏的一位妇女颇有姿色,问明底细,才知道那女子乃是脱脱之子忽都的妻子乃蛮人乃马真氏脱列哥那。铁木真叫来窝阔台,把那妇人送给了他。窝阔台将脱列哥那纳为妻室。后来脱列哥那为他生下 孛儿只斤·轶事典故3 窝阔台是个性情复杂的人物。他仁爱好施,喜好大度地广播恩惠,他的宫廷几乎成了普天下的庇护和避难地。在赏赐财物方面,他胜过了他的前辈。因为天性慷慨大方,他把来自帝国远近各地的东西,常常不经司帐和稽查登录就散发一空。几乎没有人不得到他的赐物离开他的御前,也没有乞赏者从他嘴里听见“不”或“否”字。从四方来求他的穷人,都意外地满足了期望。有一次窝阔台在猎场上时,有人献给他两三个西瓜。他的扈从中没有人有可供施舍的钱或衣物,他就将皇后耳边戴着的两颗珍珠摘下赏给了那个人,皇后说:“此人不知珍珠的昂贵,不如让他明天到宫里去领些钱物。”窝阔台却说:“他是个穷人,生活艰难,等不到明天。”窝阔台有宽仁的一面。三个罪犯被带到他面前,’他下令将他们处死;当他离开大殿时,遇到一位扬尘嚎哭的妇人。他问:“你这是为什么?”她回答:“因为你下令处死的这些人,其中一个是我的丈夫,一个是我的儿子,另一个是我的兄弟。”窝阔台说:“三 孛儿只斤·亲属成员4 父:元太祖铁木真母:光献皇后孛儿帖孛剌合真大皇后昂灰二皇后(抚养蒙哥为己子)忽帖尼三皇后乃马真六皇后业里吉纳妃子孛儿只斤·术赤(追尊穆宗)孛儿帖皇后生孛儿只斤·察合台(追尊圣宗)孛儿帖皇后生孛儿只斤·拖雷(追尊睿宗),孛儿帖皇后生孛儿只斤·阔列坚,忽兰皇后生孛儿只斤·察兀儿;也速干皇后生孛儿只斤·术儿彻;乃蛮女生孛儿只斤·兀鲁赤。塔塔儿女生贵由,生母乃马真皇后,1246年登基称帝,1266年追尊为元定宗。阔端太子,生母忽帖尼皇后,被封为西凉王,1247年和吐蕃诸部宗教界领袖萨班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市)举行凉州会盟,使得吐蕃归附大蒙古国。阔出太子,生母不详,阔出长子为失烈门哈剌察儿大王,生母不详。长子脱脱,次子扎尔台(汉名屈术,后裔在今陕西省凤翔县紫荆村),三子脱因不花。合失大王,生母孛剌合真皇后,生于1215年,嗜酒早卒,子海都,窝阔台汗国可汗,和元世祖忽必烈以及元成宗铁穆耳交战40多年,争夺 孛儿只斤·为政举措5 在位期间,制定蒙古地区值百抽一的赋税制,无水处挖井,迁牧民居住。设驿站,制定乌拉制(驿站服役),加强了蒙古本土与占领地区之间的联系。1235年筑蒙古首都哈剌和林城,建万安宫。制定中原和西域的赋税制度,令耶律楚材主持中原赋调,麻合没的滑剌西迷主持西域赋调。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置十路征收课税使。始行交钞。立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封孔子五十一世孙孔元措为衍圣公,修孔庙,试诸路儒士,中选者除任本地议事官外,还得四千零三十人,免除他们的赋税。为加强蒙古统治阶级的统治权,任命失吉忽秃忽为中州断事官,设治燕京(今北京),“主治汉民”。1238年,将中原课税以二百二十万两卖给回回商人奥都剌合蛮,并命他为提领诸路课税所官,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1240年命张柔伐宋。成吉思汗时中央官制比较简单,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政务的繁多,在逐步接受周围政 孛儿只斤·历史评价6 宋濂、王祎主编《元史》言:““帝有宽弘之量,忠恕之心,量时度力,举无过事,华夏富庶,羊马成群,旅不赍粮,时称治平。”邵远平《元史类编》:“册曰:嗣业恢基,缵绪立制;五载灭金,十路命使;定赋崇儒,用昌厥世;仁厚恭俭,时称奔驰。”毕沅《续资治通鉴》:“太宗性宽恕,量时度力,举无过事。境内富庶,旅不赍粮,时称治平。”魏源《元史新编》:“帝有宽宏之量,淳朴之质,乘开国之运,师武臣力,继志述事,席卷西域,奄有中原。惟知诸子不材,又知宪宗之克荷,而储位不早定,致身后政擅宫闱,大业几沦,有余憾焉。”柯劭忞《新元史》:“太宗宽平仁恕,有人君之量。常谓即位之后,有四功、四过:灭金,立站赤,设诸路探马赤,无水处使百姓凿井,朕之四功;饮酒,括叔父斡赤斤部女子,筑围墙妨兄弟之射猎,以私撼杀功臣朵豁勒,朕之四过也。然信任奥都拉合蛮,始终不悟其奸,尤为帝知人之累云。” 孛儿只斤·史籍记载7 宋濂、王祎主编《元史》卷二《太宗本纪》魏源《元史新编》卷三《太宗本纪》柯劭忞《新元史》卷四《太宗本纪》

人物百科 2021-11-06
元定宗简介

元定宗简介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1206年—1248年),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1246年—1248年在位,史称“贵由汗”。贵由是前任大汗孛儿只斤·窝阔台的长子,母为乃马真后。他早年参加征伐金朝,俘虏了其亲王。又曾经和拔都西征欧洲。1246年,通过忽里台大会即位。1247年,吐蕃归附蒙古帝国。翌年贵由死亡,汗位转入拖雷一系。1266年忽必烈追尊贵由庙号为定宗,谥号简平皇帝。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孛儿只斤·贵由人物生平3孛儿只斤·贵由历史评价4孛儿只斤·贵由轶事典故5孛儿只斤·贵由亲属成员6孛儿只斤·贵由史籍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孛儿只斤·贵由别名:元定宗、元简平帝、贵由汗所处时代:大蒙古国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漠北草原出生日期:1206年逝世日期:1248年4月20日主要成就:征讨金朝,西征欧洲,吐蕃归附在位时间:1246年8月24日—1248年4月20日庙号:元定宗(追尊)谥号:元简平皇帝(追尊)陵寝:蒙古肯特山起辇谷性别:男 孛儿只斤·贵由人物生平2 孛儿只斤·贵由是大蒙古国第三代大汗,生于1206年。他是窝阔台汗的长子,母亲是第六哈屯脱列哥那(乃马真后)。1229年,他奉父命参加对金作战(一说讨伐东夏),初立战功。1235年,窝阔台召开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俄罗斯等未服诸国,授命术赤的次子拔都统兵远征,贵由随军出征。贵由曾与堂弟蒙哥在高加索山一带用兵,战绩卓著,兵威及于中欧。1240年冬,身染重病的窝阔台下诏命贵由等班师返回蒙古本土。1241年11月,窝阔台去世,贵由西征尚在途中,乃马真皇后便召相国耶律楚材商议立汗之事。原来,窝阔台在位期间,不喜欢长子贵由,欲立三子阔出为汗,然阔出于1236年蒙古侵宋时战死,窝阔台又欲立阔出的长子失烈门为继承人。但没来得及立诏,窝阔台却突然病死于行猎之中。窝阔台死后,乃马真皇后欲立自己的儿子贵由为汗,但由于未有大汗遗嘱,故将相国找来商议。乃马真皇后对耶律楚材道:“先帝在时,曾意让皇孙失烈门为嗣,然皇孙 孛儿只斤·贵由历史评价3 明·宋濂《元史》:“三年戊申春三月,帝崩于横相乙儿之地。……是岁大旱,河水尽涸,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人不聊生。诸王及各部又遣使于燕京迤南诸郡,征求货财、弓矢、鞍辔之物,或于西域回鹘索取珠玑,或于海东楼取鹰鹘,驲骑络绎,昼夜不绝,民力益困。然自壬寅以来,法度不一,内外离心,而太宗之政衰矣。”清·曾廉《元书》:“论曰:定宗之世,事多缺漏,而前史曰:‘帝崩之岁大旱,河水尽涸,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人不聊生。诸王及各部又遣使于燕京迤南诸部,征求货财、弓矢、鞍辔,或于西域回鹘索取珠玑,海东索取鹰鹘,驿骑络绎,昼夜不绝,民力益困。然自壬寅以来,法度不一,内外离心,而太宗之政衰矣。’其言壬寅,盖以昭慈皇后称制时言之也。夫定宗即位时,年四十矣,而不能辑诸王侯大将,纪解威亵,此太宗之不谋付以匕图者乎?然在于汉亦孝惠之亚也。惟无良臣为之辅弼,而宗藩党羽遂成,以夺皇阼。炎异之丛,兴其足信耶?而失烈门则太宗遗 孛儿只斤·贵由轶事典故4 贵由登基时,参加登基大典的人中还有一位意大利方济各会教士柏郎嘉宾。原来,蒙古军的大规模西征,震惊了整个欧洲。1245年初,英诺森四世在法国里昂主持召开了宗教大会,商讨如何抵制蒙古侵略等问题,会上决定派遣教士出使蒙古汗廷,劝告大汗停止对欧洲的征略和对基督教徒的迫害,改信基督正教。会后,柏郎嘉宾作为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的特使出使蒙古,参加了贵由的登基大典。贵由登基后,召见了柏郎嘉宾,柏郎嘉宾向他呈递教皇致蒙古大汗的信件。教皇在信中指责蒙古人蹂躏基督教国土,杀戮基督教徒,违背上帝旨意,应该弃恶从善,皈依基督教,否则,必遭上帝严惩。对此,贵由拒不理睬,他在给教皇的复信中措辞傲慢,信的开头这样写道:“天神的力量,全人类的皇帝,致大教皇的真实信札”。接下来贵由驳斥了教皇的责斥和劝诫,将蒙古人军事征服的成功归诸天神的偏爱。最后,贵由强调说:“若你(教皇)接受和平,愿意把你的城堡交与我们,你教皇和基督教王公当 孛儿只斤·贵由亲属成员5 父亲:孛儿只斤·窝阔台;母亲:乃马真皇后海迷失后儿子长子:孛儿只斤·忽察次子:孛儿只斤·脑忽三子:孛儿只斤·禾忽女儿长女:巴巴哈尔公主,下嫁高昌亦都护火赤哈尔的斤次女:赵国大长公主叶里迷失,下嫁赵忠襄王君不花 孛儿只斤·贵由史籍记载6 《元史》卷二:《本纪第二·定宗本纪》《元书》卷三:《定宗本纪》《新元史》卷五:《本纪第五·定宗》

人物百科 2021-11-06
元成宗简介

元成宗简介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元朝第二位皇帝(1295年-1307年在位),蒙古帝国第六位大汗。元世祖忽必烈之孙、皇太子真金第三子。母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至元三十年(1293年)封皇太孙,总兵镇守漠北。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在其母阔阔真与大臣伯颜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于上都大安阁。元成宗在位期间,停止对外战争,罢征日本、安南,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名义上成为其它汗国的宗主,四大汗国一致承认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中统钞迅速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引起云南、贵州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人大臣,朝政日渐衰败。大德十一年(1307年)驾崩,后继无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争夺战的隐患。元成宗在位十三年,庙号成宗,谥号钦明广孝皇帝。蒙古汗号完泽笃可汗。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孛儿只斤·铁穆耳人物生平3孛儿只斤·铁穆耳为政举措4孛儿只斤·铁穆耳历史评价5孛儿只斤·铁穆耳轶事典故6孛儿只斤·铁穆耳亲属成员7孛儿只斤·铁穆耳史书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孛儿只斤·铁穆耳别名:铁木耳、元成宗、完泽笃可汗所处时代:元代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元大都燕王府出生日期:1265年10月15日逝世日期:1307年2月10日主要成就: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确立蒙古帝国地位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年号:大德庙号:元成宗谥号:钦明广孝皇帝汗号:完泽笃可汗逝世地:元大都皇宫玉德殿陵寝:起辇谷在位时间:公元1294年登基(在位13年) 孛儿只斤·铁穆耳人物生平2 至元二年(1265年)九月,孛儿只斤·铁穆耳出生于元大都燕王府,是元世祖的皇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的第三子,母亲是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至元十年(1273年)二月,父亲真金被立为皇太子,兼中书令。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春,经卢世荣重新起用的阿合马余党答即古阿散等,找到了一个搞垮皇太子真金的绝好机会。在此以前,南台御史曾封章上言:“帝春秋高,宜禅位于皇太子,皇后不宜外预。”真金深知忽必烈不愿禅位,闻知此事后甚为恐惧,御史台因秘其章不发。但此事为答即古阿散等得知,遂于忽必烈前奏请收内外百司吏案,以大索天下埋没钞粮为名,而实欲揭露此事,乃悉拘封御史台吏案。御史台都事尚文将事情原委告知中书右丞相安童和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决定留秘章不与;次日,答即古阿散乃上告忽必烈,命大宗正薛彻干取其章。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尚文就献计于安童及玉昔帖木儿二位“大根脚”人物,以“先计夺谋”法抢先至忽必烈前陈述事情经过。不出 孛儿只斤·铁穆耳为政举措3 整顿行政成宗即位后,对中央人事没有做大调整,仍然任用中书右丞相宗泽、平章布忽木等执政。一方面多次赏赐诸王、公主、驸马,增加官员俸禄。一方面厉行整顿吏治,约束权贵。例如,成宗即位的第二个月便下诏各道廉访司及时追查转运司官员欺隐奸诈的案子,以防止管财政的官员贪污中饱。同年十月,要求中书省臣约束属宫官,凡对公事敷衍塞责者处以笞刑。元贞元年(1295年)七月,下诏告诫全体官吏,有再犯贪赃之罪者,罪加二等,从重处理。不久,又将对贪赃罪的处理改为罪加三等。十二月,下诏禁止诸王擅自干预地方行。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晚年弊政他在位前期基本上保持了守成的局面。但是,为了酬谢拥立他的诸王贵戚而滥增赏赐,很快造成国库“向之所储,散之殆尽”,“岁入之数,不支半岁”的枯竭局面,只能依靠挪用钞本来维持,导致钞币迅速贬值。在用人上,他所倾心任用的仍是伯颜(赛典赤孙)、阿里等一批色目官僚。他在位后期,因连年患病, 孛儿只斤·铁穆耳历史评价4 明朝宋濂等《元史》:“成宗承天下混壹之后,垂拱而治,可谓善于守成者矣。惟其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壸,外则委于宰臣;然其不致于废坠者,则以去世祖为未远,成宪具在故也。”“世称元之治以至元、大德为首。……故终世祖之世,家给人足。……大德之治,几于至元。”清朝邵远平《元史类编》:“册曰:豢业以治,垂拱用成;中年奋武,启衅南征;末婴寝疾,壸柄乃萌;赖斯贤辅,镇侧弭倾。”清朝毕沅《续资治通鉴》:“帝承世祖混一之后,善于守成;惟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壸,外则委于宰臣,幸去世祖未远,守其成宪,不至废坠。”清朝曾廉《元书》:“论曰:成宗号为能守法度,而为病虐,前星弗耀,牝鸡司晨,而内难作矣。然非成宗之过也,成宗早任合剌合孙,资为羽翼,自古未有贤人在位而乱其国者也。股肱之寄,要在忠良,唐宗之言,信夫!”民国屠寄《蒙兀儿史记》:“始汗为太孙时,好饮无节。忽必烈汗常戒之,不悛。以此受杖 孛儿只斤·铁穆耳轶事典故5 “惟和”政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天下粗安的局势,但自然不可能完全消除朝廷政争和社会对抗。在成宗从世祖手里接过来的中书省班底里,首相完泽“小心慎密”,遇事敷衍推诿,得过且过;其他成员则大都是精通回回法的理财家。至元时期的回回名臣赛典赤之孙伯颜,世祖末年起入为中书平章政事中的第一人,并被赐予其祖父的旧称,所以史料中亦多称之为赛典赤。阿合马余党阿里,也在世祖末年以待罪之身进入中书省。成宗即位后,御史台想乘一新朝政的机会将他参罢,但结果他仍在中书省臣庇护下“执政如故”。中书省的另一名核心人物梁德珪虽然是汉人,却有一个回回名字梁暗都剌,且曾“奉国朝旨,学西域法”,“钱谷出入高下,若指诸掌”。汉人儒臣在当时多讳言财利事,对这些理财大臣视若仇雠,遂利用御史台执掌风纪之司,“朝廷之所甚尊,宰相所不得而治,贵巨大职莫之与抗”的特殊地位,不断寻找机会参劾“时宰”,由此引起中书省臣的忌恨。省官与言官的冲突在成宗 孛儿只斤·铁穆耳亲属成员6 父亲:真金太子,1261年被封为燕王,1273年被封为皇太子,1286年去世,1293年元世祖上谥号明孝太子,1294年元成宗追尊真金为皇帝,为真金上庙号裕宗,汉文谥号文惠明孝皇帝。母亲:阔阔真王妃,1294年元成宗登基后尊为皇太后,1300年去世后元成宗上谥号徽仁裕圣皇后。大哥:甘麻剌,1290年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2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1302年去世,1324年元泰定帝追尊为皇帝,为甘麻剌上庙号显宗,汉文谥号光圣仁孝皇帝。母亲阔阔真王妃。二哥:答剌麻八剌,1286年真金太子去世后元世祖本打算立为皇太子,但因病1292年去世,1307年元武宗追尊为皇帝,为答剌麻八剌上庙号顺宗,汉文谥号昭圣衍孝皇帝。母亲阔阔真王妃。赵国公主忽答迭迷失,下嫁阔里吉思鲁国公主南阿不剌,下嫁蛮子台弘吉剌·失怜答里皇后,去世于1294年成宗登基之前,1310年追谥贞慈静懿皇后伯牙吾·卜鲁罕皇后儿子元成宗有数 孛儿只斤·铁穆耳史书记载7 孛儿只斤·铁穆耳史书记载史书名称简要介绍《史集》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学家拉施特撰写。《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收录1234年—1322年元朝各地地方官吏会抄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大元通制》现存残本收录1234年—1316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至正条格》1346年元惠宗颁布的元朝第三部法律,现存残本收录1260年—1344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元史·成宗本纪》明朝官修正史《新元史·成宗本纪》民国私修正史《续资治通鉴》清朝史家毕沅撰写。《元史类编》清朝史家邵远平撰写。《元史新编》清朝史家魏源撰写。《元书》清朝史家曾廉撰写。《蒙兀儿史记》清末民初史家屠寄撰写。

人物百科 2021-11-06
元武宗简介

元武宗简介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裕宗真金之孙、顺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铁穆耳之侄。母亲是昭献元圣皇后答己,弟弟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海山早年在宫中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学教育,1299年受命出镇漠北,平息海都之乱。1304年被封为怀宁王。1307年元成宗无嗣而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除掉了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鲁罕及她试图拥立的安西王阿难答,海山则自漠北率军南下,取得皇位继承权,并登基于上都。作为报酬,他册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却实施了许多改革。他标榜“溥从宽大”,大范围地封官赏赐,在中书省外另立尚书省,兴建元中都,推行理财政策,发行“至大银钞”和“至大通宝”,强化海运,增课赋税。文化上,在崇信藏传佛教的同时延续宗教自由政策,并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1311年初,海山驾崩于大都,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海山的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海山去世后,庙号武宗,谥号仁惠宣孝皇帝。蒙古汗号是曲律汗。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孛儿只斤·海山人物生平3孛儿只斤·海山为政举措4孛儿只斤·海山历史评价5孛儿只斤·海山轶事典故 基本资料1 本名:孛儿只斤·海山别名:哈尚(清代译法)、元武宗、 曲律汗、Хайсан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元上都出生日期:1281年8月4日(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逝世日期:1311年1月27日(至大四年正月初八日)主要成就:夺取皇位,设尚书省,推行改革信仰:藏传佛教庙号:武宗谥号:仁惠宣孝皇帝葬地:起辇谷在位时间:1307年—1311年年号:至大(1308年)性别:男 孛儿只斤·海山人物生平2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辛巳(1281年)七月十九日,元朝皇孙答剌麻八剌之嫡妻答己产下一子,三年多以后又得一子,元世祖忽必烈请正一道道士张留孙为两位曾孙取名,哥哥叫海山,弟弟叫寿山(后译为梵语爱育黎拔力八达),他们分别就是后来的元武宗和元仁宗。海山的祖父真金(元裕宗)是元朝的皇太子,但他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二月去世。他的父亲答剌麻八剌很受忽必烈喜爱,有望成为皇位继承人,但也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早逝了。于是,忽必烈将皇太子宝授予海山的叔叔、真金幼子铁穆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去世,铁穆耳即位,是为元成宗。海山兄弟幼年由怯薛乞台普济(唐兀人)抚养,并学习了一些儒家经典。元成宗刚继位的时候,真金之妻阔阔真聘请汉儒李孟进一步教导他们兄弟俩。当时,元朝正与海都、笃哇等西北叛王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到大德二年(1298年)冬,元军统帅宁远王阔阔出疏于防范,导致战败,驸马阔里吉思被叛 孛儿只斤·海山为政举措3 设尚书省武宗在政治上最重大的举措就是设立尚书省。元世祖时曾短暂设立尚书省,后革罢。武宗即位后,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改革措施,决定在中书省之外另立尚书省,作为实际上的中枢机构。大德十一年(1307年)九月,即位不到四个月的武宗就下诏设立尚书省,此举遭到御史台、中书省官员的强烈反对,武宗不得不解散尚书省。但武宗自然不肯善罢甘休,特别是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兼领中书省后,更需要另设机构对其加以牵制。两年后,武宗的权力已经巩固,在至大二年(1309年)八月第二次设尚书省,以乞台普济为右丞相、脱虎脱为左丞相、三宝奴、乐实为平章政事,保八为右丞,忙哥帖木儿为左丞,王罴为参知政事。此次设省无人反对,翌年六月更是令其“总治百司庶务,并从尚书省奏行”,结果“中书之署仅同闲局,居其职者俯焉食禄而已”。随即尚书省也开始启动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好景不长,仅过一年半武宗就驾崩了。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武宗尸骨未寒之时,就立即 孛儿只斤·海山历史评价4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评价是:“武宗当富有之大业,慨然欲创治改法而有为,故其封爵太盛,而遥授之官众,锡赉太隆,而泛赏之恩溥。至元、大德之政,于是稍有变更云。”明人何乔新的评价是:“史臣之赞武宗,谓其慨然欲创制改法而有为,斯言过矣。元之诸帝,安于旧俗,而不遵中华之法,非一日也。虽以世祖之英武,仁宗之恭俭,无能改于其俗,况于武宗视二君尤劣者乎!武宗在位四年,无一善可称者。沙的伶人也,以为平章;李邦宁阉竖也,以为司徒;教瓦班番僧也,以为学士承旨。它如进鹰坊之秩为二品,畀西域贾人以虎符,所溺者酒色,所好者游畋,斯岂有为之君哉!其所创改者,不过置尚书省、行至大银钞二事而已,是皆毒民之法,岂为治之先务耶?使武宗果有志于创制改法,则当召用名儒,稽式古典,正彝伦、厚风俗、修法度、定官名。考章服,以革左衽之陋;制雅乐,以变优价之声,庶几乎魏孝文、金世宗之所为矣。顾武宗性质凡下,岂足以语此哉?”清朝史学家 孛儿只斤·海山轶事典故5 关于武宗名字“海山”的来历,过去由于史料缺乏,一直众说纷纭。清乾隆年间修改元史译名,将海山改为哈尚,并在《钦定元史语解》中解释其为蒙古语“迟钝”(qasang)之意;1846年科瓦列夫斯基所著的《蒙俄法辞典》中将海山之名释为Qayisang,即蒙古语“围墙”之意。而法国东方学家伯希和则通过释读西藏发现的八思巴文《怀宁王海山令旨》,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证该令旨中海山的名字Haysan实为汉名。这从史料上亦可得到佐证,袁桷《清容居士集》卷34《玄教大宗师张公家传》中言:“十八年七月,皇曾孙生,是为武宗,上命择嘉名以进。”虞集《道园学古录》卷50《张宗师墓志铭》中则谓:“武宗、仁宗之生也,公皆受命世祖为制名,兴圣宫记其事,是以赞书及之。”赵孟頫《仁靖真人碑》中写道:“武宗、仁宗之始生也,上皆命公拟名以进。仁宗五岁时,译为梵文,今庙讳是也。”种种史料证明,“海山”是忽必烈请道士张留孙取的汉语名字,武宗的

人物百科 2021-11-06
元仁宗简介

元仁宗简介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元朝第四位皇帝(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在位),蒙古帝国第八位大汗。元裕宗真金之孙、元顺宗答剌麻八剌之子、元武宗海山之弟。元仁宗早年从李孟学习儒家典籍,通达儒术,倾心释典。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后助其兄海山登基。元武宗即位后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于武宗死时嗣位,年号皇庆和延祐。元仁宗在位期间,大力进行改革,进用汉族文臣,减裁冗员,整顿朝政,实行科举制度,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复兴元朝。他死后并未传位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传位其子元英宗硕德八剌。元仁宗在位九年,终年三十五岁,庙号仁宗,谥号圣文钦孝皇帝,蒙古汗号“普颜笃可汗”。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人物生平3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为政举措4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历史评价5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亲属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别名:寿山、元仁宗、普颜笃汗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上都路缙山县香水园出生日期:1285年4月9日逝世日期:1320年3月1日主要作品:风宪宏纲主要成就:减裁冗员、整顿朝政,实行科举制度、以儒治国庙号:仁宗谥号:圣文钦孝皇帝汗号:普颜笃汗年号:皇庆(1312年)、延祐(1314年)在位时间:1311年—1320年陵寝:起辇谷性别:男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人物生平2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生于至元二十二年四月九日(1285年4月9日),元世祖曾孙,太子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次子,元成宗侄,母兴圣太后弘吉剌·答己。仁宗自幼熟读儒籍,倾心释典,曾命王约等将《大学衍义》节而译之为蒙文,赐臣下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并将《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摘译为蒙文,令蒙古、色目人诵习。又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崩,与其母回京城大都奔丧,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诛谋自立的安西王阿难答与中书左丞相阿忽台,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怀宁王海山为帝,是为元武宗。武宗即位后他被立为皇太子(实为皇太弟),领中书省、枢密院,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后仁宗师从太子詹事王约辅导,王约屡劝勿露锋芒,终成仁政。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武宗崩,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汗号普颜笃汗,是为元仁宗。之后他大张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为政举措3 爱育黎拔力八达儒化官僚队伍,是他改革元朝制度的重要措施。儒士以前在元朝政府中之所以没有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原因是以前各朝都没有把他们的学问视为补选官员的基本标准。大多数高官是以出身为评选标准而产生(通过承袭和荫的特权,荫即降等承袭其父辈的官职),而多数中下级官员则是由吏入官。结果是大多数官员并没有受过儒学教育,也不具备儒家的政治倾向。为改善通过承荫得官者的教育水平,至大四年(1311年)下诏规定汉人职官子孙承荫,需考试一经一史,考试合格者直接任职,免去见习期。蒙古和色目职官子孙承荫者可以选择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可能是为了减少儒官的竞争,由地方机构胥吏出身的官员可以出任的最高职务自四品官降为五品。爱育黎拔力八达还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科举考试是中原王朝甄选统治精英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忽必烈朝不断围绕恢复考试问题争论,但是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在恢复科举考试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有两个原因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历史评价4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又曰:‘儒者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平居服御质素,澹然无欲,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货利。事皇太后,终身不违颜色;待宗戚勋旧,始终以礼。大臣亲老,时加恩赉;太官进膳,必分赐贵近。有司奏大辟,每惨恻移时。其孜孜为治,一遵世祖之成宪云。”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册曰:立极电扫,稗政悉除;设科辍猎,屏言利徒;澹然无欲,十年罔渝;是惟令主,信史用书。”清朝史学家毕沅《续资治通鉴》:“帝天性恭俭,通达儒术,兼晓释典,每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大。’在位十年,不事游畋,不喜征伐,尊贤重士,待宗戚勋旧,始终有礼。有司奏大辟,每惨恻移时。其孜孜为治,一遵世祖成宪云。”“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亲属成员5 曾祖父:元世祖忽必烈曾祖母:察必皇后祖父:元裕宗真金祖母:阔阔真太后父亲:答剌麻八剌,真金次子。1286年真金太子去世后元世祖本打算立其为皇太孙,但他因病于1292年去世,1307年元武宗追尊为皇帝,为答剌麻八剌上庙号顺宗,汉文谥号昭圣衍孝皇帝。母亲:答己王妃,1307年元武宗登基后尊为皇太后,1311年元仁宗登基后继续尊为皇太后,1320年元英宗登基后尊为太皇太后,1322年病逝,1323年元英宗上谥号昭献元圣皇后。兄弟大哥:魏王阿木哥,郭妃所生,1307年元武宗即位,封为魏王,赐兽纽金印。1311年元仁宗赐钞二万锭,1312年,赐庆元路定海县六万五千户为食邑。不久因为获罪贬谪到高丽耽罗岛,后来贬谪到高丽大青岛,后来因涉嫌谋反被贬谪到山西大同。1324年,元泰定帝将阿木哥召回京师,1324年六月去世。长子阿鲁,1330年被元文宗封为西靖王,出镇陕西;次子孛罗帖木儿,1324年袭封魏王,13

人物百科 2021-11-06
元英宗简介

元英宗简介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03年2月22日—1323年9月4日),元朝第五位皇帝(1320年—1323年在位),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元仁宗嫡子。大德七年(1303年)出生,延祐三年(1316年)立为皇太子,延祐七年(1320年)三月即位,时年17岁,次年改元“至治”。元英宗自幼受儒学熏陶,登基后继续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元英宗亲政后进行改革,并实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减冗官,监督官员不法行为,颁布新法律,采用“助役法”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至治三年(1323年)二月十九日颁布了《大元通制》。史称“至治改革”。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拜住自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北返大都(今北京),途中驻营于南坡店(上都西南三十里)被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元英宗在位四年,享年二十一岁,庙号英宗,谥号睿圣文孝皇帝,蒙古语称号格坚皇帝。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孛儿只斤·硕德八剌人物生平3孛儿只斤·硕德八剌为政举措4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历史评价5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轶事典故6孛儿只斤·硕德八剌亲属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别名:元英宗、格坚皇帝、格坚汗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日期:1303年2月22日逝世日期:1323年9月4日主要成就:裁减冗官,行助役法,减轻徭役,颁布《大元通制》信仰:藏传佛教年号:至治(1321年)庙号:英宗谥号:睿圣文孝皇帝在位时间:1320年4月19日—1323年9月4日逝世地:南坡(元上都以南三十里)性别:男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人物生平2 大德七年(1303年)二月二十二日,硕德八剌出生,生父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生母阿纳失失里。他自出生以后,便一直在他父亲仁宗的身边长大。他所接受的儒家的说教相比较而言算是很充分的,所以颇思大有为于天下。元仁宗想要立他为皇太子,硕德八剌知道后去拜见皇太后,坚决推辞说:“我年纪太小而且能力不足,况且我兄长还在,应该立我的兄长,让我来辅佐他。”皇太后不允许。延祐三年(1316年),硕德八剌被立为皇太子。监察御史段辅、太子詹事郭贯等,上奏皇帝要为皇太子硕德八剌选择师傅,元仁宗欣然接受。延祐六年(1319年)十月,授给他玉册,下诏命所有的机构的事务都要去先交给硕德八剌,然后向皇帝奏报。硕德八剌对中书省的大臣说:“皇上把天下的事务都交给了我,我日夜战战兢兢,惟恐哪里做不好。你们一定不要有所顾忌,一定要恪勤乃职,不要有懈怠的地方,以免达不到为君父解忧之效。”延祐七年(1320年)正月二十一日,元仁宗去世。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为政举措3 至治二年(1322年),元英宗推行新政的政治改革。太皇太后答己及铁木迭儿相继病死后,英宗专任拜住,表示要励精求治、锐意于改革。他首先召集了德高望重而颇有治国经验的前朝老臣,起复他们的官职,给予优厚的待遇,使他们议事中书;广泛起用汉族地主官员和儒士,如张圭、吴元圭、王约、吴澄等。其间主要改革措施有:推行助役法,民田百亩抽三,以岁入助役;颁行《大元通制》,以加强法制,督责国家政制法规,革除以往的政令不一、罪同异罚的混乱现象;发布《振举台纲制》,要求推举贤能,选拔人才;裁撤冗职,节省浮费,减免赋役,以舒农力。清除铁木迭儿余党,查处他们的贪赃枉法事件。当时天下为之风动,政治为之一新。但这些措施遭到一部分保守的蒙古贵族反对。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历史评价4 朱元璋《皇明祖训》:元朝英宗遇夜被害,只为左右内使回避太远,後妃亦不在寝处,故有此祸。宋濂:“英宗性刚明,尝以地震减膳、彻乐、避正殿,有近臣称觞以贺,问:‘何为贺?朕方修德不暇,汝为大臣,不能匡辅,反为谄耶?’斥出之。拜住进曰:‘地震乃臣等失职,宜求贤以代。’曰:‘毋多逊,此朕之过也。’尝戒群臣曰:‘卿等居高位,食厚禄,当勉力图报。苟或贫乏,朕不惜赐汝;若为不法,则必刑无赦。’八思吉思下狱,谓左右曰:‘法者,祖宗所制,非朕所得私。八思吉思虽事朕日久,今其有罪,当论如法。’尝御鹿顶殿,谓拜住曰:‘朕以幼冲,嗣承大业,锦衣玉食,何求不得。惟我祖宗栉风沐雨,戡定万方,曾有此乐邪?卿元勋之裔,当体朕至怀,毋忝尔祖。台除者,中书亦然。今山林之下,遗逸良多,卿等不能尽心求访,惟以亲戚故旧更相引用邪?’其明断如此。然以果于刑戮,奸党畏诛,遂构大变云。”邵远平《元史类编》:“册曰:三载承干,庶务锐始;大飨躬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轶事典故5 元英宗硕德八剌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想在政治上大有作为。他其实并不柔懦,处事很有主见。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刚一去世,他就同答己在政事的处置上开始交锋。有一个叫乞失监的臣子,因为卖官鬻爵,被刑部按法律规定判处杖刑。答己却出面干预,叫改行笞刑。杖刑是元代“五刑”中的第四等刑,最少要打67板子;最多打到107板子。笞刑是第五等刑,最多只打57鞭子;最少的,打上7鞭子,表示一下惩戒之意就算了。英宗硕德八剌得知祖母要卖人情,立即加以制止。他对祖母说道:“法律的规定体现了天下的公意。迁就个人感情,随意调轻调重,那就不能在天下人面前维护法律的威信了。”他断然命令,维持原判,对乞失监执行杖刑。过了没有半个月,又有一个大臣,叫失列门,受了答己的指使,向硕德八剌提出要调整人事,撤一批人,任命一批人。硕德八剌马上驳回:“现在哪里是封新官的时候!先帝的旧臣,也不宜轻易变动。等到我正式即位,自然会同宗室亲王、元老大臣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亲属成员6 父亲: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母亲:阿纳失失里速哥八剌皇后,1327年元泰定帝追谥庄静懿圣皇后牙八忽都鲁皇后朵而只班皇后

人物百科 2021-11-06
泰定帝简介

泰定帝简介

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Yesün-Temür,蒙古语意为“九铁”,1293年11月28日—1328年8月15日),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1323年—1328年在位)。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裕宗真金之孙,元显宗甘麻剌之子。早年承袭父亲的晋王爵位,镇守漠北,1323年发生南坡之变,元英宗被弑,晋王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皇帝,改元“泰定”。他在位时政治上未有太大变动,国家大体稳定,但元朝已进入多事之秋。1328年,也孙铁木儿去世,死后发生皇位之争,他的从侄图帖睦尔(元文宗)夺取了他的儿子阿速吉八的皇位,他也被视为“自立”的非法君主,没有得到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一般以其第一个年号而通称为“泰定帝”。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生平经历3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为政举措4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历史评价5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轶事典故6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家庭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别名:泰定帝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漠北晋王府出生日期:1293年11月28日逝世日期:1328年8月15日在位时间:公元1323年登基(在位5年)年号:泰定(1324年)、致和(1328年)陵寝:起辇谷性别:男庙号:无谥号:无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生平经历2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在元世祖至元三十年癸巳(1293年,《元史》记载为至元十三年即1276年,但又谓其享年三十六岁;结合诸多史料及《黄金史》、《蒙古源流》等蒙文文献可知泰定帝应出生于至元三十年)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漠北晋王府,父亲是晋王甘麻剌(后追尊为元显宗),母亲是晋王妃弘吉剌氏普颜怯里迷失。在他出生前一年,他的父亲甘麻剌被封为晋王,受命出镇漠北,统领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在他出生后不到三个月,曾祖父忽必烈(元世祖)就驾崩了,甘麻剌作为故太子真金(元裕宗)的长子,很有希望继承皇位,却在上都举行的忽里台大会中铩羽而归,由真金三子铁穆耳(也孙铁木儿之叔父)继承皇位,是为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甘麻剌逝世于漠北,也孙铁木儿承袭晋王爵位。也孙铁木儿作为元世祖的嫡曾孙,颇受厚待,在武宗、仁宗和英宗朝受过多次赏赐。至治三年(1323年),御史大夫铁失欲弑杀元英宗(也孙铁木儿的从侄)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为政举措3 泰定帝即位后,在人事上采取宥和政策,尽可能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他所重用的是他在漠北晋邸的从龙之臣,包括相继为中书右丞相的旭迈杰和塔失帖木儿,先任中书省平章政事、后为御史大夫和中书左丞相的权臣倒剌沙及知枢密院事按答出。其中回回人倒剌沙是泰定一朝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在他的主导下,不少回回人入朝担任要职,回回人在泰定朝取得了空前绝后的高贵地位。倒沙剌“贿赂通行,卖官鬻狱,家有金窖宝海以藏所得金帛珍异”,朝政也十分腐败。泰定帝的宥和政策表现为:没有对铁失一党斩草除根,而是还给籍没的家产、停止追捕余党。他将英宗朝被流徙远地及遣还原籍的“诸王官属”二十四人调回京师,前朝被冤杀和流放的御史台官亦多被昭雪,存者召还录用,已死者追加赠封。被远徙的诸王,也都获赦还部。宗王图帖睦尔(后来的元文宗)、阿木哥分别从流放地海南和大同召还京师;同时,他又将自己的外侄女八不沙送往西北作周王和世㻋(后来的元明宗)之妃。辽王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历史评价4 时人王沂作诗曰:“泰定开皇极,文星拱北辰。雍容治安策,宥密老成人。庙算推先觉,天聪断若神。百年兴礼乐,一德会君臣。超汉开东观,归周尽逸民。”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评价:“泰定之世,灾异数见,君臣之间,亦未见其引咎责躬之实,然能知守祖宗之法以行,天下无事,号称治平,兹其所以为足称也。”明朝人胡粹中修《元史续编》的评价:“泰定在位五年,大水旱蝗无岁无之,而又天变于上,则太白经天、白虹贯日、雨土风雹;地变于下,则山崩海溢、地震河决,曾弗之恤,而日事宴乐,新作棕殿,造玉御床,制金宝盖以贮舍利,屡兴工功,营建塔寺以祈福,福何自而至哉?于是饥馑连年,而募民纳粟,盗贼并起而立格招捕,民瘼日滋而分道遣使宣抚,宋本言事不报,张珪上疏不从,所谓本之则无如之何者也。享年不永,固其所宜,然国势衰削,亦自此矣。”明朝人何乔新的评价:“泰定自藩邸入纂大统,嗣位之初首开经筵,……斯亦可谓贤矣。使是君也,果能始终此心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轶事典故5 泰定二年(1325年),陕西黄帝陵轩辕庙西院保生宫发生火灾后,泰定帝亲自下旨保护黄帝庙宇,严禁破坏黄帝庙宇建筑设施,禁止砍伐柏树林木,并下令着专人看守保护(见轩辕庙内碑廊《元泰定二年圣旨碑》),这个圣旨是现存最早的保护黄帝陵庙的法令。轩辕庙内碑廊元朝《圣旨碑》,泰定二年(1325年)刻,圣旨全文如下(□表示文字模糊不清):皇帝圣旨,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据道人罗德信状告:西安路中部县住持道人,伏为状告,本县东古迹保生宫轩辕黄帝殿宇一处,并北山桥陵一所,迄今异代,每年春秋官降钱数□□□等。不畏公法之人,执把弹弓、吹筒,辄入本宫,采打飞禽,掏取雀鸟,将飞檐走兽损坏;又有愚徒之辈,泼皮歹人,赍夯斧具,将桥陵内所长柏树林木砍伐等事,乞禁治,得此检会到,钦奉圣旨节,该和尚、先生、也里可温、答失蛮人等□□□□□祝延□□□圣寿。但属宫观寺院里底田地、水土、竹苇、碾磨、□林,解典库,浴堂店□□□拣什么□休差要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家庭成员6 父亲:甘麻剌: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封为梁王,出镇云南,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大德六年(1302年)去世,至治三年(1323年)被泰定帝追尊为皇帝,为甘麻剌上庙号显宗,汉文谥号光圣仁孝皇帝。天历元年(1328年)元文宗毁太庙显宗室。母亲:普颜怯里迷失王妃;甘麻剌的正妻,至治三年(1323年)上谥号宣懿淑圣皇后。大哥松山:至元三十年(1293年)被封为梁王,出镇云南,至大二年(1309年),元武宗封老的罕为云南王,代替松山镇守云南,不久之后,松山去世。三弟迭里哥儿不花: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封北宁王,赐螭纽银印。至大二年(1309年),元武宗以阿速卫五百人隶之,命他驻和林。至大四年(1311年),改封湘宁王,换金印,食湘乡州宁乡县六万五千户。至治三年(1323年)去世。蓟国公主宝塔实怜:下嫁高丽忠宣王王璋为王后。赵国公主阿剌的纳八剌:下嫁注安。八不罕皇后:弘

人物百科 2021-11-06
元文宗简介

元文宗简介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蒙古帝国大汗、元朝第八位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在位时间共计四年。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次子,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琜之弟。元文宗自幼成长于汉地,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是元朝各帝中颇有建树的一位。天历二年(1329年)在大都创建奎章阁,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历代帝王之得失,仿唐、宋会要体例,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加封孔子父母及后世名儒,并依儒家礼仪新祀南郊。元文宗在位期间,燕帖木儿独专朝政,奢靡无度,吏治渐趋腐败。元文宗在位四年,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汗号“札牙笃汗”。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生平经历3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为政举措4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历史评价5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个人作品6孛儿只斤·图帖睦尔轶事典故7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亲属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别名:元文宗、札牙笃汗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大都出生日期:1304年2月16日逝世日期:1332年9月2日主要作品:《相马图》、《青梅诗》主要成就: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在位时间:1328年10月16日—1329年2月27日、1329年9月8日—1332年9月2日,年号:天历(1328年)、至顺(1330年)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汗号:札牙笃汗陵寝:起辇谷性别:男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生平经历2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又称札牙笃皇帝,元武宗次子,元明宗之弟,母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其父元武宗海山即位后,立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将武宗的儿子周王和世㻋(后来的元明宗)和图帖睦尔流放到南境。图帖睦尔被流放至海南琼州,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位后召还京,晋封怀王,出居建康、江陵等地。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死,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发动大都政变,谋立武宗长子周王和世㻋为帝,后以路远改立图帖睦尔。燕铁木儿自大都发难之初,即属意于出藩江陵的武宗次子图帖睦尔为帝位继承人。虽然他“且宣言已遣使北迎”武宗长子和世㻋于北边,后来又矫称和世㻋使者南来,“云周王从诸王兵整驾南辕,旦夕即至矣”,但两都之战结束前,大都政权并没有真正派使者去邀约过和世㻋南还。当时由大都通往漠北,不一定非取道上都。因此燕铁木儿的这种做法,很难用两京道路不通来解释,应当别有用心。图帖睦尔到达大都的翌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为政举措3 在文化方面,文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重视文治,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为研究元朝的历史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但元文宗崇尚佛教,走向极端,一是帝师的规格太高,二是某些徒属依权恃势,为非作歹,三是滥做佛事,耗资巨大,四是佛教徒干预朝政,五是创立广教总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全国共设置16所,“秩正三品”。僧尼可免一切差徭,而其它宗教则奉行祖制。当时色目人在朝廷上的政治势力被削弱,而钦察官僚集团则权势大增,燕铁木儿擅权恣纵,政事一决于他,导致贵族统治集团内部尖锐的矛盾。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历史评价4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评价是:“册曰:应变戡乱,莫匪尔劳;玺绶虽去,太阿已操;前车所鉴,烛影斧声;从来疑案,多在弟兄。”清朝史学家魏源《元史新编》的评价是:“元代诸帝不习汉文,凡有章奏,皆由翻译。其读汉书而不用翻译者,前惟太子真金,从王恽、王恂受学。后惟文宗潜邸,自通汉文而已。《书画谱》言,文宗在潜邸时,召画师房大年,俾图京师万岁山。大年以未至其地辞,文宗遂取笔布画位置,顷刻立就,命大年按稿图上。大年得稿敬藏之,意匠经营,虽积学专工,有所未及。始知文宗之多材多艺也。及践阼后,开奎章阁,招集儒臣,撰备《经世大典》数百卷,宏纲巨目,礼乐兵农,灿然开一代文明之治。即其声色俭澹,亦远胜武宗,此岂庸主所希及哉!使其迎立明宗之日,亦如仁宗之退处东宫,他日明宗复如武宗之传仁庙,则一代而胜事再见,虽殷人弟兄世及,何以过此!《易》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文宗之得大位也,以燕帖木儿;其得罪万世也,亦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个人作品5 《七律·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七律·登金山》《七律·题九华》《青梅诗》《相马图》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轶事典故6 爱好围棋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爱好围棋,身边聚集了一些名手。宫中下棋者甚多。元人袁伯长有《宫娥弈棋图》诗,描写了宫女们下棋的情景。元文宗的大臣虞集是位学者,也擅长围棋,一次陪着下棋,文宗突然问道他祖上虞愿曾对宋明帝说过,下棋不是君王应该做的事情,是不是这样。虞集回答说,圣人制围棋,必有其用。所以,孔子说下棋动动脑筋总是好事,孟子说弈棋就像数学,不专心致志是学不好的。围棋的弈理、攻守进退,符合国家的政令、行军的兵法。棋下得熟练,就能培养居安思危的习惯。元文宗深以为然。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亲属成员7 弘吉剌·卜答失里(被元惠宗流放致死)元文宗的子女见于史料记载的共有3个儿子,其余儿子即女儿均不见记载。长子:孛儿只斤·阿忒纳答剌(生卒年不详)(早夭),1329年立为皇太子,次年死,卜答失里皇后生次子:孛儿只斤·古纳答剌(1326-1340),1333年立为皇太子,(后改名孛儿只斤·燕帖古思,被元惠宗流放致死,卒年15),卜答失里皇后生三子:孛儿只斤·太平衲(生卒年不详)(早夭),初名孛儿只斤·宝宁,卜答失里皇后生

人物百科 2021-11-06
天顺帝简介

天顺帝简介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一作阿里吉八,Ragibagh/Arigabag,1320年—1328年),元朝第七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一位大汗(1328年在位)。孛儿只斤·阿速吉八是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与八不罕皇后所生之长子,泰定元年(1324年)三月获册封为皇太子,致和元年(1328年)九月在上都被权臣倒剌沙拥立为帝,与大都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对抗,两都之战。一个月后上都一方战败,阿速吉八被杀。无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孛儿只斤·阿速吉八生平经历3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历史评价4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名字轶事5孛儿只斤·阿速吉八亲属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别名:孛儿只斤·阿里吉八、天顺帝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漠北草原晋王府出生日期:1320年逝世日期:1328年谥号:无庙号:无年号:天顺(1328年)性别:男在位时间:1328年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生平经历2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为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位前为晋王)与八不罕皇后在漠北所生之长子。泰定元年(1324年)三月二十日阿速吉八被册封为皇太子。做太子期间,泰定帝曾令人将《帝范》翻译为蒙古文,更名《皇图大训》,让太子阅读。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初十日,也孙铁木儿在上都病逝,丞相回回人倒剌沙专权自用,过了一个多月仍然迟迟不立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同年八月,知枢密院事钦察人燕帖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九月十三日迎立元武宗之子图帖睦尔即位,改元“天历”,图帖睦尔是为元文宗。10月3日,倒剌沙在上都拥立9岁的皇太子阿速吉八为皇帝,年号天顺。于是爆发了两都之战。上都的天顺帝朝廷丞相倒剌沙派兵进攻大都的文宗朝廷,元文宗派燕帖木儿率军迎战,双方经过多次战争,一开始双方互有胜负,后来大都朝廷逐渐占据军事优势。天历元年十月十三日(1328年11月14日),大都朝廷的军队包围上都,丞相倒剌沙等大臣奉皇帝宝出降,倒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历史评价3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论曰:曾子以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斯为君子人也。故山有猛虎,樵采不入。前史称泰定帝能守祖宗之法,故天下无事。呜呼!徒法不能以自行也,向使汉武不委裘于霍光、金日磾,而倚上官桀、桑弘羊,则孝昭岂得晏然南面?况又弗如孝昭者乎?狙于近习而不知求天下之贤以佐佑之,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能庇其妻孥,若敖之鬼佞焉咎安在哉!君子是以不多子孟,而乐道孝武之善付托也。”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名字轶事4 《元史》中两次出现天顺帝的名字,《元史·泰定帝本纪》说“皇子阿速吉八为皇太子”,《元史·宗室世系表》作“皇太子阿里吉八”。藏语《红史》作rakhyiphag,蒙古语《蒙古源流》作Razibaγ或Račabaγ。因此“阿速吉八”可能是“阿剌吉八”的误写。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亲属成员5 父亲: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母亲:八不罕

人物百科 2021-11-06
元明宗简介

元明宗简介

孛儿只斤·和世㻋(Kusala,梵语意为“善”,又作火失剌、禾失剌、忽失剌,清译和实拉;1300年12月22日—1329年8月30日),即元明宗(1329年正月至八月在位),元朝第九任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三任大汗。元武宗长子,元文宗之兄,元宁宗、元惠宗之父。延祐二年(1316年)十一月,被叔父元仁宗封为周王,翌年在就藩云南途中因为部下起兵拥戴他失败而被迫流亡察合台汗国。天历元年(1328年)被其弟文宗图帖睦尔迎回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继位于漠北草原。同年八月在南下大都的途中暴死,年仅三十岁,在位仅184天。庙号明宗,谥号翼献景孝皇帝,蒙古汗号为忽都笃汗。(概述图来源)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孛儿只斤·和世㻋生平经历3孛儿只斤·和世㻋历史评价 基本资料1 本名:孛儿只斤·和世㻋别名:火失剌、禾失剌、忽失剌,清译和实拉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漠北庙号:明宗谥号:翼献景孝皇帝汗号:忽都笃汗在位时间:1329年正月至八月性别:男年号:天历(沿用) 孛儿只斤·和世㻋生平经历2 元明宗和世㻋是元武宗海山的长子,母亲是出身亦乞列思氏族的妾室寿童(追封仁献章圣皇后)。他生于大德四年(1300年)十一月十一日。考虑到当时海山出镇漠北,和世㻋似亦生于漠北。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驾崩,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除掉成宗皇后卜鲁罕和安西王阿难答,海山自漠北南下,爱育黎拔力八达不得不同意让海山继承皇位,是为元武宗。元武宗与元仁宗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承,因此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实为皇太弟),将来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也当由海山长子和世㻋当皇储。然而元武宗海山的亲信三宝奴和宦官李邦宁等力劝武宗改立和世㻋为皇储,武宗也一度动心,召集群臣讨论,但在康里脱脱等人的阻止下,武宗抛弃爽约的念头。武宗即位三年有余即驾崩,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元仁宗。仁宗继位后就诛杀三宝奴等武宗旧臣,也不打算履行传位于和世㻋的约定。本应成为“皇太子”的和世㻋迟迟不被落实储君的册封,反而在延祐二年 孛儿只斤·和世㻋历史评价3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册曰:艰艰备尝,人望所属;何嫌何疑,推肝置腹;人心不同,天命反复;论定千秋,此直彼曲。”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论曰:昔曹子臧、吴季札,贤者也,其君国子民也,宜哉。然而义不受者,非独远情,亦知负飞及光之不厌,其欲将无以善其后也。闇哉明宗,焉有人披衮执玉、穆穆然位乎天位而肯北面俯首为人臣者乎?呜呼!此唐明皇不敢以望肃宗,父子且然,况兄弟哉!文宗盖惧北陲复有海都、笃哇之流,托名拥戴,其言也顺而为患也,深抑亦私心,窃望周王之效法晋邸也。己则非夷,而以齐期人,不亦难乎?悠悠南行,甘咽其饵,悲夫!”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和世㻋汗年未弱冠,远逊金山,耕牧十有三年。所谓旧劳于外,知民情伪者也。观其论台纲,谕百司,斤斤于先世成宪,是殆有心救弊者乎?然以此言论风采,自曝于风尘道路之间,致令傲弟权相闻而生心,遂有旺兀察都之变。《易》曰:‘君不密,则失臣。’此之谓矣

人物百科 2021-11-06
元宁宗简介

元宁宗简介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26年5月1日—1332年12月14日),元朝第十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四位大汗,元明宗次子。天历三年(1330年)二月乙巳日,被封为鄜王。至顺三年十月初四(1332年10月23日),卜答失里皇后奉文宗遗诏拥立年仅7岁的懿璘质班在大都大明殿登上皇位。因为新帝年幼,卜答失里太后临朝称制,成了元王朝的实际统治者。至顺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332年12月14日),元宁宗在大都病逝,年仅7岁,在位仅53天,葬于起辇谷,谥号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 目录 1基本资料 2孛儿只斤·懿璘质班人物生平3孛儿只斤·懿璘质班家庭成员4孛儿只斤·懿璘质班历史评价 基本资料1 本名:孛儿只斤·懿璘质班别名:元宁宗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漠北草原出生日期:1326年5月1日逝世日期:1332年12月14日在位时间:1332年10月23日—1332年12月14日年号:至顺(沿用)庙号:元宁宗谥号:冲圣嗣孝皇帝陵寝:起辇谷性别:男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人物生平2 元宁宗,姓孛儿只斤,名懿璘质班,泰定三年三月二十九癸酉日(1326年5月1日)生于北方草原,是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琜)第二子,生母八不沙皇后乃蛮真氏。天历三年(1330年)二月乙巳日,被封为鄜王。前任皇帝元文宗图帖睦尔是通过弑兄(元明宗)重新登上皇帝宝座的。因为新帝年幼,卜答失里太后临朝称制,成了元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他临死之际,为了赎回自己的罪行,遗令在他死后,让元明宗之子懿璘质班继承皇位。至顺三年八月十二日(1332年9月2日),元文宗病逝。文宗死后,把持朝政的燕帖木儿为了继续专权,就请求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立她的儿子古刺答纳为帝。卜答失里为了执行丈夫的遗诏,予以拒绝。由于当时元明宗和世㻋的长子妥懽帖睦尔(后来的元惠宗)远在广西静远,而次子懿瞵质班却深得文宗宠爱,受封为王,留在文宗身边。这样,至顺三年十月初四(1332年10月23日),卜答失里皇后遂奉文宗遗诏拥立年仅7岁的懿瞵质班登上了皇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家庭成员3 父亲:元明宗母亲:八不沙皇后,乃蛮真氏。兄长:元惠宗(顺帝)妻子:答里也忒迷失皇后,弘吉剌氏,1368年去世,元宁宗的哥哥元惠宗将她升祔宁宗庙。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历史评价4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评价是:“《春秋》之义,未逾年之君称子。宁宗即位匝月而殇,乃入庙称宗;其廷臣不学如此,岂非失礼之大者哉。”

人物百科 2021-11-06
< 48 49 50 >